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6012C - 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其他种类网络互通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其他种类网络互通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6012C
CN100496012C CNB2005800275215A CN200580027521A CN100496012C CN 100496012 C CN100496012 C CN 100496012C CN B2005800275215 A CNB2005800275215 A CN B2005800275215A CN 200580027521 A CN200580027521 A CN 200580027521A CN 100496012 C CN100496012 C CN 10049601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ortable internet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275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6687A (zh
Inventor
朴圣水
李尚新
赵真晟
柳寅太
李东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 Tele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 Tele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06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6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60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601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其他种类网络互通的方法和系统。所公开的在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获取当前连接的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接入网络标识(ANID)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从基站接收MAC管理消息;(b)从所述MAC管理消息中提取基站标识;以及(c)从所述基站标识中获取用于识别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接入网络的ANID。根据该方法,当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互通时,将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接入网络信息传送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从而可以获取便携式互联网系统的网络信息。

Description

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其他种类网络互通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inter-working)功能的方法和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当具有充足基础结构的现有网络(诸如码分多址(在下文中称为CDMA)2000网络)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互通时通过将该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网络信息传送到该现有网络而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电子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提供了利用无线网络的各种无线通信业务。最基本的无线通信业务是以无线方式向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提供语音通信的无线语音通信业务,该业务具有随时随地都可向用户提供业务的特征。此外,无线通信业务通过提供文本消息业务来补充语音通信业务。近来,出现了无线互联网业务,该业务通过无线网络向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通信业务。
随着如上所述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CDMA移动通信系统所提供的业务正在发展成包括传统语音业务的用于发送数据(诸如电路数据和分组数据)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近来,随着信息通信的发展,国际移动电信(在下文中称为IMT)-2000(例如,CDMA 2000 1X、3X、EV-DO或宽带CDMA(WCDMA))已被商业化,其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并已由国际电信联盟推荐(ITU-R)建立为标准。此外,已通过从现有的过渡标准(在下文中称为IS)-95A网络和IS-95B网络发展而来的IS-95C网络,以比IS-95A网络或IS-95B网络所支持的14.4Kbps或56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快得多的最大307.2Kbps的传输速度提供无线互联网业务。具体地说,使用IMT-2000业务,从而可以提高现有的语音和无线应用协议(WAP)业务的质量,并且可以以更高的速度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例如,音频点播(AOD)、视频点播(VOD)等。
然而,由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安装成本高,所以无线互联网的业务收费高。此外,由于移动通信终端的屏幕小,所以可用内容受到限制。因此,提供超高速无线互联网业务存在限制。此外,因为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表现出无线电波干扰、业务覆盖范围窄等,所以提供公共业务存在限制。因此,出现了高速便携式互联网(在下文中称为HPi)系统,该系统可以保证便携性和可移动性以及低成本的超高速无线互联网业务。
在HPi系统中,用户通过处于静止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以及涉及以不同速度运动的移动环境中的各种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诸如笔记本计算机、PDA和手持式PC)访问互联网,从而接收包括各种信息和内容的业务。此外,HPi系统提供60km/h的可移动性,该系统是具有上载/下载不对称传输特征(其中,下载传输速度为24.8Mbps,上载传输速度为5.2Mbps)的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无线数据系统。
HPi系统使用2.3GHz频带,使用时分双工(在下文中称为TDD)作为双工方案,并使用正交频分多址(在下文中称为OFDMA)/时分多址(在下文中称为TDMA)作为多址方案。这里,OFDMA/TDMA是与TDMA相似的多址方案,TDMA在预定时段内将整个带宽中的所有子载波都分配给一个用户,然后在下一预定时段内将所有子载波都分配给另一用户。
在引入如上所述的新系统的情况下,需要在现有网络和新网络之间的互通。因为用户需要不受网络类型限制的各种业务,已在视觉上建立了满足用户需求的互通网络。为了建立这种互通网络,对3G移动通信和WLAN的研究活跃地进行。然而,这些网络是独立开发的并且使用不同的标准。因此,为了在这些网络之间进行互通,必须考虑并更新各种项目,诸如架构、协议结构、可移动性、业务质量(QoS)、认证、安全性和计费。
从网络的角度看,可将3G-WLAN互通方案分为弱耦合互通方案和强耦合互通方案。
根据弱耦合互通方案,3G网络和WLAN分立地存在并且提供独立的业务,另外设置用于认证和计费的网关以执行需要互通的漫游业务等。此外,3G网络和WLAN之间的可移动性基于移动IP(MIP)。
根据强耦合互通方案,WLAN接入点(AP)连接到3G数据核心网络并使得能够进行整合的用户认证/计费以及整合的网络管理,与基于MIP的弱耦合互通方案相比,它可以提供连续业务。
同时,在建立现有网络(诸如CDMA 2000网络)和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互通网络时,因为CDMA 2000网络已经利用充足的基础结构提供商业业务,所以从网络提供商的角度看,需要改变CDMA 2000网络的互通方案不是期望的方案。因此,在建立CDMA 2000网络和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互通网络时,优选地使用能够使网络改变尽可能最小化的方案。
在此情况下,以与3G网络和WLAN相似的方式执行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互通方案。在CDMA 2000网络中,已基本上定义了用于报告当前接入网络的信息(包括接入网络ID,在下文中称为ANID)的报告网络信息用消息,也对该消息的传送方案进行了标准化。然而,在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中,还没有定义这种ANID消息的获取方案和该ANID消息的传送方案。因此,为了切换和漫游,必须另外提供用于获取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ANID并随后传送所获取的ANID的方案。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当具有充足基础结构的现有网络(诸如CDMA2000网络)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互通时通过将该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网络信息传送到该现有网络而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获取当前连接的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接入网络标识(ANID)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从基站接收MAC管理消息;(b)从所述MAC管理消息中提取基站标识;以及(c)从所述基站标识中获取用于识别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所链接的接入网络的ANID。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的方法,该方法在已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尝试接入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情况下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从基站接收基站标识;(b)从所述基站标识中获取用于识别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网络的接入网络标识(ANID);以及(c)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覆盖范围时,向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发送所述ANID。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的系统,该系统在已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尝试接入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情况下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所述系统包括:基站,用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向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发送基站标识;和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用于从接收自所述基站的所述基站标识中获取用于识别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网络的接入网络标识(ANID),并且用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覆盖范围时向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发送所述ANID。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在已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尝试接入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其中,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从基站接收基站标识,以从所述基站标识中获取用于识别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网络的接入网络标识(ANID),并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覆盖范围时向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发送所述ANID,以使得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可以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的方法,在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方法获知(understand)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前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从而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连接消息,该连接消息包括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接入网络的先前接入网络信息;(b)通过所述先前接入网络信息,选择要释放与其的连接的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节点(PDSN);以及(c)释放与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所述分组数据业务节点的连接,并保持与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供用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的先前接入网络信息,以获知在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并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情况下,在其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并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确定当前呼叫是否是利用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先前接入网络的连续呼叫;以及(b)当所述当前呼叫是利用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连续呼叫时,向基站发送包括所述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连接消息,从而使得可以进行互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在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并将自身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获知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不同类型网络,来提供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从而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用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确定当前呼叫是否是利用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先前接入网络的连续呼叫,并在当前呼叫是利用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连续呼叫时,发送包括所述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连接消息;以及接入控制路由器(ACR),用于在通过基站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到连接消息时,通过利用所述先前接入网络信息,选择要释放与其的连接的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节点(PDSN)。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提供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的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移动并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获知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前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不同类型网络,而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确定当前呼叫是否是利用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先前接入网络的连续呼叫,并在所述当前呼叫是利用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连续呼叫时向基站发送包括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连接消息,从而使得与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互通可以执行。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的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协议栈的
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MAC管理消息的表;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DL-MAP消息的格式的表;
图5是示出了在CDMA 2000网络中使用的ANID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在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中设置的基站ID与在CDMA 2000网络中使用的ANID的映射示例的表;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MAC管理消息的表;
图9是示出了传统的RNG-REQ消息和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RNG-REQ消息的格式的表;
图10是示出了传统的REG-REQ消息和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REG-REQ消息的格式的表;以及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由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提供与不同类型网络的互通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向各附图的组件添加标号时,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其他附图中示出了相同的组件,仍使用相同的标号来指示该相同的组件。在对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当对合并于此的已知结构和功能的详细描述会使本发明的主题不清楚时,将省略这种详细描述。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的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其他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的系统可以包括:移动通信终端100、基站(BS)110、接入控制路由器(在下文中称为ACR)120、接入互通网关(在下文中称为AIG)130、本地代理(在下文中称为HA)140、认证、授权、计费(在下文中称为AAA)150、分组数据业务节点(在下文中称为PDSN)160、互联网协议(在下文中称为IP)网络170、互联网180等。
本发明提出了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的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互通方法。这里,所述不同类型的网络包括码分多址(在下文中称为CDMA)2000网络、全球移动系统(GSM)网络。宽带CDMA(W-CDMA)网络等,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网络。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在本发明中,采用CDMA 2000网络作为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于CDMA 2000网络。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100代表这样的移动通信终端,该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互联网系统并且使用超高速无线互联网业务。此外,移动通信终端100执行以下功能:低功率射频(RF)/中频(IF)模块和控制器功能、根据业务特征和无线电波状况的介质访问控制(在下文中称为MAC)帧可变控制功能、转移功能、认证功能、加密功能等。
移动通信终端100在将自身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从基站110接收基站标识(在下文中称为ID),从该基站ID中获取用于识别当前所连接网络的接入网络ID(在下文中称为ANID),并且在从该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移动到不同类型网络时将所获取的ANID发送到该不同类型网络,从而使得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之间能够进行互通。移动通信终端100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意味着该移动通信终端100应该执行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转移或漫游等。
即,在移动通信终端100从便携式互联网的覆盖区域移动到支持CDMA 2000等的移动电话业务区域或者从支持CDMA 2000等的移动电话业务区域移动到便携式互联网的覆盖区域的情况下,移动通信终端100需要这样的信息,该信息用于移动通信终端100在移动的同时保持正在进行的通信的情况下离开包括移动通信终端100的现有网络。因为CDMA2000网络定义了用于ANID的消息,所以易于获得与先前连接的接入网络所连接的网络有关的信息。因此,可以被该网络处执行先前的通信网络的处理。另一方面,因为在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中没有定义ANID,所以必须提供将ANID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传送到移动通信终端100的方案。
为此,从发送自基站的基站ID中获取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ANID,并且将其分为系统ID(在下文中称为SID)、网络ID(在下文中称为NID)、分组区域ID(在下文中称为PZID)和基站信息,然后进行存储。另选的是,可将ANID存储为可从其提取SID、NID、PZID和基站信息的形式。将针对基站110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出了支持这种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互通的移动通信终端100的协议栈。如图2所示,移动通信终端100使用CDMA 2000业务和便携式互联网业务的双栈。此外,接口选择层可执行最佳无线接入,并且为了连续的业务性能而共享IP地址。此外,移动通信终端100自身获知到CDMA 2000网络和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存在,并请求业务。
同时,移动通信终端100可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电话、个人通信业务(PCS)电话、手持式PC、全球移动系统(GSM)电话、宽带CDMA(W-CDMA)电话、CDMA-2000电话、移动宽带系统(MBS)电话等。
基站110执行以下功能:低功率RF/IF模块和控制器功能、OFDMA/TDD分组调度和信道复用功能、根据业务特征和无线电波状况的MAC帧可变控制功能、50Mbps高速通信实时控制功能、转移功能等。此外,基站110基于SID、NID、PZID等进行工作。
当移动通信终端100将自身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基站110向移动通信终端100发送基站ID。为了发送这种基站ID,基站110使用的MAC管理消息。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MAC管理消息的表。
MAC管理消息是便携式互联网通信信道上的信令消息,并且包括为了管理MAC而定义的一组多个MAC管理消息。此外,所有MAC管理消息从类型字段开始,并且还可包括附加字段。
从基站110发送的基站ID被包括在Downlink Access Definition消息(在下文中称为DL-MAP)(这些MAC管理消息之中的类型2消息)中,然后从基站110将其发送。DL-MAP消息用于定义脉冲串的码元偏移和子信道偏移以及码元和子信道的数量等,其中,所述脉冲串被用户移动通信终端100时分复用在下行链路上。也就是说,DL-MAP消息用于限定下行链路信息的接入信息。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DL-MAP消息的格式的表。
如图4所示,DL-MAP消息应该被产生为包括PHY同步(PHYSynchronization)、DCD计数(DCD count)、基站ID(Base Station ID)、CID元素的数量(Number of CID Element)、以及CID参数(CID parameter)。在这些参数中,基站ID是可用作ANID的参数。参照图4,基站ID是长度为48位的字段。因为所有终端都接收图4的DL-MAP消息,所以DL-MAP消息足以用作接入系统的标识符。
图5是示出了在CDMA 2000网络中使用的ANID的结构的图。这里,在如图4所示的要在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中使用的基站ID的48位的长度与如图5所示的在CDMA 2000网络中使用的ANID的40位(确切地为39位)的长度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提供一种用于将在CDMA 2000网络中使用的40位ANID映射到要在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中使用的48位基站ID的恰当方法。
图6是示出了在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中设置的基站ID与在CDMA2000网络中使用的ANID的映射示例的表。
如图6所示,因为将基站ID的最高32个有效位用作操作ID,所以将最高32个有效位分为ANID的SID和NID以供处理。此外,接下来的8位用于映射PZID,而其余8位用于便携式互联网基站的标识。因为在一个网络中可识别256(28)个便携式互联网基站,所以可以识别足够数量的基站。这样,40位的ANID和48位的基站ID被恰当地映射,从而可以从便携式互联网获取ANID。即,移动通信终端100从便携式互联网系统接收48位的基站ID,将高40位用作ANID,并将低8位用作用于识别基站的ID。
ACR 120是用于控制多个基站110的ACR,执行基站110之间的转移控制功能、ACR 120之间的转移功能、分组路由功能、互联网接入功能等,并且连接到IP网络170。
AIG 130担当PDSN 160和ACR 120之间的点对点接口,并且支持用于移动通信终端100的IP地址分配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在下文中称为DHCP)服务器功能。
HA 140进行路由以发送来自外部分组数据业务服务器(诸如互联网180)的分组。此外,AAA 150通过与基站110的互通对移动通信终端100所使用的分组数据进行计费,并对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00的访问进行认证。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PDSN 160执行以下功能:针对移动通信终端100的先前网络识别功能;PPP处理功能,在从便携式互联网呼叫中识别出CDMA 2000呼叫之后专门用于CDMA 2000呼叫;DHCP服务器功能,用于执行移动通信终端100的IP地址分配;等等。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IP网络170支持基站110、ACR 120、HA140、AAA 150等之间的链接,从诸如互联网180的外部分组数据业务服务器接收分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分组数据发送到基站110。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移动通信终端100将自身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S700)。当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连接成功时,移动通信终端100从基站110接收基站ID(S702)。
当从基站110接收到基站ID时,移动通信终端100从接收到的基站ID中获取ANID(S704)。这里,为了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之外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中的ANID进行映射,移动通信终端100将接收到的基站ID分类为SID、NID、PZID、基站信息而分立地进行存储。如上所述,当所述不同类型网络是CDMA 2000网络时,该SID、NID和PZID与CDMA2000网络的ANID映射。
当随着移动通信终端100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S706)而需要转移或漫游时,移动通信终端100将从所接收到的基站ID中部分或全部提取的ANID作为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ANID发送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S708)。然后,接收到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00的ANID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进行诸如转移或漫游的互通(S7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如果移动通信终端100在移动期间进行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链接,则可以获知到移动通信终端100在与该便携式互联网网络链接之前所连接的不同类型网络,并无中断地继续使用通信业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100在将自身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确定当前呼叫是否是利用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连续呼叫。当确定出当前呼叫是利用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连续呼叫时,移动通信终端100将包含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连接消息发送到基站110。所述连续呼叫可包括根据漫游或转移的连续呼叫。
即,在移动通信终端100从便携式互联网区域移动到支持CDMA
2000等的移动电话业务区域或者从支持CDMA 2000等的移动电话业务区域移动到便携式互联网区域的情况下,移动通信终端100需要这样的信息,该信息用于移动通信终端100在移动的同时保持现有呼叫的情况下离开包括移动通信终端100的网络。因为在CDMA 2000网络中定义了用于ANID的消息,所以可以获知到先前连接的接入网络所连接的网络。因此,可以在该网络侧执行先前网络的处理。然而,因为在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中没有定义ANID,所以必须提供将ANID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传送到移动通信终端100的方法。
为了实现此先前接入网络信息可包括先前接入网络的ID(PANID),并且从移动通信终端100发送到基站110的连接消息可包括MAC管理消息。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MAC管理消息的表。
MAC管理消息是便携式互联网通信信道上的信令消息,并且包括为了管理MAC而定义的一组多个MAC管理消息。此外,所有MAC管理消息都从类型字段开始并且还可包括附加字段。
作为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PANID被携带在Ranging Request消息(在下文中称为RNG-REQ)(MAC管理消息之中的类型4消息)中进行发送。当移动通信终端100初始化或者基站110请求RNG-REQ消息时,为了确定网络延迟以及请求改变功率或下行链路脉冲串概况,可以从移动通信终端100发送RNG-REQ消息。此外,RNG-REQ消息用于在测量到基站110和移动通信终端100之间的信号传输延迟之后对所有上行链路到达基站110的定时进行同步,还用于功率控制、检查移动通信终端的存在等。
图9a是示出了传统的RNG-REQ消息的格式的表,图9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RNG-REQ消息的格式的表。
如图9b所示,可以从移动通信终端100向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发送CDMA 2000网络的PANID信息,该PANID信息包括长度为48位的PANID参数。这里,优选的是,PANID参数的长度为48位,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该长度。
作为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PANID被包括在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在下文中称为REG-REQ)(MAC管理消息之中的类型6消息)中进行发送。可以在移动通信终端100尝试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发送REG-REQ消息。
图10a是示出了传统REG-REQ消息的格式的表,图10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REG-REQ消息的格式的表。
即,如图10b所示,可以从移动通信终端100向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传送CDMA 2000网络的PANID信息,该PANID信息包括长度为48位的PANID参数。这里,优选的是,PANID参数的长度为48位,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该长度。
当移动通信终端100将从移动电话网络(诸如CDMA 2000网络)或不同类型网络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从移动通信终端100发送在这两个实施例中描述的PANID字段。在移动通信终端100尝试将自身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确定出当前呼叫不是相对于不同类型网络的连续呼叫的情况下,移动通信终端100发送排除了PANID字段的消息。
当通过基站110从移动通信终端100接收到前述连接消息时,ACR120利用包括在该连接消息中的先前接入网络信息来选择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与该网络的连接要被释放)的PDSN。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由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提供与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互通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移动通信终端100将自身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S1100)。移动通信终端100确定当前呼叫是否是相对于不同类型网络的连续呼叫,即,独立确定当前状态是否是需要漫游或转移的状态(S1102)。
在当前呼叫被确定为是针对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连续呼叫时,移动通信终端100向基站110发送包括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连接消息(S1104)。这里,先前接入网络信息可包括PANID,其中要包括PANID的连接消息可包括RNG-REQ消息、REG-REQ消息等。
接着,ACR 120利用在经由基站110接收的连接消息中包括的先前接入网络信息,来选择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与该网络的连接要被释放)的PDSN(S1106),并控制连接使其被释放(S1108)。
作为步骤1102的确定结果,在当前呼叫被确定为不是针对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连续呼叫时,移动通信终端100向基站110发送不包括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连接消息(S1110)。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互通具有这样的优点:可以应用该互通而不管互通方法的类型,诸如在3G-WLAN互通方案中描述的弱耦合互通方案、强耦合互通方案、以及补充这两种互通方案的平稳耦合互通方案。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案:当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不同类型网络互通时,通过使得该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接入网络信息能够传送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而获取该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网络信息。因此,可以有效地执行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到移动电话网络(诸如CDMA 2000网络)的漫游或转移。
此外,根据本发明,用户可以享受移动电话和便携式互联网之间的漫游业务和转移业务。此外,业务提供商通过该业务可以提高销售额,创建各种增补业务,并从而提高利润。
虽然结合目前认为是最实用且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变型。

Claims (38)

1、一种在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获取当前连接的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接入网络标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从基站接收MAC管理消息;
(b)从所述MAC管理消息中提取基站标识;以及
(c)从所述基站标识中获取用于识别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的接入网络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处,从所述MAC管理消息中的DL-MAP消息中提取所述基站标识,所述DL-MAP消息定义了下行链路接入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执行从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到不同类型网络的转移或漫游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向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发送从所述基站标识中部分或全部地提取的接入网络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标识的长度为48位,或者适于便携式互联网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标识在被分类为系统标识、网络标识、分组区域标识和基站信息之后进行存储,或者被存储为可从其提取所述系统标识、所述网络标识、所述分组区域标识和基站信息的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标识、所述网络标识、所述分组区域标识和所述基站信息的长度分别为16位、16位、8位和8位,或者适于便携式互联网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对自身的双协议栈进行操作,以同时使用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一不同类型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包括码分多址2000网络、全球移动系统网络或宽带码分多址网络。
9、一种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的方法,该方法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接入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情况下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从基站接收基站标识;
(b)从所述基站标识中获取用于识别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接入网络标识;以及
(c)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覆盖范围时,向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发送所述接入网络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标识包括在MAC管理消息中的DL-MAP消息中,所述DL-MAP消息定义了下行链路接入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处,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必须执行从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转移或漫游。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标识的长度为48位,或者适于便携式互联网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标识在被分类为系统标识、网络标识、分组区域标识和基站信息之后进行存储,或者被存储为可从其提取所述系统标识、所述网络标识、所述分组区域标识和基站信息的形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标识、所述网络标识、所述分组区域标识和所述基站信息的长度分别为16位、16位、8位和8位,或者适于便携式互联网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对自身的双协议栈进行操作,以同时使用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所述不同类型网络。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包括码分多址2000网络、全球移动系统网络或宽带码分多址网络。
17、一种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的系统,该系统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尝试接入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情况下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所述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向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发送基站标识;和
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用于从接收自所述基站的所述基站标识中获取用于识别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接入网络标识,并且用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覆盖范围时向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发送所述接入网络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基站标识包括在MAC管理消息中的DL-MAP消息中,所述DL-MAP消息定义了下行链路接入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必须执行从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转移或漫游。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基站标识的长度为48位,或者适于便携式互联网系统。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基站标识在被分类为系统标识、网络标识、分组区域标识和基站信息之后进行存储,或者被存储为可从其提取所述系统标识、所述网络标识、所述分组区域标识和基站信息的形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标识、所述网络标识、所述分组区域标识和所述基站信息的长度分别为16位、16位、8位和8位,或者适于便携式互联网系统。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对自身的双协议栈进行操作,以同时利用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所述不同类型网络。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包括码分多址2000网络、全球移动系统网络或宽带码分多址网络。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个人数字助理、蜂窝电话、个人通信业务电话、手持式PC、全球移动系统电话、宽带码分多址电话、码分多址2000电话、移动宽带系统电话。
26、一种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在已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尝试接入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
其中,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从基站接收基站标识,以从所述基站标识中获取用于识别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所连接的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接入网络标识,并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覆盖范围时向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发送所述接入网络标识,以使得能够执行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基站标识包括在MAC管理消息中的DL-MAP消息中,所述DL-MAP了消息定义下行链路接入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必须执行从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到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转移或漫游。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基站标识的长度为48位,或者适于便携式互联网系统。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基站标识在被分类为系统标识、网络标识、分组区域标识和基站信息之后进行存储,或者被存储为可从其提取所述系统标识、所述网络标识、所述分组区域标识和基站信息的形式。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系统标识、所述网络标识、所述分组区域标识和所述基站信息的长度分别为16位、16位、8位和8位,或者适于便携式互联网系统。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对自身的双协议栈进行操作,以同时使用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所述不同类型网络。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包括码分多址2000网络、全球移动系统网络或宽带码分多址网络。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个人数字助理、蜂窝电话、个人通信业务电话、手持式PC、全球移动系统电话、宽带码分多址电话、码分多址2000电话、移动宽带系统电话。
35、一种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的方法,在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方法获知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从而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连接消息,该连接消息包括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已连接的作为先前接入网络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先前接入网络信息;
(b)通过所述先前接入网络信息,选择要释放与其的连接的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节点;以及
(c)释放与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所述分组数据业务节点的连接,并保持与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连接。
36、一种提供用于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的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方法,以在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并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情况下,获知在其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并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确定当前呼叫是否是利用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已连接的作为先前接入网络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连续呼叫;以及
(b)当所述当前呼叫是利用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连续呼叫时,向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基站发送包括所述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连接消息,从而使得可以进行互通。
37、一种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的系统,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在移动并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获知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前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而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该系统包括:
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确定当前呼叫是否是利用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前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已连接的作为先前接入网络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连续呼叫,并在当前呼叫是利用先前接入网络的连续呼叫时,发送包括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连接消息;以及
接入控制路由器,用于在通过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基站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到连接消息时,通过利用所述先前接入网络信息,选择要释放与其的连接的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分组数据业务节点。
38、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在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并将自身连接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获知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就已连接的不同类型网络,来提供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和所述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从而提供连续的通信业务,
其中,当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在将自身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确定当前呼叫是否是利用在连接到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时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已连接的作为先前接入网络的所述不同类型网络的连续呼叫,并在所述当前呼叫是利用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连续呼叫时向所述便携式互联网网络的基站发送包括先前接入网络信息的连接消息,从而使得能够执行与所述先前接入网络的互通。
CNB2005800275215A 2004-07-27 2005-07-27 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其他种类网络互通的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60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58894A KR100627834B1 (ko) 2004-07-27 2004-07-27 휴대 인터넷 망과 다른 종류의 망과의 연동 기능을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20040058894 2004-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6687A CN101006687A (zh) 2007-07-25
CN100496012C true CN100496012C (zh) 2009-06-03

Family

ID=35786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752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6012C (zh) 2004-07-27 2005-07-27 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其他种类网络互通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09627B2 (zh)
JP (1) JP4399499B2 (zh)
KR (1) KR100627834B1 (zh)
CN (1) CN100496012C (zh)
WO (1) WO20060117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5194C (zh) * 2004-11-01 2006-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播业务资源指示的方法
US8699427B2 (en) * 2006-09-22 2014-04-15 Kyocera Corporation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4459204B2 (ja) * 2006-09-22 2010-04-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Ofdma方式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08035719A1 (fr) * 2006-09-22 2008-03-27 Kyocera Corporatio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ofdma et procédé de communication correspondant
KR101199839B1 (ko) * 2006-10-31 2012-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Dbdm 단말기의 전원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827338B1 (ko) * 2007-01-12 2008-05-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브로 셀 중첩지역에서의 접속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360026B (zh) * 2007-07-31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快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进入网络的方法
CN101399720B (zh) * 2007-09-30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加快无线通信系统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1453725B (zh) * 2007-11-28 201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自动配置邻区的方法
KR101471559B1 (ko) * 2007-12-11 2014-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진입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20090180459A1 (en) * 2008-01-16 2009-07-16 Orlik Philip V OFDMA Frame Structures for Uplinks in MIMO Networks
CN101378405B (zh) * 2008-09-12 2012-12-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交互的方法和系统及其相关装置
JP5359488B2 (ja) * 2009-04-14 2013-12-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と制御プログラム、通信システム
CN102036215B (zh) * 2009-09-25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网间漫游的方法、系统及查询和网络附着方法及系统
US9503368B2 (en) 2012-02-27 2016-11-22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Routing a call
US20210235269A1 (en) * 2016-04-19 2021-07-2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Network authorization assista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8630A (en) * 1996-07-02 2000-04-11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Red-emitt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OLED's)
SE513935C2 (sv) * 1997-10-10 2000-11-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system för dataöverföring mellan samverkande GRAN-enheter
US7209462B2 (en) * 2001-04-06 2007-04-24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common channel packet data service in a CDMA2000 RAN
KR100385136B1 (ko) * 2001-05-07 2003-05-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기종 망 연동을 위한 맵 메시지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40048610A1 (en) * 2001-09-28 2004-03-11 Kim Soo Hw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tching subscriber states in network in which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and wired/wireless private network are interworked
US7177661B2 (en) * 2002-05-06 2007-02-13 Extricom Ltd.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access points over LAN cabling
US6957068B2 (en) * 2002-05-13 2005-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scriber station with dynamic multi-mode service acquisition capability
US7623865B2 (en) * 2002-07-31 2009-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orced registration in concurrent services mobile station handoff
CN100375481C (zh) * 2002-10-09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业务在宽带异构网络间的实现互通方法的方法和系统
US7280505B2 (en) * 2002-11-13 2007-10-0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technology handoff from WLAN to cellular network
US7688786B2 (en) * 2003-03-17 2010-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voiding data loss and reducing registration overhead in packet networks
US7424008B2 (en) * 2004-06-04 2008-09-09 Broadcom Corporation Cellular network/WLAN VoIP service interaction by home wireless router
US7729700B2 (en) * 2004-06-07 2010-06-01 Nokia Corporation Vertical network handov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10264A (ko) 2006-02-02
WO2006011753A1 (en) 2006-02-02
CN101006687A (zh) 2007-07-25
US8009627B2 (en) 2011-08-30
US20080043699A1 (en) 2008-02-21
JP4399499B2 (ja) 2010-01-13
JP2008507937A (ja) 2008-03-13
KR100627834B1 (ko) 2006-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6012C (zh) 提供便携式互联网网络与其他种类网络互通的系统和方法
KR100695196B1 (ko) 무선 시스템에서 상위 계층 시스템 정보를 교환하는 방법및 무선랜의 자동적인 시스템 선택 방법
US72396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ging local area and wide area wireless data networks
US8725138B2 (en) Methods for network selection and discovery of service information in public wireless hotspots
CN100423501C (zh) 无线接入点负载均衡方法
US2012005135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an ieee 802.11 wireless law environment
JP2005110262A (ja) ヘテロジーニアスシステムの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選択装置及び方法
CN104115545A (zh) 通过软件启用的接入点来服务多个订户
CN1823481B (zh) 用于不同无线网络中移动台之间建立移动台到移动台分组数据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JPH0879820A (ja) 移動無線パケット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交換局間キャリアへの均等アクセス
CN102647793A (zh) 独立wimax系统和方法
CN100461874C (zh) 无线存取承载管理器实施架构及封包数据收敛协议方法
US2007026497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gistering IP address in portable Internet network when interworking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
CN101064718B (zh) 在移动因特网网络中注册ip地址的方法和系统
CN100525526C (zh) 通用移动电话系统网络的覆盖微小区结构
US2007014021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support VoIP session by sharing existing packet data resource
Mohr et al. Mobile communications beyond third generation
KR100562254B1 (ko) 휴대 인터넷 망과 타 망과의 연동을 위한 단말기 식별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KR100668596B1 (ko) 휴대 인터넷 망과 다른 종류의 망의 연동시 휴대 인터넷망에서 ip 주소를 등록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573014B (zh) 向采用多种接入方式的用户传输数据报文的方法和设备
KR100590588B1 (ko) 휴대 인터넷 망에서 타 망과의 연동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시스템
KR20060020749A (ko) 멀티미디어 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에서의 ip 터널을 통한컨텐츠 전달 방법 및 시스템
EP185055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amless handover to a portable internet network by keeping the same IP address
KR20060038725A (ko) 휴대 인터넷망에서의 VoIP를 이용한 통화를이동통신망으로 핸드오버하는 방법
KR20050109690A (ko) 무선 휴대 인터넷 시스템에서의 Keep-Alive메시지를 이용한 세션 정보 관리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