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1241C - 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1241C
CN100481241C CNB2006100803335A CN200610080333A CN100481241C CN 100481241 C CN100481241 C CN 100481241C CN B2006100803335 A CNB2006100803335 A CN B2006100803335A CN 200610080333 A CN200610080333 A CN 200610080333A CN 100481241 C CN100481241 C CN 10048124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ntioned
audio
information
soun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803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0168A (zh
Inventor
田中美昭
植野昭治
渕上德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0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0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124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124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上述音频信号的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分别分配到多声道的第一声道组和第二声道组中、且按照第一声道组和第二声道组的各个声道不同而不同的取样频率,进行量化,分别生成上述第一声道组的第一数字声音信号和上述第二声道组的第二数字声音信号;对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声道用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将上述第二数字声音信号比特位移,生成第三数字声音信号;以及格式化为如下数据构造,该数据构造,具有包括由配置有上述第一数字声音信号和上述第三数字声音信号的音频包构成的多个音频对象的音频标题组。

Description

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本申请为1998年11月1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98124848.9的、发明名称为“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以及音频重放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音频重放用光盘,CD(密致盘)是公知的。作为比CD密度更高的光盘,DVD(数字视频盘)是公知的。
但是,在DVD(以下称为DVD视盘)中,由于是主要记录视频信号,次要记录音频信号,而存在以下问题:
(1)音频信号与视频信号成为一体化,则音频信号的记录容量较少。
(2)不能管理音频信号的时间。
(3)不能取出曲名等简单的文字信息。
与视盘相比,唱盘的使用者的使用面较宽,因此,通过象CD那样设置TOC(目录表)的区域,来获得简易的重放方法。但是,在DVD视盘中,由导频控制包(CONT包)及多个视频(V)包和音频(A)包来构成视频目录块单元,通过CONT包来控制V、A包的重放等,因此,对于以音频信号为主进行记录的情况,使用者不能简易地进行重放,而存在使用便利性变差的问题。
在DVD视盘中,由于仅以视频帧单位来进行时间管理,则在以音频信号为主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视盘相比,音频信号的连续性是重要的,则存在实时的管理是困难的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声音信号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分别分配到多声道的第一声道组和第二声道组中、且按照第一声道组和第二声道组的各个声道不同而不同的取样频率,进行量化,分别生成上述第一声道组的第一数字声音信号和上述第二声道组的第二数字声音信号;对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声道用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将上述第二数字声音信号比特位移,生成第三数字声音信号;以及格式化为如下数据构造,该数据构造,具有包括由配置有上述第一数字声音信号和上述第三数字声音信号的音频包构成的多个音频对象的音频标题组,在设于上述音频包内部的专用首部中配置有:用于识别上述专用首部的子流ID;上述第一声道组和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各个声道的取样频率;对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各声道的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和分别指定上述分配的第一声道组和第二声道组的各声道的声道分配信息,并且在上述音频标题组的音频标题组信息中配置有:上述第一声道组和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各个声道的取样频率;对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各声道的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和分别指定上述分配的第一声道组和第二声道组的各声道的声道分配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声音信号的解码方法,将通过技术方案1所述的声音信号的编码方法进行了编码的数据解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出在上述音频包中配置的上述第一数字声音信号和上述第三数字声音信号;抽取在设于上述音频包内部的专用首部或上述音频标题组的音频标题组信息中配置的上述各个声道的取样频率、上述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和上述声道分配信息;以及根据上述抽取的上述各个声道的取样频率、上述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和上述声道分配信息,将上述第一数字声音信号和上述第三数字声音信号解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唱盘,在以音频信号为主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简易地进行重放,并且,使实时管理变得简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该唱盘的重放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频重放装置,在重放具有下列数据构造的情况下能够廉价构成:该数据构造包括具有音频数据作为实际数据的第一包、具有与音频数据相关的实时信息作为实际数据的第二包、具有与音频数据相关的静止图片数据的第三包,并且,与音频信号同步地重放静止画面,或者与音频信号的重放无关地进行翻页显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频重放装置,能够在音频数据和多声道的音频数据以两系统的取样频率进行A/D变换的情况下,廉价地构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频重放装置,能够在把与音频数据和静止图片数据相关的著作权数据记录在盘中,而有效地对付复制。
在CD中,表示音乐源的内容的文字信息等分散配置在盘上而进行记录,因此,在跟踪重放中的音乐源的过程中难于在瞬时变化的同时进行显示。因此,对于重放中的音乐源(A),不能以A-V效果来显示文字(V)。
因此,在DVD(数字·バ—サタイル·盘)—视盘中,在记录电影等运动图象的字幕叠印等的情况下,连续地配置记录。但是,对于DVD,如果考虑以音乐源等唱盘为主进行记录的DVD唱盘,在该方法中就存在减少了音频数据的比例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以音乐源等音频数据为主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有效地记录、显示表示其内容的文字信息的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盘和盘重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置不包含重放控制用的包但具有音频数据和静止画面数据的音频标题组和包含管理上述音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管理区域,来取代视频标题组和包含管理上述视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管理区域。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数据构造的唱盘,该数据构造具有:
不包含重放控制用的包而具有音频数据和静止画面数据的音频标题组;
具有包含管理上述音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第一管理区域;
不包含视频标题组但包含管理上述视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第二管理区域。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该编码装置具有格式化为下列数据结构的装置:不包含重放控制用的包,并具有音频数据和静止画面数据的音频标题组和包含管理上述音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第一管理区域;不包含视频标题组但包含管理上述视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第二管理区域。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该编码装置具有格式化为下列数据结构的装置:不包含重放控制用的包,并具有音频数据和静止画面数据的音频标题组和包含管理上述音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第一管理区域;不包含视频标题组但包含管理上述视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第二管理区域,上述音频标题组内的音频数据包含以第一取样频率进行A/D变换的第一音频数据和以第二取样频率进行A/D变换的第二音频数据的至少一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该编码装置具有格式化为下列数据结构的装置:不包含重放控制用的包,并具有音频数据和静止画面数据的音频标题组和包含管理上述音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第一管理区域;不包含视频标题组和包含管理上述视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第二管理区域,上述音频数据是以48kHz的倍数的第一取样频率进行A/D变换并且帧速度为1/600秒的数据和以44.1kHz的倍数的第二取样频率进行A/D变换并且帧速度为1/551.25秒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该编码装置具有格式化为下列数据结构的装置:不包含重放控制用的包,并具有音频数据和静止画面数据的音频标题组和包含管理上述音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第一管理区域;不包含视频标题组和包含管理上述视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第二管理区域,上述音频数据是以48kHz的倍数的第一取样频率进行A/D变换并且帧速度为1/600秒的数据和以44.1kHz的倍数的第二取样频率进行A/D变换并且帧速度为1/551.25秒的数据,在上述第一取样频率为192kHz并且上述第二取样频率为176.4kHz的情况下,禁止加重重放的重放控制信息被记录在上述第一管理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唱盘重放装置,对于记录上述数据构造的唱盘,具有不是根据重放控制用的包而是根据上述第一管理区域内的信息来重放音频标题组内的音频数据和静止画面数据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在重放具有作为实际数据具有音频数据的第一包、作为实际数据与音频数据相关的实时信息数据的第二包、作为实际数据具有与音频数据相关的静止图片数据的第三包的数据构造的情况下,通过3系统的缓冲器和解码器来进行重放。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重放下列数据构造的音频重放装置,该数据构造具有包含多个音频对象(AOB)的音频标题组(ATS)和静止图片组(SPS),
上述AOB由下列两种AOB所构成:
仅由具有音频数据作为实际数据的第一包所构成的第一AOB;
由具有上述第一包和作为实际数据与上述音频数据相关的实时信息数据的第二包所构成的第二AOB,
而且,上述SPS具有包含与上述音频数据相关的静止图片数据的第三包,
其特征在于,该音频重放装置还包括:
分配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包的包分配装置;
存储由上述包分配装置所分配的第一包的第一缓冲器;
根据存储在上述第一缓冲器中的第一包来对音频数据进行解码的第一解码装置;
存储由上述包分配装置所分配的第二包的第二缓冲器;
根据存储在上述第二包中的第二包来对实时信息数据进行解码的第二解码器;
存储由上述包分配装置所分配的第三包的第三缓冲器;
根据存储在上述第三包中的第三包来对静止图片数据进行解码的第三解码器。
本发明在以2系统的取样频率对音频数据和多声道的音频数据进行A/D变换时,与一个系统相一致来进行D/A变换。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音频重放装置,以第一系统的取样频率进行A/D变换的第一音频数据和以第二系统的取样频率进行A/D变换的第二音频数据至少与其取样频率数据一起有选择地重放所传输的数据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上述取样频率数据判断重盘重放的音频数据的取样频率的装置;
根据上述判断结果把第一系统的音频数据速率变换为第二系统的取样频率的速率变换装置;
以第二系统的取样频率对音频数据进行D/A变换的D/A变换装置。
本发明在盘中记录了与音频数据和静止图片数据相关的著作权数据的情况下,合成静止图片数据和著作权数据来进行叠印字幕显示。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音频重放装置,重放具有音频数据、与上述音频数据相关的著作权数据、与上述音频数据相关的静止图片数据的数据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音频数据的重放中合成与上述音频数据相关的著作权数据和静止图片数据来进行显示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音频重放装置,重放具有音频数据、与上述音频数据相关的静止图片数据、与上述静止图片数据相关的著作权数据的数据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音频数据的重放中合成静止图片数据和与上述静止图片数据相关的著作权数据和来进行显示的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优点及特征将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而得到进一步说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表示DVD视盘的格式和本发明所涉及的DVD唱盘的格式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详细表示图1的音频管理器(AMG)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3是详细表示图1的音频标题组(ATS)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4是详细表示图2的音频管理器信息(AMGI)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5是详细表示图4的音频标题组·属性表(ATS—ATRT)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6是详细表示图5的音频标题组·属性数据(ATS—ATR)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7是详细表示图3的音频标题组信息(ATSI)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8是详细表示图7的音频标题组信息·管理器表(ATSI—MAT)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9是详细表示图8的音频标题组菜单·音频流·属性数据(ATSM—AST—ATR)的示意图;
图10详细表示图8的音频标题组·音频流·属性表(ATS—AST—ATRT)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11是详细表示图10的各音频流的属性数据(ATS—AST—ATR)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图1的音频目录块单元(ACBU)的示意图;
图13是详细表示图12的音频包和视频包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14是详细表示图12的音频控制(A—CONT)包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15(A)、(B)、(C)是详细表示图14的音频字符显示(ACD)区域的格式的示意图和变形示意图;
图16是表示由图15的名称空间信息所显示的例子的示意图和变形示意图;
图17(A)、(B)、(C)是详细表示图14的音频检索数据(ASD)区域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图1的音频目录块单元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DVD唱盘的重放装置的方框图;
图20是功能性地表示图19的重放装置的方框图;其中图20(A)、(B)、(C)是表示文字显示电路的方框图和表示DVD重放装置的变形例的方框图;
图21是详细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音频管理器信息(AMGI)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22是详细表示图21的TOC信息的示意图;
图23详细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音频标题组信息(ATSI)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DVD唱盘的重放装置的方框图;
图25是功能性地表示图24的重放装置的方框图;
图26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TOC信息和重放装置的方框图;
图27是用于说明A—V同步重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用于说明A—V同步重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DVD唱盘的基本格式的示意图;
图30是表示图29的DVD唱盘的音频数据构造的示意图;
图31是表示DVD—Van盘的基本格式的示意图;
图32是表示DVD视盘的基本格式的示意图;
图33是表示DVD—Avd盘的基本格式的示意图;
图34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DVD唱盘中的AOTT—AOB—ATR的示意图;
图35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DVD—Avd盘中的线性PCM的专用首部的示意图;
图36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重放装置中的ATS和静止画面的重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重放装置中的与音频数据的取样频率相对应的帧重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38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重放装置中的音频数据的加重重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39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重放装置中的音频数据的加重重放处理的流程图;其中图39(A)、(B)、(C)、(D)是表示变形例的DVD音频重放装置和文字显示电路以及V—RAM的记录区域的示意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41是详细表示图40的信号处理电路的方框图;
图42是第五实施例的数据构造的示意图;
图43是详细表示图42的音频专用标题用音频对象组(AOTT—AOBS)的示意图;
图44是详细表示图43的音频包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5是详细表示图44的专用首部的示意图;
图46是详细表示图45的UPC/EAN—ISRC数据的示意图;
图47是表示图44的音频数据的比特移位的示意图;
图48是详细表示图43的实时信息(RTI)包的示意图;
图49是详细表示图43的静止图片组(SPS)的示意图;
图50是详细表示图42的音频标题组信息·管理器表(ATSI—MAT)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51是详细表示图50的音频专用标题用音频对象属性(AOTT—AOB—ATR)的示意图;
图52是详细表示图50的音频专用标题用视频对象音频流属性(AOTT—VOB—AST—ATR)的示意图;
图53是详细表示图51和图52的声道分配信息的示意图;
图54是详细表示图50的降频混频系数(ATS—DM—COEFT)的示意图;
图55是详细表示图50的静止图片数据属性(ATS—SPCT—ATR)的示意图;
图56是详细表示图42的音频标题组程序链信息表(ATS—PGCIT)的示意图;
图57是详细表示图56的ATS—PGCIT信息(ATS—PGCITI)的示意图;
图58是详细表示图56的ATS—PGCIT检索指针(ATS—PGCI—SPR)的示意图;
图59是详细表示图58的ATS—PGCカテゴリ—(ATS—PGCI—CAT)的示意图;
图60是详细表示图56的音频标题组程序链信息(ATS—PGCI)的示意图;
图61是详细表示图60的ATS—PGC一般信息(ATS—PGCI—GI)的示意图;
图62是详细表示图61的ATS—PGC目录(ATS—PGCI—CNT)的示意图;
图63是详细表示图60的ATS程序信息表(ATS—PGIT)的示意图;
图64是详细表示图63的ATS程序信息(ATS—PGI)的示意图;
图65是详细表示图64的ATS—PG目录(ATS—PG—CNT)的示意图;
图66是详细表示图63的ATS单元播放包信息表(ATS—C—PBIT)的示意图;
图67是详细表示图66的ATS单元播放包信息(ATS—C—PBI)的示意图;
图68是详细表示图67的ATS—C型(ATS—C—TY)的示意图;
图69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编码装置的方框图;
图70是表示图69的编码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1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解码装置的方框图;
图72是功能性地表示图71的解码装置的方框图;
图73是表示图71、图72的解码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4是详细表示第五实施例的解码装置的方框图;
图75是表示图74的解码装置的音频信号和静止画面数据的重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76是表示图74的解码装置的静止画面的翻页处理的流程图;
图77是表示图74的音频解码器的变形例的方框图;
图78是表示图77的取样速率变换器的处理示意图;
图79是详细表示第五实施例的解码装置的著作权数据显示装置的方框图;
图80是表示图79的装置的著作权数据显示装置的流程图;
图81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传输音频信号时的打包装置的方框图;
图82是表示图81的打包装置的打包处理的流程图;
图83是详细表示图82的包生成装置的流程图;
图84是详细表示图82的ATS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85是表示图81的打包装置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86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的传输音频信号时的解包装置的方框图;
图87是表示图86的解包装置的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88是表示图86的解包装置的解包处理的流程图;
图89是详细表示图81的ATSI解码处理的流程图;
图90是详细表示图88的包解码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DVD视盘的格式和本发明所涉及的DVD唱盘的格式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详细表示图1的音频管理器(AMG)的格式的示意图,图3是详细表示图1的音频标题组(ATS)的格式的示意图,图4是详细表示图2的音频管理器信息(AMGI)的格式的示意图,图5是详细表示图4的音频标题组·属性表(ATS—ATRT)的格式的示意图,图6是详细表示图5的音频标题组·属性数据(ATS—ATR)的格式的示意图,图7是详细表示图3的音频标题组信息(ATSI)的格式的示意图,图8是详细表示图7的音频标题组信息·管理器表(ATSI—MAT)的格式的示意图,图9是详细表示图8的音频标题组菜单·音频流·属性数据(ATSM—AST—ATR)的示意图,图10是详细表示图8的音频标题组·音频流·属性表(ATS—AST—ATRT)的格式的示意图,图11是详细表示图10的各音频流的属性数据(ATS—AST—ATR)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图1的音频目录块单元(ACBU)的示意图,图13是详细表示图12的音频包和视频包的格式的示意图,图14是详细表示图12的音频控制(A—CONT)包的格式的示意图,图15(A)、(B)、(C)是详细表示图14的音频字符显示(ACD)区域的格式的示意图和变形示意图,图16是表示由图15的名称空间信息所显示的例子的示意图,图17(A)、(B)、(C)是详细表示图14的音频检索数据(ASD)区域的格式的示意图,图18是表示图1的音频目录块单元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DVD唱盘的重放装置的方框图,图20是功能性地表示图19的重放装置的方框图,图21是详细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音频管理器信息(AMGI)的格式的示意图,图22是详细表示图21的TOC信息的示意图,图23是详细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音频标题组信息(ATSI)的格式的示意图,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DVD唱盘的重放装置的方框图,图25是功能性地表示图24的重放装置的方框图,图26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TOC信息和重放装置的方框图,图27和图28是用于说明A—V同步重放处理的流程图。
其中,在该说明的DVD唱盘中,为了适应于从CD过渡到DVD唱盘时的过渡期,记录立体声用双声道和5/6/8声道的多声道的两者的信号来作为音频信号。当该过渡期经过之后,可以考虑仅记录5/6/8声道的多声道信号。
图1(a)、(b)分别表示DVD视盘、DVD唱盘的各自的格式,DVD唱盘的格式的区域的名称不同,但具有与DVD视盘具有兼容性。首先,大致分为:DVD视盘的格式由开头的视频管理器(VMG)和接着其的多个视频标题组(VTS)的各个区域所构成,另一方面,DVD唱盘的格式与之相对应由图2中详细表示的音频管理器(AMG)和如图3中详细表示的那样接着AMG的多个音频标题组(ATS)的各个区域所构成。
VTS分别由开头的VTS信息(VTSI)、接着其的一个以上的视频目录块设置(VCBS)和最后的VTSI组成,另一方面,与之相对应,ATS分别由开头的ATS信息(ATSI)、接着其的一个以上的音频目录块设置(ACBS)和最后的ATSI组成。在ATSI中以实时设置ACBS内的各个曲目的演奏时间。
在本发明中,在最初的ACBS中记录用于显示菜单画面的菜单信息。其与DVD视盘相同而省略其说明。
每个VCBS由多个VCB所构成,另一方面,每个ACBS由多个ACB所构成。每个VCB是视频的一个标题(Title),与之相对应,每个ACB分别是音频的一个标题。每个VCB(一个标题)由多个段(Chapter)所构成,另一方面,与之相对应,每个ACB(一个标题)由多个轨道(Track)所构成。段包含标题部分(PTT),轨道包含标题部分(PTT)。
每个段由多个单元(CELL)所构成,另一方面,与之相对应,每个轨道由多个索引(Index)所构成。每个单元由多个VCB单元(VCBU)所构成,另一方面,与之相对应,每个索引由多个ACB单元(ACBU)所构成。每个VCB单元和ACB单元由多个包所构成,一个包由2048字节所构成。
每个VCB单元由开头的控制包(以下,称为CONT包)、接着其的多个视频(V)包、音频(A)包和子图片(SP)包所构成,另一方面,与之相对应,每个ACB单元由开头的音频控制包(以下,称为A—CONT包)、接着其的多个A包和V包所构成。
在CONT包中配置了控制后续的V包的信息,在A—CONT包中象CD的TOC信息那样配置了用于管理后续的A包的音频信号的信息。在A包中配置了音频数据,在V包中除了视频数据之外还配置了音频数据之外的例如闭路字幕(CC)数据。
如图2所示的那样,AMG(音频管理器)具有:
·图4中详细表示的音频管理器信息(AMGI);
·AMG菜单用音频目录块设置(AMGM—ACBS);
·备份用AMGI。
AMGM—ACBS作为控制信息而具有:
·放映控制信息(PCI);
·数据检索信息(DSI)。
如图3所示的那样,ATS(音频标题组)具有:
·图7中详细表示的音频标题组信息(ATSI);
·ATS菜单用音频目录块设置(ATSM—ACBS);
·ATS标题用音频目录块设置(ATSA—ACBS);
·备份用ATSI。
ATSM—ACBS和ATSA—ACBS都具有上述(图2)的PCI和DSI。
如图4详细表示的那样,AMGI(音频管理器信息)具有:
·AMGI的管理器表(AMGI—MAT);
·标题的检索指针表(T—SRPT);
·音频管理器菜单PGCI单元表(AMGM—PGCI—UT);
·双租赁管理信息表(PTL—MAIT);
·图5中详细表示的音频标题组·属性表(ATS—ATRT);
·文本数据管理器(TXTDT—MG);
·音频管理器菜单单元(索引)地址表(AMGM—C—ADT);
·音频管理器菜单·音频目录块单元·地址图(AMGM—ACBU—ADMAP)。
如图5详细表示的那样,ATS—ATRT(音频标题组·属性表)具有:
·音频标题组·属性表信息(ATS—ATRTI);
·多个(n个)ATS的各个音频标题组属性检索指针(ATS—ATR—SRP#1~#n);
·图6详细表示的那样的多个(n个)ATS的各个音频标题组属性数据(ATS—ATR—#1~#n)。
如图6详细表示的那样,每个音频标题组属性数据(ATS—ATR—#1~#n)具有:
·ATS—ATR—EA(结束地址);
·ATS—CAT(カテゴリ—);
·ATS—ATRI(信息)。
如图7详细表示的那样,图3所示的ATSI(音频标题组信息)具有:
·图8详细表示的音频标题组信息·管理器表(ATSI—MAT);
·音频标题组·标题部分·检索指针表(ATS—PTT—SRPT);
·音频标题组·程序链信息表(ATS—PGCIT);
·音频标题组菜单·PGCI·单元表(ATSM—PGCI—UT);
·音频标题组·时图表(ATS—TMAPT);
·音频标题组菜单·单元·地址表(ATSM—C—ADT);
·音频标题组菜单·音频目录块单元·地址图(ATSM—ACBU—ADMAP);
·音频标题组·单元·地址表(ATS—C—ADT);
·音频标题组·音频目录块单元·地址图(ATS—ACBU—ADMAP)。
如图8详细表示的那样,图7所示的ATSI—MAT(音频标题组信息·管理器表)具有:
·ATS—ID(识别符);
·ATS—EA(结束地址);
·ATSI—EA;
·VERN(DVD音频标准的版本编号);
·ATS—CAT(カテゴリ—);
·ATSI—MAT—EA;
·ATSM—ACBS—SA(开始地址);
·ATSA—ACBS—SA;
·ATS—PTT—SRPT—SA;
·ATS—PGCIT—SA
·ATSM—PGCI—UT—SA;
·ATS—TMAP—SA;
·ATSM—C—ADT—SA;
·ATSM—ACBU—ADMAP—SA;
·图9详细表示的那样的ATSM—AST—ATR(ATSM的音频流·属性);
·ATS—AST—Ns(ATS的音频流的数量);
·图10详细表示的那样的ATS—AST—ATRT(ATS的音频流·属性表)。
如图9详细表示的那样,ATSM—AST—ATR由8字节(比特b63~b0)所构成,作为在该盘中所记录的编码音频信号的属性,配置下列那样的数据(1)~(4)(其他的位保留)。
(1)音频编码方式(3位b63~b61)
000b:杜比—AC—3
010b:MPEG—1或MPEG—2(没有扩展比特流)
011b:MPEG—2(有扩展比特流)
100b:线性PCM音频
101b:线性PCM音频(包含2ch+5ch、2ch+6ch、2ch+8ch)
(2)量化/DRC(动态范围控制)信息(2比特b5、b54)
·音频编码方式在「000b」的情况下为「11b」
·音频编码方式在「010b」或「011b」的情况下为:
00b:在MPEG音频流内不存在动态范围控制数据
01b:在MPEG音频流内存在动态范围控制数据
10b、11b:保留
·音频编码方式在「100b」或「101b」的情况下与立体声2ch相对应为:
00b:16位
01b:20位
10b:24位
11b:保留
(3)取样频率fs(2比特b53、b52),与立体声2ch相对应,为:
00b:48kHz
01b:96kHz
10b:192kHz
(4)声道数量(3比特b50~b48)
000b:1ch(单声道)
001b:2ch(双声道)
010b:3ch
011b:4ch
100b:(立体声2ch+5ch)
101b:(立体声2ch+6ch)
110b:7ch
111b:(立体声2ch+8ch)
如图11详细表示的那样,图10所示的ATS—AST—ATRT(ATS的音频流·属性表)具有每个音频流#1~#7的ATS—AST—ATR,每个ATS—AST—ATR由8位所构成(合计64字节)。
如图11所示的那样,一个音频流的ATS—AST—ATR由与音频标题组菜单·音频流·属性数据(ATSM—AST—ATR)相同的8位(比特b63~b0)所构成,除了上述属性数据(1)~(4),还有以下各个数据:
(5)多声道·扩展(1比特b60)
(6)音频类型(2比特b59、b58)
(7)音频应用方式(2比特b57、b56)
(8)其流(AST)的抽取信息(2比特b47、b46)
(9)LFE(Low Frequency Effect,低频音效)1ch的抽取信息(2比特b45、b44)。
而且,在该DVD唱盘的(7)音频应用方式下,记录:
11b:2ch+声音方式
而且,在(8)其流的抽取信息和(9)LFE1ch的抽取信息中作为频带信息记录着:
00b:全(1/1)
10b:半(1/2)
11b:四分之一(1/4)。
但是,该ATSM—AST—ATR中的(4)声道数量在音频流#0下必须为2ch,而且,音频流#1包含前方的3ch。即,例如在用2+6ch来记录一个标题的音频信号的情况下,给音频流#0分别2ch的双声道信号,给音频流#1分配6ch内的3ch的前方信号,给音频流#2分配2ch的背后信号和LFE1ch信号。而且,在图4所示的音频管理器信息·管理器表(AMGI—MAT)和图8所示的音频标题组信息·管理器表(ATSI—MAT)中都记录「3」,而作为流#0~#2的利用数据。
而且,以下列的取样频率fs来对该2+6ch的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抽样,以下列的量化位数进行量化来记录:
双声道2ch:  48kHz、20位
前方3ch:    96kHz、16位
背后2ch、LFE1ch:48kHz、16位(未抽取)
在此情况下,在图9所示的音频标题组菜单·音频流·属性数据(ATSM—AST—ATR)中作为双声道2ch的属性来记录:
(1)音频编码方式
101b:线性PCM音频(包含2+5ch、2+6ch、2+8ch)
(2)量化/DRC
01b:20比特
(3)取样频率fs
00b:48kHz
(4)声道数量
101b:(立体声2ch+6ch)
而且,在音频流#0的ATS—AST—ATR中记录:
(1)音频编码方式
101b:线性PCM音频(包含2ch+5ch、2ch+6ch、2ch+8ch)
(2)量化/DRC
01b:20比特
(3)取样频率fs
00b:48kHz
(4)声道数量
001b:2ch(立体声)
(7)音频应用方式
11b:2ch+声音方式
(8)该流的抽取信息
00b:全部(1/1)
(9)LFE1ch抽取信息
00b:全部(1/1)。
而且,在音频流#1的ATS—AST—ATR中记录:
(1)音频编码方式
101b:线性PCM音频(包含2ch+5ch、2ch+6ch、2ch+8ch)
(2)量化/DRC
01b:16比特
(3)取样频率fs
00b:96kHz
(4)声道数量
001b:3ch
(7)音频应用方式
11b:2ch+声音方式
(8)该流的抽取信息
00b:全部(1/1)
(9)LFE1ch抽取信息
00b:全部(1/1)。
而且,在音频流#2的ATS—AST—ATR中记录:
(1)音频编码方式
101b:线性PCM音频(包含2ch+5ch、2ch+6ch、2ch+8ch)
(2)量化/DRC
01b:16比特
(3)取样频率fs
00b:48kHz
(4)声道数量
001b:3ch
(7)音频应用方式
11b:2ch+声音方式
(8)该流的抽取信息
00b:全部(1/1)
(9)LFE1ch抽取信息
00b:全部(1/1)。
下面对音频流所记录的A包及其控制包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的那样,VCB单元由0.4~1.0秒的任意数量的包所构成,ACB单元由0.5~1.0秒的任意数量的包所构成DVD唱盘的ACB单元中的A—CONT包被配置在DVD视盘的第三包中。
A—CONT包基本上被配置在音频时间的0.5秒单位中,以索引的刻痕配置成在0.5~1.0秒的范围中完结。而且,音频的时间(GOF:Group of Audio Frame单位)由A—CONT包表示,该数据位置由音频帧号和第一存取单元指针以及帧首部的数量所决定。A—CONT包之前的A包不是强制以视频数据的0.5秒单位进行填充。
相邻的A包被配置成音频信号相互关联,例如,在双声道的情况下,L声道包和R声道包相邻配置,而且,即使在5/6/8声道的多声道的情况下,同样进行相邻配置。V包在重放音频信号时显示图象的情况下与该A包相邻配置。如图13所示的那样,A包和V包在2034字节的用户数据(A数据、V数据)上附加了4字节的包开始信息、6字节的SCR(System Clock Refernce:系统时间基准参考值)信息、3字节的Mux rate信息和1字节的填充物的合计14字节的包首部而构成(1包=合计2048字节)。在此情况下,使作为时间标志的SCR信息在ACB单元内的开头包中为「1」并在同一标题内为连续的,由此能够管理同一标题内的A包的时间。
与此相对应,如图14所示的那样,A—CONT包由14字节的包首部、24字节的系统首部、1003字节的ACD(音频字符显示)组件、1007字节的ASD(音频检索数据)组件所构成。而且,ACD组件由6字节的组件首部、1字节的子流ID、图15(A)详细表示的636字节的ACD(音频字符显示)信息、360字节的保留区域所构成。ASD组件同样由6字节的组件首部、1字节的子流ID、图17详细表示的1000字节的ASD(音频检索数据)所构成。
如图15(A)详细表示的那样,636字节的ACD信息区域具有48字节的一般信息区域、每个第一语言文字「1」和第二语言文字「2」中的294字节的区域,该各区域由93字节的名称空间区域、分别93字节的两个空闲空间区域和15字节的数据指针区域所构成。在第一语言文字「1」和第二语言文字「2」的一方的名称空间区域中,如图6所示的那样,配置用于以日本语表示曲名的数据,而在另一方的名称空间区域中配置用于以英语表示的数据。该表示语言可以由盘发行人决定。
48字节的一般信息由例如16字节的服务等级信息、12字节的语言代码信息、6字节的文字设置代码信息、6字节的显示项目信息、2字节的「与前面的ACD信息不同」信息、6字节的保留信息所构成。16字节的服务等级信息代表显示大小、显示种类、音频/视频/SP的区别、流等,而且,文字是法定的(必须的),而位图是可选择的(随意的)。12字节的语言代码与视频文件分别用2字节表示文字「1」「2」的语言,代表1个文件中最多8种语言。英语是法定的。
6字节的文字设置代码信息可以最大具有15个与语言代码相对应的文字代码,用1字节表示文字「1」「2」的语言的有无和种类。代码的例子如下:
1.ISO646
2.ISO8859—1
3.MS—JIS
6字节的显示项目信息表示图15所示的空闲空间「1」「2」、数据指针的有无、ID。名称空间是法定的,必须记载标题名称、音乐名称、艺术家姓名。
1000字节的ASD(音频检索数据),如图17(A)详细表示的那样,由16字节的一般信息、8字节的现在编号(No.)信息、16字节的现在时刻信息、8字节的标题组检索信息、8字节的标题检索信息、404字节的轨道检索信息、408字节的索引检索信息、80字节的精彩场面检索信息、52字节的保留区域所构成。
8字节的现在编号信息由标题组的现在标题编号(2字节:BCD)、标题组的现在轨道编号(2字节:BCD)、轨道的现在检索编号(2字节:BCD)和保留区域(2字节)所构成。16字节的现在时刻信息由轨道的播放时间(4字节:BCD)、轨道的剩余播放时间(4字节:BCD)、标题的绝对时间(4字节:BCD)和标题的剩余的绝对时间(4字节:BCD)所构成。
8字节的标题组检索信息由标题组的最初的区段编号(4字节)和标题组的最后的区段编号(4字节)所构成。8字节的标题检索信息由标题的最初的区段编号(4字节)和标题的最后的区段编号(4字节)所构成。404字节的轨道检索信息由标题的轨道和区段编号(4字节×99)、标题的最初的区段编号(4字节)和标题的最后的区段编号(4字节)所构成。
408字节的索引检索信息由标题的索引和区段编号(4字节×100)、标题的最初的区段编号(4字节)和标题的最后的区段编号(4字节)所构成。8字节的精彩场面检索信息由轨道的内区段编号(4字节×10)、轨道的外区段编号(4字节×10)所构成。
根据这样的格式,在多个A包的开头,如CD的TOC信息那样,配置用于管理后续的A包的音频信号的A—CONT包,因此,音频数据不是与视频数据等为一体化的,而能够增多记录容量。而且,能够通过A—CONT包来管理音频时间,并且,可以通过A—CONT包来取出与音频数据相关的曲名等简单的文字信息。
在A—CONT包内配置标题、开始地址、演奏时间等TOC信息,因此,即使在音频重放中,也能从A—CONT包取出与使用者的操作相对应的信息并开始重放。而且,通过在音频管理器信息(AMGI)和音频标题组信息(ATSI)中配置TOC信息,由此,能够在重放装置内的存储器中存储必要的TOC信息,能够从存储器中立即取出与使用者的操作相对应的信息来开始重放。由于不需要存储DVD视盘中的程序链信息(PGCI)这样的大容量的信息,就能有效地管理盘。
1.当在目录内没有图象(V)数据时,
(1)能够实现与标题、乐曲、索引的3级相对应的检索、随机存取。
(2)能够实现GOF(音频帧)单位的开头、时间检索、随机存取。
(3)能够实时管理标题、乐曲、索引的时间。
2.当在目录内有图象(V)数据时,
与音频数据相关,除了上述(1)~(3)之外,
(4)还能够实时显示和管理标题、乐曲播放中的现在时间、剩余时间。
与视频数据相关,
(1)能够实现与标题、PTT、单元的3级相对应的检索、随机存取。
(2)能够实现视频帧单位的开头、时间检索、随机存取。
(3)能够实时管理标题、PTT、单元的时间。
(4)能够以视频帧单位时间显示和管理PTT或标题播放中的现在时间、剩余时间。
图1(b)的ACBU包含A—CONT包和CONT包,如图18所示的那样,也可以构成为没有A—CONT包和CONT包。在此情况下,视频信号为被记录,而视频信号的记录容量成比例增加,能够使盘尺寸小型化,并且,能够简化重放功能,因此,能够提供适合于便携的重放装置。
下面对图15(A)所示的ACD(音频字符显示)信息和图17(A)所示的ASD(音频检索数据)信息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5(B)和图17(B)分别表示第一变形例,图15(C)和图17(C)分别表示第二变形例。第一变形例中的676字节的ACD信息区域,如图15(B)所详细表示的那样,由48字节的一般信息区域、分别294字节的文字「1」、「2」的信息区域、16字节的显示控制数据区域和24字节的保留区域所构成。文字「1」、「2」的各信息区域由93字节的名称空间区域、分别93字节的两个空闲空间区域和15字节的数据指针区域所构成。为了显示如图16所示的乐曲名,而在名称空间区域中配置31字节的1/4角的首部用文字数据、62字节的全角、半角的正文用文字数据。在16字节的显示时间数据区域中使用8字节配置A包的地址(定时时间)来作为文字的显示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48字节的一般信息由例如16字节的服务等级信息、12字节的语言代码信息、6字节的文字设置代码信息、6字节的显示项目信息、2字节的「与前面的ACD信息不同」信息、6字节的保留信息所构成。16字节的服务等级信息代表显示大小、显示种类、音频/视频/SP的区别、流等,而且,文字是法定的(必须的),而位图是可选择的(随意的)。6字节的文字设置代码信息与视频文件相同分别用2字节表示文字「1」「2」的语言,代表1个文件中最多8种语言。英语是法定的。
作为第一变形例的1000字节的ASD(音频检索数据)如图17(B)详细表示的那样,由16字节的一般信息、8字节的现在编号信息、16字节的现在时刻信息、8字节的标题组检索信息、8字节的标题检索信息、404字节的轨道检索信息、408字节的索引检索信息、80字节的精彩场面检索信息、52字节的保留区域所构成。
文字显示时间数据可以记录在ASD区域中来取代记录在ACD区域中的情况。即,作为第二变形例,如图15(C)所示的那样,把ACD区域的16字节的文字控制数据作为保留区域,把40字节的区域全部作为保留区域,也可以如图17(C)所示的那样,把ASD区域的52字节的保留区域的16字节作为文字显示时间数据,把其余的36字节作为保留区域。
下面参照图19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重放装置进行说明。在DVD视盘1中对上述数据构造进行EFM调制来以比特的形式进行记录。当通过操作部18和遥控器19来进行曲目选择、重放、快进、停止操作时,控制部23根据其操作来控制驱动器装置2和重放装置17,在重放时,通过驱动器装置2来读取记录在DVD视盘1中的比特数据,然后,进行EFM解调。
在重放装置17中,该信号被送给CONT包检出部3和A—CONT包检出部9。CONT包检出部3检出该重放数据中的CONT包并给参数部8设定控制参数,同时,把由CONT包所控制的V包依次写入V包缓冲器4中。写入V包缓冲器4中的V包内的用户数据(视频信号、子图片信息)由缓冲器取出部5根据V包内的SCR(参照图13)按包顺序取出,并且,根据CONT包内的PTS(Presentation Time Stamp)按输出时刻顺序取出,接着,通过图象变换部6、D/A变换部7、视频输出端子15、15’而作为模拟视频信号而输出。
A—CONT包检出部9检出重放数据中的A—CONT包,而在参数部14中设定控制参数,同时,把由A—CONT包所控制的A包依次写入A包缓冲器10中。写入A包缓冲器10的A包内的用户数据(音频信号)通过缓冲器取出部11根据SCR按照包顺序被取出,并且,根据A—CONT包内的音频检索数据(ASD)的现在时刻(参照图17(A))按照输出时刻顺序被取出,接着,通过PCM变换部12、D/A变换部13、音频输出端子16作为模拟音频信号被输出。A—CONT包中的显示用数据(图15(A)、图16所示的音频字符显示信息ACD)被送给显示信号生成部20,而生成显示信号,该显示信号通过显示信号输出端子22被输出,或者输出给内置的文字显示部21。
图20是功能性地表示图19所示的构成的方框图。重放装置2与图19所示的驱动器装置2相对应,重放信号处理分离装置A(9、10、11、14)与A—CONT包检出部9、A包缓冲器10、缓冲器取出部11和参数部14相对应,音频信号输出装置(12、13)与PCM变换部12和D/A变换部13相对应,文字信息输出装置20与显示信号生成部20相对应。重放信号处理分离装置V(3、4、5、8)与CONT包检出部3、V包缓冲器4、缓冲器取出部5和参数部8相对应,视频信号输出装置和子图片信息输出装置(6、7)与图象变换部6和D/A变换部7相对应。控制装置23与控制部23相对应。
在图20中,当控制装置23从操作部18和遥控器19发出用于重放目标乐曲的命令信号时,向重放装置2发送与该重放命令相对应的地址控制信息信号,由此,从DVD视盘1重放目标乐曲。重放信号处理分离装置A分离重放数据,而向控制装置23发送A—CONT信息,向音频信号输出装置(12、13)发送音频信号,向文字信息输出装置20发送文字信息。重放信号处理分离装置V分离重放数据,并向控制装置发送CONT信息,分别向视频信号装置和子图片信息输出装置(6、7)发送视频信号和子图片信息。
下面参照图20(A)来详细说明用于文字显示的文字信息输出装置20和平面矩形显示器21的动作。A—CONT包内的显示时间数据由显示时间解码器251分离成显示开始时间数据和显示结束时间数据,该各数据施加在开始比较器252和结束比较器253上。而且,A—CONT包内的文字数据由文字数据解码器254变换为显示用的点阵文字数据,该数据被存储在缓冲器255中。
接着,开始比较器252比较显示开始时间数据和重放中的A包地,当相一致时,向缓冲器255发送点阵的读出开始控制信号,同时,向显示器256(21’)发送显示接通的控制信号。结束比较器253比较显示结束时间数据和重放中的A包地址,当一致时,向显示时间解码器251发送用于输出下一个文字时间数据的定时信号,同时,向显示器256(21’)发送显示关断的控制信号。
图20(B)作为实施例的变形例表示了重放具有V包和CONT包而仅含有A—CONT包的结构的盘的装置,省略了视频处理部。从控制音频信号输出装置12、13输出的A包的A—CONT包来预先读出前面的A—CONT包内的ACD信息,并存储在ACD存储部14B中,把ACD信息内的文字信息显示在作为显示装置21的平面矩形显示器21’上。
在没有CONT包的唱盘中,不需要进行同步。
图20(C)作为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例表示了一种重放装置,该重放装置在盘1的最内周部的引入区域(图示的TOC区域1a)中进行了追加记录,当重放开始时,TOC检出装置324独立存取该TOC区域1a,并记录在构成TOC信息存储部314A的存储器中。在该构成中,当ACD组件内记录了用于以程序混频器推荐的音质来重放的音频重放控制信息的情况下,设置音质/电平控制信息输出装置331和音质/电平控制处理装置332,根据该控制信息来控制音质/电平。
可以使用控制开始时间数据和控制结束时间数据来以图20(A)那样的构成的块来进行音质/电平控制信息的时间控制。
下面,对使用TOC(Table Of Contents)信息的第二实施例的重放装置进行说明。如图21所示的那样,对于AMGI(音频管理器信息)的空闲区域,追加记录图22中详细表示的TOC,重放装置对该TOC信息进行存取,而进行乐曲的开头播放。图22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在CD的引入区域中所记录的一般的TOC信息,重复3次记录相同的信息。当记录在本发明的DVD视盘1中时,可以这样进行重复,也可以不进行重复。
其中,在CD中所使用的TOC信息中,当指针=00~99时,使用分(PMIN)、秒(PSEC)和帧(PFRAME)来表示由该数字所表示的各乐章开始的绝对时间。当指针=A0时,PMIN表示最初的乐章,为PSEC=PFRAME=0。当指针=A1时,PMIN表示最后的乐章,为PSEC=PFRAME=0。当指针=A2时,使用分(PMIN)、秒(PSEC)和帧(PFRAME)来表示引出区域开始的绝对时间。因此,图22所示的TOC信息表示了在DVD视盘1上记录6首乐曲(或者6个乐章)的情况(指针=01~06)。该TOC信息可以按图23所示的那样记录在ATSI(音频标题组信息)的空闲区域中,也可以记录在图14所示的A—CONT包的ACD包内的保留区域(360字节)中,以取代AMGI。
接着,该TOC信息在重放开始时被读取,而存储在图24、图25所示的TOC信息存储部14A中,当指定乐曲或乐章的开头重放时,参照该TOC信息存储部14A来对盘1进行存取。该TOC信息记录在AMGI、ATSI或A—CONT包中,同时,如图26所示的那样,该TOC信息追加记录在盘1的最内周部的引入区域(图示的TOC区域1a)中,在重放开始时,TOC检出装置24独立存取TOC区域1a,并存储在TOC信息存储部14A中。该TOC信息符合图22的构成标准,附加了降频混频的系数等简易重放信息,为了与之相区别,被成为SAPP(SimpleAudio Play Pointer)。
下面参照图27和图28来说明使用TOC信息和检索信息等的重放控制信息的A—V同步重放处理。在图27中,当指定了乐曲或乐章的开头重放时,参照与该指定位置相对应的TOC信息(步骤S1),接着,根据该TOC信息来计算单元(cell)和索引的位置(步骤S2)。然后,检索该位置(步骤S3),当确认时,进行图34详细表示的A包与V包的同步重放(步骤S4→S5)。
在图28中,重放CONT包((步骤S11),接着重放A—CONT包(步骤S12),接着,检验CONT包和A—CONT包内的时刻信息是否是同一时刻(步骤S13)。在不是同一时刻的情况下,把CONT包和A—CONT包两方调整±1包(步骤S14),接着返回到步骤S11,来重放该CONT包和A—CONT包。在步骤S14中,也可以把CONT包和A—CONT包两方调整±1包,来重放该包。
在步骤S13中,当CONT包和A—CONT包内的时刻信息是同一时刻的情况下,重放由其A—CONT包所控制的A包,同时,使A包地址(SCR信息)递增一个(步骤S15),接着,重放由该CONT包所控制的V包,同时,使V包地址(SCR信息)递增一个(步骤S16)。然后,检验该A包的重放是否结束(步骤S17),当未结束时,进到步骤S18,另一方面,当结束时,进到步骤S20。
在步骤S18中,检验该V包的重放是否结束,当未结束时,返回步骤S13,另一方面,当结束时,进到步骤S19。在步骤S19中,重放由该CONT包所控制的下一个V包,同时,使V包地址递增一个,返回步骤S13。在步骤S20中,重放由其A—CONT包所控制的下一个A包,同时,使A包地址递增一个,接着,检验V包的重放是否结束(步骤S21),当未结束时,返回步骤S16,另一方面,当结束时,进到步骤S23。
在步骤S22中,检验由该A—CONT包所控制的A包是否是最终的包,在不是最终包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6,另一方面,在是最终包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2,来重放下一个A—CONT包。在步骤S23中,重放由该CONT包所控制的下一个V包,同时,使V包地址递增一个,然后检验帧的结束(EOF)是否存在(步骤S24)。当没有EOF时,返回步骤S13,另一方面,当存在EOF时,该A—V同步重放处理结束。这样,容纳在包内的音频数据A和视频数据V根据CONT包和A—CONT包内时间管理信息来进行无缝隙同步重放。
下面对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9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DVD唱盘的第四实施例的格式,不包含图31至图33所示的VTS,仅由ATS所构成。该ATS由图1(b)所示的音频管理器(AMG)、视频和音频的音频管理菜单(AMGM)和由AMG内的AMGI所管理的ATS<1>和ATS<2>所构成。如图30所示的那样,ATS<1>和ATS<2>不包含A—CONT包,由A包和静止画面包所构成。该静止画面包相对于A包不是配置多个,而是每一轨道配置一个包。
其中,作为参考,图31表示了DVD—Van(视频+音频导频)盘的格式,该格式大致由作为DVD视频数据的视频标题组(VTS)和作为数据导频(导频)数据的ANV标题组(ANV—TS)所构成。详细地说,VTS与图1(a)和下述的图32所示的DVD视盘具有相同的构成,另一方面,ANV—TS由图1(b)所示的音频管理器(AMG)、分别与VTS侧的VTS<1>和VTS<2>成对并由AMG内的AMGI所管理的ATS<1>和ATS<2>所构成。
DVD视盘的格式,如图32和图1(a)所示的那样,没有ATS和ANV—TS,仅由VTS所构成。
图33表示DVD—Avd(音频+AV数据)盘的格式,该格式大致由作为DVD视频数据的视频标题组(VTS)和作为DVD音频数据的音频标题组(ATS)所构成。详细地说,VTS由图1(a)所示的视频管理器(VMG)、视频和音频的视频管理菜单(VMGM)、由VMG内的VMGI所管理的VTS<1>所构成。
另一方面,ATS由图1(b)所示的音频管理器(AMG)、视频和音频的音频管理菜单(AMGM)、与VTS侧的VTS<1>内的音频数据成为一对并且由AMG内的AMGI所管理的ATS<1>、与VTS侧不成对的同样由AMG内的AMGI所管理的ATS<2>所构成。该ATS<2>,如图30所示的那样,没有A—CONT包,由A包和静止画面包所构成。
图34表示第四实施例的盘的音频专用标题音频对象属性(AOTT—AOB—ATR),其作为表示DVD—Avd盘的音频数据的构造的数据而记录在盘中。该属性数据由8字节(64比特b63~b0)所构成,如果从MSB侧按顺序详细说明,则由下列部分构成:
·4比特(b63~b60)的音频编码方式
·1比特(b59)的降频混频(D—M)方式
·3比特(b58~b56)的多声道方式
·4比特(b55~b52)的声道组1的量化比特数Q1
·4比特(b51~b48)的声道组2的量化比特数Q2
·4比特(b47~b44)的声道组1的取样频率fs1
·4比特(b43~b40)的声道组2的取样频率fs2
·3比特(b43~b40)的保留区域
·5比特(b36~b32)的声道分配
·剩余的32比特(b31~b0)的保留区域。
剩余的32比特(b31~b0)用于各声道的属性数据。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上述数据。
(1)音频编码方式(b63~b60)
0000b:线性PCM方式
0001b:保留用于压缩音频(杜比数字)
0010b:保留用于压缩音频(无MPEG2扩展)
0011b:保留用于压缩音频(有MPEG2扩展)
0100b:保留用于压缩音频(DTS)
0101b:保留用于压缩音频(SDDS)
其他:保留用于其他的编码方式
(2)降频混频方式(b59)
0b:降频混频双声道输出许可
1b:降频混频双声道输出禁止
(3)多声道方式(b58~b56)
0000b:类型1
其他:保留
(4)声道组1的量化比特数Q1(b55~b52)
0000b:16比特
0001b:20比特
0010b:24比特
其他:保留
(5)声道组2的量化比特数Q2(b51~b48)
·在声道组1的量化比特数Q为「0000b」的情况下,为「0000b」
·在声道组1的量化比特数Q为「0001b」的情况下,为「0000b」或「0001b」
·在声道组1的量化比特数Q为「0010b」的情况下,为「0000b」、「0001b」或「0010b」
其中,
0000b:16比特
0001b:20比特
0010b:24比特
其他:保留
(6)声道组1的取样频率fs1(b47~b44)
0000b:48kHz
0001b:96kHz
0010b:192kHz
1000b:44.1kHz
1001b:88.2kHz
1010b:176.4kHz
其他:保留
(7)声道组2的取样频率fs2(b43~b40)
·在声道组1的取样频率fs1为「0000b」的情况下,为「0000b」
·在声道组1的取样频率fs1为「0001b」的情况下,为「0000b」或「0001b」
·在声道组1的取样频率fs1为「0010b」的情况下,为「0000b」、「0001b」或「0010b」
·在声道组1的取样频率fs1为「1000b」的情况下,为「1000b」
·在声道组1的取样频率fs1为「1001b」的情况下,为「1000b」或「1001b」
·在声道组1的取样频率fs1为「1010b」的情况下,为「1000b」、「1001b」或「1010b」
在该第四实施例的盘中使用线性PCM方式。线性PCM的专用首部,如图35所示的那样,由下列部分构成:
·8比特的子流ID
·4比特的保留区域
·4比特的ISRC编号
·8比特的ISRC数据
·8比特的专用首部长度
·16比特的第一存取单元指针
·1比特的音频加重标志F1
·4比特的音频加重标志F2,等等。
而且,音频加重标志F1,在取样频率fs为96kHz或88.2kHz的情况下,被记述为「加重关断」(=0b),在其他的情况下,被记述为「加重接通」(=1b)。音频加重标志F2,在取样频率fs为192kHz或176.4kHz的情况下,被记述为「加重关断」(=0b),在其他的情况下,被记述为「加重接通」(=1b)。
下面参照图36~图39来说明该第四实施例的重放装置的重放处理。首先,在图36中,判断重放的信号是音频标题组(ATS)单独的数据还是具有静止画面数据两者(步骤S500),在是单独数据的情况下,仅进行ATS的重放(步骤S501);另一方面,在具有两者的情况下,进行ATS和静止画面的重放(步骤S502)。
在图37中,首先,判断是作为48kHz的倍数的第一取样频率还是作为44.1kHz的倍数的第二取样频率(步骤S600),在是第一取样频率的情况下,把帧速度设置为第一帧速度(1/600秒)(步骤S601),另一方面,在是第二取样频率的情况下,把帧速度设置为第二帧速度(1/551.25秒)(步骤S602)。此时,可以显示判断的取样频率(步骤S603)。
在图38中,首先,判断取样频率fs是否是192kHz(步骤S700),在是192kHz的情况下,使加重滤波电路关断(步骤S703)。在不是192kHz的情况下,判断音频加重标志是否接通(步骤S701),在接通的情况下,使加重电路接通(步骤S702),另一方面,在未接通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703,使加重电路接通。
在图39中,首先,判断取样频率fs是否是176.4kHz(步骤S800),在是176.4kHz的情况下,使加重滤波器动作关断(步骤S803)。在不是176.4kHz的情况下,判断音频加重标志是否接通(步骤S801),在接通的情况下,使加重滤波器动作接通(步骤S802),另一方面,在未接通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803,使加重电路接通。
在图39(A)、图39(B)所示的变形例的DVD音频重放装置中,D包由显示信号生成部20、文字显示部21’进行处理并显示。
图39(B)进一步表示了在记录了音频重放控制信息的情况下设置了音质/电平控制信息输出装置331和音质/电平控制处理装置332,根据该控制信息来控制音质/电平。
图39(C)表示用于显示格式的文字的文字显示电路,显示时间解码器251、开始比较器252、结束比较器253、文字解码器254、缓冲器255和显示器256(21’)具有与图20(A)相同的构成。其中,缓冲器255和显示器256,如图16所示的那样,每行能够显示全角15个文字(半角31个文字)×2.5行的文字,使其为一组。而且,如图39(D)所示的那样,视频显示处理器459内的V—RAM459a具有能够存储2×8组的文字信息的容量。
图39(C)所示的文字显示装置具有在显示器256上显示一组的文字信息的通常方式和通过外部输出端子15”而在外部的未图示的显示装置上显示2×8组的文字信息的特殊方式,通常方式的动作与图20(A)大致相同。即,在通常方式时,D包内的显示时间数据由显示时间解码器251分离为显示开始时间数据和显示结束时间数据,该各数据被施加给开始比较器252和结束比较器253。D包内的文字数据由文字数据解码器254由文字数据解码器254变换为显示用点阵文字数据,该数据被存储在缓冲器255中。
接着,开始比较器252比较显示开始时间数据和重放中的A包地址,当一致时,向缓冲器255发送点阵的读出开始控制信号,同时,向显示器256(21’)发送显示接通的控制信号。结束比较器253比较显示结束时间数据和重放中的A包地址,当一致时,向显示时间解码器251发送用于输出下一个文字时间数据的定时信号,同时,向显示器256(21’)发送显示关断的控制信号。
另一方面,在特殊方式时,D包内的显示时间数据由显示时间解码器251分离成显示开始时间数据和显示结束时间数据,该各数据被施加给开始比较器252和结束比较器253,同时,施加给CPU 60。D包内的文字数据由文字数据解码器254变换为显示用点阵文字数据,该数据被存储在缓冲器255中。而且,A—CONT包内的显示开始地址(与ACD的显示开始地址相对应的地址)和分割数量数据由总括显示控制数据解码器58进行解码,并施加给CPU 60。
接着,开始比较器252比较显示开始时间数据和重放中的A包地址,当一致时,向缓冲器255发送点阵的读出开始控制信号,结束比较器253比较显示结束时间数据和重放中的A包地址,当一致时,向显示时间解码器251发送用于输出下一个文字时间数据的定时信号。
CPU 60根据由总括显示控制数据解码器458所解码的各组的显示开始地址和分割数量数据来检验由显示时间解码器251所解码的各组的显示开始时间数据,当一致时,给视频显示处理器459内的V—RAM459a指定一组的写入地址。
由此,从缓冲器255所读出的一组的点阵数据,对于视频显示处理器459内的V—RAM459a,由CPU 60根据显示开始地址和分割数量数据写入到所指定的地址上,以下同样进行,16组的点阵数据被写入V—RAM459a中。视频显示处理器459把该16组的点阵数据展开为一个画面的视频信号,该视频信号通过外部输出端子15”而输出给外部的未图示的显示装置。
图40、图41表示编码装置。图4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图41是详细表示图40的信号处理电路的方框图。
在图40中,模拟音频信号A通过A/D转换器31而以足够高的取样频率(取样周期Δt)例如192kHz来进行取样,而变换为例如24比特的高分辨率的PCM信号,被变换为与高分辨率的曲线α相对应的数据串:
xb1,x1,xa1,x2,xb2、x3,xa2,
    …,xbi,x2i—1,xai,x2i,…。
该数据串(xbi,x2i—1,xai,x2i)由图41详细表示的信号处理电路32和存储器33进行编码,接着,被施加给DVD格式化部34。
参照图41来详细说明信号处理电路32的构成。首先,由通过1/2频带的低通滤波器36例如FIR滤波器来从与高分辨率的曲线α相对应的数据串(xbi,x2i—1,xai,x2i)得到进行了频带限制的低分辨率的曲线β相对应的数据串:
xc1,*,*,*,xc2,*,*,*,xc3,*,*,*,…xci,*,*,*,…,
接着,在该数据串内,由抽取电路37抽出数据「*」,由此,生成数据串:
xc1,xc2,xc3,…,xci,…
其中,数据串xci为对由A/D转换器31进行了A/D变换的数字数据进行频道限制而把取样频率降低到1/4的数据串。
在数据串(xbi,x2i—1,xai,x2i)内,由抽取电路38抽出数据xi,由此而生成数据串:
xb1,xa1,xb2,xa2,…,xbi,xai,…。
接着,根据这些数据串xci,xbi,xai,通过作为差分计算器的加法器39来运算出差分:
xbi—xci=Δ1i
xai—xci=Δ2i。
其中,差分数据Δ1i、Δ2i为例如24比特或者以下,而且,比特数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
分配电路40把数据串xci和差分数据Δ1i、Δ2i打包为用户数据(参照图13)(1组件=2034字节),把该用户数据输出给DVD格式化部34。
视频信号V由A/D转换器31变换为数字信号,接着,该数字视频信号由V编码器32V编码为MPEG格式,接着,被打包为图13所示的用户数据,并施加给DVD格式化部34。DVD格式化部34进行打包而成为如图1~18所示的那样的格式。由该DVD格式化部34进行了格式化的数据通过调制电路35以与盘相对应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根据该调制数据制造盘。
下面参照图42~图82来对第五实施例的DVD唱盘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2(A)所示的那样,该第五实施例的数据构造大致具有AMG(音频管理器)、图49详细表示的SPS(静止图片组)和多个ATS(音频标题组)。
ATS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ATSI(ATS信息);
·图43~图48详细表示的音频专用标题用音频对象组(AOTT—AOBS);
·备份用的ATSI。
ATSI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图50~图55详细表示的ATSI—MAT(ATSI·管理器表);
·图56~图68详细表示的ATS—PGCIT(ATS程序链信息表)。
如图43详细表示的那样,AOTT—AOBS由多个音频专用标题用音频对象(AOTT—AOB)所构成。AOTT—AOB分别由多个程序(PG)所构成,每个程序由多个音频单元(ATS—C)所构成。
AOTT—AOB由仅含有音频数据的和含有音频数据与实时信息数据(RTI数据)的两种AOTT—AOB所构成。在一张盘中和一首曲中配置一种以上的AOTT—AOB。
仅含有音频数据的第一AOTT—AOB的各程序由多个音频单元(ATS—C)所构成,该音频单元仅由多个音频包所构成。
包含音频数据和RTI数据的第二AOTT—AOB的各程序由多个音频单元(ATS—C)所构成,该音频单元由配置在第二号的包位置上的RTI包和配置在其他的包位置上的音频包所构成。
线性PCM的A包由2048字节以下构成,其细目如图44所示的那样由14字节的包首部和A组件所构成。A组件由17、9或14字节的组件首部、图45详细表示的专用首部和1至2011字节的音频数据(线性PCM)所构成。
如图45所示的那样,专用首部由下列部分构成:
·8比特的子流ID
·3比特的保留区域
·5比特的UPC/EAN—ISRC(Universal Product Code/EuropeanArticle Number-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编号
·8比特的UPC/EAN—ISRC数据
·8比特的专用首部长度
·16比特的第一存取单元指针
·8比特的音频数据信息(ADI)
·0~8比特的填充字节。
ADI由下列部分构成:
·1比特的音频加重标志
·1比特的保留区域
·1比特的降频混频方式
·1比特的降频混频代码有效性
·4比特的降频混频代码
·4比特的组「1」的量化字长「1」
·4比特的组「2」的量化字长「2」
·4比特的组「1」的音频取样频率fs1
·4比特的组「2」的音频取样频率fs2
·4比特的保留区域
·4比特的多声道类型
·3比特的声道组「2」的比特位移数据(参照图47)
·5比特的声道分配信息(参照图53)
·8比特的动态范围控制信息
·8×2比特的保留区域。
如图46所示的那样,在8比特的UPC/EAN—ISRC数据区域中配置了随UPC/EAN—ISRC编号不同的数据。即,
(1)在UPC/EAN—ISRC编号=1的情况下
前2比特b7、b6:保留
后6比特b5~b0:国家代码(ISRC#1)
(2)在UPC/EAN—ISRC编号=2的情况下
前2比特b7、b6:保留
后6比特b5~b0:国家代码(ISRC#2)
(3)在UPC/EAN—ISRC编号=3的情况下
前2比特b7、b6:保留
后6比特b5~b0:版权所有人代码(ISRC#3)
(4)在UPC/EAN—ISRC编号=4的情况下
前2比特b7、b6:保留
后6比特b5~b0:版权所有人代码(ISRC#4)
(5)在UPC/EAN—ISRC编号=5的情况下
前2比特b7、b6:保留
后6比特b5~b0:版权所有人代码(ISRC#5)
(6)在UPC/EAN—ISRC编号=6的情况下
前4比特b7~b4:保留
后4比特b3~b0:录制年代(ISRC#6)
(7)在UPC/EAN—ISRC编号=7的情况下
前4比特b7~b4:保留
后4比特b3~b0:录制年代(ISRC#7)
为了提高S/N比并且削减比特,在A包内的作为实际数据的线性PCM数据的区域内削减配置组「2」的各声道的数据的比特。图47(a)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6声道(组「1」=Ch1~Ch3、组「2」=Ch4~Ch6)的PCM数据,电平范围为MAX=0dB~MIN=—144dB(24比特),各声道Ch的值为以下这样:
Lmax2>Lmax1=Lmax3>Lmax4>Lmax5>Lmax6
组「1」的Ch1~Ch3的字长为原状,在该例子中,Ch2的值最大,因此,把组「2」的Ch4~Ch6的各电平向上移动(0—Lmax2)dB,而削减了LSB侧0~4字节。在图47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Ch4~Ch6的各电平向上移动了最大比特数=4,而削减为20比特。
下面参照图48来详细说明RTI包的构成。该包由4字节的包首部和RTI组件所构成,RTI组件由17或14字节的组件首部、专用首部、1至2015字节的RTI数据所构成。RTI数据是与音频数据相关的文字信息和重放控制信息。
RTI组件的专用首部由下列部分构成:
·1比特的子流ID
·2比特的UPC/EAN—ISRC编号和数据(在图中,它们简称为ISRC)
·1比特的专用首部长度
·1比特的RTI信息ID
·0~7比特的填充字节。
上述UPC/EAN—ISRC编号和数据是与容纳在SPCT包中的静止图片的著作权相关的UPC/EAN—ISRC编号和数据。
如图49(A)所示的那样,SPS(静止图片组)具有SP地址信息(SPAI)和多个SPU(静止图片单元)#1~#n,SPU#1~#n分别具有多个SP#1~#n,而且,多个SP#1~#n分别具有多个SPCT(静止图片)包。如图49(B)详细表示的那样,SPCT包由14字节的包首部和SPCT组件所构成。SPCT组件由22或19或9字节的组件首部和2015字节以下的SPCT数据所构成。其中,一幅静止画面被以MPEG1或MPEG2方式进行压缩,而由I图片和内部编码图片所构成,在一个图片单元内进行分割,而作为SPCT包的SPCT数据进行配置。
在SPCT包内的组件首部内可以按在RTI包中说明的那样包含与静止图片的著作权相关的UPC/EAN—ISRC编号和数据。
如图50详细表示的那样,图42(A)所示的ATSI—MAT由2048字节(相关字节位置RBP0~2047)所构成,从开头依次为:
·12字节(RBP0~11)的AST识别符(ATS—ID);
·4字节(RBP12~15)的AST结束地址(ATS—EA);
·12字节(RBP16~27)的保留区域;
·4字节(RBP28~31)的ASTI结束地址(ATSI—EA);
·2字节(RBP32~33)的版本编号(VERN);
·94字节(RBP34~127)的保留区域;
·4字节(RBP128~131)的ASTI—MAT的结束地址;
·60字节(RBP132~191)的保留区域;
·4字节(RBP192~195)的AOTT用VTS的开始地址;
·4字节(RBP196~199)的AOTT用AOBS的开始地址或AOTT用VOBS的开始地址;
·4字节(RBP200~203)的保留区域;
·4字节(RBP204~207)的ATS—PGCIT的开始地址;
·48字节(RBP208~255)的保留区域;
·128(16×8)字节(RBP256~383)的AOTT用的AOB的属性(AOTT—AOB—ATR)或AOTT用VOB的音频流的属性(AOTT—VOB—AST—ATR);
·288(18×8)字节(RBP384~671)的用于把多声道音频数据降频混频为2声道的系数(ATS—DM—COEFT#0~#15)
·32字节(RBP672~703)的保留区域;
·2字节(RBP704~705)的AOTT用的AOBS中的静止图片数据的属性(AOTT—SPCT—ATR);
·1342字节(RBP706~2047)的保留区域。
在该ATS具有AOTT用的AOBS的情况下,在128(16×8)字节(RBP256~383)的区域中,记述了图51详细表示的AOTT—AOB—ATR。该AOTT—AOB—ATR(b127~b0)从MSB侧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8比特(b127~b120)的音频编码方式
·8比特(b119~b112)的保留区域
·4比特(b111~b108)的声道组1的量化比特数Q1
·4比特(b107~b104)的声道组2的量化比特数Q2
·4比特(b103~b100)的声道组1的取样频率fs1
·4比特(b99~b96)的声道组2的取样频率fs2
·3比特(b95~b93)的多声道构造的类型
·5比特(b92~b88)的声道分配
·8比特×11(b87~b0)的保留区域。
与此相对,在该ATS没有AOTT用的AOBS的情况下,记述了图52详细表示的AOTT—VOB—AST—ATR。该AOTT—VOB—AST—ATR(b127~b0)从MSB侧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8比特(b127~b120)的音频编码方式
·8比特(b119~b112)的保留区域
·4比特(b111~b108)的量化比特数Q
·4比特(b107~b104)的保留区域
·4比特(b103~b100)的取样频率fs
·4比特(b99~b96)的保留区域
·3比特(b95~b93)的多声道构造的类型
·5比特(b92~b88)的声道分配
·3比特(b87~b85)的解码音频流数
·5比特(b84~b80)的保留区域
·2比特(b79、b78)的MPEG音频用DRC
·2比特(b77、b76)的保留区域
·4比特(b75~b72)的压缩声道数
·8比特×9(b71~b0)的保留区域。
下面详细表示上述数据。其中,由于量化比特数、取样频率、多声道类型与图34相同而省略其说明。
(1)音频编码方式(b63~b60)
00000000b:线性PCM方式
00000001b:保留用于压缩音频(杜比数字)
00000010b:保留用于压缩音频(无MPEG2扩展)
00000011b:保留用于压缩音频(有MPEG2扩展)
00000100b:保留用于压缩音频(DTS)
00000101b:保留用于压缩音频(SDDS)
其他:保留用于其他的编码方式
(8)声道分配(b92~b88)
图53表示从1声道(单声道)到6声道的组「1」、「2」的声道分配信息。下面说明图中表示的标号。
C(mono) :单声道
L,R     :双声道立体声
Lf       :多声道的左前
Rf       :多声道的右前
C        :多声道的中心
LFE      :多声道的Low Frequency Effect
S        :多声道的环绕声
Ls       :多声道的左环绕声
Rs       :多声道的右环绕声
(9)解码音频流数(b87~b85)的「0」或「1」
(10)MPEG音频用DRC(b79、b78)
00b:在MPEG音频流内不存在DRC数据
01b:在MPEG音频流内存在DRC数据
(11)压缩声道数(b75~b72)
音频编码方式在线性PCM音频的情况下为「1111b」
0000b:1ch(单声道)
0001b:2ch(双声道)
0010b:3ch
0011b:4ch
0100b:5ch
0101b:6ch
0110b:7ch
0111b:8ch
其他:保留
为了把多声道音频数据降频混频为双声道的,如图54所示的那样,在图50所示的288(18×16)字节(RBP384~671)的区域中使用18字节来记述表编号「0」~「15」的各降频混频系数(ATS—DM—COEFT#0~#15)
为了记述AOTT用的AOBS中的静止图片数据的属性(AOTT—SPCT—ATR),图50所示的2字节(RBP704、705)的区域如图55详细表示的那样从MSB侧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2比特(b15、b14)的视频压缩方式
·2比特(b13、b12)的TV制式
·2比特(b11、b10)的长宽比
·2比特(b9、b8)的显示方式
·2比特(b7、b6)的保留区域
·3比特(b5~b3)的源图片的分辨率
·3比特(b2~b0)的保留区域。
下面详细表示上述AST—SPCT—ATR的内容。
(1)视频压缩方式(b15、b14)
00b:对应于MPEG1
01b:对应于MPEG2
其他:保留
(2)TV制式(b13、b12)
00b:525/60
01b:625/60
其他:保留
(3)长宽比(b11、b10)
00b:4:3
01b:16:9
其他:保留
(4)显示方式(b9、b8)
00b:保留
01b:保留
10b:仅许可信箱
11b:没有记述
(5)源图片的分辨率(b5~b3)
000b:720×480(525/60制式)
   720×576(625/60制式)
其他:保留
图42(A)所示的ATS—PGCIT(ATS程序链信息表)如图56详细表示的那样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图57详细表示的音频标题组PGCI表信息(ATS—PGCITI)
·图58、图59详细表示的n个音频标题组PGCI检索指针(ATS—PGCI—ARP#1~#n)
·图60详细表示的多个音频标题组PGCI。
ATS—PGCITI如图57详细表示的那样由8字节所构成,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2字节的ATS÷PGCI—SRP#1~#n的数
·2字节的保留区域
·4字节的ATS—PGCIT的结束地址。
ATS—PGCI—SRP#1~#n分别如图58详细表示的那样由8字节所构成,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如图59详细表示的那样,4字节的ATS—PGC的カテゴリ—(ATS—PGC—CAT)
·4字节的ATS—PGCI的结束地址。
上述4比特(b31~b0)的ATS—PGC的カテゴリ如图59详细表示的那样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1字节的(b31)的入口类型
·7字节的(b30~b24)的ATS音频标题数(ATS—TTN)
·2字节的(b23、b22)的块方式
·2字节的(b21、b20)的块类型
·4字节的(b19~b16)的声道数
·8字节的(b15~b8)的音频编码方式
·8字节的(b7~b0)的保留区域。
下面详细表示上述カテゴリ—(ATS—PGC—CAT)的内容。
(1)入口类型(b31)
0b:没有入口PGC
1b:入口PGC
(2)ATS音频标题数(b30~b24)
在「1」~「99」的范围中记述该ATS音频标题数
(3)块方式(b23、b22)
00b:没有ATS—PGC块的ATS—PGC
01b:ATS—PGC块的最初ATS—PGC
10b:保留
11b:ATS—PGC块的最后ATS—PGC
(4)块类型(b21、b20)
00b:没有该块的一部分
01b:仅录音方式的差分的块
10b:仅声道的差分的块
11b:录音方式和声道两者的差分的块
(5)声道数(b19~b16)
0000b:双声道以下
0001b:超过双声道
图56所示的音频标题组PGCI(ATS—PGCI)分别如图60详细表示的那样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图61、图62详细表示的ATS—PGC一般信息(ATS—PGC—GI)
·图55~图57详细表示的ATS程序信息表(ATS—PGIT)
·图58~图60详细表示的ATS单元播放信息表(ATS—C—PBIT)。
ATS—PGC—GI如图61详细表示的那样由16字节(RBP0~15)所构成,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图62详细表示的4字节(RBP0~3)的ATS—PGC目录(ATS—PGC—CNT)
·4字节(RBP4~7)的ATS—PGC播放时间(ATS—PGC—PB—TM)
·2字节(RBP8、9)的保留区域
·2字节(RBP10、11)的ATS—PGIT的开始地址
·2字节(RBP12、13)的ATS—C—PBIT的开始地址
·2字节(RBP14、15)的保留区域。
上述4字节(RBP0~3)的ATS—PGC目录如图62详细表示的那样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17比特(b31~b15)的保留区域
·7比特(b14~b8)的程序数
·8比特(b7~b0)的单元数。
程序数是「1」~「99」的范围,单元数是「1」~「255」的范围。
图60表示的ATS程序信息表(ATS—PGIT)如图63详细表示的那样由n个ATS程序信息(ATS—PGI)#1~#n所构成。ATS—PGI#1~#n分别如图64详细表示的那样由20字节(RBP0~19)所构成,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字节(RBP0~3)的ATS—PGC目录(ATS—PGC—CNT)
·1字节(RBP4)的ATS—PG的入口单元编号
·1字节(RBP5)的保留区域
·4字节(RBP6~9)的ATS—PG的最初音频单元的开始放映时间(FAC—S—PTM)
·4字节(RBP10~13)的ATS—PG的播放时间
·4字节(RBP14~17)的ATS—PG暂停时间
·1字节(RBP18)的保留区域(用于著作权管理数据CMI)
·1字节(RBP19)的保留区域。
上述32比特(b31~0)的ATS—PG目录如图65详细表示的那样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1比特(b31)的上一次和这次的PG的关系(R/A)
·1比特(b30)的STC不连续性标志(STC—F)
·3比特(b29~b27)的属性数(ATRN)
·3比特(b26~b24)的声道组(ChGr)「2」的比特位移数据
·2比特(b23、b22)的保留区域
·1比特(b21)的降频混频方式(D—M)
·1比特(b20)的降频混频系数的有效性(图示※)
·4比特(b19~b16)的降频混频系数表编号(DM—COEFTN)
·分别1比特合计16比特(b15~b0)的RTI标志F15~F0。
图60所示的ATS单元播放信息表(ATS—C—PBIT)如图66详细表示的那样由n个ATS单元播放信息(ATS—C—PBI)#1~#n所构成。ATS—C—PBI#1~#n分别如图67详细表示的那样由12字节(RBP0~11)所构成,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1字节(RBP0)的ATS—C的索引编号
·图65详细表示的1字节(RBP1)的ATS—C类型(ATS—C—TY)
·2字节(RBP2、3)的保留区域
·4字节(RBP4~7)的ATS—C的开始地址
·4字节(RBP8~11)的ATS—C的结束地址。
1字节(b7~b0)的ATS—C类型如图68详细表示的那样从开头依次由下列部分构成:
·2比特(b7、b6)的ATS单元要素(ATS—C—COMP)
·2比特(b5、b4)的保留区域
·4比特(b3~b0)的ATS单元用途(ATS—C—Usage)。
下面详细表示上述数据的内容。
(1)ATS单元要素(b7、b6)
00b:仅由音频数据组成的音频单元
01b:由音频数据和实时信息组成的音频单元
10b:仅由静音用的音频数据组成的静音单元
11b:仅由静止图片组成的图片单元
(2)ATS单元用途(b3~b0)
0000b:没有记述
0001b:聚光部分
其他:保留
下面对第五实施例的编码装置进行说明。图69、图70分别表示编码装置的构成和处理。模拟音频信号A通过A/D转换器31而以足够高的取样频率(取样周期Δt)例如192kHz来进行取样,而变换为例如24比特的高分辨率的PCM信号。接着,在比特位移/信号处理电路32中没有进行压缩的情况下,把由A/D转换器31所变换的PCM数据原样施加给DVD格式化部34。与此相对,在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由A/D转换器31所变换的PCM数据根据其编码方式由比特位移/信号处理电路32进行压缩,接着施加给DVD格式化部34(步骤S5、S6)。在比特位移/信号处理电路32中使组「2」的各声道进行比特位移。
视频信号V由A/D转换器31变换为数字信号,接着,该数字视频信号由V编码器32V编码为MPEG格式,而施加给DVD格式化部34(步骤S1、S2)。静止画面信号SP由A/D转换器31SP变换为数字信号,接着,该数字静止画面信号SP由压缩编码器32SP编码成为MPEG格式,而施加给DVD格式化部34(步骤S3、S4)。著作权信息和实时文本信息(RTI)通过接口(I/F)40(步骤S7、S8),并且文字信息和盘识别符EX被施加给DVD格式化部34(步骤S9、S10)。
接着,DVD格式化部34进行打包而成为上述那样的格式(步骤S11)。通过该DVD格式化部34进行格式化的数据通过调制电路35以与盘相对应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根据该调制数据来制造盘,或者记录在记录部38中,而通过通信I/F39进行传输(步骤S12)。
图71表示第五实施例的解码装置的具体构成,图72功能性地表示图71的构成。图73表示其处理。在图71、图72中,首先,与图19所示的情况相同,当通过操作部18和遥控器19来进行曲目选择、重放、快进、停止操作时,控制部23根据其操作来控制驱动器装置2和重放装置17,在重放时,通过驱动器装置2来读取记录在DVD唱盘1中的比特数据,进行EFM解调。
在重放装置17中,该信号被送给静止画面和V包检测部3和A及RTI包检测部9。在静止画面包、V包记录在盘1的情况下,静止画面和V包检测部3检出该重放数据中的静止画面包、V包并给参数部8设定控制参数,同时,把静止画面包、V包依次写入静止画面和V包缓冲器4中。写入静止画面和V包缓冲器4中的静止画面包、V包内的用户数据(视频信号、静止画面信息)通过缓冲器取出部5根据静止画面包、V包内的SCR(参照图13)而按照包顺序和输出时刻顺序依次取出,接着,通过扩展和图变换部6、D/A变换部7、视频输出端子15、15’而作为模拟视频信号而输出。
A及RTI包检测部9检出重放数据中的A包和RTI包,给参数部14设定控制参数,同时,把A包和RTI包依次写入A和RTI包缓冲器10。写入A和RTI包缓冲器10的A包、RTI包内的用户数据(音频信号、实时信息)通过缓冲器取出部11按照包顺序和输出时刻顺序依次取出。接着,音频信号通过PCM变换和比特位移/信号处理部12、D/A变换部13、音频输出端子16而作为模拟音频信号被输出。实时信息被送给显示信号生成部20而生成显示信号,该显示信号通过显示信号输出端子22而输出,或者输出给内置的文字显示部21。
参照图73来说明该解码装置的处理。首先,对盘1进行存取来读出记录数据(步骤S20),接着,在各分离步骤S21~S29中,被分离成视频信号、静止画面信号、音频信号、著作权信息和实时信息(RTI)、文字信息和盘识别符EX。接着,在各解码步骤S22~S30中,分别对分离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进行同步重放(步骤S31、S32)。
其中,在重放静止画面SP的处理中具有以下3步:
1)当得到静止画面SP时,中断音频信号A来进行静音。
2)当得到静止画面SP时,根据时间控制信号来与音频信号A一起进行重放。
3)当得到静止画面SP时,根据由使用者所指示的翻页指令来进行翻页重放。此时,音频信号A按原样重放。
当存在使静止画面与声音保持同步的必要时,用于实时同步的时间控制信号置于追加设置在图42(B)的ATSI中的静止图片控制信息表APCIT的时间控制数据信息(SPCIT—TCDI)中。
进而把容纳翻页指令的静止图片页面控制指令信息(SPPI)置于SPCIT之下。这样,SPCIT由一般信息的SPCIT一般信息(SPCIT—GI)、时间控制数据信息(SPCIT—TCDI)、静止图片页面控制指令信息(SPPI)所构成。
其中,在图49的SPCT包的静止图片数据中,可以包含用于控制静止图片的页面的尺寸信息。可以一边参照SPPI一边解释由该尺寸信息所规定的页面控制信息。
当在容纳到静止图片数据中时没有富裕的容量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在RTI包的RTI数据中包含上述用于控制静止图片的页面的尺寸信息。
图74表示用于重放在为了按图42(B)所示的那样使静止画面与声音保持同步而记录了时间信息、翻页指令的DVD唱盘和DVD视盘等盘110中所记录的信号的装置。盘驱动装置111由驱动控制电路112所控制,盘110由盘驱动装置111进行驱动来读出记录信号。该信号通过解调电路/纠错电路113进行EFM解调,接着,在纠错之后,通过写入控制电路115把除了控制数据和DSI数据的传输流信号写入驱动缓冲器114中,控制数据和DSI数据分别写入系统缓冲器117和DSI缓冲器122中。写入DSI缓冲器122中的数据通过DSI解码器151进行解码并输出。
系统控制器132根据写入系统缓冲器117的控制数据来进行重放控制。为了进行重放控制,在系统控制器132上连接有操作部130、显示部131、可读/写的系统参数存储器133、重放专用的系统参数存储器134、可读/写的通用参数存储器135和系统计时器136。
写入驱动缓冲器114的传输流信号由读出控制电路116读出,接着,由信号分离器128分离成静止画面包、RTI包、VBV包、子图片包、VBI包、音频包,各包分别被存储在静止画面缓冲器147、RTI包缓冲器148、VBV包118、子图片缓冲器119、VBI缓冲器120、音频包缓冲器121中。接着,静止画面包和RTI包分别通过静止画面解码器149、RTI解码器150进行解码而输出,由RTI解码器150所解码的RTI数据被存储在缓冲器150’中。
VBV包通过视频解码器123进行解码,接着,通过信箱变换器126送给加法器127。子图片包、VBI包分别由子图片解码器124、VBI解码器125进行解码并送给加法器127,在加法器127中把这些视频信号进行合成。音频包被送给音频解码器129,通过其中的格式分解器141、声道分离器142和D/A变换器144、145而变换为模拟信号。
下面参照图75、图76对静止画面的重放处理进行说明。该重放处理有2种(类型「1」、「2」)方法。在图75中,首先,当重放开始时,对静止画面数据进行存取而存储在静止画面缓冲器147中(步骤S61)。此时,在1~3秒中不重放音频数据而成为无声的状态。接着,判别是否是类型「1」(步骤S62),在是类型「1」的情况下,对音频数据进行存取,根据图42(B)所示的时间控制数据信息(SPCIT—TCDI)几时间控制信息来与静止画面数据同步地进行重放(步骤S63)。另一方面,在表示类型「1」的情况下,对音频数据进行存取来进行重放(步骤S64)。
在该类型「2」的处理中,如图76所示的那样,当通过使用者指令而产生插入时,解释该指令(步骤S65),根据该指令和静止图片页面控制指令信息(SPPI)来进行静止画面的「进到下一幅」、「返回前一幅」的翻页以及「削去」、「扩大」等重放处理(步骤S66)。在该类型「2」中的静止画面的处理中,不与音频信号保持同步,而不会对音频信号的重放产生影响。
下面参照图77、图78来对音频解码器129的变形例进行详细说明。在该变形例中,追加了取样速率变换器143,首先,音频包有格式分解器141进行分解,接着,有声道分离器142分离为各声道的PCM数据。接着,系统控制器132判断由格式分解器141所分解的音频数据的取样频率fs,在取样频率fs是第一系统的48kHz的情况下,把音频数据从声道分离器142通过开关146、147原封不动地送给D/A变换器144、145,另一方面,在取样频率fs是第二系统的44.1kHz的情况下,由取样速率变换器143按图78(A)所示的那样增加取样为第一系统的48kHz,把该音频数据通过开关146、147送给D/A变换器144、145。
在第一系统的96kHz的情况下,从声道分离器142通过开关146、147原封不动地送给D/A变换器44、45,另一方面,在第二系统的88.2kHz的情况下,由取样速率变换器143按图78(A)所示的那样增加取样为第一系统的96kHz,并通过开关146、147送给D/A变换器44、45。因此,D/A变换器144、145能够仅由第一系统所构成。而且,D/A变换器144、145的取样频率fs由系统控制器132进行控制。
取代把取样频率fs从第二系统变换为第一系统,可以如图78(B)所示的那样,把第一系统的48kHz、96kHz变换为第二系统的44.1kHz、88.2kHz。而且,多声道信号的各声道,即使在取样频率fs是第一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如图78(C)所示的那样,在某个声道是48kHz的情况下,增加取样为96kHz,而把全部的声道都取得一致为96kHz,来进行D/A变换,由此,来提高重放音质。
下面参照图79、图80来对叠印字幕显示著作权信息的重放装置进行说明。在图79中,静止画面包通过静止画面缓冲器147送给静止画面解码器149,来对静止画面数据进行解码,该静止画面数据被施加给加法器201。RTI包通过RTI包缓冲器148被送给RTI解码器150来进行解码,解码数据被存储在缓冲器150’中。此时,在RTI包包含著作权数据(图45、图46所示的UPC/EAN—ISRC数据)的情况下,该文本文字信息通过图象变换部200变换为文字图象数据,并施加给加法器201,而与静止画面进行合成并输出到外部,或者,通过开关203输出到外部。
音频包通过音频包缓冲器121而由格式分解器141进行分解,各数据存储在缓冲器141’中。此时,在音频包包含著作权数据(图45、图46所示的UPC/EAN—ISRC数据)的情况下,该著作权数据通过代码变换器202变换为文本文字信息,通过开关203输出到外部。
参照图80来说明其动作。首先,在从操作部130传出静止画面的著作权信息的显示指示时,通过加法器201来把从静止画面包所解码的静止画面与从RTI包进行解码而变换为图象数据的著作权信息进行相加运算并输出(步骤S71→S72)。另一方面,当没有静止画面的著作权信息的显示指示时,不对从RTI包进行解码的著作权信息进行相加运算(步骤S71→S73),接着,判断是否从操作部130传出静止画面的著作权信息的显示指示(步骤S74)。接着,当具有显示指示的情况下,通过代码变换器202把从音频包所解码的著作权信息变换为文本文字信息,通过开关203进行RTI输出(步骤S74→S75),另一方面,在没有显示指示的情况下,不进行RTI输出。该处理以单元或者轨道单位来进行。
其中,图77所示的构成的音频解码器和图79所示的著作权信息重放装置(和音频解码器),除了图74所示的作为盘重放装置的一部分而装入使用的方法之外,也可以作为产品单体进行IC芯片来构成,而作为DVD视频重放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的部件来使用。
下面对通过通信线路来传输上述那样格式化的数字音频信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81~图85来对作为发送侧的打包装置进行说明。打包装置如图81所示的那样具有打包处理部30、缓冲器存储器30B、控制电路29、操作部27和显示器28。在图82~图85中,首先,当输入视频信号V、静止画面信号SP、音频信号A、实时信息RTI和盘识别符EX时,在步骤S100中按图83详细表示的那样生成音频包(步骤S101),接着,生成视频包(步骤S102),然后生成静止画面包(步骤S103),接着生成实时文本(步骤S104)。
接着管理音频单元(ATS—C)(步骤S200),接着管理PTT(标题部分)(步骤S300),接着管理标题(AOTT—AOB)(步骤S400),接着管理标题组(AOTT—AOBS)(步骤S500)。接着在步骤S600中,为了生成ATS,而如图84详细表示的那样生成标题组(步骤S601),接着,生成菜单(步骤S602)。然后记载ATS—PGCI的カテゴリ(步骤S603),接着生成由包含比特位移的PG目录组成的PGIT,通过生成PGIT来生成ATS—PGCIT(步骤S604)。接着通过生成属性、系数的MAT来生成ATSI(步骤S605)。接着生成AMG(步骤S700),最后生成TOC(步骤S800)。
接着,当通过通信线路来传输上述那样格式化的数字音频信号时,如图85所示的那样,把存储在发送缓冲器中的发送数据分割为预定长度来进行组件化(步骤S41),接着给组件的开头赋予包含发送对方地址的首部(步骤S42),接着把其输出到网络上(步骤S43)。
下面参照图86~图90来对数据接收侧进行说明。如图86所示的那样,数据接收侧的解包装置具有解包处理部60、缓冲器存储器60B、参数存储器56、控制电路59、操作部57和显示器58。首先,如图87所示的那样,从由网络接收的组件中除去首部(步骤S51),接着把接收数据复原(步骤S52),接着把其传送给存储器(步骤S53)。
接着,如图88~图90所示的那样,首先,对AMG进行解码来检出ATS(步骤S1100),接着在步骤S1200中,为了对目标的ATS的ATSI进行解码,而如图89详细表示的那样对ATS—PGCI的カテゴリ进行解码(步骤S1201),接着对由包含比特位移的PG目录组成的PGIT进行解码(步骤S1202),接着对MAT的属性、系数进行解码(步骤S1203),接着把这些解码的各个参数设定给参数存储器56(步骤S1204)。
接着,当开始进行重放时,识别包(步骤S1300),接着,在步骤S1400中,为了对包进行解码,如图90详细表示的那样对音频包进行解码(步骤S1401),接着对视频包进行解码(步骤S1402),接着对静止画面包进行解码(步骤S1403),接着对实时文本进行解码(步骤S1401)。接着,输出从这些包解码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静止画面信号和实时文本信号(步骤S1500),在重放中,重复进行步骤S1300~步骤S1500。
数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能够把上述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作为计算机程序存储在ROM等IC芯片中,而通过该程序来使计算机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动作,来实现其功能。本发明并不仅限于通过DVD等记录媒体来进行传输的方案,也可以用于通过因特网和卡拉OK通信线路等通信线路进行传输,而在重放侧通过硬件和PC上的应用程序来进行处理的情况。
按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取代DVD视频标题组和包含管理上述DVD视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管理区域,而设置没有重放控制用的包而具有音频数据和静止画面数据的音频标题组以及包含管理上述DVD音频标题组的信息的管理区域,由此,在以音频信号为主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能够由使用者简单地进行重放,使用更简单,能够简化实际时间的管理。
根据本发明,在重放具有作为实际数据具有音频数据的第一包、作为实际数据与音频数据相关的实时信息数据的第二包、作为实际数据具有与音频数据相关的静止图片数据的第三包的数据构造的情况下,通过3系统的缓冲器和解码器来进行重放,因此不需要通过高速来对静止画面进行解码处理,由此,能够廉价地构成。并且,可以使静止画面与音频信号同步地进行重放,也可以与音频信号的重放无关地进行翻页显示。
根据本发明,在以2系统的取样频率对音频数据和多声道的音频数据进行A/D变换时,与一个系统相一致来进行D/A变换,由此,不需要设置2系统的A/D变换器,因此能够廉价地构成。
根据本发明,在盘中记录了与音频数据和静止图片数据相关的著作权数据的情况下,合成静止图片数据和著作权数据来进行叠印字幕显示,由此能够有效地处理复制问题。
根据本发明,在包含管理音频包的信息的管理包中配置与音频数据相关的文字信息和控制其显示时间的显示时间控制数据,根据显示时间控制数据来显示文字信息,由此,在以音乐源等音频数据为主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记录并显示表示其内容的文字信息。
根据本发明,把与音频数据相关的文字信息和控制其显示时间的显示时间控制数据配置在与音频包和管理包不同的其他文字显示包中,根据显示时间控制数据来显示文字信息,由此,在以音乐源等音频数据为主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记录并显示表示其内容的文字信息。
根据本发明,把与音频数据相关的文字信息配置在文字显示包内,把管理音频包的信息和控制文字信息的显示时间的显示时间控制数据配置在与音频包和文字显示包不同的其他管理包中,根据显示时间控制数据来显示文字信息,由此,在以音乐源等音频数据为主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记录并显示表示其内容的文字信息。
根据本发明,把与音频数据相关的文字信息和控制其显示时间的显示时间控制数据配置在文字显示包内,把除显示时间控制数据的其他显示控制数据配置在管理包内,根据除显示时间控制数据之外的其他显示控制数据来对文字信息进行显示,由此,在以音乐源等音频数据为主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记录并显示表示其内容的文字信息。

Claims (2)

1.一种声音信号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分别分配到多声道的第一声道组和第二声道组中、且按照第一声道组和第二声道组的各个声道不同而不同的取样频率,进行量化,分别生成上述第一声道组的第一数字声音信号和上述第二声道组的第二数字声音信号;
对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声道用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将上述第二数字声音信号比特位移,生成第三数字声音信号;以及
格式化为如下数据构造,该数据构造,具有包括由配置有上述第一数字声音信号和上述第三数字声音信号的音频包构成的多个音频对象的音频标题组,在设于上述音频包内部的专用首部中配置有:用于识别上述专用首部的子流ID;上述第一声道组和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各个声道的取样频率;对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各声道的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和分别指定上述分配的第一声道组和第二声道组的各声道的声道分配信息,并且在上述音频标题组的音频标题组信息中配置有:上述第一声道组和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各个声道的取样频率;对上述第二声道组的各声道的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和分别指定上述分配的第一声道组和第二声道组的各声道的声道分配信息。
2.一种声音信号的解码方法,将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信号的编码方法进行了编码的数据解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出在上述音频包中配置的上述第一数字声音信号和上述第三数字声音信号;
抽取在设于上述音频包内部的专用首部或上述音频标题组的音频标题组信息中配置的上述各个声道的取样频率、上述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和上述声道分配信息;以及
根据上述抽取的上述各个声道的取样频率、上述相同的比特位移量、和上述声道分配信息,将上述第一数字声音信号和上述第三数字声音信号解码。
CNB2006100803335A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8124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7700/97 1997-11-21
JP33770097A JP3248679B2 (ja) 1997-11-21 1997-11-21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43916/97 1997-11-2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248489A Division CN1261927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0168A CN1870168A (zh) 2006-11-29
CN100481241C true CN100481241C (zh) 2009-04-22

Family

ID=18311144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0334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81237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CN20061008033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78640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CN20061008033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0793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CN20061008033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0794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CNB200610080332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81240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CN20061008033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0792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CNB200610080333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81241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CN20061008033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0791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0334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81237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CN20061008033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78640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CN20061008033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0793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CN20061008033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0794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CNB200610080332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81240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CN20061008033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0792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033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80791C (zh) 1997-11-21 1998-11-19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及其重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48679B2 (zh)
CN (8) CN10048123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57512B1 (ko) 2001-11-29 2004-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기록 매체, 광 기록 매체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KR100457511B1 (ko) 2001-11-29 2004-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기록 매체, 광 기록 매체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3224A (en) * 1989-04-14 1992-01-21 U.S. Philip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 audio signal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re-recording thereof,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which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such protection
CN1119902A (zh) * 1993-12-07 1996-04-03 索尼公司 用于压缩的方法和装置,用于传输的方法以及用于扩展被压缩多声道声音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和用于被压缩多声道声音信号的记录媒体
CN1159047A (zh) * 1995-09-29 1997-09-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盘驱动系统的音频信号解码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3224A (en) * 1989-04-14 1992-01-21 U.S. Philip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 audio signal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re-recording thereof,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which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such protection
CN1119902A (zh) * 1993-12-07 1996-04-03 索尼公司 用于压缩的方法和装置,用于传输的方法以及用于扩展被压缩多声道声音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和用于被压缩多声道声音信号的记录媒体
CN1159047A (zh) * 1995-09-29 1997-09-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盘驱动系统的音频信号解码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0164A (zh) 2006-11-29
CN100580794C (zh) 2010-01-13
CN1870163A (zh) 2006-11-29
CN1870166A (zh) 2006-11-29
CN100580791C (zh) 2010-01-13
CN100580793C (zh) 2010-01-13
CN100481237C (zh) 2009-04-22
JPH11162120A (ja) 1999-06-18
CN100578640C (zh) 2010-01-06
CN100580792C (zh) 2010-01-13
CN1870161A (zh) 2006-11-29
CN1870168A (zh) 2006-11-29
CN1870167A (zh) 2006-11-29
JP3248679B2 (ja) 2002-01-21
CN100481240C (zh) 2009-04-22
CN1870162A (zh) 2006-11-29
CN1870165A (zh) 2006-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9051C (zh) 音频信号的编码装置、唱盘以及盘重放装置
CN100481241C (zh) 音频信号的编码和解码方法
JP3743669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JP3804642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743674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743667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JP3804641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804627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804643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804622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743668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JP3804638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804640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804620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743666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JP3743672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JP3743665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JP3804626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804639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743670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JP3804625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804644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804621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804624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JP3804628B2 (ja) オーディオディスク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のデコー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VICTO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04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04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JVC Kenwood Corp.

Address before: Yokohama City,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Victor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