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6080C - 燃料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6080C
CN100546080C CNB200710002121XA CN200710002121A CN100546080C CN 100546080 C CN100546080 C CN 100546080C CN B200710002121X A CNB200710002121X A CN B200710002121XA CN 200710002121 A CN200710002121 A CN 200710002121A CN 100546080 C CN100546080 C CN 10054608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mentioned
cell device
cassette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021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2405A (zh
Inventor
乘松泰明
叶田玲彦
秋山登
菊地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2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2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60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608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高效率的燃料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燃料电池装置的燃料剩余量检测,此外,即使燃料剩余量变少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燃料保持部的变换。为此,设置两个以上具有燃料剩余量检测功能的燃料保持部,作成能够在负载驱动时使用的、进行燃料保持部的选择的燃料电池装置。由此,能够提供可以实现燃料保持部的方向自由性、剩余量检测、和高效率的燃料更换,在负载使用中可靠性高的燃料电池装置。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410071343.3、申请日为2004年7月20日、发明名称为“燃料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装置和安装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的进步,电话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视听设备或移动终端设备等日益小型化,作为携带用电子设备正在迅速普及。作为携带用电子设备用电源,正考虑燃料电池电源。燃料电池由于把燃料具有的化学能电化学地直接变换成电能,故不需要通常的引擎发电机等的使用了内燃机的发电机那样的动力部,作为小型发电设备的实现性好。此外,燃料电池由于只要补充燃料就继续发电,故不需要使用通常的二次电池时那样为了充电而暂时停止负载等设备的工作。一般已知对于这样的燃料电池进行改性等而使用氢的类型。与这些主要把工作温度定为80度以上的情况不同,作为在室温下也工作的燃料电池有在燃料电池的燃料极上直接氧化液体燃料的类型的燃料电池,作为有代表性的燃料电池可举出使甲醇直接氧化的类型的燃料电池(DMFC)。
在现有的二次电池中,大多具有根据放电量引起的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检测剩余量,并利用显示或报警等的某种手段把电池剩余量通知给用户的功能。但是,在燃料电池中,只要充满发电部的燃料浓度等不变化,输出特性中就不显现出变化,一直到燃料用完了发电电压才降低。从而,燃料的剩余量检测或稳定的燃料供给导致的向负载高效率供电成了问题。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供给方法,作为例子可举出(例如,专利文献1)把发电用燃料封入在燃料包中,在该燃料包内设置水等副生成物的回收袋,随着使用,副生成物的量增加,通过利用其压力供给发电用燃料,供给发电用燃料一直行到大致完全没有了的燃料电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68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把发电用的燃料封入的燃料保持部的燃料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燃料保持部中设置有:具有电阻的两个导电部;和导电部连接部,与上述两个导电部电连接且根据燃料的剩余量在上述两个导电部之间进行移动,上述燃料保持部是圆筒形的盒型,具有把燃料供给侧封入的封入部、和活塞型的上述导电部连接部,上述两个导电部是板状的,粘贴在把上述燃料封入的燃料室内表面上,在与上述导电部连接部的移动相垂直的方向上的上述两个导电部的宽度在上述导电部连接部侧比在上述封入部侧大,检测上述两个导电部间的电阻,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计算上述燃料的剩余量。
提供在用于携带设备等的情况下,确保如现有二次电池那样的在任何方向上都不产生功能不全的方向自由性,并在保持设备的使用状态下实现更换变空了的燃料盒的热更换功能,且轻量小型化、可靠性高的燃料电池装置。
它是对负载供给电力,至少具有两个储存发电用燃料的燃料保持部,有选择地使用至少1个燃料保持部的燃料电池装置。
而且,可以提供能够确保方向自由性,能够高效率地从使用设备进行更换,是小型且轻量的燃料电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了本发明的燃料电池装置的负载的模式图。
图2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装置的框图。
图3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料使用选择流程图。
图4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料盒的外观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燃料盒的随着燃料消耗的变化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变更了检测灵敏度的导电端子模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附加了0检测功能的燃料盒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中附加了螺纹机构的燃料盒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中附加了泄池防止用盖的燃料盒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中附加了高压防止用电阻的DC/DC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高压防止用电阻利用了燃料盒的剩余量检测电阻的DC/DC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12为本发明中使用了步进电机的燃料选择单元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可以进行再补充的燃料箱的剖面图。
图14为本发明中把燃料箱与充填器连接起来的外观图。
图15为本发明中把充填器功能连接起来的框图。
图16为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装置的框图。
图17为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燃料使用选择流程图。
图18为示出本发明燃料盒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料盒的模式图。
图20为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装置的框图。
图21为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燃料使用选择流程图。
图22为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装置的框图。
图23为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燃料使用选择流程图。
图24为示出本发明的燃料盒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5为示出本发明的燃料盒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6为示出本发明的燃料盒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中的燃料电池装置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为把本发明的燃料电池装置安装在负载上的外观图,图2为燃料电池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中,由于把不能再充填的、用完扔掉的燃料盒10a、10b定为燃料保持部,故成为用户确认燃料盒10a、10b用完时进行更换的形式。此外,作为燃料电池使用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DMFC)。在面板型情况下,已知在阳极侧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利用使用了毛细管现象的吸引材料的燃料供给和利用泵使燃料循环的方法的燃料供给中的至少1种的结构。在层叠型情况下,已知在阳极侧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使用泵,在阴极侧的空气供给装置中使用风扇或鼓风机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是按照上述结构作成的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的燃料电池装置,如图2所示,由具有两个燃料盒10a、10b、燃料选单元21、DC/DC变换器25、状态判别控制单元22的收容部20;以及发电组件30构成,且燃料盒10a和10b、收容部20、发电组件30作成可以分别分离的结构。通过作成可以分离每一个部件,异常部位的更换和再循环时的区分变得更加简单。此外,在DC/DC变换器25中,作为起动用还具有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电容器等的蓄电器。此外,作为负载50除了图1示出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以外,还可以使用数字摄像机、数码相机、PDA、携带电话这样的小型携带设备。
下面,首先说明根据情况选择应该使用的燃料盒的燃料选择单元21的细节。
燃料选择单元21具有4个燃料使用模式。第1模式为10a、10b这两个燃料盒使用燃料的模式,第2模式为只有燃料盒10a使用燃料的模,第3模式为只有燃料盒10b使用燃料的模式,第4模式为10a、10b这两个燃料盒都不使用燃料的模式。
第1模式由于从两个燃料盒向发电部供给燃料,故是能够更快地开始发电组件30中的电力输出的模式。特别是,在燃料电池装置的起动时使用,是用于迅速地进行向发电组件30的燃料供给的模式。
第2模式和第3模式是有选择地使用燃料的模式。作为燃料选择的基准,使用10a、10b这两个燃料盒的剩余量检测结果、和可以与剩余量检测时同时检测的燃料盒的装卸检测结果。
在安装着10a、10b这两个燃料盒的情况下,基于剩余量检测结果使用燃料剩余量少的那一个。此外,在剩余量检测结果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设定以使用某一个。由此,可避免10a、10b这两个燃料盒同时燃料用完的情况。此外,即使在用户更换燃料用完的燃料盒的情况下,在另一个燃料盒存在着燃料剩余量的期间内进行更换即可,因此,即使在不关断设备而进行燃料盒的更换(热更换)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为了在燃料更换期间使负载50驱动所需数量的燃料缓冲或内装1次电池、2次电池,能够实现更加小型轻量化。
第4模式是在负载50停机后或连接了AC适配器40时,做到不使用燃料的模式。由于来自DC/DC变换器25的输出为恒定电流以下,故通过检测负载50的停机或备用而停止来自燃料盒的燃料供给,把以发电组件30中的切断为主的燃料透过等引起的燃料消耗抑制到最小限度。此外,可以把再起动负载50时的燃料供给模式从第4模式固定到起动。在连接了AC适配器时也一样,通过检测AC适配器40的连接而停止来自燃料盒10的燃料供给,把发电组件30中的切断那样的燃料透过等引起的燃料消耗抑制到最小限度。
此外,在10a、10b这两个燃料盒都未安装或两者剩余量为0的情况下,也成为本模式。
图3示出分别使用上面举出的4个模式的流程。如图3所示,根据10a、10b这两个燃料盒、和AC适配器40的连接状态分别使用,在一个燃料盒的剩余量大致成为0的瞬间切换到燃料有剩余的燃料盒。由此,能够更高效率地使用能量。
其次,与上述功能不同,下面使用图16说明不仅能够进行向发电组件30供给燃料而且还能够进行附加了来自发电组件30的燃料返回路径的燃料循环的结构。
燃料选择单元21具有5个燃料使用模式。第1模式为10a、10b这两个燃料盒都使用燃料的模式,第2模式为只有燃料盒10a使用燃料的模式,第3模式为只有燃料盒10b使用燃料的模式,第4模式为10a、10b这两个燃料盒和来自发电组件的燃料返回路径都不使用而进行关断的模式,第5模式为只使用来自发电组件30的燃料返回路径,使燃料循环的模式。
从第1到第4模式的功能与上述一样。
第5模式是使用剩余的燃料从燃料盒供给到收容部和发电组件而进行循环的模式。在面板型燃料电池情况下,在发电量较小时等不需要重新加燃料时,通过使燃料循环能够防止浓度分布的偏差和二氧化碳的堵塞。在层叠型燃料电池的情况下,由于必须总是把燃料连续到送发电组件30,故通过在适当时候分别使用第2或第3模式、和第5模式来切换来自盒的新燃料和返回的燃料的供给,能够不断地供给燃料。此外,也可以使第2或第3种模式、和第5模式的切换完全不分离,以便作成能够共享两者的流路。
图17示出分别使用上面举出的5个模式的流程。如图17所示,通过根据10a、10b这两个燃料盒、燃料循环、和AC适配器40的连接状态分别使用,能够更高效率地使用能量。
下面,使用图20说明除了两个燃料盒以外,还具有用于储存来自燃料电池的返回燃料的内部箱26的燃料供给单元27的结构。
图20中,燃料盒10a、10b或内部箱26的剩余量0的检测也可以基于来自燃料供给单元27的运转信息进行检测。例如,如果是使用了DC电机的泵的情况,就能够利用状态判别控制单元22来根据其编码器信号来判别冲击二氧化碳等空气的空转状态、不送出燃料的静止状态。此外,也可以使用流量传感器。
燃料选择单元21具有5个燃料使用模式。第1模式为10a、10b这两个燃料盒都使用燃料的模式,第2模式为只有燃料盒10a使用燃料的模式,第3模式为只有燃料盒10b使用燃料的模式,第4模式为10a、10b这两个燃料盒和位于来自发电组件30的燃料返回路径上的内部箱26都不使用而进行关断的模式,第5模式为使用位于来自发电组件30的燃料返回路径上的内部箱26,使燃料循环的模式。
第5模式是使内部箱26中剩余的燃料从燃料盒10a或10b供给到收容部20和发电组件30而进行循环的模式。如果使用来自燃料供给单元27的运转信号就可以简易地判别内部箱26的0检测。例如在内部箱26大致变空、把二氧化碳等空气送入燃料供给单元27而进行空转的情况下,也通过切换到后述那样的燃料盒把已加压的燃料送入燃料供给单元27,因此,不产生不能供给燃料那样的功能不全。在面板型燃料电池情况下,在发电量较小时等不需要重新加燃料时,通过使燃料循环能够防止浓度分布的偏差和二氧化碳的堵塞。在层叠型燃料电池的情况下,由于必须总是把燃料连续到送发电组件30,故通过在适当时候分别使用第2或第3模式、和第5模式来切换来自盒的新燃料和返回的燃料的供给,能够不断地供给燃料。此外,也可以使第2或第3种模式、和第5模式的切换完全不分离,以便作成能够共享两者的流路。
此外,在两个燃料盒的剩余量变成0的情况下,也是通过在第5模式下一直等待到内部箱26变成0,即使负载50是笔记本PC等时,也能够一直维持到数据保存的时间。
图21示出分别使用上面举出的5个模式的流程。如图21所示,通过根据10a、10b这两个燃料盒、内部箱26、和AC适配器40的连接状态分别使用,能够更高效率地使用能量。
下面,使用图22和图23说明在图21示出的燃料电池装置的结构中具有1个燃料盒和内部箱26的结构。
图22中由于是1个燃料盒10c,故燃料选择单元21具有图20、图21描述中的第2模式、第4模式、第5模式这样的3个燃料使用模式。
第2模式为燃料盒10c使用燃料的模式,第4模式为燃料盒10c、和位于来自发电组件30的燃料反向路径上的内部箱26都不使用而进行关断的模式,第5模式为使用位于来自发电组件30的燃料返回路径上的内部箱26,使燃料循环的模式。图23示出分别使用这3个模式的流程,这3个模式具有与已描述的实施例的功能一样的功能。
其次,使用图4说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燃料盒的结构。
燃料盒10的结构是,在圆筒结构中封入燃料,在圆筒19的内壁上粘贴两个导电端子11,把燃料封入,且随着燃料的使用,在圆筒19的圆筒方向上移动的活塞12把导电端子11之间短路。再有,把两个板状导电端子11关于圆筒形的圆筒19的中心轴对称地粘贴在圆筒的内壁上。圆筒19的壁面材料使用具有耐甲醇性、绝缘性、玻璃、塑料等光透射性的材料。作为燃料供给侧封入材料13使用具有耐甲醇性、橡胶等绝缘性的材料,且燃料吸出用的针34能够贯穿它。圆筒19内壁的导电端子11使用具有耐甲醇性的材料,例如SUS、钛、导电性膜等。此外,在把燃料作成不通过活塞12或燃料供给侧封入材料13漏泄那样的厚度时,加工成有比内部燃料电阻小两个数量级以上的电阻值的宽度。此外,活塞12使用导电性橡胶等,且与导电端子11的接触封入性、和导电性良好。当然,也可以不把活塞12本身作成导电体,而是在活塞部分上附加把导电端子11之间短路的金属或导电性橡胶等的短路端子。再有,对于活塞12也希望选定具有耐甲醇性的材料。
图19示出本实施例的燃料盒10a、10b的模式图。图19(a)为示出内部结构的斜视图,图19(b)为剖面图。在活塞12和燃料供给侧封入材料13上分别设有不漏泄燃料的O形环31、32。此外,活塞12利用弹簧33的压力使燃料收到一定的体积。在活塞12上设有短路端子15。
使用作为剖面图的图5(a)、(b),说明燃料盒10a、10b的实施例。使两个导电端子11短路的活塞12与燃料的变化同时进行移动。通过检测从燃料供给侧看到的两个导电端子11间的电阻发生变化的情况,能够读取燃料盒内的燃料剩余量。此外,同样地,通过检测导电端子11间的电阻是不是开路状态,能够容易地实现燃料盒连接检测。图6示出从一个导电端子11侧看到的、燃料盒在圆筒内的结构的图。通过使导电端子11的宽度变化,使接近燃料供给侧的比相反侧的更窄,能够随着燃料剩余量变少进行灵敏度更高的剩余量检测。此外,通过图7所示那样的导电端子11的结构和在活塞12上附加电阻率比活塞材料低的短路端子15,也可以进行燃料的0检测。采用了燃料变成0时,短路端子15与导电端子11的凸起部接触,电阻显著变化的方式。为了进行燃料0检测,也可以与导电端子11分开设置0检测端子。由于燃料盒壁面的圆筒19具有光透射性,故用户能够确认燃料盒内的燃料剩余量,除此以外还通过使用具有光透射性的材料来构成收容部20的燃料盒的收容部位,使得用户能够目视活塞的位置。从而,在使用负载50和未使用负载50时,都能够确认燃料盒中剩余的剩余量。也可以把活塞12的颜色着色成红色等用户目视性好的颜色。
此外,也可以把燃料盒的活塞12成为绝缘材料,通过作成本结构,由于在使用燃料的同时,被活塞12封入的燃料的宽度发生变化,故通过检测导电端子11间燃料电阻的变化或导电端子11间静电电容的变化可以进行燃料盒的剩余量检测。此外,还能够使用具有光透射性的材料来构成盒的收容部位,使得用户能够目视活塞12的位置,在设备使用中和未使用设备时,都能够确认燃料盒中剩余的剩余量。也可以把活塞12着色成目视性好的颜色。
此外,也可以作成如图18所示,使具有耐甲醇性的气球等的弹性体12a膨胀而把燃料封入,利用具有与前面实施例一样性质的燃料供给侧封入材料13来密闭的结构。圆筒19的壁面材料使用具有光透射性的材料,在圆筒内壁上粘贴两个导电端子11。导电端子11除了是上述的材料以外,还希望是不易受到生锈等环境变化量所造成的影响的材质。进而,安装与把燃料封入的弹性体的收缩联动而动作,把导电端子11间短路的短路端子15。短路端子的结构使用利用导电性橡胶等的活塞结构或总是能够与导电端子11接触的弹簧结构。随着弹性体的收缩自动地把燃料压出到燃料盒外,由此可供给燃料,而且,通过检测随着与收缩联动动作的短路端子的移动而变化的导电端子11间的电阻,可检测燃料盒的剩余量。通过使用弹性体,具有燃料的供给变得效率更高且燃料变得更难漏泄的效果。此外,还能够进行燃料盒的连接检测,通过使导电端子11的宽度变化也能够调整燃料剩余量的检测灵敏度。此外,还通过使用具有光透射性的材料来构成盒收容部,使得用户能够目视活塞12的位置,在负载50使用中和未使用负载50时,都能够确认燃料盒中剩余的剩余量。此外,也可以把短路端子和弹性体着色成目视性好的颜色。
此外,盒的外形不仅是迄今已描述的圆筒形,还可以使用图24所示那样的卡型、棱柱、三棱柱等形状,具有自由度。图24为燃料盒的外观图,与图18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特别是卡型,具有在收容中不占空间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从燃料盒的上述结构中去除短路端子,或作成使用绝缘材料的活塞12。利用本结构,能够随着弹性体的收缩自动地把燃料供给到燃料盒外,而且,由于在燃料变化的同时,被弹性体封入的燃料的宽度发生变化,故通过检测端子间静电电容的变化可检测燃料盒的剩余量。此外,还通过使用具有光透射性的材料来构成盒收容部,使得用户能够目视活塞12的位置,在设备使用中和未使用设备时,都能够确认燃料盒中剩余的剩余量。此外,也可以把活塞12或弹性体着色成目视性好的颜色。
此外,也可以重新设置两个导电端子以便与燃料盒收容部并行,通过测定导电端子间的静电电容来测定盒内的燃料剩余量。
此外,如图8所示,通过在燃料盒的燃料供给口部分上设置螺纹部16,在向收容部20上安装时进行旋转安装,能够实现正确且无漏泄的向收容部20的安装。此外,如图9所示,通过在出售燃料盒时把盖17安装在螺纹部16上,能够防止零售时的燃料漏泄事故。
此外,也可以在燃料盒上设置对阴极供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35,并且在对过滤器35进行通气的位置上设置供气口36。以燃料盒10a为例,图25和图26示出剖面图和外观图。作为过滤器35的材料可考虑使用棉花、化学纤维、活性炭等,但是,作为功能希望使用除了对空气中的灰尘和花粉进行过滤以外,还能够吸附硫黄等对燃料电池的阴极造成坏影响的物质的材料。
接着,说明在测定燃料盒的电阻来检测剩余量的情况下使用了DC/DC变换器25的例子。
图10示出与用于以恒定电压从DMFC向负载50供给电力的DC/DC变换器连接的例子。图10中使用升压斩波器型。通过使用升压型DC/DC变换器来实现电压的稳定化,可减少DMFC的串联单元个数,元件个数也减少,从而可提高安装密度。此外,在使用以朝前(forward)型为主的绝缘型或多层叠的DMFC的情况下,根据使用降压斩波器型等的负载50的规格适当使用即可。在本发明中,如图所示,在DMFC输出端上连接使DMFC的每一单个单元的电压降低到1伏以下那样的高阻值的电阻元件R1。此外,也可以作为电阻元件R1的替代而连接恒电压二极管(图中,用虚线示出)。通过施加这样的电压限制,在由于单个单元最高电压为≤1伏而可以防止DMFC的催化剂的析出这一点上,和由于整个DMFC上的最大输出电压降低而在DC/DC变换器中可以利用耐压较低的元件这一点上有效果,同样地,由于整个DMFC上的最大输出电压降低,而在DMFC输出端上连接的、以电气双层电容器为主的电容器的串联个数减少这一点上有效果。
电阻检测型的燃料盒中的剩余量检测的例子,是如图11所示,作为在DMFC输出端上连接的电阻元件的替代而连接燃料盒10的方式。如图所示,把电阻R2与燃料盒串联连接,以使燃料盒上出现的电压最大为≤1.2伏。由此,由于在连接燃料盒10的情况下,盒连接端电压为≤1.2伏,而在未连接燃料盒10的情况下,盒连接端电压为DMFC的输出电压(≥1.2伏),故连接检测是容易的。通过利用微型计算机的A/D端检测在燃料盒10上出现的电压,可进行燃料盒10的连接检测和燃料盒10的剩余量检测,基于检测值可进行燃料盒的使用选择。
电阻检测型的燃料盒中的剩余量检测的第两个例子,是在DC/DC变换器输出端上连接燃料盒的方式。把电阻与燃料盒串联连接,以使燃料盒上出现的电压最大为≤1.2伏。通过连接在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上,把燃料盒上出现的电压连接到笔记本PC的负载50的接口端子上,可以把燃料盒的剩余信息直接传递到负载侧。
关于燃料选择方式的例子,可举出如图12所示,在燃料盒10a与燃料盒10b之间配置步进电机21a来选择燃料的流路的方式。还可举出用电磁阀来控制各流路的开闭的方式、有选择地使用燃料供给用泵的方式。
在使用步进电机和电磁阀的方式中,需要把燃料供给到燃料盒之外的动力,但是,可举出利用安装在收容部中的弹簧机构进行压出的方式。进而,还可举出如图18所示主要把弹性体的收缩作为动力源的方式。当然,也可以作为辅助来安装弹簧机构。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燃料盒的活塞12中内装磁性体并且在燃料吸出口附近配置磁铁等,作为辅助动力。
[实施例2]
下面,说明不是使用用完扔掉的燃料盒,而是使用可以多次利用、可以进行燃料再充填的燃料箱时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燃料箱如图13所示,实施例1中的燃料供给侧封入材料13是可以装卸的,具有只在安装时才可以把燃料供给到外部的单向阀18。
下面,用图说明向燃料箱进行燃料再充填的方法。
第1再充填方法是卸下燃料箱进行再补充时的方法。如图14所示,使用充填器60,对燃料加压,再补充到燃料箱侧。充填器60的补充用的燃料是可以目视的,可以用LED等来显示补充中、补充结束等的工作状态。通过使用充填器60侧的压力传感器和来自燃料箱的剩余量检测中的至少1个以上,能够检测燃料箱的满补充,能够使补充结束。
第2再充填方法是把充填器60与收容部连接进行再补充的方法。图15示出此时的装置结构。除了实施例1中的4个燃料供给模式以外,还增加检测充填器60的连接、使从充填器60到燃料箱的流路直接连结的燃料充填模式。与第1再充填方法一样,通过使用充填器60侧的压力传感器和来自燃料箱的剩余量检测中的至少1个以上,能够检测燃料箱的满补充,能够使补充结束。
此外,把充填器60的连接器作成还具有电力供给端子且向负载50供给电力的端子结构。或者作成除了与燃料箱直接连结的流路以外还在向发电部的流路中具有的端子结构。通过具有上述两个结构中的至少1个结构,在对燃料箱进行两种再充填中都能够提高负载驱动的安全性。
此外,也可以作成在兼备两种的系统中,用户可以选择两个实施例的结构。
[实施例3]
下面,说明除了上述实施例1和2以外,附加了发电部清洗功能时的实施例。
在实施例1中,用与图2中的燃料盒10a、10b、和AC适配器40端子连接的结构的清洗器进行清洗。从一个燃料盒注入清洗液(纯水等),从另一个燃料盒回收废液。
此外,清洗中由AC适配器40进行电力供给。
在实施例2中,与图15中的充填器60连接部连接。与实施例1一样,注入清洗液(纯水等),回收废液。清洗中由充填器60连接部或AC适配器40进行电力供给。
在实施例3中,把发电组件30与收容部20断开,直接与清洗器连接。从燃料供给口注入清洗液(纯水等),回收废液,进行清洗。
此外,也可以在实施例1中设置实施例2中的充填器60连接部那样的清洗器连接部。
[实施例4]
下面,说明负载50是具有脚机构的机器人那样的,在移动时重心不断地变动的设备,且使用了燃料电池装置的情况。
在具有脚机构的机器人中使用上述系统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倾斜等引起的功能不全,实施例1那样的燃料盒结构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具有两个以上燃料保持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重心的重大偏离,除了上述实施例的燃料选择以外,还使用剩余量多的燃料保持部的燃料以使剩余量的偏差不超过一定值。此外,与使用现有的二次电池的情况不同,由于燃料保持部的重量发生变化,不仅把燃料剩余量信息用于用来运算可以驱动的时间等的驱动设计中,而且,还根据剩余量信息计算燃料保持部的重量,在ZMP(零转矩点,Zero Moment Point)的运算中加以利用。利用本实施例能够防止重心的偏离。
[实施例5]
还说明电子设备的其它例子。下面,说明负载50是如扫除机那样的按照用户操作要求方向自由性的设备,且使用了燃料电池装置的情况。
在扫除机中使用上述系统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方向自由性,实施例1那样的燃料盒结构也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在手动清洗器那样的要求高的方向自由性的设备中,也能够应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图25、图26的盒,可用于排气过滤器中。

Claims (7)

1.一种具有把发电用的燃料封入的燃料保持部的燃料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燃料保持部中设置有:
具有电阻的两个导电部;和
导电部连接部,与上述两个导电部电连接且根据燃料的剩余量在上述两个导电部之间进行移动,
上述燃料保持部是圆筒形的盒型,具有把燃料供给侧封入的封入部、和活塞型的上述导电部连接部,
上述两个导电部是板状的,粘贴在把上述燃料封入的燃料室内表面上,在与上述导电部连接部的移动相垂直的方向上的上述两个导电部的宽度在上述导电部连接部侧比在上述封入部侧大,
检测上述两个导电部间的电阻,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计算上述燃料的剩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具有两个上述燃料保持部,从上述至少两个燃料保持部中选择1个进行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电部连接部是使燃料电池的每1单元的电压为≤1.0伏的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燃料保持部的至少一端上设置了螺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燃料保持部使用了具有光透射性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保持部具有弹性体、和把燃料供给侧封入的封入部,使上述弹性体扩张以保持燃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外部抽出燃料保持部的剩余液,注入用于清洗的液体。
CNB200710002121XA 2003-10-23 2004-07-20 燃料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608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2682/2003 2003-10-23
JP2003362682 2003-10-23
JP376368/2003 2003-11-06
JP011289/2004 2004-01-2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13433A Division CN1332469C (zh) 2003-10-23 2004-07-20 燃料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2405A CN1992405A (zh) 2007-07-04
CN100546080C true CN100546080C (zh) 2009-09-30

Family

ID=38214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0212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6080C (zh) 2003-10-23 2004-07-20 燃料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46080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822A (zh) * 2011-02-08 2013-10-23 智慧能量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适配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206809U (zh) * 1986-09-09 1987-08-05 李士瑛 磁力滑动变阻式液位传感器
US5262731A (en) * 1991-04-18 1993-11-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iquid level detector
EP1313160A1 (de) * 2001-11-13 2003-05-21 SFC Smart Fuel Cell AG Vorrichtung zur Brennstoffversorgung von Brennstoffzelle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206809U (zh) * 1986-09-09 1987-08-05 李士瑛 磁力滑动变阻式液位传感器
US5262731A (en) * 1991-04-18 1993-11-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iquid level detector
EP1313160A1 (de) * 2001-11-13 2003-05-21 SFC Smart Fuel Cell AG Vorrichtung zur Brennstoffversorgung von Brennstoffzelle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822A (zh) * 2011-02-08 2013-10-23 智慧能量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适配器
CN103370822B (zh) * 2011-02-08 2016-02-17 智慧能量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适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2405A (zh) 2007-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2469C (zh) 燃料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US7692400B2 (en) Mobile type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device, and carried type electronic equipment
US7876069B2 (en) Electrical power unit
US7091701B2 (en) Power supply for an electrical load
JP5110913B2 (ja) 電源装置
US77798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ling a fuel container
US8643325B2 (en) Integrated battery charger
EP1306918B1 (en) Replaceable fuel cell apparatus having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US20060191727A1 (en)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JP4969029B2 (ja)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171718A (zh) 双向电池充电控制器
CN1323453C (zh) 燃料罐
US20070212580A1 (en) Hybrid power supply device
EP1547186A2 (en) Cell unit having fuel cell,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fuel cel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operation of fuel cell in multi-step manner for efficient operation
CN1323454C (zh) 燃料电池装置
US2005003191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fuel tank uni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wer supply for th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0546080C (zh) 燃料电池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0367156C (zh) 电子设备及其供电转换控制方法和供电转换设置方法
EP144581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system,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0386710C (zh) 电子设备、电池单元及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CN100359735C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2865254A (zh) 驱动器件及驱动管理器件
US8088521B2 (en) Fuel cell system for computing fuel level
US20050069739A1 (en) Battery unit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US2004023482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fuel cell uni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2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52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AXELL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25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