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9803A -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和吸热器 - Google Patents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和吸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9803A
CN101029803A CNA200610162693XA CN200610162693A CN101029803A CN 101029803 A CN101029803 A CN 101029803A CN A200610162693X A CNA200610162693X A CN A200610162693XA CN 200610162693 A CN200610162693 A CN 200610162693A CN 101029803 A CN101029803 A CN 101029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evaporation
evaporation tube
upper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26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9803B (zh
Inventor
庞立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6101626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29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29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9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9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98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6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separate evaporating and condensing chambers connected by at least one conduit; Loop-type heat pipes; with multiple or common evaporating or condensing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能使热管之冷凝回流液体均匀地分配至蒸发管(1)上端,形成降膜蒸发,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蒸发器至少包括两根蒸发管(1)、一件上联箱(2),所述蒸发管(1)伸进上联箱(2)内腔中一段,此段蒸发管管壁设有小孔作蒸发管进液孔(1.1),蒸发管上端处于同一高度,蒸发管进液孔(1.1)也处于同一高度;所述上联箱设有蒸汽出口(2.1)和进液口(2.2);所述蒸发管(1)可以是下端开口,均与一下联箱(3)连通;蒸发管(1)也可以是下端封闭的盲管。

Description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和吸热器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和吸热器,采用新的结构,能很好解决分离式热管之回流冷凝液体均匀地分配至各蒸发管上端,形成降膜蒸发。
背景技术
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有两根或两根以的蒸发管作为蒸发段,冷凝段可以为单根或多根蛇形盘管作为冷凝段,中间用蒸汽上升管和液体回流管连接。
现有技术情况,据检索,“分离式热管系统(专利号CN98100172.6)”,其冷凝器和蒸发器分离布置,用蒸汽上升管和液体回流管连通冷凝器和蒸发器,技术方案要点:蒸发管两头开口,分别用上、下联箱连通,所述下联箱一头封闭,一头开口,开口与冷凝器的出液口之间用液体回流管连通;所述上联箱一头封闭,一头开口作为蒸发器蒸汽出口,与蒸汽上升管连通,蒸汽上升管又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通。运行时,工质在蒸发管内吸热气化的,从蒸发管上开口汇集在上联箱,再从上联箱蒸汽出口进入蒸汽上升管,再进入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之冷凝器,工质在冷凝器放热并液化,又在重力作用下从冷凝器的出液口进液体回流管,再进入下联箱,最后由各蒸发管下端开口进入蒸发管吸热蒸发。用此方案的缺陷是:液体工质在蒸发管下半部进行池式沸腾蒸发,上半部管壁无液体工质润湿而无相变换热发生,不能充分发挥蒸发管的上半部换热面。
另据检索,专利“一种用于分离式热管的蒸发器(专利号CN03245513.5)”,采用的技术方案要点是:“金属板”中有多条并联竖置的“通道”,“通道”的上端有一底面为V形槽“集箱”,通道上端口与“集箱”之V形“集箱的底面”相贯通,各上端口处于同一高度;与V形槽连通的上方有一空腔,作为蒸气集箱,另有“第二液体集箱”与集箱之V形“集箱的底面”相贯通。该专利是按如下实现其目的的:分离式热管系统的回流液通过“第二液体集箱”进入,积聚在V形“集箱的底面”的底部,当液位达“通道”的上端口相贯线最低沿时,液体从由此流进各“通道”,沿“通道”壁往下冲淋,形成重力作用下的流动薄膜蒸发,蒸气由各“通道”的上端口进入蒸气集箱。该专利存在缺陷:实施过程中,可能的小误差使“通道”的上端口不在同一高度,各通道进液口浸没在液体中的面积绝对值相差较大,如附图11、附图12、附图13,那么,进液量绝对值相差也较大,在启动或运行过程中,可能最低处通道口能下泻全部回流液,而其它通道口就没有进液;另外,“通道”的进液口只能在V形槽的内侧,远离受热面,不利于传热。
另据检索“一种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专利号200410044821.1)”,结构如附图14所示。该专利运行时,“集热管”吸热使工质气化上升到“上循环集管”,气态工质将热量传给“换热管”而冷凝成液体,从“换热管”外壁滴下的液态工质,部分直接进“集热管”,部分先滴到“上循环集管”,再进入“集热管”。该专利缺陷是,因“换热管”内的流体进口温度比出口温度低,所以凝结的液态工质量大,造成“换热管”进口位置的“集热管”进液量也大,“集热管”进液不均匀,不能发挥“集热管”效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
该蒸发器采用新的液体分配方式,能很好解决分离式热管之回流冷凝液体均匀地分配至各蒸发管上端,形成降膜蒸发。
技术方案A:用于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之蒸发器,如附图1,附图2。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上联箱(2)。所述蒸发管(1)伸进上联箱(2)内腔中一段,此段蒸发管管壁设有小孔作蒸发管进液孔(1.1),蒸发管上端处于同一高度,蒸发管进液孔(1.1)也处于同一高度;进液孔(1.1)的最大质量流量等于满负荷下蒸发管蒸发液体的质量;蒸发管与上联箱(2)管壁间密封连接;所述上联箱侧壁的最高处或顶面壁有一大孔作为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上联箱另设一大孔作为蒸发器的进液口(2.2);所述蒸发管(1)可以是下端开口,均与一下联箱(3)连通;蒸发管(1)也可以是下端封闭的盲管。
本技术方案是按如下方式实现其目的的:
本发明的蒸发器用于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时,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和热管系统的蒸汽上升管(4)连通,蒸发器的进液口(2.2)和热管系统的液体回流管(6)连通,如附图3。蒸发器可采用附图1、附图2所示任一形式。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停止时,工质液体聚在蒸发管底部,启动时,所有蒸发管底部进行池式蒸发,工质气化上升,从蒸发管上端开口汇集到上联箱(2),再从上联箱(2)的蒸气出口(2.1)进入热管系统的的蒸汽上升管(4),再到热管系统的冷凝器(5)将热量传递给蓄热媒质并液化;液化的工质在重力作用下,由热管系统的液体回流管(6)往下流动,从上联箱(2)进液口(2.2)进入上联箱(2),先聚在上联箱(2)底部,当液位达到蒸发管进液孔(1.1)时,液体由进液孔进入蒸发管,由上往下冲淋蒸发管管壁,形成重力作用下的薄膜蒸发。因池式蒸发量小于降膜蒸发,那么第二次循环时,第一次循环的回流量全部蒸发。第二次循环的蒸发量为第一次循环的回流量加第二次循环的底部蒸发量之和,肯定比第一次循环的蒸发量大。同理,下一次循环蒸发量总比上一次循环蒸发量大……当所有的进液孔(1.1)不能下泄全部的回流液体时,液位上升,进液孔(1.1)流量增加。当液位达到蒸发管管口,进液孔(1.1)流量达到最大,与蒸发管蒸发液体的质量相等,蒸发管进液和蒸发达到动态平衡。
当实施产生小误差,即蒸发管进液孔(1.1)不在同一高度,如附图6。蒸发管进液孔(1.1)比蒸发管管口位置低h,最低处蒸发管进液孔(1.1)比最高处蒸发管进液孔(1.1)位置低Δh。能否实现其目的呢?分析如下:
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启动运行时,液化的工质先聚在上联箱(2)底部,当液位升高时,最低处蒸发管进液孔(1.1)先有进液,液体由进液孔进入蒸发管,由上往下冲淋蒸发管管壁,形成重力作用下的薄膜蒸发,同理,下一次循环蒸发量总比上一次循环蒸发量大……当最低处蒸发管进液孔(1.1)不能下泄全部的回流液体时,次低处蒸发管进液孔(1.1)有进液,直至所有蒸发管进液孔(1.1)均有进液。因液位未达到蒸发管管口,所有进液孔(1.1)的流量小于满负荷下的蒸发管蒸发液体量,从进液孔(1.1)流进的液体会全部蒸发,而且蒸发管底部液体会继续蒸发,上联箱(2)的液位会继续上升,直至最低处蒸发管管口,最低处蒸发管进液孔(1.1)的流量达到满负荷下的蒸发管蒸发液体量,最低处蒸发管底部液体停止蒸发。其它蒸发管的进液量小于满负荷下的蒸发量,底部液体会继续蒸发,回流液大于所有进液孔(1.1)流量之和,上联箱(2)的液体会继续增加,增加的流量从最低处蒸发管管口下泻,最低处蒸发管底部液体继续增加……最高处蒸发管底部液体完全蒸发,接着,次高处蒸发管底部液体完全蒸发……直至次低处蒸发管底部液体完全蒸发,最低处蒸发管除外,达到平衡,上联箱(2)的液位稳定在最低处蒸发管管口。最低处蒸发管蒸发量达到满负荷下的蒸发管蒸发液体量,其它蒸发管的蒸发量小于满负荷下的蒸发。虽然各蒸发管的蒸发量何差别,但毕竟各蒸发管均有降膜蒸发。举实例定量分析如下,认为液态工质为重力场中无动力流动:最低的进液孔(1.1)总压头为h,最高的进液孔(1.1)总压头为h1,则两处进液孔(1.1)出口速度之比为(h1/h)0.5,当h=40mm,Δh=10mm,则h1=30mm,(h1/h)0.5=0.866,在工程上完全可行,可以达到。即最低处蒸发管蒸发量达到满负荷下的蒸发管蒸发液体量,其余蒸发管蒸发量小于满负荷下的蒸发管蒸发液体量,h值越大,Δh越小,越接近均匀。但“一种用于分离式热管的蒸发器(专利号CN03245513.5)”若产生误差,该专利所述最高“通道”与最低“通道”高度相差Δh=10mm时,只有极少数几个“通道”有降膜蒸发,达不到该发明本来的的目的。
总之,本技术方案优于目前已有技术。
技术方案B:用于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之蒸发器,如附图8。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上联箱(2),所述蒸发管(1)伸进上联箱(2)内腔中一段,蒸发管上端处于同一高度,管壁间密封连接;一根毛细织物带(8)跨过蒸发管管口管壁,两头分别置于上联箱(2)内腔底壁和蒸发管(1)内腔,;蒸发管上端处于同一高度,毛细织物带(8)处于同一高度;毛细织物带(8)最大输液量等于满负荷下蒸发管蒸发液体的质量;所述上联箱(2)侧壁的最高处或顶面壁有一大孔作为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上联箱另设一大孔作为蒸发器的进液口(2.2);所述蒸发管(1)可以是下端开口,均与一下联箱(3)连通;蒸发管(1)也可以是下端封闭的盲管。毛细织物带(8)的最大输液量,即上联箱(2)液位达到蒸发管(1)管口时的输液量。
本技术方案是按如下方式实现其目的的:
本发明的蒸发器用于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时,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和热管系统的蒸汽上升管(4)连通,蒸发器的进液口(2.2)和热管系统的液体回流管(6)连通。
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停止时,工质液体聚在蒸发管底部,启动时,所有蒸发管底部进行池式蒸发,工质气化上升,从蒸发管上端开口汇集到上联箱(2),再从上联箱(2)的蒸气出口(2.1)进入热管系统的的蒸汽上升管(4),再到热管系统的冷凝器(5)将热量传递给蓄热媒质并液化;液化的工质在重力作用下,由热管系统的液体回流管(6)往下流动,从上联箱(2)进液口(2.2)进入上联箱(2),先聚在上联箱(2)底部,所有毛细织物带(8)均浸于液体中,在毛细织物带(8)的毛细力作用下,液体跨过蒸发管管口通过毛细织物带(8)进入蒸发管蒸发。
当实施产生小误差,即蒸发管管口不在同一高度,那么,毛细织物带(8)跨程最高处离液面距离有差异,造成毛细织物(8)输液量也不同,但每根毛细织物带(8)均有输液量,保证所有蒸发管(1)均有降膜蒸发。优于目前已有技术。
技术方案C:热管式吸热器,如附图4,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上联箱(2)、一换热管(7)组成。换热管(7)进出口穿过上联箱(2)侧壁置于上联箱(2)内腔上部,管壁间密封连接;所述蒸发管(1)伸进上联箱(2)内腔中一段,此段蒸发管管壁设有小孔作蒸发管进液孔(1.1),蒸发管上端处于同一高度,蒸发管进液孔(1.1)也处于同一高度,进液孔(1.1)的最大质量流量等于满负荷下蒸发管蒸发液体的质量;所述蒸发管(1)可以是下端开口,均与一下联箱(3)连通;蒸发管(1)也可以是下端封闭的盲管。
本技术方案是按如下方式实现其目的的:工质气化上升到上联箱(2),通过换热管(7)将热量传给内腔的水或其它流体,工质液化滴在上联箱(2)内,先聚在上联箱(2)底部,当液位达到蒸发管进液孔时,液体由进液孔进入蒸发管,由上往下冲淋蒸发管管壁,形成重力作用下的薄膜蒸发,如此循环,液体要么同时淹没所有蒸发管的进液孔,蒸发管同时有进液,如此实现目的。
当实施产生小误差,如附图6,也能实现目的,道理同技术方案A所分析。
技术方案D:热管式吸热器,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上联箱(2)、一换热管(7)组成。换热管(7)进出口穿过上联箱(2)侧壁,管壁间密封连接,换热管(7)置于上联箱(2)内腔上部;所述蒸发管(1)伸进上联箱(2)内腔中一段,一根毛细织物带(8)跨过蒸发管管口管壁,一头置于上联箱(2)内腔底壁,另一头悬于蒸发管(1)内腔;毛细织物带(8)最大输液量等于满负荷下蒸发管蒸发液体的质量;蒸发管上端处于同一高度,毛细织物带(8)处于同一高度;所述蒸发管(1)可以是下端开口,均与一下联箱(3)连通;蒸发管(1)也可以是下端封闭的盲管。毛细织物带(8)的最大输液量,即上联箱(2)液位达到蒸发管(1)管口时的输液量。
本技术方案是按如下方式实现其目的的:工质气化上升到上联箱(2),通过换热管(7)将热量传给内腔的水或其它流体,工质液化滴在上联箱(2)内,先聚在上联箱(2)底部,所有毛细织物带(8)均浸于液体中,在毛细织物带(8)的毛细力作用下,液体跨过蒸发管管口通过毛细织物带(8)进入蒸发管并蒸发。
当实施产生小误差,即蒸发管管口不在同一高度,那么,毛细织物带(8)跨程最高处离液面距离有差异,造成毛细织物带(8)输液量也不同,但每根毛细织物带(8)均有输液量,保证所有蒸发管(1)均有降膜蒸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有益效果:液体由蒸发管上端进入,由上往下冲淋蒸发管管壁,形成重力作用下的薄膜蒸发,比池式沸腾的换热效果好,本发明即使有小的误差,也能实现其目的。显然,本发明比“分离式热管系统(专利号CN98100172.6)”中的蒸发器换热能力系数大,也优于“一种用于分离式热管的蒸发器(专利号CN03245513.5)”和“专利号200410044821.1)”。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两头通蒸发管的蒸发器管路示意图。
图2为采用盲管型蒸发管的蒸发器管路示意图。
图3为技术方案A用于分离式热管系统形式之示意图。
图4、图5为技术方案C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图6为技术方案A、技术方案C实施误差分析示意图。
图7为蒸发管进液孔(1.1)结构剖面图。
图8为技术方案B、D示意图。
图9为蒸发管上端纵向剖面图。
图10为多个蒸发器匹配一个冷凝器的分离式热管系统示意图。
图11、12、13为“专利号CN03245513.5”所述蒸发器安装不水平时,各蒸发管进液面积差别分析示意图。图12为图11之C-C剖面图,图13为图11之B-B剖面图。
图14为“专利号200410044821.1)”示意图。
图中,1.蒸发管,1.1蒸发管进液孔,2.上联箱,2.1.蒸发器蒸气出口,2.2.蒸发器进液口,3.下联箱,4.蒸汽上升管,5.冷凝器,6.液体回流管,7.换热管,8.毛细织物带,9分液管,9.1.分液孔,10.分液箱,11.蒸汽上升总管,12.毛细织物块。带箭头细实线表示液体流向,带箭头虚线表示气体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采用技术方案A或技术方案B的蒸发器,用于分离式热管系统,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和热管系统的蒸汽上升管(4)连通,蒸发器的进液口(2.2)和热管系统的液体回流管(6)连通,如附图3。蒸发器可采用附图1、附图2所示任一形式。
如果实施时不产生误差,即可保证所有蒸发管(1)上端口在同一高度,则可用于热负荷固定的场合,也可用于热负荷有变化的场合。
如果实施时产生误差,则可用于热负荷在一定范围变化的场合,以技术方案A予以说明。对照本说明书“发明内容”中所述,最高处蒸发管(1)比最低处蒸发管(1)位置高Δh,蒸发管(1)进液孔(1.1)到蒸发管(1)上端口垂直距离为h。最极端情况是,最高处蒸发管(1)进液孔(1.1)刚有进液,最低处蒸发管(1)进液孔(1.1)压头为Δh。最低处蒸发管(1)进液孔(1.1)液体流速为(2gΔh)0.5,与最大流速之比为[2gΔh/(2gh)0.5,若h=40mm,Δh=10mm,则[2gΔh/(2gh)0.5=0.5。当热负荷在满负荷的50%运行时,所有蒸发管(1)均有降膜蒸发:最低的处蒸发管(1)以到满负荷的50%蒸发,其余蒸发管(1)蒸发量小于满负荷的50%。
在满负荷小的场合,实施易产生误差时,宜采用技术方案B。因为以技术方案A实施时,小负荷意味着进液孔(1.1)液体流量小,意味着进液孔(1.1)通径小。小通径孔加工麻烦且容易堵塞。具体实施时,毛细织物带(8)出液头设一个顶角较小的细长锥体,其优点是,毛细织物带(8)出液头的液滴细小,液滴落下的间隔时间短。
本实施例停止时,工质液体集在蒸发管(1)底部,当第二次以小于满热负荷施于集热器,蒸发管(1)底部液体先进行池式蒸发,气态工质从蒸发管(1)上端口进入上联箱(2),再由蒸汽出口进入蒸汽上升管(4),到达冷凝器放热液化,工质液体通过液体回流管(6)进入上联箱(2),集在上联箱(2)底部并浸润毛细织物带(8),液体在毛细织物带(8)的毛细作用下从进入蒸发管(1),由上而下冲淋蒸发管(1)管壁。因池式蒸发量远小于降膜蒸发,所以,回流液回全部气化,即第二次循环时的蒸发量大于第一次循环时的蒸发量……后一次循环时的蒸发量大于前一次循环时的蒸发量。如果供液量小于蒸发量,则上联箱(2)内液位会上升,那么,毛细织物带(8)供液量也会上升……直至供液量等于蒸发量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蒸发管(1)底部还有液体积存。当负荷增加,蒸发管(1)蒸发量增加,又会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当实施产生误差,即上联箱(2)底部倾斜,造成毛细织物带(8)不在同一高度。运行时,回流液聚在上联箱(2)底部较低处,高处的部分毛细织物带(8)可能未被液体浸润,高处的部分蒸发管(1)无供液。为补救,在上联箱(2)底部设置一毛细织物块(12),而毛细织物带(8)与毛细织物块(12)编织连接在一起,如附图8。那么,在液体达到蒸发管(1)上端口之前,毛细织物块(12)最高处已被液体浸润,最高处蒸发管(1)上的毛细织物带(8)之底部也被液体浸润,对应蒸发管(1)有供液。虽然高处蒸发管(1)供液量较少,但毕竟有供液,保证所有蒸发管(1)有降膜蒸发。
另外,为确保蒸发管(1)进液滴到内壁上,而不置于直接滴到蒸发管(1)底部,蒸发管(1)上端伸进上联箱(2)的一段之内径稍大,如附图9;进液孔(1.1)出口端面法线指向靠近的蒸发管(1)内壁,如附图7。蒸发管(1)蒸发段可带翅片,以扩大换热面。进液孔(1.1)或毛细织物带(8)可按需求任意设置布在蒸发管(1)管口上圆周上,甚至可设几个进液孔(1.1)或毛细织物带(8),均布在蒸发管(1)管口圆周上,则液体可润湿蒸发管四周管壁,更能利用蒸发管热交换面。另外,毛细织物带(8)和毛细织物块(12)用网状物定位,不可紧压。
如果本实施例用于太阳能-热能装置,则优选技术方案B的蒸发器。蒸发管兼作太阳能集热管。若蒸发管(1)采用两头通的,则蒸发管(1)及上联箱(2)一同置于有透明盖板的保温盒内,作成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若蒸发管采用盲管,则将蒸发管(1)伸进双层真空透明玻璃盲管内,上联箱(2)外裹绝热层,可作成热管-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效果非常好。
实施例二
采用技术方案C或技术方案D热管式吸热器。对热负荷固定的场合,技术方案C或技术方案D的热管式吸热器均可行。
如果实施时不产生误差,即可保证所有蒸发管(1)上端口在同一高度,则可用于热负荷固定的场合,也可用于热负荷有变化的场合。
如果实施时产生误差,则可用于热负荷在一定范围变化的场合,采用技术方案C的分析同实施例一之技术方案A相同。
在满负荷小的场合,实施易产生误差时,宜采用技术方案D,可在上联箱(2)底部设置一毛细织物块(12),而毛细织物带(8)与毛细织物块(12)编织连接在一起。其道理同实施例一采用技术方案B相同。
如果本实施例用于太阳能-热能装置的热管式吸热器,则优选技术方案D。蒸发管兼作太阳能集热管。若蒸发管(1)采用两头通的,则蒸发管(1)及上联箱(2)一同置于有透明盖板的保温盒内,作成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若蒸发管采用盲管,则将蒸发管(1)伸进双层真空透明玻璃盲管内,上联箱(2)外裹绝热层,可作成热管-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效果非常好。
其余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如附图10,技术方案是:本发明之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多个,匹配一个冷凝器,组成一种分离式热管系统,用一个分液箱(10),几根分液管(9)将冷凝器的回流液均匀分配至各蒸发器。具体管路是,每一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连接有一根蒸汽上升管(4),所有蒸发器的蒸汽上升管(4)再连通蒸汽总管(11),蒸汽总管(11)连通冷凝器蒸汽进口;冷凝器出液口接液体回流管(6),液体回流管(6)另一头连通分液箱(10);几根分液管(9)上端伸进分液箱(10)内腔,分液管(9)位于进分液箱(10)内腔的一段管壁设有分液孔(9.1.);每根分液管(9)出口连通一个蒸发器的进液口(2.2)。所有分液管(9)上端口处于同一高度,对应分液孔(9.1.)处于同一高度。
分液箱(10)和分液管(9)配合均匀分液的方式,同上联箱(2)和蒸发管(1)配合均匀分液的道理一样。
分液管(9)也可不设分液孔(9.1.),而采用毛细织物带(8)与毛细织物块(12)编织连接在一起,来达到均匀分液的目的。道理与实施例一采用技术方案B相同。

Claims (13)

1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之蒸发器,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上联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1)伸进上联箱(2)内腔中一段,此段蒸发管管壁设有小孔作蒸发管进液孔(1.1);所有蒸发管上端处于同一高度,所有蒸发管进液孔(1.1)也处于同一高度;进液孔(1.1)的最大质量流量等于满负荷下蒸发管蒸发液体的质量;蒸发管与上联箱(2)管壁间密封连接;所述上联箱侧壁的最高处或顶面壁有一大孔作为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上联箱另设一大孔作为蒸发器的进液口(2.2)。
2一种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的蒸发器,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上联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1)伸进上联箱(2)内腔中一段,管壁间密封连接;一根毛细织物带(8)跨过蒸发管管口管壁,两头分别置于上联箱(2)内腔底壁和蒸发管(1)内腔;所有蒸发管上端处于同一高度,所有毛细织物带(8)处于同一高度;所述上联箱(2)侧壁的最高处或顶面壁有一大孔作为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上联箱另设一大孔作为蒸发器的进液口(2.2)。
3一种热管式吸热器,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上联箱(2)、一换热管(7),换热管(7)进出口穿过上联箱(2)侧壁置于上联箱(2)内腔上部,管壁间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1)伸进上联箱(2)内腔中一段,此段蒸发管管壁设有小孔作蒸发管进液孔(1.1);所有蒸发管上端处于同一高度,所有蒸发管进液孔(1.1)也处于同一高度;进液孔(1.1)的最大质量流量等于满负荷下蒸发管蒸发液体的质量。
4一种热管式吸热器,至少包括两根或两根以上蒸发管(1)、一件上联箱(2)、一换热管(7),换热管(7)进出口穿过侧壁置于上联箱(2)内腔上部,管壁间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1)伸进上联箱(2)内腔中一段,一根毛细织物带(8)跨过蒸发管管口管壁,两头分别置于上联箱(2)内腔底壁和蒸发管(1)内腔;所有蒸发管上端处于同一高度,所有毛细织物带(8)处于同一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的蒸发器,或权利要求4的热管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毛细织物带(8)出液头设一个顶角较小的细长锥体。
6根据权利要求2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的蒸发器,或权利要求4的热管式吸热器,其特征在毛细织物带(8)有几件,均布在蒸发管(1)管口圆周上。
7根据权利要求2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的蒸发器,或权利要求4的热管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联箱(2)底有一毛细织物块(12),所述毛细织物带带(8)与毛细织物块(12)编织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任一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的蒸发器,权利要求3或4所述任一热管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1)是下端开口,均与一下联箱(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任一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的蒸发器,权利要求3或4所述任一热管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1)是下端封闭的盲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任一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的蒸发器,权利要求3或4所述任一热管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1)伸进上联箱(2)的一段之内径稍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任一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的蒸发器,权利要求3或4所述任一热管式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1)之蒸发段带外翅片。
1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2,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11任一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至少有多个蒸发器和一个冷凝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一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连接有一根蒸汽上升管(4),所有蒸发器的蒸汽上升管(4)再连通蒸汽总管(11),蒸汽总管(11)连通冷凝器蒸汽进口;冷凝器出液口接液体回流管(6),液体回流管(6)另一头连通分液箱(10);几根分液管(9)上端伸进分液箱(10)内腔,分液管(9)位于进分液箱(10)内腔的一段管壁设有分液孔(9.1.);每根分液管(9)出口连通一个蒸发器的进液口(2.2);所有分液管(9)上端口处于同一高度,对应分液孔(9.1.)处于同一高度。
13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2,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11任一蒸发器的分离式重力热管系统,至少有多个蒸发器和一个冷凝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一蒸发器的蒸汽出口(2.1)连接有一根蒸汽上升管(4),所有蒸发器的蒸汽上升管(4)再连通蒸汽总管(11),蒸汽总管(11)连通冷凝器蒸汽进口;冷凝器出液口接液体回流管(6),液体回流管(6)另一头连通分液箱(10);几根分液管(9)上端伸进分液箱(10)内腔,分液箱(10)底有一毛细织物块(12),一根毛细织物带(8)跨过分液管(9)上端管口管壁,两头分别置于分液箱(10)内腔底壁和进液管(9)内腔,毛细织物带(8)与毛细织物块(12)编织连接在一起;每根分液管(9)出口连通一个蒸发器的进液口(2.2);所有分液管(9)上端口处于同一高度,对应毛细织物带(8)处于同一高度。
CN200610162693XA 2006-02-28 2006-12-02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和吸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9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62693XA CN101029803B (zh) 2006-02-28 2006-12-02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和吸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59927.8 2006-02-28
CN200610059927 2006-02-28
CN200610162693XA CN101029803B (zh) 2006-02-28 2006-12-02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和吸热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54632A Division CN102072682A (zh) 2006-12-02 2006-12-02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管和吸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9803A true CN101029803A (zh) 2007-09-05
CN101029803B CN101029803B (zh) 2011-03-09

Family

ID=38715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269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9803B (zh) 2006-02-28 2006-12-02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和吸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29803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815A (zh) * 2009-06-20 2010-12-29 庞立升 快速启动的分离式热管及其天然冷库
CN102095322A (zh) * 2010-11-25 2011-06-15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蜂窝结构蒸发及冷凝装置
CN103241696A (zh) * 2013-04-23 2013-08-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多腔体式热管工质的气态灌注法及其设备
EP2472208A4 (en) * 2010-02-18 2014-01-15 Toyota Motor Co Ltd EXHAUST HEAT RECOVERY DEVICE
CN107087384A (zh) * 2017-06-28 2017-08-22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CN108224793A (zh) * 2017-12-29 2018-06-29 海宁微动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器
CN108847292A (zh) * 2018-07-23 2018-11-20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乏燃料池非能动冷却的插入式热管蒸发段换热器
CN108917439A (zh) * 2018-08-30 2018-11-30 无锡格林沃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相变散热器
CN109264856A (zh) * 2018-11-30 2019-01-25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于寒冷地区使用耐冷菌群的热管型mbr污水处理系统
CN110198611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10430720A (zh) * 2019-07-09 2019-11-08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适用于室外基站的重力热管散热器
CN112309593A (zh) * 2019-08-01 2021-02-0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乏燃料水池非能动余热导出热管换热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2266A (en) * 1981-10-22 1985-01-08 Lockheed Missiles & Space Company, Inc. Manifolded evaporator for pump-assisted heat pipe
US4785875A (en) * 1987-11-12 1988-11-22 Stirling Thermal Motors, Inc. Heat pipe working liquid distribution system
CN2306459Y (zh) * 1997-09-05 1999-02-03 李元哲 自然循环分体式热管-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
CN1318114C (zh) * 2003-04-11 2007-05-3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用于分离式热管的蒸发器
CN100535544C (zh) * 2004-05-26 2009-09-02 黄永年 一种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815A (zh) * 2009-06-20 2010-12-29 庞立升 快速启动的分离式热管及其天然冷库
EP2472208A4 (en) * 2010-02-18 2014-01-15 Toyota Motor Co Ltd EXHAUST HEAT RECOVERY DEVICE
CN102095322A (zh) * 2010-11-25 2011-06-15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蜂窝结构蒸发及冷凝装置
CN102095322B (zh) * 2010-11-25 2014-05-1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蜂窝结构蒸发及冷凝装置
CN103241696A (zh) * 2013-04-23 2013-08-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多腔体式热管工质的气态灌注法及其设备
CN107087384A (zh) * 2017-06-28 2017-08-22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CN107087384B (zh) * 2017-06-28 2023-12-05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散热装置
CN108224793A (zh) * 2017-12-29 2018-06-29 海宁微动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器
CN110198611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8847292A (zh) * 2018-07-23 2018-11-20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乏燃料池非能动冷却的插入式热管蒸发段换热器
CN108917439A (zh) * 2018-08-30 2018-11-30 无锡格林沃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相变散热器
CN108917439B (zh) * 2018-08-30 2024-04-19 无锡格林沃科技有限公司 相变散热器
CN109264856B (zh) * 2018-11-30 2023-11-28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于寒冷地区使用耐冷菌群的热管型mbr污水处理系统
CN109264856A (zh) * 2018-11-30 2019-01-25 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于寒冷地区使用耐冷菌群的热管型mbr污水处理系统
CN110430720A (zh) * 2019-07-09 2019-11-08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适用于室外基站的重力热管散热器
CN112309593A (zh) * 2019-08-01 2021-02-0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乏燃料水池非能动余热导出热管换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9803B (zh) 201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9803A (zh)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器和吸热器
CN111707011B (zh) 一种太阳能系统均温管冷凝端的设计方法
CN105737631A (zh) 一种用于横流冷却塔的热管式节水装置
CN110081745B (zh) 一种蒸发部管径大于冷凝部的环路热管
CN110170178A (zh) 一种蒸馏塔顶的冷凝装置
CN102072682A (zh)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蒸发管和吸热器
CN111099679A (zh) 一种海水淡化用蒸发器
CN1719182A (zh) 具有平面式毛细芯蒸发器和冷凝器的cpl系统
CN112728776A (zh) 一种外接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2928384U (zh) 气液分离式冷凝器
CN212006306U (zh) 一种虹吸式蒸发器
CN214276628U (zh) 一种热管
CN1164008A (zh) 吸收式冷热水机的高温再生器及其吸收式冷热水机
CN111238067B (zh) 根据热流体通信控制封闭系统泵的太阳能系统
CN110398076B (zh) 根据集热器出水温度智能控制阀门开度的太阳能系统
CN110285592B (zh) 智能控制阀门开度的太阳能系统
CN1892145A (zh) 分体式自循环太阳能-热能装置
CN200975844Y (zh) 一种蒸发冷却器
CN114263927B (zh) 基于重力热管的暖风器装置及重力热管管束的配置方法
CN110068163B (zh) 一种智能通信控制循环泵的太阳能系统
CN109668330B (zh) 一种冷凝端均流管管径变化的太阳能热水器
CN110631267B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109668331B (zh) 一种加热药液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21262074U (zh) 换热装置及冷却系统
CN117419581A (zh) 一种仿生热管型凝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Pang Lish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412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