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5740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5740A
CN101005740A CNA2006100014207A CN200610001420A CN101005740A CN 101005740 A CN101005740 A CN 101005740A CN A2006100014207 A CNA2006100014207 A CN A2006100014207A CN 200610001420 A CN200610001420 A CN 200610001420A CN 101005740 A CN101005740 A CN 101005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arrangements
soft arranging
arranging wir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14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其骅
叶士豪
陈鸿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A2006100014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05740A/zh
Priority to US11/623,321 priority patent/US20090241138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005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5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67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damage from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11B33/122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e.g. connectors, cables, switch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4Reducing influence of physical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change, moisture, dust
    • G11B33/1493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or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shielding; grounding of static char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机壳、一固定部、一软排线以及一电子元件。其中,固定部位于机壳内。软排线配置在机壳内,且其包括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一元件配置区,且元件配置区的背面与固定部接触。第二部分具有一导电表面,且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接并相面对。其中,元件配置区位于固定部及导电表面之间。此外,电子元件为配置在元件配置区。因此,电子装置具有静电放电防护功能。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静电放电防护能力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在自然界几乎是无所不在,静电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摩擦,例如两个绝缘表面相摩擦分离后即会发生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或者人体接触物品摩擦也会产生。然而,静电放电时会损害或摧毁敏感的电子零件。特别是近来对于电子元件的精密度要求越来越高,静电所产生的微小放电现象便会造成元件严重的损害。因此在电子工业,电子元件或装置等的抗静电能力的要求也日益重要。下面以光碟机为例子说明。
图1绘示为习知的光碟机的立体图,其未绘示部分机壳。习知的光碟机100包括一机壳110、一软排线120、一按钮130、一指示用发光二极管140(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一电路板150、一碟片拖盘160与一面板180。其中,软排线120与电路板150相连接,且软排线120与电路板150分别配置在机壳110内。碟片拖盘160亦配置在机壳110内,而按钮130内的按键开关130a与指示用发光二极管140配置软排线120上(如放大区域所示),并位于此碟片拖盘160的一侧面。此外,面板180也是配置在此碟片拖盘160的一侧面,并暴露出按钮130与指示用发光二极管140。
就习知的光碟机100而言,当发生静电放电时,静电不仅容易对于按钮130内的按键开关130a与指示用发光二极管140造成损伤,且静电释放时会循最短路径传导。因而,静电放电会由软排线120而传导经由至机壳110内,造成机壳110内的各电子元件与电路板150等受到损害,甚至于导致习知的光碟机100运作失效(fail)。
因此,为防止静电放电对内部电子元件造成损害,一般是以屏蔽(shielding)的方式将静电放电所产生的电流导引至接地。举例而言,屏蔽的方式可以是先在按键开关130a与指示用发光二极管140上先覆盖一塑胶层170a。之后,再盖上一金属层170b,且此金属层170b与机壳110电性连接连接。因此,当静电放电产生时,电流便依序经由金属层170b、机壳110而接地。虽然此种静电放电防护方式可以保护按键开关130a、指示用发光二极管140与电路板150,但是此种静电放电防护方式所需的零件较多,且组装上较花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静电放电防护的功能。
基于上述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此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一固定部、一软排线以及一电子元件。其中,固定部位于机壳内。软排线配置在机壳内,且其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一元件配置区,且元件配置区的一背面与固定部接触。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接,且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面对。第二部分具有一导电表面。其中,元件配置区位于固定部及导电表面之间。电子元件配置在元件配置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更具有一绝缘表面,而此绝缘表面与元件配置区相面对,且绝缘表面与导电表面分别为第二部分的两相对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导电表面与元件配置区可以是相距一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更包括至少一分离柱,其位于第二部分与元件配置区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软排线更具有至少一转折部,其位于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且第二部分是以此转折部为转轴覆盖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具有一开口,而电子元件位于此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具有一接地孔,且导电表面与接地孔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更包括一电路板,其配置在机壳内,且此电路板与软排线的第一部分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更包括一碟片拖盘,其配置在机壳内。软排线的元件配置区位于此碟片拖盘的一侧面,且固定部位于此碟片拖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更包括一面板,其固定在碟片拖盘的一侧且覆盖导电表面。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在原有的软排线上额外增加一第二部分,且此第二部分可以弯折而使导电表面覆盖元件配置区,以达到静电放电防护的功能,因此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在组装上较为便利。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习知的光碟机的立体图。
图2绘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3绘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其未绘示部分机壳、面板与按钮。
图4绘示为图3中的软排线的立体图。
图5A绘示为图3中的软排线的部分展开图。
图5B绘示为图4中的软排线的完全展开图。
100:习知的光碟机      110:机壳
120:软排线            130:按钮
130a:按键开关         140:指示用发光二极管
150:电路板            160:碟片拖盘
170a:塑胶层           170b:金属层
180:面板              200:电子装置
210:机壳              220:固定部
230:软排线            232:第一部分
232a:元件配置区       232b:接地孔
234:第二部分          234a:导电表面
234b:绝缘表面         234c:第一开口
234d:第二开口         240a:第一电子元件
240b:第二电子元件     250:电路板
260:碟片拖盘          270:面板
280:分离柱            290:按钮
AA’:转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绘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例如为一笔记型电脑的光碟机。从外观来看,此电子装置200包括一机壳210、一面板270与一按钮290,其中面板270与按钮290均配置在机壳210的一侧面。一般而言,各家厂商通常会在面板270上制作出各种标志,因此面板270与按钮290通常是整个电子装置200最后组装的部分。至于电子装置200的内部结构,将详述如后。
请参阅图3绘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其未绘示部分机壳、面板与按钮。如图3所示,电子装置200包括一固定部220、一软排线230以及一第一电子元件240a。其中,固定部220位于机壳210内。此外,软排线230是配置在机壳210内,且软排线230包括一第一部分232与一第二部分234。其中,第二部分234与第一部分232相连,且彼此相面对。更详细而言,第一部分232具有一元件配置区232a。元件配置区232a的背面与固定部220接触,且第一电子元件240a配置在此元件配置区232a。此外,第二部分234具有一导电表面234a,而导电表面234a可以是第二部分234的裸铜区。简言之,元件配置区232a位于固定部220及导电表面234a之间。此外,图2的面板270是覆盖导电表面234a。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元件240a例如为一按键开关,而第二部分234也可以具有一第一开口234c,其暴露出部分的第一电子元件240a。然而,若第二部分234未具有第一开口234c,则使用者也可以按压第二部分224而开启第一电子元件23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也可以包括一第二电子元件240b,且第二电子元件240b配置在元件配置区232a。同样地,第二部分234也可具有一第二开口234d,且第二开口234d暴露出第二电子元件240b。当第二电子元件240b为一指示用发光二极管时,第二电子元件240b所发出的光线便经由第二开口234d传输至外界。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更包括一电路板250与一碟片拖盘260,其中电路板250配置在机壳210内且与软排线230的第一部分232连接,且此电路板250用以控制电子装置200内的其他元件的运作。此外,碟片拖盘260配置在机壳210内,而上述的软排线230的元件配置区232a位于此碟片拖盘260的一侧面,而固定部220位于此碟片拖盘260上。
当静电放电产生时,静电便可依序经由第二部分234、软排线230与电路板250而接地。因此,相较于习知技术,在静电放电的情况下,机壳210内的软排线230、第一电子元件240a及其他电性元件较不易受到损伤。换言之,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较易通过有关于静电放电测试的可靠度试验。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了降低静电放电对于电子装置200造成破坏的可能性,软排线230的第一部分232也可以具有一接地孔232b,因此静电放电所产生的电流便可经由第二部分234与接地孔232b而接地。此外,为了避免发生静电跳跃至元件配置区232a,导电表面234a与元件配置区232a通常要相距一距离,而此距离越大则静电跳跃发生的可能性便可以下降,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更包括一分离柱280,其配置在第二部分234与元件配置区232a之间。
请参阅图4、图5A、及图5B所示,为了降低静电跳跃发生的可能性,第二部分234可再具有一绝缘表面234b,且此绝缘表面234b与元件配置区232a为相面对。绝缘表面234b与导电表面234a分别为第二部分234的两相对的表面。换言之,绝缘表面234b位于第二部分234的朝向元件配置区232a的一面,而导电表面234a则位于第二部分234的另外一面。此外,绝缘表面234b也就是软排线230的绝缘层。以下将对于软排线230的组装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4绘示为图3中的软排线的立体图,而图5A绘示为图4中的软排线的部分展开图。图5B绘示为图4中的软排线的完全展开图。如图3、图4、图5A与图5B所示,首先将软排线230组装在机壳210内,如图5A所示。然后,折弯软排线230的AA’的转折部,使第二部分234覆盖元件配置区232a,如图5B所示。且转折部AA’位于第二部分234与第一部分232之间,因此第二部分234便可以此转折部AA’为转轴弯折而覆盖第一部分232的至少一部分。至此大致完成软排线230的组装。最后,将面板270与按钮290组装在碟片拖盘260的侧面上,便完成电子装置200的组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以笔记型电脑光碟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例的软排线230也可以应用在一般桌上型电脑的光碟机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软排线上额外设计出一第二部分,而此第二部分弯折而使导电表面覆盖元件配置区,便可提供静电放电防护的功能,因此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在组装上具有较佳的便利性。换言之,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发明只需变更软排线的设计无须增加额外的电子元件便能提供静电放电防护的功能,因此使用此种软排线的电子装置的制造成本便可降低。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前述的申请专利技术方案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机壳;
一固定部,位于该机壳内;
一软排线,配置在该机壳内,该软排线包括:
一第一部分,具有一元件配置区,该元件配置区的一背面与该固定部接触;
一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连接,且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相面对,该第二部分具有一导电表面,其中该元件配置区位于该固定部及该导电表面之间;以及
一电子元件,配置在该元件配置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部分更具有一绝缘表面,该绝缘表面与该元件配置区相面对,该绝缘表面与该导电表面分别为该第二部分的两相对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电表面与该元件配置区相距一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至少一分离柱,位于该第二部分与该元件配置区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软排线具有至少一转折部,位于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之间,且该第二部分是以该转折部为转轴覆盖该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部分具有一开口,该电子元件位于该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部分具有一接地孔,且该导电表面与该接地孔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电路板,配置在该机壳内,且该电路板与该软排线的第一部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碟片拖盘,配置在该机壳内,且该软排线的元件配置区位于该碟片拖盘的一侧面,该固定部位于该碟片拖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面板,固定在该碟片拖盘的一侧且覆盖该导电表面。
CNA2006100014207A 2006-01-17 2006-01-17 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1005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014207A CN101005740A (zh) 2006-01-17 2006-01-17 电子装置
US11/623,321 US20090241138A1 (en) 2006-01-17 2007-01-16 Optical disc driv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014207A CN101005740A (zh) 2006-01-17 2006-01-17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5740A true CN101005740A (zh) 2007-07-25

Family

ID=38704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014207A Pending CN101005740A (zh) 2006-01-17 2006-01-17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41138A1 (zh)
CN (1) CN10100574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6326A (ja) * 2009-10-30 2011-05-12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9200262A (nl) * 1992-02-13 1993-09-01 Du Pont Nederland Adapter samenstel met flexibele drager.
US6496386B2 (en) * 2000-12-22 2002-12-1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ielding an externally mounted circuit board from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and mechanical damage while allowing for heat exchange from heat-producing components of the circuit board through the circuit board shield into an external environment
US6931650B2 (en) * 2001-12-27 2005-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ickup device and disk drive
US7153043B1 (en) * 2006-01-19 2006-12-26 Fiberxon, Inc. Optical transceiver having improv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41138A1 (en) 200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3179A (en)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protection panel with touch input function
US8513549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TW200402746A (en) Switch integrated type housing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the same
CN108279742B (zh) 键盘
JP2002280821A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端末機器
US9430049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US7251099B2 (en) Hard disk drive tray structure with flex circuit extending between exposed sides and connected to metal pad and indicator
KR20040066647A (ko) 노트북 컴퓨터
US79365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lectrostatic guiding structure
JP5197420B2 (ja) 電子機器
CN101005740A (zh) 电子装置
JP2010212172A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2005149738A (ja) スイッチ
CN216561628U (zh) 触控板防水结构
TWI790022B (zh) 具防靜電功能之鍵盤裝置
JP4617988B2 (ja) スイッチシート及び携帯端末
TWI439225B (zh) 電子保護裝置
JP2007165101A (ja) 帯電防止機能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I578350B (zh) 按鍵及其鍵盤
KR20070013619A (ko) 버튼 구조를 갖는 컴퓨터
US7189937B2 (en) Button structure
WO2021044778A1 (ja) 導電ユニット
US10849230B2 (en) Surface mounted switch assembly
TWI298604B (en) Electronic device
JP6817650B1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