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8416C - 变换色的生成以及显示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换色的生成以及显示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8416C
CN100468416C CN 200410060019 CN200410060019A CN100468416C CN 100468416 C CN100468416 C CN 100468416C CN 200410060019 CN200410060019 CN 200410060019 CN 200410060019 A CN200410060019 A CN 200410060019A CN 100468416 C CN100468416 C CN 10046841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conversion
angle
look
spectral refle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600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0565A (zh
Inventor
增田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sai Pai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sai Pa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sai Pa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sai Pai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100600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68416C/zh
Publication of CN1710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0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84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841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变换色的生成以及显示方法和装置,包括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原来的涂色的分光反射率,将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进行变换,得到变换色的变换分光反射率,以及在监视器上将变换色的计算机图形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变换色的生成以及显示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计算机图形、任意改变涂色的色质并作为计算机图形在画面上输出的变换色的生成以及显示方法和装置。
在本说明书中,本发明说明了金属色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但是显而易见,本发明并不仅限于金属色,也同样适用于原色。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提高汽车厂商的涂色开发速度,开发了在各种场合使用计算机的涂料设计辅助工具软件。例如,为提高外观效果,有如下的金属涂色,即:在沾合剂中混合有有色颜料和片状发光性颜料(铝片,珍珠片等)或者利用雷利散射混合氧化钛微粒。根据观看的角度,亮度、色度及色调发生变化,使观看者感觉到金属或珍珠等的质感。
以往的开发这些涂色的方法,一般是汽车厂商的被称之为色彩设计师的设计师向涂料厂商的调色设计师口头叙述希望得到的,如化妆品的瓶子、贝壳以及杂志中的图像的色质感,委托进行涂色的开发,现在这样的口头交流的方法也还是主流。这个方法由于依靠个人经验和表现力,经常会在色彩定购者的色彩设计师和调色设计师之间,因意见的不统一而出现作成了与定购的涂色不同的非高效率的问题。
如同IT的进步那样,因测定颜色的设备、计算机、显示监视器的性能的提高,在汽车外壳色的新外观开发中,作为时代的需求,就有了希望利用计算机进行涂色设计的汽车厂商与涂料厂商。能够期望使用这些设备来提高涂色开发的精度和速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画面上任意改变汽车外壳色中的特别是包含颜色数较多的片状颜料的金属涂色的色质感,并在画面上显示新颜色的计算机系统的算法和流程。
以往,按照下述方法得到变换色,即:在画面上设计新外观时,并不是从零开始生成新的颜色,而是一般在过去生成的涂色(称为基色)的基础上,朝着所希望的颜色的方向,修正改变该颜色(称为变换色)来得到变换色。
由此,作成了一种如下的系统,即:用变角分光光度计测定基色的金属涂色,从全受光角或者是辉亮、正面及阴暗,按每一角度改变反射率,改变颜色、质感来得到新的颜色,并将作成的颜色变换成RGB,用全彩色的图形显示基色和变换色,从视觉上判断质感,利用所决定的分光反射率,从已有的涂色数据库中检索近似色求得过去的配方,或者由金属CCMS求得预测配方,实际作成变换色的算法和顺序。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原来的涂色的多角度分光反射率进行运算,通过任意改变颜色和质感的反射率,生成计算机图形,同时显示基色和变换色的图像,从视觉上进行评价,并从涂色数据库中检索近似色,或由CCM可计算出配方的系统。
也存在具备下述单元的计算机图形装置(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123981/1996号),即:由大型变角分光光度计(村上色彩研究所生产的GCMS)测定金属涂色,从变角分光反射率计算出质感系数。首先计算对分光波长的依存,其次计算对受光角的依存,并预测改变了质感的分光反射率的单元。但是该方法所用的分光光度计虽然可按每1度精确测量,但测定时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另外,还存在着必须事先计算大量的变角分光反射率,以得出2个特征参数的缺点。
另外,还存在如下方法(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22653/1998号),即:由大型变角分光光度计(村上色彩研究所生产的GCMS)测定的每1度的测定值与汽车形状的角度相匹配,作成汽车图像,并将其由市场出售的照片编辑软件进行显示并修正颜色。但是由于基色是测色后的反射率,变换后的颜色在照片编辑软件的内部是经过了处理的RGB值,不能得到分光反射率。另外,不能明确变换后的颜色的受光角和颜色的对应关系,因此不能从涂色数据库中检索出变换后的颜色,另外不能由反射率来进行CCM。
还存在如下方法(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66119/1999),即:将涂色的分光反射率和汽车形状的3维形状进行匹配,包含环境光在内进行补偿,作成实时照片来评价汽车的外壳颜色。该方法是一种将现有的涂色与3维形状进行匹配的方法,但不能从色彩学上改变基色来作成新的颜色。
还存在如下方法(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69411/1999),即:将CG(模拟图像,数字照相机图像等)的RGB变换成XYZ,利用模糊理论,凭借着人的不确定性,从数据库中来检索近似色。但是该方法不是根据测色值的分光反射率来作成变换色。
利用样品数据库(存在涂料配方)、该变角测色值和汽车的3维形状数据,进行高速补偿处理作成汽车的CG。另外,将颜色与感性信息相联系,设计者用设计术语选定涂色(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66119/1999)。该方法也是从感性的数据库中检索颜色,而不是作成变换色。
还存在将原来图像具有的基色变换成变换色的色变换方法。该方法利用基色的特征数据的数据库,补偿成汽车在外界光线下看到的颜色(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32430/1999号:物体图像的色变换方法)。该方法以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123981/1996号相同的方法来改变颜色,但是存在着必须事先计算大量的变角分光反射率,来得出2个特征参数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如下功能的设计工具软件,即:在没有较大的损害从多角度分光光度计得到的基色的分光反射率的特性的情况下,计算反射率,对颜色进行略微修正并计算出新的变换色的分光反射率,将其作为计算机图形,在监视器上同时显示变换前和变换后的图像,从视觉上判断颜色的修正方向,判断是否可进行涂色的新颜色开发,特别是是否具有外观性。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如下功能的工业用涂色设计工具软件,即:判断变换后的变换色能否在所希望的涂装工序(例如2C1B,3层等的多层工序)以及作为目标的汽车厂商的涂装生产线上实现,并且与设定的色再现限度值进行对比,显示在工业上能否实现的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新外观开发的近似色检索工具软件,即:利用变换后的分光反射率,从现有的涂色数据库中,多角度地进行近似色检索,检索出具有最近似的颜色和质感的颜色,并基于检索结果的涂色,迅速地作成变换色。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颜色设计用金属CCM,即:根据上述的近似色检索,在没有近似色时,利用变换色的分光反射率,进行金属CCM,进行配方计算,计算出色彩材料的配方量并迅速地作成变换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以往的技术课题,提供了一种用计算机图形进行变换色的生成及显示的方法,包括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原来的涂色的分光反射率,变换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得到变换色的变换分光反射率,以及将变换色的计算机图形在监视器上显示的步骤。
在优选方式中,还包含用多角度分光光度计,测定作为金属色的原来的涂色的分光反射率。
在优选方式中,还包含将入射光的正反射光为0度的偏角所代表的受光角,按10~100度之间5个以上的角度,利用多角度分光光度计测定原来的涂色的分光反射率。
在优选方式中,还包含将测定的分光反射率乘以系数来得到多角度分光反射率。
在优选方式中,该系数是全角度相同的值。
在优选方式中,每一次操作该系数在0.5~1.5的范围内进行,重复进行多次操作,阶段式地改变颜色。
在优选方式中,每一角度的系数不同。
在优选方式中,扩大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的山峰和山谷,得到变换分光反射率。
在优选方式中,将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的最大值扩大,最小值缩小,主要改变色度。
在优选方式中,移动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的波长,得到变换分光反射率。
在优选方式中,移动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的波长的量,每一次操作在-5nm~+5nm的范围内进行,重复进行多次操作,阶段式地改变颜色。
在优选方式中,将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乘以滤色器系数,得到变换分光反射率。
在优选方式中,该滤色器系数在380~700nm的波长范围内,每一次操作在0.8~1.2的范围内进行,重复进行多次操作,阶段式地改变颜色。
在优选方式中,通过在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上按配方比率加上其它涂料的分光反射率进行计算,得到改变了颜色和质感的变换分光反射率。
在优选方式中,将其它涂料的分光反射率乘以配方比率所得到的分光反射率,加上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进行计算,由此得到变换分光反射率。
在优选方式中,还包含将变换分光反射率变换成RGB值,根据RGB值来得到特定的变换色。
在优选方式中,还包含将测定的原来的涂色的分光反射率变换成RGB值,根据RGB值来得到原来的涂色。
在优选方式中,在监视器上显示原来的涂色及变换色双方的计算机图形。
在优选方式中,用测定的原来的涂色的分光反射率及变换分光反射率,在监视器上显示原来的涂色及变换色双方的计算机图形。
在优选方式中,用原来的涂色的RGB值及变换色的RGB值,在监视器上显示原来的涂色及变换色双方的计算机图形。
在优选方式中,利用在监视器上显示的原来的涂色及变换色双方的计算机图形,从视觉上评价原来的涂色及变换色的外观性。
在优选方式中,还包含检查是否能作成生成变换色的涂料的检测。
在优选方式中,使用作成可能的颜色的上限表,检查是否能作成生成变换色的涂料。
在优选方式中,该作成可能的颜色的上限表按涂装工序、涂装生产线可进行替换。
在优选方式中,变换色超出该作成可能的颜色的上限表的上限时,在画面上显示警告信息,防止创作出不现实的颜色。
在优选方式中,还包含检索变换色的近似色。
在优选方式中,用变换分光反射率,检索变换色的近似色。
在优选方式中,用变换分光反射率,从涂色数据库中检索变换色的近似色。
在优选方式中,还包含计算生成变换色的涂料的配方。
在优选方式中,CCM系统读入变换分光反射率,计算生成变换色的涂料的配方。
进而,为解决上述以往技术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如下特征的变换色生成及显示装置,即:测定涂色的分光反射率的分光光度计,变换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得到变换色的变换分光反射率的单元,以及将变换色的计算机图形进行显示的监视器。
通过利用本发明,可将外观的金属涂色的色变换数字式地在计算机画面上进行模拟,根据模拟图形,判断是否能现实地作成生成的涂色,并在分光反射率的水平上作成适合工业生产的颜色,进而利用该反射率进行近似色检索,通过进行金属CCM进行实际配方,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变换色作成实际的涂板。通过汽车厂商的车型设计师和涂料厂商的调色设计师共有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决定新颜色的色质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3是色变换操作的计算机画面。
图4是作成的滤色器的曲线图。
图5是增减IV68,SV68,FF68的金属色的曲线图。
图6是增减了色度的中色度红云母色的曲线图。
图7是使波长偏移、改变了色调的中色度红云母色的曲线图。
图8是经滤色器着色了的银金属色的曲线图。
图9是混合有其他颜色并着色了的银金属色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系统构成图。如图所示,基本的构成是可全彩色显示的监视器(102)与通常就能获得的计算机(101)连接。为得到基色的变换角或多角度分光反射率,用实际作成的涂板或色纸(105)进行测定,也可以通过网络从因特网(108)那样的广域网的服务器(107)上获得。显示基色的CG(104),并显示可按下述顺序生成变换色的CG(103),同时用眼睛观测评价涂色的外观性。
在本说明书中,“反射率”是指某一波长λ的反射率(R%),“分光反射率”是指每一波长λ的反射率(R(λ)%),“多角度分光率”是指多个角度中,各个角度的分光反射率。但是“分光反射率”也有时候仅仅指的是反射率。金属色是指观看角度不同,颜色不同的颜色。原色是指观看角度不同,颜色不作改变的颜色。测定金属色需要有多角度分光光度计,测定原色不需要多角度分光光度计。
利用图2更详细地说明处理顺序。
第1步,做好为基色的金属涂色的准备(201)。该涂色可以是客户所要求的颜色,也可是汽车厂商所设定的生产线颜色(称为号口色),还可以是从涂料厂商提供的原料色中所选择的颜色。不论任何一种选择,尽可能地将与变换后的颜色近似的颜色定为基色。
并且,利用多角度分光光度计测定基色。作为多角度分光光度计,使用了村上色彩研究所生产的GCMS(入射角和受光角能够1刻度地改变)或美国X-Rite公司的MA68(入射角为-45度,受光角是来自正反射光的偏角,为15、25、45、75、110度)作为便携式分光光度计。使用MA68,短时间内可进行大量的检测,非常方便。
第2步,使用多角度分光光度计,作成计算机图形。在使用GCMS,1刻度地测量时,用JIS Z8701将所测定的反射率变换成XYZ后,由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所定义的从XYZ变换为RGB的公式,将其变换为RGB,并计算全角度的RGB点,在画面上显示就可以得到从辉亮(受光角一般为10-15度)到阴暗(受光角一般为75-110度)的连续亮度的涂色的CG。
使用便携式分光光度计MA68时,由于测定角度为5度,由此只能得到5点的RGB。在该种情况下,利用在日本专利公开第10045/1998号、决定金属涂膜的光学性质的方法中提出的、从规定的5个角度反射率的递归公式来预测任意角度反射率的公式,对从辉亮到阴暗的分光反射率进行预测,计算XYZ,RGB,可得到计算机图形。
第3步,计算基色的反射率,变换为各种颜色,质感,得到变换色的分光反射率(203)。
第4步,显示变换色的颜色信息和CG(204)。颜色信息用色度值(Lab*,Lch*)或质感系数(表示辉亮的亮度的IV,表示正面的亮度的SV,表示辉亮和正面的对比度的触发器值FF)。另外,求得与基色的变换色的多角度色差,并在全彩色监视器的上述基色的CG旁显示。
第5步,判断色再现区域是否OK(205)。读入事先作成的涂装工序(2C1B,3层等),或者读入按汽车厂商的每一条涂装生产线,实际进行涂装而成为涂膜的“色彩再现区域的上限值表”(计算机可读入的文件形式),检查该变换色是否包含在其中。如果超出该范围,那么不可能成为实际的涂色,再次返回到色变换的运算(203),作成变换色。作为色彩再现区域而保存的色质感系数适合为IV、FF、各角度的Y值和L*值,规定颜色上限的值适合为c*(金属色度),h*(金属色调)。
IV,FF表示亮度的变化,眼睛观测来说表示阴暗感。保存在表中的情况下,FF每隔0.2分开,并将其中最大的IV保存。
各受光角的Y值和L*值规定了变换色的亮度,或者明亮度(亮度超过白的100时表现为明亮度)。用表保存时,保存的是各角度的最大值。
色度c*和色调h*成对使用。将360度的色调圆h*每隔大约30度分开,在该色调中保存最大色度c*。受光角规定辉亮(受光角15度)、正面(45度)的2个角度就够了。这是由于辉亮15度是以从透过了颜料层的发光材料反射的金属光(铝片时)或干涉光(干涉云母时)为特征来进行表示,正面45度表示颜料的扩散光。以这2个角度来检查对于变换色的色调的色度就足够了。另外,从色彩学来说,按色调划分的原因是从红到黄为高亮度且高色度,从绿到蓝、紫为低亮度低色度,根据色域的不同而产生颜色的上限的色度也极为不同。
按涂装工序(2C1B,3层)和汽车厂商的涂装生产线准备该“色彩再现区域上限表”,进行色变换时,在电脑中指定涂装工序和涂装生产线,读入该“色彩再现区域上限表”,并随时检查色变换后的涂色、质感系数是否包含于其中,如果没有包含在其中,则在电脑的监视器上显示警告信息或警告声以提示操作者。这样能防止在电脑上作成不现实的涂色。
第6步,依靠设计者的感觉判断变换色的涂色图像是好是坏(206),如果不好的话,再次返回到色变换运算(203),作成变换色。
第7步,将确定后的变换色的多角度反射率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中(207)。
第8步,从色库中检索变换色的近似色(209)。检索近似色更好的方法可以利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259398(=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0084476)号所公开的高速检索金属涂色的近似色的方法。这样,只要能得到与变换色近似的实际的涂色,就能向顾客提示。
第9步,用CCM处理变换色,得到预测配方(209)。利用已经公知的金属色的CCM,从变换色的多角度分光反射率可计算配方。作为具体的方法,可以利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221690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036309号)号所公开的计算机调色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涂料的调色方法以及市场出售的金属CCM软件。
以下,对作为本发明的核心部分的金属涂色的多角度分光反射率进行色变换,说明从基色开始到作成变换色的算法及顺序。
1.表示金属涂色的多角度分光反射率的标号
变换色彩最确实的方法是变换作为色彩的物理量的分光反射率。用多角度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反射率如下所示。
R(x,λ)
此处,R是反射率(Relectance),由测定设备附属的校正板校正的反射率%来表示。x是受光角,一般由来自正反射光的偏角表示。λ是波长,一般在可见光范围400—700nm之间,以10nm间隔(波长数31个),20nm间隔(波长数16个)来表示。
正确的是在这之中还应有入射角的变量,但是由于在测定系统中入射角是固定的,大部分的设备依照测色学标准采用的是-45度,因此作以省略。
x的受光角可取得的范围根据测定设备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村上色彩研究所生产的变角分光光度计GCMS可以1度地任意改变入射角和受光角。但是在金属涂色的测色中,一般是以入射角-45度,受光角由来自正反射光的偏角来表示,可测定从5度到110度、最小1度(通常为5到10度)的刻度进行测定。X-Rite公司的便携式分光光度计MA68是入射角-45度,受光角为15、25、45、75、110度的5个角度,如果是通常的金属涂色,以这5个角度测定辉亮(15度、25度)到正面(45度)最后到阴暗(75度、110度)是必要的、并且能足够地进行测定。一般如下所示。
x1,x2........,xn(i=1,n)   n是受光角的个数
波长λ在可见光范围400—700nm之间以10nm间隔(波长数31个),20nm间隔(波长数16个)来表示,一般如下所示。
λ1,λ2.......λm(j=1,m)      m是波长的个数
综上所述,用多角度分光光度计测定的金属色的测定值可用下式表示:
R(xi,λj)i=1,n,j=1,m
在本发明中,采用MA68作为多角度分光光度计,以下的讨论是n=5,m=16时对式子进行的展开,也即是为如下标号。
x1=15度,x2=25度,x3=45度,x4=75度,x5=110度
λ1=400nm,λ2=420nm,.........λ16=700nm,
2.反射率的乘法计算的方法
2.1 全角度的反射率都乘以系数k的方法
变换基色的反射率R获得新颜色的反射率R’的方法,最简单的是将原来的反射率R(x,λ)乘以正实数系数k。只要是正实数,反射率就不会到0.0以下,适用于现实的颜色。
R’(x,λ)=k*R(x,λ)
按每一个受光角改变所乘系数时,表示为:
R’(xi,λj)=ki*R(xi,λj)  i=1,5  j=1,16  式1
全角度的反射率都乘以k倍的方法是平行移动金属涂色的反射率,从色彩科学来说,3刺激值XYZ中明亮度Y值在CIE Lab中变为亮度L*值,色调和色度的变化较小。
2.2 按每一角度改变反射率所乘系数k的方法
改变金属涂色的颜色时,有非常想改变辉亮或只改变阴暗的愿望。这种情况下,只改变角度xi的系数ki是不恰当的。这是因为在金属涂色中,从辉亮到阴暗的反射率连续地变化,不能只改变某一个角度的反射率。此时反射率乘以系数k近似于相对角度x的一次函数。也即是,辉亮x1度的系数设为k1,阴暗x5度的系数设为k5时,中间的k2,k3,k4首先在求得x1度和x5度之间的斜率s后求出:
s=(k5-k1)/(x5-x1)         式2
k2=k1+s*(x2-x1)
k3=k1+s*(x3-x1)
k4=k1+s*(x4-x1)
一般,ki=k1+(xi-x1)*(kn-k1)/(xn-x1)。将该系数的值增大得比1.0要大时,反射率也增大;减小得比1.0要小时,反射率也减小。研究的结果是:不损害基色的色质感进行变换的k1,k5的范围是从0.1到2.0之间,优选的是从0.8到1.2之间。但是缺点是较大改变该值时,色彩发生极端地变化。例如x1=0.8,x5=1.2时,中间的值x2=0.84,x3=0.93,x4=1.05。
3.改变金属涂色阴暗感的方法
3.1 表示阴暗感的参数
说明在最基本的金属涂色的质感之中,表示辉亮和正面的阴暗感的参数。一般已知有IV、SV、FF。在用MA68的5个角度测定时,IV68,SV68,FF68表示从MA68的测定值求得的意思。阴暗感是指辉亮的明亮度和来自正面的阴暗的明亮度的比值。进而,在分光反射率的运算中,辉亮15度的反射率和来自正面45度的阴暗75度的反射率的运算相同。实际上,所乘的系数设定在辉亮1.0以上,阴暗1.0以下时,辉亮增加阴暗减少,因此阴暗感增加,金属感更强。
IV68是在辉亮一侧的k1度(如果是MA68,则为15度)的三刺激值XYZ之中,代表明亮度的Y值;SV68是在正面的k3度(如果是MA68,则为45度)的三刺激值XYZ之中,代表明亮度的Y值;FF68是可利用下式由IV68和SV68计算得到的参数。
FF68=2×(IV68-SV68)/(IV68+SV68)
IV68表示的是辉亮也即是正反射光附近的明亮度,是超过白的100时,眼睛观测觉得从亮度变成明亮度的参数,值越大,越得到更强的光辉,金属感越强。
SV68是正面的明亮度,值越小,从来自正面的阴暗值越小,金属感越强。
FF68是辉亮和正面的明亮度的比值,也即是表示对比度的参数。可取的值从0.0到2.0。值越大,金属感越强。一般,在只包含无方向性颜料的原色涂色中为0.0,在包含铝片的银金涂色中为1.6至1.8。此外,这里所用的Y值为在三刺激值XYZ中表示明亮度的数值,其可从分光反射率通过JIS Z8701所规定的式来计算。
3.2 增减IV68
增加辉亮的明亮度(或亮度)IV68时,设k1=1.05,k5=1.0,由式2求出中间的k2,k3,k4。x1度的新反射率R’由式1求出。相反地,减小IV时,设k1=1/1.05=0.9523,k5=1/1.0=1.0,辉亮的系数比率设为比1.0还要小,由式2求出各角度的ki,并由式1进行计算。由此,可相反地减小IV68。
k1,k5的值并不限定于此,0.5到1.5之间为合适的范围,特别是辉亮的亮度变换,眼睛观测较为醒目,因此在1.05左右较为妥当。
实际上,在画面上改变颜色时,当执行“增加IV68”的命令时,由式1计算变换色R’,画面上显示各角度的色度值CIE Lab*,Lch*,和IV68,SV68,FF68,计算与原来的颜色的色差,并在画面上显示各角度的色差ΔE,同时还显示CS图像。
在执行完1次“增加IV68”后,如果效果不好,没有达到辉亮的目的亮度时,进而可对于当前变换色,能再次执行“增加IV68”的命令。这时的系数k1=1.05*1.05=1.1025,每次执行时IV68增加。
3.3 增减SV68
增加正面的明亮度SV68时,设k1=1.0,k5=1.2,相反,减少时正面的明亮度SV68时,设k1=1/1.0,k5=1/1.2,由式2计算中间角度的系数。
3.4 增减FF68
增加辉亮和阴暗的阴暗感时,设k1=1.05,k5=0.8,相反,减少辉亮和阴暗的阴暗感时,设k1=1/1.05,k5=1/0.8,由式2计算中间角度的系数。
4.增减色度
高色度的颜色的主波长的反射率较大。如果是红色,就是红色的主波长的反射率较大;如果是绿色,就是绿色的主波长的反射率较大,除此之外波长较小的颜色,反射率的峰谷是较为急剧变化的曲线。按各受光角,依据反射率水平,按以下顺序进行该操作。
<增减色度的顺序>
1)得到当前反射率R(x,λ)的某一角度x的波长方向上的反射率的最大值R(x,max)和最小值R(x,min)。
2)计算R(x,max)和R(x,min)的中点,将其定为Rc(x),Rc(x)=[R(x,max)-R(x,min)]/2
3)设Rc为0.0,Rmax一侧为正,Rmin一侧为负,作成山峰一侧为正,山谷一侧为负的新的反射率Rn,并按每一角度乘以系数k。系数k如果比1.0大,则山谷较开阔,可得到更高的色度;反之系数k比1.0小,则山谷较狭窄,色度降低。
Rn(x,λ)=k*[R(x,λ)-Rc(x)]
4)再次将Rc加到Rn上,得到色度变换后的反射率R’。此时,k如果比1.0大,R’为负,因此,此时测定设备可测定的最小反射率定为0.001%。
R’(x,λ)=Rn(x,λ)+Rc(x)
R’(x,λ)≥0.001
5)因此,每一角度的k按下述进行设定:
从辉亮到阴暗,提高全角度的色度时,设k1=k2=k3=k4=k5=1.05,降低时全角度的色度时,设k1=k2=k3=k4=k5=1/1.05。
主要提高辉亮的色度时,设k1=1.05,k5=1.0,由式2计算k2,k3,k4。反之,降低辉亮的色度时,设k1=1/1.05,k5=1.0。同样,提高阴暗的色度时,设k1=1.0,k5=1.2,降低阴暗的色度时,设k1=1.0,k5=1/1.2。
5 使波长偏移来改变颜色
其次,说明改变色调的2个方法。首先介绍的方法是将反射率的波长朝长波长的偏红色移动的方法(称为红偏移)和朝短波长的偏蓝色移动的方法(称为蓝偏移)。现在使用的数字分光光度计是通过将波长范围400-700nm的可见光区域,分成每隔10nm或20nm的离散式的波长进行测定来得到反射率。移动波长的方法是:当该测定设备按测定的波长间隔移动波长时,颜色急剧变化,波长第λ1和第λ2之间的反射率R(λ1)和R(λ2)之间近似直线变化,将该间隔λ2-λ1分割成p份,以比测定波长小的单位移动波长。象这样,以p分割测定设备的波长间隔Δλ后得到的值成为移动波长单位dλ=Δλ/p。该分割数p可以不是整数,可以是任意的正实数。
dλ的值的范围适合在-20nm到+20nm之间。比该范围大时,色调极端地变化而不能叫做色彩校正。更合适的是在-5nm到+5nm的范围。
5.1 使其偏移到长波长
设在波长范围为400-700nm,波长间隔为20nm时测定了有16个反射率。将其记为:
R(λ)    λ=1,16
将其5等分,每20/5=4nm进行移动测定。
R(λ)=R(λ)+[R(λ+1)-R(λ)]/5   λ=1,15   式3.1
由于最后的R(16)是长波长的端头700nm,R(16+1)=R(17)不存在,所以这种情况下不移动R(16)。
5.2 使其偏移到短波长
R(λ)=R(λ)+[R(λ-1)-R(λ)]/5   λ=2,16  式3.2
最初的R(1)是短波长的端头400nm,R(1-1)=R(0)不存在,所以这种情况下不移动R(1)。
此处,想按每一角度改变颜色时,改变分割数p即可。也即是说,分割数越小,较大地改变波长时,作为结果的颜色变换越大。例如,将5个角度的全角度都按每4nm变换时,x1角度的分割数p1,x2角度的分割数p2,......x5角度的分割数p5,设定为相同的值。假设波长间隔dL为20nm,那么20nm/5=4nm。
p1=p2=p3=p4=p5=5
在主要想改变辉亮时,将辉亮一侧的角度的分割数减小,阴暗一侧的分割数加大,两者之间的角度的波长分割数由比例计算式2求出。例如,按以下:
p1=2,p5=10
波长间隔Δλ=20设定时,辉亮一侧的角度x1移动20nm/2=10nm,阴暗一侧的角度x5移动20nm/10=2nm。同样,主要想改变阴暗时,辉亮一侧的角度的分割数加大,阴暗一侧的分割数减小。例如,按以下设定时:
p1=10,p5=2
辉亮一侧的角度x1移动20nm/10=2nm,阴暗一侧的角度x5移动20nm/2=10nm。
6.乘以滤色器系数改变颜色
6.1 乘以滤色器系数
改变颜色的另一个方法是在原来的反射率上乘以滤色器系数的方法。事先准备红、绿、蓝、黄色的r、g、b、y的滤色器Fr(λ),Fg(λ),Fb(λ),Fy(λ),将其乘上原来的反射率R(λ),得到新颜色的反射率R’(λ)。例如为得到偏红色,进行如下计算。
R’(x,λ)=R(x,λ)*Fr(λ)
该滤色器按照如下方法作成。
6.2 滤色器的制作方法
滤色器的颜色按理论来说可以作成任何颜色,但是为了在以后的工序中使用CCM来配方计算色变换后的反射率,最好还是用涂料所使用的颜料来制作。从日本涂料工业的色彩样品薄中,选择色度较高亮度较低,也即是主波长的色彩纯度较高的颜色。基于该反射率,例如,如果是红色,作成具有下述波长范围的系数向量来作为滤色器使用,即:在主波长范围约为600-700nm的系数为1.1,没有波长成分的400-500nm的系数为从0.9到1.0。用于作成滤色器模型的反射率可以是任意的色彩样品,但用涂料作成的色彩样品薄(例如日本涂料工业会发行的日本涂料工业色彩样品薄、汽车色彩样品薄)较为合适。
象这样,滤色器的系数向量值将样品的反射率压缩在0.9-1.0之间。这是因为原样使用样品的反射率时,主波长的反射率较高,除此之外的反射率在0.1%以下,当将该反射率乘以原来的反射率时,原来色彩的反射率急剧地变小,色彩变化较大。因此,为了不消除原来的颜色,只少量地着色成偏红色,现实的方法是乘以主波长比1.0高的系数,除此之外乘以比1.0只小一点的系数,优选的是从0.9到1.1的范围的系数向量。
6.3 每一角度的滤色器的强度
改变全角度的颜色时,不受受光角的影响,将滤色器系数F(λ)乘上原来的反射率R(x,λ)即可。按每一角度,改变着色程度时,采用了如下方法:利用上述的<增减色度的顺序>,作成按每一角度的系数,k倍改变(伸长或压缩)滤色器F(λ)的系数山谷的新滤色器,并将其乘以原来的反射率R(x,λ)。
7.混色
7.1 反射率的混合方式
向某一反射率中混入别的颜色的反射率的方法单纯的是:
R’(x,λ)=c1*R(x,λ)+c2*W(x,λ)
此时浓度比例设为c1+c2=1.0。W是混合的每一涂色的角度的反射率。已知在KS理论中存在着色彩材料的KS值的加法性,但反射率之间不存在加法性。然而,根据反射率之间的配方比率,也能通过加法运算来相对地变换成与设计图形一致的颜色。该目的能得到充分满足。例如,只要在银金属色的反射率中混合有蓝色的原色反射率,在辉亮处看到来自铝片的高亮度,在阴暗处看到来自蓝颜料的发散光,符合设计图形。
7.2 每一角度的混色强度
按某一受光角改变混色强度,可以单纯地考虑通过将混合比率c2乘上系数k进行增减求得,
R’(x,λ)=c1*R(x,λ)+(c2*k)*W(x,λ)
此时浓度比例设为c1+c2=1.0。
上式中,k为每一个受光角的系数,如果想在辉亮处混色较多,那么设
k1=1.1,k5=0.9         条件k1>k5
由式*求出中间角度的k。
如果想在阴暗处进行较多混色,那么设
k1=0.9,k5=1.1         条件k5>k1
例如,加入其它颜色的反射率c2=0.2,在辉亮处大量加入,在阴暗处少量加入时,设k1=1.1,k5=0.9,受光角x1=0.2*1.1=0.22,受光角x5=0.2*0.9=0.18。
[例示]
程序操作画面
图3所示的是变换作成后的金属涂色的色质感的程序的主画面。在左下部有变换颜色的菜单,左上部表示变换后的IV68、SV68、FF68,在其之下,表示有辉亮15度和正面45度的色调h*,色度c*,在其之下,表示有每一个与基色的受光角的色差ΔE,在其之下是当在“色彩再现区域的上限表”中检查了变换色后,色彩区域超出的情况下显示错误信息。右侧表示基色和变换后的色彩的CS图像,可从视觉上同时评价色质感的差异。
基色C1的作成
在中等颗粒直径(平均颗粒直径14μm)的铝片中加入碳黑颜料,作成铝片为15PHR(相对于树脂100的色彩材料的重量)、碳为5PHR的涂色,进行涂装直至在中涂板上完全掩盖后,等待,最后涂装扫尾涂料,由此得到了140度、30分硬化的涂板,将其定为基色(记号C1)。此外,由于本讨论是基于测色学得到的色质感的变换方法,涂料为溶剂型、水型、烧着型、常干型涂料皆可。在以后作成涂色样品时,不特别指定涂料的种类及硬化类型,只将色彩材料的颜料浓度用PHR表示。
基色C2的作成
将贵族紫颜料6.86PHR,碳黑1.81PHR,着色干涉金云母10.08PHR混合,作成黑红云母色的基色C2。
基色C3的作成
作成包含中等颗粒直径的铝片20PHR的银金属色的基色C3。
用便携式5角度分光光度计(X-Rite公司MA68)对上述作成的基色测色。测色值由表1所示。
表1  作成的基色和变换色的色度值一览
表1-1
 
名称 IV68 SV68 FF68
C1(基色) 36.6 7.7 1.31
C1-1’(变换色) 44.5 8.8 1.34
C1-2’(变换色) 36.6 9.8 1.15
C1-3’(变换色) 44.5 6.8 1.47
表1-2
 
名称 受光角 L* a* b* c* h*
C2(基色) 15 24.5 36.4 5.5 36.8 8.6
C2(基色) 25 15.8 27.3 4.2 27.6 8.8
C2(基色) 45 5.8 12.7 1.7 12.8 7.7
C2(基色) 75 3.6 5.1 0.9 5.2 9.6
C2(基色) 110 3.1 3.8 0.6 3.8 8.8
C2-1’ 15 22.0 43.2 7.2 43.8 9.4
C2-1’ 25 14.1 32.0 5.3 32.5 9.4
C2-1’ 45 5.5 14.0 1.9 14.1 7.7
C2-1’ 75 3.7 5.7 1.0 5.8 9.6
C2-1’ 110 3.2 4.2 0.7 4.2 8.9
C2-2’ 15 26.4 31.2 4.5 31.5 8.2
C2-2’ 25 17.1 23.6 3.5 23.9 8.4
C2-2’ 45 6.0 11.5 1.5 11.6 7.6
C2-2’ 75 3.5 4.7 0.8 4.7 9.7
C2-2’ 110 3.0 3.4 0.5 3.5 8.8
C2-3’ 15 27.1 35.5 11.6 37.3 18.1
C2-3’ 25 17.1 26.6 8.7 28.0 18.2
C2-3’ 45 6.5 12.6 3.6 13.1 15.8
C2-3’ 75 3.9 4.7 1.7 5.0 20.1
C2-3’ 110 3.3 3.2 1.3 3.5 21.6
C2-4’ 15 22.82 32.7 1.9 32.8 3.2
C2-4’ 25 14.5 24.5 1.4 24.6 3.3
C2-4’ 45 5.3 10.9 0.3 10.9 1.7
C2-4’ 75 3.4 4.8 0.0 4.8 359.6
C2-4’ 110 2.9 3.7 -0.2 3.7 356.5
表1-3
 
名称 受光角 L* a* b* c* h*
C3(基色) 15 126.0 -0.3 -0.6 0.7 247.6
C3(基色) 25 103.7 -0.9 -0.5 1.0 212.1
C3(基色) 45 64.6 -0.7 -1.5 1.6 244.2
C3(基色) 75 40.3 -0.7 -1.5 1.6 243.5
C3(基色) 110 32.9 -0.9 -1.6 1.8 240.8
C3-1’ 15 125.4 4.5 2.5 5.2 29.0
C3-1’ 25 103.1 3.2 2.1 3.8 33.3
C3-1’ 45 64.2 2.0 0.3 2.0 9.0
C3-1’ 75 40.0 1.1 -0.2 1.1 348.0
C3-1’ 110 32.7 0.7 -0.5 0.9 324.5
C3-2’ 15 129.4 -4.0 4.2 0.7 133.3
C3-2’ 25 106.5 -4.0 3.5 5.3 138.6
C3-2’ 45 66.5 -2.8 1.3 3.1 155.5
C3-2’ 75 41.5 -2.2 0.5 2.3 168.7
C3-2’ 110 34.1 -2.2 0.1 2.2 177.7
C3-3’ 15 126.0 -2.9 -7.2 7.8 248.0
C3-3’ 25 103.0 -3.1 -6.1 6.8 243.0
C3-3’ 45 64.6 -2.2 -5.2 5.6 247.3
C3-3’ 75 40.3 -1.7 -4.1 4.4 246.9
C3-3’ 110 33.0 -1.8 -3.9 4.2 245.6
C3-4’ 15 127.5 1.9 7.2 7.4 75.5
C3-4’ 25 104.9 0.9 6.0 6.1 81.3
C3-4’ 45 65.4 0.5 3.0 3.0 81.4
C3-4’ 75 40.8 0.1 1.6 1.6 87.9
C3-4’ 110 33.4 -0.2 1.1 1.1 100.4
C3-5’ 15 116.7 -1.0 -3.2 3.3 251.9
C3-5’ 25 96.3 -1.9 -4.1 4.5 245.5
C3-5’ 45 61.4 -2.9 -8.6 9.0 251.2
C3-5’ 75 41.4 -4.7 -13.7 14.5 250.9
C3-5’ 110 35.8 -5.7 -15.4 16.5 249.7
C3-6’ 15 122.2 -0.7 -5.7 5.7 263.0
C3-6’ 25 102.4 -1.1 -1.6 1.9 235.3
C3-6’ 45 66.6 2.0 2.5 3.2 52.1
C3-6’ 75 48.0 2.5 6.6 7.1 69.3
 
C3-6’ 110 45.0 0.5 8.8 8.8 86.8
C3-7’ 15 98.4 0.5 1.7 1.7 74.3
C3-7’ 25 80.0 -0.2 0.9 1.0 103.5
C3-7’ 45 48.4 -0.4 -0.6 0.7 240.9
C3-7’ 75 29.0 -0.5 -1.0 1.1 243.7
C3-7’ 110 23.1 -0.7 -1.2 1.4 241.2
滤色器的作成
从日本涂料工业协会作成的样品薄T版中,选择出以下色彩,由X-Rite公司的MA68测色,采用45度的反射率。作成在波长方向上系数从0.9到1.1的范围的滤色器,并表示在图4上。红滤色器(red)参考T05-50V,决定系数使得成为与红色的反射率曲线的形状相同。绿滤色器(green)参考T55-30L,蓝滤色器(blue)参考T72-40T,黄滤色器(yellow)参考T25-80W。
混色用其它涂色的作成
准备了以下的3种色彩,并将该测定值表示在表2上。
表2 混色用涂色的色度值一览
 
名称 受光角 L* a* b* c* h*
W1 15 45.3 -20.2 -42.4 47.0 244.6
W1 25 45.1 -19.9 -43.0 47.3 245.2
W1 45 44.8 -19.9 -43.2 47.5 245.3
W1 75 45.6 -19.1 -43.2 47.3 246.2
W1 110 45.0 -19.2 -42.4 46.5 245.6
W2 15 104.2 -3.2 -30.3 30.5 263.9
W2 25 96.8 -2.2 -6.2 6.5 250.6
W2 45 73.8 10.4 17.1 20.0 58.7
W2 75 68.1 8.4 24.5 25.9 71.1
W2 110 71.2 2.3 25.9 26.0 84.9
W3 15 34.3 6.7 33.3 34.0 78.6
W3 25 22.5 5.3 25.0 25.6 78.0
W3 45 6.7 1.9 7.4 7.9 68.9
W3 75 2.0 0.6 1.1 1.3 62.5
W3 110 1.4 0.1 0.1 0.2 43.4
混色用涂色W1的作成
由酞菁蓝和钛白作成的鲜明的蓝原色。
混色用涂色W2的作成
在白底上涂装了干涉蓝云母色的色。
混色用涂色W3的作成
混合了着色金云母色和碳黑色的黑金云母色。
色再现区城的上限值的作成
为判断变换色在实际的工厂中是否能进行涂装,作成了色再现的上限的表。表3的涂色作成工序是2C1B工序,分析了大约3000种在某一用户的A工厂的生产线上,过去涂装的涂色,调查涂色的上限。表3-1规定了每一受光角可取得的最大亮度为Y,L*。表3-2表示每隔0.2阶段分割触发器FF68,并规定了其中最大的IV68。表3-3表示每隔30度分割辉亮x1=15度处的色调h*,其中可取得的最大色度。色度高时隐藏性发生恶化,该值由于外观性的色度和涂色技术的冲突,每次都是成为问题的重要指标。
表3 色再现区域的上限表
表3-1
 
受光角 Y L*
15 300 160
25 150 120
45 80 90
75 80 90
表3-2
 
FF68 IV68
0.0-0.2 90
0.2-0.4 70
0.4-0.6 80
0.6-0.8 90
0.8-1.0 110
1.0-1.2 160
1.2-1.4 220
1.4-1.6 260
1.6-1.8 290
1.8-2.0 280
表3-3
 
h* c*-15度 c*-45度
0-30 80 60
30-60 110 70
60-90 110 80
90-120 110 70
120-150 90 60
150-180 90 60
180-210 90 40
210-240 80 40
240-270 80 40
270-300 80 50
300-330 70 40
330-360 60 40
变换阴暗感(IV68,SV68,FF68)的试验
对于用美国X-Rite公司的5角度分光光度计MA68测定得到的5个角度分光反射率,按<顺序3>的方法,进行了个别增减IV68,SV68,FF68的3个质感参数的处理。因此,受光角和反射率乘以的系数记号定义如下:
辉亮   x1=15度    系数k1(亮度值Y值称为IV68)
辉亮   x2=25度    系数k2
正面   x3=45度    系数k3(亮度值Y值称为SV68)
阴暗   x4=75度    系数k4
阴暗   x5=110度   系数k5
为增加IV68,设受光角x1=15度的反射率乘以的系数k1=1.05,受光角x5=110度的反射率乘以的系数k5=1.0,利用式1、式2作成变换色。在该涂色的情况下,1次的变换操作不能得到所希望的质感,因此重复4次该操作得到变换色C1-1’。由于重复进行了4次处理,结果变换后的x1=15度的反射率R’成为1.05∧4*R,也即是1.22*R。质感的计算结果由表1-1得到:
基色C1           IV68=36.6   SV68=7.7   FF68=1.31
变换色C1-1’     IV68=44.5   SV68=8.8   FF68=1.34
图如图5-1所示。由图可知,变换后的色彩的IV68优先增加,并得到了希望的质感。
为增加SV68,例如为增加基色正面的亮度SV68(SV为45度时的Y值),设k1=1.0,k5=1.2,利用式1、式2计算得到变换色C1-2’。该计算的重复次数为4次。由此,变换后的反射率R’在x5的角度为1.2
∧4*R,也即是2.07*R。质感的计算结果由表1-1得到:
基色C1         IV68=36.6   SV68=7.7   FF68=1.31
变换色C1-2’   IV68=36.6   SV68=9.8   FF68=1.15
图如图5-2所示。由图可知,变换后的色彩的IV68相同,并且SV值和阴暗一侧的Y值也增加了、FF减小,得到了希望的质感。
为增加FF68,一般的方法是增加基色的IV68,减SV68。设k1=1.05,k5=0.8,利用式1、式2计算得到变换色C1-3’。该计算的重复次数为4次。由此,变换后的反射率R’在x1的角度为
1.054*R,也即是1.22倍,在x5的角度为0.84*R,也即是0.41倍。质感的计算结果由表1-1得到:
基色C1        IV68=36.6   SV68=7.7   FF68=1.31
变换色C1-3’  IV68=44.5   SV68=6.8   FF68=1.47
图如图5-3所示。由图可知,变换后的色彩的IV值增加,SV值减小,FF值增加。
增减色度的试验
为增加基色C2的全角度的色度,设每一角度的比率系数k1=k2=k3=k4=k5=1.05,根据<增减色度的顺序>,作成了变换色C2-1’。另外,为减少色度,设k1=k2=k3=k4=k5=1/1.05,作成了变换色C2-2’。以下表示的是辉亮x1=15度的Lch*。得知色调h*大致为定值,只有色度c*变化。5个角度的色度值如表1-2所示,在辉亮15度处作比较时:
基色C2       L*=24.5   c*=36.8  h*=8.6
变换色C2-1’ L*=22.0   c*=43.8  h*=9.4
变换色C2-1’ L*=26.4   c*=31.5  h*=9.2
图如图6所示。有图可知,增加了色度的色彩的反射率的山谷扩大了。减少了色度的色彩的反射率的山谷的宽度减少了。
移动波长变换颜色的试验
为变换波长,主要改变色调,使用了基色C2。为变换全角度的波长,设每一角度的比率系数为k1=k2=k3=k4=k5=1.0,向长波长一侧移动+4nm,作成了更偏红色的变换色C2-3’,和向短波长一侧移动-4nm,作成了更偏蓝色的变换色C2-4’。
以下表示的是辉亮x1=15度的Lch*。得知色调h*发生了变化。5个角度的色度值表示在表1-2上,在辉亮15度处作比较时:
基色C2          L*=24.5  c*=36.8  h*=8.6
变换色C2-3’    L*=27.1  c*=37.3  h*=18.1
变换色C2-4’    L*=22.8  c*=32.5  h*=3.2
图如图7所示。有图可知,相对于基色,长波长和短波长发生了分歧。
加入滤色器变换色彩的试验
进行了基色C3的银金属色乘以滤色器,变换色彩的试验。设基色C3乘以滤色器全角度相同的系数倍数k1=k2=k3=k4=k5=1.0,作乘以基色,作成了分别为C3-1’(red),C3-2’(green),C3-3’(blue),C3-4’(yellow)的变换色。以下表示的是辉亮x1=15度的Lch*。得知色度c*,色调h*发生了所希望的变化。5个角度的色度值表示在表1-3上,在辉亮15度处作比较时:
基色C3         L*=126.0   c*=0.7   h*=247.6
变换色C3-1’   L*=125.4   c*=5.2   h*=29.0
变换色C3-2’   L*=129.4   c*=5.8   h*=133.3
变换色C3-3’   L*=126.0   c*=7.8   h*=248.0
变换色C3-4’   L*=127.5   c*=7.4   h*=75.5
图如图8所示。图8-1是基色C3的银金属色的5个角度的分光反射率。图8-2是乘以了红滤色器的C3-1’的结果,同样,图8-3是乘以了绿滤色器的C3-2’的结果,图8-4是乘以了蓝滤色器的C3-3’的结果,图8-5是乘以了黄滤色器的C3-4’的结果。有图可知,变换后的各色的反射率的形状成为基色C3的无彩色的银金属色乘以滤色器后的形状。
混合其它色彩变换色质感的试验
为进行混色,将混色用涂色W1,W2,W3的分光反射率按以下从0.2到0.5的比率,对基色C3进行混色。
变换色C3-5’=0.8*C3+0.2*W1
变换色C3-6’=0.8*C3+0.2*W2
变换色C3-7’=0.5*C3+0.5*W3
5个角度的色度值表示在表1-3上,图如图9所示。图9-1是基色C3的5个角度的分光反射率。图9-2表示混有W1的C3-5’,图9-3表示混有W2的C3-6’,图9-4表示混有W3的C3-7’。有图可知,变换后的各色的反射率形状成为基色C3的无彩色的银金属色乘以混色的色彩W1到W3后所得到的形状。作成的CG图像也反映了混色结果。
色彩再现区域的检查
必须利用“色彩再现区域的上限表”,调查所希望的变换色的涂装工序(2C1B,3层等)能否在涂装生产线上实现。为此,说明“色彩再现区域的上限表”的作成方法的一例。每次作成这样的“色彩再现区域的上限表”,作成变换色时,在该表的范围内检查变换色是否存在。如果超出该范围时,进行图3的程序执行画面中的<警告>显示,提醒用户注意。由此可以防止作成在工业生产线上不能生成的非现实的颜色的危险。
根据变换色的近似色检索进行配方预测
为将所作成的变换色时间作成,可以检索色彩图书馆,查找色差最小的涂色。对上述作成的从C1-1’到C3-7’进行近似色检索的结果如表4所示。该表表示了在检索结果的15度、25度、45度、75度的4个角度的色差时的近似色的检索精度。一般,在评价外观性的业内,辉亮的色差为5左右,正面的色差为3左右,阴暗的色差为2左右,在设计上即可认为是近似色。因此,可以从表中检索到80%以上的变换色的近似色,用该近似色的过去的配方可以作成变换色。色差较大的变换色还可以用下面的CCM进行配方计算。
根据变换色的CCM进行配方预测
金属涂色的CCM的进行结果如表4所示。该表表示了辉亮25度、正面45度、阴暗75度的预测色差。该预测色差越小,表示了预测配方作成的颜色越相近。预测色差有大有小,与上述近似色检索合并使用时,采用预测色差更小的色差。
表4  近似色检索结果和CCM的结果(用色差表示)
Figure C200410060019D00281

Claims (5)

1.一种用计算机图形进行变换色的生成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原来的涂色的分光反射率;
计算原来的涂色的分光反射率,变换为各种颜色、质感,得到变换色的分光反射率;以及
将变换色的计算机图形在监视器上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计算机图形进行变换色的生成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作成色再现区域的上限的表,并使用该表,检查是否能作成生成变换色的涂料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计算机图形进行变换色的生成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索变换色的近似色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计算机图形进行变换色的生成及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生成变换色的涂料的配方的步骤。
5.一种变换色的生成及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测定涂色的分光反射率的分光光度计;
变换测定后的分光反射率,得到变换色的变换分光反射率的单元;以及
将变换色的计算机图形进行显示的监视器。
CN 200410060019 2004-06-18 2004-06-18 变换色的生成以及显示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841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60019 CN100468416C (zh) 2004-06-18 2004-06-18 变换色的生成以及显示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60019 CN100468416C (zh) 2004-06-18 2004-06-18 变换色的生成以及显示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0565A CN1710565A (zh) 2005-12-21
CN100468416C true CN100468416C (zh) 2009-03-11

Family

ID=35706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6001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8416C (zh) 2004-06-18 2004-06-18 变换色的生成以及显示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6841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7697B2 (ja) * 2006-11-15 2011-11-30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塗色の質感マップ、その作成方法、作成プログラム及び作成システム
WO2013118868A1 (ja) * 2012-02-08 2013-08-15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塗色の評価方法
US9816862B2 (en) * 2013-03-14 2017-11-14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xture analysis of a coated surface using multi-dimensional geometries
JP6639192B2 (ja) * 2015-11-02 2020-02-0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色差測定方法
MY192411A (en) * 2017-03-31 2022-08-19 Kansai Paint Co Ltd Paint color specifying apparatus, paint color specifying method, paint color specifying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including paint color specifying progr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0565A (zh) 2005-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5656B2 (en)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matching paint
CA2754188C (en) Method for managing metamerism of color merchandise
EP283332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ally generating appearance data
US20030158617A1 (en) Color for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AU2006309026B2 (en) Realistic video display of gonioapparent color
US9123149B2 (en) Expert color system for color selection with color harmony and color emotion intelligence
KR20020070146A (ko) 메탈릭 도색의 근사색을 고속으로 검색하는 방법
US7259852B2 (en) Modified-color generation and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0468416C (zh) 变换色的生成以及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5244149A (zh) 涂料的制作方法、预测色彩数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调色系统
JP4790164B2 (ja) メタリック塗色の決定装置
JP2005157771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グラフィックス画像から塗色を特定する方法
JP4917139B2 (ja) 変更色の生成及び表示装置
KR100932881B1 (ko) 변경색의 생성 및 표시방법 및 장치
EP1615010B1 (en) Modified-color generation and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00507B2 (en) Visualizing wood staining
JP2001084288A (ja) 光学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の入力パラメータ決定方法,画像データ伝達方法,及びそれら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3034762A (ja) 光輝感を有する塗料の調色方法
JPH11351964A (ja) メタリック−パール系塗色の変角分光反射率分布を予測する方法
US20160231173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colour chart
JP2004020374A (ja) カラーシステム
Tominaga et al. Prediction of Incomplete Chromatic Adaptation Under Illuminant A from Im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