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4926A - 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4926A
CN101034926A CN 200710098712 CN200710098712A CN101034926A CN 101034926 A CN101034926 A CN 101034926A CN 200710098712 CN200710098712 CN 200710098712 CN 200710098712 A CN200710098712 A CN 200710098712A CN 101034926 A CN101034926 A CN 101034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rray
smart
mimo
s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987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4926B (zh
Inventor
彭木根
袁广翔
王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07100987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349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34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4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4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49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根据无线信道特性以及反馈的无线系统信息,在不增加天线阵元数量和天线阵元的间隔距离的前提下,通过引入极化天线,在基站端进行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的静态协同配置,而在终端进行移动台辅助的基站集中控制的多天线动态协同配置。通过天线阵元的选择、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协同工作以及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协同工作协议、信令传输等,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能够根据实际系统的要求进行灵活优化设置。本方案在原有智能天线阵列的基础上实现两种多天线技术的协同,在不增加天线单元间隔距离的前提下减小了天线阵列间的相关性,从而显著提高了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主要涉及天线、电磁波传输、协同机理、信令和协议设计等技术内容。尤其是一种能让智能天线和多输入输出天线(MIMO)自适应协同工作的方法,并且涉及如何设置这种协同的多天线,使其能够协同工作以获得最优的多天线性能增益,从而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满足业务的高速数据传输需求等。
背景技术
在目前投入商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中已经采用了多天线技术,如我国提出的3G标准TD-SCDMA采用智能天线技术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WCDMA和cdma2000系统都采用了发射分集的多天线技术。鉴于多天线技术能提高传输容量或者信号质量,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中都不约而同将多天线技术视为其关键技术,例如移动WiMAX系统将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和智能天线中的波束赋形技术视为提高系统性能的两种可选技术,3G长期演进(LTE)在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模式下分别提出了要采用MIMO和智能天线技术的设想。
智能天线技术是利用了多天线阵列中各个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调节各个天线单元信号的加权幅度和相位,形成特定的天线波束并将其指向用户,从而提高天线增益,实现定向发送和接收,因而可以利用信号的空间特征分开用户信号,克服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从而最大程度地扩大系统容量,波束赋形技术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要求在天线的各个单元上发送相同的信号,并且到达接收端时这些信号必须是相关的,一般智能天线阵列各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般为0.5个波长。
智能天线是近年来移动通信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是解决频率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智能天线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以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基于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智能天线技术的设计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蜂窝系统的最大弱点:蜂窝系统需要尽可能保持全向信号的覆盖。因为传统的基站以全向方式发送射频广播信号,这样原始射频信号的能量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到达所要寻找的用户,射频广播信号的大部分能量都被浪费,而且会形成干扰信号,影响其他用户的信号接收。而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用户之间的干扰也随之增加,用户接收的信号质量会不断下降。因此,智能天线技术采取一定的射频信号功率的控制方法,动态地将射频信号集中地发射给用户,即通常所说的波束赋型,同时避免射频信号干扰网络中的其他用户,这样增加用户的接收信号质量。
MIMO技术是多天线阵列的另一种具体应用,它能够成倍地提高业务的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复用)以及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分集)。MIMO技术是将无线通信中的多径影响转变为对通信的有利因素,通过联合时间域(或频率域)与空间域来进行信号处理,产生多个并行的不相关的空间子信道,从而提高信道容量。为了满足这种不相关性,MIMO要求的空间信道是一个具有丰富散射体的无线环境,并且发射天线各个单元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间距以满足单元之间的独立性。
智能天线技术与MIMO技术各具其应用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也各自具有应用的局限性。例如智能天线技术在室内场景以及高楼密集的闹市区场景下由于到达角估计很困难,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而MIMO天线技术要求信号具有尽可能多的多径,每径的信号强度尽量相似,这使得其在宽阔的农村以及郊外应用成为了一个瓶颈。如何融合两种多天线技术的优势,让两种多天线技术互补,虽然很早就有专家学者关注过,可惜业界还一直关注在两种多天线技术各自的实现和性能提高上,还没有把两者的自适应协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人们对高速的多媒体通信以及高速的无线因特网的接入的业务需求急速增长,而又面临着无线频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频带资源充分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提高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频带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有MIMO技术,智能天线技术,OFDM传输技术以及自适应编码调制等。而MIMO技术由于其利用无线传输中的多径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频带利用率以及业务速率成为了当下国内外的研究热点。MIMO系统中的空时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空时编码、空间复用、空间分集等。MIMO空间分集是空时编码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子流在多根天线上同时发送,从而形成了空间分离信号和时间分离信号,通过在发射天线间的时域引入编码冗余得到分集增益。与MIMO分集不同的是MIMO空间复用是在发射天线发送独立的信息流,接收端采用干扰抑制的方法进行解码,以实现最大化速率。空间复用是将输入的数据流分为多个子流,每个子流通过不同的天线发送出去,在独立同分布瑞利信道上MIMO复用能够取得完全的各态历经容量,但不能提供和MIMO分集相同的分集增益。
在实际系统当中,由于无线传播环境的多样性,智能天线技术与MIMO技术分别应用于各自特定的环境。
(1)应用环境的不同
在室内环境下或微蜂窝环境中,由于存在大量散射体造成丰富的多径传播,使用智能天线技术并不能有效地对抗衰落并提高接收质量,这是因为智能天线并不利用多径传播而是抑制多径信号。相反,MIMO技术是利用了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如果天线单元之间的距离足够大,无线信道散射传播的多径分量足够丰富,那么收发天线对之间的多径衰落就趋于相互独立,即收发天线对之间的无线信道趋于独立,这样更有利于分集复用技术的运用;在这样的条件下,采用智能天线的赋形技术反而会造成传输速率和业务质量的下降。
(2)天线配置的不同
同样的,在应用MIMO技术的系统中又存在消除用户间的共信道干扰的问题,目前对多用户MIMO信道还只能获得在某些特定的限制条件下的用户间干扰消除解决方案。同时,由于智能天线技术要求在各个天线上发送相同的信号,并且要求到达接收端时这些信号是相关的,所以智能天线技术要求多天线阵列上各个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般为0.5个波长。然而MIMO技术则相反,为了提供空间信道容量,MIMO技术利用多个发送天线、多个接收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并产生多个并行的空间信道,因而要求多个空间信道不相关,为了达到多天线之间的不相关性,一般要求空间信道是有着丰富散射体的无线环境,并且发射天线各个单元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间距。
由于智能天线技术和MIMO技术工作原理、适用的无线传输环境以及对天线间距的要求不相同,因而同时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和MIMO技术的天线阵列非常必要。如果在基站端同时部署两套多天线阵列虽然会提高网络的建设成本,但也造成了天线阵列的资源浪费,使得建设成本增加,建设更加复杂,管理也更不容易,同时两种天线阵列由于无法联合工作,性能增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的方法,通过引入极化天线的设计思想,对多天线进行自适应配置,并设计合理的信令协议和控制机制,以使智能天线技术和MIMO天线能够协同自适应高效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即在不增加天线阵元数量和天线阵元的间隔距离前提下,在基站端进行智能天线和MIMO天线协同工作的静态协同配置,在终端进行智能天线和MIMO方案协同工作的动态配置,从而获得多天线的协同性能增益。
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1)基于极化机制的智能天线和MIMO天线配置;
(2)天线阵元的选择和联合工作;
(3)基站和终端的智能天线和MIMO天线协同工作协议和信令传输。
本方法的原理如下:
在目前的智能天线阵列基础上,通过机械或者电子控制方式,把处于同一平面的多天线阵列变成水平和垂直两个平面的天线阵列,两个平面的天线阵列分别包含A个和B个天线单元,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天线单元间隔距离要满足智能天线的要求,保证获得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增益,不同平面上的天线单元由于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相互极化,满足不同天线单元发射的信号相互独立,从而能够实现MIMO技术。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把处于同一平面的多阵元变成两个相互垂直平面上的阵元,可以有多种配置方式。对于线形天线阵列,一种配置方式是让智能天线阵列中相邻的两个天线单元处于不同的平面。这样,就按照极化方式不同将天线阵元分成了两组,一组内的天线工作在水平极化方式下,另一组内的天线工作在垂直极化方式下,组间的天线单元由于极化方式不同,发射的信号认为是不相关的。当要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时,可以选择不相关或相关性较小的天线单元组成MIMO天线阵列,每个天线单元发送独立的数据流,获得MIMO天线的复用增益。另一种利用极化天线实现智能天线技术和MIMO天线技术联合的天线配置方法是连续2个或者多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组,处于同一天线单元组的天线单元处于相同的平面,但是相邻的天线组处于不同的平面。传统的智能天线阵元之间的距离是半个波长,假设两个相邻天线一组,当采用这种天线配置方式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相邻组间的等效距离是2个波长,满足MIMO天线要求的天线间隔要求。同时,不同平面内的天线组由于极化方式不同是相互独立的,这样两个平面内的任意天线组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可以方便地构成MIMO天线阵列。
对于圆阵来说,方法类似,这里就不再重复阐述。
其次,基站根据小区是容量受限还是覆盖受限,进行两种多天线技术的协同配置。当系统只想获得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增益时,可以将所有天线阵元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天线阵元间隔距离为半个波长,保证获得较好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增益;当系统同时想获得最大MIMO天线增益时,可以将智能天线阵列中相邻的两个天线单元处于不同的平面,这样在同一平面内的相邻天线单元的间距为一个波长,减少了相关性,不同平面间的天线单元由于极化方式不同可以认为是不相关的,在所有这些天线单元上发送相互独立的数据子流,从而获得最大化的MIMO天线复用增益。当系统想获得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增益和MIMO天线的复用增益时,可以将连续2个或者多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组,处于同一天线单元组的天线单元处于相同的平面,但是相邻的天线组处于不同的平面,这时每两个相邻的天线组之间的间隔至少是一个波长(连续2个天线单元构成一个天线组),不同的天线组可以构成MIMO天线,同一个天线组中的天线单元之间的距离仍是半个波长,因此同时可以获得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增益。
在选择天线单元或天线单元组构成MIMO天线时,应该遵循最小相关性的原则,按照如下的优先级顺序进行选择:(1)处于不同平面内且等效距离最大的天线单元(组);(2)处于不同平面内的天线单元(组);(3)处于同一平面内等效距离最大的天线单元(组)。
最后,终端的智能天线和MIMO天线协同工作要求终端根据自己接收到的信号,以及必要的决策信息通过上行反馈信道告诉基站,由基站集中控制决策,把终端的协同天线配置通过下行广播或者专用控制信道提前发射给终端,终端收到天线配置信息后,重新调整和配置多天线,向基站反馈确认后,就可以使用新的协同多天线配置进行数据的发射与接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引入极化天线,在不太增加天线阵列间隔距离的前提下,能够减小天线阵列间的相关性,在智能天线阵列的基础上实现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的能够根据实际系统的要求,采用自适应管理和控制机制来灵活的进行优化设置,从而显著提高系统性能,满足不同传输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传统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线阵天线阵元分布图
图2单天线单元重叠构成协同天线组的线阵天线波束赋形和MIMO天线联合阵元分布图
图3单天线单元交叉构成协同天线组的线阵天线波束赋形和MIMO天线联合阵元分布图
图4相邻2天线单元交叉构成协同天线组的线阵天线波束赋形和MIMO天线联合阵元分布图
图5相邻4天线单元交叉构成协同天线组的线阵天线波束赋形和MIMO天线联合阵元分布图
图6传统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圆阵天线阵元分布图
图7圆阵天线波束赋形和MIMO天线联合阵元分布图
图8智能天线和MIMO天线协同自适应基站和终端信令交互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8单元的线形天线阵列和8单元的圆形天线阵列为例,说明如何通过配置和选择天线阵元以实现智能天线技术和MIMO天线技术的联合。
图1是传统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线阵天线阵元分布图,对于8单元的线形天线阵列,传统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线形阵元分布是这样的,即8个天线阵元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排列布置的。
图2至图5是线阵天线波束赋形和MIMO天线联合阵元分布图,它们都是利用了极化天线来实现智能天线技术和MIMO天线技术联合的天线配置的,对于有两副完全独立天线的情况,则一副天线设置为水平面,另外一副天线设置为垂直面,其中图2是单天线单元重叠构成协同天线组的形式,如果只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则只选择其中一个平面的天线技术即可,如果希望获得2天线阵列的MIMO增益,则两副天线都全部使用;如果想获得更多的MIMO天线增益,则需要在两个平面上选择合适数量的天线单元,具体原则根据前面所说的天线单元优先级顺序确定。
图3中是单天线单元交叉构成协同天线组的形式,相邻的两个天线单元处于不同的水平面。假设传统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相邻天线阵元之间的间距为半个波长,变成两个平面上的相互垂直的天线阵列后,波束赋形的天线阵元间隔距离为一个波长,大大减少了相关性。
图4中是相邻2天线单元交叉构成天线组的形式,即把连续2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组,处于同一天线单元组的天线单元处于相同的平面,但是相邻的天线组处于不同的平面。
图5中是相邻4天线单元交叉构成天线组的形式,即把连续4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组,处于同一天线单元组的天线单元处于相同的平面。
图6是传统的8单元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圆阵天线阵元分布图,即圆阵天线中的天线阵元呈中心对称的方式来布置,并且各天线阵元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排列布置的。
图7是本发明的圆阵天线波束赋形和MIMO天线联合阵元分布图,其构成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和MIMO天线联合阵元分布的方法是这样的,相对于图5中的传统布置方式来说,是将8个阵元中相间隔的4个阵元布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并且与其余的4个阵元所处的水平面相垂直。对于N个阵元的情况类似,即首先将同一圆周上的N个阵元的位置按中心对称排列,其中相互间隔的阵元布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其余的阵元布置在另一个水平面上,并且两水平面相互垂直。
图8是智能天线和MIMO天线协同自适应基站和终端信令交互流程图,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信息(如信噪比,信号强度,误码率等)进行无线信道测量,根据信道状态确定可能的改进天线配置方式,如果信道状况很差,则要求天线波束赋形增益多一些,以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如果信道状况中等,则要求联合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和MIMO天线复用,同时提高接收信号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如果信道状况很好,则要求最大化MIMO天线复用增益,天线配置成MIMO方式。终端把上述的天线配置请求信息通过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给基站,基站收到来自多个终端的类似天线配置请求信息,根据上下行链路的反馈请求,以及目前基站端的多天线静态配置情况,采用集中式优化控制的思想,对每天线配置请求信息进行确定和反馈,把基站优化后的最佳天线配置信息通过下行广播或者专用控制信道告诉终端。终端收到基站发送过来的多天线配置信息后,调整和配置天线接收方式,同时向基站发送反馈确认信息。基站收到反馈确认信息后,采用新的协同多天线配置进行数据的发射与接收。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8单元的线形天线阵列,如果希望获得2发的MIMO天线复用增益,可以将连续的4根天线单元分别配置在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上,如图5,选择1、2、3、4天线单元组作为2发的MIMO天线中的一根,同时每个平面上还能获得4根天线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增益;如果希望获得3发的MIMO天线复用增益,可以将连续的2根天线单元交替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如图4,按照相关性最小的原则,选择1、2,3、4,5、6三组天线组成MIMO天线,也可以有其它的选择方法,如1、2,3、4,7、8;如果希望获得4发的MIMO天线复用增益,可以将连续的2根天线单元交替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如图4,选择1、2,3、4,5、6,7、8四组天线组成MIMO天线,每组还能获得2根天线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增益;如果希望获得最大化的MIMO天线增益,即8发的MIMO天线复用增益,可以将相邻的两根天线单元交替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如图3,所有的8根天线单元组成8发的MIMO天线;如果希望获得最大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增益,可以把所有的8根天线单元配置在同一个平面内,如图1所示,所有的8根天线单元获得8根天线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增益。
尽管本发明已参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和举例说明,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这些描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天线单元数量不局限于8,极化平面也不一定就是2个平面,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设置为3平面、4平面甚至更多极化平面。基站和终端的协议信令机制不一定就局限于本专利所提及的具体通信方式。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并不专门针对哪一种特定的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包括基于极化机制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输出天线配置部分,天线阵元的选择和协同工作以及基站和终端处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输出天线协同工作协议和信令传输,其特征在于:
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目前的智能天线阵列基础上,通过机械或者电子控制方式,把处于同一平面的多天线阵列变成水平和垂直两个平面的天线阵列,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天线单元间隔距离满足智能天线的要求,以保证获得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增益,不同平面上的天线单元由于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相互极化,能满足不同天线单元发射的信号相互独立,从而能够实现多输入输出技术;
第二步,基站根据小区是容量受限还是覆盖受限,进行两种多天线技术的静态协同配置;
第三步,终端根据自己接收到的信号,以及必要的决策信息通过上行反馈信道告诉基站,由基站集中控制决策,然后把终端的协同天线配置通过下行广播或者专用控制信道提前发射给目标终端,目标终端收到天线配置信息后,重新调整和配置多天线,向基站反馈确认信息后,就可以使用新的协同多天线配置进行数据的发射与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线形和圆阵天线阵列,将智能天线阵列中相邻的两个天线单元处于不同的平面,这样就按照极化方式不同将天线阵元分成了两组,一组内的天线工作在水平极化方式下,另一组内的天线工作在垂直极化方式下,组间的天线单元由于极化方式不同,发射的信号认为是不相关的,当要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时,可以选择不相关或相关性较小的天线单元组成多输入输出天线阵列,每个天线单元发送独立的数据流,获得多输入输出天线的复用增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线形和圆阵天线阵列,将智能天线阵列中连续2个或者多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组,处于同一天线单元组的天线单元处于相同的平面,但是相邻的天线组处于不同的平面,处于不同平面内的天线组由于极化方式不同是相互独立的,这样两个平面内的任意天线组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可以方便地构成多输入输出天线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系统只想获得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增益时,将所有天线阵元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天线阵元间隔距离为半个波长,保证获得较好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增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系统同时想获得最大多输入输出天线增益时,将智能天线阵列中相邻的两个天线单元处于不同的平面,这样在同一平面内的相邻天线单元的间距可以保证获得足够好的波束赋形增益;不同平面间的天线单元由于极化方式不同可以认为是不相关的,在所有这些天线单元上发送相互独立的数据子流,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多输入输出天线复用增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系统想获得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增益和多输入输出天线的复用增益时,将连续1个、2个或者多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组,处于同一天线单元组的天线单元处于相同的平面,但是相邻的天线组处于不同的平面,这时每两个相邻的天线组之间的间隔至少是一个波长,不同的天线组可以构成多输入输出天线,同一个天线组中的天线单元之间的距离仍是半个波长,因此同时可以获得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增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选择天线单元或天线单元组构成多输入输出天线时,遵循最小相关性的原则,按照如下的优先级顺序进行选择:
(1)处于不同平面内且等效距离最大的天线单元/组;
(2)处于不同平面内的天线单元/组;
(3)处于同一平面内等效距离最大的天线单元/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8单元的线形天线阵列,构成天线组的形式可以是:
(1)单天线单元重叠构成协同天线组的形式;
(2)单天线单元交叉构成协同天线组的形式,即相邻的两个天线单元处于不同的水平面;
(3)相邻2天线单元交叉构成协同天线组的形式,即把连续2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组,处于同一天线单元组的天线单元处于相同的平面,但是相邻的天线组处于不同的平面;
(4)相邻4天线单元交叉构成协同天线组的形式,即把连续4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组,处于同一天线单元组的天线单元处于相同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N阵元的圆阵天线阵列,构成天线组的形式可以是:
将同一圆周上的N个阵元的位置按中心对称排列,其中相互间隔的阵元布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其余的阵元布置在另一个水平面上,并且两水平面相互垂直;
特别地,对于8阵元的圆阵天线阵列,构成天线组的形式可以是:
将同一圆周上的8个阵元的位置按中心对称排列,其中相互间隔的4个阵元布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其余4个阵元布置在另一个水平面上,并且两水平面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自适应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令交互流程是:
首先,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如信噪比,信号强度,误码率等无线信号信息进行无线信道测量,根据信道状态确定可能的改进天线配置方式,如果信道状况很差,则要求天线波束赋形增益多一些,以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如果信道状况中等,则要求联合智能天线波束赋形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复用,同时提高接收信号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如果信道状况很好,则要求最大化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复用增益,天线配置成多输入多输出方式;
其次,终端把上述的天线配置请求信息通过上行反馈信道发送给基站,基站收到来自多个终端的类似天线配置请求信息,根据上下行链路的反馈请求,以及目前基站端的多天线静态配置情况,采用集中式优化控制的思想,对每天线配置请求信息进行确定和反馈,把基站优化后的最佳天线配置信息通过下行广播或者专用控制信道告诉终端;
再次,终端收到基站发送过来的多天线配置信息后,调整和配置天线接收方式,同时向基站发送反馈确认信息;
最后,基站收到反馈确认信息后,采用新的协同多天线配置进行数据的发射与接收。
CN2007100987121A 2007-04-25 2007-04-25 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 Active CN1010349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87121A CN101034926B (zh) 2007-04-25 2007-04-25 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87121A CN101034926B (zh) 2007-04-25 2007-04-25 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4926A true CN101034926A (zh) 2007-09-12
CN101034926B CN101034926B (zh) 2010-09-22

Family

ID=3873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87121A Active CN101034926B (zh) 2007-04-25 2007-04-25 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34926B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3363A1 (fr) * 2007-06-29 2009-01-08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multiplexage d'antenne intelligente, et antenne à entrées multiples et sorties multiples
WO2009124452A1 (zh) * 2008-04-07 2009-10-15 阿尔卡特朗讯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协作传输下行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02264A (zh) * 2010-06-30 2010-12-01 德又达网络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802.11无线通信中智能天线的控制方法
WO2011097753A1 (zh) * 2010-02-11 2011-08-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相关上行反馈方法
CN102474756A (zh) * 2009-07-15 2012-05-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接收设备和信号解调方法及其中使用的程序
CN101577610B (zh) * 2008-05-09 2012-06-27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天线极化和编码方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94488B (zh) * 2008-01-23 2013-06-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过极化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16406A (zh) * 2012-06-20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方法及装置
CN103997750A (zh) * 2011-01-10 2014-08-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多系统共用的下行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4052700A (zh) * 2014-05-27 2014-09-17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抗干扰方法和装置
CN105262520A (zh) * 2014-07-18 2016-01-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有源天线阵列及参考信号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29017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METHOD,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DEVICE WITH STORAGE FUNCTION FOR COMMUNICATION
CN110312304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访问点
CN111277314A (zh) * 2020-01-21 2020-06-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路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385155A (zh) * 2018-07-12 2021-02-19 索尼公司 控制mimo无线通信中的极化分割复用
CN113745853A (zh) * 2020-05-30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及无线通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78961C (zh) * 2005-06-09 2010-01-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利用智能天线阵列组成mimo阵列和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933356A (zh) * 2005-09-12 2007-03-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构造方法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3363A1 (fr) * 2007-06-29 2009-01-08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multiplexage d'antenne intelligente, et antenne à entrées multiples et sorties multiples
US8295382B2 (en) 2007-06-29 2012-10-23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Antenna multiplex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smart antenna an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
CN101494488B (zh) * 2008-01-23 2013-06-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过极化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WO2009124452A1 (zh) * 2008-04-07 2009-10-15 阿尔卡特朗讯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协作传输下行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57249B (zh) * 2008-04-07 2012-11-07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协作传输下行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8611905B2 (en) 2008-04-07 2013-12-17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for downlink signal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577610B (zh) * 2008-05-09 2012-06-27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天线极化和编码方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74756A (zh) * 2009-07-15 2012-05-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接收设备和信号解调方法及其中使用的程序
CN102687416B (zh) * 2010-02-11 2016-03-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相关上行反馈方法
WO2011097753A1 (zh) * 2010-02-11 2011-08-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相关上行反馈方法
CN102687416A (zh) * 2010-02-11 2012-09-1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相关上行反馈方法
CN101902264B (zh) * 2010-06-30 2014-03-19 德又达网络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802.11无线通信中智能天线的控制方法
CN101902264A (zh) * 2010-06-30 2010-12-01 德又达网络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802.11无线通信中智能天线的控制方法
CN103997750B (zh) * 2011-01-10 2017-11-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多系统共用的下行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997750A (zh) * 2011-01-10 2014-08-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多系统共用的下行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516406A (zh) * 2012-06-20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方法及装置
CN104052700A (zh) * 2014-05-27 2014-09-17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抗干扰方法和装置
CN104052700B (zh) * 2014-05-27 2017-07-28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抗干扰方法和装置
CN105262520A (zh) * 2014-07-18 2016-01-2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有源天线阵列及参考信号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62520B (zh) * 2014-07-18 2018-07-2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有源天线阵列及参考信号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29017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METHOD,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DEVICE WITH STORAGE FUNCTION FOR COMMUNICATION
CN109391961A (zh) * 2017-08-10 2019-02-2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具有存储性能的装置
CN110312304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访问点
CN112385155A (zh) * 2018-07-12 2021-02-19 索尼公司 控制mimo无线通信中的极化分割复用
CN111277314A (zh) * 2020-01-21 2020-06-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路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277314B (zh) * 2020-01-21 2023-12-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路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745853A (zh) * 2020-05-30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及无线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4926B (zh) 201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4926B (zh) 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协同工作方法
KR102202935B1 (ko) 대규모 다중 안테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에너지 효율적인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65524B (zh) 协同波束赋形方法、设备和基站
US20110134875A1 (en) Method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among base stations
CN101729115A (zh) 一种多天线发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1147216A1 (zh) 广播信号发射方法和装置
CN102594422A (zh) 发送机
CN101321009B (zh) 一种自适应mimo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02067472B (zh) 基于固定波束族的波束赋形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259575A (zh) 基于多天线双向中继无线通信系统的线性处理优化方法
CN101764632A (zh) Lte-tdd室内分布系统中端口与天线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933356A (zh) 一种智能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构造方法
CN101826944A (zh) 多点协作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596487A (zh) 两个固定波束发射分集
CN101286776A (zh) 天线组合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和使用天线组合系统的方法
CN111917444B (zh) 一种适用于毫米波mimo-noma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1860389A (zh) 多小区协作的实现方法
KR2010007920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CN102780522A (zh) 一种天线阵列、基于该天线阵列的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1001099B (zh) 一种分布式互助中转方法及中转系统
CN1801800A (zh)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媒体接入控制帧结构
CN109257825B (zh) 一种基于二元逻辑关系的无线数据发送方法
CN101635589A (zh) 导频处理方法
CN1266856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时分双工的信号发射和接收方法
CN101516139B (zh) 集中分配多个基站的预编码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4

Address after: 5107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100876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Xitucheng Road No. 1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4

Address after: 510730, No. 6, Jin Lu,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510730, No. 6, Jin Lu,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