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9605C - 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9605C
CN100499605C CNB2006100837384A CN200610083738A CN100499605C CN 100499605 C CN100499605 C CN 100499605C CN B2006100837384 A CNB2006100837384 A CN B2006100837384A CN 200610083738 A CN200610083738 A CN 200610083738A CN 100499605 C CN100499605 C CN 10049960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sc
rnc
mgw
network side
end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837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4097A (zh
Inventor
方峻
叶思海
李嘉
惠涛
王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837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9605C/zh
Publication of CN1984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4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96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960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其关键在于,将源无线网络控制器(RNC-O)和目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T)的网络侧的实时传输协议(RTP)端点进行关联。当经过编码协商、建立承载之后,源移动软交换(MSC-S-O)将携带有RNC-O网络侧RTP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目的移动软交换(MSC-S-T);MSC-S-T再将携带有RNC-T网络侧RTP端点信息的承载响应消息返回给MSC-S-O;MSC-S-O将RNC-O网络侧RTP端点和RNC-T网络侧RTP端点进行关联,MSC-S-T将RNC-T网络侧RTP端点和RNC-O网络侧RTP端点进行关联;然后,按照新的承载路径进行通话。应用本发明方案,可以将用户语音数据包直接在RNC-O和RNC-T之间传输,无需经过媒体网关,可以进一步提高语音质量、节约资源。

Description

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正由传统的纯电路网络向ALL IP网络演进,并在目前的WCDMA R4阶段,将承载与控制分离的软交换架构引入了核心网电路域。原有的移动交换中心(MSC)分为移动软交换(MSC Server)和媒体网关(MGW)两个设备,其中,MSC Server用于信令控制,而MGW则负责承载处理。
基于承载与控制分离的软交换架构,目前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进行通讯,或者移动终端和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外的终端之间进行通讯的方法,即免编解码操作(TrFO,Transcoder FreeOperation)方法。TrFO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传输网络中传输终端的压缩的语音信息,并在承载路径上减少不必要的编码和解码操作,以提高语音质量、节约带宽资源和媒体网关(MGW)中编解码转换器(TC)资源。
图1显示了实际应用中典型的网络侧处理呼叫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网络侧包括:源移动软交换(MSC-S-O)、目的移动软交换(MSC-S-T)、源媒体网关(MGW-O)、目的媒体网关(MGW-T)、源无线网络控制器(RNC-O)、目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T)。
其中,MSC-S-O和MSC-S-T负责实现电路域控制面功能,并通过H.248协议对实现MGW承载的终端及媒体流进行控制;MGW-O和MGW-T负责承载面交换,支持媒体转换、承载控制和业务交换等功能,如语音编解码器、回波抵消、静音检测、放音、收号等,并执行来自MSC-S-O和MSC-S-T的资源控制命令;RNC-O和RNC-T则负责实现转发用户终端和其它网络侧实体之间交互消息。当用户通话时,数据流在RNC-O、MGW-O、MGW-T、RNC-T之间传输。
实际应用中,3GPP 23.153协议按照TrFO的基本思想提出网络侧对端到端呼叫进行处理的方法,其呼叫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编码协商阶段、承载建立阶段、通话阶段,即先由源无线网络控制器(RNC-O)通过源移动软交换(MSC-S-O)、源媒体网关(MGW-O)、目的移动软交换(MSC-S-T)、目的媒体网关(MGW-T)与目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T)进行编码协商,将两端统一到相同的编码格式,不再需要MGW提供TC功能;再分别由MSC-S-O和MSC-S-T在各自的MGW和RNC上建立承载;然后,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通过建立的承载路径进行通话。至于整个呼叫流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3GPP 23.153协议,此处不再详细叙述。
图2显示了利用TrFO方法后建立的承载路径示意图。如图2所示,建立承载之后,RNC-O网络侧端点与MGW-O用户侧端点相关联,MGW-O网络侧端点与MGW-T网络侧端点相关联,MGW-T用户侧端点与RNC-T网络侧端点相关联。也就是说,当移动终端之间通话时,RNC-O将主叫终端用户语音数据通过MGW-O和MGW-T传输给RNC-T;相应地,RNC-T将被叫终端语音数据通过MGW-T和MGW-O传输给RNC-O。
在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通话过程中,MGW-O/MGW-T可能会接收到来自MSC-S-O/MSC-S-T的命令消息,也可能没有接收到来自MSC-S-O/MSC-S-T的命令消息。
如果MGW-O/MGW-T接收到来自MSC-S-O/MSC-S-T的命令消息,则MGW-O/MGW-T将通过已经建立的承载路径执行MSC-S-O/MSC-S-T命令消息所指示的业务,如放音业务、收号业务等。
如果MGW-O/MGW-T没有接收到来自MSC-S-O/MSC-S-T的命令消息,则MGW-O/MGW-T就直接将接收到的用户语音数据进行透传或转发。
在实际应用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通话过程是呼叫中的主要过程,大部分时间无需MGW-O和MGW-T参与,但由于MGW-O和MGW-T处于承载路径之中,所有的用户语音数据都必须经过MGW-O和MGW-T,这无疑增加了用户数据的传输时间,不利于语音质量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节约用户数据的传输时间,提高语音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节约用户数据的传输时间,提高语音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当经过编码协商、建立由源无线网络控制器RNC-O、源媒体网关MGW-O、目的媒体网关MGW-T、目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T组成的承载路径之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RNC-O网络侧端点和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
b、直接通过由RNC-O和RNC-T组成的新的承载路径进行通话。
较佳地,步骤a所述将RNC-O网络侧端点和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的方法为:
X1、源移动软交换MSC-S-O将携带有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目的移动软交换MSC-S-T,MSC-S-T将携带有目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响应消息返回给MSC-S-O;
X2、MSC-S-O根据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将RNC-O网络侧端点和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
X3、MSC-S-T根据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将RNC-T网络侧端点和RNC-O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
较佳地,步骤X2所述将RNC-O网络侧端点和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的方法为:
MSC-S-O将携带有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RNC-O,RNC-O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新为RNC-T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MSC-S-O再释放MGW-O上的承载资源。
较佳地,步骤X3所述将RNC-T网络侧端点和RNC-O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的方法为:
MSC-S-T将携带有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RNC-T,RNC-T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新为RNC-O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T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MSC-S-T再释放MGW-T上的承载资源。
较佳地,当执行媒体资源参与的业务时,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
执行引入MGW的恢复承载流程,再通过由RNC-O、MGW-O、MGW-T和RNC-T组成的承载路径实现媒体资源参与的业务。
较佳地,所述恢复承载流程为:
Y1、MSC-S-O/MSC-S-T将RNC-O/RNC-T网络侧端点和MGW-O/MGW-T用户侧端点进行关联;
Y2、将MGW-O/MGW-T网络侧端点和MGW-T/MGW-O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并由MSC-S-T/MSC-S-O将RNC-T/RNC-O网络侧端点和MGW-T/MGW-O用户侧端点进行关联。
较佳地,所述步骤Y1为:
Y11、MSC-S-O/MSC-S-T向MGW-O/MGW-T发送增加承载请求消息;
Y12、MGW-O/MGW-T分配用于承载的用户侧端点和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MSC-S-T返回携带有自身用户侧端点和网络侧端点信息的增加承载响应消息;
Y13、MSC-S-O/MSC-S-T向RNC-O/RNC-T发送携带有MGW-O/MGW-T用户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
Y14、RNC-O/RNC-T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改为MGW-O/MGW-T用户侧端点,再向MSC-S-O/MSC-S-T返回携带有自身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Y15、MSC-S-O/MSC-S-T向MGW-O/MGW-T发送携带有RNC-O/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
Y16、MGW-O/MGW-T将自身用户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RNC-O/RNC-T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MSC-S-T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较佳地,所述步骤Y2为:
Y21、MSC-S-O/MSC-S-T向MSC-S-T/MSC-S-O发送携带有MGW-O/MGW-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承载恢复请求消息;
Y22、MSC-S-T/MSC-S-O向MGW-T/MGW-O发送携带有MGW-O/MGW-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增加承载请求消息;
Y23、MGW-T/MGW-O分配用于承载的网络侧端点和用户侧端点,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MGW-O/MGW-T网络侧端点,再向MSC-S-T/MSC-S-O返回携带有自身用户侧端点信息的增加承载响应消息;
Y24、MSC-S-T/MSC-S-O向RNC-T/RNC-O发送携带有MGW-T/MGW-O用户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
Y25、RNC-T/RNC-O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改为MGW-T/MGW-O用户侧端点,再向MSC-S-T/MSC-S-O返回携带有自身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Y26、MSC-S-T/MSC-S-O向MGW-T/MGW-O发送携带有RNC-T/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
Y27、MGW-T/MGW-O将自身用户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RNC-T/RNC-O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T/MSC-S-O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Y28、MSC-S-T/MSC-S-O向MSC-S-O/MSC-S-T发送携带有MGW-T/MGW-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承载恢复响应消息;
Y29、MSC-S-O/MSC-S-T向MGW-O/MGW-T发送携带有MGW-T/MGW-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MGW-O/MGW-T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MGW-T/MGW-O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MSC-S-T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较佳地,所述MSC-S-O和MSC-S-T之间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更新承载响应消息、承载恢复请求消息、承载恢复响应消息为携带有标志位的应用信息传输APM消息;
所述MSC-S-O和MSC-S-T接收到对方发送的所述APM消息后,根据标志位确定消息类型。
较佳地,所述MSC-S-O发送给MSC-S-T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为UPDATE请求消息;
所述MSC-S-O/MSC-S-T发送给MSC-S-T/MSC-S-O的承载恢复请求消息为re-INVITE请求消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由于将RNC-O网络侧端点和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无需MGW承载,直接通过RNC-O和RNC-T组成的承载路径进行通话,可以有效地节约用户语音数据传输时间,提高语音质量。另外,也由于无需经过MGW,从而可以节约IP资源和MGW上的端点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网络侧处理呼叫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建立的承载路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方案流程图;
图4是应用本发明方案的实施例一对呼叫处理时的消息流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建立的承载路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网络侧处理呼叫的系统示意图;
图7是应用本发明方案的实施例二恢复承载时的消息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直接将源无线网络控制器(RNC-O)的网络侧端点和目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T)进行关联,建立新的承载路径,并利用新的承载路径进行通话。
图3显示了本发明方案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网络侧对呼叫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RNC-O通过源移动软交换(MSC-S-O)、源媒体网关(MGW-O)、目的移动软交换(MSC-S-T)、目的媒体网关(MGW-T)与RNC-T进行编码协商。
步骤302:MSC-S-O和MSC-S-T分别在MGW-O、RNC-O、MGW-T和RNC-T上建立承载。
本发明中,步骤301和步骤302就是免编解码操作(TrFO,TranscoderFree Operation)方法中的编码协商阶段和建立承载阶段。两端将统一到相同的编码格式,不再需要MGW提供TC功能。RNC-O、MSC-S-O、MGW-O、MSC-S-T、MGW-T和RNC-T组成承载路径,其建立承载的情况如图1所示。至于如何进行编码协商和建立承载可以参见3GPP 23.153协议,此处不再详细叙述。
步骤303:将RNC-O网络侧端点和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
本发明所述的关联就是将两个网络实体的某两个端点设置为彼此的关联端点。如:将RNC-O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RNC-T网络侧端点,同时将RNC-T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RNC-O网络侧端点。
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网络实体中的关联表中记录下关联端点信息,当传输用户语音数据时,该网络实体就可以根据关联端点信息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关联端点,即发送给承载路径中的下一个节点。至于如何在网络实体中记录关联端点信息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本发明不再详细叙述。
步骤304:通过由RNC-O和RNC-T组成的新的承载路径进行通话。
本发明中,MSC-S-O和MSC-S-T之间可以按照会话初始协议(SIP)或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协议进行交互;MSC-S和MGW之间可以按照H.248协议进行交互;MSC-S和RNC之间按照IU接口控制面协议进行交互;MGW和RNC之间按照IU接口用户面协议进行交互。
现有技术中,MGW和RNC之间的IU接口可以是IP化的,也可以不是IP化的。如果IU接口是IP化的,RNC和MGW之间就存在对等的实时传输协议(RTP)层。在建立承载时,RNC和MGW之间就可以通过RTP层建立关联,即将RNC和MGW的RTP端点进行关联。之后,用户语音数据通过RNC和MGW的RTP端点之间进行传输。
本发明针对IU接口经过了IP化的这种情况,提出在建立承载之后,直接将两个RNC的RTP端点进行关联,达到更新承载的目的。本发明所述的端点就是指RTP端点。
实施例一
图4显示了本实施例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消息流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实现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RNC-O通过MSC-S-O、MGW-O、MSC-S-T、MGW-T与RNC-T进行编码协商。
步骤402:MSC-S-O和MSC-S-T分别在MGW-O、RNC-O、MGW-T和RNC-T上建立承载。
步骤403~步骤404:MSC-S-O将携带有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MSC-S-T,MSC-S-T将携带有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响应消息返回给MSC-S-O。
实际应用中,MSC-S-O和MSC-S-T之间可能采用SIP协议,也可能采用BICC协议。如果采用SIP协议,则本步骤中所述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可以为SIP协议中的UPDATE请求消息,更新承载响应消息则为200OK响应消息。如果采用BICC协议,本步骤中所述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和更新承载响应消息都为应用信息传输(APM)消息。
MSC-S-O/MSC-S-T一般是将接收到的APM消息透传给MGW。为了MSC-S-O/MSC-S-T可以根据APM消息获得RNC-T/RNC-O的网络侧端点信息,需要MSC-S-O/MSC-S-T对接收到的APM消息进行处理,并从APM消息中提取RNC-T/RNC-O的网络侧端点信息。实际应用中,可以对APM消息字段进行扩展来实现传输RNC-T/RNC-O的网络侧端点信息。比如:由于APM消息的APM-user information域中Identifier字段包括Action Indicator类别,而11100000~11111111为Action Indicator类别的预留值,则可以规定这些预留值中的任意四个值用来标志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更新承载响应消息、承载恢复请求消息、承载恢复响应消息。这样,当MSC-S-O/MSC-S-T接收到APM消息时,可以根据Action Indicator来判断是否需要处理该APM消息。比如:将APM消息中Action Indicator类别的预留值11100000作为更新承载请求消息的标志位。当MSC-S-O向MSC-S-T发送携带有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时,MSC-S-T根据所述标志位值11100000确定接收到的为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则可以从封装的隧传信息中获得RNC-O的网络侧端点信息。这里所述的隧传信息主要用于在BICC呼叫建立时进行交互的信息,一般包括:媒体流的特性、端口号、IP地址等信息。
步骤405~步骤406:MSC-S-O将携带有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RNC-O,RNC-O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新为RNC-T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实际应用中,MSC-S-O通知RNC-O进行更新承载可以利用无线接入承载指配(RAB Assignment)消息中的更新(Modify)功能来实现。
步骤407:MSC-S-O通知MGW-O释放承载资源,MGW-O释放承载资源。
步骤408~步骤409:MSC-S-T将携带有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RNC-T,RNC-T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新为RNC-O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T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410:MSC-S-T通知MGW-T释放承载资源,MGW-T释放承载资源。
实际应用中,步骤405~步骤407和步骤408~步骤410分别由源端和目的端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也可以并行处理。
步骤411:直接通过由RNC-O和RNC-T组成的新的承载路径进行通话。
应用本实施例之后,RNC-O和RNC-T将组成一个新的承载路径,其承载路径如图5所示。
图6显示了本实施例网络侧对呼叫进行处理的系统示意图。如图6所示,由于MGW-O和MGW-T不再位于承载路径之中,当传输用户语音数据时,可以直接通过RNC-O和RNC-T进行传输,从而节约传输时间,进一步提高语音质量。另外,由于MGW-O和MGW-T不再用于承载,也可以进一步节约MGW资源和IP资源。
实际应用中,通讯过程中某些业务需要MGW参与进行处理,比如:放音、收号等业务。由于这些业务需要媒体资源参与,所以也可以称为媒体资源参与的业务,即需要MGW分配媒体资源来进行处理。当进行这类媒体资源业务时,就需要在承载路径中重新引入MGW,恢复原来的承载路径,即执行恢复承载流程,然后再通过由RNC-O、MGW-O、MGW-T和RNC-T组成的承载路径实现媒体资源参与的业务。
MSC-S-O或MSC-S-T任何一方都可以发起恢复承载的流程,本发明所述恢复承载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RNC-O/RNC-T网络侧端点和MGW-O/MGW-T用户侧端点进行关联;将MGW-O/MGW-T网络侧端点和MGW-T/MGW-O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并由MSC-S-T/MSC-S-O将RNC-T/RNC-O网络侧端点和MGW-T/MGW-O用户侧端点进行关联。
实施例二
图7显示了本实施例恢复承载的消息流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实现恢复承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步骤702:MSC-S-O向MGW-O发送增加承载请求消息,MGW-O分配用于承载的用户侧端点和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返回携带有自身用户侧端点信息和网络侧端点信息的增加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703~步骤704:MSC-S-O向RNC-O发送携带有MGW-O用户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RNC-O/RNC-T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改为MGW-O用户侧端点,再向MSC-S-O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705~步骤706:MSC-S-O向MGW-O发送携带有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MGW-O将自身用户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RNC-O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707:MSC-S-O向MSC-S-T发送携带有MGW-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承载恢复请求消息。
实际应用中,MSC-S-O和MSC-S-T之间可能采用SIP协议,也可能采用BICC协议。如果采用SIP协议,则本步骤中所述的承载恢复请求消息可以为SIP协议中的re-INVITE请求消息。如果采用BICC协议,本步骤中所述的承载恢复请求消息为APM消息。这里所述的APM消息可以如步骤403~步骤404所述的APM消息一样进行扩展,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708~步骤709:MSC-S-T向MGW-T发送携带有MGW-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增加承载请求消息,MGW-T分配用于承载的网络侧端点和用户侧端点,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MGW-O网络侧端点,再向MSC-S-T返回携带有自身用户侧端点信息的增加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710~步骤711:MSC-S-T向RNC-T发送携带有MGW-T用户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RNC-T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改为MGW-T用户侧端点,再向MSC-S-T返回携带有自身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712~步骤713:MSC-S-T向MGW-T发送携带有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MGW-T将自身用户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RNC-T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T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714:MSC-S-T向MSC-S-O发送携带有MGW-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承载恢复响应消息。
与步骤707相对应,如果MSC-S-T和MSC-S-O之间采用SIP协议,则本步骤中所述的承载恢复响应消息为SIP协议中的200OK响应消息;如果采用BICC协议,则为APM消息。
步骤715~步骤716:MSC-S-O向MGW-O发送携带有MGW-T网络侧端点信息更新承载请求消息,MGW-O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MGW-T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本实施例中,是先将RNC-O网络侧端点与MGW-O用户侧端点进行关联,即步骤701~步骤706;再将MGW-O网络侧端点与MGW-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并在其关联的过程中,将MGW-T用户侧端点与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即步骤707~步骤716。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按照本实施例的顺序来恢复承载路径。比如:可以先将RNC-O网络侧端点与MGW-O用户侧端点进行关联,再将MGW-O网络侧端点与MGW-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最后将将MGW-T用户侧端点与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也就是说,步骤714~步骤716可以位于步骤709和步骤710之间。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有其它执行的顺序,只要能恢复承载路径即可。
本实施例是由MSC-S-O发起恢复承载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恢复承载流程由MSC-S-T发起,其方法与本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详细叙述。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经过编码协商、建立由源无线网络控制器RNC-O、源媒体网关MGW-O、目的媒体网关MGW-T、目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T组成的承载路径之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RNC-O网络侧端点和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
b、直接通过由RNC-O和RNC-T组成的新的承载路径进行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将RNC-O网络侧端点和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的方法为:
X1、源移动软交换MSC-S-O将携带有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目的移动软交换MSC-S-T,MSC-S-T将携带有目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响应消息返回给MSC-S-O;
X2、MSC-S-O根据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将RNC-O网络侧端点和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
X3、MSC-S-T根据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将RNC-T网络侧端点和RNC-O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X2所述将RNC-O网络侧端点和RNC-T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的方法为:
MSC-S-O将携带有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RNC-O,RNC-O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新为RNC-T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MSC-S-O再释放MGW-O上的承载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X3所述将RNC-T网络侧端点和RNC-O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的方法为:
MSC-S-T将携带有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发送给RNC-T,RNC-T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新为RNC-O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T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MSC-S-T再释放MGW-T上的承载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执行媒体资源参与的业务时,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
执行引入MGW的恢复承载流程,再通过由RNC-O、MGW-O、MGW-T和RNC-T组成的承载路径实现媒体资源参与的业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承载流程为:
Y1、MSC-S-O/MSC-S-T将RNC-O/RNC-T网络侧端点和MGW-O/MGW-T用户侧端点进行关联;
Y2、将MGW-O/MGW-T网络侧端点和MGW-T/MGW-O网络侧端点进行关联,并由MSC-S-T/MSC-S-O将RNC-T/RNC-O网络侧端点和MGW-T/MGW-O用户侧端点进行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Y1为:
Y11、MSC-S-O/MSC-S-T向MGW-O/MGW-T发送增加承载请求消息;
Y12、MGW-O/MGW-T分配用于承载的用户侧端点和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MSC-S-T返回携带有自身用户侧端点和网络侧端点信息的增加承载响应消息;
Y13、MSC-S-O/MSC-S-T向RNC-O/RNC-T发送携带有MGW-O/MGW-T用户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
Y14、RNC-O/RNC-T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改为MGW-O/MGW-T用户侧端点,再向MSC-S-O/MSC-S-T返回携带有自身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Y15、MSC-S-O/MSC-S-T向MGW-O/MGW-T发送携带有RNC-O/RNC-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
Y16、MGW-O/MGW-T将自身用户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RNC-O/RNC-T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MSC-S-T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Y2为:
Y21、MSC-S-O/MSC-S-T向MSC-S-T/MSC-S-O发送携带有MGW-O/MGW-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承载恢复请求消息;
Y22、MSC-S-T/MSC-S-O向MGW-T/MGW-O发送携带有MGW-O/MGW-T网络侧端点信息的增加承载请求消息;
Y23、MGW-T/MGW-O分配用于承载的网络侧端点和用户侧端点,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MGW-O/MGW-T网络侧端点,再向MSC-S-T/MSC-S-O返回携带有自身用户侧端点信息的增加承载响应消息;
Y24、MSC-S-T/MSC-S-O向RNC-T/RNC-O发送携带有MGW-T/MGW-O用户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
Y25、RNC-T/RNC-O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更改为MGW-T/MGW-O用户侧端点,再向MSC-S-T/MSC-S-O返回携带有自身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Y26、MSC-S-T/MSC-S-O向MGW-T/MGW-O发送携带有RNC-T/RNC-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
Y27、MGW-T/MGW-O将自身用户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RNC-T/RNC-O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T/MSC-S-O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Y28、MSC-S-T/MSC-S-O向MSC-S-O/MSC-S-T发送携带有MGW-T/MGW-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承载恢复响应消息;
Y29、MSC-S-O/MSC-S-T向MGW-O/MGW-T发送携带有MGW-T/MGW-O网络侧端点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MGW-O/MGW-T将自身网络侧端点的关联端点设置为MGW-T/MGW-O网络侧端点,并向MSC-S-O/MSC-S-T返回更新承载响应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SC-S-O和MSC-S-T之间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更新承载响应消息、承载恢复请求消息、承载恢复响应消息为携带有标志位的应用信息传输APM消息;
所述MSC-S-O和MSC-S-T接收到对方发送的所述APM消息后,根据标志位确定消息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SC-S-O发送给MSC-S-T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为UPDATE请求消息;
所述MSC-S-O/MSC-S-T发送给MSC-S-T/MSC-S-O的承载恢复请求消息为re-INVITE请求消息。
CNB2006100837384A 2006-06-01 2006-06-01 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 Active CN10049960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37384A CN100499605C (zh) 2006-06-01 2006-06-01 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37384A CN100499605C (zh) 2006-06-01 2006-06-01 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4097A CN1984097A (zh) 2007-06-20
CN100499605C true CN100499605C (zh) 2009-06-10

Family

ID=38166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37384A Active CN100499605C (zh) 2006-06-01 2006-06-01 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960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608B (zh) * 2007-08-08 2012-0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业务主叫的方法
CN102098276A (zh) * 2009-12-10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bicc呼叫控制协议建立数据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4097A (zh) 200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9319B (zh) 控制无线分组交换语音呼叫的系统及方法
CN101562667B (zh) 软交换架构下的编解码转换控制方法、媒体网关及系统
CN101288320B (zh) 承载路径建立、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0456893C (zh)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系统
US20080076362A1 (en) PTT system,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PTT communication, PTT management server and terminal device thereof
CN100579105C (zh) 一种数据流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23923A (zh) 一种支持多种通信技术的融合网关
CN102075501B (zh) 使用ims业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05112410A3 (en) Providing voice and data service for wireless cellular subscribers operat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1622711B (zh) 用于无声插入描述符(sid)转换的方法、系统
CN100499605C (zh) 网络侧对呼叫处理的方法
CN101155095B (zh) 一种协商数据信号检测器能力的方法及系统、网关
CN101018198A (zh) 一种ip地址信息传递方法及移动交换中心
CN101217529B (zh) 在因特网中实现et.38传真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316385B (zh) 一种会话描述协议协商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1170807A (zh) 一种切换过程中的承载更新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0571307C (zh) 在下一代网络中接入综合业务数字网话务台的方法
CN100442928C (zh) 移动会话控制设备和移动通信网络以及话路承载建立方法
WO2008086748A1 (en) A-interface-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ystem and equipment
CN101146247B (zh) 为移动网络提供增值业务的方法
CN101360333B (zh) 呼叫连接建立方法
CN100473203C (zh) 基于分组的cdma2000接入网实现业务变更的方法
CN101111002A (zh) 在ip域的汇接局实现语音转业务后的无损传输方法
KR100677360B1 (ko) 동기식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세션 데이터 및 설정방법
CN101442434A (zh) 一种提供区别服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