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1187A - 便携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1187A
CN101031187A CNA2007100077728A CN200710007772A CN101031187A CN 101031187 A CN101031187 A CN 101031187A CN A2007100077728 A CNA2007100077728 A CN A2007100077728A CN 200710007772 A CN200710007772 A CN 200710007772A CN 101031187 A CN101031187 A CN 101031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pcb
display devic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77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1187B (zh
Inventor
郑允换
李文熙
郑在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0285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67165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1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1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1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11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20Movable barrages;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7/26Vertical-lift g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4Valves, slid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s therefor; Submerged sluice g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4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g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显示设备,可使诸如有机发光显示屏的发光显示屏和集成电路的凸出最小,从而使其厚度减小。便携式显示设备包括发光显示屏,例如有机发光显示屏。金属板定位在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背表面上。底架接纳注入液晶显示屏之类的其它发光显示屏和背光组件。第一印刷电路板定位在有机发光显示屏和底架之间。该有机发光显示屏或金属板至少有部分设置在底架和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开孔部分中。

Description

便携式显示设备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对2006年2月28日和2006年3月2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6-0019357和No.2006-0028567主张权益,这些申请以引用方式纳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减小厚度的便携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开发了能够减小重量和体积并具有阴极射线管(CRT)优点的各种平板显示器。平板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
因为LCD具有包括尺寸小、重量轻和低功耗要求等优点,它们已经成为替代CRT的焦点。
最近,已经将LCD安装在便携式设备中,例如,便携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监视器和TV。
图1是常规便携式显示设备的剖面投影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显示设备沿着线A-A’所截取的剖面示意图。图1和图2显示了双重类型的显示设备,它包括液晶显示屏和有机发光显示屏。
参考图1和图2,常规便携式显示设备100包括有机发光显示屏110、第一印刷电路板120、第二印刷电路板130、液晶显示器(LCD)屏148以及用于接纳背光组件的底架140。柔性印刷电路板定位在有机发光显示屏110的一侧。集成电路116安装在柔性电路板114上并且向有机发光显示屏110提供驱动信号。柔性印刷电路板114以采用部分弯曲的方式来安装。
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未画出)以矩阵的方式排列在有机发光显示屏110中。OLED产生对应于提供给它的驱动信号的预定亮度的光。为了提供驱动信号,柔性印刷电路板114定位在有机发光显示屏110的一侧,并且将集成电路116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14的上半部分上。柔性电路板114的一侧定位在有机发光显示屏110的下侧部分,用于连接有机发光显示屏110。柔性印刷电路板114的焊盘部分(未画出)通过焊接连接着第一印刷电路板120的第一焊盘部分122。柔性印刷电路板114具有至少两种不同厚度材料的层叠结构。柔性印刷电路板114的下层通常厚于其上层。因此,对柔性印刷电路板114和第一印刷电路板120的焊接,会因为按照材料取向的台阶部分而产生差的焊接连接。为了防止差的焊接连接的发生,具有较小厚度的上层应该连接着第一印刷电路板120。为此,通常是在柔性印刷电路板部分弯曲和柔性印刷电路板114的焊盘部分接触到第一焊盘部分122之后,才进行焊接。当柔性印刷电路板114的焊盘部分连接着第一焊盘部分122时,由第一印刷电路板120所产生的控制信号就能够传输到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14上的集成电路116。随后,集成电路116就产生对应于控制信号的驱动信号并提供给有机发光显示屏110,于是有机发光显示屏110就显示预定的图像。金属板112粘结在有机发光显示屏110的下侧部分,并用于防止有机发光显示屏110受到潮气的渗透。
第一印刷电路板120接受来自便携式电话的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未画出)。为此,第一印刷电路板120包括便携式电话连接器123。便携式电话连接器125与安装在便携式电话的驱动电路中的另一连接器相接合,并接受来自便携式电话的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第一印刷电路板120在已经接受到驱动信号之后,就产生对应于驱动信号的各种控制信号。将至少一部分金属板112插入在形成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20预定部分中的开孔部分中。
第二印刷电路板130通过第二焊盘部分132连接着第一印刷电路板120。此外,第二印刷电路板130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未画出)连接着LCD屏148的集成电路和OLED板(未画出)。连接着集成电路和OLED板的第二印刷电路板130根据来自第一印刷电路板120的控制信号来驱动集成电路和OLED板。
底架140与背光组件中所包括的成型框架141相啮合,并且接纳LCD屏148和背光组件。LCD屏148显示对应于所提供给它的驱动信号的预定图像。背光组件以向LCD屏提供预定的光,使得液晶显示屏能够显示图像。为此,背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板(未画出)、反射板142、光导板144和光学层146。诸如发光二极管(LED)的光源安装在LED板上。
在上述常规便携式显示设备100中,为了便于携带,就必需减小显示设备的总的厚度。OLED屏110的凸出只是增加便携式显示设备100厚度的一个因素。安装集成电路116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14被弯曲和安装。因此,集成电路116会凸出。这就成为增加便携式显示设备100厚度的一个因素。为了使OLED屏110和集成电路116的凸出最小,需要一种减小便携式显示设备100厚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显示设备,它使发光显示屏(如有机发光显示(OLED)屏)和集成电路的凸出最小,从而可减小该便携式显示设备的厚度。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是通过提供一种便携式显示设备来实现的,该便携式显示设备包括:有机发光显示屏、排列在有机发光显示屏背表面上的金属板、适于接纳液晶显示屏和背光组件的底架以及设置在有机发光显示屏和底架之间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其中,有机发光显示屏或者金属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底架和第一印刷电路板两者的开孔部分中。
附图简要说明
结合附图参考以下的详细描述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且本发明所具有的许多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单元。附图包括:
图1是常规便携式显示设备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便携式显示设备沿着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显示设备的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4是图3所示便携式显示设备沿着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图3和图4讨论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类似的单元。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显示设备的分解投影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便携式显示设备沿着B-B’线的剖面示意图。尽管图3和图4示出了包括液晶显示(LCD)屏和有机发光显示(OLED)屏的双重类型的显示设备,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参考图3和图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显示设备300包括有机发光显示(OLED)屏310、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第二印刷电路板330、液晶显示(LED)屏348以及用于接纳背光组件的底架340。OLED屏310和金属板312的至少一些部分插入到形成在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第二印刷电路板330和底架340上的开孔部分中。
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未画出)以矩阵方式排列在有机发光显示屏310上。有机发光二极管产生与提供给它的驱动信号相对应的预定亮度的光。为了提供驱动信号,柔性印刷电路板314定位在OLED屏310的一侧,并将集成电路316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4的上半部分。
柔性印刷电路板314接收来自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控制信号,并将其传送给集成电路316。为此,通过焊接,将形成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4上半部分的焊盘部分318连接至形成在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背表面上的第一焊盘部分322。柔性印刷电路板314为至少两种具有不同厚度的材料的层叠结构。柔性印刷电路板314的上层通常薄于其下层。当具有较小厚度的柔性印刷电路板314的上部接触第一印刷电路板320并随后进行焊接时,因为减小了由于材料取向引起的台阶部分,从而防止发生较差的焊接连接。因此,柔性印刷电路板314可以在不弯曲的条件下水平安装。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柔性印刷电路板314可以在不弯曲的条件下水平安装。形成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4上半部分的焊盘部分318连接至形成在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背表面上的第一焊盘部分322。正如以上所讨论的那样,柔性印刷电路板314是水平安装的。
当柔性印刷电路板314的焊盘部分318连接着第一焊盘部分322时,由第一印刷电路板320所产生的控制信号就可以传递到集成电路316,该集成电路316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4上。随后,集成电路316产生对应于控制信号的驱动信号并提供给OLED屏310,使得OLED屏310显示预定的图像。
金属板312附着在OLED屏310的下半部分,并且防止OLED屏310受到潮气的渗入。OLED屏310和金属板312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在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印刷电路板320和330以及底架340内的开孔部分中。例如,OLED屏310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在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开孔部分中,以及金属板312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在第二印刷电路板33和底架340的开孔部分中。此外,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4的上半部分的集成电路316连同OLED屏310插入在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开孔部分中。
OLED屏310和金属板312插入在第二印刷电路板330和底架340的开孔部分以及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开孔部分中。此外,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4的上半部分的集成电路316插入在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开孔部分中。这就能够使OLED屏310和集成电路316的凸出最小。由此可以减小便携式显示设备300的总的厚度。
第一印刷电路板320接收来自便携式电话的驱动电路(未画出)的驱动信号。为此,第一印刷电路板320包括与便携式电话的连接器325。便携式电话连接器325与附在便携式电话的驱动电路上的另一连接器通信,并接收来自便携式电话的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第一印刷电路板320接收到驱动信号之后,产生对应于驱动信号的各种控制信号。第一焊盘部分322形成在连接至柔性印刷电路板314的焊盘部分318的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背表面上。将OLED屏310和集成电路316插入形成在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预定部分的开孔部分中。
第二印刷电路板330通过第二焊盘部分332连接至第一印刷电路板320。此外,第二印刷电路板330还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未画出)连接至LCD屏348的集成电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板(未画出)。连接至该集成电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板的第二印刷电路板330根据来自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控制信号来驱动集成电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板。金属板312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在形成于第二印刷电路板330的预定部分的开孔部分中。例如,当凸出部分形成在金属板312的预定部分中时,该开孔部分就可以形成在第二印刷电路板330上,使得金属板312的凸出部分可以插入在该开孔部分中。
底架340与包含在背光组件中的成型框架341相接合,并接纳LCD屏348和背光组件。LCD屏348显示对应于提供给它的驱动信号的预定图像。背光组件向LCD屏348提供预定的光,使得LCD屏348能够显示图像。为此,背光组件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板(未画出)、反射板342、光导板344以及光学层346。诸如发光二极管的光源可以安装在发光二极管板上。金属板31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金属板312的凸出部分)插入在形成在底架340的预定部分的开孔部分中,该开孔具有对应于金属板312的凸出部分尺寸的尺寸。
当组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便携式显示设备300时,如图4所示,OLED屏310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在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开孔部分中,并且金属板312(例如,凸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在第二印刷电路板330和底架340的开孔部分中。此外,柔性印刷电路板314在没有弯曲的条件下水平安装,并且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4上半部分的集成电路316插入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开孔部分中。
金属板312和第二印刷电路板330通过使用诸如双面带的粘合部件(未画出)相互粘合在一起。例如,双面带将金属板312其余部分的接触部分(除了其凸出部分之外)与第二印刷电路板330粘合,从而将金属板312粘合到第二印刷电路板330。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显示设备300中,开孔部分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印刷电路板320和330以及底架340上,并且OLED屏310和金属板312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在该开孔部分中。这就能够使有机发光显示屏310的凸出部分最小,从而减小便携式显示设备330的总的厚度。例如,当金属板312的凸出部分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印刷电路板330的厚度和底架340的厚度之和时,与常规便携式显示设备100的厚度相比,便携式显示设备300的厚度减掉了金属板312的凸出部分的厚度。
另外,用于驱动OLED屏310的集成电路316水平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314上,并且插入在第一印刷电路板320的开孔部分中,从而可以使集成电路316的凸出最小。
这就减小了便携式显示设备300的厚度并且改善了携带的便利性。
正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便携式显示设备中,开孔部分是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印刷电路板以及底架上的,OLED屏和金属板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在这些开孔部分中,使得OLED屏的凸出最小。此外,用于驱动有机发光显示屏的集成电路可水平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另外,集成电路插入在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开孔部分中,从而使集成电路的凸出最小。这就减小了便携式显示设备的厚度并改善了其携带的便利性。
虽然已经显示和讨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业内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可以在不背离由后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条件下,对上述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

Claims (13)

1.一种便携式显示设备,包括:
有机发光显示屏;
排列在有机发光显示屏背表面上的金属板;
适于接纳液晶显示屏和背光组件的底架;以及
设置在有机发光显示屏和底架之间的第一印刷电路板,
其中,有机发光显示屏或者金属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底架和第一印刷电路板两者的开孔部分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开孔部分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包括凸出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凸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开孔部分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开孔部分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底架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开孔部分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屏一侧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并适于向所述有机发光显示屏提供驱动信号的集成电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水平安装,并且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上半部分的焊盘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通过所述焊盘部分连接着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部分排列在所所属第一印刷电路板的背表面上,并连接着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焊盘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适于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提供控制信号。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设置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上半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开孔部分中。
CN2007100077728A 2006-02-28 2007-01-26 便携式显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19357 2006-02-28
KR1020060019357 2006-02-28
KR1020060019357A KR100714018B1 (ko) 2006-02-28 2006-02-28 휴대용 표시장치
KR10-2006-0028567 2006-03-29
KR1020060028567A KR100671653B1 (ko) 2006-03-29 2006-03-29 휴대용 표시장치
KR1020060028567 2006-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1187A true CN101031187A (zh) 2007-09-05
CN101031187B CN101031187B (zh) 2010-09-29

Family

ID=38269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77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187B (zh) 2006-02-28 2007-01-26 便携式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714018B1 (zh)
CN (1) CN10103118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1192B2 (ja) * 1995-02-06 2005-08-1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複合素子型表示装置
KR100783609B1 (ko) * 2001-07-10 2007-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863998B1 (ko) * 2002-06-19 2008-10-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741059B1 (ko) * 2003-11-21 2007-07-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양면 표시 소자
KR20060009134A (ko) * 2004-07-20 2006-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양면표시 기능을 가지는 평판표시장치
KR101102035B1 (ko) * 2004-12-29 2012-01-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듀얼 평판 표시장치 및 그 모드 선택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1187B (zh) 2010-09-29
KR100714018B1 (ko) 2007-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437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8242208B (zh) 显示装置
US8008570B2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060077629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7738051B2 (e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US7190423B2 (en) Liquid crystal monitor
US8021034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070273807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flat panel display, flat pane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US7561224B2 (en) Backlight module of flat panel display
KR10128698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70139872A1 (en) Display device assembly
CN1388705A (zh) 用于组装平板显示器的结构
CN101051141A (zh) 用于发射背光的发光二极管的防静电放电装置
CN1244007C (zh) 液晶显示器设备的背后照明部件
US7637648B2 (e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KR100759674B1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CN101031187A (zh) 便携式显示设备
CN1165881C (zh) 显示装置
KR100722097B1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US20080106494A1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with partly rigid and partly flexi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splay panel and the circuit board
KR100671653B1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KR20180092660A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20200379288A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ight source
KR20180080461A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100722105B1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109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SDI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SD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109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8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Gyeonggi Do Yongin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