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4706A - 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4706A
CN101044706A CNA200580035289XA CN200580035289A CN101044706A CN 101044706 A CN101044706 A CN 101044706A CN A200580035289X A CNA200580035289X A CN A200580035289XA CN 200580035289 A CN200580035289 A CN 200580035289A CN 101044706 A CN101044706 A CN 101044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ing
transmission
sending method
determination section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52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启之
花木明人
中村武宏
萩原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44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4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during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e.g.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HSP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分组发送控制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将可用于分组发送的分组资源、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相对应地进行存储;决定部,其根据由移动台报告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和可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资源,参照存储部来决定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再决定部,再次决定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以使构成分组的传输块中的填充部分最小;以及分组发送部,其使用再次决定的发送方法来发送分组。

Description

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针对多个移动台的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的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历来,已知如下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在与属于该无线基站的移动台进行通信时,按照下行链路的无线状态,自适应地变更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方法(例如,调制方式或编码率等发送格式等),由此控制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该控制方式被称为“自适应调制·自适应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Coding)方式”。
在使用该AMC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监视下行链路的无线状态,使用上行链路将监视到的下行链路的无线状态通知给无线基站。在这里,下行链路的无线状态包括SIR或CIR或接收功率等。
另外,无线基站根据由移动台通知的下行链路的无线状态和可用于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的发送资源(无线资源),决定下行链路的发送方法(例如,调制方式或编码率等发送格式等),通过所决定的发送方法进行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
此时,在按照下行链路的无线状态可以进行无线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时、即例如移动台位于无线基站附近的情况或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低的情况等下行链路的无线状态良好时,应用AMC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使用可以以较高速的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发送方法,进行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
另一方面,如移动台位于小区一端的情况或移动台的移动速度高的情况等下行链路的无线状态较差时,应用AMC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使用可以以较低的传输速度进行通信的发送方法,进行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
因此,应用AMC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进行对应传播环境的变动的高效率的通信。
然而,对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所谓的“IMT-2000”的标准化,在由地区标准化机关等组织的3GPP/3GPP2(Third-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Thi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中,前者进行“W-CDMA方式”标准规格的策划工作,后者进行“cdma2000方式”标准规格的策划工作。
在3GPP中,随着近年的因特网的急速普及,尤其基于下行链路中从数据库或Web网页的下载导致的高速·大容量的通信量会增加的预测,进行下行方向的高速分组传输方式即“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方式”的标准化。
另外,在3GPP2中,也根据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进行下行方向的高速分组传输方式“1x-EV DO”的标准化。此外,在cdma2000方式的“1x-EV DO”中,“DO”的意思是“Data Only”。
例如,在HSDPA方式中使用按照移动台和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状态控制无线信道的调制方式或编码率等的AMC方式。在此,移动台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称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的控制信息(无线状态信息),由此将下行链路的无线状态通知给无线基站。此外,CQI被映射到上行链路的HSDPA用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High Speed-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Chaneel)上。
另外,移动台根据从下行链路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Common PilotChannel)求得的SIR,计算上述的CQI。例如,移动台计算CQI,使得接收到的分组的误码率达到10%。
另外,无线基站通过根据从移动台通知的CQI决定的发送格式、或者所需SIR与该发送格式相同的发送格式,发送HS-DSCH(High Speed-DownlinkShared Channel)。
在此,发送格式包括:在HS-DSCH中用于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调制方式、代码资源(code resource)量、功率资源(power resource)量等。
然而,在HSDPA方式中,分组由一个传输块构成。此外,该传输块的大小就是传输块长度。
并且,如图1所示,该传输块包括称为“MAC-d PDU”的协议数据部分和首部。
在此,在首部(header)中赋予用于将无线基站侧的优先队列(PriorityQueue)和移动台侧的重排队列(Reordering Queue)一对一地对应起来的队列标识符(Queue ID)、或者赋予用于分离多个“MAC-d PDU”表示“MAC-d PDU”的大小或个数的信息等。
另外,关于传输块长度,使用0到62之间的整数“TFRI”,按照用于分组发送的码数(代码资源量)或调制方式(QPSK或者16QAM),如下定义。
将kt=(TFRI)+ko,i时的传输块长度设为“L(kt)”。
在此,在kt<40时,根据L(kt)=125+12·kt,计算传输块长度。
另一方面,当kt≥40时,
根据式1计算传输块长度。
[式1]
L ( k t ) = [ L min · P k t ]
                     P=2085/2048
                     Lmin=296
此外,给出的ko,i如下。
[表1]
  调制方式     码数     ko,i
  QPSK     1     1
    2     40
    3     63
    4     79
    5     92
    6     102
    7     111
    8     118
    9     125
    10     131
    11     136
    12     141
    13     145
    14     150
    15     153
  16QAM     1     40
    2     79
    3     102
    4     118
    5     131
    6     141
    7     150
    8     157
    9     164
    10     169
    11     175
    12     180
    13     184
    14     188
    15     192
另外,上述“MAC-d PDU”数为整数,另一方面,无线基站对移动台可传输的传输块长度只有254种,因此在传输块内产生间隙部分。因此,为了填充该间隙部分,需要充填没有任何含义的数据。
例如,在图1的例子中,在一个传输块内收容有首部以及3个“MAC-dPDU”,因此在剩余的间隙部分需要充填没有任何含义的数据。这样,充填没有任何含义的数据被称为“填充(padding)”,充填没有任何含义的数据的部分被称为“填充部分”。
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在物理层中由于不区别填充部分和“MAC-d PDU”(有意义的数据部分),而将两者都作为有意义的信息来进行通信,因此需要相应于填充部分的多余功率资源以及代码资源,其结果是减少系统容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使用发送资源(无线资源)来发送下行链路的分组的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控制针对多个移动台的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的分组发送控制装置,其具有:存储部,将可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资源、所述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以及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相关联地进行存储;决定部,根据由所述移动台报告的所述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和可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所述发送资源,参照所述存储部来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再决定部,再次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以使构成所述分组的传输块中的填充部分最小;以及分组发送部,其使用再次决定的所述发送方法来发送所述分组。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被构成为:作为所述发送方法,所述决定部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所述再决定部减小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传输块长度,直至所述传输块中的填充部分变为最小为止。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被构成为:作为所述发送方法,所述决定部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调制方式,在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调制方式为16QAM、且当减小所述传输块长度时编码率变得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所述再决定部将所述调制方式从16QAM方式变更为QPSK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被构成为:作为所述发送方法,所述决定部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调制方式以及代码资源量,在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调制方式为QPSK方式、且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传输块长度与以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代码资源量可发送的最小传输块长度相同时,所述再决定部减小所述代码资源量。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被构成为:具有功率资源变更部,其根据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发送方法和由所述再决定部决定的所述发送方法,变更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一种控制针对多个移动台的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的分组发送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可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资源、所述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以及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相关联地进行存储;根据由所述移动台报告的所述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和可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所述发送资源,参照所述存储部来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再次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以使构成所述分组的传输块中的填充部分最小;使用再次决定的所述发送方法来发送所述分组。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HSDP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分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MAC-hs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MAC-hs处理部的H-ARQ控制部中进行的停等协议(stop and waitprotocol)的动作的一个示例图。
图7(a)以及图7(b)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MAC-hs处理部的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中保存的发送格式参照表的一个示例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MAC-hs处理部的TFR选择部中决定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方法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MAC-hs处理部的TBS再决定部中再次决定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方法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变更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MAC-hs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2至图7,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组发送控制方法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无线基站100和多个移动台(#1~#3)10~12。另外,设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HSDPA方式。
在HSDPA方式的下行链路中,使用在移动台(#1~#3)10~12中公共使用的下行方向的公共信道HS-DSCH或下行方向的公共控制信道HS-SCCH(Shared Control Channel)等下行公共信道、辅助专门分配给移动台(#1~#3)10~12的物理信道的辅助专用信道(付随個别チヤネル)#1~#3(双向信道)等。此外,在图2的例子中,用实线表示向移动台#2的下行公共信道,因此设对移动台#2分配了下行公共信道。
在上行方向的辅助专用信道#1~#3中,除了用户数据以外,还传输导频符号或用于发送下行方向的辅助专用信道的功率控制命令(TPC命令)。
另一方面,在下行方向的辅助专用信道#1~#3中,传输用于发送上行方向的辅助专用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等。
另外,在上行链路中,不仅使用辅助专用信道,还使用HSDPA用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此外,在HSDPA用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中,传输在公共信道的调度处理或AMC方式中使用的下行方向的无线质量信息(CQI)或用于报告H-ARQ(Hybrid-ARQ)控制中的送达确认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移动台(#1~#3)10~12具有相同结构以及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基站需要对各个移动台决定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因此,以下,只要没有特殊说明,都是对于从多个移动台中任意选择的移动台N进行说明的。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0的结构例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0具备:收发天线101、放大器部102、收发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呼叫处理部105以及传输线路接口106。
收发天线101在与多个移动台(#1~#3)10~12的收发天线之间进行无线频率信号的收发。
放大器部102对通过收发天线101接收到的上行方向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至收发部103。另外,放大器部102对从收发部103输出的下行方向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至收发天线101。
收发部103对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输出的基带信号进行转换成无线频率信号的频率转换处理后输出至放大器部102。另外,收发部103对从放大器部102输出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转换成基带信号的频率转换处理后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部104。
基带信号处理部104通过对从传输线路接口106输出的下行链路的分组进行重发控制(H-ARQ控制)处理、调度处理、发送方法决定处理、信道编码处理、扩频处理等来生成基带信号并将其输出至收发部103。
另外,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对从收发部103输出的基带信号进行逆扩频处理、RAKE合成处理、纠错译码处理等后输出至传输线路接口106。
这里,基带信号中包括:在后述的MAC-hs(Media Access Control-HSDPA)处理中使用的各移动台的无线质量信息(CQI)或H-ARQ处理中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DTX)等。如后面所述,所述信号在基带处理部104内的层1处理部111中被进行译码处理,并在基带处理部104内的MAC-hs处理部112中使用。
呼叫处理部105通过传输线路接口106在与位于无线基站100的上位的无线控制装置之间进行呼叫处理控制信号的收发,进行无线基站100的状态管理或资源分配。传输线路接口106在与无线控制装置之间收发信息。
参照图4,详细叙述上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的结构。如图4所示,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具备层1处理部111和MAC-hs处理部112。此外,层1处理部111以及MAC-hs处理部112分别与呼叫处理部105连接。
层1处理部111进行下行方向的信道编码处理、上行方向的信道译码处理、上行方向以及下行方向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处理、RAKE合成处理、扩频·逆扩频处理。
另外,层1处理部111接收来自各移动台的、使用上行方向的专用物理信道(HS-DPCCH)通知的表示下行链路的无线状态的信息(无线质量信息、CQI)或H-ARQ控制中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DTX),并输出至MAC-hs处理部112。
MAC-hs处理部112进行HSDPA方式中的下行方向的公共信道的H-ARQ控制处理、对发送等待分组的调度处理、用于下行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的决定处理。
参照图5,详细叙述上述MAC-hs处理部112的结构。如图5所示,MAC-hs处理部112具备:CQI取得部110、ACK/NACK/DTX取得部120、调度部130、TFR(Transport Format Resource)选择部140、MAC-hs资源计算部150、H-ARQ控制部160、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以及TBS(Transport Block Size)再选择部180。
此外,除了上述功能之外,MAC-hs处理部112还具有控制流量调节(flowcontrol)的功能等诸多功能,而由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关于上述诸多功能的记载以及说明。
CQI取得部110取得通过层1处理部111进行了译码处理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并输出至调度部130以及TFR选择部140。
ACK/NACK/DTX取得部120取得通过层1处理部111进行了译码处理的H-ARQ控制中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DTX),并输出至H-ARQ控制部160。
调度部130使用任意调度算法,决定在各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中分配HS-DSCH的移动台(发送下行链路的分组的移动台),并将用于识别该移动台的移动台ID通知给TFR选择部140。
这里,当调度部130进行调度使得在该TTI中对多个移动台发送下行链路的分组时,将附加了优先度信息的多个移动台ID通知给TFR选择部140。
TFR选择部140从CQI取得部110接收由各移动台通知的CQI(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从H-ARQ控制部160接收重发信息,从MAC-hs资源计算部150接收无线资源信息。在此,重发信息是表示在该TTI中应发送的分组是H-ARQ控制中的初次发送还是重发的信息。另外,无线资源信息是表示在该TTI中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资源(代码资源量以及功率资源量)的信息。
另外,TFR选择部140与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连接,根据接收到的CQI以及无线资源信息,参照保存在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中的发送格式参照表,决定用于分组(HS-DSCH)发送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
这里,作为发送方法,TFR选择部140决定用于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用于分组发送的调制方式、用于分组发送的代码资源量、用于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量等。
另外,关于TFR选择部140决定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的处理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MAC-hs资源计算部150具备HS-DSCH功率资源计算部151和HS-DSCH代码资源计算部152。MAC-hs资源计算部150使用HS-DSCH功率资源计算部151以及HS-DSCH代码资源计算部152等,计算可用于分组(HS-DSCH)发送的发送资源(例如,功率资源或代码资源等无线资源),将在该TTI中可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资源(例如,功率资源或代码资源等无线资源)通知给TFR选择部140。
在此,在该TTI中对多个移动台发送下行链路的分组时,由于TFR选择部140从优先度高的移动台开始按顺序进行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的决定,因此MAC-hs资源计算部150在TFR选择部140决定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时,将各个移动台可使用的功率资源以及代码资源通知给TFR选择部140。
具体而言,MAC-hs资源计算部150对于优先度最高的移动台,将在该TTI中可使用的所有功率资源量以及代码资源量通知给TFR选择部140。
另外,MAC-hs资源计算部150对于优先度次高的移动台,将从在该TTI中可使用的所有功率资源量以及代码资源量分别减去在优先度最高的移动台中使用的功率资源量以及代码资源量而得到的值作为在优先度次高的移动台中可使用的功率资源量以及代码资源量,通知给TFR选择部140。
另外,MAC-hs资源计算部150对于优先度为第三的移动台,也与优先度次高的移动台的情况一样,将从在该TTI中可使用的功率资源量以及代码资源量分别减去优先度比该移动台高的移动台中使用的功率资源量以及代码资源量而得到的值作为在该移动台中使用的功率资源量以及代码资源量,通知给TFR选择部140。
关于各移动台具有的各数据队列,H-ARQ控制部160进行基于上行方向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DTX)的反馈的H-ARQ重发控制。
图6表示在H-ARQ控制部160中进行的停等协议的动作例。在停等协议(ARQ)中,接收端(移动台侧)在接收到来自发送端(无线基站侧)的下行链路的分组时,使用HS-DPCCH送回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DTX)。
在图6的例子中,接收端由于无法正确地接收分组#1,因此向发送端送回否定应答(NACK)。另外,接收端由于能够正确地接收分组#2,因此向发送端送回肯定应答(ACK)。以下,在接收端按照接收到的分组的顺序,重复向发送端送回肯定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的动作。
另外,H-ARQ控制部160向TFR选择部140通知表示在该TTI中发送的分组是H-ARQ控制中的初次发送还是重发(是否为第二次以后的发送)的信息(重发信息)。
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保存有发送格式参照表,该发送格式参照表将可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资源、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关联起来。
具体而言,发送格式参照表是对于在该TTI中可用于分组发送的每一代码资源量,表示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用于该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用于该分组发送的代码资源量、用于该分组发送的调制方式、用于该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的功率偏移(offset)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7(a)以及图7(b)表示上述发送格式参照表的一例。
图7(a)表示将在该TTI中可用于分组发送的代码资源量为“4”时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用于该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用于该分组发送的代码资源量、用于该分组发送的调制方式、用于该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的功率偏移关联起来的表。
另外,图7(b)表示将在该TTI中可用于分组发送的代码资源量为“5”时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用于该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用于该分组发送的代码资源量、用于该分组发送的调制方式、用于该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的功率偏移关联起来的表。
实际上,由于HS-PDSCH可取得的码数为“1~15”,因此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保存15种可使用的每一代码资源量的表。
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在自变量为“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以及“CQI”时,可以通过函数TF_Related_TBS(代码资源量、CQI),将该TTI中的用于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输出至TFR选择部140。
或者,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在自变量为“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以及“CQI”时,可以通过函数TF_Related_Code(代码资源量、CQI),将该TTI中的用于分组发送的代码资源量输出至TFR选择部140。
或者,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在自变量为“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以及“CQI”时,可以通过函数TF_Related_Mod(代码资源量、CQI),将该TTI中的用于分组发送的调制方式输出至TFR选择部140。
或者,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在自变量为“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以及“CQI”时,可以通过函数TF_Related_Offset(代码资源量、CQI),将该TTI中的用于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量的偏移值输出至TFR选择部140。
或者,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在自变量为“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以及“在该TTI中使用的传输块长度”时,可以通过函数TF_Related_CQI(代码资源量、传输块长度),将相当于该TTI中的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的CQI输出至TFR选择部140。
在此,所谓“相当于该TTI中的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的CQI”是,“可发送在该TTI中的用于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的最小的CQI”。
下面,对发送格式参照表的具体参照方法进行详细叙述。
例如,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为“4”、CQI为“15”时,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参照图7(a),通过函数TF_Related_TBS(代码资源量、CQI),输出“传输块长度TBS=2876”。
另外,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为“5”、CQI为“10”时,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参照图7(b),通过函数TF_Related_Code(代码资源量,CQI),输出“用于分组发送的代码资源量=4”。
另外,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为“4”、CQI为“20”时,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参照图7(a),通过函数TF_Related_Mod(代码资源量,CQI),输出“用于分组发送的调制方式=16QAM”。
进一步,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为“5”、CQI为“28”时,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参照图7(b),通过函数TF_Related_Offset(代码资源量,CQI),输出“用于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量的偏移值=-6”。
另外,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为“4”、传输块长度为“4265”时,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参照图7(a),通过函数TF_Related_CQI(代码资源量,传输块长度),输出“相当于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的CQI=18”。
另外,在传输块长度为“4581”时,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参照图7(a),通过函数TF_Related_CQI(代码资源量,传输块长度),输出“相当于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的CQI=19”。
此外,图7(a)以及图7(b)所示的表是作为调制方式混合了QPSK和16QAM的表,而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为了尽量支持可以只对应于QPSK的移动台,也可以保存仅由QPSK构成的发送格式参照表。
TBS再选择部180取得由TFR选择部140决定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为了使构成发送的分组的传输块的填充部分最小,再次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传输块长度)。关于上述发送方法的再决定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TBS再选择部180将再次决定的传输块长度以及传输块长度以外的发送方法通知给层1处理部111。
具体而言,如后面所述,TBS再选择部180减小由TFR选择部140决定的传输块长度,直至传输块中的填充部分变得最小。
另外,如后面所述,TBS再选择部180在由TFR选择部140决定的调制方式为16QAM、且减小传输块长度时编码率变得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将调制方式从16QAM方式变更为QPSK方式。
另外,如后面所述,TBS再选择部180在由TFR选择部140决定的调制方式为QPSK方式、且由TFR选择部140决定的传输块长度与通过由TFR选择部140决定的代码资源量可发送的最小传输块长度相等时,减小代码资源量。
结果,在该TTI中,使用再次决定的发送方法对规定的移动台发送下行链路的分组。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参照图8以及图9,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MAC-hs处理部112决定在该TTI中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的动作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参照图8,对TFR选择部140决定(选择)在该TTI中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的动作进行说明,参照图9,对TBS再选择部180再次决定(再次选择)在该TTI中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对H-ARQ控制中的初次发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决定对调度部130决定的移动台(以后,称为该移动台)的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中使用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的动作来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TTI中对多个移动台发送下行链路的分组时,从优先度高的移动台开始按顺序应用本动作。
在此,在TFR选择部140决定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中,将传输块长度设为“TBS1”,将代码资源量设为“Code1”,将调制方式设为“Mod1”,将功率资源量设为“Power1”,以及,将相当于所决定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的CQI设为“CQI1”。
另外,在TBS再选择部180再次决定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中,将传输块长度设为“TBS2”,将代码资源量设为“Code2”,将调制方式设为“Mod2”,将功率资源量设为“Power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TBS再选择部180不变更功率资源,因此Power1=Power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dB”领域计算CQI以及功率资源量。
如图8所示,在步骤S1中,TFR选择部140从CQI取得部110取得从各移动台通知的CQI,同时从MAC-hs计算部150取得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以及功率资源量。在此,将所取得的CQI设为“CQI0”,将所取得的代码资源量设为“Code0”,将所取得的功率资源量设为“Power0”。
在步骤S2中,在“Code0”比该移动台可接收的代码资源量大时,本动作进入步骤S3,否则本动作进入步骤S4。
在步骤S3中,TFR选择部140将该移动台可接收的代码资源量设为“Code0”。
在移动台中,设下行方向的公共信道的总发送功率为“PowerDefault”来计算CQI,因此在步骤S4中,TFR选择部140将“CQI0”改为基于“Power0”的值。具体而言,TFR选择部140将通过“CQI0+Power0-PowerDefault”来计算的值设为“CQI0”。
在步骤S5中,TFR选择部140根据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CQI0”和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0”,参照发送格式参照表,计算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传输块长度“TBS0”。
具体而言,TFR选择部140将根据函数TF_Related_TBS(Code0,CQI0)从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输出的传输块长度设为传输块长度“TBS0”。
在步骤S6中,在该TTI中对该移动台应发送的分组的数据量比“TBS0”大时,本动作进入步骤S7,否则本动作进入步骤S8。
在步骤S7中,TFR选择部140根据在该TTI中可使用的功率资源量“Power0”以及“CQI0”,参照发送格式参照表,计算在该TTI中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
第一,TFR选择部140根据在该TTI中可使用的功率资源量“Power0”以及代码资源量“Code0”和“CQI0”,参照发送格式参照表,计算作为在该TTI中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的功率资源量“Power1”。
具体而言,TFR选择部140利用以下式计算功率资源量“Power1”。
Power1=Power0+TF_Related_Offset(Code0,CQI0)
第二,TFR选择部140根据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Code0”和“CQI0”,参照发送格式参照表,计算作为在该TTI中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的调制方式“Mod1”以及代码资源量“Code1”。
具体而言,TFR选择部140利用以下式计算调制方式“Mod1”以及吗资源量“Code1”。
Mod1=TF_Related_Mod(Code0,CQI0)
Code1=TF_Related_Code(Code0,CQI0)
第三,TFR选择部140将“TBS0”设为作为在该TTI中用于分组发送的发方法的传输块长度“TBS1”。
在步骤S8中,TFR选择部140根据在该TTI中可使用的吗资源量以及应发送的分组的数据量(大小),参照发送格式参照表,计算可发送应发送的分组的最小CQI即“CQI1”。
具体而言,TFR选择部140利用以下式计算可发送应发送的分组的最小CQI即“CQI1”。
CQI1=TF_Related_CQI(Code0,可发送应发送的分组的最小传输块长度)
在步骤S9中,TFR选择部140使用在该TTI中可使用的功率资源量“Power0”、“CQI0”以及“CQI1”,计算用于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量“Power1”。
具体而言,TFR选择部140利用以下式计算功率资源量“Power1”。
Power1=Power0-(CQI0-CQI1)×α
在这里,α为规定的常数。
在步骤S10中,TFR选择部140根据在该TTI中可使用的代码资源量“Code0”和“CQI1”,参照发送格式参照表,计算作为在该TTI中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的调制方式“Mod1”以及代码资源量“Code1”。
具体而言,TFR选择部140利用以下式,计算调制方式“Mod1”以及代码资源量“Code1”。
Mod1=TF_Related_Mod(Code0,CQI1)
Code1=TF_Related_Code(Code0,CQI1)
进一步,TFR选择部140将“TBS0”设为作为在该TTI中用于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的传输块长度“TBS1”。
然后,如图9所示,在步骤S11中,TSB再选择部180在由TFR选择部140决定的发送方法中,取得传输块长度“TBS1”、代码资源量“Code1”以及调制方式“Mod1”。
在步骤S12中,TBS再选择部180将“TBS1”、“Code1”以及“Mod1”的值分别作为“TBS2”、“Code2”以及“Mod2”。
在步骤S13中,在“Mod1”为“16QAM”时,本动作进入步骤S14,否则本动作进入步骤S21。
在步骤S14中,TBS再选择部180根据“TBS1”、“Code1”以及“Mod1”,计算TFRI。此外,如上所述,由“3GPP TS25.321”定义了传输块长度、码数(代码资源量)、调制方式和TFRI之间的关系。
在步骤S15中,在TFRI为“0”以外、且编码率比规定的阈值CR16QAM大时,本动作进入步骤S16,否则本动作进入步骤S20。
在此,所谓编码率,是指由码资源量(码数)以及调制方式求得的物理信道的比特数和传输块长度的比。例如,传输块长度为“TBS1”、代码资源量(码数)为“Code1”、调制方式为“16QAM”时,编码率为“(TBS1+24)/(Code1×1920)”。在这里,“24”为CRC比特大小,“1920”是在扩频率为“16”、调制方式为“16QAM”时的一个TTI(3时隙)中的每一个码的比特数。
在步骤S16中,“TBS1”为在应发送的分组(数据)的比特数(数据量)加上首部的比特数(数据量)的比特数(数据量)以上时,本动作进入步骤S17,否则本动作结束。在这里,所谓应发送的分组,是由一个以上的MAC-dPDU组成的分组。
在步骤S17中,TBS再选择部180将“TBS1”的值作为“TBS2”,另外,根据“TBS1”、“Code1”以及“Mod1”计算TFRI。
在步骤S18中,在TFRI为“0”以外、且编码率比规定的阈值CR16QAM大时,本动作进入步骤S19,否则本动作进入步骤S20。
在步骤19中,TBS再选择部180根据“Code1”、“Mod1”和从TFRI减去“1”的值,计算传输块长度,将计算出的传输块长度设为“TBS1”。此外,如上所述,由“3GPP TS25.321”定义了传输块长度和码数(代码资源量)。
在步骤S20中,TBS再选择部180将“Mod2”设为“QPSK”。
在步骤S21中,TBS再选择部180根据“Code1”、“Mod2”以及“TBS2”,计算TFRI。
在步骤S22中,在TFRI为“0”以外时,本动作进入步骤S23,否则本动作进入步骤S24。
在步骤S23中,TBS再选择部180根据“Code1”、“Mod2”和从TFRI减去“1”的值,计算传输块长度,将计算出的传送信息组长度作为“TBS1”。
在步骤S24中,TBS再选择部180将“Code1”的值减“1”。
在步骤S25中,TBS再选择部180根据“Code1”、“Mod2”以及“TBS2”,计算TFRI。然后,TBS再选择部180根据“Code1”、“Mod2”和从TFRI减去“1”的值,计算传输块长度,将计算出的传送信息组长度作为“TBS1”。
在步骤S26中,“当TBS1”为将应发送的分组(数据)的比特数(数据量)加上首部的比特数(数据量)而得的比特数(数据量)以上时,本动作进入步骤S27,否则本动作结束。在这里,所谓应发送的分组,是由一个以上的MAC-dPDU组成的分组。
在步骤S27中,TBS再选择部180将“Code1”以及“TBS1”的值分别作为“Code2”以及“TBS2”的值,根据“Code2”、“Mod2”以及“TBS2”计算TFRI。
在步骤S28中,在TFRI为“0”以外时,本动作进入步骤S29,否则本动作进入步骤S30。
在步骤S29中,TBS再选择部180根据“Code1”、“Mod2”和从TFRI减去“1”的值,计算传输块长度,将计算出的传送信息组长度作为“TBS1”。
在步骤S30中,TBS再选择部180将“Code1”的值减“1”。
在步骤S31中,TBS再选择部180根据“Code1”、“Mod2”以及“TBS2”,计算TFRI。然后,TBS再选择部180根据“Code1”、“Mod2”和从TFRI减去“1”得到的值,计算传输块长度,将计算出的传送信息组长度作为“TBS1”。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如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决定发送方法后,可以再次决定发送方法使得传输块中的分组部分最小,因此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分组部分的发送,用于满足所需误码率的SIR变小,结果可以减低下行链路的误分组率。
(变更例1)
参照图10,对本变更例2进行说明。本变更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除了在无线基站100的基带信号处理部104的MAC-hs处理部104设置功率资源再计算部190这一点之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相同。
功率资源再计算部190根据由TFR选择部140决定的用于下行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由TBS再选择部180再次决定的用于下行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变更用于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减低)。
具体而言,功率资源再计算部190在基于TBS再选择部180的再决定处理之后,使用由发送格式参照表保存部170保存的发送格式参照表,求得相当于由TBS再选择部180再次决定的发送方法(发送格式以及发送资源)的CQI。
具体而言,功率资源再计算部190根据在TBS再选择部180求得的“Code2”和“TBS2”,利用函数TF_Related_CQI(代码资源量、传输块长度),求得可发送“TBS2”的最小CQI,将该CQI的值设为“CQI2”。
然后,功率资源再计算部190根据式“Power2=Power2+(CQI2-CQI1)×β”,计算用于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量“Power2”。在这里,β是规定的常数。
此外,也可以将“CQI2”不是作为正数而是作为实数来输出。例如,在“Code2=4”、“TBS2=4581”时,函数TF_Related_CQI(代码资源量、传输块长度)参照图7(a),也可以输出“18”和“19”的中间值作为“CQI2”。
作为上述中间值的计算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利用式“CQI2=18+(4581-4265)/(4748-4265)×(19-18)”进行线性插补的方法。
如上所述,在将“CQI2”的值不是作为正数而是作为实数时,可以更精细地变更(减低)功率资源。
根据变更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将功率资源减低相当于用于满足降低的所需误码率的SIR的量,由此可以实现发送资源(无线资源)的增大。
(变更例2)
另外,MAC-hs处理部112例如由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FPGA等可改写程序的可编程磁盘构成,执行上述处理的程序被存储在规定存储器区域内,可以采用通过下载改写参数(α、CR16QAM)的结构。
此时,MAC-hs处理部112可以从无线基站100的上位节点下载上述参数,也可以在TFR选择部140以及TBS再选择部180设置终端I/F(外部接口功能)后直接从终端读取上述参数或函数。
另外,MAC-hs处理部112的各功能模块可以按照硬件来分割,也可以通过处理器上的程序,作为软件来进行分割。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述了作为3GPP中的高速分组传输方式的HSDPA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HSDPA方式,也可以适用于进行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分组的发送控制(尤其AMC方式)的其他高速分组传输发送方式。
例如,作为其他高速分组传输方式,可以举出3GPP2中的cdma2000方式的1xEV-DO方式或TDD方式中的高速分组传输方式等。
以上,通过实施例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而对于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本申请中说明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更。因此,本申请所记载的实施例仅以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没有任何限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可提供能够高效地使用发送资源(无线资源)来发送下行链路的分组的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Claims (6)

1.一种分组发送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针对多个移动台的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其特征在于,具备:
存储部,将可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资源、所述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以及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相关联地进行存储;
决定部,根据由所述移动台报告的所述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和可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所述发送资源,参照所述存储部来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
再决定部,再次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以使构成所述分组的传输块中的填充部分最小;以及
分组发送部,其使用再次决定的所述发送方法来发送所述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发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发送方法,所述决定部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
所述再决定部减小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传输块长度,直至所述传输块中的填充部分变为最小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发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发送方法,所述决定部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调制方式;
在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调制方式为16QAM方式、且当减小所述传输块长度时编码率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所述再决定部将所述调制方式从16QAM变更为QPSK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发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发送方法,所述决定部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传输块长度、调制方式和代码资源量;
在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调制方式为QPSK方式、且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传输块长度与以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代码资源量可发送的最小传输块长度相等时,所述再决定部减小所述代码资源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发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功率资源变更部,其根据由所述决定部决定的所述发送方法和由所述再决定部再次决定的所述发送方法,变更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功率资源。
6.一种分组发送控制方法,其控制针对多个移动台的下行链路的分组发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可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资源、所述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以及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相关联地进行存储;
根据由所述移动台报告的所述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和可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所述发送资源,参照所述存储部来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
再次决定用于所述分组发送的发送方法,以使构成所述分组的传输块中的填充部分最小;以及
使用再次决定的所述发送方法来发送所述分组。
CNA200580035289XA 2004-10-15 2005-10-17 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0447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2294/2004 2004-10-15
JP2004302294A JP2006115358A (ja) 2004-10-15 2004-10-15 パケット送信制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送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4706A true CN101044706A (zh) 2007-09-26

Family

ID=36148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35289XA Pending CN101044706A (zh) 2004-10-15 2005-10-17 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17843A1 (zh)
EP (1) EP1811702A1 (zh)
JP (1) JP2006115358A (zh)
CN (1) CN101044706A (zh)
WO (1) WO20060411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04224A1 (en) * 2005-11-04 2007-05-10 Conner Keith F Differentiated quality of service transport protocols
US8345706B2 (en) 2006-06-19 2013-01-01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CN101114851B (zh) 2006-07-24 2010-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sdpa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DK2087630T3 (en) * 2006-10-02 2017-01-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DEVICE, PROCEDUR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ITH HYBRID ARQ FEEDBACK FOR HSDPA MIMO
CN103384389B (zh) 2006-10-31 2016-08-10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在服务小区改变期间向目标节点b提供反馈信息
KR100939029B1 (ko) * 2007-03-14 2010-01-27 이노베이티브 소닉 리미티드 무선통신시스템의 사용자장치에서의 서빙그랜트 설정을개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AU2013207662C1 (en) * 2007-08-10 2016-03-31 Fujitsu Limite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JP5063255B2 (ja) * 2007-08-22 2012-10-3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伝送速度選択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1953096B (zh) * 2008-02-20 2013-02-27 Lg电子株式会社 构造包含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数据单元的装置和方法
WO2009131502A1 (en) * 2008-04-24 2009-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rror rate management
WO2009136256A2 (en) * 2008-05-05 2009-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upport for retransmitting a transport block with a different number of layers than a previous transmission attempt
US8130667B2 (en) * 2008-09-19 2012-03-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amble group selection in random access of wireless networks
CN101772145B (zh) * 2008-12-31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码字个数和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WO2010093006A1 (ja) * 2009-02-16 2010-08-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送信方法、無線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0116453A1 (ja) * 2009-03-30 2010-10-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112691B2 (en) 2010-08-13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ownlink flow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380791B (zh) 2012-06-22 2018-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mimo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GB2496733B (en) * 2012-10-31 2013-11-13 Renesas Mobile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useful data can be transmitted without exceeding a maximum pow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8902B (fi) * 1997-12-19 2002-04-15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pakettivälitteiseen tiedonsiirtoon
JP3796212B2 (ja) * 2002-11-20 2006-07-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割り当て制御方法
JP4015939B2 (ja) * 2002-12-17 2007-11-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パケット通信方法、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パケット通信用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11702A1 (en) 2007-07-25
WO2006041181A1 (ja) 2006-04-20
JP2006115358A (ja) 2006-04-27
US20080117843A1 (en) 200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4706A (zh) 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CN101040559A (zh) 分组发送控制装置以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CN1173500C (zh) 高速下行数据包接入系统对不同服务质量业务的支持方法
CN116512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依据无线链接协议重发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791249A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CN1771752A (zh) 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835617A (zh) 移动台、移动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方法
CN1921336A (zh)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941671A (zh) 传输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站
CN1921337A (zh)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1044773A (zh) 基于蜂窝通信系统的负载来调度发送和重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48982A (zh) 用于专用信道的上行链路发送的了解服务质量的调度
CN1921351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站
CN1788444A (zh) 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829111A (zh)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969586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发送功率比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及无线基站
CN1619973A (zh) 移动通信终端和控制传输功率的方法
CN1921338A (zh)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1053269A (zh) 通信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CN1829346A (zh) 无线电基站和移动站
CN1842216A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829121A (zh) 分组发送控制装置、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CN101053272A (zh) 在软移交期间的有效热噪声增量控制
CN1386388A (zh)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620768A (zh) 对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系统使用定时器避免拖延时间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