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2291C -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 Google Patents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2291C
CN100552291C CNB2006101243909A CN200610124390A CN100552291C CN 100552291 C CN100552291 C CN 100552291C CN B2006101243909 A CNB2006101243909 A CN B2006101243909A CN 200610124390 A CN200610124390 A CN 200610124390A CN 100552291 C CN100552291 C CN 1005522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burner
housing
inwall
bulk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243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9728A (zh
Inventor
常厚春
李祖芹
马革
刘效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evotio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evotio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evotio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evotio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1243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2291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29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9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22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229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包括立式热风炉本体以及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热风炉本体包括一个卵形炉腔以及位于卵形炉腔上部的热风出口,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包括由前端壁、后端壁、以及侧壁围成的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一圆筒状的燃烧空间,前端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乳化焦浆燃烧器、以及至少一个油燃烧器和/或至少一个气体燃烧器,后端壁开设一出口,出口通过管道与卵形炉腔连通,壳体的侧壁上间隔设置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切向风进口,位于燃烧空间底部的侧壁上在邻近后端壁的位置开设至少一个液态渣出口。本发明的陶瓷热风炉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以乳化焦浆为燃料,节省了燃料成本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

Description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陶瓷热风炉,特别是关于一种采用乳化焦浆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背景技术
一般地,陶瓷热风炉目前采用的较为清洁的能源主要是油、天然气或煤气等,但是,这使陶瓷热风炉的燃料费用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了使用和制造陶瓷热风炉的企业的生存。
为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在努力地开发新的可用能源。价格低廉、高效洁净的乳化焦浆燃料逐渐成为了本领域中的新宠。在陶瓷热风炉中采用乳化焦浆燃料既能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又能降低陶瓷热风炉的燃料费用,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乳化焦浆燃烧技术。
然而,乳化焦浆燃烧时存在着火困难、易结焦、火焰发散、难以燃尽的问题,业界在不断的开发能够有效燃烧乳化焦浆的锅炉设备。如中国专利第CN02135439.1号所揭示的一种水焦浆燃烧技术,其包括预燃室及其壁上的两次风切向进风口,切向两次风速为25~40m/s,在预燃室的一端置有一次风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的旋流强度大于3.0,旋流燃烧器中心区域安置水焦浆雾化喷枪,由其将进入预燃室的水焦浆雾化成60~100μm粒度,预燃室的另一端是连接工业窑炉或锅炉的开放口,预燃室内温度至少要达到950~1000℃温度后,确保水焦浆稳定着火燃烧。又如中国专利第CN03113078.X号所揭示的一种水焦浆旋流燃烧装置,由喷枪、燃烧室、切向风进口所组成,旋风筒燃烧室为圆筒状,水焦浆喷枪设在旋风筒燃烧室的一端,一次切向风进口、两次切向风进口顺序设置在水焦浆喷枪下游的旋风筒燃烧室的壁上,在旋风筒燃烧室的另一端设有旋风筒燃烧室出口。但是上述两个专利所揭示的水焦浆燃烧装置和方法存在着缺陷,首先,仅采用一个水焦浆喷枪,要达到足够的燃烧强度,必须加大水焦浆的供给量,即,水焦浆颗粒将喷的很远,这样形成的燃烧动力场是细长的、不均匀、不饱满的,从而不能使水焦浆颗粒得到有效充分的燃烧,一旦水焦浆颗粒燃烧不充分,其离开燃烧室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其将在炉壁或者管道壁上结焦,结焦达到一定程度后,将降低设备的传热效率,严重的还将造成安全事故;其次,仅采用一个水焦浆喷枪,一旦该喷枪熄火必须重新启动点火,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还有,仅采用一个水焦浆喷枪,很难有效将水焦浆充分雾化,不能有效地雾化,就不能保证水焦浆颗粒充分的与空气接触并燃烧,燃烧效率不高;而且,仅采用一个水焦浆喷枪,而不设置其它引燃装置,原则上是没有办法将水焦浆直接点燃的,即使采用先燃油再换水焦浆喷枪的方法实际上也不能将水焦浆点燃;最后,上述两个专利的一次风与切向风采用的空气没有进行区分,若一次风的空气不进行加热,则会导致燃烧不剧烈,若切向风不采用冷空气,则就不能达成有效降低燃烧室内壁温度并避免结焦的效果。
此外,乳化焦浆含氮量高,燃烧后将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比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这些氮氧化物化合物排放到空气中将造成大气污染。比如,一氧化氮为无色无臭气体,它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但当它转变成二氧化氮时,就具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当二氧化氮含量在100ppm以上时,几分钟就能致人和动物死命,吸入浓度为5ppm(即9.4mg/m2)的二氧化氮,几分钟就能造成呼吸系统失调;并且,氮氧化物将会引起光化学烟雾,比如,当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约为平时的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者死亡分别为事件前一周同类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因此,世界各国都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作出了严格的限制。所以,针对乳化焦浆含氮量高的特点,必须采用各种措施降低乳化焦浆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目前可以用于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的方法和装置主要是针对煤的燃烧。如中国专利第97199607号所揭示的一种粉煤燃烧器,它具有一在主区域和辅助区域之间起缓冲作用的过渡区域。过渡区域通过在主区域和辅助区域之间提供受限制的回流区域,从而改善对燃烧器附近的混合和火焰稳定性的控制。这些受限制的回流区域将放出的氮氧化物送回到燃烧器出口附近的一贫氧高温分解区域以还原成分子氮,从而降低排放和未燃尽燃料的损失。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首先,这种燃烧器结构只适合用于粉煤的燃烧而不适合于乳化焦浆的燃烧;其次,这种燃烧器是通过专门的贫氧高温分解区域将氮氧化物还原成分子氮,其结构和工艺复杂。
还有,乳化焦浆燃烧后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灰渣,一旦这些灰渣进入受热面,将形成积灰和结焦,轻则降低受热面的传热效率,重则导致受锅炉设备爆炸,因此必须设法在进入受热面前将大部分灰渣除掉。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较好的装置可以有效地将乳化焦浆烟气中的灰尘除掉。发明人员经过若干次实验发现若使燃烧室内的温度达到灰融点,就可以使绝大部分灰以液体的形式排出。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有效地使燃烧室内的温度达到灰融点的乳化焦浆燃烧装置。本领域有些技术人员将液态排渣技术用于热工设备,如中国专利第02240518号所揭示的一种逆燃式水煤浆液态排渣燃烧炉,主要由炉体外壳,上燃烧室,锥形缩口,下燃烧室,出风口,集热器,集渣池组成,其特征在于:炉体外壳为金属外壳,其炉膛内壁用耐火材料进行造型,上部为上燃烧室,结构形状为较小直径的筒形结构,其上顶密闭,上燃烧室的下部延续为锥形缩口;锥形缩口的一侧为出风口,其下为下燃烧室,下燃烧室的结构形状为直径比上燃烧室直径稍大的筒形结构,其下部为收敛锥形;出风口的延续部分为集热器,结构形状为圆筒形双壳层结构,内壁敷以一定厚度的耐火材料,其中间为热风通道,双壳中有环形通道,集热器的端部上安装有助燃风机,集热器与一,二次助燃风总管和三次助燃风总管相连接;在上燃烧室的中部炉壁上均布设置具有向上和斜向角度的水煤浆喷口,一次助燃风管与水煤浆喷口和一,二次助燃风总管相连接,在水煤浆喷口的上下置有向上和相同斜向角度的二次助燃风管,并与一,二次助燃风总管相连接,在下燃烧室的中部炉壁上置有斜向角度的三次助燃风管,并与三次助燃风总管相连接。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首先,该逆燃式水煤浆液态排渣燃烧炉不适合用于乳化焦浆的燃烧;其次,该逆燃式水煤浆液态排渣燃烧炉的燃烧室温度还达不到乳化焦浆灰渣的灰熔点,无法将乳化焦浆灰渣液化;最后,该逆燃式水煤浆液态排渣燃烧炉的燃烧室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最后,为了使系统连续、正常的运行,必须及时更换燃烧器下部的接渣装置,并且,液态渣中还含有大量的可以被利用的余热,如果直接将液态渣流入接渣装置,将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因此,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的、可实现液态排渣的、并且可以有效降低排入大气的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的、可实现液态排渣的、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包括立式热风炉本体以及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热风炉本体包括一个卵形炉腔以及位于卵形炉腔上部的热风出口,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包括由前端壁、后端壁、以及侧壁围成的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一圆筒状的燃烧空间,前端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乳化焦浆燃烧器、以及至少一个油燃烧器和/或至少一个气体燃烧器,后端壁开设一出口,出口通过管道与卵形炉腔连通,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壁上间隔设置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切向风进口,每组切向风进口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使送入燃烧空间的切向风沿壳体侧壁的内表面形成环流的切向风进口,位于燃烧空间底部的侧壁上在邻近后端壁的位置开设至少一个液态渣出口。
所谓卵形炉腔是指近似卵形,是指一种中间部分直径较大,上下部分直径较小的结构,比如,左右侧边较长而上下底边较短的八边形结构。
其中,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卵形炉腔的中部连通。进一步地,立式热风炉还可以包括一个位于卵形炉腔下部的二次渣出口。
优选地,乳化焦浆燃烧器设有用于向燃烧空间内输送已预热空气的一次配风口,壳体的侧壁上间隔设置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用于向燃烧空间内输送未预热空气且总流量为已预热空气流量的0.05~0.15倍的切向风进口。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切向风进口分别位于壳体的相互平行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横截面上,最靠近前端壁的横截面位于前端壁的内壁到后端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的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处,最靠近后端壁的横截面位于前端壁的内壁到后端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到五分之四处。
其中,所谓已预热空气是指经过适当加热的空气,加热可以采用专门设备进行,也可以在该燃烧装置的尾部管道内设置余热利用装置,利用烟气的余热将空气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以便提高燃烧效率。所谓未预热空气是指温度较低的空气,可以直接采用周围环境中的空气也可以采用专门装置进行适当冷却,以便有效降低燃烧室内壁温度并避免结焦。切向风的总流量采用一次配风流量的0.05~0.15倍是为了控制燃烧室内的过量空气系数,以便降低氮氧化合物的生成。并且,稳定、饱满、高速旋转、混合剧烈、充分避免结焦的燃烧动力场保证了在较低过量空气系数的情况下仍然能充分高效地燃烧。
优选地,后端壁的内壁到前端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1倍到5倍,液态渣出口所在的壳体横截面位于最靠近后端壁的一组切向风进口所在的壳体横截面与后端壁的内壁之间,出口的直径为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出口与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圆锥状过渡腔室。
其中,液态渣出口所在的壳体横截面可以是液态渣出口的中心点所在的壳体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液态渣出口的最靠近前端壁的边缘点所在的壳体的横截面。可供选择地,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设有一个液态渣出口,液态渣出口在侧壁的内壁上的开口面积小于燃烧空间的横截面面积的十分之一。可供选择地,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设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液态渣出口,每个液态渣出口在侧壁的内壁上的开口面积小于燃烧空间的横截面面积的二十分之一。
可供选择地,壳体的侧壁上间隔设置两组且总流量为已预热空气的0.08~0.12倍的切向风进口,两组切向风进口分别位于壳体的相互平行的两个横截面上,靠近前端壁的横截面位于前端壁的内壁到后端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处,靠近后端壁的横截面位于前端壁的内壁到后端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处,各个切向风进口的开设方向与侧壁的内壁轮廓线相切,各个切向风进口的孔直径小于等于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六分之一。
可供选择地,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包括一个乳化焦浆燃烧器、一个油燃烧器以及一个气体燃烧器,其中,油燃烧器和气体燃烧器设置在乳化焦浆燃烧器下方,乳化焦浆燃烧器的一次配风口设有旋流配风器。
可供选择地,乳化焦浆燃烧器为四个,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等间隔设置在以前端壁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所在的圆周的直径为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油燃烧器为三个,两个设置在前端壁下部,一个设置在前端壁的上部;气体燃烧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部的两个油燃烧器附近,乳化焦浆燃烧器的一次配风口设有旋流配风器。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替工作的排渣车,其中一个排渣车停留在液态渣出口下方,该排渣车的容渣空间与液态渣出口连通并且容渣空间与液态渣出口的连接处密封。
更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替工作的二次排渣车,其中一个二次排渣车停留在二次渣出口下方,该二次排渣车的容渣空间与二次渣出口连通并且容渣空间与二次渣出口的连接处密封。
优选地,排渣车设有滚轮,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进一步包括用于引导排渣车的导引装置,导引装置可以为凹下的导槽、凸出的导轨、或者牵引钢索等。排渣车上设有感应元件,感应元件感应满载状态并通过一控制系统指令一个空的排渣车来更换满载的排渣车,比如可以采用压力感应器或高度测量装置等。液态渣出口与容渣空间之间设有用于吸收液态渣余热的吸热元件,比如盘香管等。
优选地,壳体的下方设有围绕液态渣出口的过渡腔体,过渡腔体的一端固定于壳体的侧壁上,过渡腔体的另一端向壳体下方延伸,停留在液态渣出口下方的排渣车的容渣空间通过与过渡腔体远离壳体的一端密封连接而与液态渣出口连通。
具体地,排渣车的顶壁活动设置可在高于排渣车顶壁位置与低于排渣车顶壁位置之间转换的保护罩,过渡腔体远离壳体的一端到地面的距离略大于排渣车的顶壁到地面的距离,保护罩处在高于排渣车顶壁位置时,保护罩的顶部到地面的距离大于过渡腔体远离壳体的一端到地面的距离。当排渣车的容渣空间与液态渣出口连通时,过渡腔体的另一端靠近排渣车的顶壁并且被环绕在保护罩的内部,保护罩的内部填充有密封沙以将容渣空间与液态渣出口的连接处密封。
优选地,过渡腔体为漏斗状结构,过渡腔体的横截面积从液态渣出口到容渣空间逐渐增大,过渡腔体远离壳体一端的形状与容渣空间的开口形状一致,吸热元件为设置在过渡腔体内的盘香管,容渣空间的底表面铺有一层防粘结沙。更优选地,过渡腔体远离壳体一端的形状与容渣空间的开口形状均为四边形,保护罩包括四个可枢转设置在排渣车顶壁的锁扣护板,每个锁扣护板分别对应绕容渣空间的开口的每个边枢转,当它们均被枢转到排渣车顶壁上方时,通过锁扣件将相邻的两个锁扣护板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四个锁扣护板固定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罩,当不需要使用保护罩时,释放各个锁扣件则四个锁扣护板分别枢转到排渣车顶壁下方,让开排渣车顶壁上方的空间,以便于排渣车进入工作位置或者离开工作位置。
可供选择地,过渡腔体远离壳体一端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其它形状,而容渣空间的开口形状与其对应。
可供选择地,采用多个液态渣出口,每个液态渣出口分别对应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渣车交替进行工作。
可供选择地,立式热风炉还可以不设二次渣出口,热风炉的炉腔还可以为圆柱状、立方形或其它合适形状。
可供选择地,排渣车设有自动报警装置,一旦达到了满载状态(即预定的容量),排渣车将发出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前来更换排渣车。
可供选择地,排渣车可以采用电力、燃油、燃气或其它适合动力驱动。
可供选择地,壳体的侧壁上可以间隔设置三组或者三组以上且总流量为已预热空气流量的0.06~0.1倍的切向风进口。
可供选择地,每组切向风进口可以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间隔分布的切向风进口。
可供选择地,前端壁上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乳化焦浆燃烧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油燃烧器、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体燃烧器。
可供选择地,后端壁的内壁到前端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2.5倍到3倍。
可供选择地,后端壁的内壁到前端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2.5倍到4倍,后端壁的中央开设一出口,该出口的直径为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可供选择地,乳化焦浆燃烧器喷出的乳化焦浆的雾化分散角度大于等于90度小于等于150度,比如120度或150度。
优选地,油燃烧器、气体燃烧器均设有配风口,其中,至少在乳化焦浆燃烧器的配风口设置有旋流配风器。
优选地,在壳体的内壁填敷硅酸铝纤维保温层和磷酸盐耐火混凝土;在前端壁和侧壁各布置至少一个观火孔;在壳体上方设置一个测量燃烧空间内温度的测点,以便于监测和自动控制。
优选地,切向风进口形成的旋流空气的旋转方向与旋流配风器喷入的空气的旋转方向相同,比如都为逆时针方向。
优选地,本发明的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进一步包括自能控制系统,进行全自动化运行,可以自动调节各股风所占的比例以适应不同负荷下的燃烧要求。并配上先进的大屏显示的人机对话界面,只要轻触屏上的功能键,就可按每一步完成操作,显示系统可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实时信息,故障显示及记录。
可供选择地,可以仅采用油燃烧器引燃乳化焦浆燃烧器,或者仅采用气体燃烧器引燃乳化焦浆燃烧器,其中,气体燃烧器可以燃烧天然气或液化气。
本发明采用的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还可用于其它类型的锅炉设备或者窑炉设备,比如蒸汽相变锅炉、水浴炉、冶金反射炉、玻璃窑、导热油炉、工业锅炉、油田注气炉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陶瓷热风炉上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以乳化焦浆为燃料,节省了成本并合理利用了自然资源;其次,使乳化焦浆充分燃烧并超过灰融点,以便乳化焦浆燃烧后产生的灰变成液态而从液态渣出口排出,避免了烟气中的大量灰渣进入陶瓷热风炉,从而避免了灰渣进入物料中,因此保证了陶瓷的质量;再次,在热风炉的卵形炉腔下部设置二次渣出口,进一步对小部分的没有在旋风燃烧装置中除掉的灰渣进行第二次清除,使小部分灰渣从二次渣出口排出,进一步提高了热风的清洁度,并且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针对燃烧器专门设计的排渣车交替进行工作,既保证了乳化焦浆高效稳定的燃烧,又实现了连续有效的液态除渣;此外,切向风的总流量采用一次配风流量的0.05~0.15倍使燃烧室内的过量空气系数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充分降低氮氧化合物的生成;此外,后端壁的内壁到前端壁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2倍到5倍,侧旋风使得由乳化焦浆燃烧器喷入的乳化焦浆雾滴做高速旋转,从而形成了一个粗短、饱满的燃烧动力场,可以在燃烧室中形成一种火球状燃烧,一方面稳定燃烧工况,另一方面将已经燃烧的高温火焰抽吸到稳燃室前端,有效地解决水焦浆的着火和燃烬问题,燃料和空气混合剧烈,燃烧温度高,燃烬率高,较高的旋流强度使燃料和空气混合强烈,可以在较小的过剩空气系数下实现完全燃烧,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并且使燃烧温度远远超过灰融点;进一步地,侧旋风分级逐次加入燃烧中,可以实现分级燃烧,局部低温,提高燃烧过程中的脱硫效率;更进一步地,采用两组四个切向风进口,并流入冷空气,形成切向旋转空气流,既增强了乳化焦浆雾滴混合燃烧强度,又降低了壳体内壁的温度,避免了乳化焦浆雾滴在壳体内壁上结焦,同时,切向旋流还可以将乳化焦浆火炬包裹在其中,避免其直接与壳体内壁接触;最后,采用多个乳化焦浆燃烧器均匀设置在前端壁上,可以加大乳化焦浆的雾化强度,缩短乳化焦浆的喷射长度,形成粗短、均匀、饱满、充分混合的燃烧动力场,采用三个油燃烧器、二个气体燃烧器,并按顺序依次点燃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真正有效的将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充分点燃,并稳定的燃烧,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之间可以相互引燃,相互辅助燃烧,避免了熄火现象;另外,外置的卧式圆筒形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可以与热风炉直接对接,特别适用于对原有旧热风炉的改造,分体布置,维修方便,安装灵活。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任何在本发明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采用的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采用的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B-B线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包括立式的热风炉本体以及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其中,热风炉本体包括一个卵形炉腔402、位于卵形炉腔402上部的热风出口404、位于卵形炉腔402下部的二次渣出口406、以及设置在二次渣出口406下方的二次排渣装置408。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包括壳体10、乳化焦浆燃烧器70、油燃烧器(图未示)、气体燃烧器(图未示)、以及一次排渣装置500。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通过管道104与卵形炉腔402的中部连通。
图2及图3具体揭示了陶瓷热风炉所采用的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结构。其中,一次排渣装置500采用两个排渣车500交替工作,二次排渣装置408也采用类似的排渣车。
请一并参照图1、图2及图3,壳体10由前端壁20、后端壁40、以及侧壁60围成。壳体10为圆筒状,壳体10的内部形成一圆筒状的燃烧空间30。后端壁40的内壁到前端壁20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燃烧空间30的内直径的3倍。
壳体前端壁20上均匀设有乳化焦浆燃烧器70以及油燃烧器和气体燃烧器,其中,乳化焦浆燃烧器70设置在前端壁20的中央,油燃烧器和气体燃烧器设置在乳化焦浆燃烧器70的下方。乳化焦浆燃烧器70以及油燃烧器和气体燃烧器均设有用于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已预热空气的一次配风口(图未示),并且,乳化焦浆燃烧器70设有旋流配风器。
壳体后端壁40的中央开设一出口44,该出口44的直径长度为燃烧空间30的内直径的四分之一。
壳体侧壁60上间隔设置两组用于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未预热空气切向风进口610、620。两组切向风进口分别位于壳体10的相互平行的两个横截面上,靠近前端壁20的其中一个横截面位于前端壁20的内壁到后端壁40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大约四分之一处,靠近后端壁40的其中一个横截面位于前端壁20的内壁到后端壁40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大约三分之二处。其中,各个切向风进口610、620的开口方向与侧壁60的内壁轮廓线相切,各个切向风进口610、620的孔直径约等于燃烧空间30的内直径的十分之一。各组切向风进口610、620分别形成的旋流空气的旋转方向与旋流配风器喷入的空气的旋转方向相同,均为逆时针方向。
燃烧空间30底部的侧壁60上开设一个液态渣出口66,液态渣出口66所在的壳体横截面位于最靠近后端壁40的一组切向风进口620所在的壳体横截面与后端壁40的内壁之间。液态渣出口66在侧壁60的内壁上的开口面积约为燃烧空间30的横截面面积的十五分之一。
壳体10的下方设有围绕液态渣出口66的过渡腔体666,过渡腔体666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0的侧壁60上,过渡腔体666的另一端向壳体下方延伸。具体地,过渡腔体666为漏斗状结构,过渡腔体666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过渡腔体666远离壳体一端的形状为四边形。过渡腔体666远离壳体的一端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略大于排渣车500的顶壁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过渡腔体666内设有用于吸收液态渣余热的盘香管662,冷水从下方流入盘香管662内,经过和液态渣换热后变成温度较高的水从上方流出盘香管662。
两个电力排渣车500交替地工作,图2和图3显示了其中一个排渣车500处于工作位置,即停留在液态渣出口66下方并且排渣车500的容渣空间经由过渡腔体666与液态渣出口66连通。其中,容渣空间的开口形状与过渡腔体666远离壳体一端的形状一致也为四边形。此外,容渣空间的底表面还铺有一层防粘结沙902。
排渣车500的顶壁活动设置一个保护罩503,保护罩503可以在一个高于排渣车顶壁位置和一个低于排渣车顶壁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保护罩503处在高于排渣车顶壁位置时,保护罩503的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大于过渡腔体666远离壳体的一端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此时,保护罩503可以将容渣空间与过渡腔体666的接缝处围起来。并且进一步在保护罩503内表面和过渡腔体666外表面之间填充密封沙901以将容渣空间与过渡腔体666的接缝处有效密封。
具体地,保护罩包括四个可枢转设置在排渣车500顶壁的锁扣护板503,每个锁扣护板503分别对应绕容渣空间的开口的每个边枢转,当它们均被枢转到排渣车500顶壁上方时,通过锁扣件5035将相邻的两个锁扣护板503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四个锁扣护板503固定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罩,以便和过渡腔体666进行密封连接。当不需要使用保护罩时,释放各个锁扣件5035则四个锁扣护板503分别枢转到排渣车500的顶壁下方,让开排渣车500顶壁上方的空间,以便于排渣车500进入工作位置或者离开工作位置。
排渣车500设有滚轮508,地面上设有用于引导排渣车500的导轨800。排渣车500上设有压力感应器(图未示)。当压力感应器感应出容渣空间的重量达到预定重量时,将通过一控制系统指令一个空的排渣车来更换满载的排渣车500。
为了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乳化焦浆燃烧器70以及油燃烧器和气体燃烧器的一次配风口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的均为已预热的温度较高的空气。
为了降低壳体10内壁温度,避免乳化焦浆雾滴在壳体10内壁上结焦,各个切向风进口610、620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的均为未预热的温度较低的空气。
为了使乳化焦浆雾滴在燃烧空间30内做高速旋转,以便乳化焦浆雾滴和空气剧烈混合燃烧从而在较小的过剩空气系数下充分提高燃烬率,各个切向风进口610、620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的切向风的风速为30米/秒。
为了充分地将乳化焦浆雾化分散,以便乳化焦浆雾滴充分地和空气混合形成一个粗短的火球状燃烧动力场从而提高燃烧效率,乳化焦浆燃烧器喷出的乳化焦浆的雾化分散角度选用大约150度。
从而,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乳化焦浆稳定地、高效地、高温地燃烧,燃烧温度超过灰融点,使绝大部分灰以液体的形式从液态渣出口66排出,并通过交替工作的排渣车500将灰渣运走,保证了系统稳定连续的运行。
另外,为了降低乳化焦浆燃烧过程中氮氧化合物的生成,各个切向风进口610、620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的未预热空气的总流量约为乳化焦浆燃烧器70的一次配风口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的已预热空气的0.1倍。
此外,在壳体10的内壁填敷硅酸铝纤维保温层和磷酸盐耐火混凝土以便于防火和保温。在前端壁20和侧壁60各布置一个观火孔(图未示)。在壳体10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分别设置一个测量燃烧空间内温度大小的温度传感器(图未示),分别监测燃烧空间各个区段的燃烧状况,以便于组合分析和自动控制。
运行过程是,先点着气体燃烧器,然后依靠气体燃烧器点着油燃烧器,油燃烧器稳定后关闭气体燃烧器;当燃烧空间30内的炉温升到约650~700℃后,开始由供浆系统向乳化焦浆燃烧器70输送乳化焦浆,乳化焦浆燃烧器70将乳化焦浆雾滴喷入燃烧空间30内,并在旋流配风器和切向风进口610、620的作用下,与空气充分的混合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旋转燃烧动力场,有效地解决了水焦浆挥发分低,难着火的技术难题;当乳化焦浆燃烧器70稳定燃烧后关闭油燃烧器。此时,燃烧温度远远超过灰融点,并且由于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液态渣的密度大,被离心力有效地从高温烟气中甩出,然后从下部的液态渣出口66流入排渣车500中,除灰率高达80%以上,可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高温烟气从后端壁40的出口44经过管道104进入卵形炉腔402内,并从上部的热风出口404供给下一步工序。剩余的小部分烟灰在卵形炉腔402被分离到二次渣出口406下方的二次排渣装置408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热风质量,进而保证了陶瓷产品的质量。
实施例2
请参照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由于二次渣出口406的出渣量较少,所以可以不采用交替工作的排渣车,而是采用一个排渣容器,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将该排渣容器清空或者更换。
液态渣出口66在侧壁60的内壁上的开口面积约等于燃烧空间30的横截面面积的二十分之一。
前端壁20的内壁到后端壁40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燃烧空间30的内直径的1.5倍。
出口44的直径约等于燃烧空间30的内直径的二分之一,在出口44与壳体10的侧壁60之间形成一圆锥状过渡腔室48。即,在后端壁40上形成了一喇叭形开口。
乳化焦浆燃烧器70为四个,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70分别装设在前端壁20上,并且等间隔分布在以前端壁20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70的中心所在的圆周的直径为壳体10的内直径的三分之二。其中,每个乳化焦浆燃烧器70喷出的乳化焦浆的雾化分散角度约等于45度。从而,当乳化焦浆被点燃以后,在壳体10内部的燃烧空间30内将形成由四条火炬构成的粗短的饱满的燃烧动力场。
油燃烧器80为三个,其中两个设置在前端壁20的下部,一个设置在前端壁20的上部,气体燃烧器90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下部的两个油燃烧器80附近。
切向风进口610、620的孔直径小于等于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70的最外侧所在的圆周到壳体10内壁的距离。其中,一组切向风进口610靠近前端壁20设置,且邻近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70喷出的乳化焦浆开始交叉的位置。
点火时,先靠点火电极点着气体燃烧器90,然后由气体燃烧器90点着与其邻近的两支油燃烧器80,再依靠燃烧空间30内的火焰点着上部的一个油燃烧器80,油燃烧器80运行一定时间燃烧空间30内的炉温升到约650~700℃后,开始由供浆系统向乳化焦浆燃烧器70输送乳化焦浆,乳化焦浆燃烧器70逐个点火投入运行,因为本实施例中切向风进口610、620的旋转风向为逆时针,所以先投入右下方的乳化焦浆燃烧器70,接着按逆时针方向逐个投入乳化焦浆燃烧器70。这样一个乳化焦浆燃烧器70被点燃后其又可以用于点燃另一个乳化焦浆燃烧器70,从而有效的将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70全部点燃。因为乳化焦浆燃烧器70的配风口装设旋流配风器,使燃烧空气也进行逆时针旋转,所以燃烧空间30内四支旋转的火炬被切向风进口610、620内流入的切向风加大旋流力度,并形成一个大的旋转燃烧动力场,有效地解决了水焦浆挥发分低,难着火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的陶瓷热风炉布置了四个对称的乳化焦浆燃烧器70,通过它们之间互相引燃,提高炉膛火焰充满度的方法用来点燃乳化焦浆。
本发明的陶瓷热风炉通过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70的旋流配风器所喷入的四股旋流风和由侧壁60喷入的两股切向旋流风共同完成水焦浆的加热、烘干、着火以及燃烧过程。旋流空气与乳化焦浆雾滴进行充分的混合,在燃烧空间30内形成复杂的旋转和轴向运动,提高燃烧强度,使燃烧温度远远超过灰融点,实现了液态排渣。
本发明的陶瓷热风炉的出口44设计成喇叭形,一方面可以加速高温火焰的旋转强度以便使乳化焦浆充分燃烬,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高温火焰冲出出口44后直接与炉管接触,彻底避免了烧炉管现象的发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大小相同的液态渣出口66,每个液态渣出口66在侧壁60的内壁上的开口面积约等于燃烧空间的横截面面积的三十分之一。
两个液态渣出口66被同一个过渡腔体666环绕并连通到同一个排渣车500的容渣空间。
后端壁40的内壁到前端壁20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燃烧空间30的内直径的4倍。
各个切向风进口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的切向风的风速为28米/秒。壳体10的侧壁上间隔设置三组且总流量为已预热空气流量的0.08倍的切向风进口。
乳化焦浆燃烧器喷出的乳化焦浆的雾化分散角度选用大约120度。
各组切向风进口610、620分别形成的旋流空气的旋转方向与旋流配风器喷入的空气的旋转方向相同,均为顺时针方向。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液态渣出口66在侧壁60的内壁上的开口面积约等于燃烧空间30的横截面面积的二十五分之一。
过渡腔体666远离壳体10一端的形状为圆形,对应地,容渣空间的开口形状和保护罩503的形状也为圆形。
排渣车500设有自动报警装置,一旦达到了满载状态(即预定的容量或重量),排渣车500将发出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前来更换排渣车。
排渣车500采用燃油驱动。导引装置为凹入地面的导槽。
过渡腔体666设置水冷壁以便吸收液态渣的余热。
后端壁40的内壁到前端壁20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燃烧空间30的内直径的3.5倍。
各个切向风进口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的切向风的风速为45米/秒。各个切向风进口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的切向风的总流量为已预热空气流量的0.13倍。
在壳体10上设置一个测量燃烧空间内温度大小的温度传感器以便于监测和自动控制。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液态渣出口66、二次渣出口406均不采用交替工作的排渣车,而是采用一个排渣容器,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将该排渣容器清空或者更换。
液态渣出口66在侧壁60的内壁上的开口面积约等于燃烧空间30的横截面面积的十分之一。
每组切向风进口610、620包括三个等间隔分布的切向风进口。
后端壁40的内壁到前端壁20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燃烧空间30的内直径的2.5倍。
各个切向风进口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的切向风的风速为35米/秒。各个切向风进口向燃烧空间30内输送的切向风的总流量为已预热空气流量的0.11倍。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的进一步包括自能控制系统,其采用西门子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全自动化运行,可以自动调节各股风所占的比例以适应不同负荷下的燃烧要求。并配置人机对话界面,只要轻触屏上的功能键,就可按每一步完成操作,显示系统可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实时信息,故障显示及记录。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蒸汽超温、蒸汽超压、烟道超温、管壁超温、柱塞泵进口水压低、系统水流量低、柱塞泵油压低、高压风风压低、鼓风机风压低、无火焰信号、浆压低、浆压高、浆流量低、鼓风机故障、供浆泵故障、输浆泵故障、浆罐浆料低、浆罐浆料高、柱塞泵电机故障、压力传感器故障等各路传感器故障自动保护功能,可无人值守。
此外,本发明的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进一步包括主送风系统和副送风系统。主送风系统由主鼓风机、空气预热器、风道、旋流配风器等组成。主送风系统的送风过程为:所需的燃烧空气,经鼓风机加压,经过空气预热器加温到100℃左右,由主风道分流器分别送到乳化焦浆燃烧器70、油燃烧器和气体燃烧器,其中每个乳化焦浆燃烧器70按比例分配成为旋转风和直流风,提供燃烧所需大部分空气。副送风系统由小鼓风机经风道不经加热直接进入切向风进口,产生切向旋流的冷风。

Claims (10)

1、一种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包括立式热风炉本体以及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所述热风炉本体包括一个卵形炉腔以及位于所述卵形炉腔上部的热风出口,所述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包括由前端壁、后端壁、以及侧壁围成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一圆筒状的燃烧空间,所述前端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乳化焦浆燃烧器、以及至少一个油燃烧器和/或至少一个气体燃烧器,所述后端壁开设一出口,该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卵形炉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间隔设置两组以上的切向风进口,每组所述切向风进口包括两个以上的、使送入所述燃烧空间的切向风沿所述壳体侧壁的内表面形成环流的切向风进口,位于所述燃烧空间底部的所述侧壁上在邻近所述后端壁的位置开设至少一个液态渣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位于所述卵形炉腔下部的二次渣出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焦浆燃烧器设有用于向所述燃烧空间内输送已预热空气的一次配风口,所述壳体的侧壁上间隔设置两组以上用于向所述燃烧空间内输送未预热空气且总流量为所述已预热空气流量的0.05~0.15倍的切向风进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以上的切向风进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互平行的两个以上的横截面上;其中,最靠近所述前端壁的横截面位于所述前端壁的内壁到所述后端壁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六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处,最靠近所述后端壁的横截面位于所述前端壁的内壁到所述后端壁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到五分之四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壁的内壁到所述前端壁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1倍到5倍,所述液态渣出口所在的壳体横截面位于最靠近所述后端壁的一组所述切向风进口所在的壳体横截面与所述后端壁的内壁之间;所述后端壁开设的出口的直径为所述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该出口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圆锥状过渡腔室。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间隔设置两组且总流量为所述已预热空气的0.08~0.12倍的切向风进口,所述两组切向风进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互平行的两个横截面上,其中,靠近所述前端壁的横截面位于所述前端壁的内壁到所述后端壁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处,靠近所述后端壁的横截面位于所述前端壁的内壁到所述后端壁的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处;各个所述切向风进口的开设方向与所述侧壁的内壁轮廓线相切,各个所述切向风进口的孔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六分之一。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包括一个所述乳化焦浆燃烧器、一个所述油燃烧器以及一个所述气体燃烧器,其中,所述油燃烧器和所述气体燃烧器设置在所述乳化焦浆燃烧器下方,所述乳化焦浆燃烧器的一次配风口设有旋流配风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焦浆燃烧器为四个,所述四个乳化焦浆燃烧器等间隔设置在以前端壁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该圆周的直径为所述燃烧空间的内直径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所述油燃烧器为三个,两个设置在所述前端壁下部,一个设置在所述前端壁的上部;所述气体燃烧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下部的两个油燃烧器附近,所述乳化焦浆燃烧器的一次配风口设有旋流配风器。
9、如权利要求2~8之一所述的陶瓷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两个以上的交替工作的排渣车,其中一个排渣车停留在所述液态渣出口下方,该排渣车的容渣空间与所述液态渣出口连通并且所述容渣空间与所述液态渣出口的连接处密封。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两个以上的交替工作的二次排渣车,其中一个二次排渣车停留在所述二次渣出口下方,该二次排渣车的容渣空间与所述二次渣出口连通并且该二次排渣车的容渣空间与所述二次渣出口的连接处密封。
CNB2006101243909A 2006-12-25 2006-12-25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229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243909A CN100552291C (zh) 2006-12-25 2006-12-25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243909A CN100552291C (zh) 2006-12-25 2006-12-25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9728A CN101029728A (zh) 2007-09-05
CN100552291C true CN100552291C (zh) 2009-10-21

Family

ID=38715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2439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2291C (zh) 2006-12-25 2006-12-25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229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9562A (zh) * 2012-05-31 2012-09-19 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 热风炉监测系统
CN103432876B (zh) * 2013-08-21 2016-06-29 潘广松 一种窑炉尾气处理方法
CN103727526A (zh) * 2013-12-23 2014-04-16 惠建军 立式双向鼓风喷煤燃烧炉
CN115755717B (zh) * 2022-11-29 2023-08-29 潮州市索力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窑炉设备运行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9728A (zh) 200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2291C (zh)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CN201242342Y (zh) 竖窑
CN100538180C (zh) 乳化焦浆液态排渣装置
CN201028504Y (zh) 采用乳化焦浆燃烧装置的玻璃窑
CA1172034A (en) Shaft furnace for burning or firing and sintering material in lump form or pellet form and with an internal burner
CN101021357B (zh)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导热油炉
CN107339698A (zh) 一种燃烧器
CN100594335C (zh) 采用乳化焦浆燃烧装置的工业锅炉
CN101020596B (zh) 采用乳化焦浆燃烧装置的玻璃窑
CN201014426Y (zh)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冶金反射窑
CN100529530C (zh) 采用乳化焦浆燃烧装置的注汽锅炉
CN200986180Y (zh) 采用乳化焦浆燃烧装置的工业锅炉
CN201028503Y (zh) 采用乳化焦浆燃烧装置的注汽锅炉
CN100501232C (zh) 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
CN200993523Y (zh)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陶瓷热风炉
CN100535514C (zh)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冶金反射窑
CN200993360Y (zh) 采用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的导热油炉
CN101512225A (zh) 用于燃烧固体燃料的方法和燃烧器
CN201014465Y (zh) 乳化焦浆液态排渣装置
CN200989581Y (zh) 乳化焦浆旋风燃烧装置
CN100501240C (zh) 石油焦浆燃烧装置
CN202546737U (zh) 顶置式蓄热燃烧系统
CN200993359Y (zh) 乳化焦浆贫氧燃烧装置
CN104964270B (zh) 一种气化燃烧机
CN100501233C (zh) 乳化焦浆贫氧燃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