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0792A - 可达到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可达到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0792A
CN101070792A CNA2007100751087A CN200710075108A CN101070792A CN 101070792 A CN101070792 A CN 101070792A CN A2007100751087 A CNA2007100751087 A CN A2007100751087A CN 200710075108 A CN200710075108 A CN 200710075108A CN 101070792 A CN101070792 A CN 101070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noid valve
secondary air
motor vehicle
compensation system
system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751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0751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707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70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07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针对机动车,尤其是摩托车欧洲三号排放标准的或以上排放标准的最新整套电控补气系统装置主要由电子控制器(ECU),一次补气电磁阀(高频气流控制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气流控制阀)、催化转化器,空气过滤器、相关的传感部件,连通管道和连接线束等部分组成。电子控制器(ECU)根据发动机的运行变化,分别向系统装置的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适时发出开、关的控制指令,即进行一次和二次补气,以有效改善发动机空燃比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此外,电磁阀内部的结构,连接方式,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装置的可靠性,降低成本,并适于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可达到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化油器的电控补气技术也即稀薄燃烧的理论和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汽车和摩托车以及一切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及其电磁阀。
背景技术
在汽车和摩托车中使用的电子控制装置(或称电子补气装置)是一种使用微型电脑-单片机对汽车或摩托车化油器的油气混合气体的浓度进行调节控制,以利于发动机的燃料充分燃烧的智能型节油和排气净化系统装置。
现有的汽车和摩托车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主要由电子控制器(ECU)、气流控制电磁阀、空气过滤器、相关的传感部件,连通管道和连接线束等部分组成。这套系统装置, 有效实施和解决了机动车辆排放可达到欧洲二号标准的问题。但是,对于我国即将在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机动车辆排放标准-欧洲三号排放标准(即国三标准)却不易达到,因此必须采用新的电控补气系统方案和系统装置。
最新的整套系统装置主要由包括电子控制器(ECU)、一次补气电磁阀(或称主电磁阀),二次补气电磁阀(或称付电磁阀)、催化转化器,空气过滤器、相关的传感部件,连通管道和连接线束等部分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电子控制器根据发动机的运行变化,向系统装置的一次补气电磁阀(高频气流控制阀)适时发出开、关时间占空比的控制指令,或者适时发出改变电磁阀工作频率的控制指令,以实现对空燃比的最优控制,改进其综合性能,节油和降低排放效果。向系统装置的二次补气电磁阀(气流控制阀)适时发出开、关的控制指令,给机动车发动机排气口补充空气即二次补气,以有效促进和改善发动机排放的有害成分CO,NO,HC在发动机排气管中的催化转化器中氧化,还原成无害气体N2,CO2,H2O排放出去。二次补气电磁阀-气流控制阀,在机动车冷启动时开始启动工作,进行二次补气,直到发动机温升到适当的温度以上,车辆排放达标情况良好,二次补气电磁阀即可以暂时关闭停止工作。
上述的电控方案是开环式的,更完善的电控方案是闭环式的,除了上述的系统装置外,即在机动车排气口上多安置一个氧传感器,根据氧传感器发出排气口氧气含量的变化,中央电子控制器(ECU)向系统装置的一次补气电磁阀适时发出修正后的开、关时间占空比的控制指令,即进一步修正给发动机混合气的补气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这种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包括电子控制器ECU,一次补气电磁阀,二次补气电磁阀,空气过滤器,催化转化器,相关的传感部件和连接线束和连接管道,其特殊之处在于:一次补气电磁阀进气管,经管路和空气过滤器连接,电磁阀出气管,经管路、补气嘴连接到化油器和发动机之间节气门后部的混合气管道中,空气过滤器经管路与化油器连接;二次补气电磁阀进气口,经管路和空气过滤器连接,出气口经管路和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而催化转化器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的适当位置中,电子控制器ECU通过信号输出线分别与一次补气电磁阀、二次补气电磁阀连接,通过电源线与机动车的蓄电池连接,通过信号线与发动机的点火系统连接,通过信号线与安装在发动机排气口附近的温度传感器连接。如果采用闭环控制,电子控制器ECU通过信号线与安装在发动机排气口的氧传感器连接。如果机动车辆的排气量较小,如摩托车排气量在150毫升以下,系统装置可以不安装二次补气电磁阀,但系统装置其他配置不变,也可达到欧洲三号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均由一软铁套件,其由形成闭合磁回路的一U形框架和一密封挡板构成,或者仅由一U形软铁框架构成;若干组驱动线包,其与信号输入线连接且缠绕在线包骨架外侧,并内置于软铁套件与线包骨架之间的腔室内;一线包骨架,其呈中空结构,插设固定于软铁套件中的U形框板内;一定铁芯,其插设固定在线包骨架中空内腔轴心的一端;一动铁芯,其朝向阀座的一端连接有密封圈,且其插设于线包骨架中空内腔轴心的另一端;在两相邻面的动铁芯与定铁芯之间装有复位弹簧;阀座位于密封圈外部设有延伸出阀座突设的出气口、阀座上另设有一个进气管组成。
定铁芯由其一端成型为呈反圆台形的腔体、腔体底部直径小于腔体上部直径的圆台、底部嵌入的缓冲垫圈组成;动铁芯由与定铁芯反圆台形腔体相匹配且带有泄流结构的子弹型头部并与阀座接触的另一端嵌入的密封阀垫组成。泄流结构是开设在动铁芯上的泄流槽或者开设在动铁芯外圆柱上的泄流面的一种。
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一般工作频率在10HZ-50HZ,以达到最佳的补气效果。因此要求电磁阀,尤其是一次补气电磁阀,要有很高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要求电磁阀的磨损件-动铁芯耐磨性能好,因此对电磁阀动铁芯的表面进行了渗氮处理。大大提高了动铁芯的表面硬度,又能防锈。有效提高了电磁阀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另外由于电磁阀动铁芯和定铁芯分别采用了子弹型和反圆台型的结构,也大大提高了电磁阀的驱动力和灵敏度。
而二次补气电磁阀,在进行二次补气时,可以是间段性工作,在发动机冷启动时,由于发动机排气口的温度不高,因而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不高,因此要求启动二次补气电磁阀,补充更多的空气,促进有害排放物CO,NO,HC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害气体N2,CO2,H2O排放出去。当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发动机排气口的温度较高时,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也较高排放也能达到欧洲三号标准以上时,则二次补气电磁阀可以停止工作。由于二次补气电磁阀在工作时因热冷空气的交流有水气产生,因此在二次补气电磁阀内部要采取特别的防水,防潮措施,即电磁阀的动铁芯和定铁芯都要电镀金属防锈层,如镀铬(最好镀硬铬),或镍,或锌等,复位弹簧采用不锈钢丝,或者在动铁芯和阀座之间加装防水密封圈。如果动铁芯的表面进行了渗氮处理,也可起到一定的防锈和防潮作用。
此外,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阀座都可通过下端有一个台阶,该台阶嵌入到电磁阀的外壳的凹槽中并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注塑成型的方式,使外壳分别和阀座,定铁芯紧固连接,并同时完成电磁阀的最后封装。采用上述结构和连接方式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没有通用的连接和紧固部件,显著降低了产品装配,制造成本,并达到了良好的密封和防潮的效果,这样保证了电磁阀能够在恶劣的外部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有效提高了产品和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另外,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线包骨架中空内腔可嵌入金属套管,并通过强力粘胶固定;或者线包骨架中空内腔壁部分设有花键式结构,金属套管以挤压方式嵌入和固定。这种装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金属套管的用量,降低产品成本。
而电磁阀的阀座的结构通常又有两大类:一种是进气管和出气管基本垂直分布,另一种是进气管和出气管基本平行分布,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去选择,如图11,12所示。
在本发明中,无论是一次补气电磁阀还是二次补气电磁阀,其内部的结构,连接方式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制造成本,适于大规模生产。
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这套新的电控补气净化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摩托车的节油率都可达到5%以上,排放均可达到欧洲三号标准或更高的标准。
本产品完全适用于各种机动车辆,如汽车,摩托车(包括三轮机动车)等。
另外,本发明系统装置中的一次补气电磁阀的全部特征完全适用于针对欧洲二号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了该系统装置。关于针对欧洲二号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我们已经在“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节能净化装置”(200610067224.X)的发明专利中有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系统装置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2本发明中未配置二次补气电磁阀的系统装置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3本发明电磁阀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电磁阀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电磁阀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电磁阀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电磁阀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电磁阀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电磁阀第七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电磁阀第八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电磁阀阀座结构方案之一示意图。
图12本发明电磁阀阀座结构方案之二示意图
图13针对欧洲二号排放标准的电控节能净化系统装置工作原理框图
图14金属套管嵌入电磁阀线包骨架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电磁阀线包骨架中空内腔壁部分设有花键式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反圆台型定铁芯与其配套的子弹型动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发明动铁芯泄流槽和泄流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本发明反圆台型动铁芯与其配套的子弹型定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系统装置的工作原理框图所示,该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包括电子控制器ECU1、一次补气电磁阀2、空气过滤器3、相关的传感部件和连接线束,空气过滤器3经管路与化油器5联通,空气过滤器3的另一输出端,经管路与一次补气电磁阀2的进气管21连通,空气过滤器3的另一输出端,经管路与二次补气电磁阀的进气管102连通。一次补气电磁阀2出气管22,经管路71、补气嘴4连接到化油器5和发动机6之间节气门后部的混合气管道72中;电子控制器ECU1通过信号输出线81与一次补气电磁阀2连接,通过信号输出线85与温度传感器11连接,通过信号输出线86与氧传感器12(在排气管13口)连接,通过电源线82与机动车的蓄电池9连接,通过信号线83与发动机的点火系统61连接。二次补气电磁阀10通过信号线84与电子控制器ECU1连接,其出气口101经管路与发动机的排气口连通。催化转化器14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13的适当位置中(尽量靠近发动机排气口)。
请参阅图2本发明中未配置二次补气电磁阀的系统装置的工作原理框图,如果机动车辆的排气量较小,如摩托车排气量在150毫升以下,系统装置可以不安装二次补气电磁阀,但系统装置其他配置不变也可达到欧洲三号排放标准。
请参阅图3-本发明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电磁阀由软铁套件23、软铁套件23内置中空的线包骨架24外缠绕的驱动线包241、线包骨架24中空内腔轴心的一端插套的定铁芯25、延伸出软铁套件23的部分与定铁芯25凹槽231内由外壳29的突出部分所嵌入连接、轴心另一端插套的不锈钢套26、不锈钢套26内装有的动铁芯27、两相邻面的动铁芯27内设的弹簧槽271内与定铁芯25内凹的反圆台空腔251底部垫圈252之间装有的复位弹簧253、软铁套件23及对应的动铁芯27延伸出软铁套件23的部分进入阀座28之中的延伸端、其端部装有的密封圈272、密封圈272外部延伸出阀座28突设的出气口22、与密封圈272轴心线垂直设有的进气管21组成。阀座28通过下端有一个台阶281,该台阶嵌入到电磁阀的外壳29的凹槽291中进行连接。指示灯211安装在电磁阀的末端。81是与电子控制器(ECU)1连接的信号输入线。210是动铁芯的表面渗氮层。外壳29和定铁芯25以及和阀座28的连接和紧固,是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注塑成型的方式一次性完成的,并同时完成电磁阀的最后封装。这就是没有通用的连接和紧固部件的,最佳结构之一的电磁阀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4本发明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在结构中没有不锈钢管26,其他结构和连接方式同第一个实施例,也是没有通用的连接和紧固部件的,是嵌入式的连接和紧固方式。
请参阅图5本发明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在结构中的软铁套件23,不是由形成闭合磁回路的一U形框架和一密封挡板构成,而是仅由一U形框架构成,线包骨架24没有延伸段,其他结构和连接方式同第一个实施例,也是没有通用的连接和紧固部件的,是嵌入式的连接和紧固方式。
请参阅图6本发明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阀座28通过若干个紧固件212与驱动线包骨架24的延伸段242进行连接,定铁芯通过紧固件232(如卡簧)和外壳29连接。其他结构同第一个实施例。
请参阅图7本发明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阀座28通过若干个紧固件212与外壳29进行连接,定铁芯通过紧固件232(如卡簧)和外壳29连接。其他结构同第一个实施例。
请参阅图8本发明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阀座28可通过键槽的方式和不锈钢套管的连接部件214进行连接。281是阀座28的装配槽,212是阀座28的装配键(或销钉)。定铁芯通过紧固件232(如卡簧)和外壳29连接。其他结构类似于图5的第三个实施例。
请参阅图9本发明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第七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阀座28可通过键槽的方式和不锈钢套管的连接部件214进行连接。281是连接部件214的装配槽孔,212是阀座28的装配键(或销钉)。定铁芯通过紧固件232(如卡簧)和外壳29连接。其他结构类似图5的第三个实施例。
请参阅图10本发明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第八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阀座28通过若干个紧固件212与电磁阀软铁套件23进行连接。定铁芯通过紧固件232(如卡簧)和外壳29连接。其他结构类似于第一个实施例。
请参阅图11所示,是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阀座结构方案之一示意图,特点是进气管21和出气管22基本垂直分布,阀座端部的小台阶281是用于和外壳进行嵌入式的连接和紧固的。
请参阅图12所示,是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阀座结构方案之二示意图,特点是进气管21和出气管22基本平行分布,阀座端部的小台阶281是用于和外壳进行嵌入式的连接和紧固的。
请参阅图13所示,这是针对欧洲二号排放标准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的工作原理框图,包括电子控制器ECU1、电磁阀2、空气过滤器3、相关的传感部件和连接线束,空气过滤器3经管路与化油器5连接,空气过滤器3的另一输出端,经管路与电磁阀的进气管21连接。电磁阀出气管22,经管路71、补气嘴4连接到化油器5和发动机6之间节气门后部的混合气管道72中;所述电子控制器ECU1通过信号输出线81与电磁阀2连接,通过电源线82与机动车的蓄电池9连接,通过信号线83与发动机的点火系统61连接。关于针对欧洲二号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我们已经在“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节能净化装置”(200610067224.X)的发明专利中有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系统装置中的一次补气电磁阀的全部特征完全适用于针对欧洲二号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
请参阅图14所示,是金属套管嵌入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线包骨架内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5所示,是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线包骨架中空内腔壁部分设有花键式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6~图17所示,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定铁芯25与表面设有渗氮层210的动铁芯27的最佳组配方式如图16所示,电磁阀的定铁芯是反圆台型的结构,动铁芯相匹配的是子弹型结构。定铁芯25由其一端成型为呈反圆台形的腔体251、腔体251底部直径小于腔体251上部直径的反圆台256、底部嵌入的缓冲垫圈252组成;动铁芯27由与定铁芯25反圆台形腔体251相匹配且带有泄流槽275的子弹型头部276并与阀座28接触的另一端嵌入的密封阀垫272组成,图17的254是动铁芯外圆柱上的泄流面。
图18是本发明电磁阀(包括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反圆台型动铁芯与其配套的子弹型定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一次补气电磁阀2和二次补气电磁阀10要尽可能在垂直于水平方向,出气管朝下方向安装,即动铁芯27的运动方向要垂直于水平方向。复位弹簧槽271一般设在动铁芯27内,也可开在定铁芯25内。定铁芯25加工成型后,应电镀镍或锌。加工成型后一次补气电磁阀2的动铁芯27必须进行表面渗氮处理或者氮和其他元素混合表面渗透工艺制备,然后进行抛光处理,以大幅提高动铁芯27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还可防锈。表面渗氮或者氮和其他元素混合表面渗透工艺,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气体渗氮或者离子渗氮,前者成本较低,适宜大规模生产。二次补气电磁阀10动铁芯不一定要求进行表面渗氮处理。如不进行表面渗氮处理,可采取表面电镀铬等防锈措施即可。电磁阀也可省去不锈钢管26,可用骨架圆筒形内壁代替不锈钢管26作动铁芯导通管,如图4所示。
使用过程:机动车外部的空气经空气过滤器3经管路和进气管21进入一次补气电磁阀2,空气过滤器3的另一输出端,经管路与二次补气电磁阀10的进气管102连通。另外大部分空气过滤器3的洁净空气经化油器5、油气混合管道72进入发动机6,与此同时,电子控制器1通过检测电流和发动机6的转速信号来决定发动机工况,依据工况从预存的内设程序来计算控制量值,向一次补气电磁阀2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2开启、关闭时间的占空比,由此对由化油器5进入发动机6的混合气体的浓度进行调控,即实现对空燃比的最优控制,使发动机实现良好的燃烧,发动机冷启动的同时,启动二次补气电磁阀10,给发动机排气口进行二次补气,进一步提高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促进有害排放物CO,NO,HC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害气体N2,CO2,H2O排放出去。当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发动机排气口的温度较高时(可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信号传给电子控制器ECU),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也较高排放也能达到欧洲三标准以上时,则二次补气电磁阀可以停止工作。如果机动车辆的排气量较小,如摩托车排气量在150毫升以下,系统装置可以不安装二次补气电磁阀,但系统装置其他配置不变,也可达到欧洲三号排放标准。如果采用闭环控制的,除了上述的系统装置外,即在机动车排气口上多安置一个氧传感器,根据氧传感器发出排气口氧含量的变化,中央电子控制器(ECU)向系统装置的一次补气电磁阀(高频气流控制阀)适时发出修正后的开、关时间占空比的控制指令,即进一步修正给发动机混合气的补气量,因而有效降低油耗和减少有害排放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包括电子控制器(ECU)、一次补气电磁阀(或称主电磁阀),二次补气电磁阀(或称付电磁阀)、催化转化器,空气过滤器、相关的传感部件,连通管道和连接线束等部分组成;
其特征在于:一次补气电磁阀进气口,经管路和空气过滤器连接,一次补气电磁阀出气口,经管路、补气嘴连接到化油器和发动机之间节气门后部的混合气管道中,空气过滤器经管路与化油器连接;二次补气电磁阀进气口,经管路和空气过滤器连接,二次补气电磁阀送气口,经管路和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而催化转化器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的适当位置中,所述电子控制器ECU通过信号输出线分别与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连接,通过电源线与机动车的蓄电池连接,通过信号线与发动机的点火系统连接;
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或者二次补气电磁阀均由一软铁套件,其由形成闭合磁回路的一U形框架和一密封挡板构成,或者仅由一U形软铁框架构成;若干组驱动线包,其与信号输入线连接且缠绕在线包骨架外侧,并内置于软铁套件与线包骨架之间的腔室内;一线包骨架,其呈中空结构,插设固定于软铁套件中的U形框板内;一定铁芯,其插设固定在线包骨架中空内腔轴心的一端;一动铁芯,其朝向阀座的一端连接有密封圈,且其插设于线包骨架中空内腔轴心的另一端;在两相邻面的动铁芯与定铁芯之间装有复位弹簧;阀座位于密封圈外部设有延伸出阀座突设的出气口、阀座上另设有一个进气管组成;
无论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还是二次补气电磁阀,驱动它们工作的信号源都是有一定工作频率的序列脉冲信号,或者是可变工作频率的序列脉冲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机动车辆的排气量较小,如摩托车排气量在150毫升以下,系统装置可以不安装二次补气电磁阀,但系统装置其他配置不变,也可达到欧洲三号排放标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器ECU通过信号线与安装在机动车发动机排气口附近的温度传感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采用闭环控制,所述电子控制器ECU通过信号线与安装在发动机排气口的氧传感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定铁芯均由其一端成型为呈反圆台形的腔体、腔体底部直径小于腔体上部直径的圆台、底部嵌入的缓冲垫圈组成;动铁芯由与定铁芯反圆台形腔体相匹配且带有泄流结构的子弹型头部并与阀座接触的另一端嵌入的密封阀垫组成。泄流结构是开设在动铁芯上的泄流槽或者开设在动铁芯外圆柱上的泄流面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动铁芯均由其一端成型为呈反圆台形的腔体、腔体底部直径小于腔体上部直径的圆台与阀座接触的另一端嵌入的密封阀垫组成且带有泄流结构;定铁芯由与动铁芯反圆台形腔体相匹配子弹型头部且底部嵌入的缓冲垫圈组成。泄流结构是开设在动铁芯上的泄流槽或者开设在动铁芯外圆柱上的泄流面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动铁芯的表面设有渗氮层或者设有含氮混合元素的渗氮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阀座下端有一个台阶,该台阶嵌入到电磁阀的外壳的凹槽中并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注塑成型的方式,使外壳分别和阀座,定铁芯紧固连接,并同时完成电磁阀的最后封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阀座都可通过若干紧固件和电磁阀的外壳或者软铁套件或者驱动线包骨架的延伸段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阀座都可通过键槽的方式和电磁阀的金属套管的连接部件进行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补气电磁阀,必须采取特别的防水,防潮措施,即电磁阀的动铁芯的表面渗氮,或者动铁芯和定铁芯一样,都要电镀金属防锈层,如镀铬,或镍,或锌等,复位弹簧采用不锈钢丝,或者在动铁芯和阀座之间加装防水密封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线包骨架中空内腔可嵌入金属套管,并通过强力粘胶固定;或者线包骨架中空内腔壁部分设有花键式结构,金属套管以挤压方式嵌入和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阀座的结构通常有两大类:一种是进气管和出气管基本垂直分布,另一种是进气管和出气管基本平行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也可省去金属套管,可用线包骨架圆筒形内壁代替金属套管作动铁芯导通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的外壳可以是长方形,或者圆柱型,或者其他任何外型,其和电磁阀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都符合权利要求1,5,6,7,8,9,10,11,12,13,14中所述的任何特征。
16.根据权利要求1,5,6,7,8,9,10,11,12,13,14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的全部特征完全适用于针对欧洲二号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6,7,8,9,10,11,12,13,14,15所述的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补气电磁阀和二次补气电磁阀完全适用于一切户内外应用的气流控制电磁阀。
CNA2007100751087A 2007-06-19 2007-06-19 可达到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 Pending CN1010707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751087A CN101070792A (zh) 2007-06-19 2007-06-19 可达到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751087A CN101070792A (zh) 2007-06-19 2007-06-19 可达到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0792A true CN101070792A (zh) 2007-11-14

Family

ID=38898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751087A Pending CN101070792A (zh) 2007-06-19 2007-06-19 可达到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707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8356A1 (zh) * 2014-10-17 2016-04-21 上海渝癸德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汽油机进气压力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同步精确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8356A1 (zh) * 2014-10-17 2016-04-21 上海渝癸德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汽油机进气压力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同步精确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1186A (zh) 可达到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净化系统及其电磁阀
CN108779734A (zh) 发动机的控制装置
CN201180574Y (zh) 一种汽油机用二次空气系统结构
CN101070792A (zh) 可达到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系统装置及其电磁阀
CN1687572A (zh) 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节能净化装置
CN102996287B (zh) 节油提速器
CN1966948A (zh) 针对欧三排放标准的电控补气净化系统及其电磁阀
CN207647630U (zh) 一种分体式的排气背压阀
CN101694190A (zh) 新型电控化油器电磁阀及其和电控化油器的安装接口技术
CN200982244Y (zh) 一种摩托车化油器用的电磁阀
CN102536547A (zh) 一种带有egr废气分配结构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JP5689830B2 (ja) 内燃機関
CN101338712B (zh) 一种摩托车空滤器
CN101539076A (zh) 化油器电控化集成系统
CN2816384Y (zh) 机动车辆通用的电控节能净化装置
CN107076060A (zh) 发动机单元和骑乘式车辆
ITTO940608A1 (it) Metodo di iniezione a collettore comune per motore diesel.
CN201141323Y (zh) 化油器式汽油机分区稀薄燃烧电控节油器
CN201461139U (zh) 化油器电控化集成系统
CN203835581U (zh) 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CN201053361Y (zh) 摩托车空滤器
CN201771650U (zh) V型双缸发动机进气管
CN102345520B (zh) 内燃机
CN201165901Y (zh) 一种柴油机
CN201763465U (zh) 新型电控化油器电磁阀及其和电控化油器的安装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