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3704C - 防振管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振管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3704C
CN100523704C CNB2005800400183A CN200580040018A CN100523704C CN 100523704 C CN100523704 C CN 100523704C CN B2005800400183 A CNB2005800400183 A CN B2005800400183A CN 200580040018 A CN200580040018 A CN 200580040018A CN 100523704 C CN100523704 C CN 1005237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take
bracing
strutting arrangement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400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1363A (zh
Inventor
托马斯·M·鲁迪
阿马尔·S·万尼
马西亚诺·M·卡拉诺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xonMobi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01061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1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37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370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支撑多个细长构件的支撑装置(10)。该支撑装置(10)具有纵向延伸带,该纵向延伸带具有多个横向皱折组(12),该多个横向皱折组位于沿带的连续纵向位置上。形成多个细长构件接合区域的每个横向皱折组(12)从带的两面侧向向外延伸,以在管廊的相对侧上与管束中的细长构件接合。该支撑装置可用于支撑束中的细长构件和减小细长构件中的流动导致的振动产生损坏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防振管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常称为管桩的管支撑装置。安装该管支撑装置以控制流动导致的振动和防止管或杆在束内移动。可改进该管支撑装置为存在的管束或杆束或者安装在新的束中。本发明对热交换器、冷却塔、蒸汽发生器和相似的流体处理设备中的管束是有效的。预期本发明可用于由流体流过细长形构件(管、管道、杆等等)的模式所引起的振动产生问题的任何应用。
背景技术
诸如壳管式换热器的管束设备和流体处理装置的相似物件利用组织在束中的管,以引导流体通过设备。在这种管束中,流体通常流过管的内部并且流过管的外部。束中的管的结构由管板设置,管设置在该管板内。用于管的一种常用结构为矩形阵列,其中管设置在对齐的排中,在每对管或管排之间具有相互垂直对齐的管廊(管之间的直线路径)。在该阵列中,除在管束的周边之外,每个管邻近八个其它管并横过管廊直接与相应管相对,管廊使其排与两个邻近排分离开。在三角形管阵列中,交错排中的管彼此对齐成使得每个管邻近六个其它管(两个邻近管在相同的排中,四个管在两个邻近排中)。
管周围的流体流动模式以及当流体在热交换器内循环时出现的流体温度和密度的改变可在管束中的产生流动引起的振荡性质的振动。如果这些振动达到一定的临界振幅,可对束产生损坏。如果在换热器中用不同材料的管更换初始的管,例如用更轻重量的管更换较硬材料,管振动问题可能恶化。当设备置于更严格的操作要求下时,例如,当其它存在的设备升级以及先前令人满意的热交换器在新条件下变得遭受流动所导致的振动时,也可能发生流动所导致的振动。即使在某些情形下当交换器仍然处于流体流中但不发生传热时也可能产生振动。
除好的设备设计以外,可采取其它措施以降低管振动。管支撑装置或作为这些支撑装置的管桩是公知的(参考本说明书)可安装在管束,以便控制流动所导致的振动和防止管的过度移动。许多管支撑或管桩已经被提出并在商业上可获得。在授予Williams的美国专利No.4,648,442中描述的一种类型具有U状结构,其中通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与管束中的邻近排之间的距离相等(即基本上与管廊尺寸相等)。这种桩插入在束中的排之间并在端部通过弓形部分固定,该弓形部分接合管束周边的管的一部分,以便在其管束中的排之间的适当位置将桩锁定在适当位置。这种类型的桩典型地由耐腐蚀金属(例如,厚度为0.7和1.2mm之间的304型不锈钢)制成,从而为装有桩的管束提供必要的刚度和U状通道中的足够弹性,以允许桩插入在束中的管之间的廊内。
在授予Hahn的美国专利No.4,919,199中描述了另一种形式的防振管桩,该专利公开了制成软的V结构的带的桩,其中鞍状物在该V形横截面的打开端处垂直于带的纵向轴线形成。鞍状物形成在带上,其间距(鞍状物之间的距离)等于管间距,其半径与管束中的管的半径相配,以便鞍状物在管廊的一侧上与管接合。这些管和鞍状物之间的接合将管锁定至管束中的适当位置。带的弹性与由V结构提供的弹簧型作用联合,允许V的臂打开并降低桩的有效总宽度,使桩能够在管廊的两侧上与管接合,以便V状桩锁定至两排管之间的适当位置。
在授予Hahn的美国专利No.5,213,155中描述了相似类型的管桩,该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U状桩,该U状桩插入在两个管廊之间,U的封闭端在束中的其中一个外围管上。鞍状物形成在V形横截面的打开端上,以与束中的单个排中的管的相对侧接合。U状桩通过在桩的两个臂之间延伸的合适固定件被固定在束的管周围的适当位置。
美国专利No.4,648,442所示类型的挤压结构的一个问题是,虽然桩在其选择的管廊中被锁定到适当位置,但是桩不能为每个单独管产生有效位置。管在与管廊和桩平行的一个平面内保持自由振动。美国专利No.5,213,155所示的设计存在不同的问题:虽然由U状桩围绕的排中的管被充分支撑,但是,没有由其中一个桩直接包围的,即保持在U形桩的其中一个封闭端中的管束周边的管(这些管是未被U形桩的端部包围的交错排中的外管)可自由移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预期这些管中的振动。此外,由于管支撑的皱折在到达其完全深度之前具有过渡区域,故邻近每个最外管的两个管都不接受任何振动缓冲。
使用通道冲压件以容纳形成单个管廊的管之间的距离的桩设计的一个缺点是,当管廊相对较宽时,需要深的通道冲压件或其它必需的措施。一种更加复杂的形式的管支撑示出在授予Hahn的美国专利No.6,401,803。这种桩使用两个V状冲压件,该冲压件由压缩弹簧分隔,该压缩弹簧迫使桩靠着管廊的相对侧上的管,以便抑制振动。然而,这种桩的制造相当昂贵。因此仍然需要容纳相对较宽管廊而不使分隔部分复杂的整体桩。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用于减小管束或杆中的流动所导致的振动产生管损害的可能性的一种管支撑装置或管桩,该管支撑装置或管桩包括细长构件或带,该细长构件或带用来插入热交换器、冷凝器、冷却塔或其它管束装置中的管束的管或杆之间的管廊。凸起的管接合区域沿带的长度布置,这些管接合区域由横向皱折形成,该横向皱折从带的两面离开带的中间平面侧向向外延伸,以在管廊的相对侧上与管接合,该桩插入该管廊。凸起的管接合区域可位于带或桩的连续的纵向位置处或基本上沿带或桩的整个长度。优选地布置该皱折,使得其以交错方式首先从带的一个面,然后从带的另一面从带的两个相对面侧向向外延伸。
管桩可具有传统的管阵列,矩形阵列或三角形管阵列。桩可插入每个管廊或插入交替的管廊。当插入每个管廊时,管在两侧上接受桩的支撑。由于管之间的有效间隙(管廊尺寸)对于三角形阵列来说较小,故凸起的管接合区域的厚度和高度一般将较小,以便管桩插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管廊之间。管桩可用于新管束或改进样式以用于现有束中。桩的挠性允许管桩插入矩形结构和三角形结构。桩还可用于以下应用,即例如由于现有管的翘曲而没有明确限定管之间的间隔的情况。
通过利用具有适当地布置的凸起和腔的冲模冲压以形成皱折或其它形式的管接合区域,或通过利用具有凸起和腔(在该组辊子的顶辊和低辊之间交错)的一对辊子以在带上形成凸起区域,可方便且廉价地制造本发明的管桩。如上所述,许多已知类型的管桩不支持这种经济且方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多个细长构件的支撑装置。多个细长构件布置成排,隔离廊分隔细长构件的邻近排。预期多个细长构件可布置成多种结构。该支撑装置包括具有一对相对面的细长纵向延伸带。该带具有位于沿所述带的连续的纵向位置上的多个横向皱折组或基本上沿支撑装置的整个长度布置的连续皱折组。根据本发明,每个横向皱折组形成至少一个细长构件接合区域,该细长构件接合区域从一对相对面的至少一个侧向向外延伸,以与多个细长构件的至少一个接合。每个横向皱折组可形成多个细长构件接合区域。多个细长构件接合区域从相对面侧向向外延伸,以在隔离廊的相对侧上与细长构件接合。每个横向皱折组中的皱折可在带的相对面上形成交错的细长构件接合区域。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每个皱折的深度可大于隔离廊的宽度。当至少一个细长构件接合区域接合多个细长构件的至少一个时,横向皱折可使细长构件的至少一个移动。支撑装置还可包括接合组件,该接合组件位于带的至少一端以与带暂时接合,用来在隔离廊内定位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具有多个细长管的管束的管支撑装置。多个细长管布置成排,管廊分隔细长管的邻近排。该管支撑装置可包括具有一对相对面的细长的纵向延伸带。该带适合于位于一个管廊之内。该带具有位于沿所述带的连续的纵向位置上的多个横向皱折组。每个横向皱折组可形成至少一个管接合区域,该管接合区域离开一对相对面的至少一个侧向向外延伸,以与多个细长管的至少一个接合。每个横向皱折组可形成在多个管接合区域处。多个管接合区域从相对面侧向向外延伸,以在管廊的相对侧上与管接合。每个横向皱折组中的皱折在带的相对面上可形成交错的管接合区域。每个皱折的深度可大于管廊的宽度。当至少一个管接合区域接合管的至少一个时,横向皱折使管的至少一个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管支撑装置的至少一个并入管束装置中。
附图说明
现在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要素,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布置在矩形结构热交换器中的四个管之间的防振管支撑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防振管支撑的变型的示意图;和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布置在三角形结构热交换器中的三个管之间的防振管支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布置本发明的管支撑装置或管桩,从而为彼此邻近但位于管廊(tube lane)的相对侧上的管或杆或导管提供直接支撑。管桩可沿邻近管排之间的管廊插入管束中的管之间。预期管支撑装置可插入现有的管束中的管廊内。形成在管桩中的皱折允许管桩的一定量弯曲,使得桩可进入可能由于管或细长构件的翘曲而未明确地限定出的管廊。同样预期在装配管束期间,管支撑装置可定位在管廊中。虽然结合管或管束描述本发明,但是不意味着本发明仅与圆柱形空心管一起使用。意图的是,本发明可与空心的或实心的杆或管一起使用。此外,该管不局限于圆形截面;而是希望该管可为正方形、三角形或其它结构。在交换器的结构允许的情况下,桩可制成足够长以从管束一侧延伸到另一侧,从而为跨过束的整个宽度的管提供支撑;在这种情况下,管桩的长度将根据跨过束的管廊的长度产生变化。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束中的通廊(pass lane)的位置将在廊中产生不连续,从而将不能够一直跨过束插入桩。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沿束的长度从不同角度将桩插入束内,以便为管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撑。因此,该桩将在每个轴向位置以角度可变的方向(以管的横向平面中的不同角度)横向插入束内,所述方向可从下一个轴向邻近位置处的插入方向改变角度。然而,这可能使管在束的一些部分中,通常在妨碍从周边进入的束的中部没有桩支撑。鉴于其简单的和重复的结构,可轻易地将当前的管桩切割成希望的长度以配合束,不管其完全延伸穿过该路线或只延伸该路线的一部分。如果需要额外的刚度,可围绕管束的周边将桩系在一起,例如,通过使桩的端部弯曲以形成耳状物,然后,该耳状物可被铆接或以其它方式锁定在环绕管束的围带上。该桩可利用例如绳索或其它合适的固定件固定在一起。该绳索可通过管桩10的端部中的孔17进入。
图1和2示出在具有矩形管阵列的管束中的四个邻近管A、B、C和D。根据本发明的管支撑装置或管桩10插入两排管之间的隔离廊或管廊L中。管桩10可由能够经受由于长时间暴露于热交换器中的流体和温度而产生的腐蚀的金属带或其它合适材料形成。管桩10在管廊L中延伸,该管廊L由在廊的一侧的管A和D以及在管廊的另一侧的管B和C限定。当然,在完整的管束中存在在排中延伸的另外管,该排由包含管A、D的管排的延续形成,且另一排从管B和C延续,其它管排以组成管束的相似的传统方式布置。管的这两个邻近排和其它邻近排之间的管廊将相似地跨过管束延伸。管桩10具有由横向皱折形成的管接合区域13、14、15、16,该横向皱折从带的两个面交错地延伸出。横向皱折的第一组11从带的面10A和10B延伸出以与管A和B接合,而皱折的第二组12从带的面10A和10B延伸出以与管C和D接合。皱折的连续组将形成在沿带的长度的其它位置上,从而以相似的方式与其它相对的管在其相应的位置处接合。如图1所示,在皱折的第一组中,管接合部分由带10A的一侧上的皱折的尖端或末端13A、13B以及另一侧10B上的尖端或末端14A、14B形成。尖端13A、13B与管A接合,尖端14A、14B与管B接合。采用相似的方式,尖端15A、15B与管D接合,尖端16A、16B与管C接合。虽然在图1示出两个尖端或末端,但是本发明不是意图限制于此;相反,预期可提供至少三个末端或尖端(例如,如图2所示,13A、13B、13C)。
同样预期形成尖端或末端的皱折可基本上在管桩20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如图3所示。同样预期皱折可只沿桩的一部分(例如外部)延伸。该皱折可与其它装置相结合,所述其它装置例如,授予Wanni等人的名为“Anti-Vibration Tube Support”美国专利申请No.10/848,903中公开的,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内容在此以参考的方式并入。例如,
在管桩上放置凸起的管接合区域的横向排将在管束的管桩和管之间提供希望的接合,利用其可使用管束。为了在管束中容纳通廊,皱折的连续组之间的距离可相应地加大或减小,从而与束中的管的布置一致。预期皱折可基本上在管桩20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如图3所示。这种布置当隔离廊或管廊未被明确限定时尤其有效。
典型地,皱折从一个尖端至相对尖端的总深度为0.5至2mm,优选地为0.5至1.5mm,该总深度大于在管接合点处管之间的间隔,以便在该点处实现相似规模的管偏斜。预期每个皱折的高度可产生变化。由于管在一定程度上套入皱折的谷部,如附图所示,其中例如管A套入尖端13A和13B之间的谷部,故实际上所实现的精确偏斜将小于桩的总深度。明显地,管容纳至谷部内的程度和管坐落于尖端的顶部的程度将取决于相应的几何结构,包括管直径,管形状、间距和间隔以及皱折间距(一组中的连续尖端之间的距离)和深度。这可最佳地基于经验进行确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由皱折形成的管接合区域将配合在管的周围,使得尖端至尖端的距离不会准确地表示管中将导致的分隔,但是通常发现该皱折深度将适合于产生管偏斜,该管偏斜提供好的支撑和抗振性并获得很刚硬的管束。当皱折在管的周围变形时桩本身的弹性和管的弹性,结合凸起的管接合区域与管之间的接合,将不仅使管更抗振,而且使桩在束中保持适当位置。期望的是,选择管接合区域的总深度(包括带厚度的尖端至尖端的距离),使得每个桩以通常大约0.5到2mm的微小管偏斜使未受支撑的管从其不工作位置偏斜。这为当前类型的桩的特征,该桩允许使用少于通常的桩数,通常,比其它方式所需要的数量少大约50%。当前类型的管桩的一个优点为,由于在带的每个侧面上大约一半的管廊尺寸被占据,故在不深压带的情况下可容纳相对较宽的管廊。
除桩的总深度之外,当桩插入束中时带的材料的厚度和刚度将作为确定最后管偏斜的因素。一般地,1至2毫米的带厚度将令人满意地提供足够的管支撑和抵抗插入束中的应力的能力。
图1和2示出处在矩形管阵列中的适当位置的管桩10,该管桩较好地适合这种结构。管桩10也可用在三角形结构中。图3示出处在三角形管阵列中的适当位置的管桩20。图3所示的布置较好地适合于管不必均匀排列或当管之间的间隔变化时的应用。预期桩10或20可使用在矩形结构或三角形结构中,只要皱折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接触邻近的管从而为邻近管提供支撑。
由于在三角形管阵列中管之间的有效间隙(管廊尺寸)小于矩形阵列的有效间隙,故皱折的总深度(峰部至谷部,包括板厚度)以及板厚度将典型地小于矩形布置的皱折总深度和板厚度,但是等量的管偏斜适合于足够的管支撑和桩保持。采用上述的同样方式,管桩可插入管之间的管廊中并被推入或拉入适当位置,直到与管廊两侧上的管相接合,桩的保持由金属的弹性和桩上的管接合区域维持。
当管支撑桩插入管束时,形成管接合区域的皱折必须被推过或拉过管,直到桩处在束中的适当位置。扩杆可用来暂时增加管之间的空间,以有助于插入桩10或20。每个皱折组必须被推过或拉过由管廊形成的间隙,直到桩处在适当位置。由于桩上的张力将倾向于使皱折变平,使得桩更容易地滑入束中的适当位置中,故对于这种类型的桩,将桩拉入适当位置为有效的选择。然后,当张力释放时,桩将恢复至其初始结构,皱折将以预定的方式紧紧地接合管。为了便于将管拉入适当位置,带可在一端或两端上设置有用来临时接合带的具有细长张紧装置的装置,该张紧装置可插入束中的管之间并与带的端部接合;然后,能将桩拉入束的下面直到桩处于其预定位置,此时张力可松开以及张紧装置从带脱离,使皱折松弛回其初始结构,紧贴地保持到管上。带上的接合装置可合适地为带的端部的孔17或通过弯曲端部形成在带的端部的钩状物。张紧装置可合适地为具有钩状端部的拉杆或例如通过插销可与桩接合的线,以将桩通过该束拉入其正确位置。用作牵拉装置的张紧装置杆可合适地具有L状端部以与带的端部上的钩状物接合,或者可选地,线环能够穿过带中的孔以当桩进入束时在桩上施加拉力。由于管接合区域的总深度(尖端至尖端,包括板厚度)优选地略大于管廊的宽度,故管必须稍微弯曲以让皱折通过;虽然当桩处于其最终位置时这使桩维持在适当位置,但是由于必须克服每排管的弯曲的阻力,这使得插入更加困难。与矩形结构一起使用的桩一般比与三角形结构一起使用的桩更容易插入,这是由于与第一种桩相比,第二种桩在沿桩的长度上具有间隔更小的皱折,并且作为横向皱折,它们倾向于允许桩在施加在外端的插入力和来自桩的远端并沿其插入长度的阻力的影响下一起弹出;显然地,当桩插入束中时,所述问题进一步加重。然而,通过首先插入具有倾斜边缘、厚度略大于桩的总深度(包括皱折或其它凸起区域)的扩杆,在此之后,将桩插入适当位置并缓慢移去金属杆以确保在管和管桩的适当锁定,可便于将管桩插入管束。同样能够以相似的方式使用该杆以便于移开该桩。
横向皱折可与诸如凹座、纵向皱折、合并的凹座/皱折或鞍状物的其它管接合区域结合,所述的凹座、纵向皱折、合并的凹座/皱折如在2004年5月19日提交的名为“Anti-Vibration Tube Supports”的授予Wanni等人的序列号为No.10/848903的共同未决的美国申请中所描述的,,该美国申请的内容在此以参考的方式专门并入,所述鞍状物如在2005年5月13日提交的名为“Anti-Vibration Tube Support”的授予Wanni等人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128,884中所描述的,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内容在此以参考的方式专门并入。纵向皱折在深管束中可能特别有用,在深管束中,桩必须插过相对较多的管,其中在插入期间管/桩作用力相应增加。在桩的内端部使用纵向皱折能够更加容易地把桩推入或拉入束中,而当横向皱折相对于管最终定位在束的外周边时,桩的外端处的横向皱折将使其保持在束中的预定位置。对于这种桩,由于在邻近皱折的端部之间不存在凹口以在桩进入束时绊住管,故事实上能够使纵向皱折沿其长度连续从而便于桩插入束中。然后,由桩外端的横向皱折保持桩。优选地布置皱折,使得它们从带的每个面交错地跨过带延伸出,如以前的申请所述。如果这种类型的桩在张力下插入管束,用于张紧装置的暂时接合装置将位于带的该端部。
桩可插入由经验或相关设备的振动研究所确定的轴向位置上。该桩能够沿管束的长度在连续的轴向位置处按照交错相继的方式在不同的轴向位置以不同的横向方向插入束内,例如在第一轴向位置以竖直方向,在第二轴向位置以水平方向。该桩可插入束内,然后枢转入希望的位置。
如从附图可以看出,每个管桩在管廊的相对侧上与管相接合,使得在每个管廊中的桩的插入为管束的外周边之内的两排管提供支撑。在束的周边,一些管可从在另一侧上不支撑管的桩接受支撑。这降低给予那些管的有效支撑,但是由于从束内的最后一对管延伸出的桩的长度相对地短,故至少通过桩的悬臂端在一侧上为这些外管提供一些有效支撑。如上所述,利用绳索固定桩10或20的端部改善了提供给桩端部附近的管的有效支撑。
虽然为将桩保持在束内而提供桩和管之间的摩擦接合,但是管桩的端部可具有管接合钩,以便在管廊的一侧上钩住管的端部以防止桩沿一个方向撤回。可选地,桩可折成U形或发夹结构,该U形或发夹结构有效地具有在一端借助弓形管接合部分连接的一对桩。该结构可同时为三个管排或四个管排提供加强,其中用于桩的额外的有效位置从发夹的关闭端(弓形分段)在一个端部锁定至束。由于每个桩同时为三个管排或四个管排提供加强,故U形管桩将插入交错的排,用来为管束中的每个管排提供加强,或U形管被插入使其跨越两列管并被插入排之间的交错的廊,该U形管桩将支撑四个邻近排。如果需要的话,利用保持构件可提供额外的桩保持,该保持构件诸如在沿发夹长度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在发夹的臂之间延伸的螺栓。通过将桩的端部连接至围绕管束的金属围带或绳索,可为单线桩提供额外锁定(未形成为U形结构)。通过在带的端部上形成凸耳可将该桩固定至带,该凸耳可焊接、铆接或用螺钉钉到带上;可选地,可在桩的端部冲出小缝或孔,围带可通过该小缝或孔。可将围带固定至例如系杆以降低管支撑滑落管的可能性,该系杆在邻近于管束的外管周边的管束装置中可用。
管桩合适由金属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该材料将在使用该材料的管束装置的环境中抵抗腐蚀。一般地,为了在水和其它环境中抵抗腐蚀,不锈钢将是令人满意的。当双相不锈钢为优选的时,除预期发生氯化物腐蚀之外,Stainless SS 304为合适的。包含各种数量的合金元素铬、镍和可任选的钼的双相不锈钢的特征在于,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比例大约相等的混合微观结构(因此通常称之为“双相”)。
除好的桩保持能力之外,当前类型的桩的另一种主要优点是简易性。与美国4,919,199和5,213,155所示的桩不同,其需要通过沿两个方向纵向压入U状或V状通道以及横向地挤压形成管接收鞍状物,从而形成金属带,对于大的机器将需要昂贵的操作,在大的机器中压力可达20吨。相反,当前桩的管接合区域可由沿横向方向的单个挤压操作形成,在低压力的简单挤压中,通过沿桩的长度的连续挤压从而同时制造若干排皱折。当然,使用两个压辊为大规模制造提供了最经济的选择,但是其不是必需的,并且使用更便宜的、更简单的设备将不能获得更大的资源。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进和/或变动。因此,本发明意于涵盖插入的改进和变化,只要这些改进和变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多个细长构件的支撑装置,其中,该多个细长构件布置成排,隔离廊分隔细长构件的邻近排,该支撑装置包括:
细长的纵向延伸带,所述细长的纵向延伸带具有一对相对面、一定的宽度以及纵向轴线;
多个细长构件接合区域,其中所述多个细长构件接合区域中的每个离开所述相对面中的每个侧向向外延伸,以在所述隔离廊的相对侧中的每个上与所述多个细长构件的至少一个接合,
其中,每个细长构件接合区域具有多个横向皱折,其中每个皱折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跨过所述带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细长构件接合区域沿所述带在连续的纵向位置处被设置成横向皱折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每个横向皱折组中的皱折在所述带的相对面上形成交错的细长构件接合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还包括接合组件,该接合组件位于所述带的至少一端上以与定向装置接合,使得所述带可定位在所述隔离廊之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每个皱折具有一定深度,每个皱折的所述深度大于所述隔离廊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细长构件接合区域接合所述多个细长构件的至少一个时,所述横向皱折引起所述细长构件的至少一个进行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横向皱折基本上沿所述带的长度延伸。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细长构件是具有多个细长管的管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管束是管束装置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管束装置是热交换器。
CNB2005800400183A 2004-11-22 2005-11-15 防振管支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7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001004P 2004-11-22 2004-11-22
US60/630,010 2004-11-22
US11/253,815 2005-10-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1363A CN101061363A (zh) 2007-10-24
CN100523704C true CN100523704C (zh) 2009-08-05

Family

ID=38866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4001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704C (zh) 2004-11-22 2005-11-15 防振管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370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2943A1 (en) 2011-05-11 2012-11-14 Borgwarner Emission Systems Spain, S.L. Device for reducing the vibrations of a tube core of a heat exchanger inside its shell
CN103133782A (zh) * 2011-11-24 2013-06-0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折页式三联卡箍结构
US20150083365A1 (en) * 2013-09-25 2015-03-2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Steam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securing tubes within a steam generator against vibration
CN106500939B (zh) * 2016-10-31 2018-09-1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传热管u型段等效刚度支撑结构及实现支撑的方法
CN107327633A (zh) * 2017-06-02 2017-11-07 安徽奥睿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中固定管道的装配式支架
CN114838205A (zh) * 2021-02-02 2022-08-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支撑管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1363A (zh) 200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309782B2 (en) Anti-vibration tube support
CN100523704C (zh) 防振管支撑装置
US7267164B2 (en) Anti-vibration tube support
CN101310157A (zh) 用于具有u形弯曲的管束的抗振管架
JP5437944B2 (ja) スパイラル鋼、及びその応用製品並びにスパイラル鋼の製造方法
KR101286787B1 (ko) 고정용 조립체를 가진 진동 방지 튜브 지지체
JP2012031445A5 (zh)
EP1624272A1 (en) Tube support
JP2006225879A (ja) ワイヤロープ型落石防護柵
US4595161A (en) Tube bundle support
CN205860846U (zh) 一种换热管的限位装置及换热装置
CA1135684A (en) Vortex generators
US7073575B2 (en) Reduced vibration tube bundle device
KR20100139094A (ko) 튜브 번들 장치 및 튜브 번들을 구비하는 열 교환기
EP1936268B1 (de) Hängender Dampferzeuger
DE1939564A1 (de) Aufhaengesystem fuer Vielfach-Rohranordnungen,insbesondere in Waermetauschern von Kernreaktoren
KR101514772B1 (ko) 나선형 보강재에 의한 무량판 전단보강 시스템
EP2009337A2 (de)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Fixierung von Leitungen
US4413394A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tube bundle
CN210002285U (zh) 一种适用于拦截引导的网型
DE2813500A1 (de) Versandanordnung fuer roehren
SU1477593A1 (ru) Способ обв зки труб большого диаметра
CN112304146A (zh) 一种齿形管束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DE1501651A1 (de) Rohrhalterung fuer gasbeheizte Waermetauscher von Kernkraftwerken
DE877516C (de) Einrichtung fuer die Aufnahme der durch Waermedehnung hervorgerufenen Laengenaenderungen einer Rohrleit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