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7430B - 通信装置及调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调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7430B
CN101057430B CN2005800380616A CN200580038061A CN101057430B CN 101057430 B CN101057430 B CN 101057430B CN 2005800380616 A CN2005800380616 A CN 2005800380616A CN 200580038061 A CN200580038061 A CN 200580038061A CN 101057430 B CN101057430 B CN 101057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ubcarrier
specific region
unit
wireless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80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7430A (zh
Inventor
星野正幸
芳贺宏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57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7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7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7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1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featuring pilot assisted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装置,能够降低控制信息量并能抑制对其它业务的干扰,而且能够防止消耗电流的增加。在该装置中,分离单元(105)从接收信号中分离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特定区域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选择由特定区域信息所指示的、分配给发送给自己的数据的副载波。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使用导频信号,测定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无线质量信息生成单元(108)生成无线质量信息,该无线质量信息是表示由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输入的测定结果的信息。复用单元(109)对发送信号和无线质量信息进行复用。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调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及调度方法,特别涉及适用于使用频率调度的通信方式中的通信装置、通信终端装置以及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速无线传输中,通过进行可容纳各种各样的业务(traffic)的灵活的传输控制,来实现信号传输效率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业务控制技术,可举出时间调度以及频率调度等,例如MC-CDMA(多载波CDMA)中的频率调度正在被研究。
MC-CDMA中,基站基于由多个通信终端装置报告的SINR(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干扰及噪声比)等接收质量信息,选择传播路径良好的副载波来发送数据。由于每个用户分别使用传播状态良好的副载波,能够以较小的PER(Packet Error Rate,分组差错率)进行通信。
另外,已提出考虑到延迟请求的资源控制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控制方法中,对于针对发送延迟具有严格要求的连接,分配带有能进行动态控制的频宽的电路交换连接。继而,从将资源分配电路交换连接之后的未指定的资源池(resource pool),将资源分配给对发送延迟具有较高容限的连接。
专利文献:日本专利申请特表2001-5129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现有的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进行频率调度时通信终端装置需要向基站装置报告所有副载波的接收质量信息,所以上行线路的控制信息量变大,从而增加了对其它业务的干扰。此外,现有的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通信终端装置需要测定所有副载波的接收质量,所以用于质量测定的信号处理会导致消耗电流的增大。此外,现有的装置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假设适用考虑了延迟请求的资源控制时,发送了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的用户尽管发送分配的优选级设得较低,却仍需要一直发送与发送了不允许延迟的数据的用户同等的控制信息,所以由于控制信息的发送的干扰的增大,同时还会使因接收质量的测定所引起的消耗电流的增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调度方法,能够降低控制信息量并能抑制对其它业务的干扰,而且能够防止消耗电流的增加。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副载波选择单元,从规定的通信带域(band)内的多个副载波中选择副载波,所述副载波的选择在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进行;无线质量测定单元,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测定由所述副载波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并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以外的时间内测定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以及报告单元,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将所选择的的副载波的所述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通信对方,并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以外的时间内,将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所述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所述通信对方。
本发明还具有具备上述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步骤,从规定的通信带域内的多个副载波中选择副载波,所述副载波的选择在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进行;测定步骤,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测定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测定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并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以外的时间内测定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报告步骤,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将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通信对方,并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以外的时间内,将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所述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所述通信对方;以及分配副载波选择步骤,由所述通信对方基于所述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信息或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所述无线质量信息选择用于分配发送信号的副载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控制信息量并能抑制对其它业务的干扰,而且能够防止消耗电流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和基站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频率和接收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装置和基站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装置和基站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频率和接收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以及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本实施例1,以将通信装置100适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天线101接收信号并输出给RF接收单元102,并发送由RF发送单元112输入的信号。
RF接收单元102将由天线101输入的接收信号从无线频率下变频为基带频率,并输出给解调单元103。
对于由后述的分离单元105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所指示的副载波,解调单元103基于由分离单元105输入的发送参数的信息中所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对从RF接收单元102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给纠错解码单元104和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这里,发送参数的信息为由后述的基站装置分配给每个通信装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信息,并为由基站装置发送给每个通信装置的信息。而且,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为由基站装置基于无线质量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并为由基站装置发送给每个通信装置的信息。
对于由分离单元105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所指示的副载波,纠错解码单元104基于由分离单元105输入的发送参数的信息中所包含的编码率的信息,对从解调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纠错解码,并输出给分离单元105。
分离单元105从由纠错解码单元1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特定区域信息(specific section information)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并且将分离出的特定区域信息输出给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将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和发送参数的信息输出给解调单元103和纠错解码单元104。而且,分离单元105将分离了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特定区域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之后的接收信号输出。在此,特定区域信息为由基站装置所指示的通信装置100选择的副载波的信息,并为从基站装置发送给每个通信装置的信息。
作为副载波选择单元的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选择由分离单元105输入的特定区域信息所指示的、分配发送给自己的数据的副载波,并将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出给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另外,将在后面叙述选择副载波的方法。
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使用包含于由解调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中的、作为已知信号的导频信号,根据由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输入的副载波的信息,测定选择出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然后,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将测定结果输出给无线质量信息生成单元108。
无线质量信息生成单元108生成无线质量信息,并将生成出的无线质量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109,该无线质量信息是表示由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输入的测定结果的信息。
复用单元109复用发送信号和由无线质量信息生成单元108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并输出给纠错编码单元110。
纠错编码单元110对从复用单元109输入的经复用的发送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并输出给调制单元111。
调制单元111对从纠错编码单元110输入的发送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给RF发送单元112。
RF发送单元112将由调制单元111输入的发送信号从基带频率上变频为无线频率,并输出给天线101。
接下来,使用图2说明基站装置200的结构,该基站装置200是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对方。图2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的方框图。另外,虽然图2为基站装置200与两个通信装置100进行通信的情形,但是基站装置200还可以与两个以外的任意数目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此时,可以分别设置与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相同数目的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208、无线质量阈值设定单元209和210以及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和212。
天线201接收信号并输出给RF接收单元202,并发送由RF发送单元216输入的信号。
RF接收单元202将由天线201输入的接收信号从无线频率下变频为基带频率,并输出给解调单元203。
解调单元203对从RF接收单元202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给纠错解码单元204。
纠错解码单元204对从解调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纠错解码,并输出给分离单元205。
分离单元205从纠错解码单元2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由每个通信装置报告的每个副载波的无线质量信息。然后,分离单元205将分离出的每个通信装置的无线质量信息输出给资源分配单元206,并在分离了无线质量信息之后输出接收信号。
资源分配单元206基于由分离单元205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以及由后述的无线质量阈值设定单元209和210输入的阈值的信息,对每个通信装置分配资源,即分配副载波。此时,资源分配单元206从分配对象中去掉未由通信装置100报告无线质量信息的副载波。例如,资源分配单元206通过选择在每个通信装置100无线质量信息的无线质量为阈值以上的副载波,进行副载波的分配。然后,资源分配单元206将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即所分配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213,并以通信装置为单位将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输出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
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基于由资源分配单元206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设定分配发送信号的副载波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等发送参数。然后,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使所设定的发送参数的信息包括在发送给每个通信装置的发送信号中并输出给复用单元213,同时对纠错编码单元214和调制单元215指示,以使所设定的发送参数对发送信号进行处理。
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基于由资源分配单元206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设定分配发送信号的副载波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等发送参数。然后,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在发送给每个通信装置的发送信号中包括所设定的发送参数的信息并输出给复用单元213,同时对纠错编码单元214和调制单元215指示,以使所设定的发送参数对发送信号进行处理。
无线质量阈值设定单元209基于通信装置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和业务等来设定阈值,并将所设定的阈值的信息输出给资源分配单元206。
无线质量阈值设定单元210基于通信装置的QoS和业务等来设定阈值,并将所设定的阈值的信息输出给资源分配单元206。
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基于通信装置的QoS和业务等的值,从规定的通信带域内的多个副载波中选择任意的副载波。然后,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将作为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的特定区域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213。
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基于通信装置的QoS和业务等的值,从规定的通信带域内的多个副载波中选择任意的副载波。然后,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将作为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的特定区域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213。
复用单元213复用从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输入的发送参数的信息、从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和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输入的特定区域信息、从资源分配单元206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发送信号,并输出给纠错编码单元214。
纠错编码单元214对从复用单元213输入的复用后的发送信号,以由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指示的编码率进行纠错编码,并输出给调制单元215。
调制单元215对从纠错编码单元214输入的发送信号,以由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指示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输出给RF发送单元216。
RF发送单元216将从调制单元215输入的发送信号从基带频率上变频为无线频率,并输出给天线201。
接下来,对通信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的动作,使用图3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通信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的动作的时序图,以基站装置200与两个通信装置100进行通信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两个通信装置100分别记述为MS#1和MS#2,并将基站装置200记述为BTS。MS#1和MS#2具有与图1相同的结构,而BTS具有与图2相同的结构。
BTS由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和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事先设定特定区域,该特定区域是容纳可以允许延迟的用户的区域(特定区域分配控制)。例如,当BTS对MS#1发送不能允许延迟的数据,并对MS#2发送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时,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选择包括通信带域内的所有副载波的特定区域,BTS将由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选择的特定区域的特定区域信息发送给MS#1(步骤ST301)。而且,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选择通信带域内的多个副载波中的一部分副载波,BTS将由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选择出的特定区域的特定区域信息发送给MS#2(步骤ST302)。
然后,接收到特定区域信息的MS#1,由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选择特定区域信息所指示的副载波,并由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测定选择出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无线质量测定(所有资源))。图4是表示MS#1和MS#2的在通信带域内#411中的频率和接收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另外,图4中,通信带域内#411中存在40个副载波#410,而且在通信带域内#411中设定了5个组的特定区域#401、#402、#403、#404和#405。根据图4,由于MS#1接收选择所有特定区域#401、#402、#403、#404和#405的特定区域信息,所以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测定所有特定区域#401、#402、#403、#404和#405的副载波#410的无线质量。然后,MS#1将所测定的特定区域#401、#402、#403、#404和#405的副载波#410的无线质量#412报告给BTS(步骤ST303)。
另一方面,接收到特定区域信息的MS#2由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选择特定区域信息所指示的副载波,并由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测定选择出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无线质量测定(特定区域))。根据图4,MS#2例如接收用于选择特定区域#402的特定区域信息,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测定特定区域#402的副载波#410的无线质量。然后,MS#2将所测定的特定区域#402的副载波#410的无线质量#413报告给BTS(步骤ST304)。
然后,接收到无线质量#412和#413的无线质量信息的BTS,由资源分配单元206对于特定区域#401、#402、#403、#404和#405的副载波,将与无线质量#412相应的资源分配给MS#1(基于无线质量的资源分配控制)。此时,由于无线质量#412的质量高于无线质量#413,并且进行了根据延迟请求的分配处理,因此BTS能够对发送不允许延迟的数据的MS#1分配资源,但无法对MS#2分配资源。因此,BTS仅对MS#1进行发送参数的信息的发送(步骤ST305)。然后,BTS基于由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设定的发送参数,进行发送给MS#1的发送信号的处理(MS#1用发送处理)。继而,BTS将发送信号发送给MS#1(步骤ST306)。然后,接收到发送参数的信息以及发送信号的MS#1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接收处理),确认已得到解调并向BTS送回接收响应(步骤ST307)。
然后,MS#1由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测定在步骤ST301接收到的特定区域信息的特定区域#401、#402、#403、#404和#405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412(无线质量测定(所有资源)),并将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BTS(步骤ST308)。另一方面,MS#2由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测定在步骤ST302接收到的特定区域信息的特定区域#402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414(无线质量测定(特定区域)),并将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BTS(步骤ST309)。
然后,接收到#412和#414的无线质量信息的BTS,因为MS#2的特定区域#402的无线质量高于MS#1,所以由资源分配单元206对于MS#1,对#401、#403、#404和#405的副载波分配与无线质量#412相应的资源,并对于MS#2,对特定区域#402的副载波分配与无线质量#414相应的资源(基于无线质量的资源分配控制)。因此,BTS对MS#1发送特定区域#401、#403、#404和#405的副载波的发送参数的信息(步骤ST310),并对MS#2发送特定区域#402的副载波的发送参数的信息(步骤ST311)。
然后,BTS基于由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设定的发送参数,进行发送给MS#1的发送信号的处理(MS#1用发送处理),并基于由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设定的发送参数,进行发送给MS#2的发送信号的处理(MS#2用发送处理)。继而,BTS将发送信号发送给MS#1(步骤ST312),并将发送信号发送给MS#2(步骤ST313)。然后,接收到发送参数的信息以及发送信号的MS#1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接收处理),并向BTS送回接收响应(步骤ST314)。另一方面,接收到发送参数的信息以及发送信号的MS#2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接收处理),确认已得到解调并向BTS发回接收响应(步骤ST315)。
接下来,MS#1把在以MS#1为目的地的第二次的发送后作为通信结束,进行规定的处理(接收完成处理),之后就不进行质量测定。继而,MS#2由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测定在步骤ST302接收到的特定区域特定区域信息的特定区域#402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414(无线质量测定(特定区域)),并将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BTS(步骤ST316)。而且,之后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1,通信终端装置仅测定由基站装置指示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并报告给基站装置,因此能够降低控制信息量,同时能够抑制对其它业务的干扰,而且能够防止消耗电流的增加。
(实施例2)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装置5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本实施例2,以将通信装置500适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2的通信装置500如图5所示,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100中去掉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并追加特定区域关连信息控制单元501。另外,在图5中对与图1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分离单元105从由纠错解码单元1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特定区域信息、特定区域有效期限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并且将分离出的特定区域信息和特定区域有效期限信息输出给特定区域关连信息控制单元501,并将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和发送参数的信息输出给解调单元103和纠错解码单元104。而且,分离单元105将分离了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特定区域信息、特定区域有效期限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之后的接收信号输出。这里,特定区域有效期限信息为指定用于选择由基站装置指示的副载波的规定时间的信息,并为由基站装置发送给每个通信装置的信息。
在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特定区域有效期限信息所指示的特定区域有效期限信息(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特定区域关连信息控制单元501基于由分离单元105输入的特定区域信息,对分配发送给自己的数据的副载波进行选择。具体而言,特定区域关连信息控制单元501在由特定区域有效期限信息指示的时间内选择由特定区域信息指示的副载波,而在未由特定区域有效期限信息指示的时间内选择规定的通信带域内的所有副载波。然后,特定区域关连信息控制单元501将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出给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另外,将在后面叙述选择副载波的方法。另外,在所有的时段内由特定区域信息指示所选择的副载波时,基站装置不需发送特定区域有效期限信息。
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使用包含于从解调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中的、作为已知信号的导频信号,根据从特定区域关连信息控制单元501输入的副载波的信息,测定所选择出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然后,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将测定结果输出给无线质量信息生成单元108。
接下来,使用图6说明基站装置600的结构。图6是表示基站装置600的结构的方框图。
本实施例2的基站装置600如图6所示,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200中包括复用单元601来代替复用单元213。另外,在图6中对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基于从资源分配单元206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设定对分配发送信号的副载波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等发送参数。然后,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使所设定的发送参数的信息包括在发送给每个通信装置的发送信号中并输出给复用单元601,同时对纠错编码单元214和调制单元215指示以使所设定的发送参数对发送信号进行处理。
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基于由资源分配单元206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设定对分配发送信号的副载波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等发送参数。然后,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使所设定的发送参数的信息包括在发送给每个通信装置的发送信号中并输出给复用单元601,同时对纠错编码单元214和调制单元215指示以所设定的发送参数对发送信号进行处理。
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基于通信装置的QoS和业务等的值,从规定的通信带域内的多个副载波中选择任意的副载波。然后,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将作为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的特定区域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601。
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基于通信装置的QoS和业务等的值,从规定的通信带域内的多个副载波中选择任意的副载波。然后,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将作为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的特定区域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601。
复用单元601复用由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输入的发送参数的信息、由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和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输入的特定区域信息、由资源分配单元206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特定区域有效期限信息以及发送信号,并输出给纠错编码单元214。
纠错编码单元214对从复用单元601输入的复用后的发送信号,以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所指示的编码率进行纠错编码,并输出给调制单元215。
接下来,对通信装置500和基站装置600的动作,使用图7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通信装置500和基站装置600的动作的时序图,以基站装置600与两个通信装置500进行通信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两个通信装置500分别记述为MS#1和MS#2,并将基站装置600记述为BTS。MS#1和MS#2具有与图5相同的结构,而BTS具有与图6相同的结构。
BTS在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和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事先设定容纳可以允许延迟的用户的特定区域(特定区域分配控制),并设定特定区域有效期限#701(特定区域定时器设定),该特定区域有效期限是进行设定特定区域的处理的时间。由此,BTS在特定区域有效期限#701内进行选择特定区域的处理,而在特定区域有效期限#701以外的时段不进行选择特定区域的处理。在特定区域有效期限#701,BTS不改变通知给MS#1和MS#2的特定区域信息。另外,既可以设置为每当设定特定区域有效期限就改变特定区域信息的副载波,也可以设置为在规定的次数设定特定区域有效期限的期间内不改变特定区域信息的副载波。另外,虽然在图7中对将特定区域有效期限设定一次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特定区域有效期限可以按照规定的周期设定多次。另外,由于以后的动作与图3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2,由于基站装置以规定的周期设定特定区域有效期限,因此除了上述实施例1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对每个特定区域有效期限适当地进行特定区域分配资源分配的控制。另外,根据本实施例2,由于通信装置在由基站装置指示的特定区域有效期限内不需改变测定区间,因此能够简化通信装置中的处理。
(实施例3)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装置8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本实施例3,以将通信装置800适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3的通信装置800如图8所示,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100中去掉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并追加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801。另外,在图8中对与图1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分离单元105从纠错解码单元1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并且将分离出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输出给解调单元103和纠错解码单元104。而且,分离单元105从纠错解码单元1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QoS信息,并且将分离出的QoS信息输出给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801,该QoS信息是表示发送给自己的数据是否为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的信息。而且,分离单元105将分离了QoS信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之后的接收信号输出。
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801根据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QoS信息,当发送给自己的数据为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时,从规定的通信带域内的副载波中选择分配发送给自己的数据的副载波,并将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出给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另一方面,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801根据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QoS信息,当发送给自己的数据为不能允许延迟的数据时,作为分配发送给自己的数据的副载波选择通信带域内的所有副载波,并将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出给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另一方面,当QoS信息表示发送给自己的数据是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时,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801将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作为特定区域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109。
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使用包含于由解调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中的、作为已知信号的导频信号,根据由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801输入的副载波的信息,测定选择出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然后,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将测定结果输出给无线质量信息生成单元108。
复用单元109复用发送信号、由无线质量信息生成单元108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以及由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801输入的特定区域信息,并输出给纠错编码单元110。
接下来,使用图9说明基站装置900的结构。图9是表示基站装置900的结构的方框图。本实施例2的基站装置900如图9所示,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200中去掉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和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2,并追加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901。另外,在图9中对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分离单元205从由纠错解码单元2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由每个通信装置报告的每个副载波的无线质量信息和特定区域信息。然后,分离单元205将分离出的每个通信装置的无线质量信息输出给资源分配单元206,并将分离出的每个通信装置的特定区域信息输出给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901。而且,分离单元205将分离了无线质量信息和特定区域信息之后的接收信号输出。
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901对资源分配单元206指示在由分离单元205输入的特定区域信息所报告的、由通信装置800选择出的副载波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分配。
对于由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901指示的副载波,资源分配单元206基于从分离单元205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以及从无线质量阈值设定单元209和210输入的阈值的信息,对每个通信装置进行资源的分配,即副载波的分配。然后,资源分配单元206将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213,并以每个通信装置为单位将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输出给每个通信装置中的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该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为所分配的副载波的信息。
复用单元213复用从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输入的发送参数的信息、从资源分配单元206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QoS信息以及发送信号,并输出给纠错编码单元214。在此,作为QoS信息中的数据是否为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的判断,可以举出比较规定的阈值和数据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等方法,如果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为阈值以上的话,则判断该数据为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
接下来,对通信装置800和基站装置900的动作,使用图10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通信装置800和基站装置900的动作的时序图,以基站装置900与两个通信装置800进行通信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两个通信装置800分别记述为MS#1和MS#2,并将基站装置900记述为BTS。MS#1和MS#2具有与图8相同的结构,而BTS具有与图9相同的结构。
BTS将MS#1的QoS信息发送给MS#1(步骤ST1001)。而且,BTS将MS#2的QoS信息发送给MS#2(步骤ST1002)。此时,发送给MS#1的QoS信息意为发送不能允许延迟的数据的信息,而发送给MS#2的QoS信息意为发送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的信息。接下来,因为发送给自己的数据为不能允许延迟的数据,所以接收到QoS信息的MS#1在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801不生成特定区域信息。另一方面,因为发送给自己的数据为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所以接收到QoS信息的MS#2在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801生成特定区域信息(特定区域请求处理)。然后,MS#2将生成出的特定区域信息发送给BTS(步骤ST1003)。
然后,不发送特定区域信息的MS#1测定通信带域内的所有副载波的无线质量(无线质量测定(所有资源))。例如,根据图4,MS#1由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测定所有特定区域#401、#402、#403、#404和#405的副载波#410的无线质量。然后,MS#1将所测定的特定区域#401、#402、#403、#404和#405的副载波#410的无线质量#412报告给BTS(步骤ST303)。
另一方面,接收到特定区域信息的MS#2测定向BTS发送的特定区域信息的特定区域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无线质量测定(特定区域))。例如,根据图4,当MS#2向BTS发送特定区域#402的特定区域信息时,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测定特定区域#402的副载波#410的无线质量。然后,MS#2将所测定的特定区域#402的副载波#410的无线质量#413报告给BTS(步骤ST304)。另外,由于在图10中以后的动作与图3相同,因此赋予与图3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3,由于当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发送给自己时,通信装置选择通信带域内的一部分副载波,只测定所选择出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并报告给基站装置,因此能够降低控制信息量并能抑制对其它业务的干扰,而且能够防止消耗电流的增加。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3中设为使是否为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的判断结果的信息包括在由基站装置900发送的QoS信息中,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可以允许的时间的信息包括在QoS信息中,由通信装置800的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801比较QoS信息的可以允许的时间和阈值,当可以允许时间为阈值以上时判定该数据为可以允许延迟的数据。
(实施例4)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通信装置1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本实施例4,以将通信装置1100适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4的通信装置1100如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100中追加了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101。另外,在图11中对与图1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分离单元105从纠错解码单元1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并且将分离出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输出给解调单元103和纠错解码单元104。而且,分离单元105从纠错解码单元1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测定范围等级信息,并且将分离出的测定范围等级信息输出给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101,该测定范围等级信息是分级地表示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的信息。而且,分离单元105将分离了测定范围等级信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之后的接收信号输出。另外,将在后面详细叙述测定范围等级信息。
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101存储有与基站装置相同的、使测定范围等级和测定范围相关连的测定范围选择用信息,使用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测定范围等级信息,参照测定范围选择用信息来选择测定范围。然后,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101将选择出的测定范围的信息输出给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
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根据从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101输入的测定范围的信息,对每个测定范围选择用于分配发送给自己的数据的副载波,并将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出给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另外,将在后面叙述选择副载波的方法。
接下来,使用图12说明基站装置1200的结构。图12是表示基站装置1200的结构的方框图。
本实施例4的通信装置1200如图12所示,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200中去掉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和212,并追加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201和1202。另外,在图12中对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虽然图12为基站装置1200与两个通信装置1100进行通信的情形,但基站装置1200可以与两个以外的任意数目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此时,可以各自设置与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相同数目的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208、无线质量阈值设定单元209和210以及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201和1202。
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201存储有与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101相同的测定范围选择用信息,基于通信装置的QoS和业务等的值,从对每个可以允许延迟分级地设定的测定范围中选择测定范围,并将选择出的测定范围的信息作为测定范围等级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213。
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202存储有与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101相同的测定范围选择用信息,基于通信装置的QoS和业务等的值,从对每个可以允许延迟分级地设定的测定范围中选择测定范围,并将选择出的测定范围的信息作为测定范围等级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213。
接下来,说明选择副载波的方法。图13是表示MS#1和MS#2的在通信带域内#1311的频率和接收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另外,图13中,通信带域内#1311中存在40个副载波#1310,而且在通信带域内#1311中设定了5个特定区域#1301、#1302、#1303、#1304和#1305。另外,测定范围等级信息中,延迟容限等级1选择特定区域#1302,延迟容限等级2选择特定区域#1301和特定区域#1302,而延迟容限等级3选择特定区域#1301、#1302、#1303、#1304和#1305,即选择通信带域内#1311的所有副载波。延迟容限等级1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最大,延迟容限等级3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最小,而延迟容限等级2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小于延迟容限等级1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但是大于延迟容限等级3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这样,就使数据的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越长,分配数据的副载波就越少。
根据图13,例如对于发送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较大的数据的通信装置1100,基站装置1200发送延迟容限等级1的测定范围等级信息,而对于发送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较小的数据的通信装置1100,基站装置1200则发送延迟容限等级3的测定范围等级信息。另外,除了分配测定范围来代替特定区域并发送测定范围等级信息来代替特定区域信息之外,通信装置1100和基站装置1200的动作与图3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4,由于将副载波按各测定范围分成组并选择与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相应的测定范围,因此除了上述实施例1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根据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高精确度地进行对各副载波的频率调度。另外,根据本实施例4,由于基站装置仅发送测定范围等级信息就能够在通信装置选择副载波,因此能够简化用于选择副载波的处理。
(实施例5)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通信装置14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本实施例5,以将通信装置1400适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5的通信装置1400如图14所示,该通信装置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通信装置100中去掉了特定区域信息控制单元106,并追加了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401和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制单元1402。另外,在图14中对与图1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分离单元105从纠错解码单元1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并且将分离出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输出给解调单元103和纠错解码单元104。而且,分离单元105从纠错解码单元1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QoS信息,并且将分离出的QoS信息输出给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401,该QoS信息是表示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的信息。而且,分离单元105将分离了QoS信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发送参数的信息之后的接收信号输出。
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401存储有与基站装置相同的、使每个允许延迟时间的测定范围等级和测定范围相关联的测定范围选择用信息,使用从分离单元105输入的QoS信息并参照测定范围选择用信息,选择与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相应的测定范围。然后,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401将选择出的测定范围的信息输出给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1402和复用单元109。
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1402根据从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401输入的测定范围的信息,选择测定范围的副载波作为分配给发送给自己的数据的副载波,并将选择出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出给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
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使用包含于由解调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中的、作为已知信号的导频信号,根据由特定区域信息生成单元1402输入的副载波的信息,测定选择出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然后,无线质量测定单元107将测定结果输出给无线质量信息生成单元108。
复用单元109对发送信号、从无线质量信息生成单元108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以及从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401输入的测定范围等级信息进行复用,并输出给纠错编码单元110。
接下来,使用图15说明基站装置1500的结构。图15是表示基站装置1500的结构的方框图。本实施例5的基站装置1500如图15所示,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基站装置200中去掉特定区域分配设定单元211和212,并追加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501。另外,在图15中对与图2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分离单元205从纠错解码单元204输入的接收信号中分离由每个通信装置报告的每个副载波的无线质量信息和测定范围等级信息。然后,分离单元205将分离出的每个通信装置的无线质量信息输出给资源分配单元206,并将分离出的每个通信装置的测定范围等级信息输出给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501。而且,分离单元205将分离了无线质量信息和测定范围等级信息之后的接收信号输出。
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501存储有与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401相同的测定范围选择用信息,使用从分离单元205输入的测定范围等级信息,参照测定范围选择用信息来选择测定范围。然后,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501对资源分配单元206指示在选择出的测定范围内,即在由通信装置1400选择出的测定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分配。
对于由测定范围等级控制单元1501所指示的副载波,资源分配单元206基于从分离单元205输入的无线质量信息以及从无线质量阈值设定单元209和210输入的阈值的信息,对每个通信装置分配资源,即分配副载波。然后,资源分配单元206将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即,所分配的副载波的信息、输出给复用单元213,并以每个通信装置为单位将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输出给每个通信装置中的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
复用单元213对从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7和发送参数设定单元208输入的发送参数的信息、从资源分配单元206输入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QoS信息以及发送信号进行复用,并输出给纠错编码单元214。另外,除了分配测定范围来代替特定区域,并发送测定范围等级信息来代替特定区域信息之外,通信装置1400和基站装置1500的动作与图1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由于选择副载波的方法与图13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5,由于通信终端装置选择与发送数据的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相应的测定范围,仅测定选择出的测定范围内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并报告给基站装置,因此能够降低控制信息量并能抑制对其它业务的干扰,而且能够防止消耗电流的增加。另外,根据本实施例5,由于将副载波为每个测定范围分成组并选择与允许延迟容限等级相应的测定范围,能够根据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高精确度地进行对每个副载波的频率调度。另外,根据本实施例5,由于只发送测定范围等级信息就能够选择副载波,因此能够简化用于选择副载波的处理。
本说明书基于2004年11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第2004-319801。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和调度方法适合用于使用频率调度的通信方式。

Claims (6)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副载波选择单元,从规定的通信带域内的多个副载波中选择副载波,所述副载波的选择在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进行;
无线质量测定单元,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测定由所述副载波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并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以外的时间内测定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以及
报告单元,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将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所述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通信对方,并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以外的时间内,将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所述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所述通信对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当从所述通信对方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为规定的时间以上的数据发送而来时,所述副载波选择单元进行分配所述数据的副载波的选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副载波选择单元选择副载波,以使数据的可以允许的延迟时间越长,则分配所述数据的副载波就越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副载波选择单元通过从分成了多个组的副载波中选择组,来选择副载波。
5.一种具有通信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副载波选择单元,从规定的通信带域内的多个副载波中选择副载波,所述副载波的选择在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进行;
无线质量测定单元,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测定由所述副载波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并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以外的时间内测定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以及
报告单元,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将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所述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通信对方,并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以外的时间内,将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所述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所述通信对方。
6.一种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步骤,从规定的通信带域内的多个副载波中选择副载波,所述副载波的选择在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进行;
测定步骤,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测定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并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以外的时间内测定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
报告步骤,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内将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通信对方,并在所述特定区域选择时间以外的时间内,将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所述无线质量信息报告给所述通信对方;以及
分配副载波选择步骤,由所述通信对方基于所述所选择的副载波的无线质量信息或所述通信带域内的所有的副载波的所述无线质量信息选择用于分配发送信号的副载波。
CN2005800380616A 2004-11-02 2005-10-31 通信装置及调度方法 Active CN101057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9801A JP4511906B2 (ja) 2004-11-02 2004-11-02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319801/2004 2004-11-02
PCT/JP2005/020021 WO2006049135A1 (ja) 2004-11-02 2005-10-31 通信装置及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78247A Division CN101917266B (zh) 2004-11-02 2005-10-31 发送装置及方法、接收装置及方法和通信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7430A CN101057430A (zh) 2007-10-17
CN101057430B true CN101057430B (zh) 2010-11-10

Family

ID=363191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78247A Active CN101917266B (zh) 2004-11-02 2005-10-31 发送装置及方法、接收装置及方法和通信系统及方法
CN2005800380616A Active CN101057430B (zh) 2004-11-02 2005-10-31 通信装置及调度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78247A Active CN101917266B (zh) 2004-11-02 2005-10-31 发送装置及方法、接收装置及方法和通信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5) US7996014B2 (zh)
EP (1) EP1804404B1 (zh)
JP (1) JP4511906B2 (zh)
CN (2) CN101917266B (zh)
WO (1) WO20060491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1906B2 (ja) 2004-11-02 2010-07-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WO2007091779A1 (en) 2006-02-10 2007-08-16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receiver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WO2007136166A1 (en) 2006-05-23 2007-11-29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US7873104B2 (en) * 2006-10-12 2011-01-18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television transmitting system and receiv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broadcasting data
RU2446635C2 (ru) * 2006-11-01 2012-03-27 Фудзицу Лимитед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KR101219951B1 (ko) 2006-11-01 2013-01-18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KR101285887B1 (ko) 2007-03-26 2013-07-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KR101253185B1 (ko) 2007-03-26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KR101285888B1 (ko) 2007-03-30 2013-07-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JP2008301308A (ja) * 2007-06-01 2008-12-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CN101909358B (zh) 2007-06-08 2013-04-24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
WO2009005326A2 (en) 2007-07-04 2009-01-08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DK2141846T3 (da) * 2007-09-06 2013-03-11 Sharp Kk Kommunikationsapparat og kommunikationsfremgangsmåde
EP2216924A4 (en) * 2007-11-26 2014-08-13 Sharp Kk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TRANSMITTING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JP5011142B2 (ja) * 2008-01-31 2012-08-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基地局及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US8724611B2 (en) 2008-03-07 2014-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horizing transmiss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CN101626621B (zh) 2008-07-08 2013-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调度方法、装置
CN102239666A (zh) * 2008-11-11 2011-11-09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网络中能够实现拥塞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US8706125B2 (en) * 2008-11-28 2014-04-2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P2457336B1 (en) * 2009-07-21 2020-07-0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65583B2 (en) 2010-04-13 2015-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erring user equipment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capability from measurements report
JP2012029313A (ja) * 2011-09-02 2012-02-09 Fujitsu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TWI457024B (zh) * 2012-09-04 2014-10-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頻寬選擇方法
US9226175B2 (en) * 2013-03-14 2015-12-29 Apple Inc. Adaptive use of receiver diversity
US9191183B2 (en) * 2013-08-27 2015-11-17 Maxlinear, Inc. Using decision feedback phase error correction
US9801198B2 (en) 2014-05-22 2017-10-24 Kyocera Corporatio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with licensed frequency band tim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930A (zh) * 1995-06-22 1998-07-1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频分复用系统中的自适应信道分配
CN1371579A (zh) * 1999-05-19 2002-09-2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事件地报告移动台测量结果
CN1481633A (zh) * 2000-12-15 2004-03-10 ˹���ķ��Ź�˾ 具有基于组的副载波分配的多载波通信
CN1491049A (zh) * 2001-10-17 2004-04-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及其中所用的基站和移动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4143B (fi) 1997-07-31 1999-11-15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tietoliikenneresurssien kontrolloimiseksi
US6947748B2 (en) * 2000-12-15 2005-09-20 Adaptix,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JP2003018117A (ja) 2001-07-04 2003-01-1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多元接続装置および多元接続方法
US7020110B2 (en) * 2002-01-08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IM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317750B2 (en) * 2002-10-31 2008-01-08 Lot 41 Acquisition Foundation, Llc Orthogonal superposition coding for direct-sequence communications
JP4163941B2 (ja) * 2002-12-24 2008-10-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US7318111B2 (en) * 2003-09-16 2008-01-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riteria associated with an application
US20050249127A1 (en) * 2004-05-10 2005-11-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US7613171B2 (en) * 2004-08-31 2009-11-03 Ephraim Zehavi Cellular network service over WLAN
JP4511906B2 (ja) * 2004-11-02 2010-07-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930A (zh) * 1995-06-22 1998-07-1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频分复用系统中的自适应信道分配
CN1371579A (zh) * 1999-05-19 2002-09-2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事件地报告移动台测量结果
CN1481633A (zh) * 2000-12-15 2004-03-10 ˹���ķ��Ź�˾ 具有基于组的副载波分配的多载波通信
CN1491049A (zh) * 2001-10-17 2004-04-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及其中所用的基站和移动台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oshitaka HARA et al.shuhasu Scheduling oMocjiita MC-CDM Hoshiki.IEICE Technical Report RCS 2002-129Vol.102, No.206.2002,Vol.102,(No.206),61-66. *
YoshitakaHARAetal.shuhasuSchedulingoMocjiitaMC-CDMHoshiki.IEICETechnicalReportRCS2002-129Vol.102 No.206.20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96014B2 (en) 2011-08-09
EP1804404A4 (en) 2012-12-26
EP1804404A1 (en) 2007-07-04
US8150405B2 (en) 2012-04-03
EP1804404B1 (en) 2014-01-08
WO2006049135A1 (ja) 2006-05-11
JP4511906B2 (ja) 2010-07-28
US10080150B2 (en) 2018-09-18
CN101917266B (zh) 2013-02-27
US20130070820A1 (en) 2013-03-21
US20080123615A1 (en) 2008-05-29
US8335513B2 (en) 2012-12-18
US20120164958A1 (en) 2012-06-28
CN101057430A (zh) 2007-10-17
CN101917266A (zh) 2010-12-15
JP2006135440A (ja) 2006-05-25
US20140286186A1 (en) 2014-09-25
US20110255504A1 (en) 201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7430B (zh) 通信装置及调度方法
CN102149124B (zh)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下的干扰测量方法及设备
RU237271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осылки по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ачества канала и использующие их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ланирова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RU2436263C2 (ru)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8873499B2 (en)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EP1515456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cheduling method
RU2433570C1 (ru)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ресурсов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етя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RU2348119C2 (ru) Планировщик с учетом пакетов в система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1868031B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CN101822111B (zh)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构成方法
CN101507343B (zh) 信道分配通知方法、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8295370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link quality control
CN108633061A (zh) 传输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017541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信号的方法
CN103428880A (zh) 用户装置
CN103229572B (zh) 动态多输入多输出小区区群
CN102088345A (zh)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发送方法
RU2012103605A (ru) Оповещение о качестве ка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MX2008010046A (es)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on y metodo de transmision.
CN101878610A (zh)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控制信息发送方法
CN101998640B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CN107734665A (zh) 资源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移动通信终端
USRE48603E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in an OFDM network
CN102238611B (zh) 控制区域信道质量上报方法、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CN103684555A (zh) 一种上行信道的mimo模式内切换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