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7879C - 运行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运行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7879C
CN100527879C CNB2004800325737A CN200480032573A CN100527879C CN 100527879 C CN100527879 C CN 100527879C CN B2004800325737 A CNB2004800325737 A CN B2004800325737A CN 200480032573 A CN200480032573 A CN 200480032573A CN 100527879 C CN100527879 C CN 10052787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s
kom2
tim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325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5652A (zh
Inventor
郦辉
E·舒尔茨
喻丹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875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78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787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和包含多个无线电台(AP2,ZMS1,ZMS2,MS3,MS4,MS5,MS6)的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方法。所述第一(KOM1)和第二(KOM2)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覆盖区至少部分地重叠。根据本发明,由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向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至少一部分无线电台(AP2,ZMS1,ZMS2)发送一个消息,所述消息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组织通信的指示。另外,本发明还涉及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的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设备(BS1)。

Description

运行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具有至少部分重叠的无线电覆盖区。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信息(例如语音、图像信息、视频信息、SMS(短消息业务)、MMS(多媒体消息业务)或其它数据)借助于电磁波通过无线电接口在发送无线电台和接收无线电台之间被传输。按照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具体构造,所述无线电台在这里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用户侧无线电台、无线电接入点或基站。这里,电磁波的辐射借助于位于为相应系统所规定的频带内的载频来进行。
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可以通过其无线电接入技术或传输方法、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来区分。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例子有按照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EDGE(用于GSM进展的增强数据速率)、TSM(时分同步码分多址)、DECT(数字欧洲无绳电话)、IS95(Interim标准第95号)、cdma2000、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IEEE 802.11和蓝牙等标准的系统以及第四代的系统。
无线电通信系统经常被构造为譬如按照GSM或UMTS标准的蜂窝系统,其具有例如由基站、用于检查和控制基站的设备以及其它网络侧设备组成的网络基础结构。对于蜂窝式GSM移动无线电系统,使用约900、1800和1900MHz的频率。除了这些大空间组织的(超域的)蜂窝分级式无线电网之外,还存在无线的本地网(WLAN,无线局域网),其通常具有在空间上被较强限制的无线电覆盖区。由WLAN无线电接入点(AP:接入点)覆盖的小区具有最多几百米的直径,与普通移动无线电小区相比是小的。用于WLAN的不同标准的例子有HiperLAN、DECT、IEEE 802.11、蓝牙和WATM。通常为WLAN而使用2.4GHz附近的未许可的频段,其中数据传输速率为最多11Mbit/s。将来的WLAN可能在5GHz范围内工作并达到超过50Mbit/s的数据速率。因此给WLAN的用户提供了远远高于第三代移动无线电(例如UMTS)所提供的数据速率的数据速率。
在许多WLAN中,用户侧的无线电台通过一个或多个跳跃(跳或多跳)直接相互通信。另外,它们可以通过通常与其它通信系统相连的WLAN无线电接入点发送和接收信息。用户侧的无线电台连接到无线电接入点上要么可以直接实现,要么可以通过跳跃利用数据转送而经其它无线电台来实现。
不同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具有局部地重叠的无线电覆盖区。因此合适的用户侧无线电台可以同时或先后在多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内通信。如果给多个无线电通信系统提供共同的无线电资源,那么,由于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缺乏协调而可能导致不希望的干扰或可供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不完全利用。
文献EP 1207654A2讲述了在IEEE 802.11系统和蓝牙系统之间的协作。WLAN的无线电接入点发送一个按照WLAN标准的CTS信号(CTS:Clear To Send),该信号为WLAN的无线电台指示出WLAN内的通信在某个时间间隔内被中断,而蓝牙系统的无线电台可以在该时间间隔内通信。
文献US 2002/0136183A1和US 2002/0173272A1讲述了重叠的并采用相同频率的WLAN和蓝牙系统。存在一个控制装置,其确定在各个系统的信号之间是否希望有冲突。如果希望有冲突,则向WLAN的无线电台发送一个“干扰信号”。该“干扰信号”导致WLAN无线电台把无线电媒质视为被占用,并因此推迟其信号发送,使得无线电信道对于蓝牙系统是空闲的。
本发明基于的任务在于揭示一种用于运行两个在其无线电覆盖方面至少部分地重叠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法,其能够实现在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的通信协调。另外本发明还需要揭示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设备。
在方法方面该任务通过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方法来解决。
优选的扩展和改进由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给出。
所述的方法被用于运行第一和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包含多个无线电台。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覆盖区至少部分地重叠。根据本发明,由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向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无线电台发送一个消息,所述消息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组织通信的指示。
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所述消息指示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把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组织通信有关的、包含在所述消息中的信息转送给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其它无线电台。这里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把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指示全部或部分地直接转送给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其它无线电台。但也可以在由至少一个无线电台发送信息之前由该至少一个无线电台对该指示进行精加工。尤其是,与该时间预给定值有关的指示通过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被转送给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台。
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是同类型的或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如以上已述,无线电通信系统譬如可以通过其无线电接入技术或传输方法、通过网络操作系统或网络协议来区分。本发明的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通过合适的接口相互连接。本发明的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譬如可以是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是WLAN。
具有用于组织通信的指示的消息被优选地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以下无线电台,这些无线电台具有用于在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内进行通信的无线电接口和用于在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进行通信的无线电接口。该无线电台由此可以是第一和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两者的组成部分。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向其发送消息的那些无线电台可以由该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根据某些判据来选择,其中所述判据通常取决于所述指示的类型或内容。
所述指示涉及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组织通信。在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的通信被理解为由该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台以有用信息和/或信令信息的形式发送或接收消息,其中传输根据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相应构造来进行。这里的例子是在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台之间交换消息,以及由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台向或从其它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通信终端发送或接收消息。
由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发送指示说明了该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能够根本上干预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的通信过程。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相应地听从发来的指示。优选地,由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重复地、尤其是周期性地发送该指示,其中在发送与发送之间可以变化该指示的内容。所述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多个无线电通信系统,使得例如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向多个其它无线电通信系统发送用于组织通信的指示。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所述指示涉及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的通信用的时间预给定值。由此,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可以预给定时帧结构的构造,或者也可以预给定在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的时隙的某些使用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所述指示涉及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和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依据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例如,通过时间点或长度的直接说明或关于时间位置的隐含信息,所述指示可以包含所述时隙的时间位置。在采用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情况下,在中央机构或功能上的上级机构给相应的无线电台分配了无线电资源之后进行通信。相反,在采用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情况下,无线电台通常是以相同权限接入无线电资源,而不需要中央机构或功能上的上级机构的协作来占用无线电资源。另外,通过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指示可以预给定时隙的使用,使得例如利用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时隙应该能接入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所有无线电台用的无线电资源,而对于利用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时隙的无线电资源,只有在该无线电资源被成功地分配给由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所选择的无线电台之后才能进行。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所述消息把用于发送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的时间点通知给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台。
有利地,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涉及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的时间位置,和/或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依据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的时间位置。该时间位置例如可以通过起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或通过起始时间点和相应时隙长度来标明,或也可以通过起始时间点和下一时隙的开始来标明。可以使用关于一个类型的多个时隙的信息,使得例如能够预告接下来的利用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两个时隙,其中通过该两个时隙被发送的信息的类型可以互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扩展方案,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涉及给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分配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时隙的无线电资源。尤其是,可以把无线电资源分配给由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所通知的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部分无线电台。也可以把资源分配给发出与所述信息有关的信息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涉及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在将来发送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组织通信有关的信息的至少一个时间点,和/或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在将来发送一个消息的至少一个时间点,该消息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组织通信的指示。这些信息因此不涉及可能在紧接于该信息的发送之后在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所进行的通信,而是涉及一个更长期的规划时间间隔。
有利地,依据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组织通信的指示,被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用来发送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组织通信有关的信息的时隙、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依据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时隙、和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时隙在时间上是紧靠相连的。这三个时隙可以基本上直接紧靠相连,必要时可以在各个时隙之间插入合适的保护时间。所述的时隙优选地按所述的顺序出现,但也可以在利用集中和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时隙之间进行时间上的重排。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被提供共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组织通信的指示的消息、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三个时隙、和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的通信用的时隙在时间上是紧靠相连的,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所述三个时隙是:发送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的时隙,依据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的时隙,以及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的时隙。提供给第一和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频率无线电资源可以完全一致或者至少部分地重叠。所列的时隙基本上直接紧靠地相连。其时间排列虽然优选地按以上所列的那样进行,但可以在顺序方面重排。
有利地,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个设备根据关于无线电台的信息(例如无线电台的移动性和数据处理容量)和/或根据关于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例如无线电资源的利用率或信道占线时间)来生成所述的指示。这些信息优选地由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台直接地或通过合适的设备传输给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并可以在那里将其存储在存储器中。优选地存在由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所有无线电台必须发送给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信息。
上述任务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设备方面通过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设备来解决。
优选的扩展方案和改进方案由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在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的设备具有用于存储关于无线电台的信息和/或关于包括多个无线电台的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的装置。另外,该设备还包括:用于生成消息的装置,所述消息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组织通信的指示;用于选择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部分无线电台的装置;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所述一部分无线电台发送所述消息的装置。
通过由本发明设备生成的消息指示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把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组织通信有关的、包含在所述消息中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其它无线电台。
本发明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多个在结构上分离的、通过合适接口相互连接的设备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中,由本发明设备生成的消息的指示涉及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的通信用的时间预给定值、和/或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和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内依据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通过由本发明设备生成的消息把用于发送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的时间点通知给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台。
本发明的设备尤其适合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方法,其中这也适合于所述的扩展方案和改进方案。为此,该设备包括其它合适的装置。
下面借助于实施例来详细讲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部分,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时帧结构的构造,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基站。
图1描绘了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和KOM2的一部分。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涉及蜂窝系统,其中基站BS1用其无线电小区被示出。通常为面覆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的具有相应无线电小区的其它基站为清楚的缘故而没有在图1中被示出。基站BS1与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的其它网络侧设备NET1相连接。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的另一组成部分是移动台MS7。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涉及具有无线电接入点AP2的WLAN。该无线电接入点AP2与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其它网络侧设备NET2相连接,其实现与其它数据和通信系统相连接,例如与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相连接。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另一组成部分是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和MS6。
移动台ZMS1、ZMS2和MS4以及无线电接入点AP2被如此构造,使得它们既能在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内又能在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通信。与基站BS1通信的能力是通过位于移动台ZMS1、ZMS2和MS4之间或无线电接入点AP2和基站BS1之间的双箭头来表示的。因此移动台ZMS1、ZMS2和MS4可以是第一和还有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或KOM2的组成部分。相反,两个移动台MS3、MS5和MS6由于其无线电接口的结构而不能与基站BS1通信。相反,移动台MS7只能在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内通信。
在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和MS6之间的通信,或在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及MS6与其它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台之间的通信通过无线电接入点AP2来进行。两个移动台MS4和ZMS1位于无线电接入点AP2的无线电覆盖区内,并因此能够直接与该无线电接入点AP2通信,这在图1中是通过位于无线电接入点AP2和移动台MS4及ZMS1之间的双箭头来表示的。
位于无线电接入点AP2的无线电覆盖区之外的移动台需要通过其它移动台来转送消息,以便能克服到无线电接入点AP2的距离。为了提高通过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的跳跃所进行的通信的可靠性,基站BS1规定了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多个移动台,这些移动台由此构成该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虚拟核心网。虚拟核心网的移动台被如此地确定,使得在无线电接入点AP2的无线电覆盖区外的移动台和该无线电接入点AP2之间的所有通信或至少大部分通信都可以通过该虚拟核心网的移动台来展开。虚拟核心网的移动台只涉及能够在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和KOM2内通信的移动台。在图1的例子中,虚拟核心网由移动台ZMS1和ZMS2组成。
按照诸如移动台的移动性或硬件概况等判据来进行虚拟核心网的移动台的选择。为此,能够在第一和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和KOM2两者内通信的所有移动台向基站BS1发送为确定虚拟核心网所需要的信息。
移动台ZMS2与无线电接入点AP2的通信通过移动台ZMS1来进行,移动台MS3和MS5的通信通过移动台ZMS2和ZMS1来进行,以及移动台MS6与无线电接入点AP2的通信通过移动台MS5、ZMS2和ZMS1来进行。在移动台ZMS2、MS3、MS5和MS6之间的路径分别通过双箭头来表示。
假定给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和KOM2提供共同的频带用于通信。由此,当共同的频带由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和KOM2同时使用时,在移动台MS7与基站BS1的通信和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MS6彼此间通信以及与无线电接入点AP2的通信之间可能导致干扰。为了回避这一点,基站BS1向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发送一个消息,该消息具有以下说明:所述共同无线电资源在哪些时间可以被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使用。
在图2中示出了时间被划分为不同的时隙,在该时隙内,第一和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或KOM2共用的无线电资源被不同地使用。第一时隙由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如此地使用,使得由基站BS1发射一个消息BEACON,该消息被指向无线电接入点AP2和虚拟核心网的移动台ZMS1和ZMS2。该消息BEACON被用于组织接下来的三个时隙,在这三个时隙期间无线电资源由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使用。
在消息BEACON中通知无线电接入点AP2和移动台ZMS1、ZMS2它们应何时发射消息ANNOUNCEMENT,其中被通知的时间点对于发射消息ANNOUNCEMENT的不同无线电台可以是相互不同的。最早的时间点给出了一个给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提供频带的时段的开始。然后在由基站BS1安排的一个或多个时间点由无线电接入点AP2和由移动台ZMS1、ZMS2通过广播发送消息ANNOUNCEMENT,使得在无线电接入点AP2和移动台ZMS1、ZMS2的无线电覆盖区内的所有移动台都能接收和分析该消息ANNOUNCEMENT。利用消息BEACON,也可以只请求虚拟核心网的移动台ZMS1、ZMS2和无线电接入点AP2中的一部分来发送消息ANNOUNCEMENT。
另外,利用消息BEACON给无线电接入点AP2和移动台ZMS1、ZMS2发送一个关于消息ANNOUNCEMENT的内容的指令。在消息ANNOUNCEMENT中向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移动台MS3、MS4、MS5和MS6通知时隙DEZENTRAL的时间位置,其中该时隙DEZENTRAL被用于对无线电资源的分散的接入和用于接下来的通信。所述时间位置的说明例如可以通过该时隙的起始时间点和长度来实现,或者通过起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来实现。在时隙DEZENTRAL中,无线电接入点AP2和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和MS6可以分散地接入无线电资源。用于分散地占用无线电资源的一种例子是如在IEEE 802.11中所应用的CSMA(载波检测多路接入)方法,或者也可以按照R-ALOHA方法来占用无线电资源。成功地占用了时隙DEZENTRAL内的无线电资源的无线电台可以在该时隙DEZENTRAL内使用该无线电资源来发送消息,但无线电资源的占用严格地被束缚于时隙DEZENTRAL的结束。
另外,消息ANNOUNCEMENT可以把消息BEACON中的以下信息转交给移动台MS3、MS4、MS5和MS6,即这些信息预告了接下来发送相应消息ANNOUNCEMENT的时间点和接下来的时隙DEZENTRAL的时间位置。通过该信息,移动台MS3、MS4、MS5和MS6可以在它们既不听从消息ANNOUNCEMENT也不在时隙DEZENTRAL内通信的那些时间间隔内照料其它任务,例如切换到功率节省模式。另外,向移动台MS3、MS4、MS5和MS6预告接下来的时隙DEZENTRAL方便了同步到接下来的时隙DEZENTRAL。
在时隙DEZENTRAL之后跟着时隙ZENTRAL,在该时隙ZENTRAL中所述频带被提供给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使用。但与时隙DEZENTRAL相反,在时隙ZENTRAL内的通信仅在无线电资源的集中分配之后进行。为此,基站BS1在消息BEACON中通知从时隙ZENTRAL的无线电资源到无线电接入点PA2或到虚拟核心网的移动台ZMS1、ZMS2的分配。因此只允许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一部分无线电台在时隙ZENTRAL内进行通信。无线电接入点AP2或移动台ZMS1、ZMS2在时隙ZENTRAL内通过采用由基站BS1分配给它们的无线电资源进行的通信被用于通过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的跳跃所进行的有效通信。于是,在时隙ZENTRAL内可以向无线电接入点AP2例如转送移动台MS5事先已在时隙DEZENTRAL内发送给移动台ZMS2的信息。
基站BS1也可以利用消息BEACON指示移动台ZMS1、ZMS2以及无线电接入点AP2在消息ANNOUNCEMENT内发送关于时隙ZENTRAL的时间位置的信息。该信息给移动台MS3、MS4和MS5指出了它们不可以在哪个时间间隔内分散地接入无线电资源。
除了由基站BS1管理的时隙ZENTRAL外,把时隙DEZENTRAL用于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和MS6的通信是有意义的,因为移动台MS3、MS5和MS6不能与基站BS1通信,使得基站BS1不能直接地获知这些移动台的存在。分散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由此能使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所有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和MS6相互地或与无线电接入点AP2进行通信,而不需要基站BS1来组织该通信。这提高了在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的通信的灵活性。
在时隙DEZENTRAL内,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和MS6观测无线电信道,并确定在其周围的信道被占用的时间(英语为:channel busy time)。在通过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和MS6向无线电接入点AP2发送消息时,一同传输被如此求出的无线电信道的占用时间。无线电接入点AP2将该信息发送给基站BS1,该基站BS1可以利用占用时间的适当平均值确定将来时隙DEZENTRAL的长度。通过随时间可以变化两个时隙DEZENTRAL和ZENTRAL的长度比,在集中的无线电接入方法和分散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两种模式之间实现了动态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移动台MS6可以不接收从无线电接入点AP2和从移动台ZMS1、ZMS2发射的消息ANNOUNCEMENT,因为它们停留在移动台ZMS2的无线电覆盖区之外。因此移动台MS6不知道可供它用于随机接入的时隙DEZENTRAL的时间位置。因此可能的是,移动台MS6尝试在时隙ZENTRAL内占用无线电资源以向移动台MS5发送消息。但由于移动台MS5接收和分析消息ANNOUNCEMENT,所以它不对移动台MS6的占用尝试作出反应。在时隙ZENTRAL内发送消息不会受到移动台MS6的占用尝试的干扰,因为时隙ZENTRAL内的通信只由位于移动台MS6的无线电覆盖区之外的无线电接入点AP2和移动台ZMS1、ZMS2控制。相反,可能在时隙ZENTRAL内干扰通信的那些移动台MS4、MS3和MS5考虑了消息ANNOUNCEMENT的信息,并在时隙ZENTRAL内不接入无线电资源。
两个时隙DEZENTRAL和ZENTRAL的顺序可以反过来。但所述的布置有个优点:通过消息ANNOUNCEMENT的可能延长虽然缩短了时隙DEZENTRAL的长度,但不需要修改所进行的时隙ZENTRAL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在时隙ZENTRAL结束之后接着一个时隙KOM_BS1,在该时隙内所述频带被提供给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使用,使得在时隙KOM_BS1内可以在基站BS1和移动台MS7之间进行通信。随后,基站BS1重新发送一个消息BEACON,该消息具有在第二无线电通信网KOM2内的通信用的组织信息。优选地,周期性地进行该消息BEACON的发送。
虽然所述方法是针对以下情况来讲述的,即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和MS6之间的通信通过无线电接入点AP2来进行,但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Adhoc模式(特别模式)的情况,其中移动台ZMS1、ZMS2、MS3、MS4、MS5和MS6直接相互通信,而不经无线电接入点AP2转送消息。
图3示出了基站BS1的结构。该基站具有用于存储信息的装置M1,所述信息是该基站从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移动台或无线电接入点接收到的。根据该信息,所述基站通过采用装置M2生成一个消息BEACON。装置M3用于确定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构成虚拟核心网并由此是该消息BEACON的接收方的移动台。基站BS1的另一组成部分是用于发送消息BEACON的装置M4。装置M1、M2、M3和M4处在基站BS1中与这些装置分散布置在与该基站BS1直接相连或经其它网络侧设备相连的其它设备中是等同的。

Claims (13)

1.用于运行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和包含多个无线电台(AP2,ZMS1,ZMS2,MS3,MS4,MS5,MS6)的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和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无线电覆盖区至少部分地重叠,
其中由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向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至少一部分无线电台(AP2,ZMS1,ZMS2)发送一个消息(BEACON),所述消息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组织通信的指示,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的所述消息(BEACON)指示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AP2,ZMS1,ZMS2)把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组织通信有关的、包含在所述消息(BEACON)中的信息(ANNOUNCEMENT)转送给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其它无线电台(MS3,MS4,MS5,MS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涉及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的通信用的时间预给定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涉及
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ZENTRAL),和
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依据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DEZENTRAL)。
4.如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的所述消息(BEACON)把用于发送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ANNOUNCEMENT)的时间点通知给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台(AP2,ZMS1,ZMS2)。
5.如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ANNOUNCEMENT)涉及
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ZENTRAL)的时间位置,和/或
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依据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DEZENTRAL)的时间位置。
6.如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ANNOUNCEMENT)涉及给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AP2,ZMS1,ZMS2)分配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时隙(ZENTRAL)的无线电资源。
7.如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ANNOUNCEMENT)涉及
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AP2,ZMS1,ZMS2)在将来发送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组织通信有关的信息(ANNOUNCEMENT)的至少一个时间点,和/或
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在将来发送一个消息(BEACON)的至少一个时间点,该消息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组织通信的指示。
8.如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的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组织通信的指示,
被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AP2,ZMS1,ZMS2)用来发送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组织通信有关的信息(ANNOUNCEMENT)的时隙、
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依据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时隙(DEZENTRAL)、和
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时隙(ZENTRAL)
在时间上是紧靠相连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和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被提供共同的频率无线电资源,而且
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的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组织通信的指示的消息(BEACON)的时隙、
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三个时隙、和
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内的通信用的时隙(KOM_BS1)在时间上是紧靠相连的,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所述三个时隙是:发送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ANNOUNCEMENT)的时隙,依据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的时隙,以及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的时隙。
10.如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的一个设备(BS1)根据关于无线电台(AP2,ZMS1,ZMS2,MS3,MS4,MS5,MS6)的信息和/或关于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来生成所述的指示。
11.在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KOM1)内的设备(BS1),具有
用于存储关于无线电台(AP2,ZMS1,ZMS2,MS3,MS4,MS5,MS6)的信息和/或关于包括多个无线电台(AP2,ZMS1,ZMS2,MS3,MS4,MS5,MS6)的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无线电资源的信息的装置(M1),
用于生成消息(BEACON)的装置(M2),所述消息具有用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组织通信的指示,其中通过由所述设备(BS1)生成的所述消息(BEACON)指示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台(AP2,ZMS1,ZMS2)把与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组织通信有关的、包含在所述消息(BEACON)中的信息(ANNOUNCEMENT)转送给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其它无线电台(MS3,MS4,MS5,MS6),
用于选择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一部分无线电台(AP2,ZMS1,ZMS2)的装置(M3),
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的所述一部分无线电台(AP2,ZMS1,ZMS2)发送所述消息(BEACON)的装置(M4)。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BS1),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设备(BS1)生成的消息(BEACON)的指示涉及
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的通信用的时间预给定值,和/或
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依据集中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ZENTRAL),和
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KOM2)内依据分散控制的无线电接入方法的通信用的至少一个时隙(DEZENTRAL)。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设备(BS1),其特征在于:通过由所述设备(BS1)生成的消息(BEACON)把用于发送与所述的组织有关的信息(ANNOUNCEMENT)的时间点通知给所述至少一个无线电台(AP2,ZMS1,ZMS2)。
CNB2004800325737A 2003-10-31 2004-10-19 运行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78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50890.2 2003-10-31
DE10350890A DE10350890B4 (de) 2003-10-31 2003-10-31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zweier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5652A CN1875652A (zh) 2006-12-06
CN100527879C true CN100527879C (zh) 2009-08-12

Family

ID=34529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257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7879C (zh) 2003-10-31 2004-10-19 运行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32233A1 (zh)
EP (1) EP1678975B1 (zh)
KR (1) KR101096134B1 (zh)
CN (1) CN100527879C (zh)
AT (1) ATE363813T1 (zh)
DE (2) DE10350890B4 (zh)
PL (1) PL1678975T3 (zh)
WO (1) WO20050439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5662A (zh) * 2005-09-02 2007-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共存性基站搜集终端受干扰状态信息的方法
WO2007031960A2 (en) 2005-09-16 2007-03-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improving self-coexisten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DE102006038826A1 (de) * 2006-08-18 2008-05-1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Kg Richtungsabhängige Aussendung von Organisationsinformationen in einem systemübergreifenden Kanal
US8958743B2 (en) * 2006-08-23 2015-02-17 Google Inc. Formation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based on movement direction of nodes
US8774100B2 (en) * 2006-09-18 2014-07-08 Nokia Corpor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FI20065810A0 (fi) * 2006-12-15 2006-12-15 Nokia Corp Langaton ei-solukkoverkko
DE112008003903T5 (de) * 2008-06-13 2011-06-01 Nortel Networks Ltd., St. Laurent Vereinheitlichung von Virtualisierungen in einem Kernnetz und einem drahtlosen Zugangsnetz
WO2010008177A2 (en) * 2008-07-14 2010-0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existence beacon protocol packet in cognitive radio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21068B2 (en) * 2008-07-30 2012-02-21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improve co-existence among multiple radios
WO2010052551A2 (en) 2008-11-05 2010-05-14 Nokia Corporation Priority-based fairness and interference signalling technique in a flexible spectrum us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110886A1 (en) * 2008-11-05 2010-05-06 Nokia Corporation Automated local spectrum usage awareness
US9867117B2 (en) * 2014-07-25 2018-01-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Network admission cont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83921B2 (en) * 2000-11-16 2005-12-22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Coexistence techniqu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6954616B2 (en) * 2001-03-22 2005-10-11 Transdimension, Inc. Top-level controll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protocols
US7177294B2 (en) * 2001-03-22 2007-02-13 Oxford Semiconductor, Inc. Collision rectif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7136361B2 (en) * 2001-07-05 2006-11-14 At&T Corp. Hybrid coordination function (HCF) access through tiered contention and overlapped wireless cell mitigation
US7058040B2 (en) * 2001-09-21 2006-06-06 Schmidt Dominik J Channe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US7215659B1 (en) * 2001-10-18 2007-05-08 Oxford Semiconductor, Inc. Remotely-cooperative scheduling solution for moderating wireless protocols
WO2003081848A1 (en) * 2002-03-21 2003-10-02 Cognio, Inc. Ad-hoc control protocol governing use of an unlicensed or shared radio frequency band
JP3876752B2 (ja) * 2002-04-15 2007-0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251488B2 (en) * 2002-06-28 2007-07-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ing services in integrated WLAN-cellular systems
US7411919B2 (en) * 2003-03-17 2008-08-12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ulti-hop time reservation using adaptive control for energy efficienc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350890B4 (de) 2005-12-01
EP1678975B1 (de) 2007-05-30
ATE363813T1 (de) 2007-06-15
KR101096134B1 (ko) 2011-12-19
DE10350890A1 (de) 2005-06-09
WO2005043947A1 (de) 2005-05-12
US20080132233A1 (en) 2008-06-05
KR20060107544A (ko) 2006-10-13
DE502004003989D1 (de) 2007-07-12
CN1875652A (zh) 2006-12-06
PL1678975T3 (pl) 2007-09-28
EP1678975A1 (de) 2006-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faqui et al. IEEE 802.11 ax: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 for future high efficiency WiFi
US1139534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receiving data from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US772929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EP0421964B1 (en) A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in mobile radio systems
JP3847722B2 (ja) 時分割マルチセクタ無線lan装置
EP0965203B1 (e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obile stations acting as relay stations
RU2481747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оступа к каналу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AU2008321156B2 (en) Preamble design for a wireless signal
EP2900002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527879C (zh) 运行两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法
CN103222294A (zh) 混合蜂窝式和设备到设备网络中的自主未被许可波段重用
CN102804656A (zh) 用于减轻干扰的ofdma蜂窝网络和方法
CN102461078A (zh) 用于在体域网中操作微微网的装置和方法
WO20030262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sectored transceiving into wireless networks
US20050254449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radio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a self-organising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Chen et al. AMNP: Ad hoc multichannel negotiation protocol for multihop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JP382969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9716819A (zh) 一种信道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4581739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US8260307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ad-ho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9491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그 모니터링 방법
US20060165193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59783C (zh) 混合网络中在用户方面发送数据的方法
CN1918816B (zh) 通过多个网络侧发射天线进行通信的方法
CN1939011A (zh) 用于在wlan无线电基站和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站之间通信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无线电站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200801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118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Siemens A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OKIA COMMUNICATION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