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9906A - 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09906A CN101009906A CNA2006100015695A CN200610001569A CN101009906A CN 101009906 A CN101009906 A CN 101009906A CN A2006100015695 A CNA2006100015695 A CN A2006100015695A CN 200610001569 A CN200610001569 A CN 200610001569A CN 101009906 A CN101009906 A CN 1010099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ndwidth
- frequency band
- terminal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通过系统信令或预先设置获取到当前所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根据获取到的带宽能力对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进行处理,接入无线通信系统。该方法保证了满足LTE系统所支持带宽能力的终端接入到LTE系统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是采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空中接口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为了能在UMTS中采用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等高速无线接入技术,保持WC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3GPP标准的生命力和竞争力,3GPP提出了UMTS的长期演进(LTE),LTE主要研究UMTS接入网的演进。目前,LTE的物理层以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技术为基础。
LTE系统可以在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的已有频带上进行各种消息的收发。图1为UTRAN的频带示意图,如图所示:UTRAN具有多个频带,每个频带都设定有上下行频率,如频带I的上下行频率分别为1920-1980MHz和2110-2170MHz。UTRAN的网络侧与终端可以通过各个频带进行通信。
UTRAN预先设定每个频带具有固定的信道带宽:5MHz,即UTRAN各个频带所能支持的信道带宽为固定的5MHz带宽并且UTRAN的广播信道的带宽也是5MHz,这样,UTRAN只能适合具有5MHz带宽能力的终端与UTRAN的网络侧进行通信,收发消息,通过广播信道接收广播消息。
但是,按照LTE系统的设计要求,需要LTE系统的各个频带可以支持多种带宽的运行,可支持的带宽为:1.25MHz,2.5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相应地,LTE系统也可以满足具有各种带宽能力的终端在系统中通信。如果LTE系统在UTRAN的已有频带上进行各种消息的收发,由于UTRAN各个频带支持固定带宽,就无法满足具有各种带宽能力的终端在LTE系统中进行通信的设计要求。例如,LTE系统网络侧设定所使用的频带的带宽为10MHz,使用的广播信道的带宽为5MHz(广播信道的带宽可以由LTE系统根据需要进行配置),但是由于LTE系统在UTRAN的已有具有固定带宽的频带上进行各种消息的收发,所以实际上LTE系统网络侧所使用的频带的带宽为5MHz,使用的广播信道的带宽为5MHz,只可以满足具有5MHz带宽的终端在系统中通信,而具有其他带宽能力的终端,如具有1.25MHz以及2.5MHz带宽能力的终端无法在LTE系统进行通信,即便是将具有其他带宽能力的终端强行接入LTE系统,具有其他带宽能力的终端也无法正确接收到LTE系统发送的各种消息。
采用上述方法时,由于预先规定了各个频带的固定带宽,所以在设置终端时,也会将终端的带宽能力设置为所规定的固定带宽,从而保证终端可以接入LTE系统。但是,这样只能保证具有固定带宽能力的终端接入LTE系统。
为了克服上述方法LTE系统不能满足具有各种带宽能力的终端在系统中通信,在进行频带带宽的设置时,也可以不设置固定带宽,而是将各个频带分别支持的带宽都作为该频带的带宽进行设定。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技术LTE系统的频带与所支持带宽的对应关系示意图:频带I的上下行频率分别为1920-1980MHz和2110-2170MHz,所支持的带宽可以为2.5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采用这种方法理论上能够使LTE系统满足具有各种带宽能力的终端在系统中通信,但是在具体实现中,由于只是对各个频带分别支持的带宽都作为该频带的带宽进行设定,而没有对运营商实际在此频带内使用的带宽进行设定,即这种方法只是允许运营商可以使用此频带所支持的带宽,具体使用此频带所支持带宽中的哪种带宽,还与运营商实际在此频带内占用的资源有关。例如,运营商根据自身在频带I内占用的资源,选择了LTE系统带宽为5MHz,这时,为了使LTE系统满足具有各种带宽能力的终端在系统中通信,根据OFDM技术特点,这时可能支持具有5MHz、1.25MHz或2.5MHz带宽能力的终端进行通信。但是,如果此运营商的公共控制信道带宽,例如广播信道带宽为2.5MHz,则不能支持具有1.25MHz带宽能力的终端进行通信。
采用上述方法时,虽然可以使LTE系统满足具有各种带宽能力的终端在系统中通信,但是由于无法预先得知运营商所选择的公共控制信道带宽或/和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所以无法对终端支持带宽能力进行设置,终端也无法得知当前所在LTE系统公共控制信道带宽或/和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从而会导致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的终端无法接入到LTE系统进行通信,或者导致一些不满足LTE系统公共控制信道带宽能力或/和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能力的终端接入到LTE系统后无法进行通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保证满足LTE系统所支持带宽能力的终端接入到LTE系统进行通信。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通过系统信令或预先设置获取到当前所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根据获取到的带宽能力接入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根据获取到的带宽能力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过程为:
终端判断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是否高于等于获取到的带宽能力,如果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进行通信;否则,结束本流程。
所述根据获取到的带宽能力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过程为:终端调整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高于等于获取到的带宽能力,接入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进行通信。
所述通过系统信令获取当前所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的过程为:
A11、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预先设置各个频带的带宽能力;
A12、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选择当前所采用的频带,并根据A11设置的对应关系确定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在所管辖区域内通过系统信令广播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A13、终端接收到广播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所述通过系统信令获取当前所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的过程为:
A21、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动态设置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后,在所管辖区域内通过系统信令广播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A22、终端接收到广播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所述系统信令所采用的带宽为无线通信系统预先设置,或者为无线通信系统预先设置小于等于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所述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对应于所采用频带进行广播。
所述通过预先设置获取当前所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的过程为:
A31、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网络侧和终端各自预先设置各个频带的带宽能力;
A32、终端获取到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网络侧所采用的频带后,根据A31设置的对应关系确定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网络侧所采用的频带的带宽能力。
所述在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网络侧设置的各个频带的带宽能力和在终端设置的各个频带的带宽能力相同。
所述设置的各个频带的带宽能力预先设置或者采用设定的默认值。
所述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为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
所述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为该频带最小占用带宽或该频带所支持终端具有的最小带宽能力;
所述公共控制信道带宽为广播信道或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由LTE系统通过系统信令广播或预先在终端设置LTE系统所采用的带宽能力,从而可以使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的终端获得当前所在区域采用频带的公共控制信道带宽或最小可支持的信道带宽,根据自身带宽能力确定是否能够接入LTE系统或调整自身带宽能力接入LTE系统。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保证了满足LTE系统所支持带宽能力的终端接入到LTE系统进行通信,而且可以避免不满足LTE系统所支持带宽能力的终端接入到LTE系统,从而无法通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UTRAN的频带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LTE系统的频带与所支持带宽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保证满足LTE系统所支持带宽能力的终端接入到LTE系统进行通信,终端就需要获取到当前所在LTE系统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本发明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LTE系统采用系统信令进行广播,将LTE系统采用频带所支持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通过系统信令发送给LTE系统当前管辖的终端,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系统信令消息携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判断自身具有带宽能力是否能够接入LTE系统:如果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高于等于系统信令消息携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则判断可以接入LTE系统,接入LTE系统;如果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低于系统信令消息携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则判断不可以接入LTE系统,不接入LTE系统。第二种方案,在LTE系统设置时,直接在LTE系统网络侧和终端中设置LTE系统所采用各个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即在LTE系统网络侧和终端中预先设置频带与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的对应关系,当终端要接入当前所在LTE系统时,可以根据自身保存的对应关系获取到当前所在LTE系统所采用频带对应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从而根据获取到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确定自身具有带宽能力是否能够接入LTE系统。
在本发明中,无论是通过系统信令消息指示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还是预先在LTE系统网络侧和终端预先设置指示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该指示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为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其中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可以是该频带最小占用带宽或该频带所支持终端具有的最小带宽能力、采用频带的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可以是广播信道或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
当指示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为该频带所对应广播信道占用的带宽时,具有高于等于该指示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的终端采用以上两种方案获取到该指示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后,可以调整自身接收广播消息的带宽,将接收广播消息的带宽调整为高于等于该指示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接收广播消息。
在本发明中,终端通过上述两种方法获得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后也可以不用于和自身能力判断,而是直接调整自身接收公共控制信道的带宽,如调整信道占用的带宽或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接收公共控制信息,如广播信息或同步信息。
以下对这两个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300、LTE系统网络侧预先设置各个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
LTE系统网络侧可以为小区基站(NodeB)。
步骤301、LTE系统网络侧按照现有技术根据资源配置,选择当前所采用的频带,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确定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在所管辖范围内通过系统信令广播自身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
在进行广播时,可以将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对应于频带进行广播,即广播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与频带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广播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对应的频带。
在广播时,为了保证LTE系统网络侧在所管辖范围内的终端都可以收到广播,LTE系统可以将广播系统信令的信道带宽设置的比较小,如1.25Mhz带宽。在广播时,为了保证LTE系统网络侧在所管辖范围内的终端可以收到广播,该终端具有的带宽能力可以保证该终端接入LTE系统,也可以将广播信道的带宽设置小于等于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这样,即使有一些在LTE系统网络侧所管辖范围内的终端没有接收到广播,也说明这些终端不具有接入LTE系统的带宽能力。
步骤302、在LTE系统网络侧所管辖范围内的终端接收到广播,根据广播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确定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是否能够接入LTE系统,如果是,执行步骤303;否则,执行步骤304。
终端根据广播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确定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是否能够接入LTE系统的过程为:判断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是否高于等于所广播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如果是,则能够接入LTE系统;否则,则不能够接入LTE系统。
步骤303、终端接入LTE系统,通过LTE系统当前所采用的频带,与LTE系统进行通信。
步骤304、终端不接入LTE系统,结束本流程。
在图3的步骤301中,本发明也可以不根据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确定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而是动态设置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后,在所管辖区域内通过系统信令广播动态设置的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图4为本发明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400、LTE系统网络侧和终端各自预先设置各个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
LTE系统网络侧和终端各自设置的各个频带支持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必须相同。
在设置时,可以定义各个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也可以默认各个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默认的过程为: 预先设置一个公共值,如没有特殊指示,就都用这个设置的公共值。
步骤401、LTE系统网络侧按照现有技术根据资源配置,选择当前所采用的频带,根据设定的对应关系确定所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通过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者最小带宽以上带宽在采用的频带内进行通信,终端按照现有技术确定当前所在LTE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使用的频带。
终端按照现有技术确定当前所在LTE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使用的频带的过程为:终端根据本身支持的频段能力确定当前所在LTE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使用的频带,如果一个终端同时支持多个频段能力,可以在这些频段进行搜索,哪个频段上可以搜索到LTE系统的信号,则终端调整其工作点在这个频段上。
步骤402、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所在LTE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的频带对应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判断自身具有的频带能力是否高于等于所确定当前所在LTE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使用的频带对应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如果是,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4。
步骤403、终端接入LTE系统,通过当前所在LTE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的频带,与LTE系统进行通信。
步骤404、终端不接入LTE系统,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以下举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假设LTE系统网络侧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为10MHz,公共控制信道带宽为5MHz,终端通过LTE系统网络侧广播的系统信令或者预先设置得到LTE系统的带宽能力后,对自身进行调整,接入LTE系统。调整的方法可以有两种,第一种:判断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是否高于等于LTE系统的带宽能,如果是,接入LTE系统,否则,则不接入LTE系统,结束本流程。第二种:调整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使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可以接入LTE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可以使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的终端获得当前所在LTE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如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从而根据自身带宽能力确定是否能够接入LTE系统。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以使LTE系统接入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的终端,满足具有各种带宽能力的终端在LTE系统中通信,而且可以明确LTE系统可以接入具有何种带宽能力的终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由于可以指示公共控制信道,如广播信道或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使终端调整接收公共控制信息,如广播消息或同步信息的带宽,利于终端正确并方便的接收公共控制信息,如广播消息或同步信息,并且采用该方法,可以使LTE系统灵活地在不同网络配置环境下调整公共控制信道如广播信道或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
以上在LTE系统中说明本发明进行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的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过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LTE系统,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系统进行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的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通过系统信令或预先设置获取到当前所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根据获取到的带宽能力接入无线通信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带宽能力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过程为:
终端判断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是否高于等于获取到的带宽能力,如果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进行通信;否则,结束本流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带宽能力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过程为:终端调整自身具有的带宽能力高于等于获取到的带宽能力,接入无线通信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进行通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系统信令获取当前所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的过程为:
A11、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预先设置各个频带的带宽能力;
A12、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选择当前所采用的频带,并根据A11设置的对应关系确定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在所管辖区域内通过系统信令广播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A13、终端接收到广播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系统信今获取当前所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的过程为:
A21、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动态设置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后,在所管辖区域内通过系统信令广播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A22、终端接收到广播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信令所采用的带宽为无线通信系统预先设置,或者为无线通信系统预先设置小于等于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对应于所采用频带进行广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先设置获取当前所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管辖区域所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的过程为:
A31、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网络侧和终端各自预先设置各个频带的带宽能力;
A32、终端获取到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网络侧所采用的频带后,根据A31设置的对应关系确定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网络侧所采用的频带的带宽能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管辖终端当前所在区域的网络侧设置的各个频带的带宽能力和在终端设置的各个频带的带宽能力相同。
10、如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的各个频带的带宽能力预先设置或者采用设定的默认值。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频带的带宽能力为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或/和公共控制信道带宽。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频带的最小带宽为该频带最小占用带宽或该频带所支持终端具有的最小带宽能力;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控制信道带宽为广播信道或同步信道占用的带宽。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015695A CN101009906B (zh) | 2006-01-24 | 2006-01-24 | 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 |
PCT/CN2006/003517 WO2007085172A1 (fr) | 2006-01-24 | 2006-12-21 | Procédé, système et terminal faisant partie des terminaux ayant une capacité de largeur de bande différente pour accéder au systè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015695A CN101009906B (zh) | 2006-01-24 | 2006-01-24 | 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09906A true CN101009906A (zh) | 2007-08-01 |
CN101009906B CN101009906B (zh) | 2011-12-28 |
Family
ID=38308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0156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9906B (zh) | 2006-01-24 | 2006-01-24 | 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09906B (zh) |
WO (1) | WO2007085172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4312A (zh) * | 2008-10-31 | 2011-09-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系统 |
CN101686502B (zh) * | 2008-09-26 | 2012-09-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为长期演进宽带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1772037B (zh) * | 2008-12-26 | 2013-03-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945427A (zh) * | 2013-01-21 | 2014-07-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在lte系统中切换检测模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1820682B (zh) * | 2009-02-05 | 2016-12-14 | 英特尔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频带操作 |
CN111869268A (zh) * | 2020-06-04 | 2020-10-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233968A (zh) * | 2020-04-09 | 2023-06-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28138B2 (en) | 2018-12-21 | 2020-07-28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Analytics enabled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aware content optimization using mobile edge computing |
US11470581B2 (en) * | 2019-05-03 | 2022-10-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bandwidth-attributed per-band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report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0056722A (ko) * | 1999-12-16 | 2001-07-04 | 서평원 | 이동 교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호에 대한 프레임 릴레이채널 할당 방법 |
CN1283064C (zh) * | 2003-01-28 | 2006-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接入用户的带宽控制方法 |
KR20050120306A (ko) * | 2004-06-18 | 2005-1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데이터 재전송을 위한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과 데이터재전송 장치 및 그의 방법 |
JP4113160B2 (ja) * | 2004-06-24 | 2008-07-09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2006
- 2006-01-24 CN CN2006100015695A patent/CN10100990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2-21 WO PCT/CN2006/003517 patent/WO200708517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6502B (zh) * | 2008-09-26 | 2012-09-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为长期演进宽带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2204312A (zh) * | 2008-10-31 | 2011-09-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系统 |
US8514740B2 (en) | 2008-10-31 | 2013-08-20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772037B (zh) * | 2008-12-26 | 2013-03-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为长期演进多载波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820682B (zh) * | 2009-02-05 | 2016-12-14 | 英特尔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频带操作 |
CN103945427A (zh) * | 2013-01-21 | 2014-07-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在lte系统中切换检测模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3945427B (zh) * | 2013-01-21 | 2018-02-06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在lte系统中切换检测模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6233968A (zh) * | 2020-04-09 | 2023-06-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1869268A (zh) * | 2020-06-04 | 2020-10-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1243655A1 (zh) * | 2020-06-04 | 2021-12-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09906B (zh) | 2011-12-28 |
WO2007085172A1 (fr) | 2007-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09906B (zh) | 一种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 | |
EP2912891B1 (en) | Method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 |
CN10136631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分离和公共链路操作 | |
CN101159902B (zh) |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系统专用载波小区的时隙配置方法 | |
EP1494497B1 (en) | A method of applying hashing algorith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202585B (zh) | 无线通信基站、终端及其获取系统信息的方法 | |
EP2056609A1 (en) |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cell selecting method | |
US20080080463A1 (en) | Synchroniza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multiple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 |
CN103841615A (zh) |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选择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473676A (zh) | 用于无线接入网中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
BRPI0821019B1 (pt) |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 |
CN103299559A (zh) | 子帧配置 | |
EP3539325B1 (en) | Mechanisms for initial access to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
JP2016519902A (ja) | 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 |
US1191765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s in a multi-RAT network | |
US20120282926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mobile station | |
CN101815344A (zh) |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接入方法及设备 | |
TW201637475A (zh) | 電信設備及方法 | |
US11729673B2 (en) | MBMS carrier type in system information | |
JP2018504062A (ja) | 電気通信の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2223694A (zh) | 感知导频信道支持的认知系统初始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3096496A (zh) | 一种支持终端漫游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EP2677815A1 (en) | Service establish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3428859A (zh) | 下行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EP2316235B1 (en) |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ell identity inform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