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4047A - 立体香疗棒 - Google Patents

立体香疗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4047A
CN101024047A CN 200710017574 CN200710017574A CN101024047A CN 101024047 A CN101024047 A CN 101024047A CN 200710017574 CN200710017574 CN 200710017574 CN 200710017574 A CN200710017574 A CN 200710017574A CN 101024047 A CN101024047 A CN 101024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radix
rod
incens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175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泉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71001757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240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24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40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立体香疗棒是一种香熏疗法的中草药配置和使用法。其是选用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并按照脱水木粉∶药物=8∶2的比例加入脱水木粉后加水搅拌均匀后经过模具挤压成直径在15-30毫米之间的药棒制成:香矛草2±0.5、牡丹皮0.5±0.1、防己1±0.3、白花蛇0.5±0.1、紫草1±0.25、络石藤1±0.25、艾叶4±1、桂皮2±0.5、降香1±0.3、藿香1±0.3、川乌1±0.3、甘遂1±0.3、丹参1±0.3、细率1±0.3、艾荷0.5±0.1、桑白皮2±0.5。用香柱型的中药棒燃烧,利用其缓慢持续挥发出的药效和热波,促进人体气血循环,舒筋活络,调理内分泌调畅五脏六腑之气,贯通经脉及微循环。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治疗保健之目的。

Description

立体香疗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保健器械,特别是一种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纯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组合物,用于激发经络传导,扶正祛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并达到预防疾病的药物的配置及使用器械。
背景技术:
中华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独成体系,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远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艾团灸治疾病,其原理是用艾绒捏成带尖球型,隔蒜片在选定的穴位上,点燃艾绒。灸治疾病开创了中华医药内病外治的先河,但先人们在临床中发现艾团在治疗中稍有不慎容易灸出泡或烧伤,后经进一步改革,用纸将艾绒包卷成艾条。距病病灶寸许灸治,并结合扎针疗法一并应用。扎针时用艾条烧针尾,使艾味顺针而产生热量进入穴位刺激经络来提高疗效。从此便有了针灸的独特疗法,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
进入现代后,有人提出了利用中医气味疗法的装置和药疗香。比如,中国专利200420084200.1公开的一次性含氧香疗器,包括由盒体和透明的底盖组成的外盒及内盒,内盒装有反应液,反应液采用水或双氧水。内盒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接有单向阀。内盒和外盒之间的空腔下部设有筛板,筛板上方装有海绵体,海绵体吸附有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外盒顶部端面上装有按钮式控制阀,用于同时开启和关闭内盒的进气管和外盒的出气管,控制阀具有逸出口。靠近出气管处依次装有与空腔相通的香料盒和过滤盒。香料盒装有薰衣草、天竺葵、薄荷、百里香等其中的任一种或几种香料。该方法是将吸氧和香疗结合在一起,吸氧和香疗同时发生,即用即有,即停即止,使用快捷方便,成为可随身携带的香烟替代品。
还有中国专利200410081596.9公开的一种熏蒸闻香疗法预防和康复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草药的配制和使用方法,由怡心香和美体香两类药物构成,怡心香和美体香既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使用,药物利用加热器加热后使其中的药效成分缓慢,持续挥发出来后弥漫在房间达到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这种香味疗法只是利用了药物的挥发性来达到一定的预防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香疗棒,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药物治疗方法单一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弊端。
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一代接一代继承和弘扬的针灸疗法这一独特的技术。时光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立于不败之地,应用于临床,本发明根据上述方法,经过数百次的试验,最后筛选出以植物中草药为组方的新疗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利用药物治疗和理疗综合作用,在一次治疗中通过理疗打通人体经络,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地说,立体香疗棒,其是选用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并按照脱水木粉∶药物=8∶2的比例加入脱水木粉后加水搅拌均匀后经过模具挤压成直径在15-30毫米之间的药棒制成:
香矛草2±0.5、牡丹皮0.5±0.1、防已1±0.3、白花蛇0.5±0.1、紫草1±0.25、络石藤1±0.25、艾叶4±1、桂皮2±0.5、降香1±0.3、藿香1±0.3、川乌1±0.3、甘遂1±0.3、丹参1±0.3、细率1±0.3、艾荷0.5±0.1、桑白皮2±0.5。
本发明特别推荐的药棒中药物组成为:香矛草2、牡丹皮0.5、防已1、白花蛇0.5、紫草1、络石藤1、艾叶4、桂皮2、降香1、藿香1、川乌1、甘遂1、丹参1、细率1、艾荷0.5、桑白皮2。
施用所述立体香疗棒的器具,包括护筒(1)和药棒固定环(2),药棒固定环(2)安装在护筒内壁上且其中间制有供药棒穿过并使药棒定位的喇叭口状卡环。
在药棒固定环(2)两侧连接有调节片(3),该调节片(3)位于护筒两侧的滑槽内是可以上下滑动的并可以定位。
在药棒固定环(2)底部和护筒内表面固定有反射内衬;在护筒下端部连接有一段用绝热材料制成的阻热段(5)以防止护筒温度过高灼伤皮肤;在护筒下部位于药棒固定环底部位置固定有收灰盘(4),收灰盘上开有可使香灰漏下的多个细孔。
本发明用香柱型的中药棒燃烧,利用其缓慢持续挥发出的药效和红外热波辐射,全方位立体治疗,促进人体气血循环,舒筋活络,调理内分泌调畅五脏六腑之气,贯通经脉及微循环。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治疗保健之目的。
而且本发明配方中不仅考虑了药物的治病效果,同时利用了药物自身的黏合作用,无需加入化学粘合剂即可粉碎后加水挤压成形。避免了燃烧时产生有害气体。
本发明药理及治病机理:
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其所治疗的具体病症为依据,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由于经络能够通人体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体内发生病变,体表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到内在脏腑,脏腑病变也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来。
当人体发生病变时,经络又成为病邪浸入肌体和反映疾病信息的途径,表现出气血不和,脏腑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而人体能够保持着阴阳平衡、气血畅通。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主要依靠体内的自控调节系统来实现的。其结构是由大脑-脊髓-经络-皮层所组成。因此,经络在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立体药香疗法治病药理和机理就在于对人体皮肤的特定部位、穴位给与适当的刺激,通过皮肤人经筋、由气穴入脉络、以立体药香的手法用药物燃烧产生的热气(红外波)打通任督二脉奇经、促气血之海得以阴阳互补、相互调整,使之经络贯通起到祛除邪气、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增强脏腑机能、提高免疫力、促进病体健康的作用。使患者不吃药、不打针、不接触皮肤,在热疗享受中内病外治的效果。
香疗有八大功效:
1、促进人体气血循环,消除人体内部潜伏疾病。
2、舒筋活络,消除紧张繁忙工作所带来的疲劳与疼痛感。
3、调理经络,促进消化功能,改善睡眠,提高人体各器官功能,使人精力充沛。
4、调畅五脏六腑之气血,贯通经脉,增强免疫力,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5、调整内分泌,消除因气血不和所引起的色斑、黄褐斑与粉刺,有滋润美容,抗衰老等良好效果。
6、调理肾脏与前列腺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7、可消除精神压力与心理障碍,给人带来的不适感,经过香疗后使人松施筋骨,轻松自由。
8、消除皮肤奇痒现象。
特别一提的是,本发明利用点燃后的药棒产生的外部红外热源辐射对经络理疗,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治疗进入病灶,内外结合达到了最好的疗效。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中药棒施用器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立体香疗棒是选用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并按照脱水木粉∶药物=8∶2的比例加入脱水木粉后加水搅拌均匀后经过模具挤压成直径在15-30毫米之间的药绑制成:
配方1:香矛草2、牡丹皮0.5、防已1、白花蛇0.5、紫草1、络石藤1、艾叶4、桂皮2、降香1、藿香1、川乌1、甘遂1、丹参1、细率1、艾荷0.5、桑白皮2。
配方2:香矛草2.5、牡丹皮0.4、防已1.3、白花蛇0.4、紫草1.25、络石藤0.7 5、艾叶5、桂皮1.5、降香1.3、藿香0.7、川乌1.3、甘遂0.7、丹参1.3、细率0.7、艾荷0.6、桑白皮1.5。
配方3:香矛草1.5、牡丹皮0.6、防已0.7、白花蛇0.6、紫草0.75、络石藤1.25、艾叶3、桂皮2.5、降香0.7、藿香1.3、川乌0.7、甘遂1.3、丹参0.7、细率1.3、艾荷0.4、桑白皮2.5。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
按以上配伍,将药物混匀粉碎成80目的细粉,每2份药物再配比8份的脱水木粉加适量水拌匀经模具挤压成280毫米×28毫米的六角香型柱药棒即可。
使用方法:
点燃香柱一头,距患者皮肤约六公分,皮肤感到温热适度为宜,施行立体螺旋顺时针运行。以穴位作圆心,离圈心约五公分处,先行向心性运行,以外圆轨迹,顺时针方向螺旋向圆心缓慢进行运行,到圈心时,定照数妙后,再行离心性,运行至原处,如此反复五遍,每次穴位处大约照(3-5分钟)之后,再循径运行。
任督二脉,督为阳,任为阴,共计二十个穴位,二脉各取相应的穴位10个,实施香疗法时,督脉从大椎穴从上向下循序运行。任脉从天突穴从上向下循序运行(为小周天)
从百汇穴至涌泉为大周天。
香疗任督脉之后,接着可取几经脉相应之经穴。选取五输穴及原穴作为相应经穴,寓以循经取穴之意,每次任选左侧或右侧一组经穴,两侧交替使用。
直达病患部位香疗:
香疗可直达病灶局部处,如在督任二脉分段主治部位施香疗时要特别注意横向两侧部位若已出现有病灶原形,此时应追逐,直至围剿歼灭之。
施香疗时也可以1、3两法同时结合使用。但在出血性病症,急性炎症时,或肿瘤特别是癌瘤,勿在其局部施香(肿瘤周边可施香)。
香疗时间基本设定
每天香疗1-2次,一般穴位香照3-5分钟,在病灶局部或分段主治经穴,可适当延长时间约10分钟左右,但靠近心脏部位和头面部的经穴,一般不得超过5分钟。每次香疗约需40分钟-1小时,15天为一疗程,45天为一大疗程。
为方便操作,本发明还提供了施用立体香疗棒的器具,该器具包括护筒1和药棒固定环2,药棒固定环2安装在护筒内壁上且其中间制有供药棒穿过并使药棒定位的喇叭口状卡环。在药棒固定环2两侧连接有调节片3,该调节片3位于护筒两侧的滑槽内是可以上下滑动的并可以定位。药棒固定环2底部和护筒内表面固定有反射内衬;在护筒下端部连接有一段用绝热材料制成的阻热段5;在护筒下部位于药棒固定环底部位置固定有收灰盘4,收灰盘上开有可使香灰漏下的多个细孔。
该器具使用时将香疗棒点燃后夹持在药棒固定环中间的喇叭口状的卡环内定位,用调节片上下调整位置直至患者感觉舒适,手握护筒按照上述治疗手法进行。
本发明立体香疗棒功效独特,既能治病、又能寻诊。如患者头痛、发高烧、全身不适,此时用香熏照10分钟后,就感觉痛止、烧退、周身舒服,症状消失。另外,它还能诊断出在体内潜伏数十年的先天性顽症。
主要功效为贯通经络、活血化淤、调畅脏腹气机、平衡阴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宣肺止咳定喘、通关利窍。
功能主治包括:各种疼痛、四肢麻木、皮肤病、奇痒、内分泌疾病均有良效,对消除人体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作用。
本发明共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数千例,这里只举出对慢性疲劳症(亚健康)治疗的临床报告。
一、资料来源及基本情况
所有病员均来源于发明人亲自接诊和治疗,有资料记载的共有458例,其中男性360例,女性98例。年龄分布36-68岁。主要症状自述为:1、肩背不适,腰背疼,关节疼,或者浑身无力;2、常头痛、记忆力减退,不能集中注意力;3、入睡比较困难,夜里恶梦多,有早醒、易惊醒等现象;4、心情抑郁、焦虑,或感到紧张、恐惧;5、食欲不振,即使觉得饿,也不想吃饭;6、对原来喜爱的事物不再感兴趣;7、性功能减退。
二、诊断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
中国人常常把这种似病非病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称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因为人口多、竞争激烈、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中国大城市中,处于这种亚健康状态的人口比率比欧洲国家的人还要高,甚至有不少因疲劳而死亡的“过劳死”现象。各国医学界都公认:因疲劳、压力、挑战或挫折等心因性原因引发,以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失眠等身心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似病非病状态,可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1、国际诊断标准
1987年4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专家鉴定,将这种症候群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症(SFC),并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同时具有2项主要标准、6项症状标准和2项体征标准,或累计具有8项以上单纯的症状标准即可确诊为SFC。
主要诊断标准为:(1)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2)根据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
症状标准为:(1)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2)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3)失眠,或有多梦和早醒;(4)头胀、头昏或头痛;(5)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6)食欲不振;(7)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8)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9)兴趣减退或丧失;(10)性功能减退;(11)低热;(12)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
体征标准为:(1)低热;(2)咽部充血,但无明确扁桃体炎症;(3)有小于2厘米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压痛;(4)无疾病体征。
2、确诊
上述病员458例均符合该诊断标准中的症状和体征,可以确诊为慢性疲劳症。
3、疗效判断标准
(1)痊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并且在6个月内无复发。
(2)有效: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
(3)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明显变化。
三、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每天香疗1-2次,一般穴位香照3-5分钟,在病灶局部或分段主治经穴,可适当延长时间约10分钟左右,但靠近心脏部位和头面部的经穴,一般不得超过5分钟。每次香疗约需40分钟-1小时,15天为一疗程,45天为一大疗程。每次香疗完毕患者至少喝温水200毫升。
在香疗期间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和营养,不可过于劳累。
四、治疗结果统计
经过本发明治疗后的患者458例,2个月治疗后结果如下:
1、肩背不适,腰背疼,关节疼,或者浑身无力125例;治愈121例,有效4例。
2、常头痛、记忆力减退,不能集中注意力78例;治愈68例,有效8例,无效2例。
3、失眠症,入睡比较困难,夜里恶梦多,有早醒、易惊醒等现象89例;治愈6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
4、心情抑郁、焦虑,或感到紧张、恐惧67例;治愈48例,有效13例,无效6例。
5、食欲不振59例;治愈50例,有效8例,无效1例。
6、性功能减退40例,治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
五、结论
本发明对肩背不适,腰背疼,关节疼等各种疼痛症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浑身无力;常头痛、记忆力减退,不能集中注意力等总有效率97%;入睡比较困难,夜里恶梦多,有早醒、易惊醒等失眠障碍症有效率94%;心情抑郁、焦虑,或感到紧张、恐惧等焦虑症有效率91%;食欲不振,即使觉得饿,也不想吃饭等的厌食症有效率98%;性功能减退患者有效率80%。
由于本香疗棒不仅利用了皮肤吸收药物治病,同时充分利用了在药棒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远红外对人体的理疗作用,这样通过人体经络促进了药物吸收,而且在高温下药效的发挥达到极致,所以对人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Claims (5)

1、立体香疗棒,其特征是是选用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并按照脱水木粉∶药物=8∶2的比例加入脱水木粉后加水搅拌均匀后经过模具挤压成直径在15-30毫米之间的药棒制成:
香矛草2±0.5、牡丹皮0.5±0.1、防己1±0.3、白花蛇0.5±0.1、紫草1±0.25、络石藤1±0.25、艾叶4±1、桂皮2±0.5、降香1±0.3、藿香1±0.3、川乌1±0.3、甘遂1±0.3、丹参1±0.3、细率1±0.3、艾荷0.5±0.1、桑白皮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香疗棒,其特征是选用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并按照脱水木粉∶药物=8∶2的比例加入脱水木粉后加水搅拌均匀后经过模具挤压成直径在15-30毫米之间的药棒制成:
香矛草2、牡丹皮0.5、防己1、白花蛇0.5、紫草1、络石藤1、艾叶4、桂皮2、降香1、藿香1、川乌1、甘遂1、丹参1、细率1、艾荷0.5、桑白皮2。
3、施用权利要求1和2所述立体香疗棒的器具,其特征是包括护筒(1)和药棒固定环(2),药棒固定环(2)安装在护筒内壁上且其中间制有供药棒穿过并使药棒定位的喇叭口状卡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香疗棒施用器具,其特征是在药棒固定环(2)两侧连接有调节片(3),该调节片(3)位于护筒两侧的滑槽内是可以上下滑动的并可以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香疗棒施用器具,其特征是在药棒固定环(2)底部和护筒内表面固定有反射内衬;在护筒下端部连接有一段用绝热材料制成的阻热段(5);在护筒下部位于药棒固定环底部位置固定有收灰盘(4),收灰盘上开有可使香灰漏下的多个细孔。
CN 200710017574 2007-03-19 2007-03-19 立体香疗棒 Pending CN1010240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17574 CN101024047A (zh) 2007-03-19 2007-03-19 立体香疗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17574 CN101024047A (zh) 2007-03-19 2007-03-19 立体香疗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4047A true CN101024047A (zh) 2007-08-29

Family

ID=3874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17574 Pending CN101024047A (zh) 2007-03-19 2007-03-19 立体香疗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240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1289A (zh) * 2021-09-27 2022-03-18 吉林省中科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缓解眼疾的坚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1289A (zh) * 2021-09-27 2022-03-18 吉林省中科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缓解眼疾的坚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2830B (zh) 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29978A (zh) 一种内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42953A (zh) 一种泡脚保健中药粉剂
CN102579711B (zh) 一种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
CN1390585A (zh) 神阙排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4878B (zh) 一种治疗精神病的中药‑镇惊安神丸、汤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8260B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
CN102579982A (zh) 治疗妇科盆腔炎症局部穴位外敷贴剂及制备方法
CN102580011B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炎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
CN104338050A (zh) 一种改善睡眠质量的保健品
CN102908582B (zh) 一种治疗妇女血瘀型癥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660A (zh) 颈肩腰腿擦剂
CN108785578A (zh) 一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外敷药剂
CN103800730A (zh) 一种足浴粉
CN101024047A (zh) 立体香疗棒
CN105999117A (zh) 用于经络发疱拔罐排毒的中药膏贴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2755618B (zh)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外用药
CN105615424A (zh) 中草药枕
CN104971311A (zh) 一种滋阴壮阳、延年益寿的中药
CN100589826C (zh) 一种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
CN110538288A (zh) 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4637A (zh) 一种助阳抗癌雷火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16053A (zh)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4362B (zh) 治疗中风引起的语言謇涩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6789B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膏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