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0267C - 一种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0267C
CN100570267C CNB2007100501861A CN200710050186A CN100570267C CN 100570267 C CN100570267 C CN 100570267C CN B2007100501861 A CNB2007100501861 A CN B2007100501861A CN 200710050186 A CN200710050186 A CN 200710050186A CN 100570267 C CN100570267 C CN 1005702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heat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receiver
hea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501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6614A (zh
Inventor
陈林
申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Shuifu Yuntianhua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Yuntianhu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Yuntianhua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Yuntianhua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7100501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70267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26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6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02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026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协调配合使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和热源体的出口温度符合设计要求:(1)将从换热器的冷源体或热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或热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或热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2)调整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此种方法可避免因换热器的冷源体出口温度过高或换热器的热源体出口温度过低而导致的结垢、固化、变质、腐蚀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特别涉及冷源体和热源体均为温敏介质的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的热交换过程中,传热量的传统调节方法是通过调节流经换热器的热源体或冷源体流量来实现的。但是,当热源体、冷源体两种流体均为温敏物质时,使用传统调节方法则会导致流出换热器的冷源体过热或热源体过冷,从而使换热器管壁结垢、固化、变质、腐蚀,降低传热速率,运行中断甚至设备损坏。例如,尿素生产中使用的换热器,热源体为CO2,冷源体为水,在冬季时,随着气温下降,换热器入口冷却水温度下降,若用传热量的传统调节方法,则是降低冷却水流量,但冷却水用量的下降,则会使冷却水出口温度上升,超过设计的出口温度。随着水温升高,由于结垢离子溶度积降低,“烘烤”效应,以及防污垢剂活性的降低,结垢速度剧增,并因结垢导致CL-的富集,从而引起应力腐蚀,致使换热器损坏(大型化肥装置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即便我国最新引进的大化肥装置也未能解决此问题(见2007年2月《大氮肥》第30卷第1期第39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热器传热量调节的新方法—换热器入口端热源体或冷源体温度、流量协调调节法。此种方法不仅能减少换热器中的污垢,延缓结垢,而且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可靠。
本发明所述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协调配合使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和热源体的出口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1)将从换热器的冷源体或热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或热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或热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2)调整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
上述方法有四种具体形式:
1、将从换热器的冷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冷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调整新鲜冷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此种形式简称“冷源体循环-新鲜冷源体流量调节”。
2、将从换热器的热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热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热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热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调整新鲜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此种形式简称“热源体循环-新鲜热源体流量调节”。
3、将从换热器的冷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冷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调整新鲜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此种形式简称“冷源体循环-新鲜热源体流量调节”。
4、将从换热器的热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热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热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热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调整新鲜冷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此种形式简称“热源体循环-新鲜冷源体流量调节”。
上述方法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或热源体入口处的量与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以冷源体和热源体的出口设计温度为基准进行调整。
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或热源体入口处的量和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可采用手动方式或自动控制方式调整。若采用手动方式,通过操作人员调整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及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实现。若采用自动控制方式,通过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自动调整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的开度及通过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自动调整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实现。
本发明所述方法适用一切温敏物质的热交换过程传热量的调节,也可用于普通物质的热交换过程传热量的调节。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方法保证了流出换热器的冷源体温度和热源体温度受控,并能控制在合适的极限范围,因此解决了热交换过程中热源体出口温度过低或/和冷源体出口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结垢、固化、变质、腐蚀等问题,使换热器能长时间正常运行。
2、本发明所述方法若采用手动方式调整阀门的开度,只需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增加一个增压装置和少量连接管件、阀门,若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调整阀门的开度,只需在手动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两个自动调控装置,因而投资少,设备占地小,施工方便。
3、本发明所述增压装置、调节阀、自动调控装置等均为市场普通商品,采购方便,易于获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换热器传热量调节方法的第一种工艺流程图,该图也表明了换热系统中换热器与各构件或装置的连接关系。
图2是本发明所述换热器传热量调节方法的第二种工艺流程图,该图也表明了换热系统中换热器与各构件或装置的连接关系。
图3是本发明所述换热器传热量调节方法的第三种工艺流程图,该图也表明了换热系统中换热器与各构件或装置的连接关系。
图4是本发明所述换热器传热量调节方法的第四种工艺流程图,该图也表明了换热系统中换热器与各构件或装置的连接关系。
图5是本发明所述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中,1-换热器、2-增压装置、3-循环管、4-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5-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6-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7-新鲜冷源体或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8-温度传感器、9-调节器、10-温度传感器、11-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用于尿素生产中CO2气体的冷却。冷源体为水,设计进口压力0.3Mpa,设计进口温度32℃,设计出口温度42℃,允许的最高出口温度45℃;热源体为CO2,设计进口压力7.6MPa,设计进口温度160℃,设计出口温度43℃,允许的最低出口温度35℃。预测的新鲜冷却水最低温度26℃,预测的新鲜CO2最低温度170℃,预测的新鲜CO2最低流量28000m3/h。
本实施例采用了图1所示换热系统,即冷源体循环和新鲜冷源体流量调节双控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1、增压装置2、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冷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和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换热器1的传热系数为38W/m2·℃,传热面积为210m2。增压装置2为离心泵,其最大流量根据CO2允许的最低出口温度(35℃)、冷却水允许的最高出口温度(45℃)、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换热器的传热面积、预测的新鲜冷却水最低温度(26℃)、预测的新鲜CO2最低流量(28000m3/h)、预测的新鲜CO2最低温度(170℃)等工艺参数,通过传热速率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联解获得(计算方法见《化学工程师手册》/袁一主编,化学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0),本实施例中,计算所得离心泵的最大循环流量100m3/h,并据此进行离心泵的选型,所选离心泵的型号为LS125-100-315。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为隔膜调节阀。
换热系统中,换热器与各构件或装置的连接关系:增压装置(离心泵)2的进口通过循环管3与连接换热器1的冷源体出口的管路相连,其出口通过循环管3与连接换热器1的新鲜冷源体进口的管路相连;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设置在增压装置2出口管路上,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设置在新鲜冷源体的进口管路上;冷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包括温度传感器8和调节器9(结构和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调节器型号为DSC40B),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换热器1的冷源体出口处,其输出端与调节器9的输入端连接,将检测到的冷源体出口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9的输出端与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连接,根据接收到的冷源体出口温度信号调整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的开度;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包括温度传感器10和调节器11(结构和连接关系如图6所示,调节器型号为DSC40B),温度传感器10设置在换热器1的热源体出口处,其输出端与调节器11的输入端连接,将检测到的热源体出口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11的输出端与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连接,根据接收到的热源体出口温度信号调整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
使用时,根据温度传感器显示的CO2出口温度和冷却水出口温度,手动控制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或/和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的开度,将出换热器的CO2温度控制在40~43℃,出换热器的水温度控制在42~44℃。系统运行稳定后,投入自动控制,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冷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根据换热器的CO2出口温度电信号和冷却水出口温度电信号,自动控制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或/和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的开度,将出换热器的CO2温度控制在40~43℃,出换热器的水温度控制在42~4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用于甲醛溶液的冷却。冷源体为水,设计进口压力0.3Mpa,设计进口温度32℃,设计出口温度42℃,允许的最高出口温度45℃;热源体为甲醛溶液,设计进口压力0.6MPa,设计进口温度70℃,设计出口温度40℃,允许的最低出口温度35℃。预测的新鲜冷却水最低温度26℃,新鲜冷却水流量恒定200m3/h,预测的新鲜甲醛溶液温度恒定70℃。
本实施例采用了图2所示换热系统,即热源体循环和新鲜热源体流量调节双控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1、增压装置2、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和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换热器1的传热系数为1300w/m2.℃,传热面积为100m2。增压装置2为离心泵,其最大流量根据甲醛溶液允许的最低出口温度(35℃)、冷却水允许的最高出口温度(45℃)、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换热器的传热面积、预测的新鲜冷却水最低温度(26℃)、预测的新鲜冷却水流量(200m3/h)、预测的新鲜甲醛溶液温度(70℃)等工艺参数,通过传热速率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联解获得(计算方法见《化学工程师手册》/袁一主编,化学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0),本实施例中,计算所得离心泵的最大循环流量70m3/h,并据此进行离心泵的选型,所选离心泵的型号为LS100-80-160。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为隔膜调节阀。
换热系统中,换热器与各构件或装置的连接关系:增压装置(离心泵)2的进口通过循环管3与连接换热器1的热源体出口的管路相连,其出口通过循环管3与连接换热器1的新鲜热源体进口的管路相连;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设置在增压装置2出口管路上,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设置在新鲜热源体的进口管路上;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包括温度传感器8和调节器9(结构和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调节器型号为DSC40B),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换热器1的热源体出口处,其输出端与调节器的输入端连接,将检测到的热源体出口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9的输出端与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连接,根据接收到的热源体出口温度信号调整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的开度;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包括温度传感器10和调节器11(结构和连接关系如图6所示,调节器型号为DSC40B),温度传感器10设置在换热器的冷源体出口处,其输出端与调节器的输入端连接,将检测到的冷源体出口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的输出端与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连接,根据接收到的冷源体出口温度信号调整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
使用时,根据温度传感器显示的甲醛溶液出口温度和冷却水出口温度,手动控制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或/和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将出换热器的甲醛溶液温度控制在38~40℃,出换热器的水温度控制在42~44℃。系统运行稳定后,投入自动控制,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根据换热器的甲醛溶液出口温度电信号和冷却水出口温度电信号,自动控制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或/和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将出换热器的甲醛溶液温度控制在38~40℃,出换热器的水温度在42~4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用于甲醛溶液的冷却。冷源体为水,设计进口压力0.3Mpa,设计进口温度32℃,设计出口温度42℃,允许的最高出口温度45℃;热源体为甲醛溶液,设计进口压力0.6MPa,设计进口温度70℃,设计出口温度40℃,允许的最低出口温度35℃。预测的新鲜冷却水最低温度26℃,新鲜冷却水流量恒定200m3/h,预测的新鲜甲醛溶液温度恒定70℃。
本实施例采用了图3所示换热系统,即冷源体循环和新鲜热源体流量调节双控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1、增压装置2、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冷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和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换热器1的传热系数为1300w/m2.℃,传热面积为100m2。增压装置2为离心泵,其最大流量根据甲醛溶液允许的最低出口温度(35℃)、冷却水允许的最高出口温度(45℃)、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换热器的传热面积、预测的新鲜冷却水最低温度(26℃)、预测的新鲜冷却水流量(200m3/h)、预测的新鲜甲醛溶液温度(70℃)等工艺参数,通过传热速率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联解获得(计算方法见《化学工程师手册》/袁一主编,化学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0),本实施例中,计算所得离心泵的最大循环流量70m3/h,并据此进行离心泵的选型,所选离心泵的型号为LS100-80-160。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为隔膜调节阀。
换热系统中,换热器与各构件或装置的连接关系:增压装置(离心泵)2的进口通过循环管3与连接换热器1的冷源体出口的管路相连,其出口通过循环管3与连接换热器1的新鲜冷源体进口的管路相连;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设置在增压装置2出口管路上,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设置在新鲜热源体的进口管路上;冷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包括温度传感器8和调节器9(结构和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调节器型号为DSC40B),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换热器的冷源体出口处,其输出端与调节器的输入端连接,将检测到的冷源体出口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的输出端与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连接,根据接收到的冷源体出口温度信号调整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的开度;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包括温度传感器10和调节器11(结构和连接关系如图6所示,调节器型号为DSC40B),温度传感器10设置在换热器1的热源体出口处,其输出端与调节器的输入端连接,将检测到的热源体出口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11的输出端与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连接,根据接收到的热源体出口温度信号调整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
使用时,根据温度传感器显示的甲醛溶液出口温度和冷却水出口温度,手动控制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或/和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将出换热器的甲醛溶液温度控制在38~40℃,出换热器的水温度控制在42~44℃。系统运行稳定后,投入自动控制,冷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根据换热器的甲醛溶液出口温度电信号和冷却水出口温度电信号,自动控制冷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或/和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将出换热器的甲醛溶液温度控制在38~40℃,出换热器的水温度在42~4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用于甲醛溶液的冷却。冷源体为水,设计进口压力0.3MPa,设计进口温度32℃,设计出口温度42℃,允许的最高出口温度45℃;热源体为甲醛溶液,设计进口压力0.6MPa,设计进口温度70℃,设计出口温度40℃,允许的最低出口温度35℃。预测的新鲜冷却水最低温度26℃,预测的新鲜甲醛溶液温度恒定70℃,预测的新鲜甲醛溶液流量150m3/h。
本实施例采用了图4所示换热系统,即热源体循环和新鲜冷源体流量调节双控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1、增压装置2、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和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换热器1的传热系数为1300w/m2.℃,传热面积为100m2。增压装置2为离心泵,其最大流量根据甲醛溶液允许的最低出口温度(35℃)、冷却水允许的最高出口温度(45℃)、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换热器的传热面积、预测的新鲜冷却水最低温度(26℃)、预测的新鲜甲醛溶液温度(70℃)、预测的新鲜甲醛溶液流量(150m3/h)等工艺参数,通过传热速率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联解获得(计算方法见《化学工程师手册》/袁一主编,化学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0),本实施例中,计算所得离心泵的最大循环流量70m3/h,并据此进行离心泵的选型,所选离心泵的型号为LS100-80-160。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为隔膜调节阀。
换热系统中,换热器与各构件或装置的连接关系:增压装置(离心泵)2的进口通过循环管3与连接换热器1的热源体出口的管路相连,其出口通过循环管3与连接换热器1的新鲜热源体进口的管路相连;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设置在增压装置2出口管路上,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设置在新鲜冷源体的进口管路上;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包括温度传感器8和调节器9(结构和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调节器型号为DSC40B),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换热器1的热源体出口处,其输出端与调节器9的输入端连接,将检测到的热源体出口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的输出端与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连接,根据接收到的热源体出口温度信号调整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的开度;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包括温度传感器10和调节器11(结构和连接关系如图6所示,调节器型号为DSC40B),温度传感器10设置在换热器1的冷源体出口处,其输出端与调节器11的输入端连接,将检测到的冷源体出口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11的输出端与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连接,根据接收到的冷源体出口温度信号调整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
使用时,根据温度传感器显示的甲醛溶液出口温度和冷却水出口温度,手动控制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或/和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将出换热器的甲醛溶液温度控制在38~40℃,出换热器的水温度控制在42~44℃。系统运行稳定后,投入自动控制,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根据换热器的甲醛溶液出口温度电信号和冷却水出口温度电信号,自动控制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或/和新鲜冷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将出换热器的甲醛溶液温度控制在38~40℃,出换热器的水温度在42~44℃。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协调配合使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和热源体的出口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1)将从换热器的冷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冷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或将从换热器的热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热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热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热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2)调整新鲜冷源体或新鲜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协调配合使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和热源体的出口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1)将从换热器的冷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冷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2)调整新鲜冷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协调配合使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和热源体的出口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1)将从换热器的热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热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热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热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2)调整新鲜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协调配合使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和热源体的出口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1)将从换热器的冷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冷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2)调整新鲜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协调配合使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和热源体的出口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1)将从换热器的热源体出口流出的进行热交换后的热源体的一部分通过增压装置将其压力提升至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力后返回至换热器的热源体入口处的管路,与新鲜热源体混合后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2)调整新鲜冷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入口处的量或进行热交换后的热源体返回至换热器的热源体入口处的量与新鲜冷源体或新鲜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以冷源体和热源体的出口设计温度为基准进行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入口处的量或进行热交换后的热源体返回至换热器的热源体入口处的量和新鲜冷源体或新鲜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采用手动方式调整,即通过操作人员调整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及新鲜冷源体或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源体返回至换热器的冷源体入口处的量或进行热交换后的热源体返回至换热器的热源体入口处的量和新鲜冷源体或新鲜热源体进入换热器的流量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调整,即通过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自动调整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的开度及通过新鲜冷源体或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自动调整新鲜冷源体或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控装置(6)包括温度传感器(8)和调节器(9);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换热器的热源体或冷源体出口处,其输出端与调节器的输入端连接,将检测到的热源体或冷源体出口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9)的输出端与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连接,根据接收到的热源体或冷源体出口温度信号调整冷源体或热源体返回量调节阀(4)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鲜冷源体或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控装置(7)包括温度传感器(10)和调节器(11);温度传感器(10)设置在换热器的热源体或冷源体出口处,其输出端与调节器的输入端连接,将检测到的热源体或冷源体出口温度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11)的输出端与新鲜冷源体或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连接,根据接收到的热源体或冷源体出口温度信号调整新鲜冷源体或新鲜热源体进口流量调节阀(5)的开度。
CNB2007100501861A 2007-10-09 2007-10-09 一种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 Active CN10057026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501861A CN100570267C (zh) 2007-10-09 2007-10-09 一种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501861A CN100570267C (zh) 2007-10-09 2007-10-09 一种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6614A CN101126614A (zh) 2008-02-20
CN100570267C true CN100570267C (zh) 2009-12-16

Family

ID=39094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501861A Active CN100570267C (zh) 2007-10-09 2007-10-09 一种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026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331A (zh) * 2010-10-19 2011-02-09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 一种控制换热温度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3637A (zh) * 2016-04-13 2016-09-21 舒方硕 流体充分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799A (zh) * 2016-08-25 2016-12-07 浙江夏王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公用输水冷源量来置换生产原纸热量装置
CN107741172A (zh) * 2017-11-10 2018-02-27 清华大学 压缩空气冷量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34590A (zh) * 2018-04-23 2018-09-14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动力总成热系统分公司 一种可控制流量的热交换装置
CN111457781B (zh) * 2020-04-14 2021-11-09 武汉腾云数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环路混水换热pid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331A (zh) * 2010-10-19 2011-02-09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 一种控制换热温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6614A (zh) 2008-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0267C (zh) 一种换热器传热量的调节方法
CN104359195B (zh) 基于动态响应末端总负荷变化的中央空调冷冻水控制方法
CN204006906U (zh) 节能防垢型化工工艺闭式冷却循环系统
CN102661672A (zh) 节能板式换热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6862141U (zh) 一种窑炉循环水系统能效控制设备
CN102175351B (zh) 液-液换热器热工性能及流体阻力测试装置
CN203479550U (zh) 适用于大型发电设备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测试系统
CN211823393U (zh) 一种恒温供水型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02631878A (zh) 智能化反应锅
CN107726581A (zh) 一种用于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的用户接入系统
CN205991732U (zh) 一种阶梯式相变蓄能系统
CN211823394U (zh) 一种旁路调节型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07438834U (zh) 一种用于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的用户接入系统
CN106839083B (zh) 一种智能用热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202008414U (zh) 液-液换热器热工性能及流体阻力测试装置
CN207335216U (zh) 一种基于bim集成化族的制冷机房
CN211847834U (zh) 一种初冷器煤气温度调节装置
CN206488336U (zh) 可调喷射装置及供热系统
CN205619424U (zh) 一种高效节能混水换热机组
CN203964369U (zh) 带节流控制装置的太阳能异聚态热利用系统
CN201402012Y (zh) 热交换用水循环系统
CN201448918U (zh) 高智能板式换热机组
CN210179734U (zh) 一种带有热泵调控温度的换热机组
CN204006667U (zh) 管路开合度可调的太阳能异聚态热利用系统
CN209782784U (zh) 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30

Address after: No.37 Yuntian Avenue, Yunfu sub district office, Shuifu City, Zhaotong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nan Shuifu Yuntianhua Co.,Ltd.

Address before: 657800 Zhaotong City, Yunnan province Shuifu County Yunnan Yuntianhua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before: YUNNAN YUNTIANHU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