CN101078506A - 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78506A CN101078506A CN 200710127221 CN200710127221A CN101078506A CN 101078506 A CN101078506 A CN 101078506A CN 200710127221 CN200710127221 CN 200710127221 CN 200710127221 A CN200710127221 A CN 200710127221A CN 101078506 A CN101078506 A CN 1010785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tension
- bearing structure
- backlight module
- holding part
- lg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承载结构包括一容置部、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容置部具有一凹口,第一延伸部连接于容置部的上缘,第二延伸部则连接于容置部的下缘。第二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的间距实质上小于该上缘与该下缘的间距。其中,背光模块的一光源组件由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置入凹口,并固定于容置部中。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利用承载结构将背光模块的光源组件固定于导光板上,借此以控制导光板与光源组件的距离,以降低光损失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且尤其涉及一种增加光源入光效率的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其绘示一传统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侧光式的背光模块10包括一框架100、一导光板110、一光源组件120与一反射板130。光源组件120包括一电路板140与多个发光二极管150,发光二极管150可利用焊接的方式与电路板140结合,再与导光板110、反射板130置入框架100中。传统上,电路板140是利用胶带160粘附于框架100上。发光二极管150通常为正向出光式发光二极管,于光源组件120装入框架100后,发光二极管150的发光面便正对着导光板110的一侧面。当发光二极管150被驱动发光时,其光源便可由导光板110的侧边入光,并经由导光板110与其下的反射板130的作用,使光源由导光板110的顶面出光。
将此背光模块10应用于小尺寸(如7时以下)显示屏幕产品,光源的利用上具有良好的成效。然而,随着中、大尺寸(15~24时以上)显示屏幕产品的发展,背光模块10的尺寸也必须随之加大。当背光模块10加大时,光源组件120的电路板140的宽长比也越大,使组装的便利性降低。且于重工时,光源组件120更会剧烈变形。另外,由于背光模块10尺寸加大会导致加工容许误差、组装公差随之增大,使得发光二极管150与导光板110的间隙变大。如此一来,使发光二极管150与导光板110之间的光耦合现象变差,导致背光模块10整体的光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利用承载结构将光源组件装设于导光板上,使光源组件由导光板入光时获得较佳的入光效率。
本发明提出一种承载结构,用以承载一光源组件,承载结构包括一容置部、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容置部具有一凹口,第一延伸部连接于容置部于凹口处的上缘,第二延伸部则连接于容置部于凹口处的下缘。第二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的间距实质上小于该上缘与该下缘的间距。其中,光源组件由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置入凹口,并固定于容置部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组件与一承载结构。承载结构包括一容置部、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容置部具有一凹口,第一延伸部连接于容置部于凹口处的上缘,第二延伸部则连接于容置部于凹口处的下缘。第二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的间距实质上小于该上缘与该下缘的间距。其中,光源组件由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置入凹口,并固定于容置部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夹持导光板,使光源组件由导光板的侧边入光。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利用承载结构将背光模块的光源组件固定于导光板上,借此以控制导光板与光源组件的距离,以降低光损失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一传统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图;
图2B绘示图2A背光模块的前视图;
图3绘示图2A承载结构的示意图;
图4绘示另一实施例的承载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200:背光模块 100:框架
110、210:导光板 120、220:光源组件
130:反射板 140、221:电路板
150:发光二极管 160:胶带
223:发光元件 230、230’:承载结构
231:容置部 231A:凹口
233、233’:第一延伸部 233A:第一连接部
233A’:段差 235、235’:第二延伸部
235A:第二连接部 235A’:凸起
237、237’:基板 238、238’:上板
239、239’:下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A~图2B,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图,图2B绘示图2A背光模块的前视图。如图2A~图2B所示,背光模块200包括一导光板210、一光源组件220与一承载结构230。光源组件220装设于承载结构230中,并由承载结构230固定于导光板210的侧边。承载结构230包括一容置部231、一第一延伸部233与一第二延伸部235,其中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分别连接于容置部231的上、下缘。光源组件220包括一电路板221与多个发光元件223,这些发光元件223与电路板221耦结。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223例如是发光二极管。
请参照图3,其绘示图2A承载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承载结构230的容置部231具有一凹口231A,第一延伸部233连接于容置部231于凹口231A处的上缘,第二延伸部235则连接于容置部231于凹口231A处的下缘。第二延伸部235与第一延伸部231的间距d1实质上小于该上缘与该下缘的间距d2。其中,光源组件220(见图2B)由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之间置入凹口231A,并固定于容置部231中。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用以夹持导光板210(见图2B),使光源组件220由导光板210的侧边入光,故第二延伸部235与第一延伸部231的间距d1实质上等于或略小于导光板210的厚度,以达到夹持的效果。
承载结构230的容置部231包括一基板237、一上板238与一下板239。上板238连接于基板237的一侧,并与第一延伸部233连接。下板239连接于基板237的另一侧,并与第二延伸部235连接。较佳地,上板238垂直于基板237,下板239实质上平行于上板238,凹口231A位于上板238与下板239之间。另外,上板238与下板239的间距d2可以是光源组件220的电路板221的宽度,使电路板221能够紧贴着基板237并卡合于上板238与下板239之间。
至于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如图3所示,第一延伸部233具有向凹口231A内倾斜的第一连接部233A,而第二延伸部235具有向凹口231A内倾斜的第二连接部235A,使第一延伸部233及第二延伸部235在与容置部231连接之处存在较为缓和的曲面或斜面,其中,第二连接部235A的倾斜角度比第一连接部233A的倾斜角度更为缓和,且第二连接部235A的长度也较第一连接部233A的长度为长。较佳地,部分第一延伸部233平行于部分第二延伸部235,且使第一延伸部233的长度不等于第二延伸部235的长度,在本实施例是以第二延伸部235的长度大于第一延伸部233做说明。如此一来,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除了可挟持导光板210外,由于承载结构230会连同导光板210一并设置于背光模块200的框架(未绘示)中,当光源组件220发光时,与框架相接触的第二延伸部235可以借此将热导引到框架上。
实际上,容置部231、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可以是一体成形的结构,且较佳为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若承载结构230的材质为金属,其可以是铝合金材或是钢材。另外,可以使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的间距d1略小于导光板210的厚度。由于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具弯折且细长的特征,使整个承载结构230具有弹性。当导光板210(见图2B)插入承载结构230时,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会被微微地向外撑开,直到导光板210的一侧定位于承载结构230上时,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便会稳固地夹持住导光板210。
当组装光源组件220至承载结构230上时,由于电路板221的宽度大于容置部231的凹口231A大小,因此组装时,可以将光源组件220倾斜地从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之间置入容置部231中,再将光源组件220的电路板221旋正以卡合于上板238与下板239之间。当承载结构230的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由导光板210的上、下二侧夹置住导光板时,位于电路板221上的发光元件223便对应于导光板210的侧边,发光元件223可以是发光二极管且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平行于电路板221的一板面,是故发光元件223的出光面对应于导光板210的入光面。
请参照图4,其绘示另一实施例的承载结构的示意图,承载结构具有额外固定的设计。如图4所示,为达到稳固光源组件220的效果,承载结构230’可以在上板238’与第一延伸部233’的连接处设计出凹槽C1、以及下板239’与第二延伸部235’连接处设计出凹槽C2。当电路板221斜向置入承载结构230’并旋正后,就可以使电路板221的上、下侧完整卡入凹槽C1、C2中,防止电路板221在承载结构230’中晃动。另外,于第一延伸部233’上可设计出一段差233A’,而第二延伸部235’上可设计出一或多个凸起235A’,使导光板210于第一延伸部233’与第二延伸部235’间的移动会受到段差233A’与凸起235A’的限制。段差233A’与凸起235A’的设计是用以定义出导光板210的入光面与发光元件223的出光面的间隙d0’(见第2B图)大小。
另外,由于光源组件220的电路板221是直接卡合于承载结构230内,相较于传统上利用胶带160将电路板140粘附于框架100上的方式,本实施例可以省去胶带160的使用,简化组装的成本与工时。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利用承载结构将背光模块的光源组件固定于导光板上,借此以控制导光板与光源组件的距离,以降低光损失率。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承载结构,用于承载一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结构包括:
一容置部,具有一凹口,用以容置该光源组件;
一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容置部的一上缘;以及
一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容置部的一下缘,该第二延伸部与该第一延伸部的间距小于该上缘与该下缘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包括:
一基板;
一上板,连接于该基板的上侧,并与该第一延伸部连接,该上板垂直于该基板;以及
一下板,连接于该基板的底侧,并与该第二延伸部连接,该下板平行于该上板,该凹口位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与该下板的间距为该光源组件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具有向该凹口内倾斜的一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该上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延伸部具有向该凹口内倾斜的一第二连接部,用以连接该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部分该第一延伸部平行于部分该第二延伸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用于挟持一导光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包含一段差,用以限定导光板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延伸部包含至少一凸起,用以限定导光板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延伸部的长度大于该第一延伸部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一体成形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为金属或塑料材料形成的结构。
13.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板;
一光源组件;以及
一承载结构,包括:
一容置部,具有一凹口,用以容置该光源组件;
一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容置部的一上缘;以及
一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容置部的一下缘,该第二延伸部与该第一延伸部的间距小于该上缘与该下缘的间距;
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夹持该导光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组件包括:
一电路板,该电路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延伸部与该第一延伸部的间距;以及
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发光元件为多个发光二极管,该些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平行于该电路板的一板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包括:
一基板,邻接于该电路板;
一上板,连接于该基板的上侧,并与该第一延伸部连接,该上板垂直于该基板;以及
一下板,连接于该基板的底侧,并与该第二延伸部连接,该下板平行于该上板,该凹口位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上板与该下板的间距等于该电路板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具有向该凹口内倾斜的一第一连接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延伸部具有向该凹口内倾斜的一第二连接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包含一段差,用以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延伸部包含至少一凸点,用以限定该导光板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部分该第一延伸部平行于部分该第二延伸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延伸部的长度大于该第一延伸部的长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一体成形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容置部、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为金属或塑料材料形成的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1272215A CN100470123C (zh) | 2007-07-03 | 2007-07-03 | 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7101272215A CN100470123C (zh) | 2007-07-03 | 2007-07-03 | 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78506A true CN101078506A (zh) | 2007-11-28 |
CN100470123C CN100470123C (zh) | 2009-03-18 |
Family
ID=38906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2722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0123C (zh) | 2007-07-03 | 2007-07-03 | 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70123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9455A (zh) * | 2013-04-27 | 2013-07-24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背光模块 |
CN103256522A (zh) * | 2012-02-21 | 2013-08-21 |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 |
-
2007
- 2007-07-03 CN CNB2007101272215A patent/CN10047012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6522A (zh) * | 2012-02-21 | 2013-08-21 |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 |
CN103219455A (zh) * | 2013-04-27 | 2013-07-24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背光模块 |
CN103219455B (zh) * | 2013-04-27 | 2015-08-19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模块及背光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70123C (zh) | 2009-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60114689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10928041B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JP2007173233A (ja) | ヒートシンクと、該ヒートシンクの少なくとも一部に適合させた可撓性のプリント回路板と、該可撓性のプリント回路板に装着された光源を備えてい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2007080544A5 (zh) | ||
WO2017071416A1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1133990Y (zh) |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 | |
US20200209687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032206A1 (en) | Driv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07239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7121834A (zh) |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TWI282473B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01078506A (zh) | 承载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
CN200955715Y (zh) | 光源固定装置 | |
KR20090033961A (ko) |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CN2725942Y (zh) | 背光模块 | |
CN102590927A (zh) | 导光板结构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 |
TWI479230B (zh) | 背光模組之膠框結構及其背光模組 | |
CN1696796A (zh) | 背光模块及其光源模块 | |
TW201323990A (zh) |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及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 | |
WO2023050371A1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 |
CN101673000B (zh) | 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限位结构 | |
TW200900635A (en) | Carrying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 |
CN1220102C (zh) | 一种双面发光导光板以及具有双面发光导光板的液晶显示器 | |
US10694159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1936486A (zh) | 背光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