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6988C - 生物样本收集和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物样本收集和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6988C
CN100466988C CNB2004800244034A CN200480024403A CN100466988C CN 100466988 C CN100466988 C CN 100466988C CN B2004800244034 A CNB2004800244034 A CN B2004800244034A CN 200480024403 A CN200480024403 A CN 200480024403A CN 100466988 C CN100466988 C CN 1004669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piston
container
chambe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244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2299A (zh
Inventor
吴雨长
杨颖�
戴节林
董筱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ott Rapid Diagnostics International ULC
Original Assignee
Oakville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akville Hong K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akville Hong Ko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42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2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69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698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集流体样本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接收流体样本的容器;一个在容器内可移动定位的活塞,活塞可从位于容器上部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位于其下面的第二位置;一个能从容器中接收部分流体样本的流体隔离腔,该隔离腔中的任何流体都是从容器中的流体样本分离出来的;一个为至少部分流体样本流入到流体隔离腔提供通道的流体流动腔,通道的第一端有一个第一开口与流体隔离腔相通,且其第二端有一个第二开口可以接收至少部分流体样本;和一个覆盖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以防止流体流过的密封件。一个检测元件用于推动活塞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使密封件打开,至少部分流体样本流经第二开口进入流体流动腔,然后流经第一开口进入流体隔离腔。

Description

生物样本收集和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样本收集装置,更具体地,是指一种适用于隔离和分析收集到的流体样本某一部分的系统。
背景技术
我们经常希望能够在一个人体体液样本上进行一项或多项检测,比如确定是否有非法药物存在或检测是否怀孕。这种体液样本一般情况下收集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密封好送往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然后打开容器从中取出一部分体液样本放在一个检测元件上,比如一个检测卡,用来确定在该体液样本中是否存在某种物质。
众所周知,体液样本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因此,当检测体液样本时,希望将待检测的样本部分与操作者和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这样做的一个原因是减少体液样本污染周围环境的概率和减少操作者被感染的概率。另一个原因是减少操作者和周围环境污染体液样本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概率。
在某些情况下,希望只取出一部分体液样本进行检测,而剩下的部分仍然处于不受干扰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所关注的一个重点是被检测的那部分体液样本不能污染剩下的未被检测的体液样本。因此,希望收集器具能够提供一种方法来对某一部分的体液样本进行隔离,从而分离出来的那部分体液样本与剩下的部分没有任何的接触。
综上所述,非常有必要发明一种体液样本收集系统,该系统能够在一种安全的方式下对体液样本进行收集,以减少污染的危险度,另一方面可以容易地将一部分体液样本分离开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集体液样本的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个能够接收体液样本的容器;一个可以在容器内移动实现定位的活塞,该活塞能够从容器顶部的初始位置移动到低于初始位置的另一个位置;一个流体隔离腔,该腔能够从容器中接收一部分体液样本,这样的话在隔离室中的体液与容器中的体液样本分离开来;一个流体流动腔,该腔提供了一个通道,可以使部分体液样本流入到体液隔离腔中,该通道的一端有一个第一开口,该开口与流体隔离腔相通,另一端有一个第二开口可以接收一部分体液样本;以及一个密封件,用来堵塞第一或第二开口从而防止体液流动。一个检测元件用于推动活塞从一个初始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使密封件打开,从而一部分体液样本流经第二开口进入到流体流动腔,然后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到流体隔离腔中。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分析体液样本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提供一个容器用来装体液样本,该容器包括一个流体隔离腔用来从整个体液样本中至少分离出一部分的体液,在那里流体流动腔提供了一个流体流动通道,可以允许一部分体液样本从容器中流入到流体隔离腔中,流体流动腔上的密封件可以阻止体液流入到流体流动腔中;并且在容器中插入一个检测元件,使密封件打开,且该检测元件下压活塞使容器中的一部分体液流经流体流动腔进入到流体隔离腔中,其中,该检测元件至少一部分要进入到流体隔离腔中,浸入到里面的体液样本中。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收集体液样本的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个容器,形成一个主腔室来接收体液样本;一个与容器相配的流体隔离腔用于从主腔室的体液样本中分离出一部分体液样本用于检测;一个流体流动腔用于为体液从主腔室中流向流体隔离腔提供一个通道,该流体流动腔有一个上开口通向流体隔离腔;一个密封件堵塞住流体流动腔的上开口以防止体液流经上开口;以及一个与容器相配的活塞,在容器中活塞可以向下移动压迫一部分体液样本流经流体流动腔进入到流体隔离腔,其中,当活塞向下移动时密封件必须被打开。
通过以上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检测系统是在一种安全的方式下对体液样本进行收集,并且可以隔离出一部分流体进行检测,剩余的部分仍然保持不被其他物质污染的状态,用于以后进行确认试验用。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下面将通过附图和一些具体的实施例等手段进行详细地讲述,同时通过有限的该描述来阐明本发明的实质特点而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样本收集系统组装状态下的立体投影图。
图2是该样本收集系统拆开状态下的立体投影图。
图3是该组装状态下的样本收集系统在图1中沿3-3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是该组装状态下的样本收集系统在图1中沿4-4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一个包含有一个生物样本的组装状态下的样本收集系统的剖视图。
图6是一个包含一个样本和一个检测卡正要准备进行检测的组装状态下的样本收集系统的剖视图。
图7是一个将图6中的视图旋转90°后得到的一个组装状态下的样本收集系统的剖视图。
图8是一个检测卡插入后一部分样本流入到流体隔离腔中的组装状态下的样本收集系统的剖视图。
图9是一个检测卡在一个检测位置上的组装状态下的样本收集系统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状态下的另一个组装状态下的样本收集系统的剖视图,该视图是将图9旋转90°后得到的。
图11是该样本收集系统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立体投影图。
图12是图11的样本收集系统的分解图。
图13是图11的样本收集系统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样本收集系统的剖视图。
图15-17所示为样本收集系统的使用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该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使用的术语具有相同的含义。
“化验”表示检测或测试一种物质或材料是否存在,比如,但并不限于此,化学物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药物或者药物代谢物、有机组织或有机组织的代谢物、核酸、蛋白质或聚合物。另外,化验表示测试物质或材料的数量。进一步说,化验还表示免疫检测,化学检测、酶检测等。
“样本”指的是需要化验是否存在和(或)分析样本浓度的任何物质,或需要确定一种或多种样本是否存在和(或)数量的物质,或需要进行定性评估的物质。样本可以是流体样本,例如流体样本。流体样本包括体液,比如血液、血清、血浆、唾液、尿、眼泪、精液和骨髓;样本可以是水样本,比如海水、江水、河水等,或者来自家庭用水、市政用水或工业水资源、径流水或污水;样本可以是食物样本,比如牛奶和酒。粘液、半固体或固体样本可以用来制作流体、洗出液、悬浮液或浸出液等样本。例如,喉咙或生殖器试样可以浸泡在流体中制成样本。样本可以包括流体、固体和气体的混合物或任何相关的混合物,比如稀释液或溶液中的细胞悬浮液。样本包括生物物质,比如细胞、微生物、细胞器和生化复合物。流体样本可以从诸如土壤、粪便、组织、器官、生物体液或其它自然界中非流体样本等固体、半固体或高粘度物质制取。例如,这些固体或半固体样本可以与稀释液一类适当的溶液混合。样本可以被浸软、冷冻和解冻,或者其他提取方法形成流体样本。剩余的颗粒状物质可以使用过滤或沉淀等传统的方法去除。
样本收集和分析系统
图1是一个组装起来的样本收集系统立体投影图。图2是一个拆开的样本收集系统立体投影图。该系统包括容器110、盖115、活塞室120、活塞125和一个检测元件,如检测卡130(检测卡130如图2中所示)。下面详细描述一下系统的各零部件。
样本收集系统中的容器110用于收集流体样本,隔离腔用于从整个样本中分离出一部分样本。通过盖115插入一个检测元件,打开密封件推动活塞125移动进入到容器110,可以很容易地将一部分流体样本从整体样本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流体样本的一部分流进隔离腔。
图中所示的测试元件是一个检测卡130,但也可以是任何可以用来化验样本的装置。检测卡的尺寸和形状应保证可以插入到容器110中,具体细节如下所述。需要注意的是检测卡130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有所变化。
参考图1和图2,容器110一般外形是杯状的,一端开口向上以便容器110能够盛装流体样本。容器110上的上边缘128(如图2所示)的一个开口用于接收流体。另外,容器上的上边缘128有与盖115上的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可以使盖115与容器110联结在一起。其他种类的装配方式也可用于联结盖115和容器110,比如压嵌式或卡口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盖115有一个基座132和向下延伸的法兰盘134,它的形状与容器110上的边缘128相一致,以便法兰盘134能够与边缘128相配合,比如在边缘128上插入法兰盘134。如图所示,基座132有一个环形凹陷底座,这样可以在盖115顶部放置另一个容器110。需要提醒的是基座132也可以是平的,下面将另外讲述。
法兰盘134的内表面有螺纹与容器110上的边缘128相配合。通过这种螺纹联结方式将盖115与容器110联结在一起。比如,安装时将盖115放在容器110上并旋转盖115,使容器110上边缘128的螺纹与盖115上的螺纹相啮合而联结在一起。在盖115和容器110之间至少要放置一个诸如O型密封圈210进行密封(如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检测卡槽135穿过盖115的基座132。检测卡槽135的尺寸与检测卡130相匹配,下面将详细地介绍。检测卡槽135的形状和尺寸与检测卡130的形状和尺寸一致,以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平滑地将检测卡130插入到检测卡槽135中。更详细地讲,检测卡130的形状是平滑的矩形。相应地,检测卡槽135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这样可以使检测卡130顺利插入。其实检测卡槽135也可以是别的形状以便与不同形状的检测卡130相配合。
如图2所示,孔215的中心线与盖115的中心线重合,孔的深度至少要保证可以装入活塞室120的一部分。孔215的顶部和底部是开口的,四周被盖115向下延伸出来的室218封闭。室218的形状与活塞室120的外部形状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当系统被组装后,孔215能够接收活塞室120。在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中,活塞室120和室218是圆筒状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检测卡槽135也穿过室218。
如图1和图2所示,孔215与检测卡槽135相交,以便空隙位于槽的中心。槽室220(如图2所示)将检测卡槽135密封。槽室220自盖基座132处向下延伸,自室218向外延伸。
槽室220和活塞室120的上部部分共同形成了内部的流体隔离腔225(如图4所示),该部分将在下面进行详细地讲述。检测卡槽135与流体隔离腔225相通,提供了一个通道使检测卡130可以插入到流体隔离腔225。如下所述,在使用过程中,当活塞125下移时流体隔离腔225从容器110中接收部分流体样本。
参考图2,活塞室120的形状是一个拉长的圆柱形。活塞室120有一个环状衬套121。活塞腔230垂直延伸通过活塞室120。活塞腔230在活塞室120的顶部形成一个空间,该空间的尺寸与活塞125相配合。活塞腔230在其底部被活塞室120的底部122密封(如图3所示)。在活塞室120的较低一侧至少有一个由一个孔或开口组成的流体流入口240。
一对相对的检测卡槽235通过活塞室120的顶部。当装配好后检测卡槽235与在盖115上的检测卡槽135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所示,在盖115中的检测卡槽135和在活塞室120中的检测卡槽235共同形成一个单槽,以便检测卡130能够穿过。
参考图2,活塞125包括一个细长的活塞臂250。流体流动腔252垂直延伸穿过活塞臂250,从而流体流动腔252形成了穿过活塞臂250顶部和底部的开口。流体可以通过流体流动腔从容器110进入到流体隔离腔225。
仍然参考图2,导向元件255沿着活塞臂250长度间隔分布。导向元件255由从活塞臂250向外延伸出的凸起组成。至少有一个导向元件255的形状和尺寸与活塞室120上的内活塞腔230的形状和尺寸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式,活塞125在导向元件255的导向下可以在活塞腔230内无大位移摆动地上下滑动实现位置的调整。导向元件255可以与活塞腔230的内壁紧密结合,从而防止流体在活塞腔230的内壁和导向元件255之间流动。在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中,活塞125包括位于活塞臂250顶端的导向元件255a、位于活塞臂250中部的导向元件255b和位于活塞臂250底部的导向元件255c。当然了,活塞125可以包含更多或更少的导向元件255,并且导向元件255可以以不同的位置和间隔分布在活塞臂250上。
组装起来的样本收集系统可以通过参考图3和图4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图3是该组装状态下的系统在图1中沿3-3线剖开的剖视图,图4是该组装状态下的系统在图1中沿线4-4剖开的剖视图。根据图3,在组装状态下,盖115与容器110顶部联结在一起。前面提到过,盖115和容器110都有螺纹,可以使盖115和容器110通过螺纹进行联结。在盖115和容器110之间添加一个或多个O型圈进行密封。盖115和容器110可以使用其他联结方式进行联结。
参考图3,当系统组装起来后,活塞室120与室218共中心线,这样可以使室218至少环绕一部分活塞室120。活塞室120的上端由盖115支撑,且活塞室120余下部分向下延伸进入到容器110。就这一点而言,活塞室120的顶端有一个凸缘310,位于盖115上的下陷基座315内,以便顺利装配盖115和活塞室120。可以说活塞室120和盖115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根据设计和制造标准由一个或多个复合件组装成流体收集系统的不同组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活塞室120的尺寸必须设计好以保证当活塞室120位于孔215内时流体入口240位于容器110的底部。这样的设计提高了在容器110中的流体样本流入到流体入口240的概率。当然了,流体入口240的位置可以有所变动。
参考图3,活塞125在活塞室120内的活塞腔230内滑动。上面已经提到过,导向元件255的形状和尺寸要与活塞室120内的活塞腔230的尺寸和形状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式,活塞125可以通过导向元件255外边缘与活塞腔230内壁的紧密结合实现在活塞腔230内的滑动和牢靠定位。通过这种方式定位,活塞臂255轴心与活塞腔230的垂直轴线317重合。
如图4所示,活塞125的长度L短于活塞腔230的长度L1。相应地,相对的长度在活塞腔230内提供相应空间,保证活塞125在活塞室120内的活塞腔230内可以上下移动。
在如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活塞125的顶部定位在活塞室120的附近。上面提到过,活塞125的长度L要短于活塞腔230的长度L1。当活塞125处于初始状态,活塞125的底部位于活塞室120上流体入口240的上部。另外,长度L和L1保证了在活塞腔230下端内形成一个储存室318。活塞120下端的导向元件255c构成了储存室318的上端。活塞室120的内壁构成了储存室318的四周壁,并且活塞室120的内部底壁122构成了储存室318的下端。
流体流动腔252形成了活塞125上端上的第一开口,当该活塞向下移动时该第一开口与流体隔离腔225相通。流体流动腔252借助位于活塞125底部的第二开口与储存室318相通。该第二开口为流体从储存室318流向流体流动腔252提供了一个通道。为了使流体流入流体流动腔252,推动活塞125使其沿着储存室318向下移动,具体细节如下所述。
如图3所示,密封件320位于活塞125的顶部。密封件320完全覆盖住流体流动腔252的上端开口处以防止流体从流体流动腔流入到隔离腔2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件320由粘性材料做成带环状,其尺寸和形状必须保证将流体流动腔252上端的开口完全覆盖住。密封件320的材料要保证在有足够大的压力下能够被打开。
根据上面所讨论的,至少盖115的一部分形成流体隔离腔225与检测卡槽135相通。从图4中可以更详细地看到这一点。流体隔离腔225是一个包含在槽室220和活塞室120内的一个小室。如下所述,至少检测卡130的一部分能够通过盖115内的槽135和活塞室120内的槽235插入进流体隔离腔225内。在检测卡130的底部设计有一种结构,当检测卡130插入到槽里时能够打开密封件。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测试卡130包括一个由锋利的突起物155组成的穿刺装置,此装置被用来穿破密封件320。
至于这个样本收集系统的使用在此可以参考图5-10来进行描述。第一步,一个流体样本首先被收藏在容器110内。举个例子来说,通过设计容器110和可分离的盖115来共同提供生物学样本。然后此对象把流体样本通过慢慢流入的方式收集到容器110内。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提供样本。盖115与容器110是可以配合使用的,比如通过螺旋的方式可以把盖115与容器110固定配合在一起,或者可以使用其它的一些机械结构。因此,被旋紧密封的容器110,正如图5中所示,可以用来装盛流体样本510。样本510被盛放在位于容器110中的主容器512内,其中,主容器512与容器110内的隔离腔225是分开的(如图7所示)。至少有一部分的样本510通过入口240流入到储存室318内,如图5中箭头514所示。
在此过程中,在储存室318中的流体样本不会流入到流体流动腔252,因为该流体流动腔252包含空气,并且在它的上端使用密封件320将其密封或者封闭起来。另外,位于底部的导向元件255c与活塞室120的内壁形成了一个密封结构来防止有任何流体在导向元件255c和活塞室120的内壁之间流动。因此,该底部导向元件255c可以阻止样本经过活塞室120向上流向底部导向元件255c。即使一些流体样本应该流入流体流动腔252的话,密封件320盖住了样本510的上部从而阻止了样本510流入到隔离腔225内。
参考图6和图7,测试卡130被依次地插入盖115内的测试卡槽中。测试卡130向下移动,位于测试卡130底部的突出部分155穿破密封件320,这样的话就在密封件320上穿出一个孔。那么这个被穿破的密封件320能够在流体流动腔252的上端和隔离腔225之间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从图7中可以很好的看出,测试卡130的底部经由测试卡槽伸进隔离腔225内。在这个操作阶段,隔离腔225是空的。也就是说,此时隔离腔内没有容纳任何的样本510。
从图7可以看出,测试卡130的底部与活塞125的上端是相邻的。更特别的是,尽管测试卡130能够与活塞125的其它部分相邻,但是测试卡130的底部与上面的导向元件255a也是相邻的。当测试卡130相对于活塞125来说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测试卡130能够被用来沿着活塞室120向下的方向推动活塞125。
参考图8,一个用户沿着向下的方向推动测试卡130。因为测试卡130与活塞125的上端是相邻的,所以当测试卡130向下移动时,测试卡130将推动活塞125向下动作。活塞125的底部的导向元件255c因此也向储存室318的里面滑动,并且减少了储存室318的容量。因为其向储存室里面滑动,所以在储存室318内,底部的导向元件255c占据了一些流体的空间。
当上述动作发生时,底部的导向元件255c从流体入口240向下移动,如图8所示。正如上所说,底部的导向元件255c与活塞腔230的内壁之间的接合部分已经密封,所以导向元件255c能够防止样本510流入到流体入口240里。因此,储存室318内的流体样本510就不能经流体入口240从储存室318流出来。由于活塞125的向下运动,所以储存室318的容量下降,致使流体样本510经由活塞125底部的孔向上流入到流体流动腔252内,正如图8中的箭头810所示。正如前面所说,密封件320已经被穿破,导致流体流动腔252的上端开放,因此当流体样本流入到流体流动腔252时,可以排除掉流体流动腔252中的空气。
如图9和图10所示,因为活塞125向下运动,致使存储在储存室318内的流体样本510中的部分910通过流体流动腔252继续向上流动。最终,流体样本510的部分910经由流体流动腔252开放的上端流入到隔离腔225中。因此,流体样本510的部分910至少能够充满隔离腔225的部分空间,正如图9和图10所示。如果前面所说的发生的话,测试卡130已经向下移动了,因此测试卡130至少有一部分也已经伸入到隔离腔225内了。如果这样的话,测试卡130将直接接触到盛放在隔离腔225中的流体样本。
现在来描述该样本收集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除非有其它的标注,同一数字代表同一部件。参考图11和图12,第二个实施例包括容器110和盖115。槽135直接被安装在盖115上。
从图12中可以很好的看出,密封条1210可以在盖115上移动定位,因此可以密封性很好地覆盖槽135。密封条1210可以使用柔性很好的材料制造。底部垫圈1205被直接固定在槽135下面的盖上。
仍然参考图12,活塞室1210包括一个盖子接口1211,该接口具有一个能够与盖115底部互相啮合的结构。在所说的实施例中,盖子接口1211有一个圆形的磁盘形状的部件,该部件符合盖115底部的形状,因此可以使该盖子接口与盖115很平滑地啮合。当然,我们也同意盖子接口1211可以做成其它的形状。
另外,活塞室1210还包括一个容器座1217,该容器座至少可以部分地或者全部地包住内部隔离腔225,测试卡130可以经由槽135插入到该隔离腔225内。在这里,用来接收测试卡130的对应的槽1218被固定在盖子接口1211里。
另外,活塞室1210也包括圆柱部件1212,该部件从盖子接口1211向下延伸。正如前面的实施例所说的,该圆柱部件1212包括一个内部的活塞腔230,活塞125可以在该腔内滑动。在圆柱部件1212上至少设置了一个流体入口240,这样可以提供一个与活塞腔230相通的流体流入点。
仍然参考图12,一个圆柱导向装置1215被以一定的尺寸可移动式地安装在活塞腔230内。该圆柱导向装置1215有一个内部的内腔,该内腔可以移动式地接收活塞125上面的部分。该圆柱导向装置1215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制动部件,比如圆形的突起物1225,它能够与活塞125上相应的导向元件255互相啮合,以此来保证活塞125在导向装置1215中的定位。
图13表示的是该样本收集系统在已组装的状态下的纵向剖视图,在该图中活塞125处于初始位置。导向元件255与突起物1225互相啮合以此来保证活塞125处在位于穿孔装置上面的初始位置,该穿孔装置是由一个从容器110底部向上延伸的锋利尖状物1310组成。密封部件1315被安装在活塞125底部的位置,因此可以密封地覆盖住由流体流动腔252底端形成的孔,该流体流动腔252通过活塞125延伸出去。
如图14所示,迫使活塞125向下移动到第二个位置,以使突出物1310穿透密封部件1315。通过把测试卡130插入到槽135内和推动测试卡130向下运动来使活塞125移动到第二个位置。这样将使测试卡130的底部与活塞125的上部相接,如此使活塞125滑动并且使导向装置1215沿着活塞腔230向下移动。此时,突出物1310处于流体流动腔252内。我们也认为突出物1310可以采用其它的形式和结构,只要当活塞125向下运动时,它可以刺穿密封部件1315就行了。
参考图15-图17,现在要进一步介绍该样本收集系统的操作。如图15所示,样本510存储在容器110的主容器512里,该主容器512与容器110内的隔离腔225是分开的,如图7所示。流体流动腔252的上端可以由密封件320覆盖,并且它的下端也可以由密封件覆盖着(如图13所示)。
如图16所示,至少有一部分的样本510通过入口240流入到储存室318内。测试卡130被插入到位于盖115内的槽135内,这样该测试卡的底端就与活塞125的上端相接。参考图17,一个用户沿着槽135向下推动测试卡130,这将使活塞沿着活塞腔230向下运动。测试卡130能够在活塞125的上端刺破密封件320。作为选择或者与密封件320相对应,突起物1310能够穿破下面的密封部件1315,此时活塞125是向下运动的。进入流体流动腔252的开口因此是不密封的,这样在储存室318内的样本可以向上流入到流体流动腔252内,并且可以流入到隔离腔225内。关于以上对先前实施例的描述,测试卡130向下移动,这样至少可以使测试卡130的一部分也处于隔离腔225内。这样,测试卡130就与存贮在隔离腔225内的流体样本相接触。
尽管各种方法和装置的实施方式在这里以一些形式进行描述,我们也认为其它形式、实施例、使用方法和以上的结合方法也都是可行的。因此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并不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收集流体样本的装置,包括:
一个用于收集一种流体样本的容器;
一个在容器内可移动定位的活塞,其中,该活塞可以从处于容器上部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位于第一位置下面的第二位置上;
一个能够从容器内接收部分流体样本的流体隔离腔,其中,在该流体隔离腔内的任何流体都与存储在容器内的流体样本是隔离的,并且该隔离腔接收测试元件;
一个流体流动腔,该流体流动腔提供一个可以至少使一部分流体样本流入到该流体隔离腔的通道,其中,该通道的第一个末端具有可以通向流体隔离腔的第一开口,该通道的第二个末端具有可以接收至少部分流体样本的第二开口;并且
一个密封件用来覆盖第一或者第二开口,以此阻止流体从中流过;
其特征是,一个测试元件和一个刺破装置,该测试元件可以把活塞从第一位置推至第二位置,该刺破装置可以穿破密封件,该活塞的压力至少使一部分流体样本经过第二开口流入到流体流动腔,经过第一开口流入到流体隔离腔,同时,该一部分流体还要经过被刺破的密封件流入到流体隔离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能够盖住容器的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沿着盖延伸并且能够与流体隔离腔相通的槽,该槽的尺寸与测试元件相配合,并且该测试元件能够被插入到该槽内用来穿破密封件,并且推动活塞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而且当测试元件推动活塞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至少测试元件的一部分能够移动到流体隔离腔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还包括一个活塞室,该活塞室从盖一直向下延伸至容器内,该活塞室包括侧壁和底壁,并且活塞腔安装在该活塞室内,该活塞以可滑动的形式被安装在活塞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一个储存室位于该活塞下面的活塞室的下部,并且至少一个流体入口设置在活塞室的内壁上,这样可以与该储存室相通,该流体入口提供一个通道,经由该通道至少一部分流体样本能够从容器流入到该储存室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流体流动腔的第二开口通向该储存室,且当活塞从第一位置朝着第二位置方向移动时,至少一部分活塞能够阻止流体流入到该流体入口内;这样当该活塞朝着第二位置移动时,该储存室内的流体必须流入到该流体流动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流体流动腔位于该活塞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活塞室是可移动地与盖相连接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刺破装置是位于测试元件上的锋利突起物,该刺破装置被用来穿破覆盖于第一开口的密封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刺破装置是位于容器底部向上延伸的锋利尖状物,该刺破装置被用来穿破覆盖于第二开口的密封件。
11.一种分析流体样本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个能够盛放流体样本的容器,该容器包括一个流体隔离腔,该隔离腔至少能够把第一部分流体样本与第二部分流体样本隔离开,其中,一个流体流动腔为部分流体样本提供一个流体通道,以便从容器流入到流体隔离腔中,该流体流动腔有一个密封件,该密封件阻止流体流入到流体隔离腔中,一个刺破装置;
该容器内包括一个可移动定位的活塞,该活塞可以从处于容器上部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位于第一位置下面的第二位置上;
将一个测试元件插入到容器内,该测试元件可以把活塞从第一位置推至第二位置,刺破装置穿破密封件,活塞的移动使容器内的部分流体流入到该流体流动腔,通过刺破的密封件流入到流体隔离腔中;其中,至少使测试元件的一部分移动到该流体隔离腔中,这样使测试元件与该流体隔离腔中的部分流体样本相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与容器配套的盖,其中,该盖与一个活塞室相配合,并且该活塞室限定了一个可使活塞在其里面移动定位的活塞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当该盖与容器相啮合时,至少部分的流体样本流入到位于活塞室底部的储存室内,并且当活塞向下移动迫使储存室内的部分流体样本流入到流体流动腔中时,活塞减少了储存室的容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部分流体样本至少经由一个位于活塞室内的流体入口流入到储存室内,并且当活塞下降时,活塞阻止了部分流体样本经由该流体入口流出储存室。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测试元件插入到容器内包括经由盖上的槽插入该测试元件。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刺破装置是位于测试元件上的锋利突起物。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刺破装置是位于容器底部向上延伸的锋利尖状物。
CNB2004800244034A 2003-08-25 2004-08-25 生物样本收集和分析系统 Active CN1004669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9785303P 2003-08-25 2003-08-25
US60/497,853 2003-08-25
US10/766,204 2004-0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2299A CN1842299A (zh) 2006-10-04
CN100466988C true CN100466988C (zh) 2009-03-11

Family

ID=37031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44034A Active CN100466988C (zh) 2003-08-25 2004-08-25 生物样本收集和分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66988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1535A (zh) * 2014-04-24 2017-02-22 经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细胞检测的试剂盒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1149B2 (en) 2008-07-07 2013-08-20 Hangzhou D2 Technology Co., Ltd Detection device for fluid sample
EP2163901A1 (de) * 2008-09-10 2010-03-17 Roche Diagnostics GmbH Verfahren und Dosiereinrichtung zum Dosieren einer Flüssigkeit in einen Aufnahmekanal eines Testelementes zur Analyse von Körperflüssigkeiten
JP2012519273A (ja) * 2009-02-27 2012-08-2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用接続システム
WO2011003281A1 (en) * 2009-07-09 2011-01-13 Alere Switzerland Gmbh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analyte in liquid sample
CN102200536B (zh) * 2010-03-25 2015-05-27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测试液体样本中被分析物的检测装置
CN102087295B (zh) * 2011-01-24 2013-04-03 杭州安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检测装置
CN103185769B (zh) * 2011-12-27 2015-11-04 苏州德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化学反应一体装置
GB201201645D0 (en) * 2012-01-31 2012-03-14 Ge Healthcare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biological sample collection
FI124909B (fi) * 2012-02-03 2015-03-13 Timo Kalevi Korpela Mekaaninen pesu- ja mittauslaite ja menetelmä analyysin suorittamiseksi
US20160243544A1 (en) * 2013-11-14 2016-08-25 Abon Biopharm (Hangzhou) Co., Ltd.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device
CN105814430A (zh) * 2013-12-05 2016-07-27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装置及方法
CN107782575B (zh) * 2016-08-26 2020-08-28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收集和检测样本中被分析物质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7224301B (zh) * 2017-07-25 2023-02-14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定量或限量骨髓液抗凝管
CN108871908A (zh) * 2018-09-06 2018-11-23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生物样本处理装置
EP3739340B1 (en) * 2019-05-16 2023-01-04 F. Hoffmann-La Roche AG Container for receiving vessels for use in an automated analyzer
CN110568199B (zh) * 2019-09-12 2022-05-31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多通道荧光免疫层析检测微流控芯片
CN110568203B (zh) * 2019-09-12 2022-05-24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多通道荧光免疫层析微流控芯片的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1535A (zh) * 2014-04-24 2017-02-22 经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细胞检测的试剂盒和方法
CN106461535B (zh) * 2014-04-24 2019-07-12 经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细胞检测的试剂盒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2299A (zh) 2006-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6988C (zh) 生物样本收集和分析系统
US7517495B2 (en) Biological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EP1963855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alytes in fluid samples
CN110161266B (zh) 一种收集液体样本的方法
CN102200536B (zh) 测试液体样本中被分析物的检测装置
CN101876661A (zh) 分析液体样本中被分析物的装置
CN1882835A (zh) 带有可密封的贮液池的液体样品分析装置
NZ547176A (en) Sample collection cup with integrated activatable sample analysis system
CN205720234U (zh) 一种样本的收集检测装置
CN102466581B (zh) 一种装置
US20040025603A1 (en) Test tube insert
CN101943696B (zh) 分析液体样本中被分析物的检测装置
CN210347265U (zh) 一种分析化学试验用气体采样装置
CN202119661U (zh) 一种处理样本的装置和盒子
CN201654027U (zh) 分析液体样本中被分析物的检测装置
CN105716905B (zh) 一种样本收集检测方法
CN109580973A (zh) 检测试剂盒及生化免疫检测方法
CN202141619U (zh) 一种处理样本的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盒子
CN201885903U (zh) 分析液体样本中被分析物的检测装置
CN214621937U (zh) 一种基于真空泵吸的生物流体与组织分离的装置
CN218113386U (zh) 一种β2微球蛋白检测试剂盒
CN205146008U (zh) 一种液体与固体的混合装置
CN212083449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02033218U (zh) 一种样本收集检测装置
CN212083448U (zh) 一种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INWARENIS MEDICINE SWITZERLAN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AKVILLE CO., LTD., H.K.

Effective date: 200908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828

Address after: The Swiss CH-6300 Boenhe Street No. 28

Patentee after: Inverness Medical Switzerland

Address before: 901B, 9 / F, Jianye centre, 32 Hollywood Road, central, Hongkong

Patentee before: Oakville Hong Kong Company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VERNESS MEDICAL SWITZERLAN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VERNESS MEDICAL SWITZERLAND

Effective date: 201210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25

Address after: The Swiss CH-6300 Boenhe Street No. 28

Patentee after: ALERE SWITZERLAND GMBH

Address before: The Swiss CH-6300 Boenhe Street No. 28

Patentee before: Inverness Medical Switzerlan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25

Address after: The Swiss CH-6300 Boenhe Street No. 28

Patentee after: ALERE SWITZERLAND GMBH

Address before: The Swiss CH-6300 Boenhe Street No. 28

Patentee before: Inverness Medical Switzerlan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7

Address after: Ai Erlandubailin

Patentee after: Abbott rapid diagnostics International Limited

Address before: The Swiss CH-6300 Boenhe Street No. 28

Patentee before: ALERE SWITZERLAND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