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0821A - 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0821A
CN101030821A CNA2007100199180A CN200710019918A CN101030821A CN 101030821 A CN101030821 A CN 101030821A CN A2007100199180 A CNA2007100199180 A CN A2007100199180A CN 200710019918 A CN200710019918 A CN 200710019918A CN 101030821 A CN101030821 A CN 101030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node
optical
branch road
optical swit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199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小菡
韦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7100199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308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30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0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传感监测网络系统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包括主节点(1)和至少2个从节点(3),主节点(1)分别通过传输支路(2)与从节点(3)连接,在相邻的从节点(3)之间连接有传感支路(4),针对目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性能不足的缺点提出了扇形子网模型,本发明很好的考虑了网络的生存性能,保证网络在一处或多处链路发生失效的时候,网络中的传感器可以正常工作,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网络的生存性能,将传感支路设计成环形结构,采用环形模型后可以保证当传感支路中的一处或多处链路发射失效时传感器能够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用于需要实时监测的国家重点工程和重要装备的传感监测网络系统的传感网络模型,隶属于工业控制与传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光栅(FBG)传感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应用于实际的新型光纤传感技术之一。与传统的电子传感器相比,它不仅具有不受电磁干扰、远距离全光测量、高测量精度和传感器检测量是波长信息等特点,而且可以将多个传感器分布成传感网络。传统上,光纤光栅传感网络一般都采用串联(波分复用)和并联(空分复用)的形式,网络结构简单,理论分析表明其可满足大规模远距离传感网络的需要。
然而,对于那些需实时监测的工程和装备,如:大坝等,工作环境相对恶劣,而且对传感网络的生存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网络一个或几个链路失效时,仍能正常运行。目前面向工程应用现场所构建的各类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尚未考虑其生存性问题,也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策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在生存性方面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时性能更好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保证网络的一处或几处链路失效的情况下,网络中的各个传感器仍可以正常工作。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传感监测网络系统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包括主节点和至少2个从节点,主节点分别通过传输支路与从节点连接,在相邻的从节点之间连接有传感支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针对目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性能不足的缺点提出了扇形子网模型。本发明很好的考虑了网络的生存性能,保证网络在-处或多处链路发生失效的时候,网络中的传感器可以正常工作。
其中,针对实际使用中对不同的生存性能和实时性能需求,设计了四种不同的从节点。其中方案c、d的网络较方案a、b的网络的生存性能要更为突出,这是由于方案c、d中允许光通过不同的传感支路,从而可以承受网络中更多的链路失效。而网络从节点采用方案d和方案b较网络从节点采用方案a和c的实时性能更为突出,这主要是为方案b、d中可以使用耦合器,使光通过该节点时可以-分为二同时送入不同的传感支路中,而不必像方案a、c那样需要光开关在不同的传感支路中往复切换,从而节省了时间。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网络的生存性能,以适用于那些对网络生存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将传感支路设计成环形结构。采用环形模型后可以保证当传感支路中的一处或多处链路发射失效时传感器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为了将光引入环中,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环入口节点,不同的节点光在环中的运行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入口节点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并且结构上扇形子网的从节点大体相似,从而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总体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主节点结构图,其中,(a)为主节点的一个实施例,5为1×N耦合器;(b)为主节点的另一个实施例,6为1×N光开关。
图3是本发明从节点结构图,其中,(a)为从节点第一个实施例,(b)为从节点的第二个实施例,(c)为从节点第三个实施例,(d)为从节点第四个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入口节点结构图,其中,(a)为入口节点的一个实施例,(b)为入口节点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用于传感监测网络系统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包括主节点1和至少2个从节点3,主节点1分别通过传输支路2与从节点3连接,在相邻的从节点3之间连接有传感支路4。
参照图3,从节点3可以采用下列之一的技术方案:
方案b:参照图3b,从节点3由3×3光开关9和1×2耦合器8组成,3×3光开关9的a端口与传输支路2连接,b端口及c端口分别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传感支路4,1×2耦合器8的三个端口分别与3×3光开关9的其余三个端口连接。
方案c:参照图3c,从节点3由三个1×2光开关7组成,其中第一光开关的第二端口与第二光开关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光开关的第三端口与第三光开关的第三端口连接,第三光开关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光开关的第三端口连接,三个1×2光开关7的第一端口分别作为从节点3的a端口、b端口及c端口,从节点3的a端口与传输支路2连接,从节点3的b端口及c端口分别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传感支路4。
方案d:参照图3d,从节点3由1×2耦合器8及两个1×2光开关7组成,1×2耦合器8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个1×2光开关7中的一个端口连接,两个1×2光开关7中的另一个端口相互连接,1×2耦合器8的输入端、两个1×2光开关7中的第三个端口分别作为从节点3的a端口、b端口及c端口,从节点3的a端口与传输支路2连接,从节点3的b端口及c端口分别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传感支路4。
方案a:参照图3a,从节点3采用1×2光开关。
参照图4,上述传感支路4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18,光纤光栅传感器18通过入口节点10与从节点3连接。
入口节点10可以采用下列之一的技术方案:
方案1,参照图5a,入口节点10由三个1×2光开关7组成,其中第一光开关的第二端口与第二光开关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光开关的第三端口与第三光开关的第三端口连接,第三光开关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光开关的第三端口连接,三个1×2光开关7的第一端口分别作为入口节点10的a端口、b端口及c端口,入口节点10的a端口与从节点3连接,入口节点10的b端口及c端口分别与光纤光栅传感器18的两端连接。
方案2,参照图5b,入口节点10由1×2耦合器8及两个1×2光开关7组成,1×2耦合器8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个1×2光开关7中的一个端口连接,两个1×2光开关7中的另一个端口相互连接,1×2耦合器8的输入端、两个1×2光开关7中的第三个端口分别作为入口节点10的a端口、b端口及c端口,入口节点10的a端口与从节点3连接,入口节点10的b端口及c端口分别与光纤光栅传感器18的两端连接。

Claims (7)

1、一种用于传感监测网络系统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包括主节点(1)和至少2个从节点(3),主节点(1)分别通过传输支路(2)与从节点(3)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从节点(3)之间连接有传感支路(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其特征在于从节点(3)由3×3光开关(9)和1×2耦合器(8)组成,3×3光开关(9)的a端口与传输支路(2)连接,b端口及c端口分别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传感支路(4),1×2耦合器(8)的三个端口分别与3×3光开关(9)的其余三个端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其特征在于从节点(3)由三个1×2光开关(7)组成,其中第一光开关的第二端口与第二光开关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光开关的第三端口与第三光开关的第三端口连接,第三光开关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光开关的第三端口连接,三个1×2光开关(7)的第一端口分别作为从节点(3)的a端口、b端口及c端口,从节点(3)的a端口与传输支路(2)连接,从节点(3)的b端口及c端口分别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传感支路(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其特征在于从节点(3)由1×2耦合器(8)及两个1×2光开关(7)组成,1×2耦合器(8)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个1×2光开关(7)中的一个端口连接,两个1×2光开关(7)中的另一个端口相互连接,1×2耦合器(8)的输入端、两个1×2光开关(7)中的第三个端口分别作为从节点(3)的a端口、b端口及c端口,从节点(3)的a端口与传输支路(2)连接,从节点(3)的b端口及c端口分别连接于与其相邻的传感支路(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其特征在于传感支路(4)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18),光纤光栅传感器(18)通过入口节点(10)与从节点(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其特征在于入口节点(10)由三个1×2光开关(7)组成,其中第一光开关的第二端口与第二光开关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光开关的第三端口与第三光开关的第三端口连接,第三光开关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光开关的第三端口连接,三个1×2光开关(7)的第一端口分别作为入口节点(10)的a端口、b端口及c端口,入口节点(10)的a端口与从节点(3)连接,入口节点(10)的b端口及c端口分别与光纤光栅传感器(18)的两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其特征在于入口节点(10)由1×2耦合器(8)及两个1×2光开关(7)组成,1×2耦合器(8)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个1×2光开关(7)中的一个端口连接,两个1×2光开关(7)中的另一个端口相互连接,1×2耦合器(8)的输入端、两个1×2光开关(7)中的第三个端口分别作为入口节点(10)的a端口、b端口及c端口,入口节点(10)的a端口与从节点(3)连接,入口节点(10)的b端口及c端口分别与光纤光栅传感器(18)的两端连接。
CNA2007100199180A 2007-02-02 2007-02-02 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 Pending CN1010308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199180A CN101030821A (zh) 2007-02-02 2007-02-02 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199180A CN101030821A (zh) 2007-02-02 2007-02-02 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0821A true CN101030821A (zh) 2007-09-05

Family

ID=38715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199180A Pending CN101030821A (zh) 2007-02-02 2007-02-02 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3082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642B (zh) * 2007-12-06 2011-12-28 武汉大学 用于山体滑坡监测的联组式红外位移传感器网络节点
CN103944639A (zh) * 2014-03-31 2014-07-23 天津大学 一种具有自愈功能的无源光纤星环网
CN109560866A (zh) * 2018-12-28 2019-04-02 东南大学 基于可调谐激光器的无源光网络链路监测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642B (zh) * 2007-12-06 2011-12-28 武汉大学 用于山体滑坡监测的联组式红外位移传感器网络节点
CN103944639A (zh) * 2014-03-31 2014-07-23 天津大学 一种具有自愈功能的无源光纤星环网
CN103944639B (zh) * 2014-03-31 2017-01-25 天津大学 一种具有自愈功能的无源光纤星环网
CN109560866A (zh) * 2018-12-28 2019-04-02 东南大学 基于可调谐激光器的无源光网络链路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09560866B (zh) * 2018-12-28 2024-01-19 东南大学 基于可调谐激光器的无源光网络链路监测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5126B2 (en) Fiber sensing system with self-detection mechanism
CN102538847A (zh) 总线型时分复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构建方法和系统
EP3543747A1 (en) Sensor cable and multiplexed telemetry system for seismic cables having redundant/reversible optical connections
CN102183267B (zh) 一种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系统
JPH10107739A (ja) 光相互接続モジュール
JP4748981B2 (ja) 侵入検知センサー、および侵入検知システム
CN101030821A (zh) 光纤光栅传感扇形子网模块
JP2006215649A (ja) ブラッグ格子センサの検出方法、その歪量検出方法及びその検出装置
CN101039230A (zh) 具有生存性保证的光纤光栅传感网络
WO2001027569A1 (en) Vehicle weigh-in-mo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201039186Y (zh) 失效补偿型光纤光栅传感网络
CN203772289U (zh) 一种3d矩阵式多通道光纤传感解调系统
CN201035182Y (zh) 链路保护式光纤光栅传感结构
CN101867506B (zh) 基于光纤传感器的大容量可自愈光纤传感网及实现方法
JP4243159B2 (ja) Fbgセンシングシステム
CUSWORTH Multiplexing techniques for noninterferometric optical point-sensor networks: a review
JP2006138757A (ja) 光ファイバ式多元センサシステム
CN111710118A (zh) 在不改变现有线路下变电站之间用高敏光缆哨兵监控线路入侵系统
CN103873140B (zh) 一种基于环形拓扑结构的光纤传感网络的修复方法
CN103580749B (zh) 含地址标记分路器的无源光网络链路监测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2953626B (zh) 一种基于光开关的高可靠性光纤光栅网络
CN102095435A (zh) 一种双通道反馈环路光纤干涉仪
CN102511140A (zh) 多端口无源光信号共享装置
CN102044125B (zh) 基于反射率编码式光纤光栅防火监测系统
Shibo et al. Multi-bus fiber sensor protection network operation with robustness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