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0395C -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0395C
CN100480395C CNB2003101208371A CN200310120837A CN100480395C CN 100480395 C CN100480395 C CN 100480395C CN B2003101208371 A CNB2003101208371 A CN B2003101208371A CN 200310120837 A CN200310120837 A CN 200310120837A CN 100480395 C CN100480395 C CN 1004803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disease
box body
cause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208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6217A (zh
Inventor
杨小强
郭银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Tianjia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TIANJIA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TIANJIA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TIANJIA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to CNB2003101208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80395C/zh
Publication of CN1556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6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03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03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包括从患病的人或动物体表和/或体内取样、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病原微生物扩增培养、将培养物作为病原微生物替代物进行敏感药物筛选。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装置,包括可密封的盒体及盒内的固体培养基;盒内有多个分隔条将内部分成多个分隔区。该装置还可包括待选药物携带装置。本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在操作条件达不到专业要求的场所如家庭、养殖场、野外进行快速准确的药敏试验。

Description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药敏试验是辅助感染性疾病诊断、处方的重要手段。现有技术包括多种辅助感染性疾病处方的药敏试验方法。无论在人体临床还是兽医临床上,目前最常用、最简便的药敏试验方法是纸片扩散法(Disk Diffusion Susceptibility Testing,又称Kirby-BauerMethod,即K-B法)。但即使是这种最简便的方法,在临床实践特别是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实施该方法需要较完备的实验室条件,如配备无菌操作台、生化培养箱等,必须由具有一般微生物实验技能的技术人员才能进行操作。
无论使用何种现有技术的药敏试验方法为处方提供依据,都存在以下三个缺点:
1)试验周期长。在做各种药敏试验前必须完成病原微生物(以下简称病原)的分离鉴定,而病原分离一般需要2天以上,病原鉴定需一周左右。如果遇到疑难杂症,该分离鉴定过程往往需要数周乃至更长时间。
2)难以选到最佳药物。通常做药敏试验仅针对一种主要致病病原,而非所有病原。对于复合感染的疾病,只有选择对多种病原同时有效的药物才能更好地起到控制和治疗的作用。
3)试验条件苛刻。只有在实验室或者在具有常规微生物实验条件的环境下才能进行。
为了节约时间,人们通常将药敏试验前的病原鉴定步骤省去,仅根据以往的经验,直接将疾病与分离到的病原联系起来。但是,即使是这种简化程序,从病原分离到取得药敏试验结果也至少需要3~4天的时间。由于整套程序周期长,对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需要较多的专业仪器设备,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上述方法很难满足医院、患者和养殖者的特殊需要。
当感染性疾病发生时,特别是遭遇养殖病害时,直接找到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比分离鉴定病原更有现实意义。因此,在医疗实践中急需一种简便、快速的选药方法,以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正确的处方。
目前,指导养殖者选择动物病害用药的产品只有一些“病原”检测试剂盒。这类产品价格较高,适用面窄,只能用于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检测。用此类产品指导选药的缺陷是:只能证明患病动物体内是否含有该微生物,但不能确定该微生物是造成疾病的病原,即使该微生物是所患疾病的一种病原,也不一定是唯一的、主要的病原。另外,微生物的药物敏感性变化较快,仅根据以往的经验用药不一定能有效治疗疾病。因此,仅凭这种检测结果处方并不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并提供一种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装置。
本发明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的选药方法,无需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即可直接进行病原敏感药物的筛选。
本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从患病的人或动物体内和/或体表取样
样本可以取自患病个体(人或动物)体表或体内的病灶组织,血液、组织液、分泌物等体液,肝脏、肾脏等实体性内脏器官,尿液、粪便等排泄物,也可以是上述一种或几种成分的混合物。取样部位通常根据疾病特征确定,如体表发炎,可用炎症部位刮取物作为样本;肠道溃烂,取肠道;生殖道疼痛,可用消毒棉签沾取生殖道粘液;腹泻,取粪便或肠道内容物等。
对于具有共同疾病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应选择症状明显或濒死个体进行取样,既可以从一个个体中取样,也可以从多个个体中分别取样,然后混合。
在患病个体的不同部位分别取样进行药敏试验,然后综合各样本的试验结果,将使选药结果更为准确。对于动物病害,最佳的取样方式是取两组样本,一组为病灶组织,因为通常病灶组织含有较多病原,另一组为血液、实体性内脏器官或其组合物,因为虽然病原不一定进入血液和内脏器官,但进入血液、实体性内脏器官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病原。
2)将样本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病原扩增培养
首先根据疾病特征初步判断病原类型,不同类型病原的营养需求略有不同,应根据病原类型选择相应的培养基。这里所述的相应的培养基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不同配方的各种微生物培养基,如培养细菌的LB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真菌的沙保氏培养基,培养螺旋体的柯氏培养基,支原体的培养基除基础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10~20%的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支原体所需的胆固醇,培养阴道毛滴虫的肝-胨-糖培养基等等。
将样本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培养液混浊。培养温度以与人体或动物体温相近为宜,一般需培养6~12小时。若培养温度较低,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含有固体物的样本最好先经破碎处理,以便其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能充分释放。一种简单有效的破碎方法是先将样本切成小块,加入含有液体培养基和助破碎物的容器中,密封该容器后剧烈振荡至样本破碎,不必将助破碎物从培养容器中取出即可直接进行培养。采用这种破碎方法可将破碎和扩增培养在同一容器内完成,减少杂菌污染的可能性。助破碎物可以是碎玻璃等不影响培养液理化性质的坚硬物质,培养容器可以是锥形瓶或试管,以试管为佳。
3)将培养物作为病原替代物进行敏感药物筛选
取全部或部分上述培养物作为病原替代物进行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适药物。药敏试验方法可选择现有药敏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如使用下文所述的装置进行,整个过程将更为简便快速。用于药敏试验的每个待选药物既可以是单种药物,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如中西药混合、两种以上抗生素混合等。
若由取自不同部位的样本做出的药敏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则应根据疾病的症状和病原的生长特性做出选择。例如:a组样本为病灶组织,b组样本为血液、内脏器官或其组合物,两组样本的药敏试验结果略有不同,则选药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选药方法
Figure C200310120837D00051
注:——代表病原长势好坏不影响选药方法。
表1所述的三种状态均指样本加入液体培养基中正常培养后的状态:状态①代表病原不侵入机体组织或血液;状态②代表病原侵入机体组织或血液,由于a组样本多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如体表物质、肠道等,取样时携带杂菌的可能性大,因此其药敏试验结果只能作为参考;状态③代表所选择的培养基不能满足病原的生长需求,或疾病为非感染性疾病。发生状态③所述情况时,应通过个体观察和镜检等手段重新判定病原的类型,并更换培养基进行试验。如果病原在各种培养基上均不能正常生长,则说明疾病为非感染性疾病或病原为病毒等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
若患病个体为动物,选药时应同时考虑到动物品种、动物生理、给药方式、环境条件等因素,使药物的选择更为合理。
实施本方法无需使用超净工作台,但需采取简单的防止污染措施,如取样时对取样部位外表面和取样的器具(如刀具、器皿)进行消毒,操作时应尽可能选择干净的空间等。
本方法有两次培养过程,每次的培养时间均不宜过长,时间过长,则需考虑杂菌的影响。以固体培养基为材料的试验,药敏结果随时间变化有所不同,应以前期(以出现病原群落为标志)的试验结果为准,后期的试验结果受杂菌影响较大,不宜作为选药依据。
本发明适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螺旋体、原虫等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病原,不适于不能在培养基上增殖的病原,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病毒性疾病也是一种多发的感染性疾病,虽然本方法不能直接针对病毒进行选药,但由于病毒性疾病往往伴有细菌复合感染,因此,若采用本方法也能选出合适的药物遏制复合感染的细菌,进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
本发明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对细菌等病原一般可在12~36小时内完成治疗药物的筛选。与传统的药敏试验方法相比,本方法不需要逐个进行每种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而是将含有所有病原的样本作为病原替代物扩增培养后直接进行药敏试验,大大缩短了试验周期,同时也降低了对试验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要求。本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取得了难以预料的准确结果。
本方法能取得上述结果的原因是:
1)选择了适当的方法处理样本,在药敏试验时既能保证病原分布均匀,又能保证病原有足够的接种浓度。
样本(或其破碎物)并不适合直接作为病原替代物进行药敏试验。这是因为:首先,样本(或其破碎物)往往很粘稠,很难涂布均匀,影响药敏结果判读;其次,虽然取样时尽可能选择含较多病原的样本,但样本中病原浓度仍不够高,涂布在培养基上的病原更是少数,难以形成优势种群,易生杂菌;另外,病原浓度低还造成增殖缓慢,药敏试验时间越长,杂菌的影响越大,药敏结果越不准确。本发明将样本直接或经过处理后置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病原数量在培养过程中呈级数增长,直至达到药敏试验需要的接种量。然后将所获的液体培养物作为病原替代物进行药敏试验,既解决了病原分布不均的问题,也保证了病原的浓度,降低了杂菌的影响。
2)体外试验接近体内试验效果,药敏试验时各种病原之间的比例基本维持体内状态
根据微生态理论,在微生态系统中,优势微生物种群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维持了种群优势,这种生态平衡通常需要较大的环境变化才能被打破。本发明将样本破碎物加入液体培养基,保持了病原所处的环境的稳定性,因此培养后培养物中各种病原之间的比例将基本维持原状。以之为病原替代物进行药敏试验,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体内试验,试验结果与实际用药效果更接近,提高了选药结果的准确度。
3)少量杂菌不影响试验结果
实施本方法虽应尽可能避免杂菌污染,但无需无菌操作。即使杂菌进入培养基,它在整个微生物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低,生长受到培养基内优势微生物种群——各种致病病原的抑制,经过短时间的培养后,培养物中杂菌的比例不会提高,因此不足以形成影响药敏试验结果判读的群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装置。
本装置包括装置A和装置B,其中装置A可以独立用于药敏选药,也可以与装置B配套使用。装置B不单独使用,是装置A的附加装置。分述如下:
装置A:
是一种内部有分隔条并带有盒盖的盒体,形状不限,如可以是扁平的圆盒或方盒。
盒体内设有多个分隔条,分隔条形状和大小最好相同,数目不限,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常用数量为6-30根。分隔条将盒体的内部空间分成多个分隔区,分隔区最好形状大小相同。分隔条的一端与盒内壁相连,另一端可与盒内壁相连,也可以不相连,以不相连为优选。盒内装有固体培养基,其高度不应高于分隔条。固体培养基的配方选择方法同步骤2)中的液体培养基,其组成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常规培养基成分。
装置A可以标有刻度,帮助读取药敏试验结果;其中圆形盒体可带有螺纹和/或密封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盒体可带有卡槽和/或密封圈,保证盒的密封性,减少杂菌等污染,延长预先灌注的培养基的保存时限。
装置A的材料可以用塑料或玻璃等对病原和培养基无影响的材料,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最好,无需开盒即可观察药敏试验结果。塑料为装置A的最佳材料,既可以避免装置的磕碰损坏,又易制作螺纹,且造价低廉,透明度好。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盒体1为圆形,各分隔条3自盒外周向中心排列,外侧与盒体1外周相连,但分隔条3在圆心处互不相连,形成圆形空隙。使用时从圆心处向盒内注入液体,通过旋转盒体,使培养物均匀分布在各分隔区内的培养基4上,但培养物不漫过分隔条,即分隔条3能将其两边的培养基分隔开来。
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8所示:盒体1为长方形,分隔条3平行排列,一端与盒体的一边相连,另一端不与盒体的另一边相连,留有空隙,分隔区呈钢琴键盘状,使用时从空隙处加入培养物。
另一种实施方式是盒盖内包括有多个突起部位,可将待选药物或含药载体,如含药滤纸片等,用粘贴等方式附着在其上。当盒盖与盒体密封后,这些突起部位可嵌入盒体的每个间隔中,与固体培养基表面接触。
单独用装置A按以上几种实施方式操作时,在各种药物的作用下,盒体中固体培养基表面的每个区域病原群落生长面积将有所不同。比较各个分隔区内病原群落的分布情况,就能筛选出较佳的病害治疗药物。
装置B:
是与装置A配套使用的待选药物携带装置,不单独使用。形状是与装置A相对应的条状物,使用时置于装置A内。
当装置A为圆形时,装置B为图3-4所示的环形贮药圈5;图5-6是贮药圈放入圆形装置A的示意图。当装置A为长方形时,装置B为图9-10所示的直线形贮药条6。装置B有若干个间隔,每个间隔内设有一个贮药处,用于放置待选药物或含药载体,各贮药处互不相连。贮药处7可以是一个凹槽,也可以是可附着药物或含药载体的平面或凸起等。所述含药载体指含有药物的纸片、棉花、琼脂等。
装置B的间隔数量应与所用的装置A中盒体的间隔数量相同,使用时可将装置B固定在盒体的固体培养基上,使装置B的间隔与盒体的间隔一一对应。装置B的每个间隔可设有凹口,嵌入盒体后药物或含药载体可与固体培养基表面接触。装置B固定在盒体内后,其高度应低于装置A高度,保证盒体密封。
若装置A的分隔条只有一端与盒体闭合,则装置B嵌合在分隔条与盒体闭合的一端,以保证待选药物不会渗透到其它分隔区。
装置A和装置B配套使用方法是:将所取样本的液体培养物倒入盒体固体培养基上(或用无菌棉签沾取培养物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待培养基表面基本干燥后将装置B嵌入盒体中,使装置B携带的每个待选药物或含药载体能直接接触固体培养基。然后将装置A闭合密封,倒置培养至培养基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病原群落。培养温度以接近患病个体的体温为宜,室温也可。培养时间一般约8~24小时。
在不同药物的作用下,盒体1中固体培养基表面的每个区域病原群落生长面积将有所不同。比较各个分隔区内病原群落的分布情况,就能筛选出较佳的病害治疗药物。
本装置操作简便,快捷,一般可在12~36小时内完成治疗药物的筛选。不具备常规药敏试验条件的养殖单位利用本装置,无需明确病原就能较容易地选择出合适的治疗药物,避免了判断病原种类时可能产生的人为失误,提高了用药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进而减少了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圆形盒体的装置A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剖面图;图3、图4是环形的装置B结构示意图及其剖面图;
图5、图6是圆形盒体的装置A和环形的装置B配套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剖面图;
图7、图8是长方形盒体的装置A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剖面图;图9、图10是直线形的装置B结构示意图及其剖面图。
以上各图中,1是装置A中盒体,2是盒盖,3是置于盒体1中的分隔条,4是置于盒体1中的固体培养基,5是装置B中的环形贮药圈,6是直线形的贮药条,7是位于贮药圈上的贮药处,8是贮药圈上的若干凹口,其数量与分隔条3数量相同。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用圆形装置A和装置B选药
参照附图1~附图6:图中每个分隔条3从外周向中心方向将盒体1分隔,各分隔条的长度小于盒的半径,即在盒中心互不接触;贮药圈5是放置待选药物的贮药装置,使用时固定在盒体1中固体培养基4的表面,贮药圈5上设有多个凹口8,能嵌入盒中每个分隔条3上。贮药圈5上有若干贮药处7,每个贮药处上贴有含不同待选药物的滤纸片。
使用时将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倒入盒中,均匀分布在培养基4表面,待培养基表面基本干燥后将贮药圈5卡入盒体1,使贮药圈5上的含药滤纸充分接触培养基表面。将盒体密闭、倒置,在适温下培养若干时间,至培养基4表面出现可见菌落。然后根据各分隔区内抑菌圈的大小选药。
实施例2  用长方形装置A和装置B选药
参照附图7~附图10:图中每个分隔条3从长方形盒体的一条长边向对边平行排列,将盒体1分隔(即盒体1的各分隔区呈钢琴键盘状平行排列)各分隔条的长度小于盒的宽度,即分隔条不与盒体的对边相连,留有空隙;贮药条6是放置待选药物的贮药装置,使用时固定在盒体1中固体培养基4的表面,贮药条6上设有多个凹口8,能嵌入盒中每个分隔条3上。贮药条6上有若干贮药处7,每个贮药处上贴有含不同待选药物的滤纸片。
使用时将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倒入盒中,使其均匀分布在培养基4表面,待培养基表面基本干燥后将贮药条6卡入盒体1,使贮药条6上的含药滤纸充分接触培养基表面。将盒体密闭、倒置,其余培养及选药操作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用圆形装置A选药
参照附图1:图中每个分隔条3从外周向中心方向将盒体1分隔,各分隔条的长度小于盒的半径,即在盒中心互不接触。
使用时将含有细菌的培养液倒入盒中,使其均匀分布在培养基4表面,待培养基表面基本干燥后,将含有不同待选药物的滤纸片分别放在各分隔区紧邻盒外周的培养基表面上。将盒体密闭,其余培养及选药操作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鱼烂尾病选药
2000年4月中旬,福建省罗源海星水产苗种场繁育的一月龄花尾胡椒鲷苗出现烂尾病,一周内苗种死亡率约达到60%。烂尾病一般为细菌性感染引起,根据鱼苗的发病特点初步诊断后,选取细菌性培养基进行药敏试验。
1)取样:鱼苗体小,取濒死的整只鱼苗经体表消毒后置于营养肉汤培养基培养。
2)一次培养:取3个含有4ml营养肉汤培养基的试管,试管中含有助破碎物玻璃渣,每管加入2只濒死鱼苗,加塞密封,振荡试管至鱼苗破碎,室温下静置培养6小时至培养液混浊。
3)二次培养:取3个含有固体营养琼脂培养基的装置A,每个装置A有20个分隔区,每个试管对应一个装置A进行二次培养。振荡试管,将培养液摇匀,静置2分钟,让较大固状物沉淀。打开管塞,将1~2ml培养物倒入盒体的中心部位,旋转盒体,至培养物均匀分布在各分隔区的培养基上,倒去多余液体,盖上盒盖,倒置至培养基表面基本干燥后,将含有不同待选药物的装置B嵌入盒体,使待选药物能接触培养基表面。装置B正面的贮药处贴有含有待选药物的滤纸,背面贴有待选药物编号。密封装置A,倒置,室温下静置培养10小时至菌落出现。
装置B待选药物编号对应的药物如表2所示。
表2  鱼烂尾病待选药物
 
编号 待选药物 编号 待选药物 编号 待选药物 编号 待选药物
1 土霉素 6 呋喃唑酮 11 卡那霉素 16 磺胺嘧啶
2 四环素 7 金霉素 12 氯霉素 17 甲砜霉素
3 庆大霉素 8 红霉素 13 青霉素 18 呋喃唑酮+TMP
4 强力霉素 9 吡哌酸 14 环丙沙星 19 土霉素+TMP
5 氟哌酸 10 恶喹酸 15 链霉素 20 链霉素+青霉素
4)选药及治疗:根据装置A表面的刻度读取每个分隔区抑菌圈的大小,结果如表3所示。3个装置A的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抑菌效果较好的抗菌药有7种,其中环丙沙星和氯霉素效果最好。考虑到氯霉素有可能造成鱼苗造血系统障碍等毒副作用,购买环丙沙星拌饵口服,同时全池泼洒。第3天开始死亡率大幅下降,5天后病情基本稳定。
表3  鱼烂尾病药敏试验结果
 
编号 抑菌圈平均大小(cm)   编号 抑菌圈平均大小(cm)   编号 抑菌圈平均大小(cm)   编号 抑菌圈平均大小(cm)  
1 0 6 0 11 0 16 0
2 0.3 7 0.2 12 2.0 17 1.6
3 0.5 8 0.4 13 0 18 0.7
4 0.5 9 1.2 14 2.0 19 0.5
5 1.4 10 1.5 15 0.7 20 0.7
实施例5  中华鳖溃疡继发细菌性感染选药
2003年10月,福建福清华园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温室养殖中华鳖出现暴发性死亡。解剖观察和分析判断为饲料引发的十二指肠溃疡,并继发细菌性感染。分别取濒死中华鳖的肝脏和十二指肠进行药敏试验,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综合两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四环素作为抗感染口服药物,同时调整饲料配方、投喂抗溃疡药物。10天后中华鳖的死亡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例6  美国红鱼药敏试验
2000年10月初,福建福清江海水产珍品开发有限公司网箱养殖的尾重约为500克的美国红鱼出现大量死亡。经检验,肠道中有卡拉样黏液,肝脏中有白色点状物,体表无明显症状。分别取濒死红鱼的肠道和肝脏进行药敏试验,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选择氯霉素用以口服。一周后100口网箱7.5万尾鱼不再死亡。
实施例7  鸡呼吸道病选药
2002年9月,福建某集约化养鸡场,病鸡以雏鸡为主,除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病征外,还有明显的内脏病变及神经症状。分别取新鲜病死鸡的鼻窦腔分泌物和十二指肠、肝脏进行药敏试验,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培养物对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V敏感,选择恩诺沙星口服,三天后病情得到控制,十天后停止死亡。
实施例8  人霉菌感染选药
某女性患者,有霉菌性阴道炎病史,2003年6月初自觉有复发迹象,表现为外阴奇痒,有豆渣样白带。用无菌棉签取阴道分泌物,加入沙保氏液体培养基,室温培养(约25℃)16小时至培养液混浊,将培养物作为病原替代物进行药敏试验,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伊曲康唑抑菌效果最好,选取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的斯皮仁诺进行治疗,服药2天。5日后症状消失。

Claims (10)

1.一种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
1)从患病的人或动物体表和/或体内取样;
2)将所取样本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病原微生物扩增培养;
3)将所得的培养物作为病原微生物替代物进行敏感药物筛选。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的具体作法是:将由步骤2)取得的培养物加入具有固体培养基和多种待选药物的装置中进行二次培养,然后根据装置内病原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选择药物。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病原微生物为细菌、真菌、支原体、螺旋体、原虫或上述微生物的组合。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的取样包括从患病个体的病灶组织、体液、实体性内脏器官、排泄物中一处或多处取样;且可以将全部或部分样本混合。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进行步骤2)时,先将含有固体物的样本破碎。
6.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装置,特征是所述的装置由内部有多个分隔条(3)并带有盒盖(2)的盒体(1)组成;分隔条(3)一端与盒体(1)内壁相连,将盒内分成多个分隔区。
7.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是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扁平盒体;其中圆形盒体可带有螺纹和/或密封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盒体可带有卡槽和/或密封圈。
8.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所述盒盖内有多个用于携带待选药物的突起部位。
9.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待选药物携带装置;该药物携带装置分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有一个贮药处,且各贮药处互不接触。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所述药物携带装置是贮药圈(5)或贮药条(6);所述贮药圈(5)或贮药条(6)设有凹口,可嵌入盒体(1)的分隔条(3)上。
CNB2003101208371A 2003-12-30 2003-12-30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39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208371A CN100480395C (zh) 2003-12-30 2003-12-30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3101208371A CN100480395C (zh) 2003-12-30 2003-12-30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6217A CN1556217A (zh) 2004-12-22
CN100480395C true CN100480395C (zh) 2009-04-22

Family

ID=34338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208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395C (zh) 2003-12-30 2003-12-30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8039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663A (zh) * 2009-04-01 2010-10-06 湖南省天骑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 细菌、细胞药敏检验方法及药敏检验装置
CN102199530A (zh) * 2011-03-24 2011-09-28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一种药敏试剂盒的制备方法以及药敏检测方法
CN109406345B (zh) * 2018-12-14 2024-02-09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药敏试验采样器及药敏试验方法
CN109679833B (zh) * 2019-01-10 2021-10-26 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多因素一体化筛选平板及其制作工具和制作方法
CN113122423A (zh) * 2020-01-13 2021-07-16 李倩 病原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的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在培养微生物中的应用. 于志华等.中国兽药杂志,第32卷第4期. 1998
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在培养微生物中的应用. 于志华等.中国兽药杂志,第32卷第4期. 1998 *
病原菌检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匡铁吉,雷红,肖漓,梁艳,孟祥红.当代医学,第5卷第8期. 1999
病原菌检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匡铁吉,雷红,肖漓,梁艳,孟祥红.当代医学,第5卷第8期. 1999 *
简捷药敏试验法. 程海庆等.养禽与禽病防治,第1期. 2003
简捷药敏试验法. 程海庆等.养禽与禽病防治,第1期. 20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6217A (zh) 2004-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uckey Germfree life and gnotobiology
CN100480395C (zh)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方法
CN109997787B (zh) 一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向肝细胞癌转化的大鼠培育方法及应用
Sh et al.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INFECTIOUS PATHOLOGY OF HUMANS, ANIMALS AND BIRDS
Baldwin et al. Tuberculosis, Bacteriology,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Diagnosis: With Sections on Immunology, Epidemiology, Prophylaxis and Experimental Therapy
Bullock A schematic outline for the presumptive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diseases of fish
Ngomane et al. Formulation of artificial diets for mass-rearing Eldana saccharina Walker (Lepidoptera: Pyralidae) using the Carcass Milling Technique
Musgrave et al. Amebas: their cultivation and etiologic significance
Zigo et al. Effects of using an alternative bedding composition on the levels of indicator microorganisms and mammary health in dairy farm conditions
CN109929797A (zh) 鸡胚移植瘤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在药物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
CN2682084Y (zh) 快速筛选病原微生物敏感药物的装置
Kuliev et al. Injuries in Working and Sport Horses
Young Description of an organism obtained from carcinomatous growths
CN113842437A (zh) 百部在制备抑制肠道菌群增殖的产品中的应用
Koch Aetiology of tuberculosis
Dye et al. Angular leafspot of strawberry in New Zealand
RU2295561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реды для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микобактерий туберкулеза
Ward et al. Gnotobiotics: A new discipline in biolog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
CN108060207A (zh) 一种基于微量天然化合物的最小杀菌浓度测定方法
CN109406345B (zh) 一种药敏试验采样器及药敏试验方法
Crookshank A Textbook of Bacteriology: Including the Et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ve Diseases and a Short Account of Yeasts and Moulds, Haematoza, and Psorosperms
DePaolo William Watson Cheyne and the Advancement of Bacteriology
Tee Optimization of fruity fly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ulture media for higher yield of offspring
RU2403282C1 (ru) Жидкая питательная среда для культивирования микобактерий из лепром больных лепрой
Vaughan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oi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DONGFANGTIANJ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50318

Owner name: BEIJING DONGFANGTIANJ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G XIAOQIANG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318

Address after: 15 box 100006, justice Road, post office, 7 East Main Street, Qianmen,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ongfang Tianjia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Address before: 350026 Fujian Province, Fuzhou Cangshan District White Lake Pavilion Pu Road No. 105

Applicant before: Yang Xiaoqiang

Co-applicant before: Dongfang Tianjia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Dongfang Tianjia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Dongfang Tianjia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Beij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412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