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1550C - 流体微粒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微粒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1550C
CN100551550C CNB2006101543941A CN200610154394A CN100551550C CN 100551550 C CN100551550 C CN 100551550C CN B2006101543941 A CNB2006101543941 A CN B2006101543941A CN 200610154394 A CN200610154394 A CN 200610154394A CN 100551550 C CN100551550 C CN 10055155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particulate
polymer layer
electroconductive polymer
dielectric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543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2650A (zh
Inventor
周忠诚
王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to CNB2006101543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1550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52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2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15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155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微粒分离装置,包括排序流道、第一分类流道、第二分类流道、鉴别器、微处理器、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第一筛选阀门及第二筛选阀门。

Description

流体微粒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微粒分离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通过鉴别微粒大小而控制筛选阀门变形以达到分类流体中微粒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的流体微粒分类装置具有判断、分类与计数流体中微粒的设计,可以分离悬浮于流体中的相异物质或颗粒。因此,这种具有分类、计数的流体微粒分类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血球分类与计数,或液体的净化过程上。
在传统的流体微粒分类装置上,其通常利用电场或磁场的设计,来引导不同颗粒大小的微粒进入预定的收集槽中。然而,要根据微粒大小而相应地精确控制电场或磁场大小就不容易,会有误差产生。再加上若有外在电场或磁场存在,就更会产生分类不精确的问题。因此,仍需要开发新的微粒分类及收集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流体微粒分离装置。其可通过鉴别微粒大小而控制筛选阀门变形以达到分类流体中微粒的目的。再者,还可借助筛选阀门的设定位置,而达到判定微粒性质或尺寸的效果,或获得过滤流体中杂质的前处理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流体微粒分离装置,包括排序流道(sortingchannel)、第一分类流道、第二分类流道、鉴别器(detector)、微处理器、第一致动器(actuator)、第二致动器、第一筛选阀门及第二筛选阀门。排序流道接收具有第一微粒及第二微粒的第一流体,并引导第一微粒及第二微粒依次通过。第一分类流道连通排序流道,用以引导第一微粒通过。第二分类流道连通排序流道,用以引导第二微粒通过。鉴别器设置于排序流道处,用以依次鉴别第一微粒及第二微粒的大小与数目,并由此依次输出第一鉴别讯号及第二鉴别讯号。微处理器与鉴别器电连接,用以依次接收第一鉴别讯号及第二鉴别讯号,并由此依次输出第一控制讯号及第二控制讯号。第一筛选阀门以可变形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分类流道内,用以允许第一微粒通过第一分类流道。第二筛选阀门以可变形的方式设置于第二分类流道内,用以允许第二微粒通过第二分类流道。第一致动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用以接收第一控制讯号,并由此控制第二筛选阀门变形,使第一微粒无法通过第二分类流道。第二致动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用以接收第二控制讯号,并由此控制第一筛选阀门变形,使第二微粒无法通过第一分类流道。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文特例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1D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的运作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的第一种筛选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的第二种筛选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的第三种筛选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导电高分子层的变形量与时间的对应图。
图4A是本发明具有二个阀门部的筛选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筛选阀门变形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的过滤流道及排序流道的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过滤流道的左侧视图。
图5C是图5A的过滤流道的俯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的电路方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60:流体微粒分离装置
11、61:排序流道
12a、12b、62(1)~62(n):分类流道
13、63:鉴别器
14、64:微处理器
15a、15b、35、65(1)~65(n)、71(1)~71(n):致动器
16a、16b、26、36、66(1)~66(n)、68(1)~68(n):筛选阀门
17a、17b:微粒
18a、18b:流体
19、69:过滤流道
19a:中间流道
20a、20b、70(1)~70(n):收集槽
21、23、24:导电高分子层
22:电解质层
25:电解液
26a、26b、36a、36b:阀门部
C1、C2:控制讯号
S1、S2:鉴别讯号
S3:微粒分布讯号
V1、V2、V3:电压
Δ1、Δ2:变形量
Δt1、Δt2: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同时参照图1A~1D,它们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的运作流程图。如图1A所示,流体微粒分离装置10至少包括过滤流道19、排序流道11、二个分类流道12a及12b、鉴别器13、微处理器14、二个致动器15a及15b、二个筛选阀门16a及16b和二个收集槽20a及20b。过滤流道19接收并过滤流体18b,且输出另一流体18a,流体18a具有至少二种微粒17a及17b。排序流道11的一端连通于过滤流道19,排序流道11用以接收流体18b,并引导微粒17a及17b依次通过,以达到微粒依次逐粒排列前进的目的。分类流道12a及12b的一端分别连通排序流道11的另一端,且分类流道12a及12b的另一端分别连通收集槽20a及20b。分类流道12a及12b用以分别引导不同大小的微粒通过,进而收集所通过的微粒于收集槽20a及20b中,以达到微粒分类及收集的目的。其中,流体18a及18b可以是液体、气体或超临界流体。
需要说明的是,排序流道11的进口端,即排序流道11及过滤流道19的连接端,可利用水力聚焦效应(fluid focus effect),使流体18a的微粒17a及17b由过滤流道19依次进入排序流道11。也就是说,过滤流道19的基本结构可由三条流道组成。流体18b由中间流道19a注入且经由过滤后输出流体18a,上下两侧流道则注入边鞘流体(sheath fluid)。在适当控制过滤流道19的各流道中流体的注入流速的情况下,上下两侧边鞘流体在中间流道19a接近排序流道11的喷嘴口挤压流体18a,以形成水力聚焦效应。因此,使流体18a的宽度变窄,且上下两侧边鞘流体流速越快,则流体18a集中效果越好。在适当的两侧边鞘流体的流速及挤压下,可将流体18a缩减至单一微粒尺寸的宽度,使流体18a的微粒17a及17b可以由过滤流道19依次进入排序流道11,达到单颗微粒排序的效果。所以,水力聚焦效应是通过两侧边鞘流体对中间流体的水力集中效果,并迫使中间流体的流出宽度缩减至本发明所预期的大小,
鉴别器13设置于排序流道11处,并在排序流道11内形成鉴别区域(虚线范围内),用以鉴别所通过微粒的颗粒大小与数目,以达到微粒大小及数目鉴别的目的。当微粒通过鉴别器13的鉴别区域时,鉴别器13会因微粒与流体的特性不同(例如导电或介电性质),而产生检测值瞬间改变,并由此转换成鉴别讯号,因此可以得知有无待测微粒通过鉴别器13的鉴别区域。并且,依据鉴别讯号的强弱与数目,亦可以分辨通过鉴别器13的鉴别区域的微粒大小及个数,以作为后续分类的参考基准。微处理器14与鉴别器13电连接,致动器15a及15b分别与微处理器14电连接。筛选阀门16a及16b以可变形的方式分别设置于分类流道12a及12b内。微处理器14根据鉴别器13的鉴别结果输出对应的控制讯号至致动器15a及15b中的至少一个,以相应地控制筛选阀门16b及16a变形。此外,筛选阀门16a及16b的变形用以分别决定分类流道12a及12b的管径大小。倘若筛选阀门16a及16b以可体积膨胀或厚度增厚的方式分别设置于分类流道12a及12b内,当筛选阀门16a及16b的体积变大或厚度变厚时,则分类流道12a及12b的管径大小将会变小。当筛选阀门16a及16b的体积或厚度不变或恢复原状时,则分类流道12a及12b的管径大小将维持不变或恢复原状,进而允许可通过的微粒进入收集槽20a及20b中。
如图1B所示,当微粒17a首先进入鉴别器13于排序流道11内的鉴别区域时,鉴别器13可通过电学、磁学或光学等方式鉴别微粒17a的颗粒大小与数目,并由此输出鉴别讯号S1。例如,鉴别器13可为库尔特粒度仪(Counlter Counter),其通过电学方式鉴别微粒的颗粒大小与数目。在光学鉴别技术上,可通过光照微粒的方式,根据微粒遮蔽光线的多寡或微粒对于光线的散射程度,以决定微粒的大小。此外,鉴别器13具有计数器,用以在鉴别器13检测出每一个微粒的大小后将数值加1。当鉴别器13检测完所有微粒后,其计数器将会输出最后的微粒检测总数目。其中,鉴别讯号S1包含微粒17a的颗粒大小与数目的信息。微处理器14接收鉴别讯号S1,并由此输出控制讯号C1。致动器15a接收控制讯号C1,并由此控制筛选阀门16b变形,使微粒17a无法通过分类流道12b。其中,致动器15a以电讯号或机械作用力的方式控制筛选阀门16b变形。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15a与筛选阀门16b电连接,且在接收控制讯号C1后输出电压V1至筛选阀门16b。筛选阀门16b接收电压V1而由此体积膨胀或增加厚度,进而缩小分类流道12b的管径大小,使微粒17a因颗粒大小大于分类流道12b的管径大小而无法通过分类流道12b。此时,由于筛选阀门16a的体积或厚度没有改变,故分类流道12a的管径大小维持不变,且可以允许颗粒大小小于分类流道12a管径大小的微粒17a通过分类流道12a而进入收集槽20a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微粒17a在鉴别器13的鉴别区域移动期间,鉴别器13将会继续输出鉴别讯号S1至微处理器14。而微处理器14将会继续输出控制讯号C1至致动器15a,且致动器15a将会继续输出电压V1至筛选阀门16b,使筛选阀门16b的体积膨胀或厚度增加至微粒17a不能通过分类流道12b的程度。
如图1C所示,当微粒17a离开鉴别器13的鉴别区域,而微粒17b接着进入鉴别器13的鉴别区域时,鉴别器13鉴别微粒17b的颗粒大小与数目,并由此输出鉴别讯号S2。其中,鉴别讯号S2包含微粒17b的颗粒大小与数目的信息。微处理器14接收鉴别讯号S2,并由此输出控制讯号C2。致动器15b接收控制讯号C2,并由此控制筛选阀门16a变形,使微粒17b无法通过分类流道12a。其中,致动器15b以电讯号或机械作用力的方式控制筛选阀门16a变形。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15b与筛选阀门16a电连接,且在接收控制讯号C2后输出电压V2至筛选阀门16a。筛选阀门16a接收电压V2而由此体积膨胀或增加厚度,进而缩小分类流道12a的管径大小,使微粒17b因其颗粒大小大于分类流道12a的管径大小而无法通过分类流道12a。此时,微粒17a已经离开鉴别器13的鉴别区域一段时间而预备进入收集槽20a中,致动器15a将会停止继续输出电压V1给筛选阀门16b。因此,筛选阀门16b的体积或厚度将会恢复为图1A所示的原状。由于筛选阀门16b的体积或厚度恢复为原状,故分类流道12b的管径大小亦恢复为原来大小,且可以允许颗粒大小小于分类流道12b的流道大小的微粒17b通过分类流道12b而进入收集槽20b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微粒17b于鉴别器13的鉴别区域移动期间,鉴别器13将会继续输出鉴别讯号S2至微处理器14。而微处理器14将会继续输出控制讯号C2至致动器15b,且致动器15b将会继续输出电压V2至筛选阀门16a,使筛选阀门16a的体积膨胀或厚度增加至微粒17b不能通过分类流道12a的程度。
如图1D所示,当微粒17b离开鉴别器13的鉴别区域一段时间而预备进入收集槽20b中,致动器15b将会停止继续输出电压V2给筛选阀门16a。因此,筛选阀门16a的体积或厚度将会恢复为图1A所示的原状。最后,微粒17a及17b将被分别收集于收集槽20a及20b中。又,鉴别器13在鉴别出微粒17a及微粒17b的大小后还输出微粒计数值2。
至于筛选阀门16a及16b的结构设计,在此先以筛选阀门16a为例并附图说明如下,但本实施例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请参照图2A,其是本发明第一种筛选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筛选阀门16a包括导电高分子层21及电解质层22,导电高分子层21与电解质层22邻接设置。电压V2施加于导电高分子层21与电解质层22上,使电解质层22的离子移动至导电高分子层21中。因此,导电高分子层21的导电高分子将会与离子产生共价键,使导电高分子层21的体积膨胀或厚度增加,反应式如下所示:
Figure C20061015439400101
也就是说,上述导电高分子层21的变形原理,系其导电高分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在原有导电高分子结构与外来离子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共价键的影响下,引起导电高分子层21的体积或厚度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导电高分子层21可以是电致变形高分子材料,例如是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其包含聚吡咯(polypyrrole,PPy)、聚苯胺(polyaniline,PAn)、聚砜(polysulfone)或聚乙炔(polyacetylene,PAc)。此外,电解质层21包含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过氯酸根离子或苯磺酸根离子,且电解质层21可采用固态材料或流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筛选阀门16a及16b虽以电致体积膨胀或厚度增加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举例说明,但本实施例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筛选阀门16a及16b亦可选用弹性变形材料,致动器15a及15b即可分别通过机械作用力相应地控制筛选阀门16b及16a变形;致动器15a及15b可以为例如常见的静电、压电、电磁等原理产生的致动器。
请参照图2B,其是本发明第二种筛选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筛选阀门16a包括二个导电高分子层21及23和电解质层22,导电高分子层21及23上下包夹电解质层22。电压V2施加于导电高分子层21及23上,使电解质层22的离子移动至导电高分子层21或23中。因此,导电高分子层21或23的导电高分子将会与离子产生共价键,使导电高分子层21或23的体积膨胀或厚度增加。其中,导电高分子层23包含聚吡咯、聚苯胺、聚砜或聚乙炔。
请参照图2C,其是本发明第三种筛选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C所示,筛选阀门16a包括导电高分子层24及电解液25,导电高分子层24埋设于电解液25中,电解液25与流体18a隔离而互不接触。电压V2施加于导电高分子层24及电解液25上,使电解液25的离子移动至导电高分子层24中。因此,导电高分子层24的导电高分子将会与离子产生共价键,使导电高分子层24的体积膨胀或厚度增加。其中,导电高分子层24包含聚吡咯、聚苯胺、聚砜或聚乙炔,电解液25包含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过氯酸根离子或苯磺酸根离子,且可以是非中性液体。需要说明的是,筛选阀门16b的设计亦可以是如图2A~2B的设计,但筛选阀门16a及16b可相同或相异。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若筛选阀门16a及16b所选用的导电高分子层的电致变形的反应较慢时,例如以图3的变形量与时间对应图为例作说明,其在Δt1时间内的变形量为Δ1,而完成百分之百变形量(例如是Δ2)则须要耗时Δt2时间。本实施例中配合流道12a及12b的宽度设计,仅需利用导电高分子的Δ1变形量,以作为筛选阀门16a及16b的控制,并提高筛选阀门16a及16b的操作频率。
此外,若导电高分子层的厚度越薄,则导电高分子层的变形速率越快。因此,本实施例亦可将筛选阀门16a及16b改为上下双层的设计,如图4A~4B所示的筛选阀门26,以提高变形反应速率。在图4A~4B中,筛选阀门26包括阀门部26a及26b,阀门部26a及26b亦相对地设置于流道12a内,且分别与图1A的致动器15b电连接。当阀门部26a及26b被施加电压时,阀门部26a及26b的体积将会变大,且厚度将会变厚,以便在阀门部26a及26b各自小幅度的变形量下即可大幅度地缩减流道12a的宽度。此外,筛选阀门26亦可设置于流道12b中而取代筛选阀门16b。另外,阀门部26a及26b可以是一个由导电高分子层及电解质层所构成的双层结构、一个由二导电高分子层包夹电解质层后所形成的三层结构或一个导电高分子层埋设于电解液中后所形成的结构,且阀门部26a及26b的结构可以相同或相异。举例而言,阀门部26a包含第一导电高分子层及第一电解质层,阀门部26b包含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及第二电解质层,类似图2的结构所示。第一导电高分子层和第一电解质层及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和第二电解质层相对设置,图1A的致动器15b用以分别输出电压至第一导电高分子层和第一电解质层及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和第二电解质层,以分别控制阀门部26a及26b的变形量。其中,阀门部26a及26b亦可以是弹性变形材料。至于过滤流道19的过滤设计,将附图举例说明如下,但本实施例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请同时参照图5A~5B,图5A是本发明的过滤流道及排序流道的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过滤流道的左侧视图,图5C是图5A的过滤流道的俯视图。如图5A~5C所示,流体微粒分离装置10还包括致动器35及筛选阀门36。筛选阀门36以可变形的方式设置于过滤流道19的中间流道19a内。致动器35接收微粒分布讯号S3,微粒分布讯号S3具有流体18b的微粒分布范围的信息。致动器35根据流体18b的微粒分布范围控制筛选阀门36变形,使微粒17a及17b通过过滤流道19而进入排序流道11。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35在接收微粒分布讯号S3后由此输出电压V3。筛选阀门36以可体积膨胀或厚度增加的方式设置于过滤流道19的中间流道19a内,并与致动器35电连接。筛选阀门36用以接收电压V3而由此体积膨胀或厚度增加,使微粒17a及17b通过过滤流道19而进入排序流道11。其中,筛选阀门36包含阀门部36a及36b,阀门部36a及36b分别与致动器35电连接。因此,致动器35将可以分别输出电压V3至阀门部36a及36b,由此使阀门部36a及36b体积膨胀或厚度增加,以过滤不需要的杂质,如颗粒大小大于微粒17a及17b的杂质。本发明可以针对不同流体(例如中性流体、非中性流体或电解质等)及所要收集的微粒大小,设定筛选阀门36适当的过滤尺寸,例如阀门部36a及36b的相对位置、间隔大小及变形量大小,以有效减少流体中杂质对于后续微粒排序及分类的精确度的影响。又,阀门部36a及36b可以是一个由导电高分子层及电解质层所构成的双层结构、一个由二层导电高分子层包夹电解质层后所形成的三层结构或一个导电高分子层埋设于电解液中后所形成的结构,且阀门部36a及36b的结构可以相同或相异。需要说明的是,筛选阀门36亦可选用弹性变形材料,致动器35即可通过机械作用力控制筛选阀门36变形。
第二实施例
请同时参照图6A~6B,图6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的示意图,图6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的电路方块图。如图6A~6B所示,流体微粒分离装置60包括过滤流道69、排序流道61、多个分类流道62(1)~62(n)、鉴别器63、微处理器64、多个致动器65(1)~65(n)及71(1)~71(n)、多个筛选阀门66(1)~66(n)及68(1)~68(n)和多个收集槽70(1)~70(n),n为大于2的正整数。过滤流道69接收并过滤第一流体,且输出第二流体,第二流体具有多个颗粒大小不同的微粒。排序流道61连通于过滤流道69,排序流道61用以接收第二流体,且引导第二流体中微粒依次通过。分类流道62(1)~62(n)的一端分别连通排序流道11,且分类流道62(1)~62(n)的另一端相应地连通收集槽70(1)~70(n)。也就是说,分类流道62(1)~62(n)依次排列于排序流道61的一侧,收集槽70(1)~70(n)亦相应地依次排列。收集槽70(1)~70(n)用以相应地收集第1~n种微粒。鉴别器63设置于排序流道61处,并在排序流道61内形成鉴别区域(虚线范围内),用以鉴别所通过微粒的颗粒大小与数目。微处理器64与鉴别器63电连接,致动器65(1)~65(n)及71(1)~71(n)分别与微处理器64电连接。筛选阀门66(1)~66(n)以可变形的方式相应地设置于分类流道62(1)~62(n)内,并相应地与致动器65(1)~65(n)电连接或机械性连接。筛选阀门68(1)~68(n)以可变形的方式对应地设置于排序流道61内,并相应地与致动器71(1)~71(n)电连接或机械性连接。筛选阀门68(1)位于分类流道62(1)~62(2)之间的排序流道61内,即筛选阀门68(i)位于分类流道62(i)~62(i+1)之间的排序流道61内,i为正整数1~n。
当鉴别器63鉴别到第1微粒时,鉴别器63输出第1鉴别讯号至微处理器64。微处理器64根据第1鉴别讯号输出第1控制讯号至致动器71(1)。致动器71(1)根据第1控制讯号控制筛选阀门68(1)变形,使第1微粒经由分类流道62(1)进入收集槽70(1)中。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71(1)根据第1控制讯号输出第1电压至筛选阀门68(1),使筛选阀门68(1)的体积变大或厚度变厚,则第1微粒将会经由分类流道62(1)进入收集槽70(1)中。
同样地,当鉴别器63鉴别到第2微粒时,鉴别器63输出第2鉴别讯号至微处理器64。微处理器64根据第2鉴别讯号输出第2控制讯号至致动器71(2)及65(1)。致动器71(2)及65(1)分别根据第2控制讯号对应地控制筛选阀门68(2)及66(1)变形,使第2微粒经由分类流道62(2)进入收集槽70(2)中。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71(2)及65(1)分别根据第2控制讯号输出第2电压至筛选阀门68(2)及66(1),使筛选阀门68(2)及66(1)的体积变大或厚度变厚,则第2微粒将会经由分类流道62(2)进入收集槽70(2)中。
依此类推,可设计如下的微粒筛选流程(第1微粒除外)。当鉴别器63鉴别到第j+1微粒时,鉴别器63输出第j+1鉴别讯号至微处理器64。微处理器64根据第j+1鉴别讯号输出第j+1控制讯号至致动器71(j+1)及65(1)~65(j)。致动器71(j+1)及65(1)~65(j)对应地根据第j+1控制讯号对应地控制筛选阀门68(j+1)及66(1)~66(j)变形,使第j+1微粒经由分类流道62(j+1)进入收集槽70(j+1)中。其中,j为正整数1~n。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71(j+1)及65(1)~65(j)对应地根据第j+1控制讯号输出第j+1电压至筛选阀门68(j+1)及66(1)~66(j),使筛选阀门68(j+1)及66(1)~66(j)的体积变大或厚度变厚,则第j+1微粒将会经由分类流道62(j+1)进入收集槽70(j+1)中。
需要说明的是,筛选阀门66(1)~66(n)及68(1)~68(n)各自可以是一个由导电高分子层及电解质层所构成的双层结构、一个由二层导电高分子层包夹电解质层后所形成的三层结构、一个导电高分子层埋设于电解液中后所形成的结构或一个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阀门部所构成的结构,阀门部亦可以是一个由导电高分子层及电解质层所构成的双层结构、一个由二层导电高分子层包夹电解质层后所形成的三层结构、一个导电高分子层埋设于电解液中后所形成的结构。筛选阀门66(1)~66(n)及68(1)~68(n)亦可以是弹性变形材料,致动器65(1)~65(n)及71(1)~71(n)可通过机械作用力对应地控制筛选阀门66(1)~66(n)及68(1)~68(n)变形。其中,筛选阀门66(1)~66(n)及68(1)~68(n)的结构可以相同或相异。此外,同一个筛选阀门的阀门部的结构可以相同或相异。
综合上述内容,上述实施例所披露的流体微粒分类装置具有提供流体运动的排序流道与收集槽,而排序流道与收集槽间以分类道连通。而各分类流道中或二个分类流道之间的排序流道中可设置筛选阀门,筛选阀门由导电高分子层及电解质层所构成的双层结构、二层导电高分子层包夹电解质层后所形成的三层结构、导电高分子层埋设于电解液中后所形成的结构、或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阀门部所构成的结构组合而成,亦可以是弹性变形材料。阀门部亦可以是一个由导电高分子层及电解质层所构成的双层结构、一个由二层导电高分子层包夹电解质层后所形成的三层结构、一个导电高分子层埋设于电解液中后所形成的结构。各分类流道可容许通过微粒大小,即借助前述致动器驱动筛选阀门。当流体中的微粒于排序流道进入分类流道时,若前述控制阀门具有导体特性,如导电高分子等,则可将筛选阀门视为电极,若再配以外接电路,即可形成利用库尔特(Coulter)原理进行微粒尺寸量测与颗粒数目计算的筛选阀门。上述收集槽可分别接受不同颗粒大小的微粒。最后,再通过微处理器的分类-统计功能而得到单位时间内流体中这些微粒的合理分布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在排序流道的进口端(即排序流道及过滤流道的连接端)利用中间流体流动的特性及两侧快速边鞘流体的水力聚焦作用,可将中间流体的微粒依次引导而进入排序流道中。再于其中间排序流道处利用鉴别器的光学、磁学或电学等鉴别技术,可侦测出微粒的大小及数目。最后,配合后端分类流道的筛选阀门的控制,可将特定大小的微粒收集至预定的收集槽中。
此外,本实施例所披露的微粒分类装置可分析同种细胞或微粒的尺寸分布,且一般细胞或微粒浓度都已经稀释过。因此,细胞或微粒经过排序流道后,鉴别器对个别细胞或微粒单体进行鉴识。另外,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微粒分类装置亦可针对异种细胞或微粒进行分析及判别。
因此,本实施例可提供具有分类不同种类微粒(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其通过具有弹性变形的筛选阀门的设计,可将前述的不同微粒分别导入不同的收集槽,而达到微粒分类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微粒分类相关技术,可用于生物血液或体液内部的组成分类,例如血液中不同细胞的分类与计数,或过滤液体中所含的杂质、颗粒等应用。另外,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具有特殊功能,其可通过筛选阀门的体积或厚度变化而达到分类流体中微粒的目的。再者,还可通过筛选阀门的设定位置,达到判定微粒性质或尺寸的效果,或获得过滤流体中杂质的前处理能力。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所披露的流体微粒分离装置,确实可以通过筛选阀门的材料与位置设计,进而达到对流体所含的颗粒与杂质进行过滤、鉴别及分类的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流体微粒分离装置,包括:
排序流道,系接收具有第一微粒及第二微粒的第一流体,并引导所述第一微粒及所述第二微粒依次通过;
第一分类流道,系连通所述排序流道,用以引导所述第一微粒通过;
第二分类流道,系连通所述排序流道,用以引导所述第二微粒通过;
鉴别器,系设置于所述排序流道处,用以依次鉴别所述第一微粒及所述第二微粒的大小与数目,并由此依次输出第一鉴别讯号及第二鉴别讯号;
微处理器,系与所述鉴别器电连接,用以依次接收所述第一鉴别讯号及所述第二鉴别讯号,并由此依次输出第一控制讯号及第二控制讯号;
第一筛选阀门,系以可变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类流道内,用以允许所述第一微粒通过所述第一分类流道;
第二筛选阀门,系以可变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类流道内,用以允许所述第二微粒通过所述第二分类流道,所述第二筛选阀门接收第一电压而由此体积膨胀,使所述第一微粒无法通过所述第二分类流道;
第一致动器,系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讯号,并由此控制所述第二筛选阀门变形,使所述第一微粒无法通过所述第二分类流道;以及
第二致动器,系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第二控制讯号,并由此控制所述第一筛选阀门变形,使所述第二微粒无法通过所述第一分类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筛选阀门及所述第二筛选阀门各自包含导电高分子层及电解质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导电高分子层包含聚吡咯、聚苯胺、聚砜或聚乙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解质层包含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过氯酸根离子或苯磺酸根离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筛选阀门及所述第二筛选阀门各自包含二个导电高分子层及一个电解质层,所述二个导电高分子层上下包夹所述电解质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导电高分子层包含聚吡咯、聚苯胺、聚砜或聚乙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解质层包含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过氯酸根离子或苯磺酸根离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筛选阀门及所述第二筛选阀门各自包含导电高分子层及电解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导电高分子层包含聚吡咯、聚苯胺、聚砜或聚乙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解液包含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过氯酸根离子或苯磺酸根离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筛选阀门包含第一导电高分子层、第一电解质层、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及第二电解质层,所述第一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一电解质层及所述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致动器用以输出所述第一电压至所述第一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一电解质层及所述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筛选阀门包含第一导电高分子层、第一电解质层、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及第二电解质层,所述第一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一电解质层及所述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致动器用以输出第二电压至所述第一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一电解质层及所述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过滤流道,系连通所述排序流道,用以接收并过滤第二流体,且输出所述第一流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三筛选阀门,系以可变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过滤流道内;以及
第三致动器,系与所述第三筛选阀门电连接,用以根据所述第二流体的微粒分布范围控制所述第三筛选阀门变形,使所述第一微粒及所述第二微粒通过所述过滤流道而进入所述排序流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筛选阀门包含第一导电高分子层、第一电解质层、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及第二电解质层,所述第一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一电解质层及所述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致动器用以输出第三电压至所述第一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一电解质层及所述第二导电高分子层和所述第二电解质层。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排序流道系利用水力聚焦效应,使所述第一微粒及所述第二微粒依次进入所述排序流道。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鉴别器系在鉴别出所述第一微粒及所述第二微粒的大小后还输出微粒计数值为2。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一收集槽,系连通所述第一分类流道,用以接收所述第一微粒;以及
第二收集槽,系连通所述第二分类流道,用以接收所述第二微粒。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筛选阀门及所述第二筛选阀门各自包含弹性变形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鉴别器为库尔特粒度仪。
CNB2006101543941A 2006-09-25 2006-09-25 流体微粒分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155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543941A CN100551550C (zh) 2006-09-25 2006-09-25 流体微粒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543941A CN100551550C (zh) 2006-09-25 2006-09-25 流体微粒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2650A CN101152650A (zh) 2008-04-02
CN100551550C true CN100551550C (zh) 2009-10-21

Family

ID=39254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5439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1550C (zh) 2006-09-25 2006-09-25 流体微粒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155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2852B2 (ja) * 2009-02-06 2014-01-08 株式会社オンチップ・バイオテクノロジーズ 使い捨てチップ型フローセルとそれを用いたフローサイトメーター
TWI418777B (zh) 2010-03-10 2013-12-11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 生化檢測單元及其生化儀器
CN103293191B (zh) * 2010-03-19 2015-07-29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化检测单元及其生化仪器
IT201700105948A1 (it) * 2017-09-21 2019-03-21 Menarini Silicon Biosystems Spa Metodo e sistema microfluidico per il recupero di particelle
CN108872033B (zh) * 2018-05-24 2022-04-08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大气环境中气态污染物的非均相反应活性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12705483A (zh) * 2020-12-22 2021-04-27 沈阳格劳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机制造用智能筛选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4307A (en) * 1973-03-05 1976-10-05 Bio/Physics Systems, Inc. Combined particle sorter and segregation indicator
US4175662A (en) * 1977-04-12 1979-11-27 Tibor Zol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orting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n electrolyte
US4756427A (en) * 1984-09-11 1988-07-12 Partec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rting particl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4307A (en) * 1973-03-05 1976-10-05 Bio/Physics Systems, Inc. Combined particle sorter and segregation indicator
US4175662A (en) * 1977-04-12 1979-11-27 Tibor Zol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orting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n electrolyte
US4756427A (en) * 1984-09-11 1988-07-12 Partec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rting part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2650A (zh) 2008-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1550C (zh) 流体微粒分离装置
JP4964752B2 (ja) 粒子を選別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933759B (zh) 用于高吞吐量连续流动分离的涡流结构
KR890700829A (ko) 광산란 기술을 이용한 다부분(多部分)구별분석 장치
EP0646040B1 (e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 mixture
CN103323502B (zh) 用于流式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
CN101893569A (zh) 微粒测量装置
CN102301221A (zh) 用于微流体单一颗粒分析的指状电极
CN103323383A (zh) 一种基于电阻抗技术的微流控芯片微粒计数系统
DE112005003572T5 (de) Flusszelle mit Hüllfluss
CN203337513U (zh) 一种基于电阻抗技术的微流控芯片微粒计数系统
CN105907633A (zh) 一种用于细胞精细分选、计数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装置
Zheng et al. Deterministic lateral displacement MEMS device for continuous blood cell separation
US9505010B2 (en) Flow channel device and sorting apparatus
EP12066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fferentiating and enumerating leukocytes
CN102507417A (zh) 一种粒子自动分类方法
CN102305758B (zh) 一种粒子快速自动分类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06644900A (zh) 一种基于非均匀电场的阻抗脉冲颗粒计数装置及其计数方法
Nakamura et 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cell tracking velocimetry
TWI305732B (en) Fluid particle separating device
WO2012165711A1 (ko) 고효율 입자 분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484012A (zh) 一种压差式检测过滤器堵塞情况的传感系统
CN112553048A (zh) 一种细胞分选方法和芯片
KR101269168B1 (ko) 고효율 입자 분리 장치 및 방법
EP2795290B1 (en) Method, system,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ell sorter to improve yield of sorted part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