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1214C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1214C
CN100481214C CNB2006800004805A CN200680000480A CN100481214C CN 100481214 C CN100481214 C CN 100481214C CN B2006800004805 A CNB2006800004805 A CN B2006800004805A CN 200680000480 A CN200680000480 A CN 200680000480A CN 100481214 C CN100481214 C CN 10048121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address
recording lay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800004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9553A (zh
Inventor
锺江徹
加藤正浩
川野英作
三浦雅浩
谷口昭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9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9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12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121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one layer of multilayer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9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serves a specific purpose
    • G11B2020/1292Enhancement of the total storage capacit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9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serves a specific purpose
    • G11B2020/1298Enhancement of the signal qualit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11B2220/237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having exactly two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记录介质(100)包括:(i)具有第一轨道的第一记录层(L0层)和(ii)具有与第一轨道共用旋转中心的螺旋形或同心的第二轨道的第二记录层(L1层)。(iii)所述第一记录层具有由第一地址表示的第一点(点Bx)。(iv)所述第二记录层具有第二点(点Dx),该第二点可根据相对于第一点(点Bx)的预定位置关系(允许区:10)来定义。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诸如两层型DVD和CD(光盘)这样的多层型信息记录介质、诸如DVD记录器这样的用于将信息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在诸如CD—ROM(只读光盘存储器)、CD—R(可记录的光盘)、DVD—ROM、DVD—R、DVD—RW、以及DVD+R这样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如专利文献1和2等等中所描述的,已开发了诸如多层型或复层型光盘这样的多个记录层层压或粘贴在相同衬底上的信息记录介质。此后,在诸如DVD记录器这样的用于对即就是两层型这样的双层型光盘执行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上,使用于记录的激光聚焦于或聚集于从激光的照射侧来看位于前面(即较靠近光学拾取器的一侧)的记录层上(在下文中必要时称为"L0层"),从而按照通过加热的不可逆变记录方法或可重写方法将信息记录到L0层中。此外,使激光穿过L0层等等而聚焦于或聚集于从激光的照射侧来看位于L0层后面(即较远离光学拾取器的一侧)的记录层上(在下文中必要时称为"L1层"),从而将信息记录到L1层中。
[0003]
当将信息记录到构成了这种两层型光盘的L1层中时,如图14(a)所示,穿过已记录的L0层而照射L1层的激光的最佳记录功率例如是44.5(mW:毫瓦),其处的抖动在图14(c)中的细线(具有白色三角形)的抛物线上最小。另一方面,如图14(b)所示,穿过具有与已记录L0层不同透射率的未记录L0层而照射L1层的激光的最佳记录功率例如是46(mW:毫瓦),其处的抖动在图14(c)中的粗线(具有黑色三角形)的抛物线上最小。因此,在L1层中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必须考虑L0层是否已记录。就此而言,设计或发明了一种满足所谓记录顺序的记录方法,该记录方法即就是例如使穿过或透过处于已记录状态的L0层的记录激光照射。
[0004]
然而,在生产这种两层型信息记录介质的过程中,L0层和L1层是通过不同压印(stampas)而形成的并且使其粘贴或层压。因此,存在由于L0层和L1层中的粘贴误差而引起偏心这样的可能性。或者,因为L0层和L1层是通过不同压印而形成的,因此可能会引起每个记录层中的轨道间距的偏差,或者可能会引起就每个记录层中的参考地址而言的绝对径向位置的偏差即所谓的尺寸误差或测量误差。这会造成与L0层中的记录区有关的或相对应的L1层中的记录区的径向位置移动例如诸如预格式地址这样的地址信息,并且因此存在不一定会满足上述记录顺序这样的可能性。
[0005]
更具体地说,假定利用在穿过已记录L0层之后的记录中最优化的记录功率来执行记录。当将信息记录到L1层中时,如图15的左部分所示,使穿过处于已记录状态的L0层的记录激光照射单个轨道,因此重放信号的幅度变大,并且可获得很好的信号品质。换句话说,即就是信号品质的一个示例的不对称度值是适当的。另一方面,如图15的右部分所示,如果使穿过处于未记录状态的L0层的记录激光照射,那么重放信号的幅度很小,并且无法获得很好的信号品质。换句话说,不对称度值是不适当的。另一方面,如图15的中部所示,如果使穿过间杂有已记录区和未记录区的L0层的记录激光照射,那么重放信号的幅度根据偏心量的程度而变。换句话说,不对称度值从适当级别和不适当级别当中的一个转变为另一个。
[0006]
为了消除由于相对移动所造成的最佳记录功率的偏差,如果记录装置检测到与L1层中的记录区有关的L0层中的记录区的记录状态,那么记录控制处理变得很复杂,因为必须准确地识别上述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如果不考虑由于相对移动所造成的最佳记录功率的偏差而记录信息,那么记录控制处理变得很复杂;例如,在用于对记录信息进行重放的重放装置上,用于获得二进制信号的处理参数动态地变化,这会使重放处理过程中的负荷增加。
[0007]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设计或发明了一种用于预先定义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以便即使利用在L0层与L1层之间正常情况下的恒定记录功率来执行记录也不会引起记录信息的重放质量偏差这样的问题。具体地说,将记录介质配备成L0层的地址系统中的径向位置位于与L0层相对应的L1层的地址系统中的径向位置的内圆周侧上。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未决公开NO.2000—311346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未决公开NO.2001—2323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
然而,如果信息记录装置根据下述地址偏移值来执行记录操作,所述地址偏移值是为了降低例如外圆周侧和内圆周侧一侧上的L0层与L1层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影响而确定的,那么地址偏移值满足超出了另一侧上的必要性的记录顺序;换句话说,大大的浪费了满足记录顺序的记录区,这是技术问题。
[0010]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甚至在例如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也可对信息进行更有效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使计算机起该信息记录装置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解决该问题的方式
[0011]
(信息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是通过这样一种信息记录介质来实现的,该信息记录介质具有:第一记录层(L0层),该第一记录层中形成有螺旋形或同心的第一轨道(可示出L0层中的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以及第二记录层(L1层),使激光穿过第一记录层而照射该第二记录层并且该第二记录层中形成有螺旋形或同心的第二轨道(可示出L1层中的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共用旋转中心,其中第一记录层具有由第一地址表示的第一点(Bx点),并且第二记录层具有下述第二点(Dx点),该第二点(i)是由与第一地址相对应的第二地址来表示的并且(ii)是可根据就第一点而言的预定位置关系(尺寸误差和偏心量被认为是下述理想位置关系的位置关系,在所述理想位置关系中标准偏心量a被认为是处于UDA起始位置上)而定义的。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例如沿着第一记录层的第一轨道写入记录信息。同时或与此前后地,例如沿着第二记录层的第二轨道写入记录信息。具体地说,第一轨道例如是从盘片形衬底的内圆周侧和外圆周侧当中的一侧指向另一侧。相反地,第二轨道是从另一侧指向一侧。换句话说,在两层型或多层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可按照下述"相反方法"来执行连续记录,在所述相反方法中两个记录层中的记录轨道处于相反方向上。因此,如果从第一记录层的结束边缘至第二记录层的起始边缘连续地执行记录,那么在作为信息记录处理或重放处理的目标的记录层变化的过程中,几乎不需或不必使衬底表面上的激光在径向上的照射位置变化。因此,可执行快速层跳跃(即层变化操作)。这在实际上极其有利之处在于在对例如诸如电影这样的连续记录信息进行记录的过程中便于不中断重放而无需用于改变记录层的特定缓冲功能。
[0013]
或者,第一记录轨道从上述内圆周侧和外圆周侧当中的一侧指向另一侧,并且与第一记录轨道一样,第二记录轨道也从一侧指向另一侧。换句话说,在两层型或多层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可按照下述"并行方法"来执行连续记录,在所述并行方式中两个记录层中的记录轨道处于相同方向上。在并行方式中,如果第一记录层中的记录或重放结束了,那么当开始第二记录层中的记录或重放时,位于最外圆周上的光学拾取器必须再次移动到最内圆周。因此,与上述相反方法相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使第一记录层变为第二记录层。
[0014]
尤其是,本发明中的第二记录层具有下述第二点,该第二点(i)是由与第一地址相对应的第二地址来表示的并且(ii)是根据就第一点而言的预定位置关系而定义的。本发明中的"预定位置关系"(或"位置的预定关系")是指这样的关系,即可根据基于预定关系的等式(预定关系等式)、用于表示预定关系的表格等等来从一对一的一个径向位置唯一地指定另一径向位置。此外,本发明中的术语"相对应"是指可从一对一的一个地址唯一地指定另一位置。具体地说,如果一个地址与另一地址具有补数关系,那么可以说一个位置与另一位置相对应。更具体地说,第一点与第二点面对或相对。此外,本发明中的术语"面对或相对"是指径向位置基本上相同并且是指包括有预定边界等等的径向位置基本上相同。
[0015]
因此,根据本发明,将第一点的径向位置与第二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差值定义为处于从内圆周侧和外圆周侧当中的一侧至另一侧这样的预定范围中,其中第一记录层中的地址是可变的(或变量参数)。因此,如果信息记录装置根据下述地址偏移值来执行记录操作,所述地址偏移值是为了降低对外圆周侧上的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影响而确定的并且将其加到用于指定第二记录层中的位置的地址上或从该地址中减去其,那么显而易见的是该地址偏移值适当地满足外圆周侧以及内圆周侧上的记录顺序。
[0016]
因此,在适当地满足该记录顺序的记录过程中,最低限度地浪费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区,并且可更有效地使用记录区。
[0017]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方面中,第一点的半径大于第二点的半径。
[0018]
根据这个方面,根据比第二点的半径要大的第一点的半径来定义地址偏移值。因此如果信息记录装置根据该地址偏移值来执行记录操作,那么很显而易见的是该地址偏移值适当地满足外圆周侧上以及内圆周侧上的记录顺序。
[0019]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第二地址的值通过第一地址的值而位倒置。
[0020]
根据这个方面,根据通过第一地址值而位倒置的第二地址值来定义地址偏移值。因此如果信息记录装置根据该地址偏移值来执行记录操作,那么很显而易见的是该地址偏移值适当地满足外圆周侧上以及内圆周侧上的记录顺序。
[0021]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预定位置关系是由以第一地址(x)为变量的函数来表示的。
[0022]
根据这个方面,因为激光首先照射的第一记录层中的第一地址被认为是参考或基准,那么可更清楚地定义第二点。
[0023]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预定位置关系是由以第一地址(x)至少为参数的表格来表示的。
[0024]
根据这个方面,因为预定位置关系是由第一地址(x)为参数的表格来表示的,因此例如制造或生产装置可快速地执行各种控制处理以定义第二点。
[0025]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根据用于表示数据量的预定单元(ECC块)来定义第一地址(x)。
[0026]
根据这个方面,根据诸如ECC块这样的用于表示数据量的预定单元,可清楚地取得用于对预定位置关系等等进行定义的预定关系等式。
[0027]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根据下述事实来设置预定位置关系,所述事实即就是用数字方式来表示用于表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中的单位长度数据量的记录行密度以便计算至少在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记录区中的期望范围中的记录行密度。
[0028]
根据这个方面,例如,根据信息记录介质上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的记录区的区域大小,可清楚地取得用于对预定位置关系等等进行定义的预定关系等式。
[0029]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第一记录层具有由第一参考地址表示的第一参考点(D0/2),第二记录层具有位于下述径向位置上的第二参考点(D0/2—a),所述径向位置是根据第一参考点和用于表示标准径向位置误差的标准径向差值(a)而定义的,并且预定位置关系是根据理想误差(R(x)—Ri(x))而定义的,该理想误差是(i)第一点的径向位置(R(x))与(ii)下述第二理想地址所表示的第二理想点的径向位置(Ri(x))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二理想地址在理论上是通过由第一地址和第一参考地址所计算的差值数据量以及由第二参考点所表示的第二参考地址来确定的。
[0030]
根据这个方面,例如,根据光盘上的记录区的区域大小以及标准径向差值(a)可清楚地且高度准确地取得用于对预定位置关系等等进行定义地预定关系等式。
[0031]
在与上述第一点有关的一方面中,由第一地址所表示的第一点可以由下述预定关系等式来表示,所述预定关系等式使用(i)即就是第一参考地址与第一地址之间的差值的差值数据量以及(ii)用于表示第一记录层中的记录行密度的值,作为参数。
[0032]
通过这种结构,根据线性函数和螺旋积分计算等等,可更清楚地取得包含在用于对预定位置关系进行定义的预定关系等式之内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
[0033]
在与上述第二点有关的一方面中,由第二地址所表示的第二点可以由下述预定关系等式来表示,所述预定关系等式使用(i)即就是第二参考地址与第二地址之间的差值的差值数据量以及(ii)用于表示第二记录层中的记录行密度的值,作为参数。
[0034]
通过这种结构,根据线性函数和螺旋积分计算等等,可更清楚地取得包含在用于对预定位置关系进行定义的预定关系等式之内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
[0035]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将预定位置关系设置成包括至少下述之一,即(i)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每一个所保持的尺寸误差、(ii)由于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的粘贴误差所造成的偏心量、以及(iii)用于表示形成于所述第一记录层上的下述区域的半径的透射光的半径,在所述区域中当使激光照射以聚焦于第二记录层上时使激光照射以穿过第一记录层而不是聚焦于第一记录层上。
[0036]
根据这个方面,可消除对会引起相对移动的尺寸误差、偏心量、或透射光的半径的影响。因此,在适当地满足该记录顺序的记录操作过程中,最低限度地浪费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区,并且可更有效地使用记录区。
[0037]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对预定位置关系进行定义以便第二点的径向位置处于预定范围中。
[0038]
根据这个方面,可更严格地定义第二点,以便第二点位于由例如径向位置的误差(或容限)的上限和下限所定义的预定范围中。
[0039]
(信息记录装置)
在下文中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进行讨论。
[0040]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一种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其各个方面)上的信息记录装置来实现的,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在第一记录层中可形成第一记录区并且在第二记录层中可形成第二记录区,该信息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可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计算设备,用于计算(i)与第一记录层中期望的第一地址相对应的第二记录层中的第二地址以及(ii)第二地址所表示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和第一地址所表示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其中第一地址作为参数;以及控制设备,用于控制记录设备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同时根据所计算的第二地址和所计算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的至少一个形成第二记录层。
[0041]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可清楚地且很容易地知道由第一地址所表示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与由与第一地址相对应的第二地址所表示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已知位置关系,可按照适当满足的记录顺序对至少第二点上的记录信息进行记录。
[0042]
因此,在本发明信息记录装置所执行的适当满足记录顺序的记录操作中,最低限度地浪费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区,并且可更有效地使用记录区。
[0043]
(信息记录方法)
在下文中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进行讨论。
[0044]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一种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其各个方面)上的信息记录装置中的信息记录方法来实现的,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在第一记录层中可形成第一记录区并且在第二记录层中可形成第二记录区,该信息记录方法具有:计算处理,用于计算(i)与第一记录层中期望的第一地址相对应的第二记录层中的第二地址以及(ii)第二地址所表示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和第一地址所表示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其中第一地址作为参数;以及控制处理,用于控制记录设备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同时根据所计算的第二地址和所计算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的至少一个形成第二记录层。
[0045]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可得到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所拥有的各种益处。
[0046]
顺便说一下,响应上述本发明信息记录装置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可采用各个方面。
[0047]
(计算机程序)
在下文中对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讨论。
[0048]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一种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的,该指令用于记录控制并且切实的具体体现为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中所提供的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指令以使计算机起记录设备、计算设备、以及控制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0049]
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的实施例,通过从诸如ROM、CD—ROM、DVD—ROM、以及硬盘这样的程序存储器设备中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或者通过在经由通讯设备下载了程序之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可相对容易地体现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
[0050]
顺便说一下,响应上述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量中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可采用各个方面。
[0051]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是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可由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中所提供的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指令以使计算机起记录设备、计算设备、以及控制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0052]
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将计算机程序产品从诸如ROM(只读存储器)、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OM(DVD只读存储器)、硬盘等等这样的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记录介质下载到计算机中,或者通过经由通讯设备将可以是载波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下载到计算机中,可相对容易地体现上述信息记录装置。更具体地说,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会使计算机起上述信息记录装置作用的计算机可读代码(或可以包括用于使计算机起上述作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
[0053]
当结合下述简要附图阅读时,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可更显而易见地得知本发明的特性、实用性、以及进一步的特征。
[0054]
如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具有第一点的第一记录层;以及具有第二点的第二记录层,该第二点是根据就第一点而言的预定位置关系而定义的。因此,在适当地满足记录顺序的记录过程中,最低限度地浪费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区,并且可更有效地使用记录区。
[0055]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计算设备;以及控制设备。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具有:计算处理;以及控制处理。因此,在适当地满足记录顺序的记录过程中,最低限度地浪费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区,并且可更有效地使用记录区。
[0056]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可使计算机起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的作用,因此可使信息记录装置最低限度地浪费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区并且可更有效地使用记录区。
附图说明
[0057]
图1(a)和图1(b)给出了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实施例中的具有多个记录区的光盘的基本结构的基本平面图(图1(a)))以及光盘的示意性剖面视图和记录区结构在径向上的相应示意图(图1(b))。
图2给出了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中的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特定示例的图表(图2(a))以及另一特定示例的图表(图2(b))。
图3从概念上给出了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每一个所保持的尺寸误差的示意图(图3(a))并且从概念上给出了由于L0层和L1层中的粘贴误差所造成的偏心量的示意图(图3(b))。
图4从概念上给出了在使激光照射与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1层的情况下的照射位置与在使激光照射与第一记录层有关的L0层的情况下的照射位置之间的照射位置误差的示意图。
图5给出了在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中出现了尺寸误差、粘贴误差(偏心量)、以及照射位置误差的情况下L0层中的一个轨道与其与这一个轨道相对应的L1层中的另一轨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图6给出了在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中出现了尺寸误差、粘贴误差(偏心量)、以及照射位置误差的情况下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特定示例的图表。
图7给出了(i)与本发明第一记录层有关的L0层中的地址(x)与(ii)下述理想误差(R(x)—Ri(x))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所述理想误差包括尺寸误差和偏心量并且是指L0层中的第一点(Bx点)的径向位置(R(x))与下述理想点(Dix点)的径向位置(Ri(x))之间的差值,所述理想点是由理论上确定的与第一点(Bx点)相对应的L1层中的理想地址来表示的。
图8给出了计算与第一记录层有关的L0层中的第一点"Bx点"的径向位置(R(x))的过程的概念视图(图8(a))以及计算由理论上所确定的与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1层中的理想地址所表示的理想点"Dix点"的径向位置(Ri(x))的过程的概念视图(图8(b))。
图9给出了与本发明第一记录层有关的L0层中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R(x))与由从理论上所确定的与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1层中的理想地址所表示的理想点的径向位置(Ri(x))之间关系的图表。
图10给出了其通常示意性地示出了内圆周侧上的厚环形记录区"S1"以及与恒定地址偏移值相对应的外圆周侧上的薄环形记录区"S2"的光盘的平面图。
图11示意性地给出了图10所示的记录区的径向长度的横断面视图。
图12给出了本发明信息记录装置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以及主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
图13给出了根据本发明信息记录装置实施例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记录操作的流程图。
图14从概念上给出了本发明的记录顺序的示意图(图14(a)和图14(b))以及用数字示出了该记录顺序的图表(图14(c))。
图15给出了比较示例中的问题的示意图以及图表组。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58]
10 可接受区域
100 光盘
101 导入区
102 数据区
103 导出区
104 中间区
300 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LB  激光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依次对每个实施例中的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0060]
(信息记录介质)
首先,参考图1至图12,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讨论。顺便说一下,在该实施例中的光盘中,应用于下述相反方法以作为记录方法的一个特定示例,在所述相反方法中构成了本发明的“第一轨道”的一个示例的L0层的轨道路径和构成了本发明的“第二轨道”的一个示例的L1层的轨道路径具有相反记录方向。此外,很显然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还可应用平行方法。
[0061]
尤其是在该实施例中,如随后所描述的,根据通过一个地址来指定一个轨道(一个圆周)这样的事实来进行说明。
[0062]
(1—1)基本结构
首先,参考图1(a)和图1(b),对本发明记录介质实施例中的光盘的基本结构进行讨论。图1(a)给出了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实施例中的具有多个记录区的光盘的基本结构的基本平面图,并且图1(b)给出了光盘的示意性横断面视图以及记录区结构在径向上的相应示意图。
[0063]
如图1(a)和图1(b)所示,光盘100具有盘片主体上的其直径大约为12cm的记录面,如DVD。在该记录面上,光盘100以中心孔1为中心具有:导入区101或导出区103;数据区102;以及中间区104。此后,例如,诸如L0层和L1层这样的记录层层压在光盘100的透明衬底106上。在记录层的每个记录区中,诸如凹槽轨道和岸台轨道这样的轨道10以中心孔1为中心而交替、呈螺线形、或者同心的排列。在该轨道10上,通过ECC块11的单元对数据进行划分与记录。ECC块11是这样的数据管理单元,即通过该数据管理单元可对记录信息进行误差校正。
[0064]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尤其不局限于上述具有这三个区的光盘。例如,即使不存在导入区101、导出区103、或者中间区104,也可构造出下面所说明的数据结构。此外,如随后所描述的,可进一步对导入区101、导出区103、或者中间区104进行分段。
[0065]
如图1(b)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具有这样的结构,即构成了随后所述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记录层”的一个示例的L0层和L1层分别层压在透明衬底106上。在对这种两层型光盘100进行记录/重放时,根据哪一个记录层具有从图1(b)中的上侧照射到下侧的激光LB的焦点位置,执行L0层或L1层中的记录/重放。此外,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并不局限于即双层型这样的两层单侧型,而可以是即双层双侧型这样的两层双侧型。此外,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并不局限于上述具有两个记录层的光盘,而可以是具有三层或多层的多层型光盘。
[0066]
顺便说一下,随后对两层型光盘上的按照相反方法的记录/重放过程等等进行描述。
[0067]
(1—2)地址和径向位置
接下来,参考图2,对根据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实施例的两层型光盘上的地址与径向位置进行讨论。图2给出了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中的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特定示例的图表(图2(a))以及另一特定示例的图表(图2(b))。
[0068]
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中的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和另一特定示例中,根据相反方法来定义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说,相反方法在这里是这样的方法,即在对两层型光盘进行记录或重放时随后所述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光学拾取器在L0层中从内圆周侧移动到外圆周侧,即在图2(a)和图2(b)中的向右箭头ARO上移动,同时光学拾取器在L1层中从外圆周侧移动到内圆周侧,即在图2(a)和2(b)的向左箭头AR1上移动,从而对两层型光盘执行记录或重放。在相反方法中,如果L0层中的记录或重放结束了,那么当L1层中的记录或重放开始时,位于最外圆周上的光学拾取器不必再次移动到最内圆周,并且仅需使焦距从L0层变为L1层。由此,存在从L0层至L1层的变化时间比并行方法要短这样的优点。这就是在对大量内容信息进行记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相反方法的原因。
[0069]
(1—2—1)递减的地址和径向位置
在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中的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特定示例中,地址在基于上述相反方法的地址系统中递减。顺便说一下,在一个特定示例中,激光LB从上侧照射到下侧,并且对沿着上部直线的L0层中的地址转变进行说明并对沿着下部直线的L1层中的地址转变进行说明。
[0070]
具体地说,如图2(a)所示,首先,在L0层中,当从光学拾取器照射出的激光在导入区101—0、数据区102—0、以及中间区104—0中从内圆周侧移动至外圆周侧时,光盘100的记录区中的地址递减。更具体地说,激光的焦点从地址为"FFCFFFh"(十六进制数表示)且径向位置为"24(mm)"的L0层中的数据区102—0的起始位置(图2(a)中的A点)移动到外圆周侧。此后,激光的焦点移动到地址为"FDD109h"且径向位置为"58.1(mm)"的L0层中的数据区102—0的结束位置(图2(a)中的B点),从而对记录在L0层中的数据区102—0中的信息进行记录或重放。
[0071]
另一方面,在L1层中,激光在中间区104—1、数据区102—1、以及导出区103—1中从外圆周侧移动到内圆周侧,光盘100的记录区中的地址递减。更具体地说,激光的焦点从地址为"22EF6h"且径向位置为"58.1(mm)"的L1层中的数据区102—1的起始位置(图2(a)中的D点)移动到内圆周侧。此后,激光的焦点移动到地址为"03000h"且径向位置为"24(mm)"的L1层中的数据区102—1的结束位置(图2(a)中的C点),从而对记录在L1层中的数据区102—1中的信息进行记录或重放。
[0072]
(1—2—2)递增的地址和径向位置
在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中的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另一特定示例中,地址在基于上述相反方法的地址系统中递增。顺便说一下,在另一特定示例中,激光LB从下侧照射到上侧,并且对沿着下部直线的L0层中的地址转变进行说明并对沿着上部直线的L1层中的地址转变进行说明。
[0073]
具体地说,如图2(b)所示,首先,在L0层中,当从光学拾取器照射出的激光在导入区101—0、数据区102—0、以及中间区104—0中从内圆周侧移动至外圆周侧时,光盘100的记录区中的地址递增。更具体地说,激光的焦点从地址为"03000h"且径向位置为"24(mm)"的L0层中的数据区102—0的起始位置(图2(b)中的A点)移动到外圆周侧。此后,激光的焦点移动到地址为"22EF6h"且径向位置为"58.1(mm)"的L0层中的数据区102—0的结束位置(图2(b)中的B点),从而对记录在L0层中的数据区102—0中的信息进行记录或重放。
[0074]
另一方面,在L1层中,激光在中间区104—1、数据区102—1、以及导出区103—1中从外圆周侧移动到内圆周侧,光盘100的记录区中的地址递增。更具体地说,激光的焦点从地址为"FDD109h"且径向位置为"58.1(mm)"的L1层中的数据区102—1的起始位置(图2(b)中的D点)移动到内圆周侧。此后,激光的焦点移动到地址为"FFCFFFh"且径向位置为"24(mm)"的L1层中的数据区102—1的结束位置(图2(b)中的C点),从而对记录在L1层中的数据区102—1中的信息进行记录或重放。
[0075]
位于与本发明第一记录层有关的L0层中的一个径向位置的点上的地址值和位于与本发明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1层中的一个径向位置的点上的地址值具有彼此位倒置这样的关系,即具有补数关系。此外,在本发明中,通过随后所述的用于表示补数的函数"Inv(x)"来定义补数关系。此外,作为L0层和L1层中的地址的一个特定示例,应用例如用作岸台预制凹坑(LPP)地址的ECC块地址;然而,很明显的是可应用所谓的扇区号。
[0076]
(1—3)相对移动
接下来,参考图3和图4对具有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的两层型光盘上所引起的相对移动的三种特定示例进行讨论。图3从概念上给出了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的每一个所保持的尺寸误差的示意图(图3(a))并且从概念上给出了由于L0层和L1层中的粘贴误差所造成的偏心量的示意图(图3(b))。图4从概念上给出了下述区域的半径的示意图,在所述区域中当激光照射以聚焦于与本发明的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1层上时使激光照射(照射区)以穿过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有关的L0层而不是聚焦于L0层。
[0077]
首先,参考图3,对本发明的"尺寸误差(或测量误差)"以及"偏心量"进行讨论。
[0078]
(1—3—1)尺寸误差
如图3(a)所示,构成了两层型光盘的L0层和L1层的每一个保持作为相对移动的尺寸误差。"尺寸误差"在这里是彼此独立的L0层和L1层的每一个所保持的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误差,并且当对L0层和L1层进行粘贴时,它是由于L0层中的参考地址处的绝对径向位置与L1层中的参考地址处的绝对径向位置之间的偏差所引起的量。
[0079]
具体地说,尺寸误差是由构成了制造处理的各个处理的每一个造成的。换句话说,L0层和L1层是通过对根据切削机所生产的原盘而配备的压印中的树脂原料进行注模而制造的。因此,(i)存在在生产原盘的过程中由于切削机的径向位置的误差以及轨道间距的变化等等而使原盘本身保持径向误差这样的可能性、(ii)存在在注模时除了其可接受范围或容限之外的光盘的个体差异是热收缩过程中的径向误差这样的可能性、(iii)因为L0层和L1层是通过不同压印独立制备的,因此存在包括每个记录层中的轨道间距的偏差这样的可能性。
[0080]
具体地说,尺寸误差tol是由(i)如上述图2所示地址为"FFCFFFh"的L0层中的数据区102—0的起始位置(A点)的径向位置与(ii)地址为"03000h"且径向位置为"24mm"的L1层中的数据区102—1的结束位置(C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差值来表示的。此后,在L0层中,在正方向或负方向上的尺寸误差tol的可接受范围或容限等于或小于"20μm",并且在L1层中在正方向或负方向上的尺寸误差tol的可接受范围或容限也等于或小于"20μm"。因此,这意味着在两层型光盘的每个个体中保持总计"40μm"的容限。
[0081]
(1—3—2)粘贴误差(偏心量)
如图3(b)所示,在两层型光盘中,作为相对移动,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由于对L0层和L1层进行粘贴过程中的误差即所谓的粘贴误差会引起偏心量。"偏心量"在这里与L0层和L1层的每一个所保持的尺寸误差无关,并且当对L0层和L1层进行粘贴时,它是由于L0层中的参考地址处的绝对径向位置与L1层中的参考地址处的绝对径向位置之间的偏差所引起的量。
[0082]
具体地说,偏心量ro是由如上述图2所示的地址为"FFCFFFh"的L0层中的数据区102—0的起始位置(A点)的径向位置与地址为"03000h"且径向位置为"24mm"的L1层中的数据区102—1的结束位置(C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差值来表示的。此后,在L0层中,在正方向或负方向上的偏心量的可接受范围或容限等于或小于"20μm",并且在L1层中,在正方向或负方向上的偏心量的可接受范围或容限等于或小于"30μm"。这意味着在两层型光盘的每个个体中可使其保持为总计"50μm"。
[0083]
其结果是,可以说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根据上述在具有L0层和L1层的两层型光盘上所造成的两类相对移动,L0层中的参考地址处的绝对径向位置与L1层中的参考地址处的绝对径向位置之间的偏差值在正方向或负方向上是"90μm"。因此,可以说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偏差在保持值"180μm"为最大值的范围中变化。
[0084]
(1—3—3)透射光的半径
如图4所示,对本发明的"透射光的半径"进行讨论。
[0085]
如图4所示,在两层型光盘中,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透射光的半径rb是由激光的射束形状是圆锥形这样的事实引起的。"透射光的半径"在这里是下述区域(照射区)的半径,即在所述区域中当使激光照射以聚焦于L1层上时使激光照射以穿过L0层而不是聚焦于(即散焦)L0层上。
[0086]
具体地说,由以下等式(10)来表示透射光半径rb的最大值。
[0087]
rb=L×tan<sin—1(NA/n)> (10)
其中,
L:中间层(插入到L0层与L1层之间的层)的厚度
NA:光学系统中的数值孔径
n:折射率
顺便说一下,在本发明中,"sin—1"是"sin"的逆函数。
[0088]
更具体地说,作为透射光半径rb的最大值的一个特定示例,根据(i)激光的数值孔径(NA)、(ii)存在于L0层与L1层之间的中间区的折射率、以及(iii)用于确定L0层与L1层的夹层距离的中间区的厚度来计算出值"34μm"。
[0089]
此后,必须考虑在执行记录或重放过程中对透射光半径rb的影响。具体地说,为了获得更好的记录信号特征(或重放质量),远离透射光半径rb执行记录。
[0090]
其结果是,在实际记录过程中,在正方向上或负方向上,必须考虑保持值例如为"90μm"的相对偏差以及保持值例如为"34μm"的透射光半径rb。
[0091]
(1—4)地址与包括有相对移动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参考图5和图6,对出现了在具有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的两层型光盘上所引起的三种相对移动的情况的特定示例进行说明。图5给出了在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中出现了尺寸误差、粘贴误差(偏心量)、以及与透射光半径相对应的照射位置误差的情况下L0层中的一个轨道与其与这一个轨道相对应的L1层中的另一轨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图6给出了在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0层和L1层中出现了尺寸误差、粘贴误差(偏心量)、以及照射位置误差至少一个的情况下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特定示例的图表。
[0092]
(1—4—1)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对平面图的解释)
如图5所示,可将由L0层的一个地址所表示的圆圈Cr0与由与L0层的一个地址相对应的L1层的另一地址所表示的圆圈Cr1之间的关系定义为在圆圈的每个位置变化的"相对偏差",所述L1层的另一地址满足记录顺序,即使出现了这三种相对移动。
[0093]
具体地说,由L1层中的一个轨道上的"M1—b点"与L0层中的一个轨道上的"M0—b点"的径向位置的偏差来表示相对偏差的最大值。另一方面,由L1层中的一个轨道上的"M1—s点"与L0层中的一个轨道上的"M0—s点"的径向位置的偏差来表示相对偏差的最小值。
[0094]
(1—4—2)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对地址的解释)
如图6所示,很明显的是如果出现了上述三种相对移动,那么在该图表上L0层和L1层中的地址与径向位置之间的关系也横向移动与该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相对偏差"值。
[0095]
具体地说,一个相对偏差是由L0层中的地址"X0"所表示的"A点"的径向位置"24mm"与L1层中的地址"Inv X0"所表示的"C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偏差来表示的。另一方面,另一相对偏差是由L0层中的地址"X"所表示的"B点"的径向位置"58mm"与L1层中的地址"Inv X"所表示的"D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偏差来表示的。
[0096]
(2)预定位置关系的一个特定示例
接下来,参考图7至图9,对与第一记录层有关的L0层的第一点(Bx点:参考随后所述的图9)与在其与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1层中所定义的第二点(Dx点:参考随后所述的图9)之间的"预定位置关系"(或"位置的预定关系")进行详细地说明。图7给出了(i)与本发明第一记录层有关的L0层中的地址(x)与(ii)下述理想误差(R(x)—Ri(x))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所述理想误差包括尺寸误差和偏心量并且是指L0层中的第一点(Bx点)的径向位置(R(x))与下述理想点(Dix点)的径向位置(Ri(x))之间的差值,所述理想点是由理论上确定的与第一点(Bx点)相对应的L1层中的理想地址来表示的。顺便说一下,在图7中,纵轴表示第一点(Bx点)的径向位置(R(x))与第二点(Dx点)的径向位置(Ri(x))之间的差值(mm:毫米)。顺便说一下,在随后所述的图9中对第一点(Bx点)和第二点(Dx点)进行说明。
[0097]
在该实施例中的光盘中,如图7所示,将第一点(Bx点)的径向位置(R(x))与第二点(Dx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差值"Def"定义为在由图7中的灰色阴影线示出的可接受区域10所示的范围中,其中L0层中的地址为变量。
[0098]
具体地说,可接受区域10满足以下条件等式(1)和(2)。
[0099]
Def≦DEVup(x)           (1)
Def≧DEVlow(x)           (2)
[0100]
不仅考虑(iii)本发明中的尺寸误差"tol"和(iv)本发明的偏心量"ro",还考虑到(i)第一点(Bx点)的径向位置"R(x)"与(ii)其与第一点(Bx点)相对应的理想点(Dix点)的径向位置"Ri(x)"之间的差值来表示上述等式(1)和(2)中的"DEVup(x)"和"DEVlow(x)"以作为参考。顺便说一下,(i)径向位置"R(x)"与(ii)径向位置"Ri(x)"之间的差值是由图7中的虚线示出的。
[0101]
具体地说,"DEVup(x)"和"DEVlow(x)"是由以下等式(3)、(4)、(5)、以及(6)来表示的。
[0102]
DEVup(x)=<R(x)—Ri(x)>+<AbsMX(tol)+AbsMX(ro)>    (3)
DEVlow(x)=<R(x)—Ri(x)>—<AbsMX(tol)+AbsMX(ro)>  (4)
其中
R(x)=Rt[<Sqr(D0/2)×π+(x0—x)C>/π]               (5)
Ri(x)=Rt[<Sqr("D0/2"—a)×π+(Invx—Invx0)C>/π] (6)
[0103]
顺便说一下,在本发明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规则,即仅由诸如"Def"这样的字母组成的项表示恒量并且诸如"DEVup(x)"这样的包括有"(x)"的项表示变量。"Abs(x)"是用于表示绝对值的函数。"AbsMX(x)"是用于表示变量"x"的最大绝对值的函数。"Rt(x)"是用于表示平方根的函数。"Sqr(x)"是用于表示平方的函数。"Inv(x)"是用于表示补数的函数。"/"是指除法运算。
[0104]
更具体地说,参考图7,如果L0层的第一点例如是地址为"FDC664h"的"B点",那么将作为L1层的第二点的"D点"的径向位置定义为包含在由以下等式(1a)和(2a)所表示的可接受范围中。
(第一点"B点"的径向位置)—(第二点"D点"的径向位置)≦0.195  (1a)
(第一点"B点"的径向位置)—(第二点"D点"的径向位置)≧0.015  (2a)
[0105]
使上述等式(1a)和(2a)变化这产生了以下等式(1b)和(2b)。
[0106]
(第二点"D点"的径向位置)≧(第一点"B点"的径向位置)—0.195  (1b)
(第二点"D点"的径向位置)≦(第一点"B点"的径向位置)—0.015  (2b)
[0107]
在这里,假定在地址为"003000h"的下述"C点"的径向位置上的标准误差"a"是0.258mm,所述"C点"是L1层中的数据区的结束位置并且与即就是L0层中的数据区的起始位置的地址为"FFCFFFh"且径向位置为"24(mm)"的"A点"相对应(即与"A点"具有补数关系)。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直径"D0"可以是48.0mm。
[0108]
(2—1)对预定位置关系的计算(目的在于对数据量的解释)
参考图8,目的在于数据量,对计算上述等式(5)和(6)所表示的(i)第一点"Bx点"的径向位置(R(x))以及(ii)与第一点"Bx点"相对应的理想点"Dix点"的径向位置(Ri(x))的过程进行详细地说明。图8给出了计算与第一记录层有关的L0层中的第一点"Bx点"的径向位置(R(x))的过程的概念视图(图8(a))以及计算由理论上所确定的与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1层中的理想地址所表示的理想点"Dix点"的径向位置(Ri(x))的过程的概念视图(图8(b))。
[0109]
如图8(a)所示,具有第一点"Bx点"(地址为"x")的径向位置"R(x)"的圆圈的区域大小"Sr"等于(i)具有例如上述"A点"(地址为"x0")的径向位置"D0/2"的圆圈的区域大小"S0"与(ii)即就是从地址"x0"至地址"x"的差值数据量"ΔS"之和。
[0110]
顺便说一下,通过使π(pai)乘以"R(x)"的平方可获得区域大小"Sr"。通过使π(pai)乘以"D0/2"的平方可获得区域大小"S0"。通过使地址"x0"与"x"之间的差值乘以预定系数"C"可获得差值数据量"ΔS"。
[0111]
Sqr<R(x)>×π=Sqr(D0/2)×π+(x0—x)×C                   (5a)
其中C=(32×1024×8×3.84×0.74)/("2048/2418"×"8/16"×26.16×1000000)(mm2/ECC块地址)
[0112]
按照相同的方式,如图8(b)所示,具有理想点"Di点"(地址为"Inv x")的径向位置"Ri(x)"的圆圈的区域大小"Sri"等于(i)具有例如上述"C点"(地址为"x0")的径向位置"(D0/2)—a"的圆圈的区域大小"S1"与(ii)即就是从地址"Inv x0"至地址"Inv x"的差值数据量"ΔS"之和。由此,可获得以下等式(6a)。
[0113]
Sqr<Ri(x)>×π=Sqr(D0/2—a)×π+(Inv x—Inv x0)×C     (6a)
[0114]
尤其是在该实施例中,在计算差值数据量"ΔS"的过程中,该数据量在理论上是根据基于下述假定的地址而确定的,所述假定即就是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中用于表示单位长度数据量的记录行密度相等。
[0115]
此外,在计算差值数据量"ΔS"的过程中,还假定对上述L0层中的数据区的起始位置"A点"以及L1层中的数据区的结束位置"C点"处的标准误差很少或毫无影响。此外,在计算差值数据量"ΔS"的过程中,可使用所谓的螺旋积分计算。
[0116]
(2—2)对预定位置关系的计算(目的在于对地址的解释)
参考图9,目的在于地址,对计算上述等式(5)和(6)所表示的(i)第一点的径向位置(R(x))以及(ii)与第一点相对应的理想点的径向位置(Ri(x))的过程进行详细地说明。图9给出了与本发明第一记录层有关的L0层中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R(x))以及由从理论上所确定的与第二记录层有关的L1层中的理想地址所表示的理想点的径向位置(Ri(x))与(ii)这些径向位置的地址之间关系的图表。
[0117]
如图9所示,将L1层中的第二点"Dx点"的径向位置定义为位于下述可接受区域10中,所述可接受区域即就是包括有基于理想点"Dix点"而言的相对偏差、尺寸误差、以及偏心量等等的范围。
[0118]
具体地说,根据(i)"C点"(地址为"Inv x0")的径向位置"(D0/2)—a"以及(ii)相应于从地址"Inv x0"至地址"Inv x"的差值数据量"ΔS"来计算理想点"Dix点"(地址为"Inv x")的径向位置"Ri(x)"。
[0119]
(3)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操作和效果的研究
接下来,参考图10和图11,对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操作和效果进行研究。图10给出了其通常示意性地示出了内圆周侧上的厚环形记录区"S1"以及与恒定地址偏移值相对应的外圆周侧上的薄环形记录区"S2"的光盘的平面图。图11示意性地给出了图10所示的记录区的径向长度的横断面视图。
[0120]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将L0层中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与L1层中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差值定义为位于从内圆周侧和外圆周侧当中的一侧至另一侧的预定范围中,其中L0层的地址为变量(或变量参数)。
[0121]
如果不将L0层中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与L1层中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差值定义为位于从内圆周侧和外圆周侧当中的一侧至另一侧的预定范围中,其中L0层的地址为变量,那么会出现以下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如果随后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根据下述地址偏移值来执行记录操作,所述地址偏移值是为了降低对例如外圆周侧上的L0层与L1层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影响而确定的,那么地址偏移值满足超出了内圆周侧上的必要性的记录顺序;换句话说,大大的浪费了满足记录顺序的记录区。更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在CLV(恒线速度)方法和ZCAV(区域恒角速度)方法中,内圆周侧上的厚环形记录区"S1"的区域大小等于外圆周侧上的薄环形记录区"S2"的区域大小。因此,如图11所示,与恒定地址偏移值"Ax"相对应的外圆周侧上的记录区"S2"的径向宽度"r2′—r2"扩展为内圆周侧上的记录区"S1"的径向宽度"r1′—r1"。因此,满足外圆周侧上的记录顺序的地址偏移值"Ax"满足超出了该必要性的记录顺序并且在内圆周侧上过长。
[0122]
与此相反,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将L0层中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与L1层中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差值定义为位于从内圆周侧和外圆周侧当中的一侧至另一侧的预定范围中,其中L0层的地址为变量(或变量参数)。因此,如果信息记录装置根据下述地址偏移值来执行记录操作,所述地址偏移值是为了降低对例如外圆周侧上的L0层与L1层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影响而确定的并且将其加到用于指定L1层中的位置的地址上或从该地址中减去其,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地址偏移值适当地满足外圆周侧以及内圆周侧上的记录顺序。
[0123]
尤其是,在L0层和L1层中的彼此面对或相对的两个部分区域中以每个固定长度交替执行记录的记录方法中这更有效。此外,术语"面对或相对"是指径向位置基本上相同并且是指包括有预定边界等等的径向位置基本上相同。
[0124]
因此,在适当地满足记录顺序的记录操作中,最低限度地浪费本发明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区,并且可更有效地使用记录区。
[0125]
(4)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
接下来,参考图12和图1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基本结构和操作原理进行详细地说明。尤其是,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应用于光盘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上。
[0126]
(4—1)基本结构
首先,参考图12,对根据本发明信息记录装置实施例的信息/重放装置300以及主计算机400的基本结构进行讨论。图12给出了根据本发明信息记录装置实施例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以及主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顺便说一下,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具有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光盘100上的功能以及用于对记录在光盘100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的功能。
[0127]
参考图12,对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的内部结构进行讨论。该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是这样的装置,该装置在用于驱动的CPU(中央处理单元)305的控制之下将信息记录到光盘100上并且读取记录在光盘100上的信息。
[0128]
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具有:光盘100;光学拾取器301;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02;地址检测设备303;地址操作设备304;CPU(驱动控制设备)305;主轴电机306;存储器307;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以及总线309。
[0129]
主计算机400具有:CPU(主控制设备)401;存储器402;操作控制设备403;操作按钮404;显示面板405;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406;以及总线407。
[0130]
尤其是,可将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构造成通过使具有诸如调制解调器这样的通讯设备的主计算机包含在同一机壳中而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或者,具有诸如i—Link这样的通讯设备的主计算机400的CPU(主控制设备)401可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和总线309对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进行直接控制,从而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0131]
光学拾取器301对光盘100执行记录/重放,并且具有半导体激光设备、透镜等等。更具体地说,当重放时光学拾取器301使诸如激光束这样的光束照射在光盘100上以作为具有第一功率的读取光,并且当记录时以作为具有第二功率的写入光,同时对其进行调制。
[0132]
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02对主轴电机301和光学拾取器306进行控制,从而对光盘100执行记录/重放。更具体的说,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02例如具有:激光二极管(LD)驱动器、前置放大器等等。激光二极管驱动器(LD驱动器)对位于光学拾取器301上的未说明的半导体激光设备进行驱动。前置放大器对光学拾取器301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也就是说对光束的反射光进行放大,并且输出放大的信号。更具体的说,在OPC处理时,在CPU 305的控制之下,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02与未说明的时间产生器等等一起对位于光学拾取器301上的未说明的半导体激光设备进行驱动,以便通过对OPC(最佳功率控制)图形的记录和重放处理来确定最佳激光功率。尤其是,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02与光学拾取器301一起构成了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的一个示例。
[0133]
地址检测设备303从包括有预格式地址信号等等的且由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02输出的重放信号中检测出光盘100上的地址(地址信息)。此外,可将地址检测设备303构造成对预先记录在控制数据区中的偏移信息进行检测。
[0134]
地址操作设备304对检测的地址执行诸如加上或减去地址偏移值这样的操作或计算。
[0135]
CPU(驱动控制设备)305通过总线357通过向各个控制设备发出指令来对整个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进行控制。尤其是,CPU 305根据地址操作设备304操作的或计算的地址来确定各个记录区的位置。此后,CPU 305对信息记录/重放设备302进行控制以将各种记录信息记录到所确定的各种记录区中。此外,将用于使CPU 305进行操作的软件或固件存储到存储器307中。尤其是,CPU 305是本发明的“控制设备”的一个特定示例。
[0136]
主轴电机306用于使光盘100旋转及停止,并且当对光盘进行存取时进行操作。更具体地说,将主轴电机306构造成在来自未说明的伺服单元等等的主轴伺服之下使光盘100以预定速度旋转并停止。
[0137]
存储器307用在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上的整个数据处理和OPC处理等等中,该存储器包括有用于记录/重放数据的缓冲区、当将数据转换成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02上可使用的数据时用作中间缓冲器的区域等等。此外,存储器307具有:ROM区,该ROM区中存储有作为记录设备的用于执行操作的程序,也就是说存储有固件程序;缓冲器,用于临时存储记录/重放数据;RAM区,该RAM区中存储有固件程序等等进行操作所需的参数;等等。尤其是,将上述偏移量(移动量)以及与根据该偏移量(移动量)计算的地址偏移值等等有关的偏移信息存储(存贮)在存储器307中。
[0138]
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对相对于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而言来自外部的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将其存储到存储器307上的数据缓冲器中以及使其从该数据缓冲器输出。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将下述外部主计算机400(必要时在下文中称为主机)发出的驱动控制命令传送到CPU 354,所述外部主计算机400通过诸如SCSI和ATAPI这样的接口与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相连。此外,按照相同的方式,就主计算机400而言也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来传送并接收记录/重放数据。
[0139]
主计算机400中的CPU(主控制设备)401、存储器402、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406、以及总线407与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中的相应构件基本上相同。
[0140]
尤其是,操作控制设备403相对于主计算机400而言接收操作指令且执行显示,并且通过操作按钮404将诸如用于记录或重放的指令这样的指令传送到CPU 401。CPU 401根据来自操作控制设备403的指令信息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406将控制命令传送到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从而对整个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进行控制。按照相同的方式,CPU 401将下述命令传送到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所述命令请求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将操作状态传送到主机。通过此,可识别出诸如记录期间和诸如重放期间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的操作状态,以便CPU 401通过操作控制设备403将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的操作状态输出到诸如荧光管和LCD这样的显示面板405。
[0141]
如上所说明的,通过将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与主计算机400组合在一起所使用的一个特定示例是诸如用于对视频图像进行记录和重放的记录器设备这样的家庭设备。该记录器设备将来自广播接收调谐器和外部连接终端的视频信号记录到盘片上,并且将从盘片重放出的视频信号输出到诸如电视这样的外部显示设备。在CPU 401上,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02上的程序来执行作为记录器设备的操作。此外,在另一特定示例中,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00是盘片驱动器(必要时在下文中简称为"驱动器"),并且主计算机400是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诸如个人计算机这样的主计算机以及驱动器通过诸如SCSI和ATAPI这样的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406)相连,并且诸如写软件这样的安装在主计算机中的应用程序对盘片驱动器进行控制。
[0142]
(4—2)操作原理
接下来,参考图13,对根据本发明信息记录装置实施例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操作原理进行讨论。图13给出了根据本发明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实施例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记录操作的流程图。
[0143]
如图13所示,作为初始操作,例如为响应用于对光盘100进行记录的指令,在CPU(驱动控制设备)305的控制之下,例如获得了各种管理信息(步骤S101)。
[0144]
此后,在CPU 305的控制之下,根据预定或期待记录有信息的记录区中的地址来判断上述地址控制设备304是否对L1层执行记录(步骤S102)。在这里,如果对L1层执行记录(步骤S102:是),那么进一步判断与L1层的记录区相对应的且保持相对移动的L0层的记录区是否已记录;也就是说,在CPU 305的控制之下,判断是否满足记录顺序(步骤S103)。如果对L0层的记录区进行了记录;也就是说,如果满足记录顺序(步骤S103:是),那么对L1层执行记录(步骤S104)。
[0145]
另一方面,作为步骤S103中的判断结果,如果L0层的记录区未记录;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记录顺序(步骤S103:否),那么在CPU305的控制之下,改变预定记录有信息的记录区的地址,从而指定另一地址(步骤S105)。
[0146]
此外,作为步骤S102中的判断结果,如果未对L1层执行记录(步骤S102:否),那么对L0层执行记录(步骤S106)。
[0147]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诸如两层型DVD—R、DVD+R、DVD—RW、以及DVD+RW这样的一次写入型或可重写型光盘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来说明。然而,本发明可应用于诸如三层型这样的多层型光盘上。此外,还可应用于诸如其使用蓝色激光以进行记录/重放的盘片这样的大容量记录介质上。
[0148]
在该实施例中,将诸如DVD—R记录器和DVD+R记录器这样的用于附加记录或一次写入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作为信息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来说明。然而,本发明可应用于诸如DVD—R记录器和DVD+R记录器这样的用于进行重写入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上。此外,还可应用于其使用蓝色激光以进行记录/重放的大容量记录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上。
[0149]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如果希望的话,在不脱离从权利要求和整个说明书中读出的本发明的本质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其做出各种变化。均涉及这种变化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0150]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例如诸如CD和DVD这样的多层型光盘上并且还可应用于诸如DVD记录器这样的信息记录装置上。此外,例如还可应用于安装在用于消费或工业用途的各种计算机设备上的或能够连接到各种计算机设备的信息记录装置等等上。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装置,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包括:
第一记录层,该第一记录层中形成有螺旋形或同心的第一轨道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以及
第二记录层,使激光穿过第一记录层而照射该第二记录层并且该第二记录层中形成有螺旋形或同心的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共用旋转中心,其中
所述第一记录层具有由第一地址表示的第一点,并且
所述第二记录层具有第二点,该第二点(i)是由与第一地址相对应的第二地址来表示的并且(ii)是能够根据就第一点而言的预定位置关系而定义的,
其中,能够在所述第一记录层中形成第一记录区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二记录层中形成第二记录区,
所述信息记录装置具有:
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能够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中;
计算设备,用于计算(i)与所述第一记录层中期望的第一地址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记录层中的第二地址以及(ii)第二地址所表示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和第一地址所表示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其中第一地址作为参数;以及
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所述记录设备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同时根据所计算的第二地址和所计算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的至少一个形成所述第二记录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第一点的半径大于第二点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第二地址的值通过第一地址的值而位倒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预定位置关系是由以第一地址为变量的函数来表示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预定位置关系是由以第一地址至少为参数的表格来表示的。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根据用于表示数据量的预定单元来定义第一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根据下述事实来设置预定位置关系,所述事实是:用数字方式来表示用于表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中的单位长度数据量的记录行密度以便计算至少在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的记录区中的期望范围中的记录行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记录层具有由第一参考地址表示的第一参考点,
所述第二记录层具有位于径向位置上的第二参考点,所述径向位置是根据第一参考点和用于表示标准径向位置误差的标准径向差值而定义的,并且
预定位置关系是基于理想误差的,该理想误差是(i)第一点的径向位置与(ii)第二理想地址所表示的第二理想点的径向位置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二理想地址在理论上是通过由第一地址和第一参考地址所计算的差值数据量以及由第二参考点所表示的第二参考地址来确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8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由第一地址所表示的第一点由一个预定关系等式来表示,所述预定关系等式使用(i)第一参考地址与第一地址之间的差值的差值数据量以及(ii)用于表示所述第一记录层中的记录行密度的值,作为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由第二地址所表示的第二点由一个预定关系等式来表示,所述预定关系等式使用(i)第二参考地址与第二地址之间的差值的差值数据量以及(ii)用于表示所述第二记录层中的记录行密度的值,作为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将预定位置关系设置成包括至少下述之一,即(i)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的每一个所保持的尺寸误差、(ii)由于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中的粘贴误差所造成的偏心量、以及(iii)用于表示形成于所述第一记录层上的下述区域的半径的透射光的半径,在所述区域中当使激光照射以聚焦于第二记录层上时使激光照射以穿过所述第一记录层而不是聚焦于所述第一记录层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对预定位置关系进行定义以便第二点的径向位置位于预定范围中。
13.一种包括有记录设备的信息记录装置中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记录设备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上,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包括:
第一记录层,该第一记录层中形成有螺旋形或同心的第一轨道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以及
第二记录层,使激光穿过第一记录层而照射该第二记录层并且该第二记录层中形成有螺旋形或同心的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共用旋转中心,其中
所述第一记录层具有由第一地址表示的第一点,并且
所述第二记录层具有第二点,该第二点(i)是由与第一地址相对应的第二地址来表示的并且(ii)是能够根据就第一点而言的预定位置关系而定义的,
其中,能够在所述第一记录层中形成第一记录区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二记录层中形成第二记录区,
所述信息记录方法包括:
计算处理,用于计算(i)与所述第一记录层中期望的第一地址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记录层中的第二地址以及(ii)第二地址所表示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和第一地址所表示的第一点的径向位置,其中第一地址作为参数;以及
控制处理,用于控制所述记录设备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同时根据所计算的第二地址和所计算的第二点的径向位置的至少一个形成所述第二记录区。
CNB2006800004805A 2005-01-14 2006-01-13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 Active CN1004812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8469/2005 2005-01-14
JP2005008469 2005-0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9553A CN1989553A (zh) 2007-06-27
CN100481214C true CN100481214C (zh) 2009-04-22

Family

ID=36677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04805A Active CN100481214C (zh) 2005-01-14 2006-01-13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697390B2 (zh)
EP (1) EP1837872B9 (zh)
JP (1) JP4627762B2 (zh)
KR (1) KR100836701B1 (zh)
CN (1) CN100481214C (zh)
TW (1) TWI350538B (zh)
WO (1) WO20060756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51461A (ko) 2006-12-05 2008-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층 광 기록 매체 및 다층 광 기록 매체의 어드레스 할당방법, 재생 장치, 재생 방법, 기록 방법
TW201108219A (en) * 2009-08-17 2011-03-01 Quanta Storage Inc Writing method of multilayer optiacl disc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140628T3 (es) * 1994-11-30 2000-03-01 Sony Corp Medios de grabacion de datos y su grabacion/reproduccion.
JP2000503446A (ja) * 1995-10-19 2000-03-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EP1345215A3 (en) * 1996-07-10 2004-09-15 Hitachi, Lt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c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therefor
JPH1079126A (ja) * 1996-07-10 1998-03-24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アクセス方法
EP1128368B1 (en) * 1998-09-10 2007-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US6735158B1 (en) * 1999-04-07 2004-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layer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rding optical information thereon
JP2000293947A (ja) * 1999-04-08 2000-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方法
JP3720624B2 (ja) 1999-04-26 2005-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と光ディスクの最適記録パワー値決定方法
JP2001023237A (ja) 1999-07-02 2001-01-2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媒体
CA2687697C (en) * 2000-09-13 2011-07-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0403585B1 (ko) * 2001-04-07 2003-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및 그 기록층 인식 방법
JP2004295950A (ja) * 2003-03-25 2004-10-21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光情報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TWI359413B (en) * 2004-03-29 2012-03-01 Pioneer Corp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information recording
JP2006024290A (ja) * 2004-07-08 2006-01-26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9553A (zh) 2007-06-27
JPWO2006075696A1 (ja) 2008-06-12
EP1837872B1 (en) 2012-03-07
US20090103407A1 (en) 2009-04-23
TWI350538B (en) 2011-10-11
EP1837872A1 (en) 2007-09-26
WO2006075696A1 (ja) 2006-07-20
EP1837872B9 (en) 2012-07-18
KR100836701B1 (ko) 2008-06-10
US7697390B2 (en) 2010-04-13
EP1837872A4 (en) 2009-01-07
KR20070083390A (ko) 2007-08-24
JP4627762B2 (ja) 2011-02-09
TW200638405A (en) 2006-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13449C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ata
CN101103394B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
US20070217313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Record Controlling Computer Program
CN100481214C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
EP1837873A1 (e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7539113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JP4603555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0587813C (zh) 位置核实装置和方法、位置测量装置和方法
KR100852227B1 (ko) 기록 장치, 기록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KR100852226B1 (ko) 기록 장치, 기록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US20090135707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4603535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WO2006121128A1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7

Assignee: China Hualu Group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7

Assignee: Shenzhen Maxmad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7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7

Assignee: Guangzhou Panyu Juda Car Audio Equipment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2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7

Assignee: TCL Kone Electronics (Huizhou)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4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7

Assignee: Dongguan d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Kit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6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061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