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3743A - 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3743A
CN101043743A CNA200610101003XA CN200610101003A CN101043743A CN 101043743 A CN101043743 A CN 101043743A CN A200610101003X A CNA200610101003X A CN A200610101003XA CN 200610101003 A CN200610101003 A CN 200610101003A CN 101043743 A CN101043743 A CN 101043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oc
control server
expuls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10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3743B (zh
Inventor
李林
伍旭刚
张生庭
王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010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43743B/zh
Priority to EP07702042A priority patent/EP1998578B1/en
Priority to AT07702042T priority patent/ATE549843T1/de
Priority to PCT/CN2007/000110 priority patent/WO2007107067A1/zh
Priority to DK07702042.8T priority patent/DK1998578T3/da
Publication of CN101043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3743A/zh
Priority to US12/235,188 priority patent/US806494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3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3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61Push-to services, e.g. push-to-talk or push-to-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04W76/45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for Push-to-Talk [PTT] or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PoC]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6Processing of subscriber group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公开了一种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使得系统可以控制在PoC会话中匿名用户的加入,以及被驱逐用户的再次加入。本发明中,通过PoC会话中的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用户的请求,其中携带需要被驱逐用户的同步源标识或昵称或匿名用户通配符,由控制服务器据此查找对应的PoC地址,然后根据PoC地址将需要被驱逐用户驱逐出会话,这样使得有权限的客户端可以根据需要控制PoC会话中其他用户的加入,特别是匿名用户,为维护会话的秩序提供了保障。控制服务器通过拒绝列表及其包含的拒绝策略自动拒绝已被驱逐用户的再次加入,可以避免这些用户对PoC会话的恶意骚扰,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Description

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无线一键通(Push-to-Talk OverCellular,简称“PoC”)。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移动通信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对语音和数据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和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已达到其能力上限,于是出现了可以高速传输数据的第三代移动通信(The Third Generation,简称“3G”)系统。
网际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IMS”)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  第5版(Release 5,简称“R5”)标准定义的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网络中的一个网间互联协议(InternetProtocol,简称“IP”)多媒体子系统,是3G移动网实现分组话音和分组数据,提供统一的多媒体业务和应用的目标网络。
在IMS的体系架构中,引入了多个使能逻辑功能网元,如即时送信者(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Presence Technology(出席技术,也称为“Presence技术”)、可扩充标记语言文档管理服务器(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 Document Management Server,简称“XDMS”)等,基于这些使能逻辑功能网元,可以构建一种多业务的应用架构。
其中,“Presence”技术可应用于在移动数据业务中与IM业务或“一按就讲”(Push To Talk,简称“PTT”)业务相结合,即可应用于支持IM或PTT业务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
PTT使得可以将有相应功能的UE当成对讲机使用,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这种UE上有个对讲键,用户按下后,就可以和其他用户或者群组通话,无论距离远近,只需位于运营商网络覆盖范围之内。
无线一键通(Push-to-Talk Over Cellular,简称“PoC”)是开放移动联盟(Open Mobile Alliance,简称“OMA”)定义的在分组网络上实现的PTT业务,采用分组语音(Voice over IP,简称“VoIP”)技术以及半双工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用户的实时通信需求。通过这种业务,用户可以向单个用户或群组发起PoC会话,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会话方式。
PoC具有一套VoIP通讯服务和IM风格的特性,如用户在线状态提示和消息等。用户可以得到多种语音服务,例如:
1.一对一的对话:允许一个用户立即与从通讯录中选出的在线用户进行联系;
2.临时群组:可以临时为特定目的从在线通讯录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联系人组成群组,并进行群组会话。如要一对一对话,可通过通讯录选择任何一个联系人;
3.预定义群组:预先定义好的群组,如销售团队,可以仅仅通过一个按键与该群组中的多个用户进行会话;
4.聊天群组:用户可以加入或退出预先定义的聊天群组或会议群组。
PoC中的群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发起会话请求前已经建立的群组,该群组的信息保存在XDMS中,供以后发起会话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发起会话人用群组的ID发起会话,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从XDMS中获取群组名单,然后根据名单邀请成员加入;另一类群组是临时群组,即在发起会话请求前没有建立的群组,发起会话者通过在向服务器发起的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待邀请人的列表,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从根据从该列表中解析出待邀请人的名单,然后向待邀请人发出会话请求。
OMA是基于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简称“IETF”)所定义的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和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fer Protocol,简称“RTP”)来定义PoC。
其中,SIP被用来作为PoC协议的控制层面,它提供了以下功能:
1.用户在网络中的注册和认证;
2.定义、建立和管理谈话进程;
3.对其他用户在线状态显示的支持;
4.在用户之间发送警报(消息)。
而语音包的传输是通过RTP协议来实现的。大部分的RTP链路传输是通过语音包的,其余的是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fer ControlProtocol,简称“RTCP”)。RTCP提供了会议中谈话者的仲裁器,并且对RTP会话质量进行判决。
典型的PoC会话建立过程有六个阶段,依次为:数据信道的建立、用户注册、用户状态预约、邀请/接受会话、媒介传输和会话终止。
当PoC业务的预定义群组会话、聊天群组会话、临时群组会话等会话建立时,会话参与者既可以选择公开自身的PoC地址,也可以选择以匿名的方式参加会话,即不提供PoC地址。
在会话过程中,拥有会话加入控制权限的客户端可以根据其他会话参与者的PoC地址将其驱逐出本次会话。这种控制是通过请求控制服务器实现的。
若被驱逐用户再次加入会话,则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会话还在进行,另一个是会话参与者的数目未达到最大群组成员数目。具体地说,如果会话还在进行,则被驱逐的用户可以再次加入该会话,否则不能加入该会话;如果会话参与者的数目未达到最大群组成员数目,则被驱逐的用户可以加入该会话。
不同的PoC群组会话,对加入会话的PoC用户的限制不同。其中,对预定义群组或受限聊天群组,只有其群组成员才可以申请加入;对于不受限的聊天群组,任何PoC用户都可以加入;对于临时群组,只有会话建立时被邀请的PoC用户才能加入。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无法将匿名用户驱逐出当前PoC会话;无法控制被驱逐用户的再次加入。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拥有会话加入控制权限的客户端,必须通过PoC会话中的用户的PoC地址来驱逐该用户,如果用户以匿名方式加入会话,则无法获得该用户的PoC地址,进而无法实现对该用户的驱逐。
另外,如果被驱逐的用户频繁地请求再次加入,拥有会话加入控制权限的会话参与者只能频繁地再次驱逐,对PoC会话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使得系统可以控制在PoC会话中匿名用户的加入,以及被驱逐用户的再次加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PoC会话中的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用户的请求,其中包含需要被驱逐用户的同步源标识或昵称或匿名用户通配符;
所述控制服务器根据收到的请求中的所述同步源标识或昵称或匿名用户通配符查找对应的PoC地址,然后根据该PoC地址将所述需要被驱逐用户驱逐出所述会话。
其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客户端从所收到的实时传输协议媒体流或含有同步源标识的消息中获取当前发言用户的同步源标识。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服务器在收到所述客户端的驱逐用户的请求时,核查该客户端的权限,如果权限允许,则执行该客户端的驱逐用户的请求。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服务器在执行驱逐操作后,发送驱逐请求已执行的消息给发出驱逐请求的所述客户端。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服务器在执行驱逐操作后,将所述被驱逐用户的PoC地址和相应的驱逐策略加入到拒绝列表中;
当有用户请求加入所述PoC会话时,如果所述控制服务器判定该用户的PoC地址在所述拒绝列表中并且满足所述驱逐策略,则拒绝该用户加入该PoC会话。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控制服务器对所述拒绝列表中的用户实施相关驱逐策略,该驱逐策略通过所述控制服务器本地预置。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服务器对所述被拒绝加入所述会话的用户发送拒绝响应信息。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PoC会话中的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用户的请求的步骤进一步包含以下子步骤:
所述客户端根据用户的输入对每一个需要被驱逐的用户判断是否已知该用户的PoC地址,
如果已知该用户的PoC地址则在向控制服务器发送的驱逐用户请求中包含该用户的PoC地址,由控制服务器根据PoC地址驱逐用户,否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已知该用户的同步源标识,
如果已知该用户的同步源标识则在向控制服务器发送的驱逐用户请求中包含该用户的同步源标识,否则在向控制服务器发送的驱逐用户请求中包含该用户的昵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PoC会话中的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用户的请求,其中包含需要被驱逐用户的PoC地址;
所述控制服务器收到所述请求后,将该请求中的PoC地址加入拒绝列表,如果该请求中的PoC地址所对应的用户已在所述PoC会话中,则将该用户驱逐出该PoC会话;
当有用户请求加入所述PoC会话时,如果所述控制服务器判定该用户的PoC地址在所述拒绝列表中,则拒绝该用户加入该PoC会话。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PoC会话中的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用户的请求,其中携带需要被驱逐用户的同步源标识或昵称或匿名用户通配符,由控制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同步源标识查找对应的PoC地址,然后根据PoC地址将需要被驱逐用户驱逐出会话,这样使得有权限的客户端可以根据需要控制PoC会话中其他用户的加入,特别是匿名用户,为维护会话的秩序提供了保障。
控制服务器通过拒绝列表及其包含的拒绝策略自动拒绝已被驱逐用户的再次加入,可以避免这些用户对PoC会话的恶意骚扰,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基于SIP协议的网络中实施时SIP消息交互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通过拥有会话加入控制权限的客户端获取PoC会话中的其他用户的同步源(Synchronization Resource,简称“SSRC”)标识或昵称或匿名用户通配符,并据此来控制用户加入PoC会话。特别是对需要被驱逐的用户,控制服务器可以根据该用户的SSRC标识或昵称或匿名用户通配符查找到对应的PoC地址后,执行驱逐操作,同时将这些查找到的PoC地址加入到拒绝列表中。这样,当用户被驱逐出PoC会话后,控制服务器自动根据拒绝列表来拒绝被驱逐用户再次加入的请求。
由于在会话过程中,拥有会话加入控制权限的客户端无法获得以匿名方式加入的会话参与者的PoC地址,但是,当PoC用户在PoC会话中发送RTP媒体流时,或者控制服务器发送“Talk Burst Taken”消息时,其他用户均能得到当前用户的SSRC标识信息;或用户在参与会话时,会暴露用户自己的昵称。因此,有权限的客户端可以获取用户的SSRC标识或昵称,进而可以实现通过SSRC标识或昵称来控制PoC会话中用户的加入,特别是针对匿名方式加入PoC会话的用户。另外,为提供驱逐所用匿名用户的功能,也可以根据匿名通配符来驱逐所有的匿名用户。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如图1所示,控制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通过SIP进行信息的交互。
在步骤101中,PoC会话中的客户端可以从所收到的RTP媒体流或含有SSRC标识的消息中获取当前发言用户的SSRC标识。当该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用户的请求时,在该请求中携带需要被驱逐用户的SSRC标识和相应的驱逐策略。其中,驱逐策略通过在拒绝列表中预置或通过客户端在进行会话时设置得到。该驱逐请求可以是SIP中的BYE/REFER(结束/参考)消息,对一次驱逐多个用户情况,可以采用多用途网络邮件扩展(MultipurposeInternet Mail Extensions,简称“MIME”)体中携带驱逐用户的列表,在Refer请求的REFER-TO头中填上该列表的标识;对于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在REFER-TO中以参数形式描述。
在步骤102中,控制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的驱逐用户的请求时,核查该客户端的权限,如果权限允许,则转入步骤103;否则,转入步骤106。
在步骤103中,控制服务器根据该请求中的SSRC标识查找对应的PoC地址。
在步骤104中,根据查找所得的PoC地址,控制服务器将需要被驱逐的用户驱逐出当前会话,并向发出该驱逐请求的客户端发送驱逐请求已执行的消息,该消息可以是SIP中的ACCEPTED(接受)消息。
在步骤105中,控制服务器在执行驱逐操作后,将被驱逐用户的PoC地址和相应的驱逐策略加入到拒绝列表中。因此,该拒绝列表包含那些需要被拒绝加入会话的用户的PoC地址,还可以包含对应于每个PoC地址的拒绝条件,例如,本次会话结束前拒绝加入、拒绝在5分钟内的二次加入等。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106中,控制服务器拒绝客户端的请求,并通知客户端。结束本流程。
通过上述方法,拥有会话加入控制权限的客户端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PoC会话中其他用户的加入,特别是匿名用户,为维护会话的秩序提供了保障。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如图2所示,同样,控制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通过SIP进行信息的交互。
在步骤201中,用户被驱逐后,再次请求加入当前PoC会话。
在步骤202中,控制服务器根据该用户的请求查询拒绝列表,如果判定该用户在拒绝列表中并且满足驱逐策略,例如,驱逐策略规定被驱逐用户在被驱逐后的10分钟之内不能再次加入该会话,但是用户A在被驱逐出去5分钟时就请求重新加入该会话,则符合被驱逐的条件,转入步骤203;如果不符合拒绝列表及其驱逐策略,例如驱逐策略同前例,用户B在被驱逐后12分钟时请求重新加入该会话,则不符合被驱逐的条件,转入步骤204。
在步骤203中,控制服务器直接拒绝该用户加入当前PoC会话的请求,并通知该用户。结束本流程。控制服务器通过拒绝列表及其包含的拒绝策略自动拒绝已被驱逐用户的再次加入,使得可以避免这些用户对PoC会话的恶意骚扰,提高会话质量。
在步骤204中,控制服务器根据现有技术对用户加入会话请求进行响应。例如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可以加入:一个是会话还在进行,另一个是会话参与者的数目未达到该群组最大成员数目。结束本流程。
根据昵称或匿名用户通配符的实现过程与上述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描述通过SIP协议的具体过程及其参数。
301-305,PoC用户A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用户B的请求,与本发明相关的字段如下:
Refer sip:session_id@domain_b.com SIP/2.0
From:UserA@domain_a.com
Refer-to:<anonymous;SSRC=x;method=BYE>
其中第一条表明是哪个会话,第二条表明发起者,第三条指明驱逐对象为SSRC为x的匿名用户,如果采用无SSRC参数则认为驱逐所用的匿名用户,如通过昵称驱赶,第三条的值可采用如下形式:
Refer-to:<anonymous;nick_name=NameA;method=BYE>
收到此消息后,控制服务器检查发起者的权限,通过306-310向发起者回复202 Accept消息。然后求出待驱逐用户的SIP URI(如所有匿名用户,则可能有多个),通过311-314步骤驱逐PoC用户B.
用户B被驱逐后,把用户B的SIP URI加入到拒绝列表中,并通过315-319通知用户A用户B已经被驱逐出会话中。
上述方法均通过PoC会话中用户的SSRC标识来进行用户加入会话的控制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对匿名用户进行控制,也可以对其他非匿名用户进行控制,均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步骤401中,具有驱逐权限的用户在其客户端上指定被驱逐的用户。可以一次指定一个被驱逐的用户,也可以以多选的方式一次指定多个被驱逐的用户。
此后进入步骤402,客户端收到用户的指令后,对每一个用户进行驱逐处理。以下的步骤只以驱逐一个用户为例进行说明,如果被驱逐的用户多于一个,只需要将待驱逐用户的PoC地址或SSRC或昵称加到Refer请求的Refer-to头指向的列表中即可,但在决定是添加待驱逐用户的PoC地址还是SSRC还是昵称时,判定方法和只驱逐一个用户相同。
在步骤402中,客户端判断是否已知被驱逐用户的PoC地址,如果已知,则进入步骤403,否则进入步骤404。客户端只知道非匿名用户的PoC地址。
在步骤403中,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请求,其中包含被驱逐用户的PoC地址。此后进入步骤409。
在步骤404中,客户端进一步判断是否已知被驱逐用户的SSRC,如果是则进入步骤405,否则进入步骤407。只要匿名客户在PoC会话中发过言,客户端中就会有该匿名客户的SSRC。
在步骤405中,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请求,其中包含被驱逐用户的SSRC。
此后进入步骤406,控制服务器根据该请求中的SSRC标识查找对应的PoC地址。此后进入步骤409。
在步骤407中,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请求,其中包含被驱逐用户的昵称。
此后进入步骤408,控制服务器根据该请求中的昵称标识查找对应的PoC地址。此后进入步骤409。
在步骤409中,控制服务器根据PoC地址驱逐用户。
此后进入步骤410,控制服务器更新PoC会话的拒绝列表,将被驱逐用户的PoC地址及其驱逐策略加入拒绝列表。此后有用户请求新加入PoC会话时,控制服务器会判断该用户的PoC地址是否在该PoC会话的拒绝列表中,如果是则拒绝该用户加入,否则将该用户加入该PoC会话。
从第三实施方式可以看出,客户端在发送驱逐请求时,其中的参数优先选PoC地址,其次为SSRC,最后才是昵称。最优先使用PoC地址可以省去控制服务器查找PoC地址的步骤,节省控制服务器的处理资源。如果没有PoC地址则优先使用SSRC,因为SSRC与用户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可以比较准确地驱逐用户。如果连SSRC都没有,只能用昵称,昵称的不足在于在某些系统中昵称可能会有重复。当然也可以有一些补救方式,例如用户在加入PoC会话时,控制服务器判断该PoC会话中是否已经有相同的昵称,如果已有,则通知新加入用户修改昵称。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PoC会话中的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用户的请求,其中包含需要被驱逐用户的同步源标识或昵称或匿名用户通配符;
所述控制服务器根据收到的请求中的所述同步源标识或昵称或匿名用户通配符查找对应的PoC地址,然后根据该PoC地址将所述需要被驱逐用户驱逐出所述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客户端从所收到的实时传输协议媒体流或含有同步源标识的消息中获取当前发言用户的同步源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服务器在收到所述客户端的驱逐用户的请求时,核查该客户端的权限,如果权限允许,则执行该客户端的驱逐用户的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服务器在执行驱逐操作后,发送驱逐请求已执行的消息给发出驱逐请求的所述客户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服务器在执行驱逐操作后,将所述被驱逐用户的PoC地址和相应的驱逐策略加入到拒绝列表中;
当有用户请求加入所述PoC会话时,如果所述控制服务器判定该用户的PoC地址在所述拒绝列表中并且满足所述驱逐策略,则拒绝该用户加入该PoC会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服务器对所述拒绝列表中的用户实施相关驱逐策略,该驱逐策略通过所述控制服务器本地预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服务器对所述被拒绝加入所述会话的用户发送拒绝响应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oC会话中的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用户的请求的步骤进一步包含以下子步骤:
所述客户端根据用户的输入对每一个需要被驱逐的用户判断是否已知该用户的PoC地址,
如果已知该用户的PoC地址则在向控制服务器发送的驱逐用户请求中包含该用户的PoC地址,由控制服务器根据PoC地址驱逐用户,否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已知该用户的同步源标识,
如果已知该用户的同步源标识则在向控制服务器发送的驱逐用户请求中包含该用户的同步源标识,否则在向控制服务器发送的驱逐用户请求中包含该用户的昵称。
9.一种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PoC会话中的客户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驱逐用户的请求,其中包含需要被驱逐用户的PoC地址;
所述控制服务器收到所述请求后,将该请求中的PoC地址加入拒绝列表,如果该请求中的PoC地址所对应的用户已在所述PoC会话中,则将该用户驱逐出该PoC会话;
当有用户请求加入所述PoC会话时,如果所述控制服务器判定该用户的PoC地址在所述拒绝列表中,则拒绝该用户加入该PoC会话。
CN200610101003XA 2006-03-22 2006-06-28 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 Active CN101043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01003XA CN101043743B (zh) 2006-03-22 2006-06-28 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
EP07702042A EP1998578B1 (en) 2006-03-22 2007-01-11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SER TO JOIN A SESSION IN PoC SERVICE
AT07702042T ATE549843T1 (de) 2006-03-22 2007-01-11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s anschlusses eines benutzers an eine sitzung im poc-dienst
PCT/CN2007/000110 WO2007107067A1 (fr) 2006-03-22 2007-01-11 Procédé et appareil de commande de la connexion d'un utilisateur à une session d'un service poc
DK07702042.8T DK1998578T3 (da) 2006-03-22 2007-01-11 Fremgangsmåde og anordning til styring af tilslutningen af en bruger til en session i PoC tjeneste
US12/235,188 US8064943B2 (en) 2006-03-22 2008-09-2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ser's participation into a session in the PoC ser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4960.7 2006-03-22
CN200610024960 2006-03-22
CN200610101003XA CN101043743B (zh) 2006-03-22 2006-06-28 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3743A true CN101043743A (zh) 2007-09-26
CN101043743B CN101043743B (zh) 2012-04-04

Family

ID=38522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1003XA Active CN101043743B (zh) 2006-03-22 2006-06-28 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64943B2 (zh)
EP (1) EP1998578B1 (zh)
CN (1) CN101043743B (zh)
AT (1) ATE549843T1 (zh)
DK (1) DK1998578T3 (zh)
WO (1) WO200710706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662A (zh) * 2008-07-01 2011-05-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频率间小区重选期间的移动终止呼叫建立性能的装置和方法
US9173227B2 (en) 2009-06-12 2015-10-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compatibil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7133B (zh) * 2007-10-22 201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系统中群组信息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WO2009149739A1 (en) * 2008-06-09 2009-12-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ivate communication in a 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 network
US9167392B2 (en) * 2011-11-02 2015-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xperience enhancements for limiting calls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
US9306991B2 (en) * 2012-10-16 2016-04-0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Enhanced push to talk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floor control and media traffic optimization
WO2016141589A1 (zh) * 2015-03-12 2016-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传输协议rtp包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7844C (fi) * 1994-02-16 1997-02-2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puhelun ohjaamiseksi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ja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
BRPI0108312B1 (pt) * 2000-02-14 2016-11-1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arelho para comunicação de mensagens de bate-papo e método para o mesmo
EP1310109A2 (en) * 2000-03-03 2003-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cipating in group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an exis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18157C (zh) * 2001-07-03 2008-09-10 旭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音视讯系统
US20030084103A1 (en) * 2001-10-29 2003-05-01 Comverse,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ird-party initiation of an anonymous tele-chat session
US6781963B2 (en) * 2002-02-14 2004-08-24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terminating a user from a group call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30154249A1 (en) * 2002-02-14 2003-08-14 Crockett Douglas M.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 member from an active group call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0527733C (zh) * 2003-12-31 2009-08-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建立协议系统及实现群组呼叫的方法
EP1738485B1 (en) 2004-04-21 2011-11-02 Alcatel Lucent Providing push-to-talk communication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05120039A1 (en) * 2004-06-03 2005-1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rging mechanisms for ip multimedia services
SE0403133D0 (sv) * 2004-12-22 2004-12-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group information to a client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662A (zh) * 2008-07-01 2011-05-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频率间小区重选期间的移动终止呼叫建立性能的装置和方法
US8538425B2 (en) 2008-07-01 2013-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mobile terminated cell setup performance during inter-frequency cell reselection
CN102077662B (zh) * 2008-07-01 2014-06-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善频率间小区重选期间的移动终止呼叫建立性能的装置和方法
US9173227B2 (en) 2009-06-12 2015-10-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compatibil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98578B1 (en) 2012-03-14
EP1998578A4 (en) 2009-06-03
US20090270119A1 (en) 2009-10-29
ATE549843T1 (de) 2012-03-15
EP1998578A1 (en) 2008-12-03
DK1998578T3 (da) 2012-05-29
WO2007107067A1 (fr) 2007-09-27
US8064943B2 (en) 2011-11-22
CN101043743B (zh)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77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edia stream queues based on control
CN1290354C (zh) 数字集群系统与普通电话系统互联互通的方法
JP5219820B2 (ja) プッシュツートーク型サービス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043252A (zh) 一种基于mbms机制的ims业务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889722A (zh) 一种PoC群组会话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842179A (zh) 发送参与无线一键通网络会话的响应方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44774A (zh) 群服务的群细节
CN101043743A (zh) PoC业务中控制用户加入会话的方法
CN101047534A (zh) 用户主动加入会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032146A (zh) Ip会话的资源预留改变
CN1853395A (zh) 建立通信会话
CN1728848A (zh) 在支持一键通业务的组通信系统中提供语音突发权限
CN1922908A (zh) 点对多点数据通信
KR20070004103A (ko) 그룹 초대
KR20060088422A (ko) 셀룰러 기반의 푸쉬 투 토크에서 전 이중 통화 제공 방법및 시스템
CN1894904A (zh) 接口呼叫信令协议
CN1893692A (zh) 在会话中被邀请用户获取群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40511A (zh) Pt系统的预约服务方法
CN100344095C (zh) 一种集群语音业务的计费关联和计费管理方法
CN101057477A (zh) 用于划分单个PoC组会话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43431A (zh) 一种缩短多方通话业务建立时间的方法与系统
CN1897720A (zh) 控制集群系统无线一键通方式讲话权的方法
CN1856137A (zh) 一种确定集中控制服务器的方法及系统
CN1859636A (zh) 一种实现通信系统互通的系统及方法
WO2009129733A1 (zh) 一种会话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