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9709C - 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9709C
CN100509709C CNB2006101620420A CN200610162042A CN100509709C CN 100509709 C CN100509709 C CN 100509709C CN B2006101620420 A CNB2006101620420 A CN B2006101620420A CN 200610162042 A CN200610162042 A CN 200610162042A CN 100509709 C CN100509709 C CN 10050970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time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ulture
microb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620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4492A (zh
Inventor
陈南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Wenling Micro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陈南岭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南岭 filed Critical 陈南岭
Priority to CNB2006101620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09709C/zh
Publication of CN1974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4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97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970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垃圾以及污泥混合物为原料,接入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和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采用二次发酵工艺,生产微生物菌肥。本发明解决了垃圾以及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可以废物利用,为绿色农业提供新型、环保、高效的微生物菌肥。本发明所生产的微生物菌肥肥效高,发酵产品中有益菌可达108-10个/g。各类菌的相互作用不但可使垃圾和污泥迅速降解、转化、腐熟,还可使物料形成适宜有益微生物菌群生长的微生态环境。菌肥中有益微生物的迅速繁殖能够产生各类生物活性物质,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促进作物旺盛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使用本产品可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生理病害有良好的预防和调节作用。

Description

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农业领域。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垃圾和污泥混合物作为原料,分二次接入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和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采用二次发酵工艺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指的“垃圾”是生活垃圾和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可由生物降解的有机废弃物的统称。
本发明所指的“生活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食物、粪便、废纸等有机废弃物。本发明所指的“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废弃物”是指木屑、秸秆、果渣及各类蔬菜加工下脚料、酒糟等。其特点是数量大、有机质含量高,成分复杂、易腐败、对环境污染危害大,处理费用高,处理难度大。本发明所指的“污泥”是指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质,即污水中的固体成分,以及河流湖泊中沉积污泥。其特点为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含量高,因含有大量水分(>80%)成胶体状,极难脱水处理,并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虫,如将其堆放或掩埋均可对周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目前国内外对“垃圾”以及污泥的处理有如下方法:
1.填埋法
2.焚烧法
3.堆肥处理法
4.人工发酵处理法
我国目前主要使用上述第一种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以及污泥,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占地多、浪费资源并且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某些发达国家主要使用第二种焚烧的方法处理垃圾,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投资大、处理成本高,焚烧后会排出气体粉尘,即第二种方法处理垃圾以及污泥不但浪费了资源,同样也会造成污染环境。第三种堆肥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垃圾,而不是用于处理污泥,此方法受到处理时间长、成本高、产品质量低等限制。第四种人工发酵处理方法主要针对生活垃圾,加入具有降解有机物料能力的微生物,加速垃圾的降解和腐熟,形成堆肥。人工发酵处理的方法很多,但对于含污泥较多的垃圾处理效果不理想,而且同样受到处理时间长、成本高、产品质量低等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垃圾以及污泥为原料,接入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和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采用二次发酵工艺,生产微生物菌肥。本发明解决了垃圾以及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可以废物利用,为绿色农业提供新型、环保、高效的微生物菌肥。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
(a)、将生活垃圾,或工、农业生产中有机废弃物与城市污水沉积污泥或湖泊、河流沉积污泥按3-5:5-7的干重比例混合均匀,调节其PH值为6-7、C/N比为30-35:1、含水率为40-70%;
由于生活垃圾,或工农业生产中有机废弃物与城市污水沉积污泥或湖泊、河流沉积污泥的组分变化,其PH值和C/N比也有所不同。接种前先用磷酸二氢钾(KH2PO4)或碳酸钙(CaCO3)将所述物料的PH值调至6~7。通过调节垃圾与污泥的重量比例可对物料的C/N比进行调节,在垃圾中的含氮量偏低而使混合后物料的C/N比难以满足30~35:1的条件时,可在混合后的物料中加入适量尿素,将所述物料的C/N比调节至适当的比例;
(b)、用达到上述指标的混合物料作为原料,按总量0.1~1%的重量比例接入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将物料和菌剂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温度为60-70℃,发酵时间3-10天;
其中,所述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含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荧光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其配比为0.5-2:0.5-2:0.5-2:0.5-2:0.5-2,其中总菌量≥108个/g;
(c)、第一次发酵完成后,待物料的温度降低至20-30℃后,按总量的0.1-2%的体积比例向物料中接入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进行第二次发酵,调节物料的PH值为6-7,C/N比为30-35:1,含水率为40-70%,发酵温度控制在45℃以下,发酵时间为3-10天;
其中,所述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含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m)、荧光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urekii)和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其配比为1:1:1:1:1:1,其中总菌量≥108个/ml;
(d)、将第二次发酵好的微生物菌肥用晾晒或烘干方法干燥,使微生物菌肥的水分含量降到15%以下;
(f)将干燥后的微生物菌肥用成型机挤压成所需的颗粒状形状,称重包装,发酵后产品中有机菌数达≥108个/g。
所述步骤(b)中,所述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所含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的比例优选为1:1:1:1:1。
所述步骤(c)中,其中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所含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德氏乳杆菌的比例优选为1:1:1:1:1:1。
所述步骤(b)中,第一次发酵用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可用下述方法制备: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由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杆菌,分别经过试管培养、摇瓶培养和种子罐培养后,按体积百分比的5-10%的接种量分别接入发酵罐液体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时间24-72小时,成为绿色木霉、黑曲霉、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假单孢菌菌悬液。将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杆菌菌悬液按比例混合于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即制成第一次发酵使用的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以备第一次发酵使用。
第一次发酵使用的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使用的固体培养基可以是麸皮培养基。
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发酵用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用下述方法制备:将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分别经过试管培养、摇瓶培养、种子罐培养后,按体积百分比的5-10%的接种量将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培养液分别接入发酵罐液体培养,培养温度28-32℃,培养时间24-48小时,培养完成后成为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悬液。
将德氏乳杆菌为液体静止厌氧培养,逐步分级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40~60℃,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得到德氏乳杆菌菌悬液。
将得到的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德氏乳杆菌菌悬液混合得到第二次发酵用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
本发明所用菌种都是已知的菌种,可通过已知筛选、商业手段或其他途径得到。
本发明试管培养、摇瓶培养、种子罐培、发酵罐培养、扩大培养等培养方法中所用的各培养基都是已知的适合培养所述微生物的常规培养基。
以上处理方法适用于生活垃圾及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废弃物料等与污水处理厂沉积污泥,或湖泊、河流沉积污泥等混合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研究使用农业部规定的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菌肥生产菌种,并根据其各自的生理生化特征及作用特点,科学地确定了垃圾和污泥为原料发酵的复合菌群中各类菌的种类及配比,使各类微生物能够在该培养条件下相互作用,互利生长。
2、采用了先进的生物工程发酵工艺技术,使复合菌群生长过程中有效的降解转化土壤中各类不利于植物生长或植物不能利用的物质,使其成为易于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
3、微生物菌肥肥效高:发酵产品中有益菌可达108-10个/g。各类菌的相互作用不但可使垃圾和污泥迅速降解、转化、腐熟,还可使物料形成适宜有益微生物菌群生长的良好的微生态环境。施入土壤后各类有益菌的协同作用不但可以改变土壤的生态环境,补充作物所需氮、磷、钾等各类营养元素,促进植物吸收、生长,肥效显著。
4、抗病防虫:产品中有益微生物的迅速繁殖能够产生各类生物活性物质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促进作物旺盛生长,提高了作物的抗病能力。破坏地下虫卵的生存条件,致使无法成虫。同时,保证了植物的营养平衡,使叶片角质层加厚,纤维含量增加,地上害虫无法食入,所以提高了抗病虫害的能力。使用本产品可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生理病害有良好的预防和调节作用。
5、除臭效果好,无害化及资源化:在本工艺条件下,有益菌群能够迅速增长繁殖,降解和转化垃圾和污泥中在自然条件下有害及不易分解的物质,破坏污泥的胶体成分,使其被各类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利用,达到无害、除臭的效果,原料在高效复合菌群的联合作用下,缩短了发酵时间,有效地去除污泥及垃圾的臭气,产品基本上无不悦气味。产品在高温发酵阶段将致病菌及虫卵等基本全部杀死,物料中有害成分及重金属经过微生物转化,含量大大低于农业部标准。
6、产品成本低、效益高:本研究利用各类污泥,生活垃圾,及农副产品废弃物(稻壳、秸秆等)为原料,采用高效有益复合菌群,先进的发酵工艺,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I:
发酵处理100吨生活垃圾与污泥,将生活垃圾中石块,塑料,玻璃等杂物去除后,垃圾与污泥两者重量比为4:6,生活垃圾主要成分及含量为:有机质35.58%、总氮0.4668%、总磷0.2091%、总钾0.9264%、水份57.7%、PH值6.9;污泥主要成分及含量为:有机质52.2%;氮4.19%、磷0.28%、钾0.968%、水份75.35%、PH值7.0。
物料预处理:
由于垃圾中的含氮量偏低,按所述比例混合后的物料中C/N比不能达到30~35∶1的条件,将适量尿素加入物料中,提高物料的含氮量,调整所述物料中的C/N比达到30~35:1的要求。调节物料PH值为6~7,含水率为50~60%。
制做第一次发酵用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
将所需有机物料腐熟菌,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菌,分别经过试管培养,不同的菌种采用各自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温度25~35℃,培养时间36~60小时;
经过试管培养的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菌分别转入1000ml摇瓶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转速为180-220转/分钟,培养时间24-48小时;
然后,将经过摇瓶培养的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菌分别接入种子罐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时间24-48小时;
经过种子罐培养后,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菌再分别按体积百分比的5-10%,转入发酵罐液体培养,培养温度28-35℃,培养时间24-72小时,发酵罐培养完成后各罐分别镜检,发酵液菌体达到108个/ml,即可作为第一次发酵用菌悬液;
将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菌菌悬液按1:1:1:1:1的比例混合,与灭菌麸皮培养基制成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镜检活菌数达到108个/g,以备第一次发酵使用。
制作第二次发酵用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
将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菌种,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分别经过试管培养,不同的菌种采用各自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温度25-35℃,培养时间36-60小时;
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均分别转入1000ml摇瓶培养,培养温度为28-35℃,转速为180-220转/分钟,培养时间24-48小时;
然后,将经过摇瓶培养的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分别接入种子罐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时间24-48小时;
经过种子罐培养后的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液,再分别按体积百分比的5-10%,转入发酵罐培养,培养温度28-35℃,培养时间20-48小时,培养完成形成菌悬液,各罐分别镜检,发酵液菌体达108个/ml。
德氏乳杆菌为液体静止厌氧培养,逐步分级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40~60℃,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形成菌悬液,菌体达108个/ml。
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德氏乳杆菌和啤酒酵母菌悬液按1:1:1:1:1:1比例混合形成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
将培养好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按物料总量0.1-1%的干重百分比比例接入垃圾与污泥混合成的物料;将物料与菌剂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温度60-70℃,发酵时间为3-10天。
第一次发酵完成,待物料温度降低至20-30℃,接入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进行第二次发酵,接种量为总物料干重百分比例0.5-2%;调节物料PH值为6-7、C/N比为30-35:1、含水率为50-60%;发酵温度控制在45℃以下,若温度过高以搅拌形式散热,使有益菌群充分生长繁殖,发酵时间为3-10天。
二次发酵后的物料经镜检,有效活菌数达到108个/g,发酵工序结束。
将发酵好的微生物菌肥以晾晒、风干等方式干燥,使其水分含量降到15%以下;
用成型机挤压成所需的颗粒状形状;经称重、包装即可成为微生物菌肥成品。
复合微生物菌肥成品主要成分指标为:
有效活菌数 108-1010个/g
有机质     25-40%。
实施例II:
发酵处理100吨秸秆与污泥,秸秆与污泥以重量计两者比例为4:6,秸秆主要成分及含量为:水分5.5%、粗蛋白5.7%、粗脂肪1.6%,粗纤维29.3%,无氮浸出物51.3%,粗灰分6.6%,钙、磷微量,PH值6.5;污泥主要成分及含量为:有机质52.2%;氮4.19%、磷0.28%、钾0.968%、水份75.35%、PH值7.0。
物料预处理:
调节物料PH值为6-7、C/N比为30-35:1、含水率为50-60%;
制备第一次发酵用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将所需有机物料腐熟菌,包括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菌等,分别经过试管培养,不同的菌种采用各自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温度25-35℃,培养时间36-60小时;
经过试管培养的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菌分别转入1000ml摇瓶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转速为180-220转/分钟,培养时间24-48小时;
然后,将经过摇瓶培养的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菌分别接入种子罐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时间24-48小时;
经过种子罐培养后,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菌再分别按体积百分比的5-10%,转入发酵罐培养,培养温度28-35℃,培养时间24-72小时,发酵罐培养完成后各罐分别镜检,发酵液菌体达108-1010个/ml,得到各菌种菌悬液;
将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杆菌菌悬液按1:1:1:1:1的比例混合,与灭菌麸皮培养基均匀混合,物料镜检活菌数为108-1010个/g,即制成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以备第一次发酵使用。
制作第二次发酵用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选用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菌种: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德氏乳杆菌。将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分别经过试管培养,不同的菌种采用各自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温度25-35℃,培养时间36-60小时;
然后将经试管培养的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均分别转入1000ml摇瓶培养,培养温度为28-35℃,转速为180-220转/分钟,培养时间24-48小时;
然后,将经过摇瓶培养的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分别接入种子罐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时间24-48小时;
经过种子罐培养后的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液,再分别按体积百分比的5-10%,转入发酵罐培养,培养温度28-35℃,培养时间20-48小时,各罐分别镜检,发酵液菌体达108-1010个/ml,菌悬液培养完成;
德氏乳杆菌为液体静止厌氧培养,逐步分级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40~60℃,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形成菌悬液,菌体达108-1010个/ml。
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德氏乳杆菌和啤酒酵母菌悬液按1:1:1:1:1:1比例混合形成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
将培养好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按物料总量0.1-1%的干重百分比比例接入秸秆与污泥混合成的物料;将物料与菌剂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温度60-70℃,发酵时间为3-10天。
第一次发酵完成后,待物料温度降低至20-30℃后,接入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进行第二次发酵,接种量为干重百分比例0.5-2%;调节物料PH值为6-7、C/N比为30-35:1、含水率为50-60%;发酵温度控制在45℃以下,若温度过高以搅拌形式散热,使有益菌群充分生长繁殖,发酵时间为3-10天。
二次发酵后的物料经镜检,有效活菌数达到108-1010个/g,发酵工序结束。
将发酵好的物料以晾晒、风干等方式干燥,使其水分含量降到15%以下;用成型机挤压成所需的颗粒状形状;经称重、包装即可成为微生物菌肥。
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成分指标为:
有效活菌数:108-1010个/g
有机质:    25-40%。
利用本发明所涉及的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工艺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降解和转化垃圾和污泥的有害成分,充分利用其中可利用的有机成分,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形成高效微生物菌肥。
该方法制备的微生物菌肥可用作各种土地的肥料,如大田、林地城市绿化地、废地和贫瘠荒地,可作为育苗、栽培基质,也可作种肥,作追肥,增进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降低饮用水、地下水和食品中的硝酸盐含量,改良盐碱地,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持土壤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肥效长。还可根据污泥菌肥的养分含量、土壤养分状况及植物对养分的要求,给其中加入一定量化肥,并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制成复合菌肥。
本发明所涉及的微生物菌肥生产工艺成熟,生产中可选用成熟的工业化成套设备,处理量大,所生产的微生物菌肥肥效高,其含有的大量有益菌群,具有固氮能力强、活化磷与钾、刺激作物生长、抑制病害等特点,可有效延长肥效时间。
本发明所涉及的处理方法不但可以达到消除生活垃圾、工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及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变废为宝,并可以为农业提供新型、环保、高效的微生物菌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因而具有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Claims (5)

1、一种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
(a)、将生活垃圾,或工、农业生产中有机废弃物与城市污水沉积污泥或湖泊、河流沉积污泥按3-5:5-7的干重比例混合均匀,调节其PH值为6-7、C/N比为30-35:1、含水率为40-70%;
(b)、用达到上述指标的混合物料作为原料,按总量0.1~1%的重量比例接入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将物料和菌剂搅拌均匀后进行第一次发酵,发酵温度为60-70℃,发酵时间3-10天;
其中,所述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含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荧光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配比为0.5-2:0.5-2:0.5-2:0.5-2:0.5-2,其中总菌量≥108个/g;
(C)、第一次发酵完成后,待物料的温度降低至20-30℃后,按总量的0.1-2%的体积比例向物料中接入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进行第二次发酵,调节物料的PH值为6-7,C/N比为30-35:1,含水率为40-70%,发酵温度控制在45℃以下,发酵时间为3-10天;
其中,所述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含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m)、荧光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urekii)和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配比为1:1:1:1:1:1,其中总菌量≥108个/ml;
(d)、将第二次发酵好的微生物菌肥用晾晒或烘干方法干燥,使微生物菌肥的水分含量降到15%以下;
(f)、将干燥后的微生物菌肥用成型机挤压成所需的颗粒状形状,称重包装,发酵后产品中有机菌数达≥108个/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所含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的比例为1:1: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第一次发酵用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可用下述方法制备: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由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杆菌,分别经过试管培养、摇瓶培养和种子罐培养后,按体积百分比的5-10%的接种量分别接入发酵罐液体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时间24-72小时,成为绿色木霉、黑曲霉、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假单孢菌菌悬液;将绿色木霉、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及荧光假单孢杆菌菌悬液按比例混合于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即制成第一次发酵使用的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以备第一次发酵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发酵使用的有机物料腐熟固体混合菌剂使用的固体培养基可以是麸皮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第二次发酵用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用下述方法制备:将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分别经过试管培养、摇瓶培养、种子罐培养后,按体积百分比的5-10%的接种量将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培养液分别接入发酵罐液体培养,培养温度28-32℃,培养时间24-48小时,培养完成后成为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菌悬液;将德氏乳杆菌为液体静止厌氧培养,逐步分级扩大培养,培养温度为40~60℃,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得到德氏乳杆菌菌悬液;将得到的圆褐固氮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德氏乳杆菌菌悬液混合得到第二次发酵用有益菌群混合菌悬液。
CNB2006101620420A 2006-12-11 2006-12-11 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Active CN10050970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620420A CN100509709C (zh) 2006-12-11 2006-12-11 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620420A CN100509709C (zh) 2006-12-11 2006-12-11 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4492A CN1974492A (zh) 2007-06-06
CN100509709C true CN100509709C (zh) 2009-07-08

Family

ID=38124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20420A Active CN100509709C (zh) 2006-12-11 2006-12-11 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970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0182A (zh) * 2010-06-25 2010-11-10 东北农业大学 寒区畜禽粪便低温快速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7500B (zh) * 2010-06-21 2011-06-01 山东宝源生物有限公司 一种含螯合态微量元素的微生物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1885624B (zh) * 2010-07-16 2012-09-19 湖北金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解秸秆的腐熟剂
CN102153379A (zh) * 2010-12-02 2011-08-17 北京工商大学 利用餐厨废液生产液态有机菌肥的方法
CN102351581B (zh) * 2011-06-27 2013-12-11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一种污泥发酵方法
CN102351584B (zh) * 2011-07-15 2013-12-18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一种红壤土质用污泥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0999B (zh) * 2012-03-02 2016-06-08 北京丹路实业公司 一种农用微生物菌剂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作物技术
CN102863265A (zh) * 2012-10-24 2013-01-09 广东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 一种花卉种植营养土及其生产方法
CN103193369A (zh) * 2013-03-14 2013-07-10 同济大学 一种提高污水厂剩余污泥产甲烷的方法
CN103396177B (zh) * 2013-07-30 2015-02-25 中山市巴斯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生活污泥制作生物肥的方法
CN103449899B (zh) * 2013-08-05 2015-01-28 山西澳坤量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3739317B (zh) * 2013-12-30 2015-12-09 邵素英 一种微生态复合肥
CN103980017B (zh) * 2014-05-17 2016-02-24 张鸿 高温好氧二次发酵快速生产高品质有机肥的方法
CN103966149B (zh) * 2014-06-03 2017-11-21 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生活垃圾和污泥腐熟菌剂及其应用和所制腐熟基质
CN103980019B (zh) * 2014-06-03 2016-05-18 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中温生物发酵工艺及应用
CN104496583A (zh) * 2014-12-23 2015-04-08 常熟市添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堆肥发酵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CN104478509A (zh) * 2014-12-23 2015-04-01 常熟市添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公害生态有机肥的堆制方法
CN104496582A (zh) * 2014-12-23 2015-04-08 常熟市添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堆肥发酵的除臭方法
CN104962502A (zh) * 2015-07-20 2015-10-07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4905A (zh) * 2015-09-26 2016-02-03 黄山学院 一种生物防治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399476A (zh) * 2015-12-14 2016-03-16 湖北祥瑞丰生态果业有限公司 红豆杉专用种植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82913A (zh) * 2015-12-15 2017-06-23 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巨大芽孢杆菌用于处理城市污泥中的应用及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5669286A (zh) * 2015-12-30 2016-06-15 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木薯淀粉加工产生的污泥制备有机复混肥的方法
CN105669260A (zh) * 2015-12-31 2016-06-15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6316697A (zh) * 2016-08-26 2017-01-11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垃圾与污泥混合制备高效调理盐碱地的有机肥料的方法
CN107056363A (zh) * 2016-12-11 2017-08-18 钦州学院 一种垃圾污泥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73736A (zh) * 2016-12-26 2017-05-17 深圳市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腐熟剂及其制备的腐殖土
CN107354105A (zh) * 2017-07-06 2017-11-17 安徽瑞驰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治理污水的系统
CN107721770A (zh) * 2017-11-29 2018-02-23 安徽艾维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微生物处理有机废弃物技术
CN108083896A (zh) * 2017-12-12 2018-05-29 常州琨瑶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8329107A (zh) * 2018-03-29 2018-07-27 河北国发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复合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6124A (zh) * 2018-04-23 2018-09-28 铜仁市万山区黔东优质油茶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油茶果树栽植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9111256A (zh) * 2018-09-29 2019-01-01 北京城市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微生物量能转化超高温发酵方法
CN110326513B (zh) * 2019-06-05 2022-04-29 长江大学 一种基于污泥的抗病育苗基质生产方法
CN110885176A (zh) * 2019-12-11 2020-03-17 河南莫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微生物絮凝剂和微生物破壁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
CN112279697A (zh) * 2020-11-12 2021-01-29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一种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53297A (zh) * 2022-05-10 2022-08-05 深圳市中懿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污染物处理方法
CN115843658A (zh) * 2022-12-29 2023-03-28 昆明学院 一种利用污泥发酵制备的园林基质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49910B (zh) * 2023-08-11 2024-03-01 山东恒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城市污泥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0182A (zh) * 2010-06-25 2010-11-10 东北农业大学 寒区畜禽粪便低温快速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4492A (zh) 200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9709C (zh) 用垃圾和污泥混合二次发酵生产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CN101863692B (zh) 利用城市生活污泥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275912C (zh) 利用养牛场有机废弃物生产肥料的方法
CN100387551C (zh) 一种以陈旧生活垃圾为原料生产活性营养肥的方法
CN105218177B (zh) 利用蚕沙发酵制备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CN102584371A (zh) 一种以水稻秸秆为主要原料制作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6190927B (zh) 一种用于污泥高温堆肥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04293694A (zh) 一种污泥好氧堆肥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5948841B (zh) 一种以菌渣为基底的有机肥槽式发酵方法
CN100497267C (zh) 果渣、秸秆发酵生产生化黄腐酸菌肥方法
CN106946630A (zh) 一种以污泥为原料的有机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8417A (zh) 一种利用城市生活污泥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1798241A (zh) 利用污水厂污泥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11254079B (zh) 一种复合发酵菌剂及其在制备柑橘果肉生物有机肥中的应用
CN101914445A (zh) 土著益生微生物固体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08820A (zh) 一种污泥、餐厨垃圾和农村秸秆的处理方法
CN102351593A (zh) 一种利用污泥和食用菌菌糠制备微生物生防有机肥的方法
CN107129327A (zh) 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45746A (zh) 一种动物粪污秸秆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40706A (zh) 一种利用木薯酒精废水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及其应用
CN1548405A (zh) 利用粪便及有机垃圾生产高效活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6146200A (zh) 一种利用粪便及有机垃圾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121500A (zh) 快速发酵禽畜粪粪水制造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8658666A (zh) 一种污泥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72415B (zh) 剩余污泥资源化生产多粘类芽孢杆菌微生物肥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Chen Nanl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and notice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anxi source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Chen Nanling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9.12.1 to 2014.11.30

Contract record no.: 200961000014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rocess of twice fermenting garbage-sludge mixture to produce microbial fertiliz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91209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9.12.1 TO 2014.11.30;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SHANXI YUANYI BIO-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1209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anxi source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Chen Nanling

Contract record no.: 2009610000144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0082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anxi source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Chen Nanling

Contract record no.: 201261000002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rocess of twice fermenting garbage-sludge mixture to produce microbial fertiliz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70606

Record date: 20120327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anxi source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Chen Nanling

Contract record no.: 2012610000024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21030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DETIANDIAN BIOLO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NANLING

Effective date: 201212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35 XICHENG, BEIJING TO: 518002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210

Address after: Huajia Plaza Luohu District Hubei Road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2 21 floor, room 2103

Patentee after: Tian Dian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35 Beijing city Xicheng District Ruyi Lane West Avenue 10 floor 5 unit

Patentee before: Chen Nanling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Chen Nanl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EN WUL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ETIANDIAN BIOLO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27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02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710075 XI'AN, SHAANX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27

Address after: 710075, building 202, building 3, new area,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four,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n Wuling

Address before: Huajia Plaza Luohu District Hubei Road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2 21 floor, room 2103

Patentee before: Tian Dian Bio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1

Address after: 710077 No. 56 Jinye Road, Xi'an Hi-tech District, Shaanxi Province, 2129, 21 Floor, Block B, Xi'an Yanxiang City Square

Patentee after: Shaanxi Wenling Micro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75 Unit 202, Third First Floor, Northwest University New Area, Xi'an High-tech Fourth Road,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 Wul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