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4730A - 气缸盖密封垫 - Google Patents

气缸盖密封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4730A
CN101074730A CN 200710103813 CN200710103813A CN101074730A CN 101074730 A CN101074730 A CN 101074730A CN 200710103813 CN200710103813 CN 200710103813 CN 200710103813 A CN200710103813 A CN 200710103813A CN 101074730 A CN101074730 A CN 101074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late
reflex part
subplate
cylinder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038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下裕一
安田纪章
大贯卓
吉岛一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hikawa Gasket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shikawa Gasket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hikawa Gasket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Ishikawa Gaske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4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4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气缸筒用孔周围发挥充分的密封性,并且能够抑制发动机的气缸筒的变形的气缸盖密封垫。该气缸盖密封垫(1)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围将第1金属构成板(10)形成为具有折回部(11),在与所述第1金属构成板(10)层叠后的第2金属构成板(20)上对向地形成向第1金属构成板(10)侧凸出的全突缘(21)、且将该全突缘(21)的凸部(21a)配置在所述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内周侧;其中,在所述折回部(11)的内侧插入配置至少一块以上的副板(30、40)。并且,将所述第2金属构成板(20)的在气缸筒用孔(2)周围的板厚(t2)形成为比所述折回部(11)的厚度(tg)的一半(th)小。

Description

气缸盖密封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持在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体等两个构件之间而进行密封的气缸盖密封垫,更详细地说涉及即使在由于两侧的构件的热变形等外部原因而磨损从而产生错位时,也能抑制气缸筒前端部上的表面压力的上升,从而能够减轻在构件上产生的压痕等的气缸盖密封垫。
背景技术
气缸盖密封垫在被夹持在汽车的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体之间的状态下,由气缸盖螺栓进行连接,起到对燃烧气体、机油、冷却水等流体进行密封的作用。
另外,因近来发动机的轻型小型化故发动机趋于低刚性化,在气缸盖密封垫进行密封时,当为了确保密封性能而在气缸筒的近前部分上施加较大的密封表面压力时,由于发动机构件刚性低所以就会出现气缸筒变形的问题。当产生该气缸筒的变形时,突缘(ビ一ド)、折回部等密封手段就不能充分地起作用,无法得到正确的密封性。
另一方面,提出了下述的气缸盖密封垫:其在气缸口边缘部使副板直接折回而形成宽度较宽的折回部(索环部),并且在夹持着副板的2块主板上设置向副板侧凸出的全突缘、并使该全突缘与折回部对接,于是使得层叠块数较少从而减少使用钢材量、密封垫整体的厚度也变薄,并且使气缸口边缘部的紧固压力最高从而能够发挥足够的密封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
但是,在该气缸盖密封垫中,气缸口边缘部的紧固压力(密封压力)变得最高,所以无法解决气缸筒变形加快的问题。另外,折回部直接被折回,折回部的折回半径较小,所以还有容易产生裂缝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215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132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在气缸筒用孔周围发挥充分的密封性,又能够减轻在发动机的构件上产生的在气缸筒用孔周围的压痕等的气缸盖密封垫。
用于达成上述的目的的本发明的气缸盖密封垫构成为:在气缸筒用孔的周围将第1金属构成板形成为具有折回部,在与所述第1金属构成板层叠后的第2金属构成板上对向地形成向第1金属构成板侧凸出的全突缘、且将该全突缘的凸部配置在所述折回部的端部的内周侧,并且在所述折回部的内侧插入配置有至少一块以上的副板。
根据该构成,通过在折回部的内侧插入配置副板,能够使折回部的厚度变厚,所以折回部的圆角部分的曲率变大,从而能够防止裂缝的产生。
在上述的气缸盖密封垫中,将所述第2金属构成板层叠在所述第1金属构成板的折回部侧。该构成是将第2金属构成板的层叠位置从没有折回部的一侧变化为具有折回部的一侧的构成,能够起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的气缸盖密封垫中,将所述第2金属构成板的在气缸筒用孔周围的板厚形成为比所述折回部的厚度的一半小。通过该构成,即使在气缸筒用孔的周边产生较大的紧固力时,由于在气缸筒用孔的周缘部,第2金属构成板的端部进入折回部的圆角部分侧,在气缸筒用孔的周缘部上不会产生较大的表面压力,所以能够抑制气缸筒的变形。
或者,用于达成上述的目的的本发明的气缸盖密封垫构成为:在气缸筒用孔的周围将第1金属构成板形成为具有折回部,在夹持所述第1金属构成板的第2金属构成板和第3金属构成板上对向地形成有向第1金属构成板侧凸出的全突缘、且将该全突缘的凸部配置在折回部的端部的内周侧;其中,在所述折回部的内侧插入配置有至少一块以上的副板,并且将所述第2金属构成板以及所述第3金属构成板的在气缸筒用孔周围的板厚形成为均比所述折回部的厚度的一半小。
根据该构成,通过在折回部的内侧插入配置副板,能够使折回部的厚度变厚,所以折回部的圆角部分的曲率变大,从而能够防止裂缝的产生。并且,通过将第2金属构成板以及第3金属构成板的在气缸筒用孔周围的板厚形成为均比折回部的厚度的一半小,即使在气缸筒用孔的周边产生较大的紧固力时,由于在气缸筒用孔的周缘部,第2金属构成板以及第3金属构成板的端部进入折回部的圆角部分侧,在气缸筒用孔的周缘部上不会产生过大的表面压力,所以能够抑制气缸筒的变形。
在上述的气缸盖密封垫中,在所述折回部的内侧插入配置有在所述折回部的端部的内周侧平坦的第1副板,和在所述折回部的端部的内周侧具有全突缘的环状的第2副板,这样能够通过第1副板和第2副板调整折回部的厚度,并且能够通过第2副板的突缘增加折回部的压缩性,从而能够防止折回部的弹力减弱。
另外,在将第2金属构成板的凸部和第2副板的突缘的凸部(与第1金属构成板接触的接触部)设置在俯视相同位置时,能够产生更大的密封压力,而在将这2个构件设置在俯视错开的位置时,虽然最大密封压力减小但是能够拓宽具有较大密封压力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气缸盖,不仅能够在气缸筒用孔周围发挥足够的密封性能,还能够将在各个气缸筒用孔的周缘部的密封压力抑制得较小从而抑制发动机的气缸筒的变形。
特别是,即使由于气缸盖和气缸体的热变形等外部原因,气缸盖密封垫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磨擦从而引起错位时,也能够抑制气缸筒前端部的表面压力上升,从而能够减轻在气缸盖和气缸体上产生的压痕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气缸盖密封垫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折回部分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气缸盖密封垫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折回部分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气缸盖密封垫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4的折回部分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标号说明
1、1A  气缸盖密封垫
2  气缸筒用孔
10  第1金属构成板
11  折回部
11a  折回部的端部
20、20A  第2金属构成板
20B  第3金属构成板
21、21A、21B  全突缘
21a、21Aa、21Ba  全突缘的凸部
30  第1副板
40  第2副板
41  全突缘
41a  全突缘的凸部
50  第3副板
t2  第2金属构成板的在气缸筒用孔周围的板厚
t3  第3金属构成板的在气缸筒用孔周围的板厚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气缸盖密封垫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图1~图6是示意性的说明图,为了使构成更容易理解,使板厚、气缸筒用孔的大小、折回部的大小、突缘的大小等的尺寸都与实际的尺寸不同,夸张进行表示。
本发明的气缸盖密封垫,是被夹持在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体这些发动机构件之间的金属密封垫,对气缸筒的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以及冷却水通路、冷却机油通路等的冷却水、机油等流体进行密封。
该气缸盖密封垫,具有单块或多块由软钢板、不锈钢退火件、不锈钢调质件(弹簧钢板)等形成的金属构成板(金属基板)而构成。另外,其对应着气缸体等发动机构件的形状而制造,并形成有气缸筒用孔(燃烧室用孔)、用于冷却水或发动机机油的循环的液体孔、和紧固气缸盖螺栓用的螺栓孔等。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第1实施方式的气缸盖密封垫1包括2块金属构成板10、20和3块副板30、40、50。该第1金属构成板10由不锈钢退火件形成,第2金属构成板20由不锈钢弹簧钢板形成。另外,第1副板30由软钢板或不锈钢退火件形成,具有全突缘41的第2副板40由不锈钢调质件形成。并且,具有半突缘51的第2副板50由不锈钢退火件形成。
而且,第1金属构成板10形成为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围折回从而具有折回部11。第2金属构成板20构成为层叠在第1金属构成板10的没有折回部11一侧,并且在该第2金属构成板20上设有向第1金属构成板10一侧(内侧)凸出的全突缘21,该全突缘21的凸部21a配置在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内周侧。
另外,在折回部11的内侧插入配置第1副板30和第2副板40。该第1副板30在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内周侧平坦地形成。另外,第2副板40形成为在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内周侧具有全突缘41的环状的板。俯视观察,该第2副板40的内周侧的端部40a位于与第1副板30的内周侧的端部30a相同的位置,该第2副板40的外周侧的端部40b位于与折回部11的端部11a相同的位置。通过插入配置该副板30、40,能够使折回部11的厚度tg变厚,所以折回部11的圆角部分11b的曲率变大,从而能够防止裂缝的产生。并且,通过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能够增加折回部11的压缩性,从而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该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通常使用全突缘,但也可以是半突缘,只要是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的突缘即可。另外,也可以是几个突缘的组合。
进而,如图2所示,使第2金属构成板20的在气缸筒用孔2周围的板厚t2比折回部11的厚度tg的一半th小。即,t2<th(=tg/2)。另外,通过将副板30、40插入配置在折回部11的内侧,折回部11的厚度tg变厚,所以能够容易地使第2金属构成板20的在气缸筒用孔2周围的板厚t2均比折回部11的厚度tg的一半th小。
另外,在水孔3的周边部,第2金属构成板20构成为具有半突缘22和半突缘23。该半突缘23的凸出方向形成为与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的凸部41a相同的方向。另外,在第3副板50上形成有与半突缘23方向相反的半突缘51。这2个半突缘23、51被配置成位于俯视的相同位置。即,各半突缘23、51的各倾斜部被配置成俯视重合在一起。另外,第3副板50的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边部侧的端部50a被形成为位于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外周侧。
因此,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边部,第1金属构成板10的折回部11的圆角部分11b与第2金属构成板20的端部20a对齐;在水孔3的周缘部,第1以及第2金属构成板10、20的各端部10b、20b与第1副板30和第3副板50的各端部30b、50b对齐。
于是,根据上述构成的气缸盖密封垫1,因为厚度的关系,即使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边产生较大的紧固力时,由于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缘部,第2金属构成板20的端部20a进入折回部11的圆角部分11b侧,所以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缘部上不会产生较大的表面压力,而是在其外周侧产生最大表面压力。其结果,在发动机的气缸筒的周缘部上不会施加过大的密封压力,所以能够抑制气缸筒的变形。即,通过将各个气缸筒用孔2的周缘部上的表面压力的最大值抑制得较小,防止各气缸筒的变形。另外,该折回部11的宽度、突缘21、41的形状、大小能够根据由实验、计算等得到的表面压力分布而求得。
另外,在没有施加较大的紧固力时,通过折回部11和全突缘21,在气缸筒的周缘部上也会施加适度的密封压力,并且通过在其外周侧的由全突缘21形成的密封线施加密封压力,所以能够发挥优异的密封性能。
另外,能够通过第1副板30和第2副板40调整折回部1 0的厚度tg,并且能够通过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增加折回部11的压缩性,从而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该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通常使用全突缘,但也可以是半突缘,只要是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的突缘即可。另外,也可以是几个突缘的组合。
另外,在将第2金属构成板20的全突缘21的凸部21a和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的凸部(与第1金属构成板接触的接触部)41a设置在俯视相同位置时,能够产生更大的密封压力,而在将这2个构件设置在俯视错开的位置时,虽然最大密封压力减小但是能够拓宽具有较大密封压力的区域。
于是,根据这些构成,即使在由于气缸盖、气缸体的热变形等外部原因,气缸盖密封垫1的上表面侧与下表面侧磨擦从而产生错位时,也能抑制气缸筒前端部上的表面压力的上升,从而能够减轻在气缸盖、气缸体上产生的压痕等。
另外,以上通过剖面形状为圆弧形状的突缘对全突缘21、41进行了说明,但该突缘形状在本发明中并没有特别限定,剖面形状可以为圆弧形状、正弦形状(余弦)、梯形形状、三角形(山形)性状等。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3以及图4所示,该第2实施方式的气缸盖密封垫1A包括2块金属构成板10、20A和3块副板30、40、50。该第1金属构成板10由不锈钢退火件形成,第2金属构成板20A由不锈钢弹簧钢板形成。另外,第1副板30由软钢板或不锈钢退火件形成,具有全突缘41的第2副板40由不锈钢调质件形成。并且,具有半突缘51的第3副板50由不锈钢退火件形成。
而且,第1金属构成板10形成为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围折回从而具有折回部11。第2金属构成板20A构成为在第1金属构成板10的具有折回部11一侧与折回部11层叠,并且在该第2金属构成板20A上设有向第1金属构成板10一侧(内侧)凸出的全突缘21A,该全突缘21A的凸部21Aa配置在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内周侧。
另外,在折回部11的内侧插入配置第1副板30和第2副板40。该第1副板30在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内周侧平坦地形成。另外,第2副板40形成为在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内周侧具有全突缘41的环状的板。俯视观察,该第2副板40的内周侧的端部40a位于与第1副板30的内周侧的端部30a相同的位置,该第2副板40的外周侧的端部40b位于与折回部11的端部11a相同的位置。通过插入配置该副板30、40能够使折回部11的厚度tg变厚,所以折回部11的圆角部分11b的曲率变大,从而能够防止裂缝的产生。并且,通过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能够增加折回部11的压缩性,从而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该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通常使用全突缘,但也可以是半突缘,只要是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的突缘即可。另外,也可以是几个突缘的组合。
并且,如图4所示,使第2金属构成板20A的在气缸筒用孔2周围的板厚t2比折回部11的厚度tg的一半th小。即,t2<th(=tg/2)。另外,通过将副板30、40插入配置在折回部11的内侧,折回部11的厚度tg变厚,所以能够容易地使第2金属构成板20A的在气缸筒用孔2周围的板厚t2均比折回部11的厚度tg的一半th小。
另外,在水孔3的周边部,第2金属构成板20A构成为具有半突缘22A。该半突缘22A的凸出方向形成为与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的凸部41a相同的方向。另外,在第3副板50上形成有与半突缘22A方向相反的半突缘51。这2个半突缘22A、51被配置成位于俯视的相同位置。即,各个半突缘22A、51的各倾斜部被配置成俯视重合在一起。另外,第3副板50的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边部侧的端部50a被形成为位于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外周侧。
因此,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边部,第1金属构成板10的折回部11的圆角部分11b与第2金属构成板20A的端部20Aa对齐;在水孔3的周缘部,第1以及第2金属构成板10、20A的各端部10b、20Ab与第1副板30和第3副板50的各端部30b、50b对齐。
于是,根据上述构成的气缸盖密封垫1A,因为厚度的关系,即使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边产生较大的紧固力时,由于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缘部,第2金属构成板20A的端部20aA进入折回部11的圆角部分11b侧,所以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缘部上不会产生较大的表面压力,而是在其外周侧产生最大表面压力。其结果,在发动机的气缸筒的周缘部上不会施加过大的密封压力,所以能够抑制气缸筒的变形。即,通过将各个气缸筒用孔2的周缘部上的表面压力的最大值抑制得较小,防止各气缸筒的变形。另外,该折回部11的宽度、突缘21A、41的形状、大小能够根据由实验、计算等得到的表面压力分布而求得。
另外,在没有施加较大的紧固力时,通过折回部11和全突缘21A,在气缸筒的周缘部上也会施加适度的密封压力,并且通过在其外周侧的由全突缘21A形成的密封线施加密封压力,所以能够发挥优异的密封性能。
另外,能够通过第1副板30和第2副板40调整折回部10的厚度tg,并且能够通过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增加折回部11的压缩性,从而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该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通常使用全突缘,但也可以是半突缘,只要是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的突缘即可。另外,也可以是几个突缘的组合。
另外,在将第2金属构成板20A的全突缘21A的凸部21Aa和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的凸部(与第1金属构成板接触的接触部)41a设置在俯视相同位置时,能够产生更大的密封压力,而在将这2个构件设置在俯视错开的位置时,虽然最大密封压力减小但是能够拓宽具有较大密封压力的区域。
于是,根据这些构成,即使在由于气缸盖、气缸体的热变形等外部原因,气缸盖密封垫1的上表面侧与下表面侧磨擦从而产生错位时,也能抑制气缸筒前端部上的表面压力的上升,从而能够减轻在气缸盖、气缸体上产生的压痕等。
另外,以上通过剖面形状为圆弧形状的突缘对全突缘21A、41进行了说明,但该突缘形状在本发明中并没有特别限定,剖面形状可以为圆弧形状、正弦形状(余弦)、梯形形状、三角形(山形)形状等。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气缸盖密封垫1B是第1实施方式的气缸盖密封垫1与第2实施方式的气缸盖密封垫1A的组合,包括3块金属构成板10、20、20B和3块副板30、40、50。该第1金属构成板10由不锈钢退火件形成,第2金属构成板20和第3金属构成板20B由不锈钢弹簧钢板形成。另外,第1副板30由软钢板或不锈钢退火件形成,具有全突缘41的第2副板40由不锈钢调质件形成。并且,具有半突缘51的第3副板50由不锈钢退火件形成。
而且,第1金属构成板10形成为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围折回从而具有折回部11。第2金属构成板20和第3金属构成板20B构成为夹持该第1金属构成板10,在该第2金属构成板20和第3金属构成板20B上,相对地分别形成向第1金属构成板20一侧(内侧)凸出的全突缘21、21B。将该全突缘21、21B的凸部21a、21Ba配置在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内周侧。
另外,在折回部11的内侧插入配置第1副板40和第2副板40。该第1副板30在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内周侧平坦地形成。另外,第2副板40形成为在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内周侧具有全突缘41的环状的板。俯视观察,该第2副板40的内周侧的端部40a位于与第1副板30的内周侧的端部30a相同的位置,该第2副板40的外周侧的端部40b位于与折回部11的端部11a相同的位置。通过插入配置该副板30、40,能够使折回部11的厚度tg变厚,所以折回部11的圆角部分11b的曲率变大,从而能够防止裂缝的产生。并且,通过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能够增加折回部11的压缩性,从而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该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通常使用全突缘,但也可以是半突缘,只要是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的突缘即可。另外,也可以是几个突缘的组合。
进而,如图6所示,使第2金属构成板20和第3金属构成板20B的在气缸筒用孔2周围的板厚t2、t3均比折回部11的厚度tg的一半th小。即,t2<th(=tg/2),并且t3<th(=tg/2)。另外,通过将副板30、40插入配置在折回部11的内侧,折回部11的厚度tg变厚,所以能够容易地使第2金属构成板20和第3金属构成板20B的在气缸筒用孔2周围的板厚t2、t3均比折回部11的厚度tg的一半th小。
另外,在水孔3的周边部,第2金属构成板20构成为具有半突缘22和半突缘23,第3金属构成板20B构成为具有半突缘22B。该半突缘23、22A的凸出方向形成为与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的凸部41a相同的方向。另外,在第3副板50上形成有与半突缘23、22B方向相反的半突缘51。这3个半突缘23、22B、51被配置成位于俯视的相同位置。即,各半突缘23、22B、51的各倾斜部被配置成俯视重合在一起。另外,第3副板50在的气缸筒用孔2的周边部侧的端部50a被形成为位于折回部11的端部11a的外周侧。
因此,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边部,第1金属构成板10的折回部11的圆角部分11b与第2金属构成板20的端部20a和第3金属构成板20B的端部20Ba对齐;在水孔3的周缘部,第1~第3金属构成板10、20、20B的各端部10b、20b、20Bb与第1副板30和第3副板50的各端部30b、50b对齐。
于是,根据上述构成的气缸盖密封垫1B,因为厚度的关系,即使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边产生较大的紧固力时,由于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缘部,第2金属构成板20以及第3金属构成板20B的端部20a、20Ba进入折回部11的圆角部分11b侧,所以在气缸筒用孔2的周缘部上不会产生较大的表面压力,而是在其外周侧产生最大表面压力。其结果,在发动机的气缸筒的周缘部上不会施加过大的密封压力,所以能够抑制气缸筒的变形。即,通过将各个气缸筒用孔2的周缘部上的表面压力的最大值抑制得较小,防止各气缸筒的变形。另外,该折回部11的宽度、突缘21、21B、41的形状、大小能够根据由实验、计算等得到的表面压力分布而求得。
另外,在没有施加较大的紧固力时,通过折回部11和全突缘21、21B,在气缸筒的周缘部上也会施加适度的密封压力,并且通过在其外周侧的由全突缘21、21B形成的密封线施加密封压力,所以能够发挥优异的密封性能。
另外,能够通过第1副板30和第2副板40调整折回部10的厚度tg,并且能够通过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增加折回部11的压缩性,从而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该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通常使用全突缘,但也可以是半突缘,只要是能够防止折回部11的弹力减弱的突缘即可。另外,也可以是几个突缘的组合。
另外,在将第2金属构成板20的全突缘21的凸部21a、第2金属构成板20B的全突缘21B的凸部21Ba和第2副板40的全突缘41的凸部(与第1金属构成板接触的接触部)41a设置在俯视相同位置时,能够产生更大的密封压力,而在将这2个构件设置在俯视错开的位置时,虽然最大密封压力减小但是能够拓宽具有较大密封压力的区域。
另外,以上通过剖面形状为圆弧形状的突缘对全突缘21、21B、41进行了说明,但该突缘形状在本发明中并没有特别限定,剖面形状可以为圆弧形状、正弦形状(余弦)、梯形形状、三角形(山形)形状等。

Claims (5)

1.一种气缸盖密封垫,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筒用孔的周围将第1金属构成板形成为具有折回部,在与所述第1金属构成板层叠后的第2金属构成板上对向地形成有向第1金属构成板侧凸出的全突缘、且将该全突缘的凸部配置在所述折回部的端部的内周侧,并且在所述折回部的内侧插入配置有至少一块以上的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密封垫,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2金属构成板层叠在所述第1金属构成板的折回部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缸盖密封垫,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2金属构成板的在气缸筒用孔周围的板厚形成为比所述折回部的厚度的一半小。
4.一种气缸盖密封垫,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筒用孔的周围将第1金属构成板形成为具有折回部,在夹持所述第1金属构成板的第2金属构成板和第3金属构成板上对向地形成有向第1金属构成板侧凸出的全突缘、且将该全突缘的凸部配置在所述折回部的端部的内周侧;其中,在所述折回部的内侧插入配置有至少一块以上的副板,并且将所述第2金属构成板以及所述第3金属构成板的在气缸筒用孔周围的板厚形成为均比所述折回部的厚度的一半小。
5.如权利要求1、2、3或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密封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回部的内侧,插入配置有在所述折回部的端部的内周侧平坦的副板,和在所述折回部的端部的内周侧具有全突缘的环状的副板。
CN 200710103813 2006-05-16 2007-05-15 气缸盖密封垫 Pending CN1010747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6162/2006 2006-05-16
JP2006136162A JP4463239B2 (ja) 2006-05-16 2006-05-16 シリンダヘッドガスケット
JP296644/2006 2006-10-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4730A true CN101074730A (zh) 2007-11-21

Family

ID=38842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03813 Pending CN101074730A (zh) 2006-05-16 2007-05-15 气缸盖密封垫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63239B2 (zh)
CN (1) CN10107473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8912A (zh) * 2009-10-29 2011-06-29 德纳汽车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衬垫的多层钢插入件
CN108291643A (zh) * 2015-11-25 2018-07-17 爱尔铃克铃尔股份公司 扁平密封和包含扁平密封的密封组件
CN108884938A (zh) * 2016-03-30 2018-11-2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用密封垫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1723B (zh) * 2014-11-18 2015-08-05 杭州内燃机缸垫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密封结构的多层金属气缸垫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8912A (zh) * 2009-10-29 2011-06-29 德纳汽车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衬垫的多层钢插入件
CN102108912B (zh) * 2009-10-29 2015-08-19 德纳汽车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衬垫的多层钢插入件
CN108291643A (zh) * 2015-11-25 2018-07-17 爱尔铃克铃尔股份公司 扁平密封和包含扁平密封的密封组件
CN108291643B (zh) * 2015-11-25 2021-08-17 爱尔铃克铃尔股份公司 扁平密封和包含扁平密封的密封组件
CN108884938A (zh) * 2016-03-30 2018-11-2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用密封垫
CN108884938B (zh) * 2016-03-30 2020-05-0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用密封垫
US10670148B2 (en) 2016-03-30 2020-06-0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Gasket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63239B2 (ja) 2010-05-19
JP2007309344A (ja) 200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97730A2 (en) Fluid Control Valve
CN1180178C (zh) 金属垫圈
CN101004154B (zh) 缸盖密封衬垫
CN101946071B (zh) 汽车发动机、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摁扣式发动机盖组件以及将该盖组件装配到发动机的方法
CN1955452A (zh) 衬垫
CN101074730A (zh) 气缸盖密封垫
CN101052799A (zh) 垫片组件
CN101216105B (zh) 金属制密封垫
JP2012067790A (ja) ガスケット
CN101048588A (zh) 用于气缸盖的金属垫片
US20080197579A1 (en) Laminate-type gasket
CN1839273A (zh) 衬套扩展器
CN1771406A (zh) 唇型密封装置
EP1857717B1 (en) Cylinder head gasket
US20140159319A1 (en) Gasket and cylinder head gasket
JP2005133816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ガスケット
JP2007315476A (ja) ガスケット
US8100411B2 (en) Cylinder head gasket
EP1561976A1 (en) Cylinder head gasket
JP6890548B2 (ja)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とシリンダヘッドとの密封構造
CN101042191A (zh) 密封油环
JP2005207536A (ja) メタルガスケット
JP5978918B2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組付方法
EP2733396A1 (en) Service gasket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CN213352189U (zh) 活塞杆加工液压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