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8028C - 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8028C
CN100558028C CNB2006101121210A CN200610112121A CN100558028C CN 100558028 C CN100558028 C CN 100558028C CN B2006101121210 A CNB2006101121210 A CN B2006101121210A CN 200610112121 A CN200610112121 A CN 200610112121A CN 100558028 C CN100558028 C CN 10055802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ror correction
forward error
data flow
coding
carry 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121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9436A (zh
Inventor
李军
吴海军
常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1121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8028C/zh
Publication of CN1909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9436A/zh
Priority to US11/837,428 priority patent/US806080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80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802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所述方法为:接入设备接收到数据流后,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并对其进行前向纠错编码,然后将前向纠错编码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发送出去,对不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则直接发送出去。所述系统包括:数据源端,用于发送数据流;接入设备,用于接收数据源端发送的数据流,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并对其进行前向纠错编码,然后将前向纠错编码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发送出去,对不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则直接发送出去。本发明能够在数据流传输中实现纠错时节约带宽,并能适应不同接入线路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三网(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合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运营商的业务需求,而视频业务作为三网合一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营商希望在数字用户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或无线接入如无线局域网络WLAN(Wireless LAN)和微波接入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上提供视频业务。
由于视频的信息量极大,因此通过网络传送未经过压缩的原始视频流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引入了视频编码压缩技术。目前常用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包括MPEG2、H.264、VC-1、MPEG4等。一个视频流经MPEG视频压缩编码后包括三种元素:I帧(I-frames)、P帧(P-frames)和B帧(B-frames)。不同帧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其中I帧为最为重要的关键帧,I帧的丢失将导致其后的P帧和B帧无法正常解码,严重影响视频质量;P帧为次重要的关键帧,P帧丢失会影响B帧和其后的P帧的解码,P帧经常带来可见的视频质量劣化;B帧为非关键帧,B帧丢失只会影响本身,只非常有限的影响画面,B帧丢失数量较少时,对画面质量影响基本可忽略。可以看出,视频压缩技术的引入对视频流的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是未经过帧间压缩的视频,一个丢包可能只会影响到一个帧的质量,影响有限;但对于采用了帧间压缩的视频流,一个丢包如果影响到一个关键帧,则可能继而影响其后的多帧的解码,严重影响视频质量。由此可见,经过编码压缩的视频流是高度丢包敏感的,视频业务必须达到很低的IP丢包率IPLR(IP Packet Lost Rate)。同时传输线路的比特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io)也与IPLR有密切关系,线路的BER较高将导致IPLR较高,有可能导致无法满足视频业务对IPLR的要求。
按照上述要求,目前的一种方案是利用低带宽视频流相对于高带宽视频流对IPLR敏感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只提供带宽相对较低的视频流,例如一些视频质量较低的视频流,或者是在压缩视频流时增大压缩率。但这种方案无法提供高质量的视频节目,例如无法提供高清晰数字电视HDTV(High-definitionDigital Television),并且提高压缩率往往需要增大I帧的间隔,导致终端解码延迟增大,也可能使一个丢包造成的影响扩大。
另一种方案是只在线路质量好、距离短的DSL线路上提供视频业务,因为线路质量好、距离短的DSL线路上BER较低,IPLR比较低,容易满足视频业务的需求。但该方案不能提供普遍服务,只能是线路质量好、距离短的DSL线路上传输的用户能享受,其他大量用户不能享受此业务。
作为一种改进,第三种方案是在视频业务中是采用端到端的应用层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机制。所谓应用层FEC机制就是在应用层采用FEC编码,增加冗余的纠错信息。这样当传输中出现网络层不能纠正的错误时,在接收端还可以通过这些应用层的FEC编码冗余信息进行纠错。本方案中,视频源发送出的视频流不仅仅包括普通的经过视频编码压缩的视频流,还包括一个由普通视频流通过FEC编码而形成的FEC流。这样可以为接收端提供信息冗余的数据流,而借助于FEC,可以在一定程度内恢复丢失和受损的视频流。该方案具体包括步骤:
A1、在视频源对已经过视频编码压缩的数据流进行FEC编码,生成FEC流;
对于同一种FEC编码,FEC的开销越大,则纠错能力越强。也就是说,要达到同样的目标IPLR,则无FEC时的IPLR越高,则需要的FEC开销也就越大。
A2、发送原始数据流和FEC流;
所发送的原始数据流和FEC流将经过核心网和接入网线路如DSL线路传输到用户终端。
A3、用户终端接收原始数据流和FEC流,根据FEC数据对原始数据流中的损坏数据进行修复。
但上述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浪费了额外的网络带宽。
通常核心网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是满足视频业务要求的,并不需要应用层FEC,需要FEC的仅仅是接入网,这样采用端到端的FEC实际是浪费了网络带宽。
2、不能适应不同接入线路。
接入网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同线路由于本身线路质量、长度、电磁环境等不同,BER可能差别很大,甚至可能存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共存,如DSL和WLAN共存,而采用端到端方式,为了适应所有线路,必须考虑最恶劣的情况,这就要求视频源端要采用最大开销的FEC,实际上可能只有很少的线路需要这个最大的FEC开销,更多线路只需要较小的开销,甚至有大量线路根本不需要应用层FEC,线路本身已经可以满足要求,也就是说对某些线路而言,这种方式浪费了大量的网络带宽和线路带宽。
3、需要视频源支持FEC功能,而目前的多数视频源一般都不支持FEC功能,导致视频业务的应用受到局限。
4、由于用户线路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其BER可能在一个范围内变动,这将导致很难判断采用多大开销的FEC可满足所有用户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本发明能够在数据流传输中实现纠错时节约带宽,并能适应不同接入线路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包括:接入设备接收到数据流后,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数据流的类型;对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将前向纠错编码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发送出去;对不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则直接发送出去。
进一步的,接入设备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进一步的,接入设备也可以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传输目标参数,并结合用户链路情况确定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进一步的,接入设备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时,是根据每一条链路情况单独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根据其中一条链路情况统一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纠错的系统:包括数据源端和接入设备;数据源端,用于发送数据流;接入设备,用于接收数据源端发送的数据流,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数据流的类型,对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将前向纠错编码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发送出去,对不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则直接发送出去。
进一步的,接入设备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者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传输目标参数,并结合用户链路情况确定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进一步的,接入设备根据每一条链路情况单独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根据其中一条链路情况统一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包括网络侧接口、前向纠错控制模块、前向纠错处理模块和用户侧接口;网络侧接口,用于接收数据流;前向纠错控制模块,用于下发指令给前向纠错处理模块,控制其前向纠错编码过程;前向纠错处理模块,用于从网络侧接口接收的数据流中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数据流的类型,对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对前向纠错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通过用户侧接口发送出去,对不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直接通过用户侧接口发送出去;用户侧接口,用于将数据流发送出去。
前向纠错处理模块进一步包括:流识别模块,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数据流的类型,将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传递给前向纠错编码模块,对不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则直接通过用户侧接口发送出去;前向纠错编码模块,用于对流识别模块所传递的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前向纠错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对前向纠错编码模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通过用户侧接口发送出去。
进一步的,前向纠错编码模块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者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传输目标参数,并结合用户链路情况确定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
首先,前述现有技术中是在数据源端例如视频源进行前向纠错,发送的原数据流和前向纠错数据流通过核心网络传输,再经接入网络传输,而核心网的服务质量QoS是满足视频业务要求的,需要前向纠错的仅仅是在接入网,这样就浪费了网络带宽,本发明是直接在接入网进行前向纠错,即接入设备接收到数据流后,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数据流的类型,对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并将前向纠错编码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发送出去,对不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则直接发送出去,这样就大大节约了网络带宽;
其次,前述现有技术中不能适应不同接入线路,为了适应所有线路,必须考虑最恶劣的情况,这就要求数据源端例如视频源端要采用最大开销的FEC,本发明是直接在接入网进行前向纠错,这样可以适应不同接入线路,并可以在链路质量较差的接入链路上实现传输质量要求高的数据流;
进一步的,前述现有技术中需要数据源端例如视频源支持FEC功能,而目前的多数视频源一般都不支持FEC功能,导致视频业务的应用受到局限,本发明是在接入设备实现前向纠错FEC,不需要数据源端支持FEC功能,从而更有利于视频业务或其他音频业务等的应用;
更进一步的,前述现有技术中数据源端例如视频源很难判断采用多大开销的FEC可满足所有用户要求,而本发明由于是在接入网实现FEC,接入设备可以知道用户链路情况,容易判断需采用多大开销的FEC,并可以根据用户链路情况的变化相应改变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从而可能达到传输质量和带宽利用率的最佳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接入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接入设备中的前向纠错FEC处理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原来在数据源端进行的前向纠错变为在接入网的接入设备中进行,即接入设备接收到数据流后,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并对其进行前向纠错编码,然后将前向纠错编码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发送出去,对不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则直接发送出去,这样可解决现有技术在数据源端进行前向纠错带来的带宽浪费及其他问题。
本发明主要是在接入设备上增加一个FEC模块,这个FEC模块可以对特定的流,例如视频流或视频流的某些部分如关键帧等进行FEC编码,然后将原始数据流和叠加的FEC流一起通过接入链路发送给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以视频业务为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其他不同类型数据源端提供的业务,例如音频业务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FEC指通用的FEC,不涉及与特定链路层相关的FEC,如DSL的R-S编码等。
为方便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包括步骤:
B1、配置接入设备上的流识别规则,指定对某些特定的流做FEC;
这些流的识别规则可以是业内通用的流规则,包括根据报文的虚拟局域网VLAN、源/目的介质访问控制MAC、以太类型Ether-Type、源/目的I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号、802.1P优先级、TOS服务类型ToS(Type of Service)/不同服务代码点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Code Point)等进行流的识别,也可以通过对报文的深度分析DPI(Deep PacketInspection)进行流的识别,例如可以通过RFC2250图象类型Picture-Type或者H.264NAL层的基本处理单元NALU中的优先级指示识别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不限定某种特定的流规则,这里配置流规则的唯一目的就是识别出需要进行FEC的数据流。
B2、根据接入链路的实际情况,流的传输质量要求以及流的带宽等因素,配置接入设备的FEC编码参数;
采用FEC肯定会带来额外的开销,应该使用尽量少的开销达到可以满足要求的编码效果。不同的FEC算法有不同的编码参数,在这里并不限定于某种FEC算法,而对于不同的编码算法的参数定义也是不同的,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算法这些参数决定了编码比,也就是说决定编码需要多大的开销。通常,在一定范围内开销越大,则纠错能力越强。尽管不限定某种FEC算法,但不同的FEC算法有一点是相同的,也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要达到相同的目标误码率,如果原始误码率越高,则需要的编码开销则越大。
基于上面的原则,可以根据线路的误码率BER情况和目标误码率BER要求,找到可以满足纠错目标,又开销最小的FEC编码参数。如果线路误码率与目标误码率差距较大,则通过参数配置选择开销较大的编码,否则选择较小的编码,BER(Bit Error Ratio)与IPLR有密切关系,线路的BER较高,IPLR也会较高。确定参数的方法根据FEC算法不同和技术选择不同,可以是通过公式计算或者查找经验值。对于不同的FEC算法的公式是不同的,对于通过经验值查表的方法,也就是在一个表中存储常用的经验值,通过查表取得编码参数。例如在经验表中可以列出各种典型线路IPLR要获得各种目标IPLR所需要的参数。这样就不需要计算,而是通过查表获得。这样做的原因第一是对于某些算法可能计算困难;第二是理论计算值可能不如实际经验值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三某些情况只需要大概的值,不需要精确的计算。
下面以RFC2733为例说明确定FEC编码参数的情况:
RFC2733定义了一种针对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 Transfer Protocol)通用FEC的机制,利用该机制可以以较小的开销和时延获得较大的视频质量提升。
RFC2733规定,通过对多个RTP报文的净荷通过简单的异或XOR计算,生成一个FEC报文。数据源通过RTP流发送原始报文的同时通过一个独立的RTP流承载FEC报文。这样当生成FEC报文的n个原始报文中有一个丢失时,可以通过其他的原始报文与FEC报文将丢失的报文恢复。协议中规定,每24个连续的原始报文作为一个块,用于生成1个或多个FEC报文。
其中:L*D=24;1≤L≤24;1≤D≤24。L和D表示原始报文的个数。
FEC的开销Overhead如下:
  异或XOR(L,D)   开销Overhead
  XOR(1,24)   4.2%
  XOR(2,12)   8.3%
  XOR(3,8)   12.5%
  XOR(4,6)   16.7%
  XOR(6,4)   25%
  XOR(8,3)   33.3%
  XOR(12,2)   50%
  XOR(24,1)   100%
对于原IPLR为E0的链路,如果增加上述的FEC,每D个报文计算插入一个FEC报文。则经过FEC后的IPLR为ED
ED=E0×[1-(1-E0)D]
根据前面对DSL线路的分析,E0=3E-5,分别考虑4.2-25%的FEC开销获得的IPLR降低。
Figure C20061011212100121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IPLR为3E-5的线路,如果目标IPLR不同。则需要配置不同的编码参数。
B3、识别数据流是否要进行FEC处理;
接入设备收到来自网络的数据流,并根据步骤B1中预先配置的流规则识别需要做FEC的流,若不需要进行FEC的流,则直接转发到用户线路,即进入步骤B6,若需要进行FEC的流,进入步骤B4;
B4、对于识别出来需要做FEC的数据流按照预先确定的FEC算法和已经确定的接入设备的FEC编码参数进行FEC编码,形成冗余的FEC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进行FEC编码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固定一种FEC算法进行编码,只进行FEC参数的调整,但本发明并不只限定于这种方式,当有多种FEC编码算法可用时可以动态选择不同的编码算法和/或编码参数。例如也可以对于不同的FEC纠错能力要求采用不同的FEC算法。例如A算法的纠错能力高于B,但计算复杂度较高,则可以一般情况下使用算法B,但对于某些链路质量特别差的情况采用A算法。
B5、将原始数据流以及由原始数据流生成的FEC流发送到用户线路,并进入步骤B7;
B6、将原始数据流即不需要进行FEC的流转发到用户线路,进入步骤B7;
B7、用户终端接收数据流。
用户终端接收的可能是原始数据流和FEC流,也可能只是原始数据流,如果接收的是原始数据流和FEC流一起,则当原始数据流发生丢包或损伤,用户终端可以通过FEC算法,利用冗余的FEC流,在一定程度内对数据流进行恢复。
以上介绍了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在应用中还可以对上述流程进行改进,增强灵活性。因为用户链路在用户终端和接入设备之间,接入设备可以知道用户链路的质量,掌握比较准确的链路参数,因此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链路质量动态地调整FEC编码的参数,从而达到带宽利用率和传输质量之间的最佳平衡。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它和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是实施例一是直接把FEC的参数配置到接入设备,而实施例二只是把FEC的目标配置到接入设备上,至于用什么样的FEC参数可以达到目标,是由接入设备根据具体的线路情况计算确定的。该实施例具体步骤包括:
C1、配置接入设备上的流识别规则,指定对某些特定的流做FEC;
这些流的识别规则可以是业内通用的流规则,包括根据报文的虚拟局域网VLAN、源/目的介质访问控制MAC、以太类型Ether-Type、源/目的I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号、802.1P优先级、TOS服务类型ToS(Type of Service)/不同服务代码点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Code Point)等进行流的识别,也可以通过对报文的深度分析DPI(Deep PacketInspection)进行流的识别,例如可以通过RFC2250图象类型Picture-Type或者H.264NAL层的基本处理单元NALU中的优先级指示识别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不限定某种特定的流规则,这里配置流规则的唯一目的就是识别出需要进行FEC的数据流。
C2、根据接入链路的实际情况,流的传输质量要求以及流的带宽等因素,配置接入设备的FEC相关参数;
例如,可以配置FEC的目标IPLR,或者FEC的目标“平均不可恢复错误间隔”等。
C3、识别数据流是否要进行FEC处理;
接入设备收到来自网络的数据流,并根据步骤C1中预先配置的流规则识别需要做FEC的流,若不需要进行FEC的流,则直接转发到用户线路,即进入步骤C7,若需要进行FEC的流,进入步骤C4;
C4、接入设备根据流的传输质量要求以及流的带宽等因素,并结合该流的用户链路质量情况,计算确定FEC编码参数;
如果配置的是目标IPLR,则可以根据目标IPLR和用户链路实际的IPLR确定FEC编码参数;如果配置的是“平均不可恢复错误间隔”,则可以首先通过“平均不可恢复错误间隔”与流的带宽计算获得目标IPLR,然后根据目标IPLR和用户链路实际的IPLR确定FEC编码参数。这些FEC编码参数不是固定的,根据用户链路质量情况的变化也会相应地改变,即这些FEC编码参数可以动态调整,从而可以达到带宽利用率和数据流传输质量间的最佳平衡。
C5、对于识别出来需要做FEC的数据流按照预先确定的FEC算法和上一步计算出的FEC编码参数进行FEC编码,形成冗余的FEC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进行FEC编码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固定一种FEC算法进行编码,只进行FEC参数的调整,但本发明并不只限定于这种方式,当有多种FEC编码算法可用时可以动态选择不同的编码算法和/或编码参数。例如可以对于不同的FEC纠错能力要求采用不同的FEC算法。例如A算法的纠错能力高于B,但计算复杂度较高,则可以一般情况下使用算法B,但对于某些链路质量特别差的情况采用A算法。
C6、将原始数据流以及由原始数据流生成的FEC流发送到用户线路,并进入步骤C8;
C7、将原始数据流即不需要进行FEC的流转发到用户线路,进入步骤C8;
C8、用户终端接收数据流。
用户终端接收的可能是原始数据流和FEC流,也可能只是原始数据流,如果接收的是原始数据流和FEC流一起,则当原始数据流发生丢包或损伤,用户终端可以通过FEC算法,利用冗余的FEC流,在一定程度内对数据流进行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流可能存在单播流和组播流,对于每个单播流,每个流只有一个用户接收,则可以根据这个特定用户的链路质量情况确定FEC编码参数;对于每个组播流,同一个流可能有多个用户接收,可能的处理方法有两种:A、针对每个用户的链路情况生成独立的FEC编码参数,单独进行FEC编码;B、根据其中链路质量最差的一个用户的链路情况生成统一的FEC编码参数,统一进行FEC编码。
以上介绍了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纠错的系统。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系统包括数据源端401和接入设备402。数据源端401,用于发送数据流;接入设备402,用于接收数据源端401发送的数据流,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并将前向纠错编码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发送出去,对不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则直接发送出去。
接入设备402可以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者是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传输目标参数,并结合用户链路情况确定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另外,接入设备402可以根据每一条链路情况单独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根据其中一条链路情况统一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系统进一步包括用户终端403,用于接收接入设备402发送的数据流,在原数据流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利用前向纠错数据流进行数据修复。
请参阅图5和图6,是本发明中接入设备结构示意图和接入设备中的前向纠错FEC处理制模块结构示意图。
接入设备402包括网络侧接口501、前向纠错FEC控制模块502、下行报文处理模块503、上行报文处理模块504和用户侧接口505。下行报文处理模块503包括前向纠错FEC处理制模块601和正常报文转发处理模块602,在前向纠错FEC处理制模块601又包括流识别模块701、前向纠错FEC编码模块702和前向纠错FEC数据封装模块703。
网络侧接口501,用于接收数据源端401发送的数据流。前向纠错FEC控制模块502,用于控制前向纠错FEC处理制模块601的前向纠错过程。下行报文处理模块503中的前向纠错FEC处理制模块601,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对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对前向纠错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通过用户侧接口505发送出去,对不需要进行FEC编码的数据流传递给正常报文转发处理模块602处理;下行报文处理模块503中的正常报文转发处理模块602,用于对不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数据流直接通过用户侧接口505发送出去。上行报文处理模块504,主要用于上行数据流的处理,用户终端403发送的数据流由用户侧接口505接收,经过上行报文处理模块504转发到网络侧接口501再发送出去。用户侧接口505,用于将数据流发送给用户终端403。
每个网络设备都可以分为控制面和转发面,转发面实现数据流的转发,控制面实现对转发面的控制。本发明接入设备402中,前向纠错FEC控制模块502属于接入设备402的控制面,其他模块则属于接入设备402的转发面。
本发明系统相对于现有系统,主要是要在控制面增加前向纠错FEC控制模块502,在转发平面的下行处理过程中下行报文处理模块503增加前向纠错FEC处理制模块601。前向纠错FEC控制模块502下发指令给前向纠错FEC处理制模块601,控制其编码参数和算法。前向纠错FEC处理制模块601根据下发的指令确定如何具体编码,例如确定编码的参数和编码算法等。
对于前向纠错FEC处理制模块601包括的流识别模块701、前向纠错FEC编码模块702和前向纠错FEC数据封装模块703,首先流识别模块701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需要进行FEC编码的流,对需要进行FEC编码的流传递给前向纠错FEC编码模块702,对不需要进行FEC编码的流传递给正常报文转发处理模块602处理,然后前向纠错FEC编码模块702对需要进行FEC编码的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最后前向纠错FEC数据封装模块703完成编码后数据的封装,生成FEC流和经正常报文转发处理模块602的原始流一起发送到用户侧接口505,再经用户侧接口505发送到用户终端403。
前向纠错FEC编码模块702可以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者是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传输目标参数,并结合用户链路情况确定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入设备接收到数据流后,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数据流的类型;
对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将前向纠错编码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发送出去;
对不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则直接发送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纠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具体为:
所述接入设备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纠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具体为:
所述接入设备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传输目标参数,并结合用户链路情况确定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现纠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入设备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时,是根据每一条链路情况单独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根据其中一条链路情况统一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5、一种实现纠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数据源端和接入设备;
数据源端,用于发送数据流;
接入设备,用于接收数据源端发送的数据流,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数据流的类型,对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将前向纠错编码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发送出去,对不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则直接发送出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纠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入设备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者
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传输目标参数,并结合用户链路情况确定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实现纠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入设备根据每一条链路情况单独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根据其中一条链路情况统一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8、一种用于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网络侧接口、前向纠错控制模块、前向纠错处理模块和用户侧接口;
网络侧接口,用于接收数据流;
前向纠错控制模块,用于下发指令给前向纠错处理模块,控制其前向纠错编码过程;
前向纠错处理模块,用于从网络侧接口接收的数据流中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数据流的类型,对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对前向纠错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通过用户侧接口发送出去,对不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直接通过用户侧接口发送出去;
用户侧接口,用于将数据流发送出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向纠错处理模块进一步包括:
流识别模块,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识别数据流的类型,将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传递给前向纠错编码模块,对不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则直接通过用户侧接口发送出去;
前向纠错编码模块,用于对流识别模块所传递的符合预先指定需要进行前向纠错的类型所对应的数据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前向纠错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对前向纠错编码模块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生成的前向纠错数据流和原数据流通过用户侧接口发送出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向纠错编码模块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或者根据数据流传输要求配置传输目标参数,并结合用户链路情况确定编码参数,进行前向纠错编码。
CNB2006101121210A 2006-08-11 2006-08-11 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 Active CN10055802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121210A CN100558028C (zh) 2006-08-11 2006-08-11 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
US11/837,428 US8060804B2 (en) 2006-08-11 2007-08-10 Method, system, and access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error corre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121210A CN100558028C (zh) 2006-08-11 2006-08-11 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9436A CN1909436A (zh) 2007-02-07
CN100558028C true CN100558028C (zh) 2009-11-04

Family

ID=37700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121210A Active CN100558028C (zh) 2006-08-11 2006-08-11 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060804B2 (zh)
CN (1) CN10055802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1273B2 (en) * 2008-07-11 2013-1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level architectures for relayed uplink communication
FR2949632B1 (fr) * 2009-08-28 2012-05-1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galisation de la taille des paquets de donnees par blocs d'un flux multimedia
US8270425B2 (en) * 2009-12-29 2012-09-1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ast video streaming ove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CN102143367B (zh) * 2010-01-30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纠错校验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432353B2 (en) * 2014-12-04 2019-10-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Memory-efficient methods of transporting error correction codes in a symbol encoded transmission stream
CN110417707B (zh) * 2018-04-27 202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保护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62364A (zh) * 2019-01-25 2019-06-07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清视频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4490172B (zh) * 2022-04-02 2022-07-12 武汉杰开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系统及方法
US11902140B2 (en) 2022-04-20 2024-02-1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tivating FEC processing per application probe class
CN117240833B (zh) * 2023-11-15 2024-02-09 北京蔚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视频传输的纠错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0313A (en) * 1986-08-18 1988-03-08 Racal Data Communications Inc. Access circuit diagnostics for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5553140A (en) * 1994-05-26 1996-09-03 Sony Corporation Of Japan Digital and analog interface for set back box
CN1409563A (zh) 2001-09-18 2003-04-09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研究所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基站装置
US8406211B2 (en) * 2004-09-29 2013-03-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or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40648A1 (en) 2008-02-14
CN1909436A (zh) 2007-02-07
US8060804B2 (en) 2011-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8028C (zh) 一种实现纠错的方法及系统以及一种实现纠错的接入设备
US8675577B2 (en) Signaling techniques for a multimedia-aware radio and network adaptation
US9215498B2 (en) Video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video data sending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network system
US877616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deo processing in network edge devices
US1019381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traffic delivery
EP2164205B1 (en) Packet relay method and device
KR101757771B1 (ko) 상호 계층 최적화를 이용한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패킷을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won et al. MPMTP: Multipath multimedia transport protocol using systematic raptor codes over wireless networks
KR101744355B1 (ko) 상호 계층 최적화를 이용한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패킷을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00120152A1 (en) Edge node control
US873080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video streams
Luo et al. End-to-end optimized TCP-friendly rate control for real-time video streaming over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s
Gorkemli et al. Video streaming over wireless DCCP
Nunome The effect of MMT AL-FEC on QoE of error-concealed video streaming
Wu et al. Adaptive source-FEC coding for energy-efficient surveillance video over wireless networks
Koli et al. A survey on video transmission using wireless technology
Fracchia et al.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multimedia streaming optimisation
WO2024028380A1 (en) Adaptive quality of service
Amir et al. Enterprise solution of bandwidth optimization for multimedia transmission
Fracchia et al. End-to-end application control of video streaming: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lkafije The Effect of Band's Size on the Temporary Qualities for Transferring Video Pictures Wirelessly
Hong et al. Adaptive QoS control for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band-limited networks
Vehkapera et al. Cross-layer Architecture for Scalable Vide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