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9731C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9731C
CN100499731C CNB200510096615XA CN200510096615A CN100499731C CN 100499731 C CN100499731 C CN 100499731C CN B200510096615X A CNB200510096615X A CN B200510096615XA CN 200510096615 A CN200510096615 A CN 200510096615A CN 100499731 C CN100499731 C CN 10049973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entioned
data
shading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966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1564A (zh
Inventor
若菜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41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1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97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973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抑制根据从存储装置读出生成的高画质的复制品而使信息外流的行为。在印刷装置110内或经网络130连接的复合机120中存储与识别ID对应的图像。在这些装置中,从形成了固有识别ID的原稿中提取识别ID,从存储装置中检索包含有与该识别ID相一致的识别ID的图像。并在取得检索出的图像后,在该图像上形成底纹信息并进行印刷。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从存储装置读出与读取原稿对应的图像并进行印刷的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复印机等光学读取通过复制功能将图像印刷在纸张上的印刷品,生成图像数据。与此不同,存在在利用打印机制成的印刷品和图像数据中嵌入相同的识别ID,将嵌入了该识别ID的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在通过网络连接的设备的存储装置中,然后,在指示复制利用打印机制成的印刷品时,根据印刷品的识别ID来检索所存储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印刷的技术(例如参照特开平10-308868号公报)。这样,即便利用打印机制成的印刷品的画质发生恶化,在指示复制该印刷品时,仍可输出高画质的印刷品。
此外,近年来,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印刷输出品的管理方法也受到关注。作为针对于此的技术,已知有利用复制(扫描)的再现能力限制的(底纹印刷)技术。该技术是将嵌入了“COPY”等字符串的底纹图像与内容图像进行合成并形成在输出用纸上的技术。另外,在复制该输出品时,嵌入的“COPY”等字符串会浮现在复制品上(例如参照特开2001-324898号公报)。
对这种合成了底纹图像与内容图像后输出的印刷品执行复制而得到复制品的人看到了该字符串就会考虑到信息已外流,或者意识到是重要信息而不会携带到公司外面。因此,底纹是一种考虑到人类心理而防信息外流于未然的技术,也是保证了一定安全性的技术。
下面,详细说明底纹图像。在底纹图像中嵌入了人乍看不能看出的“COPY”等字符串。另一方面,在通过复印该底纹图像而得到的复制品上,该嵌入的字符串浮现出来。因此,合成了这样的底纹图像和原稿图像后形成在输出用纸上的文件(下面称为正本)能够容易地与其复制品相区别。此外,由于“COPY”等字符串在复制品上浮现出来,可使复印者踌躇于复制品的使用。
该底纹图像由两个区域构成。一个区域是在被复制时复制品上“残留”的区域,另一个区域是“消失”的(或“与上述残留区域相比变淡的”)区域。此外,这两个区域的反射浓度在正本上基本相同。因此,对于人眼而言,不能分辨嵌入了“C”等字符串。这里所谓“残留”,意味着正本上的图像被正确地再现到复制品上,而所谓的“消失”,意味着正本上的图像未被再现到复制品上。此外,反射浓度由反射浓度计来测定。
以下将复制品上“残留”的区域称为“潜像部”、将复制品上“消失”的(或“与上述残留区域相比变淡的”)区域称为“背景部”。
图21是表示底纹图像的阵点状态的图。图中,阵点被集中配置的区域是潜像部,阵点被分散配置的区域是背景部。这两个区域中的阵点分别通过不同的网点处理或不同的抖动处理生成。例如,潜像部的阵点通过低线数的网点处理被生成,而背景部的阵点通过高线数的网点处理被生成。或者,潜像部的阵点使用阵点集中型抖动矩阵被生成,而背景部的阵点使用阵点分散型抖动矩阵被生成。
但是,由于复印机的再现能力依赖于复印机所具有的输入分辨率和输出分辨率,从而存在能力极限。因此,在底纹图像的潜像部的阵点被形成为大于复印机可再现的阵点,并且背景部的阵点被形成为小于可再现的阵点的情况下,一般在复制品上难以再现已再现了潜像部阵点的图像的背景部的阵点。结果在复制品上,与背景部相比,潜像部被更浓地再现。以后,将通过使潜像部在复制品上比背景部更浓地再现而使嵌入的字符串等浮现出来被看到称为显像化。
图21中的2101和2102是表示该显像化的图。该图概念上示出了集中阵点(大阵点)被再现到复制品上、而分散阵点(小阵点)未被正确再现到复制品上的情况。
此外,底纹图像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在复制品上显现(显像化)人类可识别的“COPY”等字符串、记号或者图案等。此外,即便在复制品上以中空状态表示“COPY”等字符串,也认为该底纹图像可达到目的。此时,当然将“COPY”的区域称为背景部。以上对底纹图像的说明已结束。
但是,如上所述,在指示复制附加有识别信息的印刷品时,可从存储装置读出与其对应的图像,输出高画质的复制品。但是,在分发该复制品时,具有持该分发的复制品外出复制而使信息外流的安全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这些情况作出,根据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抑制信息从自存储装置读出制成的高画质复制品外流的行为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识别信息取得步骤,取得包含在输入图像中的识别信息;图像取得步骤,取得与在上述识别信息取得步骤中取得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以及输出步骤,输出在上述图像取得步骤中取得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其中,在包含上述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中不包含上述识别信息。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识别信息取得步骤,取得包含在输入图像中的识别信息;图像取得步骤,取得与在上述识别信息取得步骤中取得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以及输出步骤,输出在上述图像取得步骤中取得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其中,上述对应图像是将和上述识别信息与上述对应图像合成的区域不重叠地生成的第一底纹图像与上述识别信息合成后预先存储,同时将对应于上述区域的第二底纹图像和上述对应图像相关联地预先存储,上述图像取得步骤取得上述对应图像和上述第二底纹图像,并针对上述对应图像的、合成了上述识别信息的区域,合成上述第二底纹图像。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识别信息取得步骤,取得包含在输入图像中的识别信息;图像取得步骤,取得与在上述识别信息取得步骤中取得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输出步骤,输出在上述图像取得步骤中取得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以及判定步骤,判定是否能从上述输入图像中取得识别信息,在上述判定步骤中,在判定为不能取得上述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上述输出步骤输出上述输入图像,而在判定为能取得上述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上述输出步骤输出在上述图像取得步骤中取得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包含在输入图像中的识别信息;图像取得单元,取得与上述识别信息取得单元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以及输出单元,输出由上述图像取得单元取得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其中,在包含上述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中不包含上述识别信息。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包含在输入图像中的识别信息;图像取得单元,取得与上述识别信息取得单元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以及输出单元,输出由上述图像取得单元取得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其中,上述对应图像是将和上述识别信息与上述对应图像合成的区域不重叠地生成的第一底纹图像与上述识别信息合成后预先存储,同时将对应于上述区域的第二底纹图像和上述对应图像相关联地预先存储,上述图像取得单元取得上述对应图像和上述第二底纹图像,并针对上述对应图像的、合成了上述识别信息的区域,合成上述第二底纹图像。
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包含在输入图像中的识别信息;图像取得单元,取得与上述识别信息取得单元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输出单元,输出由上述图像取得单元取得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以及判定单元,判定是否能从上述输入图像中取得识别信息,在上述判定单元中,在判定为不能取得上述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上述输出单元输出上述输入图像,而在判定为能取得上述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上述输出单元输出由上述图像取得单元取得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从下面联系附图的说明中得以明确,其中所有附图中相同参考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图1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备从存储装置取出与扫描原稿对应的图像并进行印刷的功能的印刷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印刷系统内存在的软件模块和硬件以及数据的图;
图3是说明本印刷系统的印刷处理过程的基本流程图;
图4是说明PDL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步骤S403的存储目的地选择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步骤S504进行的存储检索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步骤S406的存储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步骤S302的复制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印刷控制部211生成的分组数据的记述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印刷控制部221生成的分组数据的记述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根据识别ID读出信息并请求提取的分组数据的记述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从接收了图11所示的分组数据的设备返回的分组数据的记述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复制原稿的底纹信息区域和读出印刷信息区域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复制原稿的底纹信息区域的图;
图15是说明步骤S805的图像数据提取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设定是否进行读出印刷的驱动器画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具备从存储装置取出与扫描原稿对应的图像并进行印刷的功能的印刷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18是说明步骤S2201的驱动器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步骤S2303进行的底纹信息制成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20是说明步骤S2203中在复合机1704中进行的复制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21是说明使用底纹功能的情况下复制处理前后的图像例子的图;
图22是说明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印刷系统的印刷处理过程的基本流程图;
图23是说明驱动器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说明成为本发明前提的系统结构和处理流程。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备从存储装置取出与扫描原稿对应的图像并进行印刷的功能的印刷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印刷系统经LAN等网络130使主计算机100、印刷装置(打印机)110、复合机120彼此连接。下面说明各装置。
说明主计算机100。CPU102总体控制在主计算机100中进行的处理。RAM103用作CPU102的工作区,还用作数据的保存场所。硬盘(HDD)104保存软件等。通信接口部105是经网络130与其它装置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接口。
说明印刷装置110。面板111是用于设定印刷装置110的各种处理的操作部。CPU112总体控制在印刷装置110中进行的处理。RAM113用作CPU112的工作区,还用作数据的保存场所。ROM114保存软件等。打印机引擎115在输出用纸上形成所接收的图像数据。通信接口部116是经网络130与其它装置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接口。
说明复合机120。面板121是用户设定复合机120的各种处理的操作部。CPU122总体控制在复合机120中进行的处理。RAM123用作CPU122的工作区,还用作数据的保存场所。硬盘(HDD)124保存软件等。打印机引擎125在输出用纸上形成所接收的图像数据。通信接口部126是经网络130与其它装置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接口。扫描仪127光学读取印刷品后生成电子图像。
图2是表示本印刷系统内存在的软件模块和硬件以及数据的图。下面对它们进行说明。各软件模块和硬件由各装置的CPU统一控制。
说明主计算机101。201是保存在RAM103或HDD104中的印刷数据。202是在印刷印刷数据201时使用的打印机驱动器。
说明印刷装置110。210是数据接收部。该数据接收部210经通信接口部116接收数据。然后,分析所接收的数据,并根据该分析结果确定该接收数据的传输目的地。211是印刷控制部。后面详细说明该印刷控制部211所执行的功能。
212是数据发送部。该数据发送部212经通信接口部116向连接于网络130的外部装置发送数据。213是PDL解释部(PDL:interpreter),对所接收的印刷数据进行解释。PDL解释部213可解释PostScript(注册商标)、LIPS(注册商标)等PDL。PDL解释部213解释该PDL,通过该解释得到的中间语言数据是214。215是绘制器(Renderer),位图展开中间语言数据214,生成图像数据216。此外,图像数据216和中间语言数据214被统称为图像数据。
说明复合机120。220是数据接收部。该数据接收部220经通信接口部126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然后,分析所接收的数据,并根据该分析结果确定该接收数据的传输目的地。221是印刷控制部。后面将说明该印刷控制部211的功能细节。
222是数据发送部。该数据发送部222经通信接口部116向连接于网络130的外部装置发送数据。223是PDL解释部(PDL:interpreter),对所接收的印刷数据进行解释。PDL解释部223可解释PostScript(注册商标)、LIPS(注册商标)等PDL。PDL解释部223解释PDL,通过该解释得到的中间语言数据是224。此外,该PDL解释部223不一定与上述PDL解释部213相同,也可以除上述PDL以外还能解释其它PDL。225是绘制器(Renderer),位图展开中间语言数据224,生成图像数据226。
图3是说明本印刷系统的印刷处理过程的基本流程图。下面使用该基本流程图说明处理过程。在图1和图2所示的印刷系统中,首先实施PDL处理。通过该处理制成印刷品(步骤S301)。之后,复制处理制成的印刷品(步骤S302)。
下面使用图4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301的PDL处理细节、使用图8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302的复制处理细节。
图4是说明上述PDL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该PDL处理是指印刷装置110接受在主计算机100中生成的PDL数据格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原稿图像数据形成和存储图像的处理。下面详细说明该处理。
在步骤S401中,印刷装置110通过数据接收部210经通信接口部116接收在主计算机100中生成的PDL数据。此外,此时的PDL数据需要是搭载在印刷装置110上的PDL解释部213能够解释的数据。但是,只要是能够解释的数据,就不特别关心PDL的种类。
在步骤S402中,PDL解释部213从数据接收部210接收PDL数据,根据该PDL数据生成中间语言数据214。该中间语言数据指的是“位图”、“游程长度(ランレングス)”、“台形”、“箱”、“高速边界编码的位图”等描绘对象和背景图案、光栅存储器以及将这些描绘在光栅存储器中时的描绘逻辑的统称。如常规所知,该中间语言数据为不依赖于PDL种类的格式。因此,如果存在该中间语言数据,则即便是具有不同PDL解释部的打印机,也可执行印刷处理。
在步骤S403中,印刷控制部211进行存储目的地的选择,该存储目的地的选择是指选择存储图像数据格式的原稿图像的存储装置。图5是说明步骤S403中的存储目的地选择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下面详细说明该处理。
在步骤S501中,印刷装置110内的印刷控制部211判定装置自身内是否有存储场所(ROM、HDD等)。在步骤S501的判定结果是装置自身内具有存储场所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502。另一方面,在装置自身内没有存储场所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504。
在步骤S502中,印刷控制部211计算根据中间语言格式的原稿图像数据而生成的图像数据的数据大小,通过比较该数据大小和存储区域的空余容量,判定可否将原稿图像数据以图像数据格式存储在装置自身内的存储场所中。另外,根据中间数据214而生成的图像数据的数据大小由张数、分辨率、灰度等级数来决定。例如,分辨率是600dpi、灰度等级是1bpp(位每像素)的单色数据的数据大小约为4MB×页数。此外,也可以以使用任意编码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后的数据大小来进行本步骤的判断。
在步骤S502的判定结果是可在装置自身内进行存储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503。另一方面,判定为不能进行装置自身内的存储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504。在步骤S504中,进行检索本装置以外的装置中的存储的处理。
图6是说明步骤S504进行的存储检索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下面详细说明该处理。在步骤S601中,印刷控制部211生成图9所示的分组数据。然后,数据发送部212向网络130上不特定的多个装置发送该分组数据。下面将向不特定的多个装置发送分组数据称为播送。在该分组数据中,901中记述表示发送目的地(印刷装置110)的地址的地址,902中记述表示发送源地址的地址,903中记述表示“存储检索”的命令。此外,存储检索处理不限定于上述方法。
在步骤S602中,印刷控制部211调查对步骤S601进行的播送是否有应答。在其结果是有应答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603,在没有应答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604。下面说明复合机120对上述播送有应答的情况。
在步骤S603中,印刷控制部221调查作为进行应答的装置的复合机120内的HDD124中是否能够存储原稿图像数据。该处理是与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502的判定处理相同的处理。在进行该处理时,印刷控制部221需要经网络130从印刷装置110接收原稿图像数据或原稿图像数据的数据大小。此外,关于该判定处理,也可以不在复合机120内而在印刷装置110内进行。
在步骤S603中,在复合机120内的印刷控制部221判定能够在本装置内存储原稿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605。在步骤S605中,印刷控制部221生成图10所示的分组数据。然后,经数据发送部222和通信接口部126向印刷装置110发送分组数据。在分组数据发送结束后,进入步骤S505。图10所示的分组数据中,1001中记述发送目的地地址(复合机120的地址),1002中记述发送源地址(印刷装置110的地址),1003中记述命令(表示存储检索结果的命令),1004中记述存储场所(存储装置的目录),1005中记述大小(存储装置的空余容量)。在以上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505。此外,也可以不在复合机120中而在印刷装置110内进行该生成分组数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发送分组数据。
另一方面,在步骤S603判定为复合机120内的印刷控制部221不能在本装置内存储原稿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否),再次移至步骤S602。
在步骤S604中,印刷装置110内的印刷控制部211判定在存储检索处理等中是否发生超时。其结果是在发生了超时的情况下(是)判定为不能存储,结束存储检索处理,进入步骤S505。另一方面,在未发生超时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602。
在步骤S505中,印刷装置110内的印刷控制部211根据上述存储检索处理的结果判定能否将原稿图像数据存储在某个存储器中。进而在能够存储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503,在不能存储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506。
步骤S503中印刷装置110内的印刷控制部211根据步骤S502和步骤S505的结果生成存储信息。在该处理中,生成图10所示分组数据。该图10所示的分组数据中,1001中记述发送目的地地址(作为可以存储原稿图像数据的装置的复合机120的地址),1002中记述发送源地址(作为进行PDL处理的装置的印刷装置110的地址)。1003、1004、1005如上所述,省略其说明。此外,在已经生成了如图10所示分组数据的情况下,不需要再次进行生成。以上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404。
在步骤S404中,绘制器215执行绘制处理。绘制处理是指将中间语言格式的原稿图像数据进行位图展开,生成图像数据格式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处理。
在步骤S405中,印刷控制部211判定是否进行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存储。该判定是基于步骤S403的存储选择结果而进行的。在可以存储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406。另一方面,在不能存储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407。即,在可存储的情况下,在被确定的存储器中存储图像数据,同时在步骤S407中执行印刷处理。
图7是说明步骤S406中的存储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下面详细说明该处理。在步骤S701中,印刷控制部211从图10所示分组数据中取得分组数据内的信息。下面将该信息称为存储信息。
在步骤S702中,印刷控制部211生成识别ID,进行使之与原稿图像数据相关联的处理。该识别ID也被称为识别信息。此外,该识别信息和识别ID具有用于指定被存储的原稿图像数据和存储目的地的信息。具体地,例如包含复合机120的IP地址和存储在复合机120内的存储装置中的原稿图像数据的目录信息等。此外,也可以包含作为进行PDL处理的装置的印刷装置110的地址等。
在步骤S703中,印刷控制部211发出传输和存储识别ID和原稿图像数据的指令。该传输和存储的指令是根据在步骤S701取得的存储信息而发出的。更具体说,经网络130从印刷装置110向作为存储原稿图像数据的装置的复合机120发送原稿图像数据和识别ID。然后,在复合机120内的存储装置中存储该原稿图像数据。以上是步骤S406中的存储处理的细节。
上述存储处理后,在步骤S407中,在原稿图像数据上的规定区域中合成以识别ID为基础生成的识别ID图像,将该合成图像数据送到打印机引擎125并形成在输出用纸上。在这两个数据的合成过程中,根据识别ID而生成的识别ID图像只要是在后面的复制处理时能被识别并可取得识别信息的识别ID图像即可。例如,可采用一维或二维条形码、电子水印等各种形式。这些图像数据的合成方法只要是可以从识别ID图像中取得识别信息的合成方法即可,不限于任何的方法。
上面说明了由印刷装置110进行步骤S403中的存储选择处理和步骤S406的存储处理中的识别ID生成处理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可由主计算机100替代印刷装置110来进行。
以上结束了对步骤S301中的PDL处理的说明,下面说明步骤S302中的复制处理。在说明复制处理过程中,以在上述PDL处理中,原稿图像数据被存储在复合机120内的存储装置中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8是说明步骤S302中的复制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下面详细说明在上述PDL处理中被输出的纸原稿被放置在连接于网络上的任何复合机的原稿台上并指示进行复制的复制处理的情况。执行复制处理的复合机具有与图2所示复合机120基本相同的结构。例如,进行复制处理的复合机的印刷控制部与图2所示的复合机120的印刷控制部相同,因此进行复制处理的复合机的印刷控制部也被赋予标号221。
在步骤S801中,复合机的扫描仪(未示出)读取纸原稿,生成纸原稿图像数据。
在步骤S802中,印刷控制部221判定纸原稿图像数据内是否存在识别ID图像。在存在识别ID图像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803,而在不存在识别ID图像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807。
在步骤S803中,印刷控制部221请求提取存储(步骤S803)。在请求提取的过程中,首先,从识别ID图像中取得作为通过上述PDL处理存储图像数据的装置的复合机120的地址、作为存储图像数据的装置的复合机120内的存储装置的目录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生成例如图11所示的分组数据。下面在表现为取得图像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表示例如取得了包含在上述图像中的识别ID图像所具有的信息。在表现为可以取得图像的识别信息和识别ID的情况下,表示该图像中包含识别信息并且该识别信息可以由例如复合机120等装置取得的状态。此外,在表现为图像识别信息和识别ID消失的情况下,表示该图像中不包含识别信息或者该图像中包含识别信息、但该识别信息不能由例如复合机120等装置取得的状态。
图11所示的分组数据是生成的分组数据的例子。该分组数据在1101中记述发送目的地地址(作为存储原稿图像数据的装置的复合机120的地址)。1102中记述发送源地址(作为进行上述PDL处理的装置的印刷装置110的地址)。1103中记述命令(表示请求提取存储的命令)。1104中记述存储场所(存储装置的目录)。1105中记述文件名(原稿图像数据的文件名)。
图12所示的分组数据是从接收图11所示的分组数据的设备返回的分组数据的例子。该分组数据除图1所示的分组数据具有的信息外,还记述原稿图像数据的数据格式1206。
在步骤S803中,印刷控制部221还经网络130向作为存储原稿图像数据的装置的复合机120的地址发送图11所示的分组数据。由此,在能够与存储目的地的装置进行通信时,对于存储提取请求,向本装置返回图12所示的分组数据。在存储目的地装置和进行复制处理的装置相一致的情况下,不必经网络130发送分组数据,取得本装置的存储器中所存储的原稿图像数据即可。在不能与存储目的地的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图12所示的分组数据中记述为NULL并将其作为返回信息。
在步骤S804中,印刷控制部221根据图12所示的分组数据内的命令1203来判定原稿图像数据是否存在于规定存储场所。在判定结果是可提取的情况下(存在原稿图像数据)(是),进入步骤S805,而在不能提取的情况下(无原稿图像数据)(否),进入步骤S807。
在步骤S805中,印刷控制部221根据图12所示的分组数据从作为存储目的地的装置的复合机120的存储装置中提取原稿图像数据等。图15是说明该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下面详细说明该处理。在步骤S1501中,根据图12所示的分组数据内的1201的地址,从存储目的地的装置中提取图像数据。在步骤S1502中,印刷控制部221在HDD124中存储该原稿图像数据。在以上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806。在该步骤S806中,通过打印机引擎125将提取出的图像数据形成在输出用纸上。在所提取出的图像数据并非图像数据格式而是中间数据格式的情况下,当然在形成图像前需要执行绘制处理。
而在步骤S804中判定为没有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否),与通常的复制处理同样,将在步骤S801中扫描的图像数据展开到图1的HDD124中,通过打印机引擎125将该展开的图像数据输出到用纸上(步骤S807)。
这样,通过从存储装置读出对应于所扫描的原稿内的识别信息的图像并印刷输出,能够输出从PDL数据格式绘制过来的高画质图像,而非基于通过扫描原稿得到的图像数据而生成的输出品。即便存在原稿污损、人为手写信息等,通过上述处理,也能得到不存在污损和手写信息的、与正本同样的输出品。
以上是作为前提的系统结构和处理流程。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特征性处理。
图17是具备从存储装置取出与扫描原稿对应的图像并进行印刷的功能的印刷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7所示,本印刷系统经LAN等网络1704使主计算机1701、印刷装置1702、复合机1703、1705互相连接。图17所示的印刷系统内的主计算机1701、印刷装置1702、复合机1703,1705分别与使用图1和图2说明的印刷系统的主计算机100、印刷装置110、复合机120相同。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印刷系统的印刷处理过程的基本流程图。下面使用该基本流程图说明处理过程。在图17所示的印刷系统中,在步骤S2201,主计算机1701通过执行驱动器处理而生成PDL数据,并向印刷装置1702发送。接着在步骤S2202中根据该PDL数据,印刷装置1702执行PDL处理,制成印刷品。之后,在步骤S2203中对制成的印刷品进行复制处理。
下面使用图18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2201的驱动器处理的细节。
在步骤S1801中,用户在利用主计算机1701生成原稿图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器画面设定是否进行读出印刷。然后,在通过该步骤S1801进行读出印刷设定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802,而在不进行设定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803。这里读出印刷是指在将上述识别ID合成到原稿图像数据中的基础上进行打印的同时,将原稿图像数据存储在任意存储装置中。如后所述,被读出印刷的纸原稿在由本印刷系统的复合机进行复制时,根据识别ID从存储装置中检索对应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形成在输出用纸上。
在步骤S1802中,主计算机1701中的打印机驱动器202生成底纹图像数据。该底纹图像数据生成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1803。以下说明了在本实施例中生成的底纹图像数据为图像数据格式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中间数据格式。
在步骤S1803中,打印机驱动器202根据原稿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生成PDL数据。在步骤S1801中不进行读出印刷设定时仅根据原稿图像数据来生成PDL数据。
在步骤S1804中,打印机驱动器202经通信接口部105和网络130向印刷装置1702发送PDL数据。以上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2202。
在步骤S2202中进行PDL处理。在步骤S1801不进行读出印刷设定的情况下,与通常打印机一样,进行常规打印的动作。即,根据所接收的PDL数据生成中间语言数据,再生成图像数据。然后,对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后,在输出用纸上形成图像。另一方面,在步骤S1801中进行读出印刷设定的情况下,按与利用图4上述的PDL处理同样的流程进行处理。因此,本实施例中的PDL处理使用图4简单说明。
在步骤S401中,印刷装置1702通过数据接收部210经通信接口部116接收在主计算机1701中生成的PDL数据。
在步骤S402中,印刷装置1702内的PDL解释部213从数据接收部210接收PDL数据,并根据该PDL数据生成由底纹图像数据和原稿图像数据构成的中间语言数据214。
在步骤S403中,印刷装置1702内的印刷控制部211进行存储目的地(存储目的地)的选择,生成图10所示的分组数据。该存储目的地的选择是指选择存储原稿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的存储装置。该存储目的地选择处理根据上述图5所示的流程图进行,但处理细节已在上面说明了,因此从略。在上述选择处理中,根据原稿图像数据的数据大小与存储装置的存储容量的比较来选择存储目的地,但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原稿图像数据的数据大小与底纹图像数据的数据大小的相加值和存储装置的存储容量的比较来选择存储目的地。
在步骤S404中,印刷装置1702内的绘制器214执行绘制处理。绘制处理是指对中间语言数据格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进行位图展开,生成图像数据格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的处理。
在步骤S405中,印刷装置1702内的印刷控制部211判定是否存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格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该判定基于步骤S403的存储选择结果来进行。并且,在可以存储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406。另一方面,在不能存储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407。
在步骤S406中,印刷装置1702内的印刷控制部211从在步骤S403生成的图10所示的分组数据中取得存储信息,并指定存储目的地。然后,在将文件名附加到底纹图像数据和原稿图像数据上后,将其存储到指定的存储目的地。此外,在该步骤S406中,可以将底纹图像数据和原稿图像数据进行合成后存储、也可以不进行合成而只是相关联地进行存储。这一点对于第二实施例也同样如此。被存储的图像表现为与识别信息和识别ID对应的对应图像。在该步骤S406中,印刷装置1702内的印刷控制部211还将识别ID作为图像数据而生成。如上所述,该识别ID包含存储信息。
在步骤S407中,印刷装置1702内的印刷控制部211根据识别ID生成识别ID图像数据,将所生成的识别ID图像数据和原稿图像数据进行合成后,发送到该印刷装置1702内的打印机引擎125。通过打印机引擎125,将合成图像数据形成在输出用纸上,制成纸原稿。
在步骤S2203中,执行复制处理。该复制处理通过与使用图8上述的复制处理相同的流程而进行。由此关于本实施例的复制处理,使用该图8简单说明。下面说明将在上述PDL处理中制成的纸原稿放置在复合机1705的原稿台上并进行复制指示的复制处理的细节。
在步骤S801中,复合机1705的扫描仪127读取纸原稿,生成纸原稿图像数据。
在步骤S802中,复合机1705内的印刷控制部221判定纸原稿图像数据内是否存在识别ID。在存在识别ID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803,而在不存在识别ID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807。
在步骤S803中,复合机1705内的印刷控制部221请求提取存储。在进行提取请求的过程中,根据识别ID生成存储信息。然后,根据存储信息生成图11所示的分组数据。如上所述,该图11所示的分组数据中记述存储信息。关于该存储信息和图11所示的分组数据则如上所述,说明从略。
在该步骤S803中,复合机1705内的印刷控制部221进而向作为存储目的地的装置的复合机1703发送图11所示的分组数据。由此,在可与作为存储目的地的装置的复合机1703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针对存储提取请求,向复合机1705返回图12所示的分组数据。该图12所示的分组数据中,如上所述,记述存储信息和表示存储提取请求的返回值的命令(原稿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是否存在于存储装置中)。
在步骤S804中,根据图12所示的分组数据内的命令1203,复合机1705内的印刷控制部221判定原稿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是否存在于规定的存储场所。在判定结果是可提取的情况下(存在图像数据)(是)进入步骤S805,在不能提取(无图像数据)(否)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07。
在步骤S805中,复合机1705内的印刷控制部221根据图12所示的分组数据从存储目的地装置中读出原稿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
在步骤S806中,复合机1705内的印刷控制部221将读出的2个图像数据进行合成后,发送到打印机引擎125中。通过打印机引擎125,将该图像数据形成在输出用纸上。而在步骤S406中,底纹图像数据和原稿图像数据已经被不相关联地合成存储的情况下,不必在该步骤S806中进行合成。对于和底纹图像数据合成后的原稿图像数据,不再合成识别ID图像数据。这种情况在实施例2中也同样。
另一方面,在步骤S804中判断为没有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否),与通常的复制处理同样,将在步骤S801中扫描的图像数据展开在图1的HDD124中,通过打印机引擎125将该展开的图像数据输出到用纸上(步骤S807)。
以上说明了在主计算机1701内进行底纹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在接收PDL数据的印刷装置110内进行。在这一点上对于其他实施例也同样。在于印刷装置110内生成底纹图像数据时,不需要步骤S2201内的步骤S1802的处理。而且也不必在步骤S2201内的步骤S1803中根据原稿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生成PDL数据,只要根据原稿图像数据生成PDL数据即可。
步骤S2201内的步骤S1804只要向印刷装置110发送该生成的PDL数据即可。并且,可替代的是,例如在步骤S2202内的步骤S404中不仅在进行绘制处理后生成图像数据格式的原稿图像数据,还需要生成底纹图像数据。此外,底纹图像数据的生成也可以不在主计算机1701内、不在印刷装置1702内,而在复合机1705内进行。此时,不需要步骤S2201内的步骤S1802的处理。
在步骤S2201内的步骤S1803中,不需要根据原稿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生成PDL数据,而是只要根据原稿图像数据生成PDL数据即可。在步骤S2201内的步骤S1804中,只要向印刷装置110发送该生成的PDL数据即可。此外,步骤S2202的处理、即在复制处理中也不必使底纹图像和原稿图像相关联。在存储装置中存储未与底纹图像相关联的原稿图像。并且,可替代的是,例如步骤S2203内的处理、即复制处理中,需要生成底纹图像数据。具体说,例如在步骤S804中判定原稿图像数据是否存在于规定的存储场所,在判定结果是可提取(存在图像数据)(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05。
然后,在步骤S805中,在从存储目的地装置读出原稿图像数据的同时生成底纹图像数据。然后,步骤S806中,复合机1705内的印刷控制部221合成所读出的原稿图像数据和所生成的底纹图像数据后,将其送到打印机引擎125中,使该图像数据形成在输出用纸上。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指示复制附加了识别ID的纸原稿时,从存储装置中读出与该纸原稿对应的图像,将底纹图像数据合成到该图像上后进行输出。或者从存储装置中读出预先合成了与纸原稿对应的底纹图像的合成图像并输出该合成图像。因此,即便用通常的复印机复印得到的输出品,“COPY”等牵制性字符串会为人眼可识别地再现出来。由此,可抑制由于从存储装置读出制成的高画质的复制品而导致信息外流的行为。由于该输出品上未附加识别I???D,因此不能以该输出品为基础进行从存储装置的读出印刷。从而得到的输出品无论用怎样的复印机复印都会显现出牵制性文字。这样进一步提高上述抑制信息外流的效果。
由于本系统具有以上效果,因此即便分发从存储装置读出制成的高画质的复制品,也可抑制该被分发的人以复制品为基础使信息外流。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通过PDL处理制成的纸原稿上附加了识别ID,在通过该纸原稿的复制处理而制成的输出品上附加了底纹。
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通过PDL处理制成的纸原稿上附加识别ID和底纹的结构。
下面着眼于实施例2进行的处理与实施例1进行的处理的不同点(步骤S407)来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的步骤S407中,将根据识别ID生成的识别ID图像数据和原稿图像数据进行合成后,将该合成图像数据形成在输出用纸上,并制成纸原稿。
而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S407中,合成根据识别ID生成的识别ID图像数据、原稿图像数据以及底纹图像数据后,将该合成图像数据形成在输出用纸上,制成纸原稿。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2的PDL处理后制成的高画质的输出品是附加了底纹图像和识别ID图像的印刷品。
由此,除实施例1的效果外,还有抑制从该高画质的输出品本身导致信息外流的行为的效果。
在对该纸原稿进行复制处理时,与实施例1同样,制成附加了底纹图像的复制品。
<实施例3>
在成为实施例1的前提的系统中,通过PDL处理制成的纸原稿上仅附加了识别ID。并且,在对该纸原稿进行复制处理时,通过从存储装置中读出图像来制成复制品。在该复制品中附加有识别ID。
在实施例2中,在通过PDL处理制成的纸原稿上附加了识别ID和底纹。并且,在对该纸原稿进行复制处理时,通过从存储装置中读出图像来制成复制品。该复制品上仅附加有底纹图像。
与此不同,在实施例3中,用户可切换在通过PDL处理制成的纸原稿上附加了识别ID后是否再附加底纹图像。在复制处理附加了底纹图像的纸原稿时,通过从存储装置中读出图像来制成复制品。该复制品上仅附加了底纹图像。另一方面,在复制处理未附加底纹图像的纸原稿时,通过从存储装置中读出图像来制成复制品。该复制品上仅附加有识别ID。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在PDL处理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图像仅与识别信息相关联。而在实施例3中,在PDL处理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图像不仅与识别信息相关联,而且还进行合成。因此,重新进行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未进行的处理。该处理细节如下所述。
图17是具备从存储装置读出与扫描原稿对应的图像并进行印刷的功能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印刷系统经LAN等的网络1704使主计算机1701、印刷装置(打印机)1702、复合机1703,1705相互连接。此外,图17所示的印刷系统内的各设备细节分别与使用图1和图2说明的印刷系统的主计算机100,印刷装置110和复合机120相同。
关于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中的基本的、从存储装置读出对应于扫描原稿的图像后进行印刷(下面叫读出印刷)的处理过程,首先在主计算机1701中实施驱动器处理(步骤S2201),接着在印刷装置1702中实施PDL处理(步骤S2301),之后在复合机1705中实施复制处理(步骤S2203)。
这里说明步骤S2201的驱动器处理的流程。
用户利用主计算机1701生成原稿图像数据后,通过图16所示的驱动器画面来设定是否进行读出印刷。下面说明图16所示的驱动器画面。1600表示驱动器画面整体,1601表示进行印刷的打印机的设定区域,1602表示印刷处理的设定区域。在打印机的设定区域1601内,具有用于选择连接于网络1704的多个打印机(例如印刷装置1702)的滚动键1603、进行打印机的详细设定的性能按钮1604。
读出印刷处理的设定区域1602内具有用于使读出印刷功能有效的读出设定按钮1605、将底纹附加于原稿图像数据中的底纹设定按钮1606。在读出设定按钮1605无效的情况下,底纹设定按钮1606必定无效。在读出设定按钮1605有效的情况下,底纹设定按钮1606可设定为有效或无效。在读出设定按钮1605有效的情况下,识别ID在被附加在原稿图像数据上后被输出。在底纹设定按钮1606有效的情况下,底纹图像数据在被附加到原稿图像数据上后被输出。
在读出设定按钮1605有效并且底纹设定按钮1606有效的情况下,输出附加了底纹图像和识别ID的纸原稿。在以后对该纸原稿进行复制处理时,通过从存储装置中读出图像来制成复制品。在该复制品上仅附加有底纹图像。
另一方面,在读出设定按钮1605有效而底纹设定按钮1606无效的情况下,输出仅附加了识别ID的纸原稿。在以后对该纸原稿进行复制处理时通过从存储装置中读出图像来制成复制品。该复制品上仅附加有识别ID。
图23是说明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在外部设备中生成PDL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首先,在如图17所示的印刷系统中,判定是否为进行读出印刷处理的设定(步骤S2301)。在其结果是进行读出印刷处理的情况下(是)判定底纹功能是否为有效的设定(步骤S2302)。在其结果是底纹功能有效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2303,生成底纹信息。在底纹功能无效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2304。
这里说明底纹功能。底纹功能是利用复印机等复制(通过一般的扫描仪读取)原稿时的阵点再现能力的限制而制成的功能,是如下的图像处理功能:形成乍一看不醒目的复制抑制图案,对于复制的图像而言,作为复制抑制图案形成的(特定的)图像以能够清晰目视的形式浮现出来。图21中,图像2101是复制前的底纹图像,图像2102是通过复制底纹图像而得到的图像。图21所示例子中,图像2101的整体样子(小阵点部分)通过进行复制而消失,仅有图像中的“C”的样子(大点部分)作为复制后的图像(图像2102)残留下来。利用这一点,多用于防篡改等功能。该底纹功能的设定方法可采用种种方法,只要是明示了通过扫描仪读取原稿来进行复制并且可用于防止复制的方法即可,并不限定其方法。
图19是说明在步骤S2303中进行的底纹信息生成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即,首先,生成底纹图像数据(步骤S1901)。接着如图13所示,将在步骤S1901中生成的底纹图像数据分为相当于读出印刷信息区域(识别ID在后面被附加的区域)的底纹图像数据1和与此外的区域相当的底纹图像数据2(步骤S1902)。在以上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2304。在表现为与上述区域相当的底纹图像时,表示出纵横两个方向上的长度与上述区域大致相等的底纹图像。图13是表示底纹信息区域和读出印刷信息区域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步骤S2303中生成底纹信息后,生成在主计算机1701等的外部设备上动作的应用软件,并通过当前使用的打印机驱动器生成PDL数据(步骤S2304)。在步骤S2304生成的PDL数据因在步骤S2301和步骤S2302中是否将读出印刷功能和底纹功能设定为有效而不同。
首先,在步骤S2301中将读出印刷设定为有效,在步骤S2302中将底纹功能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下面称为全有效设定),该PDL数据中包含原稿图像数据、底纹图像数据1及底纹图像数据2。称为底纹附加的属性信息在被生成后还被关联到该PDL数据。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01中将读出印刷设定为有效,在步骤S2302中将底纹功能设定为无效的情况下(下面称为仅读出印刷功能有效设定),该PDL数据中仅包含原稿图像数据。所谓底纹非附加的属性信息在被生成后还被关联到该原稿图像数据。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01中将读出印刷设定为无效,在步骤S2302中将底纹功能设定为无效的情况下(下面称为全无效设定),该PDL数据中仅包含原稿图像数据。并且该原稿图像数据没有与之关联的属性信息。
接着,从主计算机1701等外部设备侧经网络1704向印刷装置1702发送在步骤S2304生成的PDL数据(步骤S2305)。之后,返回上述图4的流程图的处理的步骤S401,在印刷装置1702中接收在步骤S1804发送的PDL数据。
在步骤S2301中将底纹功能设定为无效的情况下进行的PDL处理(从印刷装置1702接收PDL数据到输出印刷品的处理)与成为实施例1所述的作为基本的系统中的处理大致相同。与作为基本的系统中的处理不同的在于存储在存储目的地的图像是通过合成识别ID图像数据与原稿图像数据而得到的带识别ID的图像数据,而且在该存储的带识别ID的图像数据中关联附加有属性信息。
下面说明到印刷装置1702接收PDL数据并输出印刷品之前的处理。
首先,在为全有效设定的情况下,在印刷装置1702中首先如图4的顺序说明的那样,将由主计算机1701等外部设备生成的PDL数据变换为中间语言数据,进行图5的流程图中说明了其细节的图像存储目的地选择处理,在判定为在印刷装置1702(本装置)内没有存储场所的情况下,进行图6的流程图中说明了其细节的存储检索处理,进行图7的流程图中说明了其细节的存储处理,进行底纹图像印刷。关于该处理,在下面详细说明。
在进行存储处理前,需要生成识别ID图像数据。此外,需要合成原稿图像数据、底纹图像数据2以及识别ID图像数据。作为合成方法,例如举出在原稿图像数据上分别合成底纹图像数据2和原稿图像数据的方法。此外,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不限定于此,可以是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407中说明的合成方法。但是,如论使用哪种合成方法,如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407说明的那样,都需要进行合成以使识别ID在后面的复制处理中可识别。在以上处理结束后,在存储该合成图像数据的同时进行印刷。在进行存储时,需要使合成图像数据与底纹图像数据2以及与上述PDL数据中相关联的属性信息相关联。取代在存储处理中所存储的图像格式作为绘制后的合成图像数据,也可以是进行合成、绘制前的中间语言格式。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底纹图像数据1、底纹图像数据2、识别ID图像数据和原稿图像数据等未被合成的图像数据。因此,在进行后面的复制处理时进行读出处理的情况下,需要合成这些图像数据后输出。关于识别ID图像数据的附加,也可在主计算机1701侧进行。
这样,在印刷装置1702中被印刷的图像在附加了识别ID图像数据的区域以外还附加底纹图像数据2,但由于这里印刷的图像直接从主计算机1701接收印刷,因此底纹图像的字符串是乍一看并不醒目(或目视不能识别的)状态的图像。
接着,在仅读出印刷有效设定的情况下,首先,在印刷装置1702中首先如图4的顺序说明的那样,将在主计算机1701等外部设备中生成的PDL数据变换为中间语言数据,进行图5的流程图中说明了其细节的图像存储目的地选择处理。在判定为在印刷装置1702(本装置)内没有存储场所的情况下,进行图6的流程图中说明了其细节的存储检索处理。之后,进行图7的流程图中说明了其细节的存储处理,并进行印刷。关于该处理,在下面说明其细节。
在进行存储处理前,需要生成识别ID图像数据。此外,需要合成原稿图像数据和识别ID图像数据。在以上处理结束后,在存储该合成图像数据的同时进行印刷。在进行存储时,需要与和PDL数据相关联的属性信息相关联。取代在存储处理中存储的图像格式作为绘制后的合成图像数据,可以是合成、绘制前的中间语言格式。此时,成为识别ID图像数据和原稿图像数据等未被合成的图像数据。因此,在后面的复制处理时进行读出处理的情况下,需要合成这些图像数据后输出。关于识别ID图像数据的附加,也可在主计算机1701侧进行。这样,在印刷装置1702被印刷的图像附加了识别ID图像数据,而未附加底纹图像数据。
接着在全无效设定的情况下,在印刷装置1702中,首先根据在主计算机1701等外部设备中生成的PDL数据进行通常的印刷处理。在以上处理中,图3中步骤S202的PDL处理结束。
接着,进入步骤S2203进行复制处理。图20是说明步骤S2203中复合机1704进行的复制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首先,使用图2所示的扫描仪127扫描原稿,将扫描的结果存储在图1所示的作为存储装置的RAM123或HDD124的临时区域(步骤S2001)。
接着,判定在步骤S2001中扫描的纸原稿内是否有存储信息(步骤S2002)。在判定过程中,判断在通过扫描纸原稿而得到的图像数据内是否附加了识别ID。在其结果是附加了识别ID的情况下,即存在存储信息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2003,而在未附加识别ID的情况下,即没有存储信息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2008。
在步骤S2002中有存储信息的情况下(是),进行存储提取请求(步骤S2003)。根据识别ID中包含的信息获得提取请求使用的信息,使用图11所示的分组数据来进行。
接着,根据步骤S2003的存储提取请求的结果来调查是否存储有图像数据(步骤S2004)。在其结果是可提取(即存储有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2005,而在不可提取(即未存储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2008。
接着,判定与对应于识别ID的图像数据、即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图像数据相关联的属性信息是底纹附加还是非底纹附加(步骤S2005)。在其结果是判定为底纹附加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2006。在判定为非底纹附加(否)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09。
接着说明步骤S2006的细节。即,从图12中1201所示的存储目的地设备的地址所表示的设备进行图像数据的提取(步骤S1501),经图1的通信接口部126将该图像数据存储到本装置的HDD124的临时区域(步骤S1502)中。在存储到HDD124中之前,针对该图像数据中的识别ID图像数据部分,如图14所示,用底纹图像数据1盖写。由此,不能进行由本复制处理后的输出品、使用利用识别ID从存储装置读取原稿的功能的印刷。之后,通过打印机引擎125将HDD124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变换为视频信号后输出到用纸上(步骤S2007)。图14是概念性地表示利用底纹图像覆盖通过复制处理而得到的原稿内的读出印刷信息区域的图。
接着说明步骤S2009的细节。即,从图12中1201所示的存储目的地设备的地址所标识的设备进行图像数据的提取(步骤S1501),经图1的通信接口部126将该图像数据存储到本装置的HDD124的临时区域(步骤S1502)中。与步骤S2006不同,不进行底纹图像数据的合成。由此,可进行由本复制处理后的输出品再度使用识别ID从存储装置读取原稿进行印刷。之后,通过打印机引擎125将HDD124存储的图像数据变换为视频信号输出到用纸上(步骤S2007)。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08中,与通常的复制处理同样,将在步骤S801中扫描的图像数据展开于图1的HDD124中,通过打印机引擎125将HDD124存储的该图像数据变换为视频信号后输出到用纸上(步骤S2008)。
在全有效设定的情况下,说明了在S2202中存储通过合成识别ID图像数据、底纹图像数据以及原稿图像数据2而得到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说明的那样,存储的图像可以仅是原稿图像数据或(分割前的)底纹图像数据,也可以使识别ID(并非识别ID图像数据)与该原稿图像数据相关联。这样,在S1902中就不需要分割底纹图像数据。在步骤S1502中对原稿图像数据合成分割前的底纹图像数据1而并非是底纹图像数据1。
在以上的实施例3中,在全有效设定的情况下,在合成了识别ID图像数据和底纹图像数据2的状态下提取所存储的图像数据时,通过在识别ID图像数据上合成底纹图像数据1,可使识别信息消失。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例3中,在通过PDL处理制成的纸原稿上附加识别ID,并且用户可以切换附加或不附加底纹图像的设定。由此,可提供一种系统,在能够制成实施例2所说明的能够抑制信息外流的输出品的同时,还可以虽然不能抑制信息外流,但可以任意次地制成与正本同样的输出品。
<其他实施例>
以上详细说明了实施例,但本发明可采用例如系统、装置、方法、程序或存储媒体(记录媒体)等的实施形式。具体说,可适用于由多个设备构成的系统,或一个设备构成的装置。
本发明包含可直接或从远程向系统或装置供给实现上述实施例功能的软件程序(实施例中与图中所示的流程图对应的程序),并且通过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读出该供给的程序并执行来实现的情况。
因此,由于本发明的功能处理由计算机实现,因此安装于该计算机的程序码本身也实现本发明。即,本发明包含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本身。
此时,如果具有程序功能,可以是通过对象码、解释语言执行的程序、供给OS的脚本数据等形式。
作为供给程序的存储媒体,例如有如下这些。例如可使用软盘(注册商标)、硬盘、光盘、光磁盘、MO、CD-ROM、CD-R、CR-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DVD(DVD-ROM,DVD-R)等。
此外,作为程序的供给方法,可通过使用客户计算机的浏览器从互联网的主页下载到硬盘等记录媒体来供给。即,连接于主页,从该主页下载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本身,或包含压缩自动安装功能的文件。此外,还可通过将构成本发明的程序的程序码分割为多个文件,从不同主页下载各个文件实现。即,使多个用户下载由计算机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处理的程序文件的WWW服务器等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加密本发明的程序,存储到CD-ROM等存储媒体中,向用户分配。并且,使清除了规定条件的用户,经互联网从主页下载解密密码的密钥信息。并且,还可通过使用该密钥信息执行加密的程序,将其安装于计算机来实现。
通过计算机执行读出的程序,实现上述实施例功能。此外,还根据该程序的指示,由计算机上运行的OS等执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该处理,实现上述实施例功能。
而且,从记录媒体读出的程序写入插入于计算机中的功能扩展板或连接于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中包括的存储器中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即,根据该程序的指示,由该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上包括的CPU等执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从存储装置读出而制成的高画质复制品外流信息的行为。
按照本发明,在一旦根据诸如在印刷时的装订边缘设定等印刷条件而确定的可变数据文件的容纳器不会有任何损失或不会不适当地减小的情况下,可根据印刷条件优选实现对可变数据文件的布局调整。

Claims (8)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识别信息取得步骤,取得包含在输入图像中的识别信息;
图像取得步骤,取得与在上述识别信息取得步骤中取得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以及
输出步骤,输出在上述图像取得步骤中取得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
其中,在包含上述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中不包含上述识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应图像在预先合成了底纹图像的状态下与上述识别信息对应存储,
上述图像取得步骤取得上述被存储的对应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对应图像在未合成底纹图像的状态下与上述识别信息对应存储,
上述图像取得步骤包含:
取得步骤,取得上述被存储的对应图像;
合成图像生成步骤,将在上述取得步骤中取得的对应图像与底纹图像进行合成,并生成合成图像;以及
合成图像取得步骤,取得在上述合成图像生成步骤中生成的合成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合成图像生成步骤中与所存储的对应图像进行合成的底纹图像与该对应图像相关联地预先存储。
5.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包含在输入图像中的识别信息;
图像取得单元,取得与上述识别信息取得单元所取得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以及
输出单元,输出由上述图像取得单元取得的、包含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
其中,在包含上述底纹图像的对应图像中不包含上述识别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应图像在预先合成了底纹图像的状态下与上述识别信息对应存储,
上述图像取得单元取得上述存储的对应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应图像在未合成底纹图像的状态下与上述识别信息对应存储,
上述图像取得单元包含:
取得单元,取得上述存储的对应图像;
合成图像生成单元,将由上述取得单元取得的对应图像与底纹图像进行合成,并生成合成图像;
合成图像取得单元,取得由上述合成图像生成单元生成的合成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合成图像生成单元中与所存储的对应图像进行合成的底纹图像与该对应图像相关联地预先存储。
CNB200510096615XA 2004-08-25 2005-08-25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7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5686 2004-08-25
JP2004245686 2004-08-25
JP2005239762 2005-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1564A CN1741564A (zh) 2006-03-01
CN100499731C true CN100499731C (zh) 2009-06-10

Family

ID=36093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661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731C (zh) 2004-08-25 2005-08-25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973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5345B (zh) * 2014-07-03 2017-12-19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彩色图像文件合成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231A (zh) * 2003-01-22 2004-08-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231A (zh) * 2003-01-22 2004-08-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1564A (zh) 200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1391B (zh) 文档处理系统、文档处理指示装置、文档处理方法
US7532836B2 (en) Document management method,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117430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4975459B2 (ja) 複写管理システム、出力装置、複写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395295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CN100393096C (zh) 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0397864C (zh) 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处理方法
US7609989B2 (e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image having a latent pattern with or without a background pattern
CN10119789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0505821C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JP406554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060028689A1 (en) Document management with embedded data
CN101174128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WO2007062554A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39;incorporation de filigrane numerique dans un document textuel et de detection dudit filigrane numerique
JP2002016788A (ja) コンテンツコピー追跡管理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コピー機,センタ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4673200B2 (ja) 印刷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処理方法
JP422763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US7280671B2 (en) Image processing to prevent forgery
CN101452566A (zh) 结合文档数据的装置和结合文档数据的方法
US20110043852A1 (en) Document output device,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document output method
US783054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0499731C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96599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9290709A (ja)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062792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