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4275A -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4275A
CN101004275A CNA2007100017411A CN200710001741A CN101004275A CN 101004275 A CN101004275 A CN 101004275A CN A2007100017411 A CNA2007100017411 A CN A2007100017411A CN 200710001741 A CN200710001741 A CN 200710001741A CN 101004275 A CN101004275 A CN 101004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air
forward frame
fram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17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4275B (zh
Inventor
孙良武
朱正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0042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4087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0042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5750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04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4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04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42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2101/00Type of solid waste
    • B09B2101/02Gases or liquids enclosed in discarded articles, e.g. aerosol cans or cooling systems of refrig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8/00Disintegrating by knives or other cutting or tearing members which chop material into fragments
    • B02C18/0084Disintegrating by knives or other cutting or tearing members which chop material into frag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integrating garbage, waste or sewage
    • B02C18/0092Disintegrating by knives or other cutting or tearing members which chop material into frag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integrating garbage, waste or sewage for waste water or for garb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09B3/4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evapo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9/00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30B9/02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squeezing-out liquid from liquid-containing material, e.g. juice from fruits, oil from oil-containing material
    • B30B9/12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squeezing-out liquid from liquid-containing material, e.g. juice from fruits, oil from oil-containing material using pressing worms or screws co-operating with a permeable casing
    • B30B9/121Screw constru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18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duction, i.e. the heat is conveyed from the heat source, e.g. gas flam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direct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201/00Codes relating to disintegrating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materials
    • B02C2201/06Codes relating to disintegrating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materials for garbage, waste or sew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200/00Drying processes and machines for sol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rying good
    • F26B2200/04Garb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前部框架、与该前部框架后部相连的主机壳、设置在前部框架下端部的排气叶片和设置在排气叶片后部的连接框架,其中排气叶片用于控制冷却空气的排出方向,连接框架用于使得排气叶片的装配或维修易于进行。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室内单元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是一种这样的系统,该系统用于控制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或纯度并在诸如房间类的封闭空间内循环冷却了的空气。空调器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其中整体式将全部的部件都设置在一个装置内部,分体式具有彼此分开的室内和室外单元。
图1示出了传统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参见图1,传统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安装在房间内壁上的主机壳1、安装在主机壳1前部的面板3、形成在面板3上的进气格栅5a以及安装在面板3下端的排气格栅7。用于显示当前操作状态并指导使用者操作的显示单元9安装在空气吸入和排出格栅5a和7之间。
同时,主机壳1的上表面上可还设置另一个吸入格栅5b。此外,面板3可在其下端设置一个孔,用于导引冷却空气向下排出的排气单元能够安装在该孔中。
传统的空调器具有以下问题。
由于面板3在下端仅具有一个与排气单元尺寸相同的安装孔,因此装配排气格栅、排气叶片和排气百叶窗以及进行维修工作都是困难的。
此外,在向房间排出冷却空气期间,在主机壳和面板之间的连接部位会发生冷却空气的渗漏。
而且,由于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上,其难以准确地检测室内温度。也就是说,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热交换器的表面温度接近,并因此通过温度传感器不能准确地检测室内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基本上可以避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产生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能够在进行用于室内单元内部部件的维修工作时增加便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能够防止冷却空气在前部框架和主机壳之间的连接部位渗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旨在提供另一个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能够通过改善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准确地检测室内温度。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及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在这里做具体化及概括地描述,这里提供的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包括:前部框架;与该前部框架后部相连份主机壳;设置在前部框架下端部的排气叶片和设置在排气叶片后部上的连接框架;其中排气叶片用于控制冷却空气的排出方向;连接框架用于使得排气叶片的装配或维修易于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这里提供的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包括:具有前部框架和主机壳的外壳;与前部框架滑动连接的排气面板;设置在外壳下端部上的排气叶片,用于向下排出冷却空气;以及将前部框架连接至主机壳侧面的空气密封件,用于防止空气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这里提供的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包括:前部框架;与前部框架的后部连接的主机壳;将前部框架连接至主机壳侧面的空气密封件;与前部框架的下端部滑动连接的连接框架;以及设置在空气密封件上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由于连接框架可拆卸地安装在前部框架的下端部上,对诸如排气叶片等内部部件的更换与维修能够有效、方便地进行。
此外,由于连接框架与前部框架和主机壳两者相连,前部框架能够与主机壳更可靠地连接。
而且,由于排气面板和排气叶片设置在前部框架的下端部上,能够控制空气的排出方向,并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空气循环。
此外,由于空气密封件设置在前部框架和主机壳之间,能够防止空气通过前部框架和主机壳之间的间隙而泄漏。
由于通过空气密封件,能够使用普通的部件,因此能够减低生产成本。也就是说,用于驱动排气面板和前部-上面板的面板驱动单元安装在前部框架上,增加了前部框架的水平长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空气密封件,能够使用传统的主机壳。因此,不必配备用于具有增加了长度的前部框架的新主机壳。因此,显著地减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由于温度检测传感器可拆卸地安装在空气密封件上,能够准确地检测室内温度。
也就是说,由于温度传感器远离热交换器来安装,消除了影响温度检测的因素,并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室内温度。而且,由于空气孔形成在其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的空气密封件中,室内空气能够有效地接触温度传感器,并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室内温度。
附图说明
附图提供对本发明更进一步的理解,是并入以及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示出具体实施方式与说明书一起足以阐明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传统分离型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图2和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2和3所示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5示出了沿图2中直线I-I’的截面图;
图6和7示出了当排气面板与前部上面板连接时,图2和3所示前部框架的透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直线II-II’的截面图;
图9示出了图6和7所示前部框架的后部透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直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11是沿图9中直线IV-IV′的截面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的后部透视图;
图13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前部框架相连的空气密封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14是沿图9中直线V-V′的截面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向前排出空气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5所示室内单元中气流的截面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向下排出空气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图18示出了图17所示室内单元中气流的截面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向下及向前排出空气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以及
图20示出了图19所示室内单元中气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已参考其示范性实施例所具体地图示及描述的同时,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和细节方面作出多种改变。
图2和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
参见图2和3,室内单元100包括外壳102、与外壳102前部相连的面板160、与面板160下端可滑动连接的排气面板170、与面板160的上端可滑动连接的前部-上面板172以及与外壳102的下端可滑动连接的排气叶片122。
外壳102包括主机壳110和与主机壳110前部相连的前部框架130。进气格栅132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顶表面上,而且遥控信号接收部1 50形成在外壳102的下部上。
通过进气格栅132吸入的空气流经安装在室内单元内的热交换器,然后通过排气叶片122排至房间。通过排气面板170的竖直运动,空气由室内单元100向前地排出。随后将描述这些。
图4示出了该室内单元的分解透视图,而且图5示出了沿图2中直线I-I′的室内单元的侧截面图。
参见图4和5,空调器的室内单元100成六面体形状,且其外壳限定了室内单元100的轮廓。
也就是说,室内单元100包括热交换器118、风机114、电机组件116以及空气过滤器144和电集尘器146,其中热交换器118与主机壳110的前部相连,用于使引入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风机114安装在热交换器118后部内部,用于吸入及排出室内空气;电机组件116安装在主机壳110的侧部,用于驱动风机114;空气过滤器144和电集尘器146可拆卸地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部上。
主机壳110包括形成主机壳110后部轮廓的后部机壳单元110′和设置在后部机壳110′前部的前部机壳单元110″。主机壳110在其顶部设置有进气口112,通过该进气口112引入室内空气。进气格栅设置在进气口112上。
风机114可以是水平布置的横流风扇。由进气口112引入的空气通过风机114由排气叶片122排出。
电机组件116安装在风机114的右侧,用于利用由外部施加的电力产生旋转力。通过电机组件116产生的旋转力传送至风机114。
此外,热交换器118安装在前部机壳110″的前部,用于进行通过进气口112引入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与风机114类似,热交换器118水平地延伸来布置,因此其能够围绕着风机114的前部及上部。主显示器单元120形成在前部机壳110″的前部上端上。主显示器单元120显示各种信息并通过前部-上面板172来有选择地遮盖。
在前部框架130的下端之上,排气叶片122安装在前部机壳单元110″的下端上。
排气叶片122由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并与排气面板170及前部-上面板172一起同时地打开启及关闭,或与排气面板170及前部-上面板172独立地打开启及关闭。
前部机壳单元110″的前部-右-下端还设置有模式显示单元124。该模式显示单元124显示空调器的当前操作模式或当前设定状态。
前部框架安装在主机壳的前部。也就是说,前部框架130形成了室内单元100的前部轮廓。前部框架130连接从而围绕着主机壳110的前部机壳单元110″。进气格栅132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上部上。也就是说,当前部框架130与主机壳110连接时,进气格栅132设置在主机壳110的进气口112之上。进气格栅132具有多个空气流过的狭缝。
前部框架130具有过滤器支撑部134和集尘器支撑部136,用于分别支撑空气过滤器144和集尘器146。检查孔138接近于前部框架130的前部-右端来形成。检查板138′有选择地安装在检查孔138中。因此,检查板138′有选择地开启及关闭检查孔138。
显示窗口140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部-上端上。显示窗口140的尺寸对应于主机壳110的主显示器单元120,并由透明材料形成。因此,能够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面识别显示在主显示装置120的信息。
同时,前部框架130的前部-下部右侧上形成有模式显示窗口142。该模式显示窗口142同样由透明材料形成,且其尺寸对应于主机壳110的模式显示单元124。因此,能够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面识别显示在模式显示单元124的信息。
如上所述,空气过滤器144和电集尘器146安装在前部框架130上。这里,空气过滤器144的功能是过滤通过进气口112引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杂物。空气过滤器130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部和上部上。空气过滤器144由柔性材料形成,因此当从侧面观察时,其能够以预定曲率弯曲。
此外,电集尘器146的功能是利用由外侧施加的电力通过离子化过程收集诸如空气中含有的灰尘等异物。电集尘器146安装在空气过滤器144的后部并由集尘器支撑部136来支撑。
此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单元150具有用于接收由遥控器传送的信号的圆形按钮结构,借此控制空调器的操作。如上所述,考虑到室内单元100通常安装在房间内壁的预定高度,遥控器信号接收单元150设置在前部框架130的底部。
此外,连接框架184可拆卸地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下端上,从而使得排气叶片122的维修和更新能够有效地进行。随后将更详细地描述这些。
此外,安装在前部框架130前部的面板160成矩形平板形状,从而形成室内单元100的前部轮廓。也就是说,面板160包括装饰玻璃162和装饰框架164,其中装饰玻璃是透明的,如果需要也可采用预定的颜色,其安装在装饰框架164上。
而且,装饰框架164的尺寸与形状与装饰玻璃162相对应。装饰玻璃162可使用粘合剂来与装饰框架164相连,或通过诸如钩或螺钉等的连接部件与装饰框架164连接。
排气面板170与面板160的下部相连,其长度对应于面板160的左-右长度。排气面板170能够通过下文描述的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参见图8)向上或向下移动。
在室内单元100中,当风机114驱动时,室内空气通过进气格栅132和进气口被引入室内单元100。然后,空气流过空气过滤器144和电集尘器146,在此过程中过滤掉空气中所含的异物。然后,在流过热交换器的同时,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加热模式,室内温度增加。在冷却模式,室内温度降低。通过排气叶片122和排气面板170开启的排气口将与制冷剂热交换了的空气排至房间。
图6和7示出了当排气面板与前部上面板相连时,图2和3所示前部框架的透视图,而且图8是沿图7中直线II-II′的截面图。
参见图6、7和8,向前排气口174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下部-中心部上。也就是说,向前排气口174这样的形成,其由模式显示窗口142向左端伸出。由风机114引入的空气排至室内单元100前部。然后,向前排气口174通过排气面板170有选择地遮蔽。当排气面板170向上移动时,向前排气口174开启。当排气面板170向下移动时,向前排气口174被遮蔽。
此外,前部框架130在底部设置有容纳遥控信号接收单元150的容纳孔152。在遥控信号单元150下部还安装有盖154,用于围绕遥控信号接收单元150。遥控信号接收单元150的盖154可由透明材料形成。
此外,前部框架130在前部设有多个连接和支撑槽180和182。也就是说,连接和支撑槽180和192是其中插入连接和支撑凸起220和222(参见图12)的部件。这里,连接和支撑槽180和182的数目和形成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同时,连杆座部210分别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前部-左侧和前部右侧端部。装饰连杆(参见图12)安装在连杆座部210上。连杆座部210凹陷的深度对应于装饰连杆230。也就是说,在面板160关闭的状态下,装饰连杆230插入连杆座部210中,因此在面板160和前部框架130之间不会有间隙形成。
此外,连杆轴盖212形成在连杆座部210的下端上。连杆轴盖212是其中插入形成在装饰连杆230端部上的连杆凸起232的部位。连杆轴盖212的上部部分地敞开。也就是说,当从侧面观察时,连杆轴盖成形为钩形。连杆凸起232插入并钩在连杆轴盖212上。
此外,开关槽214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右侧上。操作开关(未示出)安装在开关槽214中。设置操作开关,从而由使用者来强制空调器的操作或停止。
同时,操作开关独立地设置在前部框架130的侧表面上,或与遥控信号接收单元150一体地设置。也就是说,开/关操作开关插入形成在前部框架底部的容纳孔152中,而且遥控信号接收单元150可安装在操作开关中。这里,操作开关的盖可由透明材料形成。
多个导引单元200和200′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前下部上,从而在不发生侧向摇动或移动的情况下导引排气面板170的竖直运动。随后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导引单元200和200′。
连接框架184可拆卸地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下端上。也就是说,连接框架184与排气叶片122的后部相连,从而在排气叶片122关闭的状态防止冷却空气向室内单元100下部渗漏。连接框架184可以分离,从而可进行对排气叶片122或排气百叶窗的更换或维修工作。也就是说,使用者能够通过由分开框架形成的空间插入他/她的手,并进行内部部件的更换与维修。
而且,连接框架184可拆卸地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一个底部-后端部上。也就是说,向前排气口174的后侧敞开,而且连接框架184安装在向前排气口174的敞开部位中。连接框架184的相对端围绕着由前部框架130的相对侧突出的连接钩插入。
连接框架184还与主机壳110的下端连接。因此,连接框架184的功能是将前部框架130连接至主机壳110。
也就是说,一对连接钩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下-后端部上。连接钩176包括由前部框架130的相对端向内突出的支撑部176′和形成在支撑部176′端部上的钩部176″。
在与支撑部176′交叉的方向,钩部176″布置在支撑部176′的端部上。
如图8所示,钩部176″插入连接框架184的钩槽186中。钩槽186形成在连接框架184的每一个端部上。
此外,连接框架184具有多个用于将连接框架184连接至主机壳110的固定部188。如图7所示,固定部188这样的形成,其由连接框架184的中心部和左右侧端部向上延伸。
固定孔188′穿过固定部188形成。固定孔188′设置成可容纳螺钉。对应于连接框架184的固定部188的机壳固定部可设置在主机壳110的下端上。因此,螺钉通过固定孔188′插入主机壳的机壳固定部中。
描述连接框架184的连接过程,连接框架184布置成这样,从而其敞开的部位朝向室内单元100的后部。然后,支撑部176′插入连接框架184的敞开部位。然后,连接钩176的钩部176″插入连接框架184的钩槽186中。当钩部176″完全插入钩槽186时,固定部188紧密地接触主机壳的机壳固定部。在这样状态,螺钉插入,从而将固定部188固定在主机壳110上。
图9示出了前部框架的后部透视图。
参见图9,面板驱动单元190和190′分别安装在前部框架的后表面上,从而控制排气面板170和前部-上面板172的竖直运动。也就是说,上部面板驱动单元190接近于前部框架130的后部-上端部设置,而且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设置在前部框架的后部-下端部上,从而来控制排气面板170的竖直运动。
上部和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和190′在结构上彼此一致。上部和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和190′在竖直方向上对称地安装。在下文的描述,将仅描述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
面板驱动单元190′包括驱动电机192、驱动轴、轴支撑单元195以及连杆196,其中驱动电机192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后部左端部或后部右端部上,用于产生旋转力;驱动轴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后表面上,用于水平地输送由驱动电机192产生的旋转力;轴支撑单元195用于支撑驱动轴194;以及连杆196用于将驱动轴194连接至前部-上面板172或排气面板170。
驱动电机192可以是安装在前部框架130后部表面上的步进电机。驱动轴194由驱动电机192的中心轴线处伸出,用于将驱动电机192产生的旋转力输送至连杆196。驱动轴194由前部框架130的左端部伸至右端部。连杆196枢转安装在驱动轴194的两个端部上。
连杆196设置为多个,用于将驱动轴194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竖直运动并将该竖直运动传递至排气面板170或前部-上面板172。
也就是说,连杆196包括与驱动轴194固定连接的轴连杆196′和与排气面板170或前部-上面板172铰链连接的面板连杆196″。轴连杆196′与面板连杆196″枢转连接。因此,轴连杆196′和面板连杆196″可线性地布置或之间具有一定角度来布置。因此,排气面板170或前部-上面板172能够向上或向下移动。
连接狭缝198形成在前部框架130的左和右侧端部,而且面板连杆196″通过连接狭缝198与排气面板170或前部-上面板172相连。因此,通过驱动电机192的旋转力,排气面板170和前部-上面板172向上或向下移动,同时它们之间的角度θ减小及增加。也就是说,当它们之间的角度减小时,排气面板170向上移动来开启向前排气口174。前部-上面板172向下移动,从而将显示窗口露至外侧。
相反地,当轴连杆196′和面板连杆196″之间的角度增加或变成180°时,排气面板170向下移动且前部上部面板172向上移动。因此,排气面板170遮蔽向前排气口174,前部-上面板172关闭显示窗口140,从而不能从外侧识别主显示装置120显示的信息。
同时,前部框架130还设有用于导引排气面板170竖直运动的导引单元200和200′。
也就是说,当从前侧观察时导引单元200设置在前部框架130的左侧上,而且导引单元200′设置在前部框架130的右侧上。导引单元200和200′对称地布置。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导引单元200和200′的连接结构。
图10是沿图9中直线III-II′的截面图,而且图11是沿直线IV-IV′的截面图。
参见图9和10,导引单元200、200′包括框架导件202、202′和面板导件204、204′。
也就是说,左侧导引单元200包括左侧框架导件202和左侧面板导件204。右侧导引单元200′包括右侧框架导件202′和右侧面板导件204′。
也就是说,左和右导引单元200和200′关于竖直线对称。也就是说,左和右框架导件202和202′彼此对称,而且左和右面板导件204和204′也彼此对称。
例如,左面板导件204由排气面板170的底部向下伸出,并向右侧竖直弯曲成形。右面板导件204′由排气面板170的底部向下伸出,并向左侧弯曲成形。
此外,左框架导件202由前部框架130的顶部竖直地向上伸出,并向左侧弯曲成形状,而且右框架导件202′由前部框架130顶部向上伸出,并向右侧弯曲成形状。
因此,左面板导件204和左框架导件202以组合在一起的状态滑动,右面板导件204′和右框架导件202′以组合在一起的状态滑动。
对称地形成左和右导引单元200和200′的理由是防止排气面板170和前部框架130在其进行滑动动作期间发生侧移,并因此防止它们由前部框架130分离。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的后部透视图。
参见图12,多个连接和支撑凸起220和222形成在面板160的后部表面上。
也就是说,三个连接凸起220这样的形成,其在接近面板160后部-上端部的中心-左端部和中心-右端部向后伸出。连接凸起220插入前部框架130的连接槽180。只要连接凸起220插入连接槽180,除非在其上施加外力,所述的凸起不会从连接槽180脱落。
同时,支撑凸起222设置在面板160的后-下部上。支撑凸起222由面板160的后部表面向后伸出,并插入前部框架130的支撑槽182。
支撑凸起222成形为钩形,而且钩元件可设置在支撑槽182中,从而支撑凸起222可枢轴地钩于其上。因此,在支撑凸起222插入支撑槽182状态下,面板160能够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旋转。也就是说,面板160设计成当面板160绕着支撑凸起222枢轴转动时,可由前部框架130向前枢轴转动而开启。
同时,装饰连杆230可安装在面板160的相对端部上,从而控制面板160向前枢轴转动。
装饰连杆230的第一端部旋转插入面板160后-上端的左侧和右侧端部。装饰连杆230的第二端部可枢转地插入前部框架130。装饰连杆230由一个、两个或者三个连杆形成。装饰连杆230的第一端部与面板160的后部表面铰链连接。装饰连杆230的第二端部旋转插入前部框架130的连杆轴盖212。连杆凸起232在装饰连杆230的端部向侧面突出。连杆凸起232插入前部框架130的连杆轴盖212并钩于其上。也就是说,通过连杆轴盖212的上部开口来插入或除去连杆凸起232。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与前部框架连接的空气密封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而且图14是沿图9中直线V-V′的截面图。
参见图13和14,用于阻挡气流的空气密封件240安装在前部框架130和主机壳110之间。也就是说,当前部框架130的左-右宽度与主机壳110不同时,用于塞住由宽度差异形成的间隙的空气密封件240布置在前部框架130和主机壳110之间。
如上所述,用于竖直移动前部-上面板172和排气面板170的面板驱动单元190和190′安装在前部框架130的后部表面上。因此,增加前部框架130的左-右宽度来提供安装面板驱动单元190和190′的空间。
结果,前部框架130的左-右宽度变得大于主机壳110的宽度,因此在前部框架130和主机壳110的侧面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因此,用于塞住由前部框架130和主机壳110之间的宽度差异形成的间隙的空气密封件240设置在前部框架130的左和右后部端部上。
因此,前部框架130设有用于安装空气密封件240的连接钩260。如图所示,连接钩260由前部框架130的内侧表面伸出。连接钩260插入空气密封件240的钩槽250。
连接钩260包括由前部框架130内部侧表面伸出的支撑部262、自支撑部262端部竖直弯曲的钩部264以及自钩部264的端部进一步弯曲的钩阶266。
钩阶266比支撑部262要短,并插入空气密封件240的钩槽250。
空气密封件240包括前板242、机壳板244、护板246以及上和下板248和248′,其中前板242接触前部框架130的侧面;机壳板244接触主机壳110的侧面;护板246将前板242连接至机壳板244以及上和下板248和248′分别接触前部框架130的顶部和底部。
护板246垂直于前板和机壳板242和244来布置,从而塞住前部框架130和主机壳110之间的间隙。
前板242在其上和下部设置有其中插入连接钩260的钩槽。钩槽250的数目和形状与连接钩260相对应。也就是说,钩槽250构造成与连接钩260的钩阶266相对应。钩阶266插入钩槽250。
在前板242的端部还形成有钩导向槽252。也就是说,切掉面板242的一部分来形成钩导向槽252。钩导向槽252的功能是导引连接钩260的连接。也就是说,连接钩260的支撑部262插入钩导向槽252。
同时,室内温度传感器156用于测量引入室内单元的空气的温度。
也就是说,室内温度传感器156可拆卸地安装在空气密封件240的前表面上。
更详细地描述,空气密封件240的前板242在其内表面设有传感器座270,室内温度传感器156可拆卸地安装在传感器座270上。前板242在其中心部还设有传感器孔272,室内温度传感器256安装在传感器孔272中。
此外,空气密封件240的护板246设有空气孔274,通过空气孔274引入房间空气。因此,通过空气孔254引入的室内空气与室内温度传感器156相接触。
也就是说,空气孔274接近于室内温度传感器156形成,从而流过空气密封件240的空气流动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156。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向前排出空气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而且图16示出了图15所示室内单元中气流的截面图。
参见图15和16,本发明的室内单元100能够构造成仅向前排出空气。
也就是说,为了仅将空气向室内单元100的前方排出,排出面板170设计成在排气叶片122关闭的状态下可由下部面板驱动单元190′向上移动。也就是说,通过驱动电机192减小了轴连杆196′和面板连杆196″之间的角度。然后,排气面板170由导引单元200和200′导引,从而向前部框架130的上部移动。结果,向前排气174开启,从而允许冷却或加热了的空气通过向前排气口174排至室内。
此外,当排气面板170向上移动时,向前露出模式显示窗口142,并因此通过该模式显示窗142使用者能够识别空调器的当前操作模式。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向下排出空气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而且图18示出了图17所示室内单元中气流的截面图。
参见图17和18,本发明的室内单元100能够构造操作成仅向下排出空气。
也就是说,为了仅由室内单元100向下排出空气,排出面板170设计成保持其向下状态来遮蔽向前排气口174。然后,排气叶片122转动预定角度以开启向下排气口。然后,通过排气叶片122导引空气,并将空气由室内单元100向下排出。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向下和向前排出空气的室内单元的透视图,而且图20示出了图19所示室内单元中气流的截面图。
参见图19和20,本发明的室内单元100能够构造操作成向前和向下排出空气。
也就是说,为了由室内单元100向下和向前排出空气,排出面板170设计成向上移动来开启向前排气口174,而且排气叶片122旋转预定角度来开启向下排气口。然后,在通过向前排气口由室内单元100向前排出空气的同时,通过排气叶片122向下排出空气。
根据本发明,由于连接框架设置在面板的下端部上,用于诸如排气叶片等内部部件的更换与维修能够有效地进行。通过空气密封件能够防止空气泄漏。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测量室内温度。因此,本发明非常有可能应用于工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和变化由所附得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内容涵盖。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其包括形成室内单元外观的外壳,和安装在外壳中的热交换器和风机,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前部框架和与该前部框架后部相连的主机壳,而且前部框架包括设置在前部框架下端部的排气叶片和设置在排气叶片后部上的连接框架,其中排气叶片用于控制冷却空气的排出方向,连接框架用于使得排气叶片的装配或维修易于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连接框架的两个端部与前部框架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连接框架与前部框架和主机壳两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室内单元还包括由前部框架侧面伸出的连接部,用于将空气密封件固定至前部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连接框架在多个部位弯曲,并具有其中插入连接部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连接框架与前部框架连接,并还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主机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室内单元还包括将前部框架连接至主机壳侧面的空气密封件和设置在空气密封件上的室内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空气密封件在多个部位弯曲,因此即使当前部框架的宽度与主机壳的不同时,其也能够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空气密封件包括前部板、机壳板、护板以及上和下板,其中前部板接触前部框架的侧面;机壳板接触主机壳的侧面;护板将前部板连接至机壳板以及上和下板分别接触前部框架的顶部和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机壳板在预定部位设置有空气孔,通过该空气孔引入室内空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空气孔形成在温度传感器的前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插入与前板可拆卸连接的传感器座。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室内单元还包括多个由前部框架侧面伸出并在多个部位弯曲的连接钩,和多个其中插入连接钩端部的钩槽,钩槽形成在空气密封件的表面上。
CN2007100017411A 2006-01-16 2007-01-16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4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04229 2006-01-16
KR1020060004229A KR101240879B1 (ko) 2006-01-16 2006-01-16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006-0004228 2006-01-16
KR1020060004228 2006-01-16
KR1020060004226A KR101315604B1 (ko) 2006-01-16 2006-01-16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006-0004229 2006-01-16
KR1020060004226 2006-01-16
KR1020060004228A KR101257505B1 (ko) 2006-01-16 2006-01-16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006-0004226 2006-0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4275A true CN101004275A (zh) 2007-07-25
CN101004275B CN101004275B (zh) 2010-04-21

Family

ID=38500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174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4275B (zh) 2006-01-16 2007-01-16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15604B1 (zh)
CN (1) CN10100427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981A (zh) * 2014-02-07 2015-08-12 布鲁雅尔公司 具有可拆卸传感器模块的空气处理设备
WO2016106723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32219B1 (ko) * 2019-03-19 2021-03-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5184A (ja) * 1993-08-06 1995-03-0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KR100473821B1 (ko) * 2002-08-12 2005-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04184051A (ja) 2002-12-06 2004-07-0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の製造方法
JP2004332953A (ja) * 2003-04-30 2004-11-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2619163Y (zh) * 2003-05-08 2004-06-02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清洁的分体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KR100564440B1 (ko) * 2004-06-15 2006-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596254B1 (ko) * 2004-06-17 2006-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2981A (zh) * 2014-02-07 2015-08-12 布鲁雅尔公司 具有可拆卸传感器模块的空气处理设备
CN104832981B (zh) * 2014-02-07 2018-03-30 布鲁雅尔公司 具有可拆卸传感器模块的空气处理设备
WO2016106723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716020A (zh) * 2014-12-31 2017-05-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716020B (zh) * 2014-12-31 2019-08-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US10488073B2 (en) 2014-12-31 2019-11-26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75681A (ko) 2007-07-24
KR101315604B1 (ko) 2013-10-08
CN101004275B (zh) 201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5327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EP1837607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1004275B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00572939C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KR10072746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70095141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1042253B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KR20100011570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1280375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9990071209A (ko) 창문형 에어콘 그릴 힌지장치
KR10125013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884047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008508B (zh) 空调室内单元及其控制方法
KR101517969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60128765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9974267B (zh) 回风组件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KR2007009514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스위치 고정구조
KR101450564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80055459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118164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60109160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124087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80055456A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146172Y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에어필터 안내장치
KR100747806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