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0494C - 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0494C
CN100510494C CNB2005101346065A CN200510134606A CN100510494C CN 100510494 C CN100510494 C CN 100510494C CN B2005101346065 A CNB2005101346065 A CN B2005101346065A CN 200510134606 A CN200510134606 A CN 200510134606A CN 100510494 C CN100510494 C CN 10051049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olenoid directional
butterfly
directional control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46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2766A (zh
Inventor
孙宝来
邓金波
李志华
郑志刚
孙立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1346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10494C/zh
Publication of CN1982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2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04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049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补油泵;与所述补油泵均相连的储能器组,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储能器;一设置在所述储能器组与补油泵之间的油路上的一液控单向阀,其初始导通方向为允许压力油从补油泵流向储能器组;一设置在所述液控单向阀与储能器组之间的油路上的双点压力变送器;一连接在所述液控单向阀与储能器组的供油口之间的电磁换向阀;一与液控单向阀相连的减压阀;至少一个与所述减压阀相连的电磁换向阀组;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组相连的碟阀油缸;一与上述组件均相连的、被设置为本地控制模式的PLC电气控制柜。本发明的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可以减少漏油压力损失、缓解补油泵的频繁启动问题。

Description

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蝶阀控制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循环泵出口蝶阀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行业中,循环泵出口蝶阀的开、关是靠液压控制的,其中控制过程的优劣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目前,很多火力发电厂都在使用俄制发电机组,该类机组的循环泵出口蝶阀的控制方式十分不经济。控制过程是电—液—液控制方式,即电磁阀动作驱动控制油,控制油再驱动错油阀动作来改变动力油控制方向,动力油驱动油缸向上或向下动作,通过拐臂使油缸的直行程变成蝶阀的角行程。蝶阀的开关速度是依靠油缸自身的油路实现的,因此油路参与控制过多,造成压力油泄露损失比较大,储能器内的压力油需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补充一次。此外,蝶阀必须由储能器内的压力油来维持其开关状态。储能器不能在机组运行期间检修,其本身的故障会威胁机组运行安全。同时,机组的电气回路控制过于简单,仅仅是DCS系统下发蝶阀的开关指令,缺乏对蝶阀及储能器的整体监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漏油压力损失、缓解补油泵的频繁启动问题、允许对单个储能器进行检修而不需关闭整个系统的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是这样设计的:
一种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其包括:
至少两个补油泵;
与所述补油泵均相连的储能器组,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储能器;
一个设置在所述储能器组与补油泵之间的油路上的一个液控单向阀,其初始导通方向为允许压力油从补油泵流向储能器组;
一个设置在所述液控单向阀与储能器组之间的油路上的双点压力变送器;
一个连接在所述液控单向阀与储能器组的供油口之间的电磁换向阀;
一个与液控单向阀相连的减压阀;
至少一个与所述减压阀相连的电磁换向阀组;
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组相连的碟阀油缸;
一个与上述组件均相连的、被设置为本地控制模式的PLC电气控制柜。
优选地,在所述储能器组中的每一个储能器上都设有一个截流球阀。
优选地,所述电磁换向阀组中的每一个包括3对电磁换向阀,每一个电磁换向阀上设置有一个溢流阀。
根据本发明还可以将所述PLC电气控制柜设置为远程控制模式并与DCS控制系统相连。
通过本发明的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可以减少漏油压力损失、缓解补油泵的频繁启动问题、允许对单个储能器进行检修而不需关闭整个系统,并且实现了对碟阀的多级变速打开/关闭。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的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包括:两个补油泵2,其在PLC电气控制柜(未示出)的控制下向储能器组4补充压力油,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该补油泵组件2应当采用冗余设计,即在所述装置中至少包含两个补油泵2,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补油泵的数量。同样出于安全冗余设计的目的,所述储能器组4包括4个并联的储能器,在每一个储能器上都设有一个球阀40,当需要对单个储能器进行检修的时候可以通过关闭其上的球阀40来将该储能器与补油泵2以及整个油路隔离开。
在储能器组4与补油泵2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一个液控单向阀6,其初始导通方向为允许压力油从补油泵2流向储能器组4。当补油泵2接到PLC电气控制柜的启动指令进行补油时,压力油经过该单向阀6流入储能器组4中。在所述液控单向阀6与储能器组4之间的油路上还设置有一个双点压力变送器8,该双点压力变送器8用于探测储能器组4中的充压压力。当探测到压力到达预定的上限点时,所述双点压力变送器8向PLC电气控制柜发送停止供油信号,使得PLC电气控制柜10控制补油泵2停止向储能器组4补充压力油;而当其探测到压力到达下限点的时候,则会向PLC电气控制柜发送开始供油信号,使得PLC电气控制柜控制补油泵2启动,开始向储能器组4补充压力油,直到压力达到上限点。通过使用所述双点压力变送器8可以实现储能器组4的自动充油补压。在所述液控单向阀6与储能器组4的供油口42之间连接有一个电磁换向阀10,在PLC电气控制柜被设置为本地控制模式的情况下,当扳动PLC上的打开/关闭蝶阀旋钮时,PLC电气控制柜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10带电,从而使得所述液控单向阀6朝向与默认导通方向相反的方向导通,即允许储能器组4中的压力油经过所述液控单向阀6流向减压阀12。减压阀12分别与控制1号蝶阀油缸14的电磁换向阀组18以及控制2号蝶阀油缸16的电磁换向阀组20连接。控制所述1号蝶阀油缸14的电磁换向阀组18包括3对换向阀,其中当第一对换向阀中的电磁换向阀180在PLC电气控制柜的控制下带电的时候,压力油从储能器组4流经减压阀12以及电磁换向阀180注入1号蝶阀油缸14的下部,通过压力油的液面不断上升推动1号蝶阀的油缸驱动阀门执行打开1号蝶阀的动作。当PLC电气控制柜控制第一对换向阀中的换向阀182带电的时候,压力油将被不断输送到油缸14的上部,从而向下推动1号蝶阀的油缸驱动阀门执行关闭1号蝶阀的动作。所述电磁换向阀组18中的另外两对电磁换向阀的工作过程与第一对电磁换向阀类似,其中第一对换向阀组用于执行75°至90°时打开/关闭1号蝶阀的动作;第二对换向阀是用于实现0°至15°时打开/关闭1号蝶阀的动作;第三对换向阀用于实现15°至75°时打开/关闭1号蝶阀的动作,即通过使用上述3组换向阀实现对1号蝶阀不同角度下打开/关闭动作的分阶段变速控制。为了实现手动地调节1号蝶阀的打开与关闭速度,在油缸14与电磁换向阀组18中的每一个换向阀之间还设置有溢流阀22用于进一步调节压力油流量。
2号蝶阀的工作情况与1号蝶阀类似,其也可以在PLC电气控制柜的控制下,借助电磁换向阀组20中的3对电磁换向阀执行不同角度下的打开/关闭动作。
在实际工作时,PLC电气控制柜将根据需要分别控制1号碟阀电磁换向阀组18中的一个电磁换向阀以及2号碟阀电磁换向阀组20中的一个电磁换向阀带电使得相应的油路导通,对1号蝶阀以及2号碟阀同时进行操作。当上述电磁换向阀均不带电的时候,它们将锁住1号碟阀油缸14以及2号碟阀油缸16中原有的压力油,使其与外部油路隔离。
优选地,还可以将本装置中的PLC电气控制柜与主控DCS系统(未示出)相连,此时需要将PLC电气控制柜设置为远程控制模式。当主控DCS系统向PLC电气控制柜发出打开或关闭蝶阀的指令时,PLC将自动控制1号蝶阀与2号蝶阀执行打开/关闭动作,并向主控DCS系统反馈蝶阀当前位置等相关信息,运行人员可以在单元控制室完全监控蝶阀及储能器的状态。
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可以极大地简化原来的控制油路,即用电磁阀动作直接驱动动力油控制方向,使油缸向上或向下动作,通过拐臂使油缸的直行程变成蝶阀的角行程,达到开关蝶阀的目的,这样漏油损失非常小并且缓解了补油泵的频繁启动问题,储能器内的压力油由原来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补充一次,延长到现在的二至三天补充一次。并且本装置中使用的四个压力油储能器彼此相互独立,均可单独检修,不会因为单个储能器故障使整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此外,在本装置中,每个蝶阀的开关速度分别由三组电磁换向阀控制,同时还可以通过逐步分挡调节每个电磁换向阀上设置的溢流阀来进一步控制阀门的开关速度,实现了开关速度多级可调。
通过将PLC电气控制柜与主控DCS系统相连接,还可以允许PLC控制器从主控DCS系统接受蝶阀开关指令,并且将装置中各个组件的状态信息反馈给DCS系统,实现自动动作控制功能,使运行操作、维护检修人员及时、准确、全面地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更好地维护设备并及时处理各种故障。

Claims (4)

1.一种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补油泵;
与所述补油泵均相连的储能器组,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储能器;
一个设置在所述储能器组与补油泵之间的油路上的一个液控单向阀,其初始导通方向为允许压力油从补油泵流向储能器组;
一个设置在所述液控单向阀与储能器组之间的油路上的双点压力变送器;
一个连接在所述液控单向阀与储能器组的供油口之间的电磁换向阀;
一个与液控单向阀相连的减压阀;
至少一个与所述减压阀相连的电磁换向阀组,所述电磁换向阀组中的每一个包括三对电磁换向阀,其中,第一对电磁换向阀用于执行75°至90°时打开/关闭蝶阀的动作;第二对电磁换向阀是用于实现0°至15°时打开/关闭蝶阀的动作;第三对电磁换向阀用于实现15°至75°时打开/关闭蝶阀的动作;
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组相连的碟阀油缸;以及
一个与上述组件均相连的、被设置为本地控制模式的PLC电气控制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能器组中的每一个储能器上都设有一个截流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换向阀组中的每一个电磁换向阀上设置有一个溢流阀。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LC电气控制柜被设置为远程控制模式并与DCS控制系统相连。
CNB2005101346065A 2005-12-13 2005-12-13 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 Active CN10051049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346065A CN100510494C (zh) 2005-12-13 2005-12-13 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346065A CN100510494C (zh) 2005-12-13 2005-12-13 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2766A CN1982766A (zh) 2007-06-20
CN100510494C true CN100510494C (zh) 2009-07-08

Family

ID=38165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46065A Active CN100510494C (zh) 2005-12-13 2005-12-13 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1049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5158B (zh) * 2013-07-16 2015-09-02 九江市环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机多控容积式无电快速开关电液装置
CN103696955B (zh) * 2013-12-23 2016-01-13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水泵出口蝶阀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518375B (zh) * 2018-07-06 2019-09-10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双路驱动运行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9000027B (zh) * 2018-08-06 2020-02-1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液控蝶阀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2766A (zh) 200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4697C (zh) 自容式电液执行器
DE112009000682B4 (de) Controller für Hybrid-Baugerät
CN102720710B (zh) 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工程机械
CN100510494C (zh) 循环泵出口蝶阀控制装置
CN102434372B (zh) 基于液压集成技术的小型调速器综合调节装置
CN105697436A (zh) 一种流量优先供给的小容积盲腔压力控制液压系统
CN102268497A (zh) Trt机组静叶伺服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方法
CN102021927A (zh) 用于液压挖掘机的回转补油回路系统
CN106438187A (zh) 一种水泵水轮机调速系统中工况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32890U (zh) 工作斗调平控制装置
CN205047544U (zh) 一种保压系统
EP1939701A2 (en) Mechanical controller for a hydraulically controlled system
CN105240328A (zh) 一种保压系统、保压方法及冲击试验方法
CN110953197B (zh) 功率控制液压系统及起重机
CN204200723U (zh) 矿井提升机液压站改进结构
CN100370115C (zh) 汽轮机调节系统油动机油路调节阀组
CN108238561B (zh) 安全制动串联冗余二级制动液压站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27078B (zh) 起重机及其液压系统
CN102094608A (zh) 水力自动调压系统
CN109236803B (zh) 一种用于具有冗余保护功能的液压系统
CN104329309B (zh) 预应力张拉系统
CN204436958U (zh) 一种三向加载液压装置
CN108071619B (zh) 变桨液压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0383407C (zh) 自容式电液执行器及其集成油路块
CN1102233A (zh) 用于调节阀的操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