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9777C - 垂直度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垂直度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9777C
CN100529777C CN200610060133.3A CN200610060133A CN100529777C CN 100529777 C CN100529777 C CN 100529777C CN 200610060133 A CN200610060133 A CN 200610060133A CN 100529777 C CN100529777 C CN 1005297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column
verticality
sensing element
positioning
lo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601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6494A (zh
Inventor
张秉君
吴育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601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29777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46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6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97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977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度定位装置。该垂直度定位装置包括一定位支架及一控制电路,该定位支架包括一具引线接口的本体,间隔设置在该本体上的一具侧面的一第一定位柱及一第二定位柱,该第一定位柱的同一侧面上间隔设置两个感应元件,每一感应元件包括一抵接端、一正感应端及一负感应端,该抵接端与该正感应端及该负感应端中其中一端连接,该两个抵接端位于同一直线设置,该控制电路一端与该感应元件的正感应端及负感应端电连接,另一端与该引线接口电连接。本发明通过该感应元件与待测元件的接触与否作为判断该待测元件依据,提高定位精确度,且方便操作。

Description

垂直度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度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在进行画面白平衡测试时,对液晶显示器自身定位精度以及检测镜头与该液晶显示器的相对位置有较高要求,而其定位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器画面白平衡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如何精确定位液晶显示器自身的垂直度以及确定检测镜头与该液晶显示器之间相对位置至关重要。
一种现有技术所揭示的垂直度定位装置如图1所示。该垂直度定位装置1包括一固定支架10及一定位支架15,该定位支架15设置在该固定支架10上,且该定位支架15能够相对该固定支架10沿一定方向滑动。
该固定支架10包括一固定本体11、两个支撑臂12、两个延伸臂13及四个滑轴14。该支撑臂12间隔一定间距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该固定本体11设置,每一支撑臂12对应一延伸臂13,每一延伸臂13与相应的支撑臂12垂直设置,该四个滑轴14分别对应设置在该二延伸臂12上。
该定位支架15包括一本体16、二固定臂17、一高定位柱18及一低定位柱19。
该二固定臂17平行设置,且同时垂直于该本体16,每一固定臂17包括一长条形滑槽171,该滑槽171用以对应收容该固定支架10的滑轴14。凭借该四个滑轴14与该固定臂17的滑槽171对应配合,实现该定位支架15相对于该固定支架10的相对滑动。
该高定位柱18及该低定位柱19均设置在该本体16上的柱状长条,其中该低定位柱19较该高定位柱18短。该高定位柱18与该低定位柱19间隔一定间距平行设置,且该高定位柱18及该低定位柱19垂直于该本体16及该固定臂17所确定的平面。该高定位柱18与该低定位柱19之间间距能够自由调整。
该高定位柱18还包括一第一定位面181及一第二定位面182,该第一定位面181与该第二定位面182均该高定位柱18的二相互垂直的相邻侧壁。该低定位柱19包括一抵接面191,该抵接面191与该第一定位面181在同一平面内。
再请参阅图2,为使用该垂直度定位装置1定位液晶显示装置时状态示意图。当使用该垂直度定位装置1对液晶显示装置20进行白平衡测试时,将该液晶显示装置20靠近该垂直度定位装置1设置。该液晶显示装置20包括一前壳21及一后壳22,该前壳21具有二对称设置的边框211及边框212,其中该边框211及边框212位于同一平面内,该后壳22具有一边框221,该前壳21的边框212垂直与该后壳22的边框221。该高定位柱18的第一定位面181抵接该液晶显示面板20的前壳21的边框212,该第二定位面182(参阅图1)抵接该液晶显示面板20的后壳22的边框221,该低定位柱19的抵接面191抵接该液晶显示装置20的前壳21的另一边框211。
当在进行白平衡测试时,将该液晶显示装置20设置在该垂直度定位装置1上,使得该液晶显示装置20的前壳21二边框211、212同时与该高定位柱18的第一定位面181及该低定位端19的抵接面191贴合,且该液晶显示装置20的后壳22边框221与该高定位柱18的第二定位面182贴合。因为该高定位柱18的第一定位面181及该低定位端19的抵接面191在同一平面内,所以通过该液晶显示装置20的前壳21二边框211、212同时与该高定位柱18的第一定位面181及该低定位端19的抵接面191贴合,保证该前壳21二边框211、212在同一平面内;同样因为该高定位柱18的第二定位面182垂直于该第一定位面181,所以通过该液晶显示装置20的后壳22边框221与该高定位柱18的第二定位面182贴合,保证该后壳22边框221垂直于该前壳21的边框212,从而保证在进行白平衡测试时,测试结果具有可靠性。
但是,采用该垂直度定位装置1定位该液晶显示装置20时,该后壳22边框221与该高定位柱18的第二定位面182贴合,及前壳21二边框211、212同时与该高定位柱18的第一定位面181及该低定位端19的抵接面191贴合的判断凭借作业人员的目测为依据,常会因为作业员目测判断引起垂直度定位误差。请参阅图3、图4及图5,为利用该垂直定位装置1垂直定位该液晶显示装置20时不良状态示意图。
在图3及图4中,该当该液晶显示装置20的前壳21二边框211、212没有同时接触该高定位柱18的第一定位面181及该低定位端19的抵接面191时,则该液晶显示装置20出现前倾或者后仰现象,影响白平衡测试结果的精确度。
再请参阅图5,为利用该垂直定位装置1垂直定位该液晶显示装置20时另一不良状态示意图。当该液晶显示装置20的后壳22边框221与该高定位柱18的第二定位面182(参阅图1)没有完全贴合时,该出现左倾或者右倾现象,同样影响白平衡测试结果的精确度。
使用该垂直定位装置1定位该液晶显示装置20的垂直度时,仅通过目测判断,其精确度不高;
另,因为该液晶显示装置20的边框自身具有回弹性能,所以,该液晶显示装置20定位后,可能会有一小角度回弹摆角,该小角度回弹摆角同样会影响其定位垂直度的精确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垂直度定位装置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垂直度定位精度的垂直度定位装置。
一种垂直度定位装置,其包括一定位支架及一设置在该定位支架上的控制电路,该定位支架包括一具引线接口的本体,间隔设置在该本体上的一具侧面的一第一定位柱及一第二定位柱,该第一定位柱的同一侧面间隔设置二感应元件,每一感应元件包括一抵接端、一正感应端及一对应该正感应端的负感应端,该抵接端与该正感应端及负感应端中其中一端连接,该二感应元件间隔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柱上,且该二抵接端位于同一直线,该控制电路一端与该二感应元件的正感应端及负感应端电连接,另一端与该引线接口电连接。
作为上述垂直度定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二定位柱上设置一包括一抵接端的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的抵接端与设置在第一定位柱上的二感应元件的抵接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垂直度定位装置的定位柱其中一侧面上设置二位于同一直线的感应元件,通过该感应元件的抵接端与待测元件的接触与否作为判断该待测元件依据,有效提高定位精确度,当该二抵接端没有同时与该待测元件抵接,则该待测元件的垂直度不佳,当该二抵接端同时与该待测元件抵接,则该待测元件的垂直度较佳;同时利用该感应元件的正感应端与该负感应端的电连接与否直接输出判断结果至该电路板的自动判断方式取代现有技术中目测判断结果,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快速直观判断该垂直度定位装置的定位状态,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的垂直定位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揭示的垂直定位装置定位液晶显示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揭示的垂直定位装置定位液晶显示装置的一种误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揭示的垂直定位装置定位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种误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垂直定位装置定位液晶显示装置的再一种误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揭示的垂直度定位装置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定位支架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定位支架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的轮式感应元件立体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块式感应元件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的定位支架定位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揭示的垂直度定位装置立体示意图。该垂直度定位装置3包括一固定支架30、一定位支架50及一镜头固定架70。该定位支架50设置在该固定支架30上,且该定位支架50能够相对该固定支架30沿一定方向滑动,该镜头固定架70设置在该固定支架30上,且该镜头固定架70相对该固定支架30的高度能够自由调整。
该固定支架30包括一固定本体31、二支撑臂32、二延伸臂33及二滑轴34。该支撑臂32间隔一定间距平行设置在该固定本体31上,每一支撑臂32对应一延伸臂33,每一延伸臂33垂直于对应支撑臂32设置,该二滑轴34分别对应设置在该延伸臂33上。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为该定位支架5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为该该定位支架50的立体组装示意图。该定位支架50包括一本体51、二固定臂53、一第一定位柱55、一第二定位柱57及一控制电路59。
该本体51为长条状柱体,其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引线接口511,其本体51端部对称设置有二组滑槽513。
该固定臂53为长条状柱体,该二固定臂53间隔一定间距平行设置在该固定本体51上,且该二固定臂53垂直于该本体51,与该本体51围成一收容空间,每一固定臂53上设置有一长条形滑槽531。该滑槽531用以对应收容该固定支架30的滑轴34,藉由该二滑轴34与该固定臂53的滑槽531对应配合,实现该定位支架50相对于该固定支架30的相对滑动。
该第一定位柱55及该第二定位柱57亦为条状柱体,该第一定位柱55及该第二定位柱57间隔一定间距平行设置在该本体51上,垂直于该固定臂53及该本体51所确定的平面,且该第一定位柱55及该第二定位柱57能够沿该本体51的滑槽513滑动以改变间距。
该第一定位柱55包括一第一定位面551、一第二定位面553、二轮式感应元件555、二块式感应元件557及一定位块559,该第一定位面551及该第二定位面553均该第一定位柱55的二相邻侧壁,且相互垂直设置。该二轮式感应元件555间隔一定间距设置在该第一定位面551上,该二块式感应元件557同样间隔一定间距设置在该第二定位面553上。该轮式感应元件555及该块式感应元件557采用具弹性材料制成的感应开关元件,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因外力作用而有小量变形,且外力消除后能够回弹。
再请参阅图8,该第二定位柱57包括一定位面571、一轮式感应元件555及二定位块575。该轮式感应元件555设置在该定位面571上,且该定位面571与该第一定位柱55的第一定位面551共同处在同一定位平面(图未示),该第一定位柱55的二轮式感应元件555与该第二定位柱57的轮式感应元件555同时设置在该定位平面内。该二定位块575靠近该该本体51的滑槽513设置,用以限制该第二定位柱57的滑动。
请参阅图9,为该轮式感应元件555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轮式感应元件555包括一正感应端5551、一负感应端5553、一弹性锁固元件5555及一滚轮5557,弹性锁固元件5555将该正感应端5551、该负感应端5553及该滚轮5557固设在一起,该滚轮5557高出该第一定位面551且用来抵接待测产品的作用面为抵接端5558。当无外力作用于该滚轮5557时,该正感应端5551与负感应端5553接触导通,使得该轮式感应元件555处于开启状态,当有外力作用时,该正感应端5551与负感应端5553相互分离,使得该轮式感应元件555处于断开状态。
请参阅图10,为该块式感应元件557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块式感应元件557包括一正感应端5571、一负感应端5573、一弹性锁固元件5575及一抵接端5577,该弹性锁固元件5575将该正感应端5571、该负感应端5573及该抵接端5577固设在一起,当有外力作用于该抵接端5577时,该该正感应端5571与该负感应端5573接触,使得该块式感应元件557导通,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该正感应端5571与负感应端5573相互分离,使得该块式感应元件557断开。该定位块559靠近该本体51的滑槽513设置,用以限制该第一定位柱55的滑动。
请再次参阅图7,该控制电路59收容在该二固定臂53与该本体51围成的收容空间内,其一端与该本体51的引线接口511电连接,另一端与该轮式感应元件555及该块式感应元件557电连接。该控制电路59用以接收传送讯号至该轮式感应元件555及该块式感应元件557,以显示该轮式感应元件555及该块式感应元件557的状态。该控制电路59包括复数指示灯591,每一指示灯591对应一轮式感应元件555或者一块式感应元件557。当该指示灯591显示红色时,则其对应的感应元件处于断开状态;当该指示灯591显示绿色时,则其对应的感应元件处于导通状态。
请参阅图11,为采用该垂直度定位装置3的定位支架50定位该液晶显示装置40的立体示意图。
在定位过程中,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1,调整该第一定位柱55与该第二定位柱57之间的间距,使得该间距对应待测液晶显示装置40的宽度,同时用定位块559、575锁定位置;
步骤S82,调整该固定支架30(参阅图6),使第二定位柱57的轮式感应元件555水平中心线对应该液晶显示装置40的按钮水平中心线对齐;
步骤S83,调整该测试镜头的高度,使该镜头十字中心线对应该显示画面的中心线对齐,然后锁紧镜头,此时从镜头中观察该液晶显示装置40所显示的十字线最清晰。
在步骤S82中,该液晶显示装置40包括一前壳及一后壳,该前壳包括二对称的边框401,该后壳包括一边框403,其中该前壳的一边框401对应与该第一定位柱55的二轮式感应元件555相抵接,同时与该第一定位柱55的第一定位面551贴合,该前壳的另一边框401对应与该第一定位柱55的块式感应元件557相抵接,同时与该第二定位面553贴合;该液晶显示装置40的后壳包括一边框403,该边框403对应该该第二定位柱57的二块式感应元件557(参阅图8)抵接设置,且该边框403与该抵接面571相贴合。
因为该定位支架50的三个轮式感应元件555的抵接端5558处于同一定位面内,所以当该液晶显示装置40的显示面边框401位于同一平面时,则会同时使该三个轮式感应元件555处于导通状态,对应该控制电路59的指示灯591显示绿色;否则,则该指示灯591显示红色。
因为该定位支架50的二块式感应元件557同时位于该第一定位柱55的第二定位面553上,所以当该液晶显示装置40的侧面边框403位于同一面内时,则会同时使该二块式感应元件557处于导通状态,对应该控制电路59的指示灯591显示绿色;否则,则该指示灯591显示红色。
如上所述,取液晶显示装置40的显示面三点为依据,该三点分别对应该定位支架50的三个轮式感应元件555的抵接端5558。通过判断该三点所确定的平面与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柱55及第二定位柱57上的三个轮式感应元件555所确定的平面是否重合,来判断该液晶显示装置40的显示面垂直度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取该液晶显示装置40的侧面两点为依据,该两点分别对应该第一定位柱55的二块式感应元件557的抵接端5577,通过判断该两点所确定的直线,与该二块式感应元件557所确定的直线是否重合,来判断该该液晶显示装置40的侧面垂直度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具弹性的轮式感应元件555及块式感应元件557取代现有技术的第一定位面181(参阅图2)及抵接面191(参阅图2),避免因为液晶显示装置40的边框回弹引起的小角度摆角,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在现有技术中,当摆放液晶显示装置至该垂直度定位装置1过程中,出现前倾或者后仰时,该液晶显示装置之边框没有完全抵接该第一定位面181,或者当该液晶显示装置40之前倾或者后仰角度较大时,则会因为该液晶显示装置之边框部分接触,使得操作人员目测认为该测试结果在规定规格内,从而导致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不佳;当操作人员摆放时,虽然使该液晶显示装置之边框同时抵接该垂直度定位装置1及抵接面191,但是操作人员松开时,则会因为该液晶显示装置之边框本身之弹性回弹作用,使得该液晶显示装置之边框并没有完全贴合至该第一定位面181及抵接面191,同样也会导致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不佳。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增加电连接该轮式感应元件555及该块式感应元件557的控制电路59快速判断该液晶显示装置40的垂直度是否在要求范围内,且配合该指示灯591的状态,使得判断结果更加直观,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因为该轮式感应元件555及该块式感应元件557具有弹性,所以可以保证该液晶显示装置40的边框401及边框403与该垂直度定位装置3的第一定位面551、第二定位面553及该抵接面571贴合良好,提高了该垂直度定位装置3的定位精度。

Claims (10)

1.一种垂直度定位装置,其包括一定位支架及一设置在该定位支架上的控制电路,该定位支架包括一具引线接口的本体,间隔设置在该本体上的一具侧面的一第一定位柱及一第二定位柱,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柱的同一侧面间隔设置两个感应元件,每一感应元件包括一抵接端、一正感应端及一对应该正感应端的负感应端,该抵接端与该正感应端及负感应端中其中一端连接,该两个感应元件间隔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柱上,且该两个抵接端位于同一直线,该控制电路一端与该两个感应元件的正感应端及负感应端电连接,另一端与该引线接口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定位柱上设置有一包括一抵接端的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的抵接端与设置在第一定位柱上的两个感应元件的抵接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柱上的两个感应元件为块式感应元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柱上的两个感应元件为轮式感应元件。
5.如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垂直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柱上的两个感应元件为具弹性结构的弹性感应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垂直度定位装置还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固定臂,该两个固定臂与该本体围成一收容该控制电路的收容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垂直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固定臂包括一滑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垂直度定位装置还包括一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包括两个滑轴,该两个滑轴对应收容在该两个固定臂的滑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柱与该第二定位柱平行间隔设置,其间距能够调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括两个指示灯,每一指示灯对应一感应元件。
CN200610060133.3A 2006-03-31 2006-03-31 垂直度定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977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0133.3A CN100529777C (zh) 2006-03-31 2006-03-31 垂直度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0133.3A CN100529777C (zh) 2006-03-31 2006-03-31 垂直度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6494A CN101046494A (zh) 2007-10-03
CN100529777C true CN100529777C (zh) 2009-08-19

Family

ID=3877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6013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9777C (zh) 2006-03-31 2006-03-31 垂直度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977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3561B (zh) * 2009-07-03 2013-11-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检测仪
CN106872734B (zh) * 2017-02-27 2019-05-14 上海晨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插头检测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6494A (zh) 2007-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4473B (en) Verticality orientation apparatus
JP2016534686A (ja) 携帯電話の試験方法および試験装置
CN103673857A (zh) 一种检验工件的凸起高度的新型检验装置
CN105705955B (zh) 电气检测装置
CN100529777C (zh) 垂直度定位装置
CN202120002U (zh) 用于液晶面板的自动光学测量仪
CN218824441U (zh) 一种电池测试机构
CN210629204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02710618U (zh) 一拖二型线路板电性能测试夹具
CN101929875A (zh) 检测仪
CN104897018A (zh) 一种卡尺智能检定系统
CN213917879U (zh) 一种被检电子产品的位置整理机构
CN211318661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pcba测试系统
CN212030557U (zh) 一种陀螺仪功能测试设备
CN111486872A (zh) 一种陀螺仪功能测试设备
CN205015576U (zh) 面板安装部件检测装置
CN109211932A (zh) 检测装置
CN104411115A (zh) 可快换的柔性电路板排插压入检测设备
CN204291642U (zh) 可视觉检查的快换柔性电路板排插压入装置
CN216525655U (zh) 一种高精度产品检测机
CN204291648U (zh) 可视觉检查的快换柔性电路板排插压入组合
CN215734317U (zh) 一种接线口防堵塞式网络测试仪
CN216816908U (zh) 一种电脑主机板检测用漏电检测装置
CN217180978U (zh) 工件检测装置
CN220357197U (zh) 一种用于智能移动终端主板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