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2120A - 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2120A
CN101072120A CNA2006100819367A CN200610081936A CN101072120A CN 101072120 A CN101072120 A CN 101072120A CN A2006100819367 A CNA2006100819367 A CN A2006100819367A CN 200610081936 A CN200610081936 A CN 200610081936A CN 101072120 A CN101072120 A CN 101072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identiflication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819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2120B (zh
Inventor
王景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to CN2006100819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72120B/zh
Priority to EP20070107144 priority patent/EP1855419B1/en
Priority to DE200760002839 priority patent/DE602007002839D1/de
Publication of CN101072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2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2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2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91Access to open networks; Ingress point selection, e.g. ISP selection
    • H04L12/5692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其系使用于一种能够与多种通讯网络通连的第一电子装置之中,其中若该第一电子装置在通过一第一通讯网络与一第二电子装置建立通讯连线并传输数据时接收到一切换指令,该第一电子装置首先会取得一第三电子装置于一第二通讯网络上的识别编号,接着再利用该识别编号于该第二通讯网络上与该第三电子装置建立通讯连线。最后,该第一电子装置可继续通过在该第二通讯网络上所建立的通讯连线与该第三电子装置传输数据,并关闭原本建立于该第一通讯网络上的通讯连线。

Description

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通讯网络之间的切换方法,特别是有关一种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切换不同通讯网络用以保持数据传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产品的种类在近几年具有相当大的变化,从个人电脑系统的普及开始,许多不同的电子产品就不断地推陈出新。从电子产品的演进可以看出,最早以前的个人电脑系统能够完成相当多的工作,例如视讯及音讯的播放、影像处理及网络通讯等等功能,但因其体积及重量过于庞大,因而分别演化出多种具备不同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MP3音乐播放机、数字相机、移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系统。
但随着软硬件的各种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进步,各种小型可携式电子装置渐渐地又有了整合在一起的趋势。例如称为智能型手机或智能型数字个人助理的产品,不仅具有一般移动电话的功能,还整合了数字相机及个人数字助理的功能,使此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俨然是一部可携式的个人电脑。
像这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不仅能够像个人电脑系统一般执行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同时与现存的两大网络系统,即一般的电脑网络系统及电话网络系统,进行连接与通讯。使用者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经由电脑网络或电话网络与另一使用者连线及沟通。
图1是上述智能型电子装置与其他电子装置的通讯示意图。其中,使用者102是使用智能型电子装置104与使用者120进行通讯连线。因为智能型电子装置104能够与电话网络106及电脑网络108通连,所以使用者102可视使用者120所持的电子通讯装置来选择适当的网络系统。例如当使用者120所持的为一般的家用电话110或移动电话112,使用者102必须选择通过电话网络106与使用者120进行通讯,而若使用者120所持的为一般的个人电脑114或可携式电脑116,则使用者102就必须选择通过电脑网络108与使用者120进行通讯。当然,若使用者120同样持有一智能型电子装置118,则电话网络106及电脑网络108皆可做为使用者102及使用者120之间的通讯媒介。
由于电脑网络与电话网络具有不同的通讯方式及特性,使得电脑网络在数据的传输上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所以在目前一般的情况下,使用者会以电脑网络作为与其他使用者沟通的第一选择,尤其是语音通讯。但从另一方面看来,电话网络所能涵盖的通讯范围,目前仍较电脑网络广泛及便利。在此种情况下,假设图1中的使用者102是一边带着智能型电子装置104移动,一边通过电脑网络108与使用者120进行语音通话,当使用者102移动至电脑网络108所能涵盖的范围之外时,原本通过电脑网络108所进行的通讯连线便会中断,此时使用者102就必须再利用智能型电子装置104通过电话网络106重新跟使用者120建立起通讯连线后,才能继续进行中断之前的语音通话,造成了使用者很大的不便。
虽然说现已具有用以解决此问题的免授权移动存取(Unlicensed MobileAccess,UMA)技术,但因为UMA技术是使电话网络及电脑网络皆能够视情况将使用者所建立的通讯连线自动地维持在其本身的网络之中或切换至另一网络上,以避免重新建立通讯连线,所以必须对电话网络及电脑网络的基础建设进行整体的改良,相当地耗费成本及时间,因此UMA技术在实用性上还具有相当大的改良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降低使用者重新建立通讯连线时间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符合使用者使用习惯的切换语音通讯网络的方法。
为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切换方法是执行于一第一电子装置中,其中该第一电子装置能够与一第一通讯网络或是一第二通讯网络通连。当一第一使用者是使用此第一电子装置通过第一通讯网络与一第二电子装置已建立通讯连线并执行数据传输时,先取得一第三电子装置于一第二通讯网络中所使用的识别编号。在此步骤之前,该第一电子装置可在接受到一切换指令之后,以自动查询通讯录或手动输入的方式,取得该识别编号。接着,此第一电子装置利用所取得的识别编号,通过第二通讯网络向该第三电子装置发出建立通讯连线的要求。当该第三电子装置接受了此通讯要求之后,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三电子装置之间,便可在第二通讯网络上自动建立起一通讯连线。该第一电子装置便可中断原先建立于第一通讯网络上的通讯连线。此时便可将原本执行于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语音传输,迅速地从第一通讯网络切换至第二通讯网络,持续在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三电子装置之间进行,如此可让第一电子装置的使用者不须切断并重新建立通讯连线及数据传输的动作,缩短了切换通讯网络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现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多种电子装置之间的通讯网络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符合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一步骤流程图。
图4为符合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中的一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是使用于一第一电子装置(如图1所示的智能型电子装置104)之中,且此第一电子装置至少能够与一第一通讯网络(如图1所示的电脑网络108)及一第二通讯网络(如图1所示的电话网络106)进行通连。当第一电子装置已通过第一通讯网络与一第二电子装置(如图1所示的个人电脑114或可携式电脑116)建立通讯连线并进行数据传输(例如语音通讯),便可使用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来通过第二通讯网络在第一电子装置及一第三电子装置(如图1所示的家用电话110或移动电话112)之间建立另一通讯连线,使原本未能于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之间完成的数据传输,能够继续于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完成。
由于第一电子装置欲通过第二通讯网络与第三电子装置建立通讯连线,所以在步骤204中,第一电子装置必须先取得第三电子装置在第二通讯网络上的一识别编号。例如,若第二通讯网络为一电话网络,则该识别编号可为一电话号码;若第二通讯网络为一电脑网络,则该识别编号可为一网络IP地址、电子邮件或通讯软件的帐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可以经由使用者的输入,或是于内建的通讯录软件之中查询等方式,取得该识别编号。
在上述取得识别编号的步骤之前,较佳地该第一电子装置可先判断是否接收到一切换指令的步骤,当接收到切换指令后,第一电子装置才执行步骤204。此切换指令可藉由例如第一电子装置的使用者利用按钮或热键的方式下达。
当第一电子装置取得了第三电子装置于第二通讯网络上的识别编号之后,便能够在步骤206中通过第二通讯网络向第三电子装置发出建立通讯连线的要求。当第三电子装置接受此通讯连线要求之后,在步骤208之中,第一电子装置便能够顺利地通过第二通讯网络建立起与第三电子装置之间的通讯连线。
此时,原本于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经由第一通讯网络所建立的通讯连线可能因为种种的原因而即将中断(例如第一电子装置的使用者即将移动至第一通讯网络的涵盖范围之外),所以此时可于步骤210中,将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之间尚未完成的数据传输(如语音通讯)转移至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三电子装置之间经由第二通讯网络所建立的通讯连线上继续进行。换言之,在进行语音通讯的情况之下,原本于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之间所进行的使用者对话,可以立即地转移至第一电子装置及电三电子装置之间,不中断使用者之间的对话。在顺利地转移了通讯连线及数据传输之后,便可于步骤212之中将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之间的通讯连线中断。
在上述方法中,是假设第二装置及第三电子装置皆为一般的通讯网络终端装置(例如家用电话、移动电话、个人电脑或可携式电脑等等)。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是假设一第四电子装置与第一电子装置进行通讯,其中,第四电子装置与第一电子装置一样,皆至少能够与第一通讯网络及第二通讯网络通连(如图1所示的智能型电子装置118)。也就是说,第一电子装置可通过第一通讯网络或第二通讯网络,与第四电子装置建立通讯连线。
如此,在第一电子装置通过第一通讯网络与第四电子装置建立起通讯连线之后,可依据图2所示的各个步骤,将于第一通讯网络上所建立的通讯连线及数据传输,切换到第二通讯网络上继续进行。其中不同的是,第一电子装置除了能够以前述经由使用者的输入,或是自内建的通讯录软件之中查询等方式取得识别编号,还能够以通知该第四电子装置的方式,来取得第四电子装置在第二通讯网络上的识别编号。
如图3所示,第一电子装置在步骤302之中,可先经由第一通讯网络发出一通知信号,预先通知第四电子装置即将进行通讯连线的切换,接着在步骤304便可判断第四电子装置是否回传其于第二通讯网络上的识别编号。若有回传,则第一电子装置即顺利取得第四电子装置的识别编号;若无回传,则必须于步骤306之中以其他方法,如经由使用者的输入,或是自行于内建的通讯录软件之中查询等方式来取得第四电子装置的识别编号。
另外,在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之中,因为第三电子装置为一般的通讯网络终端装置,第三电子装置在接受到来自第一电子装置的连线要求之后,使用者必须以手动操作第三电子装置的方式,回应第一电子装置的连线要求。但在第四电子装置之中,可加入自动回应的功能,以增加使用者在操作上的方便,此自动回应功能的步骤如图4所示。
在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之中提到,第一电子装置在进行通讯连线切换之前,可先发出一通知信号,所以在步骤402中,第四电子装置会先行接收此一通知信号。此通知信号例如可包含第一电子装置于第二通讯网络上的识别编号。接着在步骤404之中,第四电子装置可回传其本身于第二通讯网络上的识别编号给第一电子装置。当第四电子装置于步骤406中接收到来自于第二通讯网络的一连线要求时,可立即于步骤408当中判断此连线要求当中所包含的识别编号是否与第一电子装置的识别编号相同,若相同,代表是来自于第一电子装置的连线要求,可直接进入步骤410之中,立即自动回应此连线要求;而若不相同,则代表是非来自于第一电子装置的连线要求,便进入步骤412之中让使用者手动决定是否回应此连线要求,或是直接拒绝此连线要求。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使用于一第一电子装置之中,其中该第一电子装置至少能够与一第一通讯网络及一第二通讯网络通连,该方法是执行于该第一电子装置与一第二电子装置于该第一通讯网络上已建立通讯连线并执行一数据传输时,该方法包含:
取得一第三电子装置于该第二通讯网络上的一识别编号;
依据该识别编号通过第二通讯网络向该第三电子装置发出一连线要求;
于该第二通讯网络上建立与该第三电子装置之间的通讯连线;及
转移该数据传输至该第二通讯网络继续执行与该第三电子装置的通讯连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接收一切换指令于取得该识别编号之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中断与该第二电子装置于该第一通讯网络上所建立的通讯连线于转移该数据传输至该第二通讯网络之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识别编号是经由要求使用者输入,或是于内建的通讯录软件之中查询来取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讯网络为一电脑网络,该第二通讯网络为一电话网络,该识别编号则为一电话号码、网络IP地址、电子邮件或通讯软件的帐号。
6.一种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其使用于一第一电子装置之中,该第一电子装置与一第四电子装置皆至少能够与一第一通讯网络及一第二通讯网络通连,该方法是执行于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四电子装置于该第一通讯网络已建立通讯连线并执行一数据传输时,该方法包含:
取得该第四电子装置于该第二通讯网络上的一识别编号;
依据该识别编号通过第二通讯网络向该第四电子装置发出一连线要求;
建立与该第四电子装置之间的通讯连线于第二通讯网络上;及
转移该数据传输至该第二通讯网络继续执行与该第四电子装置的通讯连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接收一切换指令于取得该识别编号之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中断与该第四电子装置于该第一通讯网络上所建立的通讯连线于转移该数据传输之后。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识别编号是经由要求使用者输入,或是于内建的通讯录软件之中查询来取得。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得该识别编号的方法包含:
经由该第一通讯网络发出一通知信号给该第四电子装置;及
接收该第四电子装置所回传的该识别编号。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讯网络为一电脑网络,该第二通讯网络为一电话网络,以及该识别编号为一电话号码、网络IP地址、电子邮件或通讯软件的帐号。
12.一种回应通讯连线的方法,其使用于一第四电子装置之中,其中一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四电子装置皆至少能够与一第一通讯网络及一第二通讯网络通连,该方法是执行于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四电子装置于该第一通讯网络上建立有通讯连线时,该方法包含:
接收来自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通知信号,该通知信号内包含该第一电子装置于该第二通讯网络上的识别编号;
接收来自该第二通讯网络的一连线要求;
判断该连线要求之中是否包含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识别编号,并回应该连线要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于接收该连线要求之前,回传该第四电子装置本身于该第二通讯网络上的识别编号给该第一电子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连线要求之中包含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识别编号时,该第四电子装置可自动回应该连线要求。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连线要求之中不包含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识别编号时,该第四电子装置会自动拒绝该连线要求或由使用者手动决定是否回应该连线要求。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讯网络为一电脑网络,该第二通讯网络为一电话网络,以及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识别编号为一电话号码、网络IP地址、电子邮件或通讯软件的帐号。
CN2006100819367A 2006-05-10 2006-05-10 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 Active CN101072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819367A CN101072120B (zh) 2006-05-10 2006-05-10 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
EP20070107144 EP1855419B1 (en) 2006-05-10 2007-04-27 Method for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DE200760002839 DE602007002839D1 (de) 2006-05-10 2007-04-27 Verfahren zum Umschalten von Kommunikationsnetzwerk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819367A CN101072120B (zh) 2006-05-10 2006-05-10 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2120A true CN101072120A (zh) 2007-11-14
CN101072120B CN101072120B (zh) 2012-11-21

Family

ID=38110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19367A Active CN101072120B (zh) 2006-05-10 2006-05-10 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855419B1 (zh)
CN (1) CN101072120B (zh)
DE (1) DE602007002839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370A (zh) * 2011-12-01 2013-06-05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电子装置、显示装置和装置间切换通话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8524B (zh) * 2009-12-31 2013-06-0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网络传输的通讯方法、通讯装置
CN104066156B (zh) * 2013-03-22 2017-06-13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选择通讯网络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9027B2 (en) * 2000-12-28 2006-05-02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and seamless vertical roaming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while maintaining an active voice or streaming data connec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DE60215150T8 (de) * 2002-08-05 2007-12-06 Sony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Durchführung TCP/IP-basierter Kommunikation über ein System mit mehreren IP-Netzen
CN1481096A (zh) * 2002-09-05 2004-03-10 深圳市中兴通迅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 Cdma2000系统与无线局域网系统之间的切换方法
US20040133668A1 (en) * 2002-09-12 2004-07-08 Broadcom Corporation Seamlessly networked end user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370A (zh) * 2011-12-01 2013-06-05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电子装置、显示装置和装置间切换通话的方法
CN103139370B (zh) * 2011-12-01 2014-12-17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电子装置、显示装置和装置间切换通话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55419A1 (en) 2007-11-14
EP1855419B1 (en) 2009-10-21
CN101072120B (zh) 2012-11-21
DE602007002839D1 (de) 200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6686B2 (en) Instant message audio conn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1022671B (zh) 移动终端、资源配置管理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JP2009044309A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無線通信方法
MX2007013129A (es) Equipo electronico para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o y metodo para operar un equipo electronico para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o.
JP4894532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9467568B1 (en) Distributed audio conferencing system
US20060116115A1 (en) Automatic call convers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based on location information
CN105530383A (zh) 一种情景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970775A (zh) 移动终端及其sim卡状态切换方法
CN104853393A (zh) 移动终端切换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33805A (zh) 一种具有远程呼叫的门禁系统
CN101072120B (zh) 切换通讯网络的方法
CN100477592C (zh) 即时通讯语音连接系统及方法
KR100605650B1 (ko) 무선랜모드 변경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제어방법
CN101047737B (zh) 一种电话会议终端及切换方法
US7627308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coming-call filtering
CN101808148A (zh) 一种双模终端及双模切换方法
KR20070108683A (ko) 근거리 통신을 이용하여 착신 전환하는 유선 전화기, 방법및 시스템
JP2006222890A (ja) ホームオートメーションシステム用コードレス電話機
KR101094898B1 (ko) 메신저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CN1984399B (zh) 根据cdma2000寻呼消息向HRPD网络切换的终端
CN10840105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JP2012049787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070213095A1 (en) Radio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301004A (zh) 具有电话功能的无线鼠标和控制电话功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