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6925A - 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6925A
CN101006925A CN 200610002618 CN200610002618A CN101006925A CN 101006925 A CN101006925 A CN 101006925A CN 200610002618 CN200610002618 CN 200610002618 CN 200610002618 A CN200610002618 A CN 200610002618A CN 101006925 A CN101006925 A CN 101006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part
fibre bundle
light beam
data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26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6525C (zh
Inventor
李永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Shanghai Medical Equipment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Ltd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Ltd China filed Critical Siemens Ltd China
Priority to CNB2006100026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86525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06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6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65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652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应用于包括静止部分和在该静止部分中进行旋转扫描的旋转部分的CT系统中,采用非接触式的光信号传输方法将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该旋转部分之外,在经过光/电转换将信号传送到图像重建系统进行图像重建。由于本发明采用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来传输数据,抗干扰能力强,克服了接触式装置传输数据信号时由于接触电阻的不稳定而导致数据信号的可靠度降低以及非接触式无线电容耦合传输数据信号时由于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等问题,满足了对CT系统数据传输的速率高、误码率低的要求。

Description

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为“CT”)系统的数据传输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CT系统的滑环系统。
背景技术
一种典型的CT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静止部分110、旋转部分120以及对应的控制系统和图像重建系统组成。该静止部分110主要由机架(Gantry)、机架控制系统和机架主控电路板组成;图中为了简单清晰起见,仅示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机架和机架控制系统170。该旋转部分主要由X射线管(Tube)及其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准直器及其控制系统、滤过器、探测器(Detector)、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高压发生器等组成;图中为了简单清晰起见,仅示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X射线管130、X射线控制系统160、探测器150和数据采集系统180。
检查对象140躺在检查台230上接受扫描检查,该检查台230山检查台控制系统220进行控制。X射线管130在X射线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旋转并持续发射X射线,所述的射线穿过检查对象140被探测器150探测到并将其能量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探测器150探测到的信号经过数据采集系统180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到图像重建系统240进行图像重建。
上述的检查台控制系统220、X射线控制系统160、机架控制系统170以及图像重建系统240是由计算机210进行控制。扫描检查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台260操控计算机210对CT系统的扫描检查进行控制,其过程和结果数据通过显示器270显示以及通过存储器250进行存储。
传统的CT系统从其静止部分或者静止部分外部的供电系统通过电缆连接到其旋转部分,用来给旋转部分的各个X射线管等部件供电。旋转部分中的数据采集系统采样得到的数据也通过电缆连接并传输至外部的图像重建系统。另外,CT系统的主计算机为了将指令参数传输到旋转部分的各个控制系统,也采用电缆与所述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然而,上述的电缆在CT系统的旋转部分相对于静止部分旋转的时候会相互缠绕,使得每次扫描的时候旋转部分的旋转角度范围很小,只能进行小角度的往复运动;而且在每次旋转扫描的时候,还必须有启动、加速、稳定、减速、制动等过程,因此每次的有效扫描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山于上述的反复往复运动,电缆间的缠绕、牵拉、脱落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传统的CT系统的采用电缆给旋转部分的供电以及数据传输造成了扫描周期长、结构笨重复杂、转速低且不均匀、无法连续扫描等问题。
为了实现连续扫描,克服上述的诸多问题,滑环技术被引进CT系统中。滑环技术解决了机架旋转与静止部分的电力和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实现连续扫描。它是用一个滑环和碳刷代替电缆,当电刷沿滑环滑动时,则经滑环与碳刷向X射线管供电以及进行数据传输。请参阅图2,包括若干个滑道的滑环122被连续设置在旋转部分120(见图1)的外部圆周,碳刷112被设置在静止部分并与所述的滑环相接触,从而通过上述的若干个滑道分别向旋转部分120供电以及进行数据传输。
常用的滑环技术包括低压滑环和高压滑环。低压滑环是从外部将数百伏的直流电通过电刷和滑环输入到旋转部分,由于电压较低,容易实现良好的绝缘,数据的传输性能也很稳定。但此时的电流很大,电弧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低压滑环要求碳刷与滑环接触电阻非常小,滑环常采用电阻率非常低的材料制作。由于低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是设置在旋转部分上,要求高压发生器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低压滑环对绝缘的要求不高,安全、稳定、可靠,所以被大多数CT制造厂商所采用。低压滑环的不足之处是山于高压发生器设置在旋转部分上,其与X射线管一起旋转,增加了旋转部分的重量和体积,使得扫描的速度比较低。
高压滑环的高压电流是由设置在旋转部分外部的高压发生器产生后,通过电刷和滑环输入到旋转部分。旋转的高压滑环装在充满绝缘或惰性气体的密闭室内,高压发生器产生120kV或140kV电压经滑环输入到旋转部分。高压滑环的优点是可使高压发生器外置,一方面不增加旋转机架的重量,也不必担心滑环因触点电流而引起的温度升高等问题,扫描速度更快;另一方面,由于高压发生器不受体积重量的限制,可使发生器功率做得很大。但高压滑环容易引起旋转部分和静止部分之间的高压放电,引发高压噪声,影响数据的采集。
上述的低压和高压滑环都是采用碳刷与滑环滑动接触的方式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但是由于碳刷与滑环之间的接触电阻在旋转部分旋转的时候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接触电阻会产生很大的信号噪声,造成传输数据的不可靠,因此不能用来传输高速信号数据,特别是在高压滑环中,旋转部分和静止部分部件之间的高压放电引起的高压噪声更是影响了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随着CT系统探测器的排数增多,旋转扫描的速度不断变快,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采集量不断增加,上述的问题越发成为技术发展的瓶颈。因此,业界提出一种无线电容耦合的方式进行所述的数据传输,其主要应用在复数排CT系统中。无线电容耦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克服了上述因为接触电阻以及高压放电对传输信号的影响,但是无线电容耦合的电磁场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电压、电流以及磁场变化的干扰影响,因此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以及传输速率受到限制和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以将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高速、可靠地传输至旋转部分外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一种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应用于包括静止部分和在该静止部分中进行旋转扫描的旋转部分的CT系统中,以将该旋转部分内设置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传输到该旋转部分之外,其特征在于,该CT滑环系统包括:沿该旋转部分的圆周方向设置在该旋转部分上的复数个电/光转换元件,其分别与该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并将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转换成光信号,以光束的形式进行传播;设置在该旋转部分上、并且位于所述光束的光路中的复数个聚焦透镜,用来分别对所述的光束进行聚焦;设置在该静止部分环绕该旋转部分的圆周方向上的光纤束,用来接收上述经过聚焦的光束;以及与所述的光纤束连接的光/电转换系统,用来把光纤束接收到的光束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其中,所述的CT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与设置在旋转部分内的探测器连接,将探测器探测到的X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的光/电转换系统的电信号被传输到CT系统的图像重建系统进行图像重建。
所述的电/光转换元件可以是激光二极管。
所述的光/电转换系统可以是光纤传感器。
所述的光纤束是可以单排结构;也可以是复数排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任意两束所述的光束在所述的光纤束上的焦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该光纤束的光纤之间的最大距离,从而使得至少有一束所述的光束的焦点落在所述的光纤束上;
进一步地,所述光束在所述的光纤束上的焦点直径大于任意一对相邻光纤之间的最小距离。由于本发明采用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来传输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信号,所以抗干扰能力强,克服了接触式传输数据信号时由于接触电阻的不稳定而导致数据信号的可靠度降低以及非接触式无线电容耦合传输数据信号时由于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等问题,满足了对CT系统数据传输的速率高、误码率低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CT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滑环技术的示意图,显示了电刷与滑环相接触进行电力和数据的传输;
图3是本发明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图3中A-A’截面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4B是图3中A-A’截面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一个CT系统主要由静止部分110、旋转部分120以及对应的控制系统和图像重建系统组成。该静止部分110主要由机架、机架控制系统和机架主控电路板组成;图中为了简单清晰起见,仅示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机架。该旋转部分主要山X射线管及其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准直器及其控制系统、滤过器、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高压发生器等组成;图中为了简单清晰起见,仅示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X射线管130、探测器150和数据采集系统180。
在本发明中,为给旋转部分120供电,可以采取现有的方式,如图中所示的碳刷112与滑环(图未示)接触的方式进行电力的传输。该滑环设置在旋转部分120的外圆周上;而碳刷112设置在该旋转部分120外部并与该滑环相接触,并向该滑环传输电力,使得在该旋转部分120持续旋转。根据低压滑环以及高压滑环的不同,该碳刷112与不同的供电系统相连并将相应的低压电力或者高压电力传输至该滑环。当然其他的给旋转部分供电的方式,如无线电容耦合的方式等,同样可以应用于本发明中。
在该CT系统的扫描检查过程中,X射线管130在X射线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旋转并持续发射X射线,所述的射线穿过位于该X射线管130和该探测器150之间的检查对象被探测器150探测到。该探测器150可以为单排或者复数排的探测器阵列,其将探测到的X射线的能量转换为可供记录的模拟电信号。
该探测器150与该数据采集系统180相连,并将探测到的信号传输至该数据采集系统180进行处理。该数据采集系统180主要由放大器、积分器和模/数(A/D)转换器等组成。山探测器检测到的模拟信号,首先要经过对数压缩,以使后面的电路只需工作在一个窄的范围内,由于探测器的输出阻抗是很高,而输出信号又很小,因此必须使用高输入阻抗的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和阻抗变换,前置放大器被良好地屏蔽并位于探测器的旁边。积分器在CT扫描过程中测量各个角度下的X线光子的总和,给出一个输出电压,此电压代表在脉冲期间内所接收到的信号的积累,在保留期间内积分器将电压信号传输到模/数转换器,由模/数转换器将该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如前所述,现有技术中采用碳刷滑环接触的方式将数据采集系统180采集到的数据从旋转部分120向外传输的时候,由于碳刷与滑环之间的接触电阻在旋转部分旋转的时候不断发生变化而造成传输数据的不可靠,而且旋转部分和静止部分部件之间的高压放电引起的高压噪声更是影响了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而采用无线电容耦合的方式将数据采集系统180采集到的数据从旋转部分120向外传输的时候,电磁场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电压、电流以及磁场变化的干扰影响,因此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以及传输速率受到限制和影响。本发明采用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克服上述的缺点。
数据采集系统180与若干个电/光转换元件如激光二极管310相连,需要注意的是,为简明起见,图中仅示出了该数据采集系统180与一个上述的激光二极管310相连。每一激光二极管310将该数据采集系统180的数据信号转换成具有相应能量的光束330,该光束330经过一设置在其光路中的聚焦透镜320聚焦。上述激光二极管310和对应的聚焦透镜320是环绕并固定安装在CT系统的旋转部分120的圆周方向上,当该旋转部分120进行旋转扫描的时候,所述的激光二极管310和对应的聚焦透镜320是随之旋转,为了接收经过所述的聚焦透镜320聚焦的光束330,CT系统的静止部分110环绕该旋转部分120的圆周方向上设置一段有限长度的光纤束340。所述的光纤束340将接收到的光信号传输到一光/电转换系统350,如一光纤传感器,由该光/电转换系统350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将该电信号传输到CT系统的图像重建系统240进行图像重建。请参阅图4A,为了确保当所述的光束330在所述的激光二极管310随着该旋转部分120旋转的时候能够被正常接收,应当调整所述的若干个激光二极管310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使得任意两束所述的光束330在所述的光纤束340上的焦点之间的最小距离W1小于该光纤束340的光纤之间的最大距离W2;从而使得在所述的激光二极管310随着该旋转部分120旋转的时候,至少有一束所述的光束330的焦点落在所述的光纤束330上。
请继续参阅图4A,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分布在该静止部分110环绕该旋转部分120的圆周方向的光纤束340是单排排列的,为了防止所述的光束330的焦点落在该光纤束340中任意一对相邻的光纤之间时由于其直径小而无法被接收到,该光束330在光纤束340上的焦点直径应当大于该光纤束340中任意一对相邻光纤之间的最小距离,即确保该光束330至少有一部分被所述的光纤束340的光纤接收到,则其光信号便可经过与光纤束340线连接的光/电转换系统350转换为电信号,然后该电信号被传输到CT系统的图像重建系统240进行图像重建。
请参阅图4B,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在CT系统的旋转部分120的旋转过程中,有可能因为不平稳而导致该光束330的焦点相对于光纤束340朝箭头所指方向来回摆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分布在该静止部分110环绕该旋转部分120的圆周方向的光纤束340是复数排排列的。同样地,为了防止所述的光束330的焦点落在该光纤束340中任意一对相邻的光纤之间时由于其直径小而无法被接收到,该光束330在光纤束340上的焦点直径应当大于该光纤束340中任意一对相邻光纤之间的最小距离,即确保该光束330至少有一部分被所述的光纤束340的光纤接收到,则其光信号便可经过与光纤束340线连接的光/电转换系统350转换为电信号,然后该电信号被传输到CT系统的图像重建系统240进行图像重建。
由于本发明采用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来传输数据采集系统180采集到的数据信号,所以抗干扰能力强,克服了接触式传输数据信号时由于接触电阻的不稳定而导致数据信号的可靠度降低以及非接触式无线电容耦合传输数据信号时由于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等问题,满足了对CT系 统数据传输的速率高、误码率低的要求。

Claims (11)

1.一种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应用于包括静止部分(110)和在该静止部分中进行旋转扫描的旋转部分(120)的CT系统中,以将该旋转部分内设置的数据采集系统(180)的数据传输到该旋转部分之外,其特征在于,该CT滑环系统包括:
沿该旋转部分的圆周方向设置在该旋转部分上的复数个电/光转换元件(310),其分别与该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并将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转换成光信号,以光束(330)的形式进行传播;
设置在该旋转部分上、并且位于所述光束的光路中的复数个聚焦透镜(320),用来分别对所述的光束进行聚焦;
设置在该静止部分环绕该旋转部分的圆周方向上的光纤束,用来接收上述经过聚焦的光束;以及
与所述的光纤束连接的光/电转换系统,用来把光纤束接收到的光束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T系统包括设置在该旋转部分内用来探测X光信号的探测器(150),所述的数据采集系统与所述的探测器连接,将探测器探测到的X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电转换系统的电信号被传输到CT系统的图像重建系统(240)进行图像重建。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光转换元件是激光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电转换系统是光纤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束是单排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束是复数排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束所述的光束的焦点落在所述的光纤束上。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束所述的光束在所述的光纤束上的焦点之间的最小距离(W1)小于该光纤束的光纤之间的最大距离(W2)。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在所述的光纤束上的焦点直径大于任意一对相邻光纤之间的最小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在所述的光纤束上的焦点直径大于任意一对相邻光纤之间的最小距离。
CNB2006100026187A 2006-01-26 2006-01-26 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 Active CN10048652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026187A CN100486525C (zh) 2006-01-26 2006-01-26 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026187A CN100486525C (zh) 2006-01-26 2006-01-26 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6925A true CN101006925A (zh) 2007-08-01
CN100486525C CN100486525C (zh) 2009-05-13

Family

ID=38695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26187A Active CN100486525C (zh) 2006-01-26 2006-01-26 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86525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3271A (zh) * 2008-09-28 2010-03-31 清华大学 X射线ct设备、图像重建方法和x射线成像方法
CN101716082B (zh) * 2009-12-17 2011-08-24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公司 一种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的光学数据传输系统
CN102522830A (zh) * 2011-12-01 2012-06-27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传输在滑环中的应用
CN103134991A (zh) * 2011-11-29 2013-06-05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具有电阻测定装置的设备和测定碳刷接触电阻的方法
CN107174268A (zh) * 2017-04-24 2017-09-19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07582086A (zh) * 2017-09-28 2018-01-16 北京东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其机架
CN110800173A (zh) * 2017-06-28 2020-02-14 爱惜康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形成电容通道的滑环组件的外科轴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4033B (zh) * 2014-08-13 2017-09-26 衢州市优德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除雪设备与植物的连接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3271A (zh) * 2008-09-28 2010-03-31 清华大学 X射线ct设备、图像重建方法和x射线成像方法
CN101716082B (zh) * 2009-12-17 2011-08-24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公司 一种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的光学数据传输系统
CN103134991A (zh) * 2011-11-29 2013-06-05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具有电阻测定装置的设备和测定碳刷接触电阻的方法
CN102522830A (zh) * 2011-12-01 2012-06-27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传输在滑环中的应用
CN107174268A (zh) * 2017-04-24 2017-09-19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US10575799B2 (en) 2017-04-24 2020-03-03 Shenyang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ata
CN110800173A (zh) * 2017-06-28 2020-02-14 爱惜康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形成电容通道的滑环组件的外科轴组件
CN110800173B (zh) * 2017-06-28 2021-09-24 爱惜康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形成电容通道的滑环组件的外科轴组件
CN107582086A (zh) * 2017-09-28 2018-01-16 北京东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及其机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6525C (zh) 2009-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8402C (zh) 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
CN100486525C (zh) 基于光纤数据传输的ct滑环系统
US6327327B1 (en) Multi-channel segmented slip ring
CN103202706B (zh) X 射线ct 装置
EP1858414A1 (en) Scanning-based detection of ionizing radiation for tomosynthesis
CN101716082B (zh) 一种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的光学数据传输系统
US4982415A (en) X-ray CT scanner apparatus
CN1853567A (zh) 基于光波导体的用于x射线或伽玛射线的检测器模块
CN103487077B (zh) 一种光纤输出的光电编码器
CN101888271B (zh) 一种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的光学数据传输系统
CA1081373A (en) Apparatus for tomography
WO2019090830A1 (zh) 一种无线传输ct系统以及ct系统的无线传输方法
JP4549780B2 (ja) 被検体移動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
WO2017025844A1 (en) Imaging detector with improved spatial accuracy
CN101873173B (zh) 一种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高速光学数据传输系统
US5010254A (en)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energy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devices
JP4601978B2 (ja) 医用画像診断システムの信号伝送装置
CN101794504A (zh) 一种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的光纤数据传输系统
CN101884547B (zh) 一种用于滑环的高速光学数据传输系统
EP1967141B1 (en) X-ray detection system
JP4703373B2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US7208741B2 (e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 and x-ray detecting system
JP5196728B2 (ja) X線ct装置
JP2000107162A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
CN219657884U (zh) 读出电子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SIEMENS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CHINA) AG

Effective date: 200804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411

Address after: Zhou Hao road 278, Shanghai, Nanhui, China Code: 201318

Applicant after: Siemens Shangha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7, South Central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Wangjing, China: 100102

Applicant before: Simens Co., Ltd. (Chin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