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4915A -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34915A CN101034915A CNA2007101359153A CN200710135915A CN101034915A CN 101034915 A CN101034915 A CN 101034915A CN A2007101359153 A CNA2007101359153 A CN A2007101359153A CN 200710135915 A CN200710135915 A CN 200710135915A CN 101034915 A CN101034915 A CN 1010349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signal
- access way
- shaping pulse
- control unit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34—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pulse sha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在通信系统(101)中生成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在通信系统(102)中生成基于与第一接入方式不同的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在脉冲整形控制部(105)中判断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谱利用状况、以及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参数。而且,脉冲整形控制部(105)根据该判断结果进行控制,使得在发送滤波器(12)和发送滤波器(22)中对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或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按照每个无线通信系统将专用频带互不干扰地进行分配,从而来维持信号质量。但是,由于频率资源有限,所以也研究了为了在更加有效活用的同时自由利用频率资源,使多个系统共用同一频带的技术。在这种系统中,需要由希望系统抑制来自其他系统的干扰信号,从而维持希望信号的信号质量。
已有的频率共用技术大体分为Underlay频率共用技术和Opportunistic频率共用技术。在Underlay频率共用(例如:UltrawidebandBand(UWB))的超宽带上分散信号功率,由此将给利用同一频率的其他系统所带来的干扰抑制在噪声电平以下。在Opportunistic频率共用中,在共用频率资源时为了维持各系统的信号质量,通过由控制时间或空间的利用而制定的虚拟信道,发送各系统的信号。此外,对于Underlay频率共用和Opportunistic频率共用,可参照文献1“‘A Tutorial onUltrawideband Technology,’Doc.IEEE 802.15-00/082r0,March 2000.[平成18年2月27日检索],互联网<http://grouper.ieee.org/groups/802/15/pub/2000/Mar00/00082r1P802-15_WG-UWB-Tutorial-1-XtremeSpectrum.pdf>”、以及文献2“‘Wei Wang and Xin Liu,‘List-Coloring based ChannelAllocation for Open-Spectrum Wireless Networks,’IEEE VTC 2005.”[平成18年2月27日检索],互联网<http://www.cs.ucdavis.edu/~liu/paper/open-spectrum(vtc05).pdf>。
但是,在Underlay频率共用方式中,因使功率分散,所以存在传送距离短的问题。另外,在Opportunistic频率共用方式中,当在时间上分开使用所使用的频率时存在频带不同的信号的情况下,会出现其所使用的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另外,当在频带上分开使用时存在频率的使用频度高的系统和使用频度低的系统的情况下,会出现频率使用频度高的系统无法利用频率使用频度低的系统的资源的问题。
从而,在上述现有的方式中,频率利用效率有限,今后,在可想象为随着无所不在(ubiquitous)社会的进步而使接入方式多样化的社会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了不同接入方式的接入方式中能够有效地使用频率的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具备:第一通信控制单元,其生成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第二通信控制单元,其生成基于与所述第一接入方式不同的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发送参数判断单元,其判断由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生成的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谱利用状况、以及由所述第二通信控制单元生成的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参数;脉冲整形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对由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生成的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或者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控制单元对由所述第二通信控制单元生成的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加法运算单元,其在根据所述脉冲整形控制单元的控制对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由此生成发送信号,在根据所述脉冲整形控制单元的控制对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由此生成发送信号;和发送单元,其发送通过所述加法运算单元相加而生成的发送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具备:第一通信控制步骤,其生成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第二通信控制步骤,其生成基于与所述第一接入方式不同的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发送参数判断步骤,其判断由所述第一通信控制步骤生成的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谱利用状况、以及由所述第二通信控制步骤生成的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参数;脉冲整形步骤,其根据在所述发送参数判断步骤中获得的判断结果,对由所述第一通信控制步骤生成的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或者对由所述第二通信控制步骤生成的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加法运算步骤,其在所述脉冲整形步骤中对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由此生成发送信号,在所述脉冲整形步骤中对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由此生成发送信号;和发送步骤,其发送通过所述加法运算步骤相加而生成的发送信号。
根据该发明,生成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并且生成基于与第一接入方式不同的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而且判断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谱利用状况、以及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参数。另外,能够根据该判断结果对第一通信控制步骤所生成的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或者对第二通信控制步骤所生成的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这里,在对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情况下,将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由此生成发送信号。另一方面,在对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情况下,将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由此生成发送信号。并且发送生成的发送信号。从而,能够提高频率利用率。
另外,本发明的发送装置优选为,上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生成宽带信号作为发送信号的成分,上述第二通信控制单元生成窄带信号作为发送信号的其他成分,上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来自上述脉冲整形控制单元的控制,对作为上述宽带信号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
根据该发明,第一接入方式利用宽带信号,第二接入方式利用窄带信号,并且能够对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并且,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和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复用。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窄带信号的参数不被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宽带信号所知。例如,具有不被宽带信号所知的跳变模式的跳频窄带信号等符合。在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之间产生干扰。但是,在接收侧通过利用在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中增加了的(基于频率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可以减轻该干扰。由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发送装置中,优选第一通信控制单元生成宽带信号作为发送信号的成分,第二通信控制单元生成具有预先规定的跳变模式的跳频窄带信号作为发送信号的其他成分,第一通信控制单元根据脉冲整形控制单元的控制,对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并且第一通信控制单元对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不会对与第二通信控制单元所形成的跳变模式对应的频带进行干扰或者使干扰变小。
另外,根据该发明,第一接入方式生成宽带信号,第二接入方式生成具有预先规定的跳变模式的跳频窄带信号。第一接入方式可以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在与跳变模式对应的频带中,对第一接入方式的宽带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不会对第二接入方式的窄带信号产生干扰或者使干扰变小。从而,能够以不产生干扰的方式将第一接入方式的宽带信号复用在第二接入方式的窄带信号上。并且,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按照第二接入方式的信号的跳变模式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对应的频带部分的功率为0或者极其小。即,形成陷波。因此,在接收侧的接收装置中,通过利用(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来进行处理,使得各个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分离,并且补充被干扰的部分。因此,两个接入方式可以在同一时间共用同一频谱,从而,能够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同一频带/同一时刻可以共用多种不同的接入方式,由此可以在被限制的带宽中,在同一通信装置中使属于多种接入方式的用户共享,并且通过频率资源的灵活利用能够提高频率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的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基站100的框图。
图3是表示发送信号的频率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基站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使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时的各接入方式的频带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在使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时的各接入方式的频带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在从通过S105处理后的发送信号中提取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频率时的各处理中的频率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在提取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率时的各处理中的频率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在从通过S106处理后的发送信号中提取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频率时的各处理中的频率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在提取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率时的各处理中的频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为了一个实施方式而示出的附图,并考虑以下的详细描述,可容易地理解本发明。接下来,边参照附图,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的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基站100通过来自脉冲整形控制部105的控制对由通信系统101和通信系统102生成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以使其互不干扰。这里通信系统101和通信系统102是用于进行基于互不相同的接入方式的通信的通信控制部,其进行脉冲整形以使能够在同一频带上发送基于不同接入方式的通信。另外,通信系统101具有用于生成与多个用户终端A1~AN对应的发送信号的发送信号生成部11a~11n,并且通信系统102具有用于生成与多个用户终端B1~BM对应的发送信号的发送信号生成部21a~21m。
将脉冲整形后的通信系统102中的发送信号和由脉冲整形控制部105的控制而进行的脉冲整形后的通信系统101中的发送信号,在加法器106中相加来生成发送信号。在加法器106中生成的发送信号在载波生成部108中与载波合成而经由天线110以无线方式发送。
这样,在基站100中,可对基于不同的接入方式的通信在同一频带上且同一定时(同一时刻)下进行复用发送。
作为接收侧的用户终端201~204是能够接收各个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接收机,在复用后的频率中能够提取自身设备所需的频带。
接着,对该基站1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基站100的框图。该基站100包括通信系统101(第一通信控制单元)、通信系统102(第二通信控制单元)、频谱利用状况存储部103、共享信息存储部104、脉冲整形控制部105(发送参数判断单元、脉冲整形控制单元)、加法器106(加法运算单元)、D/A转换部107、载波生成部108、放大器109和天线110(发送单元)而构成。以下,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通信系统101由发送信号生成部11和发送滤波器12构成,并且具备多个发送信号生成部11(11a~11n),以便能够使用符合接收侧用户终端的接入方式。该发送信号生成部11是用于生成基于符合接收侧用户终端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部分。发送滤波器12是用于对由发送信号生成部11生成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滤波器。例如,通信系统101被构成为能够生成可利用宽频带的发送信号。另外,发送滤波器12是根据来自脉冲整形控制部105的控制,可对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以使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的滤波器。
这里,对具有周期稳定性的频率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发送信号的频率的示意图。周期稳定性是指离开循环频率(例如,作为码元速率的1/T1)的频率成分具有相关,具有周期稳定性的频率是指如图3所示那样重复互相具有相关的频率模式(frequency pattern)的频率。在图3中,为了根据码元速率1/T1所发送的信号,每隔1/T1重复频率模式。
通信系统102由发送信号生成部21和发送滤波器22构成,并且按照能够使用符合接收侧用户终端的接入方式的方式具备多个发送信号生成部21。而且,用于生成针对可利用与通信系统101不同的接入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发送信号。发送滤波器22是用于对由发送信号生成部21生成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滤波器。例如,通信系统102被构成为能够生成利用了窄带频率的形成跳变(hopping)的发送信号。
脉冲整形控制部105是控制通信系统101(发送滤波器12)和通信系统102(发送滤波器22)进行预先规定的脉冲整形的部分。例如,是控制发送滤波器12对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通过周期稳定性而使频谱冗余度增加的部分。脉冲整形控制部105根据在频谱利用状况存储部103和共享信息存储器104中存储的信息,控制对发送滤波器12或发送滤波器22进行脉冲整形。
频谱利用状况存储部103是用于存储通信系统101和通信系统102中的频谱利用状况的存储部。脉冲整形控制部105按照在该频谱利用状况存储部103中存储的频谱利用状况,能够控制发送滤波器12和发送滤波器22。例如,可按照频谱利用状况控制为使发送滤波器12或发送滤波器22的任一个不进行处理,不会对发送信号进行复用,而且可控制为不引起相互干扰地进行脉冲整形。
共享信息存储部104是对通信系统101、通信系统102和接收侧的装置中到哪里的发送参数被共享、即是否是已知的进行存储的存储部。例如,作为发送参数存储有载波宽度、调制方式、跳变模式(hoppingpattern)(在哪个频带跳变)、循环频率等。脉冲整形控制部105根据在该共享信息存储部104中存储的发送参数,能够判断进行哪种整形。
加法器106将由通信系统101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由通信系统102生成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另外,加法器106也具有将由通信系统102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由通信系统101生成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的功能。
D/A转换部107将发送信号由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载波生成部108将转换为模拟信号后的发送信号承载到载波上,并且在放大器109中放大载波后,天线110以无线方式发送输出载波。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基站100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根据新的接入方式进行频率资源使用的请求(S100)。这是在各通信系统101或通信系统102中进行请求。而且,该请求被存储于频谱利用状况存储部103中。确认基于已有的接入方式的当前的频率资源的使用状况。即,脉冲整形控制部105确认存储在频谱利用状况存储部103中的基于各接入方式的频率使用状况,并且脉冲整形控制部105确认存储在共享信息存储部104中的、关于与接入方式相关的哪个发送参数被共享的信息(S101)。
而且,根据这样确认后的信息,如果提高已使用的接入方式(例如,基于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信号的频谱冗余度,则由脉冲整形控制部105判断能否共享将要新追加的接入方式(例如,基于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信号(S102)。即,在接收侧装置中,根据已知或者可推断发送侧装置的发送参数到哪里,来判断发送信号能否共享。
这里,当由脉冲整形控制部105判断为不能共享时(S102),使用户终端等待,直到已使用的接入方式的频率的使用率变化、或者用于将要新追加的接入方式的使用的优先级变高为止(S103)。
另外,在S102中,当由脉冲整形控制部105判断为能够共享发送信号时,由脉冲整形控制部105判断将要新追加的接入方式(例如,基于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参数之中频谱参数(跳变模式等)是否未知(S104)。这里,当由脉冲整形控制部105判断为将要新追加的接入方式的频谱参数为未知时,由脉冲整形控制部105对通信系统101的发送滤波器12进行控制,使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S105)。
使用附图,说明该S105的处理。图5是表示在使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时的各接入方式(通信系统101和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频带的示意图。
图5(a)是表示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频带的示意图,图5(b)是表示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频带的示意图。另外,图5(c)是由加法器106相加而被复用后的发送信号的示意图。
如图5(a)所示,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通过周期稳定性而增加了频谱冗余度。这样增加了频谱冗余度的发送信号被加到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上,生成图5(c)所示的发送信号。接收侧的接收装置如后述那样进行处理,以便分离各个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并补充被干扰的部分,由此能够作为正常的发送信号来接收。
另外,当由脉冲整形控制部105判断为将要新追加的接入方式的频谱参数不是未知(也就是,在共享信息存储部104中存储有跳变模式)时,由脉冲整形控制部105对通信系统101的发送滤波器12进行控制,使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并且根据在共享信息存储部104中存储的跳变模式,由脉冲整形控制部105进行控制,使发送滤波器12进行将由已使用的接入方式(例如,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信号所占频带的功率变为0或变为极小的脉冲整形(S10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通信系统101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但不限于此,也可控制为针对通信系统102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
使用附图,说明该S106的处理。图6是表示在使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时的各接入方式(通信系统101和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频带的示意图。
图6(a)是表示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频带的示意图,图6(b)是表示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频带的示意图。另外,图6(c)是由加法器106相加而被复用后的发送信号的示意图。
如图6(a)所示,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通过周期稳定性而增加了频谱冗余度,进而按照通信系统102的跳变模式,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对应频带部分的功率变为0或者变为极小。即形成陷波(notch)。这样增加了频谱冗余度而且进行过脉冲整形的发送信号被加到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上,生成图6(c)所示的发送信号。在接收侧的接收装置中如后所述那样进行处理,以便分离各个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并补充被干扰的部分,由此能够接收正常的发送信号。
这样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在加法器106中与将要新追加的发送信号相加后,分别经由D/A转换部107、载波生成部108和放大器109进行复用处理,并且由天线110以无线方式发送输出(S107)。即,复用后的发送信号在同一频带及同一时刻从同一接入点被发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同一接入点(基站100)对发送信号复用后进行发送,但是不限于该方式,也可在多个基站中对一方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预先进行基于周期稳定性的脉冲整形,使得对各其他接入方式的频率不进行干扰。
接下来,说明在作为接收装置的用户终端201~204中怎样处理这样复用后的发送信号。作为接收装置的用户终端201~204通过使用利用了周期稳定性的作为适用滤波器的公知的Cyclic Wiener Filter、或者Fractionally Spaced Equalizer(FSE)来进行处理,以便分离复用后的发送信号,而且补充受到于扰的频带。以下,具体说明。
图7是表示在从通过上述S105处理后的发送信号中提取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频率时的各处理中的频率的示意图。图7(a)所示的复用后的发送信号由接收装置接收。而且,如图7(b)所示,除去表示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跳变的频带部分。接下来,如图7(c)所示,由于基于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频率重复且通过相同模式形成有信号,因此提取相同频率模式的频带部分。于是,如图7(d)所示,复制所提取出的部分,来形成基于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
同样,对在提取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在提取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率时的各处理中的频率的示意图。
图8(a)所示的复用后的发送信号由接收装置接收。而且,如图8(b)所示,表示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跳变的频带部分受到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干扰。因此,在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之中用其他频带部分(与跳变模式的频率成分相同的频率成分)进行相减处理。即,进行从受到干扰的频带中减去其他频带的处理。于是,如图8(c)所示,提取出没有受到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干扰的、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并且如图8(d)所示,除去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带。
图9是表示在从上述S106处理后的发送信号中提取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频率时的各处理中的频率的示意图。图9(a)所示的复用后的发送信号由接收装置接收。而且,如图9(b)所示,除去表示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跳变的频带部分。接下来,如图9(c)所示,由于基于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频率重复且通过相同模式形成有信号,因此提取相同频率模式的频带部分。于是,如图9(d)所示,复制所提取出的部分,来形成基于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
同样,对在提取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0表示在提取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率时的各处理中的频率的示意图。
如图10(a)所示,在各频带上基于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与基于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之间不存在干扰。从而,如图10(b)所示,通过仅仅除去基于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带,来得到基于通信系统102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通过该基站100,在通信系统101中生成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在通信系统102中生成基于与第一接入方式不同的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并且在脉冲整形控制部105中判断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谱利用状况和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参数。而且,脉冲整形控制部105控制为利用发送滤波器12对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而且,加法器106将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从而生成发送信号,并经由天线110发送所生成的发送信号。从而能够提高频率利用率。另外,也可以执行以下的动作。脉冲整形控制部105控制为利用发送滤波器22对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而且,加法器106将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从而生成发送信号,并经由天线110发送所生成的发送信号。
另外,对基站100而言,通信系统101的第一接入方式利用宽带信号,通信系统102的第二接入方式利用窄带信号,并且能够针对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从而,能够互不干扰地进行复用。并且,通过利用(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能够在接受侧进行信号的分离。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率。
另外,对基站100而言,通信系统101的第一接入方式用于生成宽带信号,通信系统102的第二接入方式用于生成在预先规定的频带上形成跳变模式的窄带信号,而且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并且针对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不会对与跳变模式对应的频带进行干扰或者使干扰变小。从而,能够按照通信系统101的第一接入方式不对通信系统102的第二接入方式进行干扰的方式进行复用。而且通信系统101的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通过周期稳定性而使频谱冗余度增加,并且按照通信系统102的跳变模式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对应频带的部分的功率为0或者极其小。即,形成陷波。因此,在接收侧的接收装置中,通过利用(基于频率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来进行处理,以便分离各个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并且补充被干扰的部分。因此,能够提高频率利用率。
Claims (4)
1、一种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具备:
第一通信控制单元,其生成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
第二通信控制单元,其生成基于与所述第一接入方式不同的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
发送参数判断单元,其判断由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生成的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谱利用状况、以及由所述第二通信控制单元生成的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参数;
脉冲整形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发送参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对由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生成的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或者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控制单元对由所述第二通信控制单元生成的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
加法运算单元,其在根据所述脉冲整形控制单元的控制对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由此生成发送信号,在根据所述脉冲整形控制单元的控制对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由此生成发送信号;和
发送单元,其发送通过所述加法运算单元相加而生成的发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生成宽带信号作为发送信号的成分,
所述第二通信控制单元生成窄带信号作为发送信号的其他成分,
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脉冲整形控制单元的控制,对作为所述宽带信号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生成宽带信号作为发送信号的成分,
所述第二通信控制单元生成具有预先规定的跳变模式的跳频窄带信号作为发送信号的其他成分,
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脉冲整形控制单元的控制,对所述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基于周期稳定性的频谱冗余度增加,并且所述第一通信控制单元对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使得不会对与所述第二通信控制单元所形成的跳变模式对应的频带进行干扰或者使干扰变小。
4、一种发送方法,该发送方法具备:
第一通信控制步骤,其生成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
第二通信控制步骤,其生成基于与所述第一接入方式不同的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
发送参数判断步骤,其判断由所述第一通信控制步骤生成的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频谱利用状况、以及由所述第二通信控制步骤生成的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参数;
脉冲整形步骤,其根据在所述发送参数判断步骤中获得的判断结果,对由所述第一通信控制步骤生成的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或者对由所述第二通信控制步骤生成的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
加法运算步骤,其在所述脉冲整形步骤中对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由此生成发送信号,在所述脉冲整形步骤中对基于第二接入方式的发送信号进行脉冲整形的情况下,将基于上述第二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加到基于第一接入方式的脉冲整形后的发送信号上,由此生成发送信号;和
发送步骤,其发送通过所述加法运算步骤相加而生成的发送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66542A JP4717668B2 (ja) | 2006-03-10 | 2006-03-10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JP2006-066542 | 2006-03-10 | ||
JP2006066542 | 2006-03-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34915A true CN101034915A (zh) | 2007-09-12 |
CN101034915B CN101034915B (zh) | 2011-12-07 |
Family
ID=38115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3591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4915B (zh) | 2006-03-10 | 2007-03-12 |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60075B2 (zh) |
EP (1) | EP1833200B1 (zh) |
JP (1) | JP4717668B2 (zh) |
CN (1) | CN1010349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91230A1 (en) * | 2007-01-26 | 2008-07-31 |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ransceiver |
JP2009231976A (ja) * | 2008-03-19 | 2009-10-08 | Nec Corp | 異なる無線アクセス方式間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8571133B2 (en) | 2009-02-10 | 2013-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within a predetermined spectral mask |
US8275020B1 (en) * | 2009-02-13 | 2012-09-25 | Frost Edward G | Secure communication using a non-differentiable waveform |
US8155595B2 (en) * | 2009-03-06 | 2012-04-10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for 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co-channel multi-carrier and narrowband systems |
US8457803B2 (en) | 2010-02-10 | 2013-06-04 | Enernoc,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mand coordination network |
US9049078B2 (en) | 2011-08-31 | 2015-06-02 | Eneroc, Inc. | NOC-oriented control of a demand coordination network |
US9082294B2 (en) | 2011-09-14 | 2015-07-14 | Enernoc,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transporting real time energy data |
CN103404188B (zh) * | 2012-12-27 | 2017-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频谱资源共享方法及基站 |
US9904269B2 (en) | 2015-03-31 | 2018-02-27 | Enernoc,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mand coordination network contro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40385A (en) * | 1994-01-04 | 1997-06-17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wideband and narrow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IL114924A (en) * | 1994-08-18 | 2000-02-17 | Omnipoint Corp | Multi-l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539050B1 (en) * | 1997-06-26 | 2003-03-25 |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wideband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dapted for narrow-band signal transmission |
CN1290429B (zh) * | 1998-01-22 | 2010-06-02 |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 扩频信号解码装置及其方法 |
US6735238B1 (en) * | 2000-05-26 | 2004-05-11 | Xtremespectrum, Inc. | Ultra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with low noise pulse formation |
JP4127757B2 (ja) * | 2001-08-21 | 2008-07-3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バースト信号送信方法 |
US7164713B2 (en) * | 2002-12-24 | 2007-01-16 |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 Interpolating root nyquist filter for variable rate modulator |
US8204004B2 (en) * | 2004-03-05 | 2012-06-19 | Ntt Docomo, Inc. | Frequency channel assignment system, base station, control station, inter-system common control apparatus, frequency channel assignment method, and control method |
-
2006
- 2006-03-10 JP JP2006066542A patent/JP4717668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3-07 EP EP07004708.9A patent/EP1833200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7-03-09 US US11/684,363 patent/US786007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3-12 CN CN2007101359153A patent/CN10103491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211687A1 (en) | 2007-09-13 |
JP4717668B2 (ja) | 2011-07-06 |
JP2007243831A (ja) | 2007-09-20 |
EP1833200B1 (en) | 2015-12-09 |
CN101034915B (zh) | 2011-12-07 |
EP1833200A3 (en) | 2009-06-03 |
EP1833200A2 (en) | 2007-09-12 |
US7860075B2 (en) | 2010-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34915A (zh) |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 |
RU2381626C2 (ru) |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ибкого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спектра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 |
EP2225863B1 (en) | Symbol mapping method for repetition channel coding | |
US8971283B2 (en) |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method for physical channel in uplink, and transmitter for mobile apparatuses | |
RU2437253C2 (ru) |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е управляющих сообщений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
JP5265557B2 (ja) |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制御チャネルシグナリング | |
RU2472292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назначения поднесущих при кластерном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и с ортогональным частотн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и дискретным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ем фурье | |
CN1298126C (zh) | 在正交频分复用中产生边缘旁瓣消除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CN1655543A (zh) | 控制正交频分通信系统自适应调制及编码的装置和方法 | |
Li et al. | A resource block based filtered OFDM scheme and performance comparison | |
CN101051859A (zh) | 降低已调制信号的峰均功率比的方法 | |
KR100995830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547818A (zh) | 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及其方法 | |
CN1906908A (zh) | 高速率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调制和编码装置及方法 | |
CN1697438A (zh) | 用于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收发机的前同步码发生器 | |
CN101044734A (zh) | 用于多载波和单载波波形的统一脉冲整形 | |
CN1833388A (zh)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副载波分配方法 | |
CN101056301A (zh) |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收发导频码元的方法和设备 | |
JP5932134B2 (ja) | サブ1GHz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変調およびコーディングスキーム | |
JP5254433B2 (ja) | 共有制御チャネル上で送られる時間領域シーケンスの検出 | |
CN101682491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 |
CN101043311A (zh) | 实现混合频分多址的频率分配和检测方法 | |
KR20170043037A (ko) | 다중반송파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복전송 운용 방안 및 장치 | |
CN1902871A (zh) | 带宽信号发送 | |
CN1174592C (zh) |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的数据通信设备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