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3702A - 通过接入信道高效发送信号 - Google Patents

通过接入信道高效发送信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3702A
CN101023702A CN200580031592.2A CN200580031592A CN101023702A CN 101023702 A CN101023702 A CN 101023702A CN 200580031592 A CN200580031592 A CN 200580031592A CN 101023702 A CN101023702 A CN 101023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sequence
module
access sequence
cq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15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3702B (zh
Inventor
阿若克·苏提望
爱德华·哈里森·蒂格
亚历克瑟·戈罗霍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871047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02370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020,45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137822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23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3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3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3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传输信道质量指示符同时使广播信道使用量最小化的装置和方法。确定被观测的传输信号的前向链路的几何学度量。根据所述被观测的传输信号,确定信道质量值的指示符。从多组接入序列内的一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接入序列,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中的每一组对应于信道质量值的不同范围。

Description

通过接入信道高效发送信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受2004年7月2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0/590,113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后者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申请。
发明领域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
技术背景
接入终端在反向链路上采用接入信道跟接入点进行初始联系。接入终端可以发起接入尝试,以请求专用信道、注册或者进行切换等等。在发起接入尝试之前,接入终端从下行链路信道接收信息,以确定来自附近接入点的最强信号强度,并获取下行链路时机。然后,接入终端可以对给定接入点在广播信道上传输的与控制该接入终端的接入尝试的参数的选择有关的信息进行解码。
在一些无线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既指探测消息也指提交的消息。在其它无线通信系统中,接入信道仅指探测消息。一旦该探测消息得以确认,就对控制接入终端的接入尝试的消息进行传输。
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中,接入终端通常把要在接入信道上传输的接入传输分成前导码传输和净荷传输两部分。为了防止在接入前导码传输期间由于在反向链路上缺少精密时机选择而造成的小区内干扰,可以将基于CDM的传输与其它剩余的传输(即,业务、控制和接入净荷)时分复用在一起。为了接入该系统,接入终端于是从一组PN序列中随机地选择一个PN序列并将它在接入时隙中作为其前导码进行发送。
接入点搜索可以在接入时隙中传输的任何前导码(即,所有可能的PN序列)。接入前导码传输性能是从冲突概率、误检测概率和误警概率这几个方面予以度量的。冲突概率指的是由多个接入终端在相同接入时隙中选择一个特定的伪随机序列(PN)作为各自前导码的概率。这一概率与可用前导码序列的数量成反比例。误检测概率指的是基站未检测出所传输的PN序列的概率。误警概率指的是当实际上并未传输前导码时由接入点错误地声称已传输了前导码的概率。这一概率随着可用前导码的数量而增加。
然后,接入点发送所检测到的各前导码的确认消息。确认消息可以包括所检测到的PN序列、时间偏移校正和用于接入净荷传输的信道索引。然后,PN序列已得到确认的那些接入终端终止就可以使用所分得的资源发送相应的接入净荷。
因为接入点并不能预先获知接入终端在系统中的位置(即,它的功率需求、缓冲等级或服务质量是什么),所以,以足够高的功率等级对确认消息进行广播,以使给定小区内的所有接入终端都可以解码该消息。由于该广播确认需要不成比例量的传输功率和/或频率带宽来关闭链路,所以效率较低。因此,需要更高效地将确认消息发送到给定小区内的接入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前导码传输过程中使广播确认信道的使用量最小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解决了如何在接入前导码传输期间将关于前向链路信道质量的信息高效地通过接入信道进行发送这一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传输信道质量指示符同时将广播信道的使用量最小化的装置和方法。确定被观测的传输信号的前向链路几何状况(geometry)的度量。根据所述被观测的传输信号,确定信道质量值的指示符。从多组接入序列内的一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接入序列,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中的每一组对应于信道质量值的不同范围。
可以根据数据信道上的被观测的导频信号、噪声和/或业务,确定前向链路几何状况的度量。所述多组接入序列中的多个接入序列不均匀地分布。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接入序列进行分配,以反映在接入点周围的接入终端的分布情况。在另一实施例中,将接入序列与接入终端的数量成比例地进行分配,这些接入终端需要给定量的功率以将确认指示符发送到接入终端。
在另一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将多个接入序列进行划分的方法。对位于接入点周围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概率分布进行确定。根据CQI值处于预定范围内的多个接入终端,确定该概率分布。根据该概率分布,分配接入序列组。可以根据位于接入点周围的接入终端的分布变化,重新分配接入序列。
在另一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用于传输检测到的接入序列的确认的装置和方法。接收到一个接入序列。可以在存储于存储器中的查询表中查找该接入序列,以确定给定的接入终端的至少一个属性(根据接入序列)。该属性可以是诸如信道质量指示符、缓冲等级和服务质量指示符之类的信息。然后,将信息传输到接入终端,其中,该信息与该属性相匹配并且一致。所传输的信息可以包括确认指示符。可以通过共用信令信道(SSCH)传输该确认指示符。
下面将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和实施例。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和本质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或步骤,其中:
图1示出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框图;
图2示出了接入探测消息结构和接入探测序列;
图3示出了接入终端和接入点之间的传统呼叫流;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避免使用广播确认的实施例;
图5示出了一个采用均匀间隔划分的小区;
图6的示意图给出了基于量化CQI值的加权分区;
图7示出了在存储器中存储的表,该表根据多种因素将接入序列组划分成多个接入序列子组;以及
图8示出了动态地分配接入序列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使用的“示例性的”一词意味着“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这里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更优选或更具优势。
本发明针对单个包采用多种调制方案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系统、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等等。这些技术可以用于采用增量冗余(IR)的系统,也可以用于未采用IR的系统(如,仅仅重复数据的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让接入终端在前导码传输期间指明诸如前向链路信道质量(即,CQI)、缓冲等级需求、服务质量需求等之类的参数,从而避免使用广播确认。通过让接入终端指明前向链路信道质量,接入点可以在信道上采用对于给定的接入终端或接入终端组适当大小的功率,传输每个确认。在向一组接入终端传输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将确认消息发送到曾指明相同或相似CQI值(在某一范围内)的多个接入终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解决了如何在接入前导码传输期间在接入信道上有效发送CQI这一问题。
“接入终端”指的是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接入终端可以连接到诸如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之类的计算设备,或者,它可以是诸如个人数字助理之类的独立设备。接入终端还可以被称为用户站、用户单元、移动站、无线设备、移动电话、远程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或用户设备。用户站可以是便携式电话、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设备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器的其它处理设备。
“接入点”指的是在接入网中通过空中接口穿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接入终端或其它接入点进行通信的设备。接入点在接入终端和接入网的其它部分(可以包括IP网络)之间起到路由器的作用,它将接收到的空中接口帧转换为IP分组。接入点还可以协助对该空中接口的属性的管理。接入点可以由基站、基站的扇区和/或基站收发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200中的发射机210和接收机250的框图。在发射机210处,TX数据处理器220从数据源212接收数据分组。TX数据处理器220依照为每个数据分组选定的模式而对该数据分组进行处理(如,格式化、编码、分区、交织和调制),并为该分组生成T个数据符号块。为每个数据分组选出的模式可以指明:(1)分组大小(即,该分组的信息比特的位数),以及(2)该分组的每个数据符号块所采用的码率和调制方案的特定组合。控制器230基于所选的模式,针对每个数据分组控制数据源212和TX数据处理器220。TX数据处理器220提供一连串的数据符号块(如,每帧一块),其中,每个分组的块可以与其它一个或多个分组的块相互交织。
发射机单元(TMTR)222从TX数据处理器220接收这一连串的数据符号块,并生成调制信号。发射机单元222将导频符号和数据符号复用(如,利用时分、频分和/或码分复用)在一起,并获取传输符号流。每个传输符号可以是数据符号、导频符号或信号值为0的空符号。如果系统采用OFDM,则发射机单元222可以执行OFDM调制。发射机单元222生成时域采样流,还对该采样流进行处理(如,转换为模拟、上变频、滤波和放大),以生成调制信号。然后,将该调制信号从天线224进行发射,并经由通信信道传输到接收机250。
在接收机250处,天线252接收该传输信号,并将所接收的信号提供到接收机单元254(RCVR)。接收机单元254将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修整、数字化及预处理(如,OFDM解调),以获取接收数字符号和接收导频符号。接收机单元254向检测器256提供该接收数据符号,并向信道估计器258提供该接收导频符号。信道估计器258处理该接收导频符号,并提供通信信道的信道估计(如,信道增益估计和SINR估计)。检测器256利用该信道估计对接收数据符号进行检测,并且向RX数据处理器260提供检测数据符号。该检测数据符号可以由用于形成数据符号的编码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来表示(如下所述),或者由其它表示形式表示。一旦针对给定的数据分组获取到新的检测数据符号块,则RX数据处理器260就处理(如,解交织和解码)针对该分组所获取的所有检测数据符号,并向数据接收机262提供解码分组。RX数据处理器260还检查该解码分组,并提供分组状态,该分组状态指示该分组的解码是正确还是出错。
控制器270从信道估计器258接收信道估计,并从RX数据处理器260接收分组状态。控制器270根据该信道估计为要传输的下一数据分组选择模式。控制器270还汇集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由TX数据处理器282进行处理,由发射机单元284进行进一步修整,然后经由天线252发送到发射机210。
在发射机210处,通过天线224从接收机250接收该传输信号,由接收机单元242对其进行修整,再由RX数据处理器244进行处理,从而恢复由接收机250发送的反馈信息。控制器230获取所收到的反馈信息,利用ACK/NAK对将要发送到接收机250的分组的IR传输进行控制,并使用所选定的模式对要发送到接收机250的下一个数据分组进行处理。控制器230和270分别控制发射机210和接收机250处的操作。存储单元232和272分别存储由控制器230和270所使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图2示出了接入探测消息结构和接入探测序列200。在图2中,示出了Ns个探测序列,其中每个探测序列有Np个探测消息。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协议通过指示物理层传输探测消息来传输接入探测消息。利用该指令,接入信道MAC协议向物理层提供很多元素,包括但并不限于:功率等级、接入序列标识、该接入探测消息要传输到的扇区的导频PN、时间偏移域和控制字段域。以递增的功率传输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探测消息,直到接入终端接收到接入准许为止。如果该协议接收到的是去激活(deactivate)命令,或者已经传输了每个序列的最大数量的探测消息,则终止传输。在传输所有探测序列的第一个探测消息之前,接入终端进行持续测试,其用于控制接入信道上的拥塞。
图3示出了接入终端和接入点300之间的传统呼叫流。接入终端304从一组PN序列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前导码或PN序列,然后在接入时隙将该前导码发送到接入点312(308)。在收到后,接入点312于是针对每个检测到的前导码,发送包括广播确认的接入准许(316)。该确认是以较高功率传输的广播确认,该功率足以使给定小区内的所有接入终端解码该广播确认。我们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因为接入点并不能预先获知接入终端在系统中的位置,因此也不知道该接入终端对广播确认进行解码所需的功率等级。一旦接收到该接入准许(316),则接入终端304依照该接入准许中分配的已定义资源发送净荷(320)。
由于上面所描述的广播确认传输为了关闭链路需要不成比例的量的传输功率和/或频率带宽,因此,相对来说效率较低。图4示出了避免使用广播确认的实施例400。接入终端观测到来自接入点的传输(408)。在观测中,该接入终端确定它所接收的传输的功率。这类观测通常包括确定前向链路信道质量,该前向链路信道质量来自被观测的获取导频信号传输或作为共用信令信道(SSCH)一部分的导频传输。
然后,接入终端404从一组接入序列中随机地选择一个前导码或接入序列,并且将前导码410发送到接入点412。该前导码与前向链路信道质量(CQI)的一些消息一起进行传输。CQI信息可以在该前导码内传输,或者附加在该前导码上进行传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从多组接入序列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接入序列,其中,每组接入序列被指定对应着CQI值的一个范围。例如,前向链路信道质量标识可以是被观测导频信号功率。该被观测导频信号功率可以根据一组预定的值量化为CQI值。因此,给定范围的接收导频信号功率可以对应于一个给定的CQI值。因此,接入点412可以通过接入终端所选的接入序列,确定给定接入终端的CQI。
因为接入终端在它初始接入接入点412的尝试过程中发送前向链路信道质量的指示符,所以接入点412知道在信道上传输每个确认416所需的信息,其中,采用对于指定的接入终端404而言适当的功率传输每个确认。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确认消息可以发送到一组具有相同或相似CQI值的接入终端。这可以通过使用SSCH来实现。因此,根据接入终端成功接收到传输所需的功率等级,接入点在SSCH消息的适当部分中发送该确认消息。
除CQI信息之外,接入终端还可以在初始接入阶段期间发送其它有用的信息。例如,接入终端可以发送缓冲等级指示符,以指明该接入终端打算发送到接入点的数据量。利用这些消息,接入点可以适当地确定初始资源分配量。
接入终端还可以发送关于优先组或服务质量的信息。该信息可以用于在接入点能力有限或系统过载的情况下将接入终端进行优先级排序。
一旦接入终端接收到接入准许消息,则接入终端404根据该接入准许消息中定义的资源发送净荷420。通过在初始接入阶段期间接收附加信息,接入点可以利用所知的CQI、缓冲等级和服务质量信息作为接入准许消息的一部分。
图5示出了采用均匀间隔划分的小区500。该小区划分为若干区域R,其中通过观测度量落在给定范围内的概率定义每个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前向链路几何形状的观测。例如,可以采用诸如C/I之类的度量,其中,C是接收导频功率,I是观测噪声。还可以采用C/(C+I)。换句话说,所用的某度量标准利用了观测信号功率和噪声。这些观测度量对应于给定的CQI值或值域,因此它可以定义区域。例如,区域R1定义的区域的CQI值对应着功率和/或噪声等级大于P1。区域R2定义的区域的CQI值对应着功率和/或噪声等级满足P2>R2>P1。类似地,区域R3定义的区域的CQI值对应着功率和/或噪声等级满足P3>R3>P2,等等。区域RN-1具有的CQI值所对应的功率和/或噪声等级落在范围Px>RN-1>Py内。类似地,区域RN具有的CQI值所对应的功率和/或观测噪声等级小于Px
理论上讲,通过选择N个可能的前导码序列中的一个进行传输,就可以传送最多log2(N)比特的信息。例如,当N=1024时,可以传送log2(1024)=10比特。因此,通过选择传输哪个前导码序列,可以把依赖于用户的信息嵌入为前导码传输的一部分。
一种常用的技术是将这N个前导码序列划分成M个不同的集合,标记为{1,2,…,M}。选择并传输一个适当集合中的一个序列,以发送log2(M)个可能性(即,log2(M)比特)中的一个。例如,为了发送消息索引k∈{1,2,…,M)},(随机地)选择第k个集合中的一个序列并传输。假设在接收机处得以正确检测,则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序列所属的集合的索引获取该传输信息(即,该log2(M)比特消息)。
在均匀划分策略中,N个前导码序列均匀地划分到M个组中(即,每组包括N/M个序列)。根据所测量的CQI值,从一个适当的集合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并进行传输。然后,冲突概率就依赖于所测量的CQI值和同时进行的接入尝试的数量的映射/量化。
可以通过考虑CQI的简单的2级量化(即,M=2)来说明这一点,这种情况下Pr(M(CQI)=1)=α和Pr(M(CQI)=1)=α,其中,M(x)是将所测量的CQI值映射到这两级之一上的量化函数。
利用均匀接入序列划分,将N个前导码序列划分到两个集合中,其中,每个集合包括N/2个序列。例如,假设有两个接入尝试同时进行(即,在每个接入时隙中正好有两个接入终端试图接入该系统)。冲突概率由下面的公式表示:
α 2 1 ( N 2 ) + ( 1 - α ) 2 1 ( N 2 )
由于概率α2,这两个接入终端都想发送M=1(即,它们都将CQI等级量化为1)。由于有N/2个前导码序列要从第一组中选出,所以冲突概率(表示这两个接入终端都从这一集合中选择它们的序列)是1/(N/2)。依照相同的逻辑,也可以导出其它集合的冲突概率。
因此,总的冲突概率取决于参数α和同时接入尝试的数量。该接入冲突可以高达2/N(α=0,1),或者低至1/N(α=0.5)。因此,在这种情况下,α的最佳选择为0.5。但是,产生α=0.5的CQI量化函数是否是所期望的函数是不清楚的。
接入点将根据CQI等级所指示的关闭链路所需要的功率等级来传输信道确认。在这一实例中,由于概率α,接入点要以对应于广播信道的功率进行传输;而由于概率1-α,接入点可以低一些的功率进行传输。因此,由于α=0.5,则接入点有一半时间用来广播信道确认。另一方面,通过选择α=0.5,接入点被迫以较低频率广播该信道确认,但是却导致在剩余时间里传输功率增高和总的冲突概率增高。
图6的示意图示出了基于量化CQI值的加权划分600。不是将区域划分为均匀空间的多个区域,而是根据加权的量化CQI值进行划分。通过对这些区域进行加权,接入终端处于某个区域中的几率就较大(即,较高的群集函数,mass function),则这样的区域中有额外的前导码序列可供使用。例如,区域604、608和612是较大的区域,可以相应有较大数量的可用接入序列。相反,区域616和620是较小的区域,意味着存在较小数量的用户,因此可用接入序列较少。因此,可以预先知道关于给定小区中的特定范围内的C/I或接收功率的分配,再对区域进行划分。可以预料到,地理区域并不总是代表给定CQI范围内用户集中的区域。相反地,非均匀间隔的图形表示用于给出穿过给定小区区域的接入序列的非均匀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小区内的接入终端的概率分布可以根据接入终端随时间的分布而动态变化。因此,某些已划分的区域可以根据在一天中给定的时间是否存在接入终端而变得更大或更小,或者根据给定CQI区域中存在的接入终端的集中程度进行调整。
因此,将可用于初始接入的序列划分成N个分区。接入终端至少根据观测导频功率和缓冲等级确定用于接入尝试的分区。可以预料到,还可以根据其它因素来确定该分区,如,分组大小、业务类型、带宽需要或服务质量。一旦确定了分区,接入终端利用该分区上的均匀概率选择序列ID。在可用于接入的序列中,预留一个用于活动集操作的子序列,而另一个子序列可以用于初始接入。在一个实施例中,预留序列0、1和2用于活动集操作,而所有接入序列中的序列3可以用于初始接入。
每一分区的大小取决于系统信息块中的接入序列分区域。这通常是扇区参数的一部分。特定分区编号N包括从低门限(分区N下限)到高门限(分区N高上限)范围内的序列标识符。这两个门限都是通过使用分区大小确定的,下面的表1部分地给出了分区大小:
接入序列分区  分区N的大小(N从1到8)
 1  2  3  4  5  6  7  8
00000  0  0  0  0  0  0  0  0
00001  S2  S2  S2  S2  S2  S2  S2  S2
00010  S3  S3  S  S1  S1  S1  S1  S1
00011  S1  S1  S1  S3  S3  S3  S1  S1
00100  S1  S1  S1  S1  S1  S1  S3  S3
00101  S3  S1  S1  S3  S1  S1  S3  S1
00101  S1  S3  S1  S1  S3  S1  S1  S3
00110  S1  S1  S3  S1  S1  S3  S1  S1
00111  S3  S3  S1  S3  S1  S1  S1  S1
01000  S1  S1  S1  S3  S3  S1  S3  S1
因此,在这一实施例中接入终端根据接入尝试所处的扇区的获取导频功率和获取信道时隙中接收到的总功率之比值(以分贝为单位进行表示)选择导频等级。导频门限值根据系统信息消息中的导频强度字段域加以确定。
多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技术,由此根据量化CQI的统计数据来划分接入序列空间。更具体地说,
p=[p1p2...pM]
是该量化CQI值的概率群集函数(mass function),其中
Pr(CQI=1)=p1,Pr(CQI=2)=p2,…,Pr(CQI=M)=pM).
然后,将该接入序列空间进行划分,从而得到相似的概率群集函数。也就是,每个集合中接入序列的数量与接入序列总数的比率应该是成比例的,从而,
p=[p1p2...pM](即 ( N 1 N , N 2 N , . . . , N M N ) = ( p 1 , p 2 , . . . , p M ) )
其中Nk是集合K∈{1,2,…,M)中接入序列的数量。
在描述两级CQI量化函数的实例中,产生下式:
Pr(M(CQI)=1)=α且Pr(M(CQI)=2)=1-α
因此,每个集合中的接入序列数量分别是(α)N和(1-α)N。所得的冲突概率为:
α 2 1 ( αN ) + ( 1 - α ) 2 1 ( ( 1 - α ) N ) = α N + ( 1 - α ) N = 1 N
其是可能最小的冲突概率。
对于更一般的设置,有M个可能CQI等级和U个同时进行的尝试,该冲突概率的解析表达式会更复杂。
在另一实例中,考虑M=6,U=8和N=1024。假设以4-5分贝的步幅量化CQI值。则该CQI值通过具有下面的概率质量函数[0.05,0.25,0.25,0.20,0.15,0.10]的[-3,1,5,10,15,20]分贝给出。也就是说,用户将有5%的时间用于报告低于-3分贝的CQI值,有25%的时间用于报告介于-3到1分贝之间的CQI值,等等。然后,接入点可以根据所报告的CQI值调整确认信道的功率。
利用该建议的接入序列划分技术,则所得的冲突概率近似为2.5%。相比而言,采用均匀接入序列划分的冲突功率是3.3%。但是,当采用均匀接入序列划分时,为了得到相近的冲突功率,需要将序列总数增加25%以达到1280。因此,要搜索的大量接入序列直接转化为高复杂度和高的误警概率。
这一划分策略还可以用于发送其它信息,如,分组大小、业务类型和对接入信道的带宽请求。当该接入信道(前导码部分)用作让用户回到系统中或请求资源的手段时,这一策略尤其有用。如果知道关于要传送的信息的统计信息(如,请求某一业务连接(http,ftp,SMS)的时间百分比或通常需要的带宽等等),则这一信息可以用于确定接入前导码序列空间的分区。
图7示出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表700,该表基于不同的因素将接入序列组划分为接入序列子组。这些因素包括CQI范围、缓冲等级、服务质量、分组大小、频率带宽请求或其它因素。给定子组中的接入序列的数量最初可以取决于给定小区内用户的过去集中情况的统计,该统计是根据所考虑的因素做出的。因此,每个小区可以针对各种因素的组合具有接入序列的预定的群集分布。这样,就使多个用户选择相同接入序列的冲突概率最小化了。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配给多种因素组合的接入序列的数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的组成的变化而动态改变。因此,如果大量用户移动到的某个区域具有处于给定范围内的CQI和特定量的缓冲等级和其它各种因素,则可以给该区域分配额外的接入序列。因此,动态分配接入序列模拟了将冲突概率最小化的最优情景。
图8示出了处理过程800。设置初始分区(804),由此将多个接入序列划分为多组接入序列。这些组可以基于CQI值的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初始设置可以基于接入序列的均匀分布。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初始分区大小可以基于历史数据。计数器808计算每个子集中的接入尝试。该计数器可以随时间跟踪接入尝试以确定是否存在使用情况或重或轻变化的模式。根据这一随时间的接入尝试,将给定子集中的接入尝试的期望值更新(812)。可以由下面的公式表示该期望值;
Em:=(1-β)Em+βαmm-1)
其中,Em是期望值;am表示给定子集中接入序列的数量,以及β是遗忘因子。该遗忘因子递归地计算平均值,其将较大的权重给予较新的数据而将较小的权重给予较旧的数据。
根据该新的期望值,确定新的子集大小(816)。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子集大小由下面的公式确定:
N m = N E m Σ k = 1 M E m , 1 ≤ m ≤ M
其中,Nm是新的子集大小,Ek是第k个子集的“旧的”期望值,m是总共M个子集中的给定子集。
判断新确定的子集大小是否与先前设置的子集大小明显不同(820)。用于判定是否“明显不同”的门限是可配置的。如果判断出新确定的子集大小是明显不同的(824),则重新设置该子集大小。否则(828),维持当前的子集大小(832)。
上面已经参照特定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特征。就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包含”、“包括”或其它用词而言,不应将其解释成仅仅包括该术语后面的组成要素或限定因素。因此,包括一组要素的系统、方法或其它实施例并不仅限于这些要素,而是还可以包括权利要求中未明确列出或固有的其它要素。
虽然这里参照特定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需要明白的是,这些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对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很多变形、修改、增加和改进都是可能的。可以预料到,这些变形、修改、增加和改进都落入下面的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6)

1、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确定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被观测的传输的度量;
至少根据所述被观测的传输的度量,确定信道质量的估计;以及
从多组接入序列内的一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接入序列,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对应于信道质量值的不同范围,并且其中,所选定的接入序列来自于所述多组接入序列中与所确定的信道质量估计相对应的一组接入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度量还包括:
确定被观测的导频信号的功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道质量估计还包括:
确定收到的导频功率和噪声之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道质量估计还包括:
确定收到的导频功率与收到的导频功率及噪声的总和之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中的多个接入序列是不均匀分布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选定的接入序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的发送还包括:
依照频分复用(FDM)方案进行发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的发送还包括:
依照码分复用(CDM)方案进行发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的发送还包括:
依照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案进行发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的选择还包括:
选择指示接入终端需求的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的选择信息还包括:
选择信息缓冲等级要求、服务质量需求、前向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
12、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确定信道质量指示符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机,用于接收被观测的传输;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被观测的传输的度量,并且至少根据所述被观测的传输的度量确定信道估计;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多组接入序列,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对应于信道质量值的不同范围;以及
选择器,用于从所述多组接入序列内的一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接入序列,该组接入序列对应于所确定的信道质量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处理器还包括:
确定收到的导频功率与噪声之比。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多组接入序列中的多个接入序列是不均匀分布的。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发射机,用于发送所选定的接入序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射机还用于依照频分复用(FDM)方案进行发送。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射机还用于依照码分复用(CDM)方案进行发送。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射机还用于依照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案进行发送。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器还用于选择指示接入终端需求的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指示接入终端需求的信息包括缓冲等级、服务质量需求、前向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
21、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确定信道质量指示符的装置,包括下列模块:
功率等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被观测的传输的功率等级;
CQI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被观测的传输的功率等级确定CQI值;以及
接入序列选择模块,用于从多组接入序列内的一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接入序列,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对应于CQI值的不同范围,并且其中,所选定的接入序列来自于所述多组接入序列中与所确定的CQI值相对应的一组接入序列。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功率等级确定模块还包括:
用于确定被观测的导频信号的功率等级的模块。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中的多个接入序列是不均匀分布的。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发送所选定的接入序列的模块。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发送的模块还包括用于依照频分复用(FDM)方案进行发送的模块。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发送的模块还包括用于依照码分复用(CDM)方案进行发送的模块。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发送的模块还包括用于依照正交频分复用(DFDM)方案进行发送的模块。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发送的模块还包括用于依照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案进行发送的模块。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的选择还包括:
用于选择指示接入终端需求的信息的模块。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选择信息的模块还包括选择关于缓冲等级要求、服务质量需求和/或前向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的信息。
31、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发送关于接入终端要求的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被观测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等级;
根据所述接收功率等级确定CQI值;以及
从多组接入序列内的一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接入序列,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对应于多个预定因素。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因素包括CQI值的一个或多个范围、缓冲等级的范围、分组大小、业务类型、频率带宽要求以及服务质量指示符的范围。
33、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被观测的导频信号的功率等级;
根据所述被观测的导频信号的功率等级确定CQI值;
从多组接入序列内的一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接入序列,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对应于不同的CQI值;
将所述CQI值附加到所选定的接入序列上;以及
传输所述接入序列和CQI值。
34、一种用于对多个接入序列进行划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位于接入点周围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概率分布,其中,所述概率分布是多个接入终端的函数,所述多个接入终端分成多个子组,其中,根据预定范围内的CQI值对每个子组进行分类;以及
与所述概率分布成比例地分配多组接入序列。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位于所述接入点周围的接入终端的分布的变化,重新分配接入序列。
36、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传输关于接入终端要求的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功率等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被观测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等级;
CQI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功率等级确定CQI值;以及
接入序列选择模块,用于从多组接入序列内的一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接入序列,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对应于多个预定因素。
37、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定因素包括CQI值的一个或多个范围、缓冲等级的范围、分组大小、业务类型、频率带宽要求和服务质量指示符的范围。
38、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功率等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被观测的导频信号的功率等级;
CQI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被观测的导频信号的功率等级确定CQI值;
接入序列选择模块,用于从多组接入序列内的一组中随机地选择一个接入序列,其中,所述多组接入序列对应于不同的CQI值;
用于将所述CQI值附加到所选定的接入序列上的模块;以及
用于传输所述接入序列和CQI值的模块。
39、一种用于对多个接入序列进行划分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概率分布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位于接入点周围的多个接入终端的概率分布,其中,所述概率分布是多个接入终端的函数,所述多个接入终端分成多个子组,其中,根据预定范围内的CQI值对每个子组进行分类;以及
用于与所述概率分布成比例地分配多组接入序列的模块。。
40、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根据位于所述接入点周围的接入终端的分布的变化重新分配接入序列的模块。
41、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传输检测到的接入序列的确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一个接入序列;
根据所述接入序列,确定给定接入终端的至少一个属性;以及
传输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相匹配的信息。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属性是信道质量指示符、缓冲等级指示符、优先级指示符和服务质量指示符中的至少一个。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信息还包括:
传输确认的指示符。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共用信令信道(SSCH)上传输确认的指示符。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的指示符包括在特定的一段共用信令信道(SSCH)中,其中,根据成功接收确认的指示符所需的发射功率,划分该段共用SSCH。
46、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包括N个维度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多个维度中的至少一个维度包括将接入序列与信道质量指示符相关联起来的数据。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存储介质,还包括:
一个维度,其包括将接入序列与缓冲等级关联起来的数据。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存储介质,还包括:
一个维度,其包括将接入序列和分组大小关联起来的数据。
49、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存储介质,还包括:
一个维度,其包括将接入序列和业务类型关联起来的数据。
50、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存储介质,还包括:
一个维度,其包括将接入序列和服务质量指示符关联起来的数据。
51、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存储介质,还包括:
一个维度,其包括将接入序列和关于频率带宽的要求关联起来的数据。
52、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用于传输检测到的接入序列的确认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个接入序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入序列确定给定接入终端的至少一个属性;以及
传输模块,用于传输与所述至少一个属性相匹配的信息。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属性是信道质量指示符、缓冲等级指示符、优先指示符和服务质量指示符中的至少一个。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传输信息的模块还包括传输确认的指示符。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在共用信令信道(SSCH)上传输确认指示符的模块。
56、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确认指示符包括在特定的一段共用信令信道(SSCH)中,其中,根据成功接收确认指示符所需的发射功率划分该段共用SSCH。
CN200580031592.2A 2004-07-21 2005-07-11 通过接入信道高效发送信号 Active CN101023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9011304P 2004-07-21 2004-07-21
US60/590,113 2004-07-21
US11/020,457 2004-12-22
US11/020,457 US9137822B2 (en) 2004-07-21 2004-12-22 Efficient signaling over access channel
PCT/US2005/024614 WO2006019710A1 (en) 2004-07-21 2005-07-11 Efficient signaling over access channe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3702A true CN101023702A (zh) 2007-08-22
CN101023702B CN101023702B (zh) 2013-04-03

Family

ID=38710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1592.2A Active CN101023702B (zh) 2004-07-21 2005-07-11 通过接入信道高效发送信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23702B (zh)
ES (1) ES2351513T3 (zh)
RU (1) RU2372749C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959A (zh) * 2007-10-01 2010-08-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发送方法
CN102781083A (zh) * 2011-05-10 2012-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的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5101455A (zh) * 2007-09-27 2015-11-2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分配资源至wtru的方法和wtru及由基站执行的方法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4787B1 (en) * 1999-05-19 2004-01-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ais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packet payload
CN1219372C (zh) * 2002-07-08 2005-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媒体广播和多播业务的传输方法
DE10238796B4 (de) * 2002-08-23 2006-09-14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Richtungsbestimmung der Position einer Mobilstation relativ zu einer Basisstation, Mobilfunksystem sowie Einrichtung zur Richtungsbestimmung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455A (zh) * 2007-09-27 2015-11-2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分配资源至wtru的方法和wtru及由基站执行的方法和基站
US10624084B2 (en) 2007-09-27 2020-04-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llocate radio resources for transmitting a message part in an enhanced RACH
US11412504B2 (en) 2007-09-27 2022-08-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llocate radio resources for transmitting a message part in an enhanced RACH
CN101809959A (zh) * 2007-10-01 2010-08-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发送方法
CN101809959B (zh) * 2007-10-01 2015-04-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发送方法
CN102984101B (zh) * 2007-10-01 2016-12-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装置、上行链路发送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2781083A (zh) * 2011-05-10 2012-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的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2781083B (zh) * 2011-05-10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的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3702B (zh) 2013-04-03
RU2007106448A (ru) 2008-08-27
RU2372749C2 (ru) 2009-11-10
ES2351513T3 (es) 2011-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9468B2 (en) Efficient signaling over access channel
KR101183810B1 (ko) 버스트 크기 시그널링 및 파티션 규칙
US7979075B2 (en) Generation, deployment and use of tailore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tables
US2009026862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formation
CN103002579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9271246B2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pow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
EP218060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lecting the number of mimo data streams
CN103227819A (zh) 机器类通信中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基站和ue
CN101023702B (zh) 通过接入信道高效发送信号
EP3565344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KR101248329B1 (ko) 무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데이터의 전송을 위한 기법
CN102264125A (zh) 一种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7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7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4W107499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Keep claims 1-21, 23, 28, 32-37 valid on the basis of the amended text of the claims submitted by the patentee on December 13, 2018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181229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3846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Efficient sign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ccess channel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Patentee: Qualcomm Incorporated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