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4827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4827A
CN101074827A CNA2007100848275A CN200710084827A CN101074827A CN 101074827 A CN101074827 A CN 101074827A CN A2007100848275 A CNA2007100848275 A CN A2007100848275A CN 200710084827 A CN200710084827 A CN 200710084827A CN 101074827 A CN101074827 A CN 101074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mentioned
making
cool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48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木邦成
越后屋恒
船山敦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74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48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25C5/08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by heating bodies in contact with the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0Auxiliary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4Ice guide, e.g. for guiding ice blocks to storage tan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00Auxiliary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400/14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成本廉价,并且能够迅速地制得透明度高的冰的冰箱。本发明的冰箱,具备:形成了贮藏室的冰箱主体(1);具有冷却贮藏室的贮藏室用冷却器(14)的冷冻循环;以及具有生成冰的制冰部(8)并置于上述冰箱主体(1)内的制冰装置,其中,制冰装置具备:具有由冷冻循环的一部分构成的制冰用冷却器(24b)的上述制冰部(8);通过制冰部(8)使制冰用水循环的水循环装置(23);以及贮存由制冰部(8)生成的冰的贮冰容器。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尤其适合于组装有制冰装置的家庭用冰箱。
背景技术
市售的家庭用冰箱,近年来,由于饮食生活及食品流通状况的变化而存在大容量化的倾向。在这种潮流中,使用者对冰的要求较高,组装了设有具备独立的门的专用的制冰室,并在该制冰室中设置了制冰盘的制冰装置的冰箱(现有技术1)逐渐普及。
该现有技术1的制冰装置在冷藏室中没有贮水罐,在制冰室中设有作为制冰部的制冰盘,用泵将贮水罐内的水适量供给制冰盘,利用供给制冰室的冷气使该制冰盘内的水结冰,在结冰后驱动制冰部的驱动马达,使所生成的冰从制冰盘落下到下面的贮冰容器中供使用者使用。在这种自动制冰装置中,为了将供给到制冰盘中的水制成冰,利用循环用送风机将由冷却冷冻室、冷藏室、蔬菜室等的贮藏室用的冷却器制得的冷气的一部分供给到制冰室内,通过将该冷气吹送到制冰盘内的水的表面来使其结冰。
另外,为了做成透明的冰,在制冰盘的周围配置电加热器,不是从上面而是从周围和底部使制冰器内的水慢慢冻结,使气体成分由制冰盘内的水的上面逸出的方式的冰箱(现有技术2)也已上市。
再有,作为别的方式的冰箱(现有技术3),提出的技术方案有使制冰盘以机械方式前后摆动,用加热装置对制冰盘上部进行加热,从而使气泡从水中逸出的冰箱。
还有,作为具备使水循环来制冰的制冰装置的冰箱(现有技术4),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5211号公报所示的冰箱。这种冰箱是使水在制冰盘中循环来制作透明冰的技术方案,其将低温部制冰盘配置在冷冻室内,将高温部制冰盘配置在冷藏室内,并具有用于将制冰用水从高温部制冰盘送到低温部制冰盘的送水管及送水泵。
另外,作为不让其它贮藏室的异味窜到制得的冰中的冰箱(现有技术5),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94448号公报所示的冰箱。这种冰箱具有冷藏室、制冰室、切换室、蔬菜室及冷冻室,将制冰室作为制冰专用区域,设有制冰室专用的冷却器及送风机。
但是,对于上述现有技术1的冰箱,由于将冷气送到制冰盘的水的表面,因而,水从制冰盘的表面开始结冰。因此,由于成为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CO2、O2)或矿物成分封闭在冰水中的形态,从而使制成的冰成为源于该气体成分或矿物成分的白浊的不透明的冰,存在外观差等问题。
另外,对于上述现有技术2的冰箱,虽然水中的气体成分能在某种程度上跑掉,但水中的矿物成分不能去除,因而,虽然冰的透明度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得到如天然冰那样的透明度高的冰。
再有,对于上述现有技术3的冰箱,虽然水中的气泡能在某种程度上跑掉,但水中的矿物成分不能去除,矿物成分极细而使矿物成分作为晶体析出,有可能在冰表面得到矿物质的晶体。
另外,对于上述现有技术4的冰箱,由于采用的是用冷冻室内的低温冷气来降低制冰盘的温度而将制冰盘内的水制成冰的方式,因而,存在制冰需耗费时间的问题。此外,虽然像该冰箱的制冰盘那样形成水积存部并使表面的水循环,从而可使气体成分逸出,但因石灰或矿物成分仍在某种程度上残留在冰中,因而使其透明度变差。
对于上述现有技术5的冰箱,与现有技术1同样,由于将冷气吹送到制冰盘的水的表面,水由制冰盘的表面开始结冰。因此,由于成为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CO2、O2)或矿物成分封闭在冰水中的形态,从而使制成的冰成为源于其气体成分或矿物成分的白浊的不透明的冰,存在外观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成本廉价,并且能够迅速地制得透明度高的冰的冰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冰箱具备:形成有贮藏室的冰箱主体;具有冷却上述贮藏室的贮藏室用冷却器的冷冻循环;以及具有生成冰的制冰部并内置于上述冰箱主体内的制冰装置,其中,上述制冰装置具备:具有由上述冷冻循环的一部分所构成的制冰用冷却器的上述制冰部;通过上述制冰部循环制冰用水的水循环装置;以及贮存由上述制冰部所生成的冰的贮冰容器。
有关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构成例子如下:
(1)上述制冰部具备:具有上述制冰用冷却器的倾斜的板状冷却部;以及分割从上述板状冷却部剥落下来的板状冰的冰分割器,上述水循环装置使制冰用水在上述板状冷却部的表面上流下地构成。
(2)上述板状冷却部具备:倾斜的板状冷却部件和具有与上述板状冷却部件传热地连接的冷却管的上述制冰用冷却器。
(3)上述制冰部具备通过加热上述板状冷却部使在该板状冷却部上生成的冰剥落的加热装置。
(4)上述板状冷却部及上述冰分割器并列配置在上述冰箱主体内的里面部,上述制冰部具有将由上述冰分割器分割的冰引导到位于上述冰分割器的前下方的上述贮冰容器的贮冰空间中的导向板。
(5)上述冰箱主体具有制冰室及冷冻室,该制冰室及冷冻室左右邻接,上述冰分割器配置在上述制冰室的背部,上述板状冷冻部配置在上述冷冻室的背部。
(6)上述冰箱主体具有制冰室及冷冻室,该制冰室及冷冻室上下邻接,上述贮藏室用冷却器配置在上述冷冻室的背部,上述制冰用冷却器配置在上述贮藏室用冷却器的上方且由从上述贮藏室用冷却器引出的冷却管构成。
(7)上述水循环装置由循环回路构成,该循环回路具有:将贮存在罐中的制冰用水引导到上述板状冷却部的供水管;将从上述板状冷却部流下来的水引导到上述罐中的回水管;以及使制冰用水循环的泵的。
根据本发明的冰箱,其结构成本廉价,并且能够迅速地制得透明度高的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冰箱的冷冻循环图。
图5是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5的D-D线的剖视简图。
图7是沿图5的E-E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5的板状冷却部的仰视图。
图9是说明图1的冰箱的板状冷却部与贮藏室用冷却器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0是去掉图1的冰箱的隔断部件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1的冰箱的制冰装置的动作原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冰箱的制冰装置的动作原理图。
图中:1-冰箱主体,2-冷藏室,3a-制冰室,3b-速冻室,3c-主冷冻室,4-蔬菜室,5-冷藏室门,6a-制冰室门,6b-速冻室门,6c-主冷冻室门,6d-门框,7-蔬菜室门,8-制冰部,9-贮冰容器,10-速冻室容器,11a-主冷冻室下层容器,11b-主冷冻室中层容器,11c-主冷冻室上层容器,13-冷却器室,14-贮藏室用冷却器,14a-贮藏室用冷却器管,14b-贮藏室用冷却器翅片,15-风门,16-冷气循环风扇,17-压缩机,18-隔离部件,19-吸湿放湿材料,20-贮水罐,21-制冰部室,22-制冰装置,23-水循环装置,24-板状冷却部,24a-板状冷却部件,24b-制冰用冷却器(冷却管),25-冰分割器,26-导向板,27-隔断部件,28-供水泵,29-回水管,30-供水管,31-落水管,32-回水泵,33-加热装置,34a、34b-防冻用加热器,35-定量罐,35a-凹部,36-冷凝器,37-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的图的相同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或相当的部件。
第一实施例
使用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冰箱。
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有关本实施例的冰箱的总体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冰箱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冰箱的冷冻循环图。此外,图1表示的是省略了门的状态,图2和图3表示的是有门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冰箱是作为家庭用的冰箱使用的,其构成具有:冰箱主体1,门5、6a~6c和7,置于冰箱主体1内的制冰装置22。
冰箱主体1内部具有多个贮藏室2、3a~3c和4。这些贮藏室2、3a~3c和4从上方起依次配置有冷藏室2、制冰室3a、冷冻室3b、3c和蔬菜室4。冷冻室3b、3c由速冻室3b和主冷冻室3c构成。制冰室3a和速冻室3b相邻地配置在左右方向,制冰室3a和速冻室3b与主冷冻室3c为上下相邻地配置。冷藏室2,冷冻室3b、3c和蔬菜室4通过冷气通风道连通。
制冰室3a不通过冷气通风道与这些贮藏室2、3b、3c和4连通,而由独立的箱体构成。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不让其它贮藏室2、3b、3c和4的异味窜味地进行制冰及贮冰。
并且,制冰室3a不是利用由贮藏室用冷却器14冷却了的冷气直接冷却,而是通过经由与速冻室3b、主冷冻室3c的边界隔壁的间接冷却,或者利用制冰用冷却器24b的直接冷却等来维持低温。制冰室3a(制冰室部21)用不含绝热材料的薄板与相邻的速冻室3b、下部的主冷冻室3c隔开。这样一来,制冰室3a(制冰部室21)将受到速冻室3b、主冷冻室3c的热影响而被冷却。此外,也可以做成具有用于使由制冰用冷却器24b冷却了的冷气在制冰室3a中进行冷气循环的送风机。
在各贮藏室2、3a~3c、4的前面开口部,分别可开关地设有门5、6a~6c、7。即,在冷藏室2具有冷藏室门5,在制冰室3a具有制冰室门6a,在速冻室3b具有速冻室门6b,在主冷冻室3c具有主冷冻室门6c,在蔬菜室4具有蔬菜室门7。关闭制冰室3a、冷冻室3b、3c、蔬菜室4的前面开口部的门6a~6c、7是抽屉式门,成与后述的容器一起拉出。此外,在冷藏室2内,可拆装地设有贮存制冰用水的贮水罐20。
在制冰室3a内设有贮冰容器9。贮冰容器9做成通过拉出抽屉式的制冰室门6a而可以与制冰室门6a一起拉出的结构,并装载在安装在制冰室门6a上的门框6d上。除了设置制冰部8的部分外,贮冰容器9几乎沿整个制冰室3a内设置。
在速冻室3b内配置有速冻室容器10。这种速冻室容器10做成通过拉出抽屉式的速冻室门6b而可以与速冻室门6b一起拉出的结构,并装载在安装在速冻室门6b上的门框上。
在主冷冻室3c内上下收放有三个主冷冻室容器11a~11c。这些主冷冻室容器11a~11c从下层起分别由主冷冻室下层容器11a、主冷冻室中层容器11b和主冷冻室上层容器11c构成。主冷冻室下层容器11a固定在主冷冻室门6c的门框6d上,伴随着主冷冻室中层容器11b并与该主冷冻室门6c的开关联动而出入主冷冻室3c内。主冷冻室上层容器11c做成利用设置在构成主冷冻室3c的侧壁的内箱侧面上的轨道,可相对主冷冻室3c拉出的结构。再有,各容器11a~11c是深度尺寸相互不同的容器,以便收放大小不同的食品。
在主冷冻室下层容器11a内设有吸湿放湿材料19。该吸湿放湿材料19随着主冷冻室门6c的打开,主冷冻室下层容器11a被拉出到主冷冻室3c之外时,从冰箱外的空气中吸湿,通过关闭主冷冻室门6c,则将湿气放出到主冷冻室下层容器11a内。
跨越制冰室3a、速冻室3b及主冷冻室3c的背面部分设置一个隔离部件18,形成了与制冰室3a、速冻室3b及主冷冻室3c的背面部分隔开了的空间。与速冻室3b及主冷冻室3c的背面部分隔开了的空间相互连通而构成冷却器室13。在速冻室3b的背面部分的冷却器室13中,设有贮藏室用冷却器14及冷气循环风扇16。由贮藏室用冷却器14冷却了的冷气借助于冷气循环风扇16的旋转通过通风管道41供给速冻室3b及主冷冻室3c的同时,还通过风门15供给冷藏室2。此外,由贮藏室用冷却器14冷却了的冷气还通过未图示的风门供给蔬菜室4。
制冰装置22如图3所示,由以下部件构成:生成冰的制冰部8,贮存制冰用水的贮水罐20,使制冰用水通过制冰部8循环的水循环装置23,贮存由制冰部8生成的冰的贮冰容器9。制冰部8设置在制冰室3a的背部,贮水罐20配置在冷藏室2内。
冷冻循环如图4所示,通过以制冷剂管道将压缩机17、冷凝器36、毛细管37、制冰用冷却器24b及贮藏用冷却器14连接起来构成。在冷冻循环中,制冷剂经压缩机17压缩而变成高温高压,由冷凝器36向冰箱外散热而冷凝,再由毛细管37减压而变成低温低压,由制冰用冷却器24b及贮藏室用冷却器14蒸发而从周围吸热,再返回压缩机17。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制冰用冷却器24b虽然以从贮藏室用冷却器14的中间引出的方式设置,但如图4的虚线所示,既可以做成设置在贮藏室用冷却器14的入口侧的制冰用冷却器24b1,或者也可以做成设置在贮藏室用冷却器14的出口侧的制冰用冷却器24b2
下面,参照图5~图9说明制冰置22的具体结构、配置。图5是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5的D-D线的剖视简图,图7是沿图5的E-E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5的板状冷却部的仰视图,图9是说明图1的冰箱的板状冷却部与贮藏室用冷却器的配置关系的图。
制冰部8由以下部件构成:倾斜的板状冷却部24;加热板状冷却部24而使生成了的冰与该板状冷却部24剥落的加热装置33(参照图9);分割从板状冷却部24剥落了的板状冰的冰分割器25;以及将由该冰分割器25分割了的冰导入到位于冰分割器25的前下方的贮冰容器9的贮冰空间中的导向板26。
制冰部8配置在冰箱主体1内的里面部。板状冷却部24及冰分割器25左右相邻地配置的同时,还设置在比隔离部件18更靠里侧的制冰部室21内。冰分割器25配置在制冰室3a的背部,板状冷却部24配置在速冻室3b的背部。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将板状冷却部24和冰分割器25紧凑地安排在冰箱主体1内,可以有效地利用整个制冰室3a,从而可以扩大贮冰量。另外,由于有隔离部件18,使用者不会接触到具有加热部的制冰部8,因而可得到可靠性、安全性更高的冰箱。
比隔离部件18更靠里侧形成的空间,利用隔断部件27划分成冷却器室13和制冰部室21。制冰部室21是构成制冰部3a的一部分的空间,与冷却器室13没有空气的交换。在制冰部室21中容纳配置有制冰部8。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其它贮藏室中的异味不会窜味到所制得的冰中。
板状冷却部24由倾斜的板状冷却部件24a和与该板状冷却部件24a为传热接触的制冰用冷却器24b构成。这样,通过采用与板状冷却部件24a为传热接触的制冰用冷却器24b的构造,与仅仅在制冰室内设置制冰盘并使循环水在其中循环的构造比较,可进一步提高制冰能力。
板状冷却部件24a做成横向较长并具有平板状的底面,设置成从高到低地向冰分割器25一侧倾斜。制冰用冷却器24b由冷冻循环的一部分构成,具体地,由与板状冷却部件24a为传热接触的冷却管构成。制冰用冷却器24b配置在贮藏室用冷却器14的上方,并由从贮藏室用冷却器14的中间引出的冷却管构成。该冷却管由U字形管形成,固定在板状冷却部件24a的下面并与其紧密贴合,从而使板状冷却部件24a保持在例如零下10℃~零下20℃。采用这种结构,由于不使用制冰用的独立的冷冻循环,而可以利用冷却贮藏室用的冷冻循环,从而简便地构成板状冷却部件24a,因而可以得到具有对降低成本有利的制冰装置的冰箱。
另外,制冰用冷却器24b由于做成由冷却冷冻室3b、3c、冷藏室2等的贮藏室用冷却器14引出的管子并组装在冷却板上的结构,因而,当然无需准备专门的冷冻循环就可以制冰,除了可以使制冰室3a与冷冻室3b、3c的冷气通道无关地将制冰室3a冷却到设定温度以外,不使用切换阀等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向,因而,冷冻循环的控制也很容易。
另外,由于将设置在制冰部8上的制冰用冷却器24b做成管状并使其与板状冷却部件24a的背面紧密贴合并固定,因而,无需设置特别形状的制冰用冷却器24b,通过将冷却冷冻室3b、3c、冷藏室2等的贮藏室用冷却器14的管子的一部分引出,就可以制作制冰用冷却器24b。
此外,贮藏室用冷却器14如图9所示,由做成蛇行状的贮藏室用冷却器管14a和多个并列的贮藏室用冷却器翅片14b构成。
另外,由于将制冰用冷却器24b与冷却送往冷冻室3b、3c、冷藏室2等的冷气的贮藏室用冷却器14隔离开地设置在冷却器室13内,并将贮存由制冰部8制得的冰的制冰容器9设置在制冰室3a内,因而,使用者看不到制冰部8,由于只有贮存冰的制冰容器9留在制冰室3a,因而,可根据需要加大制冰容器9。
供给到板状冷却部件24a的制冰用水,只有不含气体成分(CO2、O2)或矿物成分的纯水成为冰而逐渐层叠在板状冷却部件24a的上面。通过重复地进行这一过程,便在板状冷却部件24a的上面逐渐形成既定厚度的板状冰。
当在板状冷却部件24a上形成规定厚度的板状冰时,便利用安装在板状冷却部件24a背面的加热装置33加热,使该板状冰与板状冷却部件24a的接触面融解,并利用倾斜面由于自重而落下到冰分割器25上。在此,利用冰分割器25的格子状的加热丝,将板状冰分割成矩形状的冰块(与由制冰盘制成的冰的大小相同的冰块),并落下到下方的导向板26上。
落下到导向板26上的冰块由导向板26引导到贮冰容器9中予以贮存。由于可以使用导向板26将在远处制得的冰贮存在贮冰容器9中,因而,可以将制冰部8配置在制冰室3a的里面部,并且能切实地将制得的冰贮存的贮冰容器9中。并且,在贮冰容器9内的冰达到预定量时,则停止制冰运转,待制冰容器9内的冰量减少后,制冰运转才重新开始。此外,将冰引导到贮冰容器9内的导向板26的设置成将冰块引导到可以均匀地贮存在贮冰容器9内的位置。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水循环装置23的结构及制冰装置22的动作。图10是去掉图1的冰箱的隔断部件18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图1的冰箱的制冰装置的动作原理图。
水循环装置23由具有将贮存在贮水罐20中的制冰用水引导到板状冷却部24上的供水管30、将从板状冷却部24流下来的水引导到贮水罐20的回水管29及使制冰用水循环的自吸式泵28、32的循环回路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泵28、32由设置在供水管30的中途的供水泵28和设置在回水管29的中途的回水泵32构成。回水管29做成通过配置在板状冷却部件24a的前端部下方的落水管31导入从板状冷却部24流下来的水。
泵28、32配置在冷藏室2内,由此,无需使用防冻用加热装置来加热泵28、32,可以达到节电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22是通过检测在板状冷却部件24a上制得的板状冰的厚度已达到规定尺寸时,便停止泵28、32的运转的方式的装置。
具有上述结构的制冰装置22的制冰过程如下进行。
驱动供水泵28,通过供水管30将贮水罐20内的制冰用水吸上来,如图11的箭头所示供给到板状冷却部件24a上。这时,板状冷却部件24a被充分地冷却到可制冰的程度(-10℃~-20℃)。因此,供给到板状冷却部件24a上的水,即使当初例如为+5℃左右,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也达到0℃的水。当把这种状态的水用泵28经供水管30连续地供给到板状冷却部件24a上时,虽然是一点一点的,但在板状冷却部件24a的表面上上述水便开始结冰。
这时,结冰的水是纯水,包含在循环水中的气体成分、矿物成分由于比热的不同而不冻结在板状冷却部件24a的表面上,与未冻结的冰一起落下到落水管31中。落下来的水通过驱动泵32而经回水管29返回到贮水罐20中。
在反复进行这种动作的过程中,则在板状冷却部件24a上生成了具有规定厚度的板状冰。具有规定厚度的板状冰生成时,在泵28、32的运转停止的同时,设置在板状冷却部件24a背面的加热装置23开始发热,加热板状冷却部件24a。随着这种加热的进行,当板状冷却部件24a表面的板状冰融解而解除冻结关系时,所生成的板状冰便利用倾斜面因自重而从板状冷却部件24a上滑落。
然后,当板状冰落到冰分割器25上时,由于冰分割器25做成将镍铬丝组装成格子状的结构,因而,置于该冰分割器25上的板状冰便被镍铬丝的热融解分割成矩形状,落到导向板26上,再由该导向板26导向而引导到贮冰容器9内并贮存在其中。这时,由于矩形状冰中不含气体成分、矿物成分,为无限地接近透明的冰。此外,使用者拉开制冰室门6a并拉出贮冰容器9便可使用贮存在贮冰容器9内的冰块。
当这一系列的动作一结束并切断对加热装置33的供电后,泵28、32便重新开始运转,利用泵28、32使贮水罐20内的水循环。这时,制冰用冷却器24b的运转如上所述,与冷却器14的运转同步进行。此外,制冰用冷却器24b虽然利用冰箱主体1的温度控制装置进行运转,但特别是在制冰优先的情况下,若将冰箱主体1的运转定为连续运转,则可提高制冰能力。
如上所述,由于由制冰部8制得的冰不含气体成分及矿物成分或自来水中所含的石灰等,因而,当然可以制作家庭用的透明度高的冰,由于可以将制得的冰分割为规定尺寸,例如方形(矩形)并贮存在贮冰容器9内,因而,使用者可以得到透明度高,而且如市售的冰那样外观漂亮、使用方便的冰块。
有关板状冰的厚度管理、泵的运转控制、往贮水罐补充水或对加热装置、冰分割器、防冻用加热器等的控制,与冰箱的控制相关地统一进行。
另外,由于对制冰部8供给水的供水泵28及回收水的回水泵32都设置于冷藏室2内,因而,用于水循环的泵28、32不会冻结。因此,不需要为防止这些零部件冻结的加热装置。
第二实施例
下面,使用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冰箱。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冰箱的制冰装置22的动作原理图。该第二实施例在如下所述之点上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由于在其它方面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因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该第二实施例设有定量罐35,使该定量罐35内的水在板状冷却部件24a上循环。定量罐35具有的容积为可以贮存能在板状冷却部件24a上制作一次规定的板状冰的水量。定量罐35与贮水罐20同样地设置在冷藏室2内而不会冻结。
在定量罐35的底部设有用于使在板状冷却部件24a上不成为冰的矿物成分等沉积的凹部35a。因此,可以在水的循环过程中,使矿物成分等沉积在凹部35a中,可将定量罐35取出以除去矿物成分等。此外,将制冰用水由定量罐35引导到板状冷却部件24a上的供水管30可以预先设置在比该凹部35a还靠上的上方。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为将水由定量罐35引导到板状冷却部件24a上虽做成自然落下方式,但也可以再增加一个泵,从而使水的循环顺利地进行。
在位于制冰室3a的制冰部室21内的管29、30及落水管31的部分上,设有防止水冻结的防冻用加热器34a、34b。防冻用加热器34a是防止供水管30的前端(面对制冰室3a之处)冻结,阻碍水的流动的加热器,防冻用加热器34b是防止落水管31内的循环水及回水管29内的循环水冻结的加热器。此外,该防冻用加热器34a、34b也可以用在第一实施例中。

Claims (8)

1.一种冰箱,具备:形成有贮藏室的冰箱主体;具有冷却上述贮藏室的贮藏室用冷却器的冷冻循环;以及具有生成冰的制冰部并内置于上述冰箱主体内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装置具备:具有由上述冷冻循环的一部分所构成的制冰用冷却器的上述制冰部;通过上述制冰部循环制冰用水的水循环装置;以及贮存由上述制冰部所生成的冰的贮冰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部具备:具有上述制冰用冷却器的倾斜的板状冷却部;以及分割从上述板状冷却部剥落下来的板状冰的冰分割器,上述水循环装置使制冰用水在上述板状冷却部的表面上流下地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冷却部具备:倾斜的板状冷却部件;以及具有与上述板状冷却部件传热地连接的冷却管的上述制冰用冷却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部具备通过加热上述板状冷却部使在该板状冷却部上生成的冰剥落的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冷却部及上述冰分割器并列配置在上述冰箱主体内的里面部,上述制冰部具有将由上述冰分割器分割的冰引导到位于上述冰分割器的前下方的上述贮冰容器的贮冰空间中的导向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冰箱主体具有制冰室及冷冻室,该制冰室及冷冻室左右邻接,上述冰分割器配置在上述制冰室的背部,上述板状冷却部配置在上述冷冻室的背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冰箱主体具有制冰室及冷冻室,该制冰室及冷冻室上下邻接,上述贮藏室用冷却器配置在上述冷冻室的背部,上述制冰用冷却器配置在上述贮藏室用冷却器的上方且由从上述贮藏室用冷却器引出的冷却管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水循环装置由循环回路构成,该循环回路具有:将贮存在罐中的制冰用水引导到上述板状冷却部的供水管;将从上述板状冷却部流下的水引导到上述罐中的回水管;以及使制冰用水循环的泵。
CNA2007100848275A 2006-05-15 2007-02-27 冰箱 Pending CN1010748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4831A JP2007303775A (ja) 2006-05-15 2006-05-15 冷蔵庫
JP2006134831 2006-05-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4827A true CN101074827A (zh) 2007-11-21

Family

ID=38837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848275A Pending CN101074827A (zh) 2006-05-15 2007-02-27 冰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303775A (zh)
KR (1) KR20070110769A (zh)
CN (1) CN10107482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9349A (zh) * 2010-08-11 2013-03-06 利天有限责任公司 能够去除包含石灰水的重水的制冰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8469B1 (ko) 2012-04-10 2014-11-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및 그 제조 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9349A (zh) * 2010-08-11 2013-03-06 利天有限责任公司 能够去除包含石灰水的重水的制冰设备和方法
CN102959349B (zh) * 2010-08-11 2015-07-22 利天有限责任公司 能够去除包含石灰水的重水的制冰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110769A (ko) 2007-11-20
JP2007303775A (ja) 200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5872C (zh) 冰箱
US10072885B2 (en) Ice-making tray and refrigerator comprising same
CN1283970C (zh) 具有制冰器的冰箱
CN1324277C (zh) 时间分段多重循环型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538C (zh) 冰箱的冷却运转控制装置
CN1648563A (zh) 电冰箱的冷气通道结构
CN1291276A (zh) 冰箱
CN1532484A (zh) 制冰装置、冷冻冰箱、制冰方法
MX2010005732A (es) Unidad productora de hielos y refrigerador que la contiene.
KR20100085228A (ko) 냉장고의 제상 장치
CN105444460A (zh) 喷淋式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56666C (zh) 冰箱
CN1880894A (zh) 一种顶盖送风的送风方法及采用该送风方法的风冷式冰柜
CN2881470Y (zh) 设置有制冰机的风直冷结合多温控冰箱
CN1683884A (zh) 电冰箱
CN1865820A (zh) 冰箱
CN101074827A (zh) 冰箱
CN1704705A (zh) 冰箱蒸发器的除霜装置
CN1908557A (zh) 电冰箱
KR20110069248A (ko) 얼음 정수기
JP2009222252A (ja) 製氷装置付冷蔵庫
CN1873700A (zh) 自动售货机
KR100936610B1 (ko)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CN1166908C (zh) 冰箱
JP2008275223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