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8198A - 一种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及移动交换中心 - Google Patents
一种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及移动交换中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18198A CN101018198A CNA2007100078523A CN200710007852A CN101018198A CN 101018198 A CN101018198 A CN 101018198A CN A2007100078523 A CNA2007100078523 A CN A2007100078523A CN 200710007852 A CN200710007852 A CN 200710007852A CN 101018198 A CN101018198 A CN 1010181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ress information
- bss
- mobile switching
- sends
- switching cent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向媒体网关MGW发送获取MGW的IP地址信息的请求;MGW收到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来的请求后,将自身的IP地址信息返回给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将收到的MGW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基站子系统BSS。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交换中心。本发明能够降低成本,减少由于频繁的编解码转换而造成的语音质量下降问题,充分提高A接口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承载控制分离移动通信网络中的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及移动交换中心。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把愈来愈多的目光投注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上。3G标准组织主要由3GPP、3GPP2组成,3GPP协议版本分为R99/R4/R5/R6等多个阶段。其中,R99在网络结构上继承了GSM网络的特点;而R4则在电路域实现了承载与控制的分离,引入了移动软交换概念及相应协议,如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BearerIndependent Call Control)、H.248等,使之可以采用免编解码操作(TrFO,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等新技术,以节约传输带宽并提高通信质量,有利于运营商降低建网成本及运营成本。
图1所示为一种承载与控制分离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核心网侧采用R4的承载控制分离方式,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Switching Center)主要负责处理信令控制部分;媒体网关(MGW,MediaGateway)主要负责处理承载部分。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与MSC之间采用基站子系统应用管理部分(BSSMAP,Base StationSubsystem Management Application Part)协议进行通信,MSC相互之间采用BICC协议进行通信。BSS与MSC、MGW之间通过A接口相连,采用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传输方式。MGW之间采用IP传输方式,以提高传输效率节省带宽。
由于A接口采用TDM方式进行传输,因此,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传输时,BSS需要完成无线侧压缩编码到A接口非压缩编码G.711的转换;MGW也需要完成G.711到自适应多速率(AMR,AdaptiveMulti-Rate)等压缩编码的转换,因为MGW两侧的传输方式不同,其中一侧是TDM方式,另一侧是IP方式。然而,频繁的编解码转换不仅会浪费大量昂贵的编解码器(TC,TransCoder)资源,造成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会造成语音质量的严重下降。并且,由于G.711编码每路呼叫都需要占用64Kbps的带宽,因此容易造成BSS到核心网的传输资源的浪费。
将A接口IP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即在A接口上采用IP传输方式。其中,关于BSS和MGW如何获取对方的IP地址信息是实现A接口IP化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有效的IP地址信息传递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实现A接口IP化,提高A接口的传输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如下:
移动交换中心向MGW发送获取MGW的IP地址信息的请求;
MGW收到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来的请求后,将自身的IP地址信息返回给移动交换中心;
移动交换中心将收到的MGW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BSS。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交换中心,用于获取IP地址信息。
该移动交换中心包括:控制单元和承载单元,其中,控制单元用于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并控制承载单元进行呼叫承载;承载单元用于进行呼叫承载和媒体转换;
其中,控制单元包括命令单元和接口单元,承载单元包括处理单元,
命令单元,用于向处理单元发送获取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的请求,并接收处理单元返回的IP地址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命令单元发送来的请求,并将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返回给命令单元。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中,BSS和MGW通过移动交换中心实现了IP地址信息的传递,解决了A接口IP化的难题,BSS和MGW之间可以采用IP传输方式进行通信。由于MGW两侧均采用IP传输方式,因此MGW无需再进行编解码转换,从而节约了TC资源,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减少了由于频繁的编解码转换而造成的语音质量下降问题。并且,在A接口采用IP传输技术以及IP头复用或压缩技术,能够充分提高A接口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承载与控制分离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A接口IP化后的承载与控制分离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IP地址信息传递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IP地址信息传递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IP地址信息传递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IP地址信息传递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移动交换中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移动交换中心传递IP地址信息,实现A接口IP化。
A接口IP化后的承载与控制分离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参见图2所示。在图2中,BSS通过IP传输方式与MGW进行通信。
本发明中的移动交换中心在2G通信系统中是指MSC,在3G通信系统中是指MSCe或MSC Server。
其中,所述IP地址信息可以为IP地址和用户数据包协议(UDP,UserDatagram Protocol)端口号,也可以为IP地址和电路识别码(CIC,CircuitIdentity Code)。
下面将分别针对普通呼叫过程中和切换过程中、以及不同的用户面(UP,User Plane)模式下,BSS和MGW之间的IP地址信息传递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实施例一对应于普通呼叫过程、支持模式;实施例二对应于普通呼叫过程、透明模式;实施例三对应于切换过程、支持模式;实施例四对应于切换过程、透明模式。在这些实施例中,均以MSC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IP地址信息传递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MSC通过端点建立请求消息ADD_REQ向MGW发送获取MGW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请求。
步骤302:MGW收到MSC发送来的ADD_REQ消息后,向MSC返回端点建立响应消息ADD_REPLY,并在该消息中携带自身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303:MSC通过指配请求消息ASSIGNMENT_REQ将收到的MGW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发送给BSS。
步骤304:BSS收到ASSIGNMENT_REQ消息后,通过UP初始化消息IuUP Init将自身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发送给MGW。
步骤305:MGW收到IuUP Init消息后,向BSS返回UP初始化响应消息IuUP Init ACK。
步骤306:BSS向MSC返回指配完成消息ASSIGNMENT COMPLETE,并可以选择在该消息中携带或者不携带自身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实施例二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IP地址信息传递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403:与步骤301~30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404:BSS收到ASSIGNMENT_REQ消息后,向MSC返回ASSIGNMENT COMPLETE消息,并在该消息中携带自身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405:MSC通过端点属性更改请求消息MODIFY_REQ将收到的BSS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发送给MGW。
步骤406:MGW收到MODIFY_REQ消息后,向MSC返回端点属性更改响应消息MODIFY_REPLY。
实施例三
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IP地址信息传递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502:与步骤301~30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503:MSC通过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Request将MGW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发送给目标BSS。
步骤504:目标BSS通过IuUP Init消息将自身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发送给MGW。
步骤505:MGW收到IuUP Init消息后,向目标BSS返回IuUP Init ACK消息。
步骤506:目标BSS向MSC返回切换请求响应消息Handover-Request_ACK,并可以选择在该消息中携带或者不携带自身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实施例四
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IP地址信息传递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603:与步骤501~50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604:目标BSS收到Handover-Request消息后,向MSC返回Handover-Request_ACK消息,并在该消息中携带自身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
步骤605:MSC通过MODIFY_REQ消息将目标BSS的IP地址和UDP端口号发送给MGW。
步骤606:MGW收到MODIFY_REQ消息后,向MSC返回MODIFY_REPLY消息。
其中,关于IP地址和UDP端口号在ASSIGNMENT_REQ、ASSIGNMENT COMPLETE、Handover-Request、Handover-Request_ACK等消息中的携带,具体可通过扩展这些消息中的CIC信元来实现。
比如,将现有的2个字节长度的CIC信元扩展为16个字节,在CIC信元中增加用来承载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字段。为了使扩展后的CIC信元既支持传递IP地址和UDP端口号,也支持传递CIC,可以在CIC信元中增加用来表示传递的内容是CIC还是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字段。具体扩展后的CIC信元格式参见表1所示。
表1
其中,第一行表示比特位;octet 1表示元素标识符;octet 2表示长度;octet 3的第一个bit用来指示后续的octet是CIC还是IP地址+端口号PORT。CIC对应TDM传输方式,IP+PORT对应IP传输方式。
为了使扩展后的CIC信元既支持传递IP+PORT,也支持传递CIC,可以对octet 3的bit1进行如下设置:
octet 3的bit1=0时,octet 4和octet 5表示CIC;
octet 3的bit1=1时,octet 4~octet 17表示IP地址,octet 18~octet 19表示端口号PORT。
以上实施例主要针对IP地址和UDP端口号的传递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IP地址和CIC来代替IP地址和UDP端口号。这样,BSC和MGW就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CIC概念对A接口进行维护。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交换中心,参见图7所示,主要包括控制单元和承载单元,其中,控制单元用于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并控制承载单元进行呼叫承载;承载单元用于进行呼叫承载和媒体转换;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命令单元和接口单元,承载单元包括处理单元,其中,
命令单元,用于向处理单元发送获取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的请求,并接收处理单元返回的IP地址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命令单元发送来的请求,并将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返回给命令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可进一步包括: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命令单元的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并将收到的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发送给基站子系统BSS;所述命令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收到的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发送给接口单元。
其中,所述承载单元可进一步包括:接口单元,用于接收BSS发送来的BSS的IP地址信息,并将收到的BSS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接口单元发送来的BSS的IP地址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的接口单元,还可进一步用于接收BSS发送来的BSS的IP地址信息,并将收到的BSS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命令单元;
所述命令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接口单元发送来的BSS的IP地址信息,并将收到的BSS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命令单元发送来的BSS的IP地址信息。
图7中所示的承载单元与控制单元既可以位于同一实体上,也可以为相互独立的物理实体。这里的承载单元就相当于MGW。
以上所述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交换中心向媒体网关MGW发送获取MGW的IP地址信息的请求;
MGW收到移动交换中心发送来的请求后,将自身的IP地址信息返回给移动交换中心;
移动交换中心将收到的MGW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基站子系统BS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向MGW发送获取MGW的IP地址信息的请求包括:
移动交换中心通过端点建立请求消息向MGW发送获取MGW的IP地址信息的请求;
所述MGW将自身的IP地址信息返回给移动交换中心包括:
MGW通过端点建立响应消息将自身的IP地址信息返回给移动交换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将MGW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BSS包括:
移动交换中心通过指配请求消息将MGW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BSS;
或者,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切换请求消息将MGW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BS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BSS通过用户面初始化消息将自身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MG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BSS将自身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将BSS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MGW。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S将自身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包括:
BSS通过指配完成消息将自身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
或者,BSS通过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将自身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将BSS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MGW包括:
移动交换中心通过端点属性更改请求消息将BSS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MGW。
8、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地址信息携带在电路识别码CIC信元中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地址信息为IP地址和用户数据包协议UDP端口号;或者为IP地址和CIC。
10、一种移动交换中心,包括控制单元和承载单元,其中,控制单元用于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并控制承载单元进行呼叫承载;承载单元用于进行呼叫承载和媒体转换;
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包括命令单元和接口单元,承载单元包括处理单元,其中,
命令单元,用于向处理单元发送获取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的请求,并接收处理单元返回的IP地址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命令单元发送来的请求,并将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返回给命令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交换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
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命令单元的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并将收到的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发送给基站子系统BSS;
所述命令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收到的承载单元IP地址信息发送给接口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交换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进一步包括:
接口单元,用于接收BSS发送来的BSS的IP地址信息,并将收到的BSS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接口单元发送来的BSS的IP地址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交换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的接口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BSS发送来的BSS的IP地址信息,并将收到的BSS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命令单元;
所述命令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接口单元发送来的BSS的IP地址信息,并将收到的BSS的IP地址信息发送给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命令单元发送来的BSS的IP地址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交换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与控制单元为相互独立的物理实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078523A CN101018198A (zh) | 2007-01-12 | 2007-01-12 | 一种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及移动交换中心 |
EP08700085A EP2101466A4 (en) | 2007-01-12 | 2008-01-09 | METHOD,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BASED ON INTERFACE A |
PCT/CN2008/070061 WO2008086748A1 (en) | 2007-01-12 | 2008-01-09 | A-interface-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ystem and equip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078523A CN101018198A (zh) | 2007-01-12 | 2007-01-12 | 一种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及移动交换中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18198A true CN101018198A (zh) | 2007-08-15 |
Family
ID=3872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078523A Pending CN101018198A (zh) | 2007-01-12 | 2007-01-12 | 一种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及移动交换中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18198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55739A1 (zh) * | 2008-06-23 | 2009-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ip承载时a接口用户面呼叫建立的方法 |
WO2009155738A1 (zh) * | 2008-06-24 | 2009-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ip承载时a接口用户面切换的方法 |
WO2010028600A1 (zh) * | 2008-09-12 | 2010-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面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
CN102282888A (zh) * | 2008-06-07 | 2011-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与系统 |
CN102395124A (zh) * | 2008-06-07 | 2012-03-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切换、建立方法及装置 |
CN102404813A (zh) * | 2008-06-07 | 2012-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切换方法及装置,媒体网关及基站控制器 |
-
2007
- 2007-01-12 CN CNA2007100078523A patent/CN10101819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2888A (zh) * | 2008-06-07 | 2011-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与系统 |
CN102395124A (zh) * | 2008-06-07 | 2012-03-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切换、建立方法及装置 |
CN102404813A (zh) * | 2008-06-07 | 2012-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切换方法及装置,媒体网关及基站控制器 |
CN102282888B (zh) * | 2008-06-07 | 2013-08-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与系统 |
CN102404813B (zh) * | 2008-06-07 | 2013-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切换方法及装置,媒体网关及基站控制器 |
CN102395124B (zh) * | 2008-06-07 | 2014-02-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切换、建立方法及装置 |
WO2009155739A1 (zh) * | 2008-06-23 | 2009-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ip承载时a接口用户面呼叫建立的方法 |
WO2009155738A1 (zh) * | 2008-06-24 | 2009-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ip承载时a接口用户面切换的方法 |
WO2010028600A1 (zh) * | 2008-09-12 | 2010-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面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网络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00276B (zh) | 一种异构网中实现td-scdma蜂窝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自动切换的方法 | |
CN101675629A (zh) | 用于通过分组交换网络提供电路交换域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018198A (zh) | 一种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及移动交换中心 | |
CN101222690B (zh) | 一种编码切换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01378521B (zh) | 免编解码操作实现方法及系统 | |
CN101163286B (zh) | 一种无线网与核心网间语音编解码能力交互的实现方法 | |
CN101635994B (zh) | 核心网获取无线网语音编码能力及实现TrFO的方法 | |
CN101588571B (zh) | 基于s1统一接口的位置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622711A (zh) | 用于无声插入描述符(sid)转换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US6865391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vocoder bypass using electronic serial numbers | |
CN102098654B (zh) | 控制本地交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KR100606363B1 (ko) | 엠에스시 서버에서의 엠지더블유 코덱 정보 관리 방법 | |
CN101309205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及基站控制器以及媒体网关 | |
CN101141682B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网与核心网间编解码协商的方法 | |
CN100473203C (zh) | 基于分组的cdma2000接入网实现业务变更的方法 | |
CN101378529B (zh) | 免编解码操作实现方法及系统 | |
CN101170807A (zh) | 一种切换过程中的承载更新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0499605C (zh) | 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 | |
CN101500339B (zh) | 移动通讯系统中无线网与核心网话音编码能力交互的方法 | |
CN103650627B (zh) | 语音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064727B (zh) | 一种基于分组的c网中实现承载格式协商的处理方法 | |
CN101316382B (zh) | 一种基于通知的编码切换方法及通讯系统及移动交换中心 | |
CN101365186A (zh) | 基于ip承载的a接口的上行不连续语音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549626A (zh) | 无线市话系统中减少寻呼消息流量的方法 | |
CN104424951A (zh) | 一种异系统间TFO和TrFO互通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