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3251C - 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3251C
CN100493251C CNB2005101028414A CN200510102841A CN100493251C CN 100493251 C CN100493251 C CN 100493251C CN B2005101028414 A CNB2005101028414 A CN B2005101028414A CN 200510102841 A CN200510102841 A CN 200510102841A CN 100493251 C CN100493251 C CN 1004932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uplink
frame
parameter
bandwidth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028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3653A (zh
Inventor
王栋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1028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3251C/zh
Publication of CN1933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3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32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325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该方法中,首先,基站根据用户站业务流的服务质量参数及历史连接状态计算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期望分配带宽参数,并根据该参数更新用户站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作为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然后根据系统接口带宽参数对用户站的下一上行子帧带宽参数进行再次更新,并将再次更新后的带宽参数对应成基站在下一上行子帧上为用户站分配的实际带宽。本发明以动态带宽分配为基础,充分考虑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根据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需求决策各用户站带宽的分配,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的服务质量,更能适用于多业务的宽带无线接入应用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接入带宽分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BWA,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网络由于其灵活、方便、可移动及投资少等优点,在近十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业务的越来越多样化,在无线网络中为用户提供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支持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由于无线空中接口资源的有限性,系统只有通过更加有效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法进行资源利用,才能满足多个用户对多个应用业务的QoS需求。
图1为典型宽带无线接入的蜂窝结构示意图,它包括一个基站(BS,Base Station)和多个用户站(SS,Subscriber Station)。在从BS到SS的下行链路上,BS通过点到多点(PMP,Point-to-Multipoint)的广播方式把数据传送到多个用户站SS。SS将目的地是本地的包接收并交付给用户,将其它的包丢弃。在从SS到BS的上行链路上,接入网络是一个多点到单点的网络。为保证每一个SS都能公平充分地分享无线空中接口的资源,需要采用一些仲裁机制以避免各个SS之间的数据冲突。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多个用户上行资源共享可以通过使用时分多址、频分多址及码分多址等技术来实现。其中,时分多址由于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而被大多数系统所采用。在时分多址技术中,BS负责所有SS的带宽分配,给每个SS分配一个发送时隙。SS先将到达的数据包缓存起来,这些数据是从多个地方集中起来的,可能来自一个用户,也可能来自一个局域网的网关。一旦该SS的时隙到来,SS就将缓存的数据包发送出去。目前,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资源分配中,采用时分多址技术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静态带宽分配和动态带宽分配。
(1)静态带宽分配
BS为每个SS分配一个固定的时隙,所有SS的时隙组成一个固定长度的上行子帧。固定的时隙分配,容易造成时隙的浪费,即带宽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对于变速率业务,采用静态带宽分配是很不合适的,若按照峰值速率进行带宽分配,很快就会耗尽整个系统的资源,带宽利用率很低。
(2)动态带宽分配
动态带宽分配是基于请求和授权的轮回机制,它的基本思想是按需分配,即BS根据SS的请求来分配带宽。SS首先向BS发送请求消息,报告其本地队列的变化,请求消息是由SS在分配的发送时隙中与数据一起发送的。BS处理所有来自SS的请求消息,给SS分配不同的传输时隙,时隙的分配通过授权消息传递给SS。在动态带宽请求机制中,每个SS轮流发送上行数据,每次发送的时间起点和时隙的大小都由BS集中控制。
动态带宽分配的基本过程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难以选择合适的带宽请求-授权周期。这一周期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性能,带宽请求-授权周期越小,系统的上行传输时延越小,但带宽利用率越低;带宽请求-授权周期越大,带宽利用率越高,但系统的上行传输时延将变大。更重要的是,没有考虑QoS参数。在以往的大多数无线系统中,并没有把业务的QoS作为考虑重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多业务环境,提供一种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以根据各业务的QoS需求决策各SS带宽的分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实现本发明需要以下步骤:
A.对于与基站建立连接的各用户站,
根据用户站各连接的历史连接状态及服务质量参数,确定各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上必须分配的最小带宽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
分别累加用户站所有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的最小带宽以及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并分别计算对应的用户站最小带宽参数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
更新用户站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并作为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
B.累加所有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得到上行子帧总带宽参数,按照使得所述上行子帧总带宽参数不大于系统接口带宽参数的原则,再次更新上次所更新的各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并将再次更新后的带宽参数对应成基站为各用户站分配的下一上行子帧实际带宽。
其中,步骤A所述根据用户站各连接的历史连接状态及服务质量参数,确定各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上必须分配的最小带宽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包括:
A1)根据用户站的各历史连接,统计用户站各连接在当前上行子帧的传输速率;
A2)根据各连接的服务质量参数以及统计的各连接在当前上行子帧的传输速率,计算各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上的最小期望分配带宽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
A3)根据带宽分配的最小单位和最小期望分配带宽的大小关系,确定各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上必须分配的最小带宽;
步骤A所述更新用户站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包括:
A4)按照使得用户站在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不小于最小带宽参数且不大于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的原则,更新用户站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
步骤A所述各连接的服务质量参数为各连接须满足的最小持续传输速率和最大持续传输速率。
其中,所述步骤A之后还包括:
将得到的所述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加上所有连接所请求的带宽增量参数,按照使得增加后的所述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不小于最小带宽参数且不大于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的原则,更新增加后的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
本发明针对无线接入系统多业务的特点,在进行动态带宽分配的过程中,首先,基站根据用户站业务流的传输速率服务质量参数及历史连接状态计算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期望分配带宽参数,并根据该参数更新用户站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作为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然后根据系统接口带宽参数对用户站的下一上行子帧带宽参数进行再次更新,并将再次更新后的带宽参数对应成基站在下一上行子帧上为用户站分配的实际带宽。在默认的情况下,用户站一般是直接继承上一帧的分配带宽,除非数据流发生改变,用户站才提出增加或减少带宽的请求,因而可减少带宽请求的次数,提高带宽的利用率。本发明在合理进行动态带宽分配的同时,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的QoS质量,且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更能适用于多业务的宽带无线接入应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宽带无线接入的蜂窝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各SS期望带宽分配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整个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针对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多业务的不同QoS需求,提供了一种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下面以包括1个BS和L个SS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为例,说明该上行带宽分配方法,且假设用户站SSj(j=1,2,…,L)存在Nj个上行业务流连接,如图2所示。首先,给出描述业务流的两个重要QoS参数:最小持续传输速率Rmin和最大持续传输速率Rmax。图3为本发明整个上行带宽分配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与基站建立连接的各用户站,
步骤101:根据用户站的各历史连接,统计用户站各连接在当前上行子帧的传输速率;
令用户站SSj(j=1,2,…,L)其中的一个业务流连接为i,i=1,2,...Nj
较佳地,业务流连接i的传输速率可按下式统计:
R i ( k ) = α · R i ( k - 1 ) + ( 1 - α ) · Q i ( k ) T f ( bps )
式中,Ri(0)=0,0<α<1,Tf为系统帧长,Qi(k)(bit)为上行子帧k中连接i的数据量,Ri(k)为当前上行子帧k中当前连接i的数据传输速率。
步骤102:根据各连接的服务质量参数以及统计的各连接在当前上行子帧的传输速率,计算各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上的最小期望分配带宽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
较佳地,根据上述业务流传输速率的统计公式以及该业务流传输速率的两个QoS参数Rmin和Rmax,得到连接i在第k+1上行子帧上的最小期望分配带宽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分别为:
Figure C200510102841D00112
Figure C200510102841D00113
其中,符号
Figure C200510102841D00114
为上取整,符号
Figure C200510102841D00115
为下取整,Smin(i,k+1)是连接i在下一上行子帧k+1上的最小期望分配带宽,Smax(i,k+1)是连接i在下一上行子帧k+1上的最大期望分配带宽。
较佳地,业务流连接i的传输速率还可按下式统计:
R i ( k ) = Q i T ( bps )
Qi=Qi(k)+Qi(T-Tf)
式中,Ri(0)=0,T为统计周期,且T>Tf,Qi为时间T内传输的数据总量,Qi(T-Tf)为当前帧长之前的(T-Tf)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相应地,也可以得到连接i在第k+1上行子帧上最小期望分配带宽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S min ( i , k + 1 ) = R min ( i ) &CenterDot; T - Q T - T f ( i )
S max ( i , k + 1 ) = R max ( i ) &CenterDot; T - Q T - T f ( i )
步骤103:根据带宽分配的最小单位和最小期望分配带宽的大小关系,确定各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上必须分配的最小带宽;令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可分配带宽的最小单位为Y,若Smin(i,k+1)<Y,则令Smin(i,k+1)=0;否则,Smin(i,k+1)的值保持不变。更新后的最小期望分配带宽称作必须分配的最小带宽。
步骤104:分别累加用户站所有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的最小带宽以及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并分别计算对应的用户站最小带宽参数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
较佳地,带宽参数可以为带宽,则累加SSj(j=1,2,…,L)的Nj个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的最小带宽以及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得到SSj在下一上行子帧k+1上的最小带宽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为:
B min ( j , k + 1 ) = &Sigma; i = 1 N j S min ( i , k + 1 )
B max ( j , k + 1 ) = &Sigma; i = 1 N j S max ( i , k + 1 )
其中,Bmin(j,k+1)是在下一上行子帧k+1上SSj必须分配的最小带宽,Bmax(j,k+1)是在下一上行子帧k+1上SSj的最大期望分配带宽。
步骤105:按照使得用户站在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不小于最小带宽且不大于最大期望分配带宽的原则,更新用户站在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并作为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
令SSj(j=1,2,…,L)当前上行子帧k的带宽为B(j,k),根据步骤104计算得到的SSj在下一上行子帧k+1上的最小带宽Bmin(j,k+1)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Bmax(j,k+1),对SSj第k帧的带宽B(j,k)进行更新,作为SSj第k+1帧的带宽B(j,k+1),具体更新过程如下:
①若B(j,k)<Bmin(j,k+1),则
B(j,k+1)=Bmin(j,k+1);
②若B(j,k)>Bmax(j,k+1),则
B(j,k+1)=Bmax(j,k+1);
③若Bmin(j,k+1)≤B(j,k)≤Bmax(j,k+1),则
B(j,k+1)=B(j,k)。
其中,步骤105之后还包括:
将SSj(j=1,2,…,L)所有连接在第k帧发送的为第k+1帧请求的带宽请求增量记为Ij(bit),执行完步骤105后,根据Ij更新SSj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B(j,k+1):
B(j,k+1)=B(j,k+1)+Ij
对更新后的B(j,k+1)继续进行以下比较:
①若B(j,k+1)<Bmin(j,k+1),则
B(j,k+1)=Bmin(j,k+1);
②若B(j,k+1)>Bmax(j,k+1),则
B(j,k+1)=Bmax(j,k+1);
③若Bmin(j,k+1)≤B(j,k+1)≤Bmax(j,k+1),则
B(j,k+1)的值保持不变。
步骤106:累加所有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上的带宽,得到上行子帧总带宽,按照使得所述上行子帧总带宽不大于系统接口带宽的原则,再次更新上次所更新的各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并将再次更新后的带宽对应成基站为各用户站分配的下一上行子帧实际带宽。
令系统接口带宽为BW,具体更新过程如下:
①若 &Sigma; j = 1 L B ( j , k + 1 ) &le; BW , 则B(j,k+1)的值保持不变;
②若 &Sigma; j = 1 L B ( j , k + 1 ) > BW ,
B ( j , k + 1 ) = B ( j , k + 1 ) - B ( j , k + 1 ) &Sigma; j = 1 L B ( j , k + 1 ) &CenterDot; [ &Sigma; j = 1 L B ( j , k + 1 ) - BW ]
减去增量以后,若B(j,k+1)<Bmin(j,k+1),则
B(j,k+1)=Bmin(j,k+1)。
重复执行步骤②,直至 &Sigma; j = 1 L B ( j , k + 1 ) &le; BW .
执行完步骤106后得到的SSj下一上行子帧带宽B(j,k+1),(j=1,2,…,L),就是基站在下一上行子帧为各个用户站分配的实际带宽。
较佳地,也可以将所有的带宽都乘一个比例因子β后再进行更新和比较,并将乘过比例因子后的带宽定义为权重。根据定义,系统接口权重为G=β·BW;用户站SSj在上行子帧k上的权重为w(j,k)=β·B(j,k)(j=1,2,…,L),且SSj刚接入网络初始化时权重为0,即第0帧w(j,0)=0。
步骤105:将SSj(j=1,2,…,L)第k帧权重w(j,k)=β·B(j,k)同第k+1帧的最小权重β·Bmin(j,k+1)和最大期望分配权重β·Bmax(j,k+1)进行比较,得到SSj第k+1帧的权重w(j,k+1):
①若w(j,k)<β·Bmin(j,k+1),则
w(j,k+1)=β·Bmin(j,k+1);
②若w(j,k)>β·Bmax(j,k+1),则
w(j,k+1)=β·Bmax(j,k+1);
③若β·Bmin(j,k+1)≤w(j,k)≤β·Bmax(j,k+1),则
w(j,k+1)=w(j,k)。
其中,步骤105之后还包括:
将SSj(j=1,2,…,L)所有连接的权重请求增量记为β·Ij,根据β·Ij更新步骤105得到的SSj下一帧的权重w(j,k+1):
w(j,k+1)=w(j,k+1)+β·Ij
对更新后的w(j,k+1)继续进行以下比较:
①若w(j,k+1)<β·Bmin(j,k+1),则
w(j,k+1)=β·Bmin(j,k+1);
②若w(j,k+1)>β·Bmax(j,k+1),则
w(j,k+1)=β·Bmax(j,k+1);
③若β·Bmin(j,k+1)≤w(j,k+1)≤β·Bmax(j,k+1),则
w(j,k+1)的值保持不变。
步骤106:根据系统接口权重G再次更新w(j,k+1)(j=1,2,…,L):
①若 &Sigma; j = 1 L w ( j , k + 1 ) &le; G , 则w(j,k+1)的值保持不变;
②若 &Sigma; j = 1 L w ( j , k + 1 ) > G ,
w ( j , k + 1 ) = w ( j , k + 1 ) - w ( j , k + 1 ) &Sigma; j = 1 L w ( j , k + 1 ) &CenterDot; [ &Sigma; j = 1 L w ( j , k + 1 ) - G ]
减去增量以后,若w(j,k+1)<β·Bmin(j,k+1),则
w(j,k+1)=β·Bmin(j,k+1)。
重复执行步骤②,直至 &Sigma; j = 1 L w ( j , k + 1 ) &le; G .
步骤106完成后,BS根据各SSj的权重w(j,k+1)在第k+1帧为每个用户站分配实际上行带宽:
B ( j , k + 1 ) = w ( j , k + 1 ) &beta; , ( j = 1,2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L ) .
在上行链路上,为保证每一个用户都能公平充分地分享无线空口的资源,需要采用一些仲裁机制以避免各个用户之间的数据冲突。且随着业务的越来越多样化,在无线网络中为用户提供服务质量支持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按照上面所述的方法流程,就可以实现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为不同的业务类型合理进行上行带宽的分配。该方法充分考虑了业务的QoS参数,使得业务流的传输更为平稳,满足了不同业务的QoS需求,且减少了带宽请求次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从而更能适应于多业务的宽带无线接入应用环境。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对于与基站建立连接的各用户站,
A1)根据用户站的各历史连接,统计用户站各连接在当前上行子帧的传输速率;
A2)根据各连接的服务质量参数以及统计的各连接在当前上行子帧的传输速率,计算各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上的最小期望分配带宽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
A3)根据带宽分配的最小单位和最小期望分配带宽的大小关系,确定各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上必须分配的最小带宽;
A4)分别累加用户站所有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的最小带宽以及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并分别计算对应的用户站最小带宽参数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
A5)更新用户站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并作为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
B.累加所有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得到上行子帧总带宽参数,按照使得所述上行子帧总带宽参数不大于系统接口带宽参数的原则,再次更新上次所更新的各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并将再次更新后的带宽参数对应成基站为各用户站分配的下一上行子帧实际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5所述更新用户站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包括:
按照使得用户站在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不小于最小带宽参数且不大于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的原则,更新用户站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包括:根据当前连接上一上行子帧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当前上行子帧承载的数据在系统帧长内的传输速率,统计用户站当前连接在当前上行子帧中的传输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站当前连接在当前上行子帧的传输速率按下式统计:
R i ( k ) = &alpha; &CenterDot; R i ( k - 1 ) + ( 1 - &alpha; ) &CenterDot; Q i ( k ) T f
式中,Ri(0)=0,0<α<1,Tf为系统帧长,Qi(k)为上行子帧k中当前连接i的数据量,Ri(k)为当前上行子帧k中当前连接i的数据传输速率;
其中,步骤A2所述各连接的服务质量参数为各连接须满足的最小持续传输速率和最大持续传输速率;
所述步骤A2包括,分别按下式计算最小期望分配带宽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
Figure C200510102841C00032
Figure C200510102841C00033
其中,Rmin和Rmax分别为最小持续传输速率和最大持续传输速率,Smin(i,k+1)是连接i在下一上行子帧k+1上的最小期望分配带宽,Smax(i,k+1)是连接i在下一上行子帧k+1上的最大期望分配带宽,符号为下取整,符号
Figure C200510102841C00035
为上取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包括:根据统计周期内的传输数据总量,统计用户站当前连接在当前上行子帧中的传输速率,其中所述统计周期大于系统帧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站上行业务流当前连接在当前上行子帧中的传输速率按下式统计:
R i ( k ) = Q i T
其中,Ri(k)为当前上行子帧k中当前连接i的数据传输速率,T为统计周期,Qi为时间T内传输的数据总量;
其中,步骤A2所述各连接的服务质量参数为各连接须满足的最小持续传输速率和最大持续传输速率;
所述步骤A2包括,分别按下式计算最小期望分配带宽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
S min ( i , k + 1 ) = R min ( i ) &CenterDot; T - Q T - T f ( i )
S max ( i , k + 1 ) = R max ( i ) &CenterDot; T - Q T - T f ( i )
其中,Rmin和Rmax分别为最小持续传输速率和最大持续传输速率,Smin(i,k+1)是连接i在下一上行子帧k+1上的最小期望分配带宽,Smax(i,k+1)是连接i的下一上行子帧k+1上最大期望分配带宽,
Figure C200510102841C00043
为T-Tf时间内传输的数据总量,Tf为系统帧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3包括:如果最小期望分配带宽小于所述带宽分配的最小单位,则设置最小期望分配带宽为0,否则保持最小期望分配带宽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参数为带宽,
步骤A4所述分别计算对应的最小带宽参数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包括:设置最小带宽参数为所累加的最小带宽,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为所累加的最大期望分配带宽;
步骤B所述再次更新后的带宽参数对应成基站为各用户站分配的下一上行子帧实际带宽包括:所述再次更新后的带宽参数即为基站为各用户站分配的下一上行子帧实际带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参数为权重,
步骤A4所述分别计算对应的最小带宽参数和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包括:将所累加的最小带宽以及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分别乘以比例因子转换为最小权重和最大期望分配权重;
步骤B所述再次更新后的带宽参数对应成基站为各用户站分配的下一上行子帧实际带宽包括:将再次更新后的权重乘以所述比例因子的倒数转换为相应的带宽,再将转换后的带宽作为基站为各用户站分配的下一上行子帧实际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5包括:
将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分别与最小带宽参数及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进行比较,若小于最小带宽参数,则将该最小带宽参数作为用户站所述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若大于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则将该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作为所述下一上行子帧带宽参数;否则,则直接将用户站当前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作为其所述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后还包括:
将得到的所述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加上所有连接所请求的带宽增量参数,按照使得增加后的所述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不小于最小带宽参数且不大于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的原则,更新增加后的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使得增加后的所述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不小于最小带宽参数且不大于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的原则,进行更新包括:
将增加后的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分别与最小带宽参数及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进行比较,若小于最小带宽参数,则将该最小带宽参数作为用户站所述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若大于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则将该最大期望分配带宽参数作为所述下一上行子帧带宽参数;否则,所述增加后的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保持不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按照使得所述上行子帧总带宽参数不大于系统接口带宽参数的原则,再次更新上次所更新的各用户站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包括:
将上行子帧总带宽参数与系统接口带宽参数进行比较,若小于或等于系统接口带宽参数,则上次所更新的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保持不变;若大于系统接口带宽参数,则按一定量逐渐减小所述上次更新的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直至小于系统接口带宽参数,如果减少的所述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小于最小带宽参数,则将所述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更新为最小带宽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小上次所更新的下一上行子帧的带宽参数包括:按照下式减少所述带宽参数:
X ( j , k + 1 ) = X ( j , k + 1 ) - X ( j , k + 1 ) &Sigma; j = 1 L X ( j , k + 1 ) &CenterDot; [ &Sigma; j = 1 L X ( j , k + 1 ) - Z ]
其中,X(j,k+1)为用户站j的所有连接在下一上行子帧k+1上的带宽参数,L为与基站建立连接的所有用户站数,Z为系统接口带宽参数。
CNB2005101028414A 2005-09-13 2005-09-13 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325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028414A CN100493251C (zh) 2005-09-13 2005-09-13 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028414A CN100493251C (zh) 2005-09-13 2005-09-13 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3653A CN1933653A (zh) 2007-03-21
CN100493251C true CN100493251C (zh) 2009-05-27

Family

ID=3787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28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3251C (zh) 2005-09-13 2005-09-13 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325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579B (zh) * 2008-01-09 2012-0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业务带宽申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22441B (zh) * 2008-01-29 2011-07-13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WiMAX上行调度和带宽分配方法
CN101547511B (zh) * 2008-03-27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330467B (zh) * 2008-07-25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微波传输的传输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和微波主站
CN101583056B (zh) 2009-06-12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处理方法、网络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1969674B (zh) * 2009-07-27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max系统中实现用户级带宽限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23836B (zh) * 2017-10-31 2022-03-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以及接入网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3653A (zh) 200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3251C (zh) 一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
CN101286946B (zh) 一种基于ofdm系统的服务流接入控制和带宽分配方法
CN101790895B (zh) 回程资源管理的蜂窝通信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2014500B (zh) 无线接入网中带宽高效分配方法
CN101554076B (zh) 具有对多跳无线网络的差异化服务支持的基于连接的调度方法
CN101621828B (zh)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对用户的接纳控制方法和系统
Kumar et al. A delay optimal MAC and packet scheduler for heterogeneous M2M uplink
CN102098792B (zh) 基于服务质量的轮询资源调度方法
CN100518083C (zh) 一种动态改变带宽请求最大长度的实现方法
Borin et al. Simulator for WiMAX networks
Rath et al. Nxg02-4: An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scheme to achieve bandwidth fairness and delay for multiclass traffic in wi-max (ieee 802.16)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CN1330153C (zh) 用于共享信道的调度器
CN103037376B (zh) 用无线通信系统动态分配的自适应时分双工系统及其方法
CN101820686B (zh) 一种用于WiMAX系统的上行带宽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1541042A (zh) 一种WiMAX系统的下行调度方法
Bacioccola et al. Bandwidth allocation with half-duplex stations in IEEE 802.16 wireless networks
CN106713173A (zh) 一种基于新贪心策略的按需服务数据包调度贪心算法
CN101217791A (zh) 基于arq使能连接的上行带宽分配请求方法
CN111148162B (zh) 基于服务等级协定sla的多信道上行动态调度方法
CN100515115C (zh) 微波存取全球互通系统中带宽竞争的方法
CN101107820B (zh) 在无线lan的服务时间段中分配传输时间份额的方法和装置
Ouni Dynamic slot assignment protocol for QoS support on TDMA-based mobile networks
Chai et al. Scheduling for proportional differentiated service provision in geostationary bandwidth on demand satellite networks
De Moraes et al. Analytical modelling and message dela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IEEE 802.16 MAC protocol
Wang et al. Scalable and adaptive resource scheduling in IEEE 802.16 WiMAX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