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4691C - 双腔室液体接收和容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腔室液体接收和容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4691C
CN100464691C CNB2004800249343A CN200480024934A CN100464691C CN 100464691 C CN100464691 C CN 100464691C CN B2004800249343 A CNB2004800249343 A CN B2004800249343A CN 200480024934 A CN200480024934 A CN 200480024934A CN 100464691 C CN100464691 C CN 1004646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chamber
liquid
aperture
bottom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249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5700A (zh
Inventor
彼得·A·K·勇
马克·J·里斯普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845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5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46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469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接收和保持特别是尿液的液体的装置(100)采用大致圆柱形主体,具有可拆卸的顶部盖和底部盖(104、106)和内部横向漏斗形壁(140)。横向壁(140)具有中央圆形孔口(146)并且将主体分成分别接收和保持前段和中段尿液样品的上部和下部腔室。在下部腔室(144)内可浮动的孔口塞子(160)对于前段液体填充下部腔室到预定液位作出响应,以便闭合孔口,使得随后中段尿液接收到上部腔室(142)内。在孔口塞子下面的环形浮体(180)确保塞子适当闭合孔口。

Description

双腔室液体接收和容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和分开容纳液体的双样品的装置的领域,并且更特别是涉及体液的双样品的收集和分开容纳,尤其特别是涉及用于分析的尿液的双样品的收集和分开容纳。
背景技术
其中经常出现需要或希望收集和分开容纳液体样品的情况。作为一个实例,细菌分析通常需要收集通常称为“中段”尿液的液流,如下面描述那样。
用于细菌诊断检查的最佳中段尿液样本直接通过导管插入术从患者膀胱获得,或者使用多种中段尿液收集系统中可得到的多种抗菌剂进行非常严格的10步骤身体清洁技术来获得。通常,由于疏忽或特别是不被年轻的女性患者所接受而没有严格进行这些烦琐和高度困难的清洁过程。
除了清洁过程不充分以及不能获得能够捕获和隔离中段尿液样本的合格收集系统之外,“假阳性”诊断结果的高发生率总是在临床尿路感染处理中形成失误。
患者尿流的最初部分称为前段尿液。在女性中,特别是由于流过没有良好清洁的外部泌尿生殖道,此前段尿液总是认为是被污染的,并且特别是对于微生物或细菌检查来说不适用于分析。通常是前段尿液污染物产生假阳性测试结果的高发生率,这是由于外部泌尿生殖组织部分周围内的外部污染物所不幸地造成的。这些明显“无辜”的假污染物在其排泄过程中夹带在来自于膀胱的明显干净的尿流中。当这些在无意中被污染的前段尿液冲刷通过患者的泌尿生殖道的同时收集在传统的单腔室收集容器中并且接着与后面更加干净的中段样品混合时,这种不良混合的中段样品认为是不适用于实验室诊断过程或者不为其所接受。
与这种中段尿液收集相关的问题是确保适当清洁前段尿流(不适用于细菌分析)。如果前段尿流太小,将造成不能充分清洁泌尿生殖道,并且随后收集的中段尿流可被污染,由此不利影响细菌分析。另一方面,如果前段尿流太大,患者产生的中段尿流的量不足以用于分析目的(通常需要6毫升-12毫升)。
此前,就本发明的发明人所知,最为常用的中段尿液收集方法需要患者将大于30毫升-50毫升的尿液连续排入便桶(或其它容器),以便清洁组织通道,并且对于所需的未被污染的中段尿流来说提供更加清洁的样品,并且接着完成将尿液排入容器中以便收集用于分析的随后尿流。在这种方法中,对于女性来说,所排出的前段尿液量通常难以进行控制,并且如果太少,可以造成污染的中段尿流,并且如果太大,可造成用于准确生物分析的中段尿流太少。此外,这种方法涉及患者不能中断其尿流来收集中段尿流,对于收集中段尿流来说非常困难。在任何情况下,这种方法可造成将尿液无意地排到患者手上和/或尿液收集容器中。
因此,非常需要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作为第一实例自动收集预定量的前段尿流,并且作为第二实例接着自动收集作为分开样品的中段尿流。另外重要的是收集装置将第二清洁的中段尿液样品和第一前段尿液样品完全隔开以便防止中段尿液样品污染。
需要从同一个人同时收集两种分开的尿液样品的另一实例是用于个人的药物测试。特别是在是否涉及合法服药的情况下,如果不是法律规定,通常需要来自于现场药物检查的个人的同时两个尿液样品。这些尿液的第一个样品用作现场药物检查,尿液样品的第二个样本保持在密封保藏的状态下,以便在现场药物检查例如在法律争议出现问题时进行随后药物检查,并且需要第二次药物检查。
因此,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流体(特别是尿液)样品接收和保持装置,其中两种样品相互隔离。
发明内容
双腔室液体接收和保持装置包括具有连续外侧壁、开口顶部和开口底部的液体接收和保持主体;并且包括用于主体的可拆卸的顶部盖和可拆卸的底部盖。最好是圆柱体形状的装置主体形成具有将主体分成上部和下部液体接收和保持腔室的大致漏斗形横向内壁,横向内壁朝着孔口向下倾斜,孔口使得上部和下部腔室液体流动连通。最好是围绕孔口的环形悬置锁定凸缘具有窄小的内部环形锁定凹口。
布置在下部腔室内的孔口塞子对于填充下部腔室的液体到达预定高度作出响应,造成塞子向上浮动以便与孔口密封接合,由此防止另外的液体流入下部腔室。塞子最好形成具有窄小的外部环形卷边形状,该卷边形状成形为在塞子紧密地接收在孔口内时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孔口是圆形形状,并且在横向壁内中央定位,并且塞子形成具有上部锥形孔口密封区域。
最好是塞子形成具有外部扩张的裙部区域。具有一定高度的环形浮体最好布置在塞子圆形裙部区域下面以便为塞子提供浮动稳定性,该高度选择成在下部腔室内提供预定液位。
该装置主体最好靠近开口底部包括围绕其外侧的窄小卷边,底部盖构造成向上卡扣在此主体卷边上以便将底部盖连接到主体上。同样最好包括底部盖锁定环,锁定环设置尺寸以便安装在底部盖上,并且与主体的构造相结合,构造成螺纹连接到主体上,以便将底部盖牢固地锁定在主体上。
变型装置包括用于适配器,该适配器用于将经由开口顶部接收到装置内的强液流偏转,其方式是防止塞子在接收到下部腔室内的液体将塞子浮动到孔口内时牢固地密封在孔口内。偏转适配器包括代替顶部盖可拆卸地连接到装置主体的开口顶部上的连接构件。在塞子通过接收到下部腔室内的液体浮动到孔口内时,连接到连接构件上的拱形元件定位在塞子的正上方,拱形元件成形为将接收在装置内的强液流偏转到围绕孔口的横向壁上。连接构件包括手柄和用于将手柄可拆卸地连接到连接构件上的装置。
最好包括用于压迫塞子与孔口形成紧密密封关系的装置,以便确保液体不在上部和下部腔室之间泄漏。
在一种情况下,塞子压迫装置包括围绕向下延伸的底部盖区域形成在底部盖内的环形弹簧状柔性幅材,幅材对于该装置上向下推动在向下延伸的底部盖区域上作出响应,以便向上偏转,其方式是造成底部盖的中央直立区域接合塞子并且向上压迫塞子进入孔口,并且将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从而紧密密封孔口,不使得液体通过塞子泄漏。在幅材向上偏转以便造成所述底部盖直立区域将塞子紧密压迫进入孔口并且将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时,幅材过中心锁定以便将塞子正确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从而确保液体不在上部和下部腔室之间通过塞子泄漏。
最好提供底部盖延伸部,该延伸部设置尺寸以便连接到向下延伸的底部盖区域内,并且设置尺寸以便提供较大的装置主体轮廓并且将另外的高度提供给向下延伸的底部盖区域,从而确保幅材的过中心锁定。
变型双腔室装置包括在塞子下面布置在下部腔室内并通过纤维盘保持在压缩状态下的弹簧。盘对于与接收到下部腔室内水状液体的接触长达预定时间长度作出响应,最好是至少大约20秒钟,使得盘足够软化,以便接合塞子并且压迫塞子向上进入孔口,并且将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从而紧密密封孔口,并且将塞子正确锁定在孔口内,并且将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凸缘环形凹口内,从而确保液体不在上部和下部腔室之间通过塞子泄漏。
另一变型双腔室装置包括在塞子下面布置在下部腔室内的水状液体、高膨胀性、亲水元件。亲水元件对于与接收到下部腔室内水状液体的接触作出响应,以便造成该元件大大膨胀,从而与塞子接触,并且压迫塞子向上进入孔口,并且将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从而紧密密封孔口,并且将塞子正确锁定在孔口内,并且将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从而确保液体不在上部和下部腔室之间通过塞子泄漏。
在又一双腔室装置变型中,塞子压迫装置包括在塞子下面布置在下部腔室内的水状液体溶化起泡片剂。起泡片剂对于与接收到下部腔室内水状液体的接触作出响应,以便提供大量升起的气泡,从而接触孔口,并且由此压迫塞子向上进入孔口,并且将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中,以便紧密密封孔口。
再一变型双腔室装置,塞子压迫装置包括具有向上延伸通过底部盖的中央区域的第二底部盖,中央区域具有细长直立的塞子接合销。可拆卸的间隔件布置在底部盖和第二底部盖之间,以便保持装置在使用之前在其中分开。装置使用之后的重量以及其中所含液体在间隔件拆卸之后造成第二底部盖销向上运动,以便压迫塞子进入孔口并且将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从而紧密密封孔口。在间隔件拆卸之后,并且第二底部盖销压迫塞子紧密地进入孔口,并且将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并且该装置向下压在第二底部盖上,第二底部盖造成向上卡扣在底部盖上,从而造成第二底部盖销将塞子正确锁定在孔口内,并且将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从而确保液体不在所述上部和下部腔室之间通过塞子泄漏。
又一变型双腔室装置的塞子压迫装置包括固定在塞子上的磁性元件和靠近孔口固定在横向壁上的另一磁性元件,并且包括布置在所述塞子和所述孔口之间的可拆卸间隔件,以便防止在装置使用之前塞子吸引到孔口内,并且其中当液体引入下部腔室到达将塞子向上浮动到孔口内的程度时,通过磁性元件,塞子被紧密地磁性拉入孔口,并且所述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所述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以便紧密密封孔口。当塞子被磁性紧密拉入孔口内,并且塞子外部环形卷边锁定在所述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时,磁性元件将塞子正确锁定在所述锁定凸缘环形凹口内,以便确保液体不在所述上部和下部腔室之间通过塞子泄漏。
在另一变型双腔室装置中,水状液体激活粘合剂施加在围绕孔口的周向壁上,并且可拆卸的间隔件布置在塞子和孔口之间以便防止在装置使用之前塞子粘接在孔口上。当液体引入下部腔室以便塞子向上浮动到孔口内时,粘合剂激活,由此将塞子正确锁定在孔口内,从而确保液体不在上部和下部腔室之间通过塞子泄漏。
在又一双腔室变型中,设置用于偏转经由开口端部接收到装置内的强液流,以便在接收到下部腔室内的液体将塞子浮动到孔口内时,防止塞子牢固密封在孔口内。偏转装置包括代替顶部盖可拆卸地连接到装置主体的开口顶部上的连接构件以及在该构件连接到装置主体上并且在塞子通过接收到下部腔室内的液体浮动到孔口内时在塞子的正上方的位置上连接到连接构件上的拱形元件。拱形元件成形为将接收到装置内的强液流偏转到围绕孔口的周壁区域上。还包括手柄和用于将手柄可拆卸地连接到连接构件上的装置。
最好是装置主体由刚性塑料材料构成,该材料包括高密度聚丙烯,并且上部和下部腔室分别具有80毫升和大约100毫升的容积以便使用装置进行尿液收集。
通常,包括细长的手柄和用于将手柄可拆卸地连接到容器外壁的上部区域上使得手柄在大致径向上从中向外伸出的装置,在手柄连接到容器外侧壁上时,手柄形成具有向上和向外倾斜的抓握区域。
在双腔室装置的任何形式中,可以包括在下部腔室的区域内安装在容器外侧壁上的弹性体构件,弹性体构件可通过皮下注射针穿孔,以便使得液体从下部腔室取出。弹性体构件在皮下注射针缩回从中之后自动密封,并且最好包括固定覆盖弹性体构件的盖,盖可从弹性体构件上拆卸,但是在拆卸之后不能重新连接其上,由此提供下部腔室内的液体已经被人动过的视觉指示。
可设置压力释放装置,以便从下部腔室内排出空气,从而防止压力造成液体从下部腔室泄漏到上部腔室。压力释放装置可包括在预定液位之上穿过装置主体的侧壁到下部腔室内部形成的针孔,针孔最好具有0.01毫米以上和大约0.1毫米的之间的直径。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可以更加容易理解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双液体接收和容纳装置的外部立视图,表示出装置主体,其具有可拆卸顶部盖、具有锁定环的底部盖以及可拆卸地连接到装置主体上的符合人机工程的手柄,所表示的主体具有靠近手柄主体连接区域的小压力释放孔;
图2是表示顶部盖的结构和表示可拆卸地连接到装置主体上的手柄的图1的容纳装置的顶部平面图;
图3是图1和2的手柄的透视图,表示在下端T形细槽元件,由此手柄可拆卸地连接到装置主体上;
图4是形成在收集装置主体上以便接收图3手柄的T形细槽元件由此可以将手柄可拆卸地连接到装置上的详细透视图;
图5是拆卸顶部盖的装置主体的顶视图,表示将主体分成两个腔室的周壁,所表示的周壁在两个腔室之间具有圆形入口孔口;
图6是沿着图5的线6-6看到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大致漏斗形的横向内壁,它将装置主体分成上部和下部液体接收和容纳腔室,并且表示围绕横向内壁孔口定位的环形、下切锁定凸缘;
图6a是沿着图5的线6a-6a看到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大致漏斗形的横向内壁,它将装置主体分成上部和下部液体接收和容纳腔室,并且表示围绕横向内壁孔口定位的环形、下切锁定凸缘,以及表示在下部腔室的上部区域内穿过装置主体壁形成压力释放孔;
图7是用于闭合横向内壁内的孔口的塞子的前立视图,表示上部锥形孔口闭合区域和具有悬置引导柱的下部扩张裙部区域;
图8是沿着图7的线8-8截取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孔口塞子的内部结构;
图9是沿着图7的线9-9向上看到的底视图,表示孔口塞子的内部结构,特别是用于加强和强化塞子的上部孔口闭合区域的凸肋;
图10是向上安装在图8截面图所示的孔口塞子的扩张裙部区域内的环形超轻型浮体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的环形浮体的顶视图,表示使得浮体松弛地围绕孔口塞子支承件和推动柱安装的中心孔;
图12是沿着图1的线12-12截取的横向截面图,表示浮体的内部构造;
图13是图1的装置主体的下部盖的顶视图,表示结构特征;
图14是沿着图13的线14-14截取的横向截面图,表示由薄的柔软环形弹簧作用的幅材包围的底部盖的平底部,所示的幅材在其正常未柔曲状态,底部盖终止于一对略微隔开的环形直立凸缘中,通过该凸缘,底部盖连接到装置主体的底部上,并且表示裂开的向上延伸的推动柱,推动柱围绕图7-9的孔口塞子引导柱安装;
图15是图13和14的底部盖的立视图,表示环形幅材在其未柔曲状态下;
图16是图13-15的底部盖的侧视图,表示环形幅材在其向下柔曲状态下,该状态与向上推动孔口塞子进入横向内壁孔口相关;
图17是与图14类似的横向截面图,但是表示环形幅材在其向下柔曲的状态下,由此向上压迫底部盖推动柱;
图18是第一变型双腔室装置的分解外部立视图,表示装置主体、其顶部盖、手柄、孔口塞子、环形浮体、具有在其未柔曲的状态下的环形幅材的底部盖元件底部盖锁定环,并且第一次表示圆形底部盖延伸部,并且还表示顶部盖、底部盖锁定环和孔口塞子密封环;
图19是底部盖锁定环的顶视图,表示其总体结构;
图20是使用之后构造下的完全组装的第一变型双样品接收和容纳装置的外部立视图,其中顶部盖连接到主体上,表示出底部盖底部延伸部静置在硬的平表面上;
图21是图18和20的完全组装的第一变型双样品接收和容纳装置的外部立视图,所示的装置在硬的平表面上向下推动,其方式是向上压迫底部盖底部和延伸部进入装置主体,以便向上压迫孔口塞子与内壁孔口紧密密封接合;
图22是图18和20-21的第一变型装置在其组装后使用之前状态下的垂直截面图,其中拆卸顶部盖,表示该装置准备使用,其中孔口塞子的内壁区域静置在底部盖推动柱的顶部上,而环形浮体静置在底部盖幅材上,并且表示连接到装置主体的下部区域上的底部盖锁定环,并且还表示连接到底部盖底部区域上并且在平表面上支承组装装置的底部盖底部延伸部;
图23是与图22类似的垂直截面图,但是表示液流排入第一变型装置的上部腔室内,其中下部腔室首先填充到造成环形浮体向上推动塞子直到塞子的上孔口密封区域在上部和下部腔室之间接合孔口为止,以便停止液体流入下部腔室,并且防止液体在两个腔室之间泄漏;
图23a是与图23类似的垂直截面图,但是进行截取以便表示压力释放孔;
图24是与图23类似的垂直截面图,但是表示填充有液体的上部腔室和连接到装置主体上的顶部盖,并且表示装置足够向下推动在平表面上,以便在过中心锁定状态下柔曲底部盖幅材,推动底部盖底部向上进入下部腔室,并且由此推动塞子孔口密封区域与孔口和孔口锁定凸缘正确锁定接合,由此确保在两个腔室内没有液体泄漏;
图24a是与图24类似的垂直截面图,但是进行截取以便表示压力出口孔;
图25是图24的装置主体的变型下壁区域的局部截面图,表示安装在封盖、皮下注射针、自动密封口组件的主体外壁内,该组件设置成可以从外部接近容纳在下部液体接收腔室内的液体;
图26是与图25类似的局部截面图,表示延伸通过未封盖、自动密封口组件的皮下注射针,自动密封口组件用于从下部液体容纳腔室抽取液体;
图27是与图18-24所示类似构造成连接到双腔室装置的开口顶部上的的任选偏转器和卫生防护构件的顶部透视图,表示由四个凸肋支承的中央拱形的偏转器,偏转器防止进入装置上部腔室的强液流直接冲击在孔口塞子上,并且在塞子形成其所需孔口密封接合时使其脱开,还表示装配件,通过该装配件,装置手柄可拆卸地连接到偏转器和卫生防护构件上;
图28是图27的任选偏转器的顶视图,表示其结构;
图29是图26的任选偏转器的侧视图,表示其结构,并且表示偏转器与塞子的孔口密封区域的关系,并且还表示液流偏转通过偏转器拱形到达倾斜的横向内壁上;
图30是与图29类似的任选偏转器的侧视图,但是表示可拆卸地连接到代表性的装置主体的开口顶部上;
图31是与图18类似的第二变型双腔室装置的分解立视图,图27-30的偏转器固定在该装置上以便可拆卸地连接;
图32是自动弹簧加载的孔口塞子锁定组件的顶视图,表示具有部分开口顶部的圆柱形壳体,其中由液体软化的压缩弹簧保持元件定位在部分开口顶部之下;
图33是沿着图32的线33-33截取的垂直截面图,表示连接在壳体底部内的锥形弹簧,该弹簧通过弹簧保持构件保持在压缩状态下,并且表示侧面排气口和底部液体入口;
图34是图33壳体的顶视图,表示液体入口,并且表示设置成有助于将底部螺纹连接到壳体侧面上的形成有细槽的区域;
图35是与图22类似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图32-34的弹簧加载的孔口塞子锁定组件,它在弹簧压缩状态下安装在第二变型的双腔室装置内,与孔口塞子接合,弹簧加载的孔口塞子锁定组件表示成连接到平底部盖上的螺纹上,并且除了具有较短的悬置引导柱之外,孔口塞子与图7-9所示类似;
图36是与图24类似并且与图36相对应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容纳在图35的第三变型装置的下部和上部腔室内的液体,表示向上浮动以便在上部和下部腔室之间与孔口接合的孔口塞子,并且表示在其压缩状态下的弹簧加载孔口塞子锁定组件的弹簧;
图37是与图36类似的垂直截面图,但是表示在弹簧保持元件通过下部腔室的液体降级之后松开的弹簧加载的孔口塞子锁定组件的弹簧,弹簧由此向上紧密压迫孔口塞子进入孔口,并且将其保持,而不意外脱开;
图38是图37的弹簧加载的孔口塞子锁定组件的松开弹簧的分解视图,表示液体降级弹簧保持元件通过压缩弹簧力向上推动通过壳体顶部开口,由此松开弹簧;
图39是大致与图22和35相对应的第三变型双腔室装置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包括可膨胀、亲水材料的变型底部盖,它具有与孔口塞子接触的上表面;
图40是与图39类似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包括在双腔室装置的上部和下部腔室内的液体,并且表示膨胀的亲水材料向上推动孔口塞子与孔口紧密锁定接合;
图41是大致与图35相对应的第五双腔室装置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包括含有水状液体激活起泡片剂的壳体的底部盖;
图42是包括液体激活的起泡片剂的壳体的放大侧视图,表示壳体中的液体进入开口和气体溢出开口;
图43是与图41类似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包括所接收液体的装置上部和下部腔室,并且表示孔口塞子向上浮动与孔口密封接合,并且在与下部腔室内的液体接触时,通过由液体激活的片剂产生的气体紧密压迫其上;
图44是包括液体激活起泡片剂的壳体的放大视图,表示片剂与装置下部腔室内的液体接触时产生气泡;
图45是大致与图22和35相对应的垂直截面图,表示第六变型双腔室装置,表示变型底部盖和相关的变型孔口塞子,并且表示具有直立孔口塞子推动销并且通过可拆卸的高柔性开口环间隔件与主要底部盖分开的第二底部盖;
图46是图45的可拆卸的柔性开口环间隔件的透视图,表示其总体形状和构造;
图47是大致与图24和45类似的垂直截面图,表示包括所接收液体的双腔室装置的下部和上部腔室,表示可拆卸的柔性开口环间隔件可以拆卸,使得包括液体的装置的重量向上推动第二底部盖与主要底部盖接触,所示的塞子推动销向上紧密推动孔口塞子进入孔口;
图48是在其从第六变型双腔室装置上拆卸的可拆卸柔性开口环间隔件的侧视图;
图49是沿着图45的线49-49截取的横向截面图,表示其中安装有柔性间隔件的第二底部盖的细节;
图50是与图22、35和39和43类似的垂直截面图,表示第七变型双腔室装置,该装置具有柔性海绵状或发泡构件,该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孔口塞子和孔口之间,以便在使用之前在塞子扩张裙部区域下面安装以及孔口附近的环形磁体之间保持分开;
图51是图50的海绵状或发泡构件的剖去透视图,表示其总体构造;
图52是与图50类似的垂直截面图,表示拆卸的柔性海绵状或发泡构件,并且表示容纳在装置上部和下部腔室内的液体,其中孔口塞子向上浮动与孔口接合,并且通过塞子上和孔口附近的磁体保持这种接合;
图53是大致与图50相对应的垂直截面图,表示第八双腔室装置,该装置具有可拆卸地安装在孔口塞子和孔口之间的柔性纸张构件,以便保护孔口周围施加的水状液体激活粘合剂;
图54是放大视图,表示覆盖孔口周围的水状液体激活的粘合剂的区域的柔性纸张构件的部分;
图55是与图53类似的垂直截面图,表示拆卸的柔性装置构件,并且表示包括接收液体的装置上部和下部腔室,并且表示孔口塞子向上浮动与孔口密封接合,并且通过孔口周围的水状液体激活粘合剂锁定其上;
图56是放大视图,表示通过孔口周围的水状液体激活粘合剂锁定在孔口上的孔口塞子;
图57是表示多个步骤的一系列视图,表示图19-24的双腔室装置的操作使用,图57A表示除了手柄还未连接之外如图20所示组装的双腔室装置,并且表示用消毒带密封的顶部盖以表示该装置已“消毒”;图57B表示将要连接到双装置主体上的手柄;图57C表示向上连接到双装置主体上的手柄;图57D表示顶部盖带的拆卸;图57E表示在去除顶部盖之后液流排入装置上部腔室;图56F表示液体接收在装置主体内之后安装顶部盖;图57G表示在双腔室装置上向下推动以便将塞子锁定在孔口内的步骤(如图24所示);以及图57H表示在其最后使用之后状态下的双腔室装置。
在多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和结构给出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相应的元件和结构根据需要在原始的参考标号之后加上“a”、“b”或“c”等。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表示双腔室液体接收和容纳装置100(此后为了简明起见通常称为“双腔室装置”),该装置可有利地用来从患者接收尿流,并且将尿流作为前段尿流部分和中段尿流部分分开进行容纳,如下面描述。
如下面特别描述那样,所示的双腔室装置100包括大致圆柱体装置主体或液体杯102、可拆卸地连接在主体的开口上部端上的顶部盖或帽104、连接到主体的开口底部上的底部盖或帽106、旋在主体上以便将底部盖固定在主体上(下面描述)的底部盖锁定环108以及通过从主体的上部区域伸出的倾斜装配件112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上的倾斜手柄110。靠近所示装配件112的是微型压力释放孔120,释放孔在最高点或下部腔室144处穿过装置主体外壁124延伸,以便尽可能高于下部腔室内收集的液体。孔120(在所有相关视图中其尺寸进行放大表示以便清楚可见)的直径可在大约0.01毫米和大约0.05毫米之间。
顶部盖140在图2中表示为具有环形装置密封凹口或凹槽116。手柄110在图3中表示成在其远端具有连接区域118,该区域成形并设置尺寸,以便以倾斜突舌和凹槽的方式向上安装在主体装配件112上(图4)。当双腔室装置100(以其下面描述的变型)用来收集前段和中段尿液样品,手柄110特别是成形为符合人机工程,并且通过女性患者有效地使用,以便在尿液样品收集过程中容易接近。因此,手柄110最好具有大约4.5英寸的总体长度并且具有大约45度的大致中央弯曲α;此外,相互结合,手柄连接区域118和装置主体装配件112将手柄安装在大约30度的向上的角度β上(图1)。
图5表示装置主体102的顶视图,装置主体由例如高密度聚丙烯的刚性塑料材料构造,并且可以是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如图6和6a的垂直截面图所示,装置主体102形成具有外侧壁124,该壁具有对于尿液样品收集来说可以是大约3.5英寸的高度H1;开口顶部126,具有可以是大约2.5英寸的外直径D1以及开口底部128,具有可以是大约2.25英寸的外直径D2。主体壁124可具有大约0.05英寸的厚度T1。
第一外部螺纹顶部盖接收区域130靠近开口顶部126之下形成在主体壁124上,并且第二外部螺纹底部锁定环接收区域132靠近开口底部128之上形成在主体壁上。外部环形卷边143在底部开口端128围绕主体壁124形成。
在装置外壁124内部形成的是漏斗形横向内壁140,内壁将装置主体102各自分形成具有大约80毫升和大约100毫升的容积并用于尿液收集的上部和下部腔室142和144。在横向内壁140内的中央圆形孔口146由悬置周向孔口环148限定,孔口环具有可以是大约0.80英寸的直径D3的入口开口,孔口环是锥形,即朝着下部腔室144略微增大。
靠近第一螺纹区域130之下在主体壁124的外表面138上的窄小的彩色环136在将液体引入上部腔室142时设置成视觉“满”的指示器。
从横向内壁140悬置并围绕孔口环148而且在其下面延伸的是塞子固定环150,固定环具有可以是1.25英寸的外直径D4。窄小浅内部环形塞子锁定凹槽和凹口152靠近塞子固定环下边缘156之上围绕塞子固定环148形成。
如图7-9所示的浮动的孔口塞子160包括中空上部锥形孔口密封区域162和下部径向扩张的裙部区域164,并且具有可以是大约1.25英寸的总体高度H2。孔口密封区域162成形并设置尺寸以便紧密安装在所述孔口环148内,由此密封孔口146。围绕孔口密封区域162的下部区域是环形锁定卷边166,卷边成形并设置尺寸以便紧密地安装在塞子固定环环形锁定凹槽152中(同样如上所示)。孔口塞子160的成形部分是悬置引导件或推动柱168。围绕引导件或柱168的下部区域形成的是锯齿形的环形锁定环170(图7和8)。
如图8和9所示,多个(表示出六个)内部加强筋172设置成将刚性提供给孔口密封区域162。塞子160最好由与装置主体102相同的刚性塑料材料构成。孔口塞子裙部164最好在下部裙部周边174处具有可以是大约0.59英寸的外直径D5。柱168具有可以是大约1.97英寸的外直径D6。
如图10-12所示的环形孔口塞子浮体180最好由闭室聚苯乙烯泡沫构成以便可以浮动。浮体180成形和设置尺寸使其在孔口塞子裙部区域164之下向上安装,以便为孔口塞子160提供浮力,如下面所示。为此,浮体180具有其直径D7可以是大约1.0英寸以便松弛地安装在孔口塞子引导件和柱168上的内表面182,以及其外直径D8可以是大约1.57英寸以便松弛地安装在孔口塞子裙部区域164上的外表面184。浮体180的上部周边区域186以45度斜切,使得浮体安装在孔口塞子裙部区域164之下。浮体180具有例如是大约0.39英寸的厚度T2,但是该厚度按照下部腔室144的所需液体容纳容积进行选择(图6)。虽然孔口塞子本身具有浮力,即使在装置主体102倾斜时,浮体180也可用来升高孔口塞子160与孔口146接合,按照患者技能,同时将尿液(或者其它液体)排入下部腔室144。
如图13-17所示,具有可以是大约1.06英寸的总体高度H3的底部盖106包括刚性向上凹入的中央底部底座190,其具有可以是大约1.18英寸的直径D9。中央底部底座190通过薄的柔性向上弯曲的环形幅材192包围,幅材具有弹簧性能,并且在底部底座下表面194之上延伸可以是大约0.63英寸的距离d1。幅材192的径向外端终止于环形向上延伸的第一装置主体连接凸缘196,其具有面向内的卷边198;以及环形向上延伸的第二装置主体密封凸缘200。从底部底座向上伸出的是孔口塞子引导件208。围绕引导件208内部形成的是锯齿形锁定环210,锁定环相对于孔口塞子锁定环170以互补方式成形(图7和8)。引导件208的外直径D10可以是大约0.75英寸。
在图15-17侧视图中表示底部盖106,其连接到装置主体102上(以虚线表示),图15表示在其未压缩状态下并具有环形幅材192的底部盖106。图16表示在其压缩状态下并具有幅材192(未示出)的底部盖106,该压缩状态通过在静置在刚性表面211上的底部盖上向下压直到底座区域190不再被看到为止来实现。图17是垂直截面图(与图14相对应,并且从图16导出),表示固定在过中心锁定状态下的底部盖幅材192,锁定状态由于以下方式形成,即底部盖106向下推在表面211上,由此将孔口塞子160向上推入与孔口146紧密密封关系,包括将塞子锁定卷边166“锁定”在孔口锁定凹口152内,并且将塞子正确锁定在孔口内,以便确保在上部和下部腔室142和144之间没有出现液体泄漏。
底部盖106最好由相对高密度聚丙烯构成,聚丙烯比装置主体102刚性小,使得幅材192可以所述方式柔曲。由于底部盖106的相对柔性,不太可能出现如下情况,即底部盖(即装置100)将柔性幅材192偏离推动到其过中心锁定状态,由此紧密地压迫塞子160进入孔口146,并且将其锁定其上(如上所述),底部盖凸缘196的某些区域可从装置主体环形卷边134脱开,足以使得液体从下部腔室144泄漏。为了防止这种少有的可能性,由相同刚性塑料材料制成的底部盖锁定环108紧密地旋在装置主体的螺纹区域132上,以便将底部盖106锁定在装置主体上。
第一变型双腔室装置100a:
在图18中以拆卸顺序表示的第一变型双腔室装置100a包括所述的双腔室主体102、顶部盖104、底部盖106、底部盖锁定环108、手柄110、孔口塞子160、孔口塞子浮体180、顶部盖密封环212、底部盖锁定环/底部盖密封环214以及孔口塞子密封环216。密封环212、214和216最好由橡胶构成(例如氯丁橡胶)或者弹性体塑料(例如硅橡胶)。
对于以上来说,除了包括在双腔室装置100a内并形成其区别特征的是圆形底部盖延伸构件220之外,所述双腔室装置100与所述的双腔室100a相同,该延伸构件220安装在中央底部盖底座190上,以便提供另外的底部盖高度(如下面描述)。延伸构件220包括环形向上延伸的连接凸缘222,凸缘设置尺寸以便将构件连接到底部盖中央底座190上。凸缘222的内表面具有与底部盖幅材192的曲率相符的曲率。凸缘222最好是涂覆红色,以便容易看到。构件220的成形部分是增大的平圆形支承板区域224,该区域提供一种双腔室装置100a,它在表面211上具有比中央底部盖底座190所提供的轮廓大的轮廓,并且确保底部盖幅材192的过中心锁定,并且随后将孔口塞子160锁定在孔口146上,如下描述。支承板224形成具有相对薄的窄小环形周向锁定区域226,该区域与底部盖锁定环108相配,凸缘在下面更加特别描述。支承板区域224具有中心开口225,使得延伸构件220向上安装在底部盖区域190上。
在图18中第一次表示的是位于顶部盖104内侧上并且密封环212接收其上的螺纹区域230,和位于底部盖锁定环108的内侧上并且密封环214接收其上的类似螺纹区域232。顶部盖螺纹区域230在装置主体102上与螺纹区域130相配,并且底部盖锁定环螺纹区域232在装置主体上与螺纹区域132相配。如图19所示,底部盖锁定环108具有中心开口(未示出),其直径D11可以是大约2.09英寸.并且瓣片241的直径D12可以是大约1.97英寸。
图20表示的双腔室装置100a在其完全组装的使用之前的状态。底部盖延伸部支承板区域224表示形成具有直径D13.底部盖延伸部220提供从表面211到底部盖锁定环108的距离d2,该距离可以是大约0.55英寸,并且大于所述的底部盖高度d1(图14).该距离d2表示底部盖幅材192如图21所示在双腔室装置100a向下压在表面211上时底部盖幅材192柔曲的总量,图21表示双腔室装置的使用之后的状态.在此方面,当装置100a在图21所示的使用之后的压缩状态时,底部盖延伸区域222的红色不再被看到.
双腔室装置100a在图22的垂直截面图中表示成在其完全组装的使用之前的状态,其中拆卸了顶部盖104,并且因此与没有顶部盖的图20相对应。其中所连接的孔口塞子密封件216靠近塞子区城162之下时,孔口塞子160表示成在其最下部的位置,在孔口146之下,并且静置在底部盖引导柱210上。浮动环180表示成在静置在底部盖幅材192上的最下部位置.底部盖密封件214表示成安装在底部盖锁定环108内,其螺纹区域232表示成旋在装置主体螺纹区域132上。
在与图22类似但是表示双腔室装置100a的随后操作阶段的图23、23a的垂直截面图中,例如患者尿液的液体250表示成排入装置主体102的上部腔室142,下部腔室144表示成已经填充液体(尿液),造成浮体180向上推动孔口塞子160,使得塞子区域162被推入与孔口146的密封关系,由此液体接着填充上部腔室142。假设装置100a用于收集用于细菌分析的患者的尿液,容纳在下部腔室144内的尿液252应该构成前段尿液,下部腔室具有足够的容积,以便确保收集在上部腔室142内的尿液254将构成未污染的中段尿液.尿液252的上表面253与下部腔室144内的预定尿液高度相对应,为此孔口塞子160作出响应,以便向上浮动与孔口146密封接合。
从孔口塞子裙部区域164悬置的垂直支承柱168可伸缩地容纳在从底部盖106向上延伸的较大直径引导柱208内。孔口塞子160的向上运动因此最好在底部盖引导柱208内进行引导并且限制.此时,底部盖环形柔性幅材192保持其装置使用之前的未柔曲状态.
每当装置主体102在使用期间以不同角度倾斜时,孔口塞子锁定环150在其引入孔口146时稳定塞子密封区域162.因此,不用考虑每个患者在液体(尿液)收集过程中如何定位其装置主体102,涉及前段尿液收集、隔离以及孔口塞子密封和闭合的整个双腔室装置100的机械整体性总是通过浮体180的稳定作用而保持恒定,并且完整。
在与图23、23a类似的图24、24a的垂直截面图中,双腔室装置100a表示成在其使用之后的状态,其中顶部盖104连接到装置主体102上,并且手柄从构件112上拆卸。装置100a同样表示成向下压在牢固表面211上,使得底部盖底座区域190和底部盖延伸部220完全凹入装置主体102,这造成底部盖柱210将孔口塞子160向上推动与孔口146紧密密封,其中塞子密封件216以密封关系压迫孔口环148的下部区域,并且包括进入孔口锁定凹口152的“锁定”塞子锁定卷边166,并且将塞子正确锁定在孔口内,以确保没有液体在上部和下部腔室142和144之间泄漏。在此状态下,被涂色的底部延伸凸缘222将被隐藏,由此提供出现适当锁定的视觉指示。有时,有些紧张和缺乏知识的患者可使得双腔室装置100a未锁定。那么此红色凸缘222将对于护士或医师清楚可见,并且在将其输送到分析研究室之前马上告诫他们将装置100a锁定。
将底部盖190锁定在其向上位置的底部盖幅材192过中心锁定造成由此将孔口塞子160固定锁定在孔口146内(如上所述),使得不用考虑装置100a如何进行草率处理,也没有液体从下部腔室144泄漏到保持在上部腔室142的液体254中。具有安装密封件114的顶部盖锁定环108防止液体在底部盖106的周边处泄漏,如果在所述锁定过程中装置100a没有笔直向下压在表面211上,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底部盖延伸部220连接其上的底部盖底座190向上缩回时,如上所述,底部盖延伸周向锁定区域226向下柔曲,以便绕过靠近中心开口(未示出)的底部盖锁定环径向突出部241,并且接着从中向外伸出,以有助于将底部盖幅材192保持其过中心锁定状态下。
假设下部腔室液体252是前段尿液,而上部腔室液体254是中段尿液,上部腔室的中段尿液将用于细菌分析,并且始终包括下部腔室前段尿液的装置100a将接着被丢弃.
将理解到当装置100a或装置100(没有底部盖延伸部220)向下推动,以便柔曲底部盖幅材192并且造成底部盖中心区域底座190和底部盖延伸部(对于装置100a来说)向上推入下部腔室144中时,下部腔室容积减小,造成下部腔室中液体252之上的高空气压力。这种高空气压力足以造成液体252从下部腔室144通过孔口塞子160进入上部腔室142,并且可能污染上部腔室液体254。装置主体孔120设置成用于从下部腔室144排出空气,以便释放其中的压力,由此防止任何液体252通过孔口塞子160泄漏。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在孔口塞子160(及其变型)已经锁定在孔口46之后,如上所述,需要或者希望接近下部腔室144内的尿液252。例如,在个人尿液的药物检查时,需要或者法律规定以防止乱动的方式保持个人尿液样品的备份或第二部分。现场药物检查在从上部腔室142获得的尿液254上进行,并且第二尿液252部分将保持锁定在下部腔室144中(如上所述),直到出现争议或者需要证实时,需要确认线材药物检查测试结果为止。
但是,如上所述在孔口塞子160锁定在孔口146内之后,如果不损坏装置100a,塞子将不能从孔口上解锁。因此,如图25和26所示,对于双腔室装置100a的药物检查应用来说,在下部腔室144的区域内,装置主体102的外壁138将在其中安装由可拆卸金属或硬塑料保护盖262覆盖的自动密封的注射器进出口260,盖262锻造或热密封就位。如图26所示,在保护盖262拆卸之后,不能手动重新连接,由此确保下部腔室144中的样品不被乱动,并且提供指示,即其中下部腔室144内的尿液可能已经被接近或者以某些方式进行处理,而不利地影响尿液的任何药物检查。注射器针264接着插入通过口260,并且连接的注射器266用来从下部腔室144抽取一定量的可用于第二次药物检查的尿液252。
第二变型双腔室装置100b:
本发明已经确定,在某些情况下,进入装置上部腔室142并且冲击在孔口塞子160上的强液流250(例如从女性患者排出的尿液)可造成塞子弯曲到某种程度,使得在塞子向上浮动进入孔口146时妨碍孔口进行适当密封。因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提供一种偏转器和卫生防护适配器270,如图27-31所示,并且包括第二变型双腔室装置100b的一部分。
所示的偏转器和卫生防护适配器270是周向安装环272和通过等间距隔开的细长向下倾斜梁276(表示四个这种梁)由安装环支承的中心拱形274。手柄连接装配件112a固定在安装环272上以便接收手柄110。
如图29所示,当偏转器和卫生防护适配器270卡扣在装置主体102a的上边缘上时,中心拱形274在孔口146和塞子160正上方定位。如上所示,所引入的尿流250(以虚线所示)围绕拱形274向下流动并且接着流到横向壁140上,并且接着向下流到塞子160的侧部区域上,液流由此在减小力的情况下流到塞子上。
第二变型双腔室装置100b表示在图31中,其中表示手柄110可拆卸地连接到形成在偏转器安装环272上的装配件112b上。除了带有连接的手柄110的卫生防护适配器270之外,以及除了装置主体102a不具有连接其上的手柄装配件112之外,双腔室装置100b与所示装置100a相同,并且以装置100a的所述方式进行内部构造和操作。在液体已经排入主体102a时,具有连接的手柄110的适配器270从装置主体102a上拆卸并且丢弃。适配器270同样提供卫生防护以便保持主体102没有细菌,而不由于与患者不清洁的外部身体区域接触而意外污染。顶部盖104接着旋在装置主体102a上,以便密封装置100b进行随后尿液分析。
第三变型双腔室装置100c:
将理解到与以上所述的机械锁定方法相比,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更加需要以更加自动的方式将孔口塞子160锁定到孔口146中(如对于装置100、100a、100b的描述),而所述的机械锁定方法需要在双腔室装置100或110a上手动向下推动,从而将底部盖幅材192柔曲成其过中心锁定状态。
为此,在图32-38中披露一种用于第三变型双腔室装置100c(图35-37)的弹簧式孔口塞子锁定组件280。如所示,锁定组件280包括相对小并且最好是圆柱形的壳体282,壳体包括具有顶部286和圆柱形侧壁288的上部构件284。壳体底座290向上旋在侧壁288的底部上(图32-33)。壳体282具有可以是大约0.31英寸的高度H4。
如图33清楚所示,相对大的中心定位的开口292形成在壳体顶部286内。锥形压缩弹簧294通过固定在壳体底座290上的圆形构件296保持在壳体282内部,并且通过刚性的水状液体软化弹簧保持盘298保持在其压缩状态下,该盘298可由例如纸板的适当纤维材料支承,纸板定位在压缩弹簧294之上并且在顶部开口292的正下方。
具有可以是大约0.63英寸的直径D14的壳体底座290形成有中央液体进入开口300,并且具有多个小和短的支脚302,支脚将锁定组件280从装置底部盖106a向上隔开,使得收集在下部腔室144内的液体(尿液)可通过底座开口300进入壳体282,以便软化弹簧保持盘298,并且释放弹簧294的压缩。排气口304设置在壳体侧壁288内。凹槽306设置在底座下表面308内(图34),以便接收改锥头,以有助于将壳体底座290旋在壳体侧壁288上。
图35-37垂直截面图表示的第二变型腔室装置100c结合有所示弹簧式孔口塞子锁定组件280。还表示双腔室装置100c包括装置主体102b、底部盖106a、孔口塞子160a、浮体180和手柄110。双腔室装置100c出于下面描述的原因取消了不需要的底部盖锁定环108。
除了下部螺纹区域132a形成在装置主体的下端的正上方以便螺纹连接底部盖106a之外,装置主体102b表示成其所有方面与所述的装置主体102相同。
除了悬置柱170a比图7和8所示的柱170短并且在下端310闭合之外,孔口塞子160a的所有方面与所述孔口塞子160相同。除了取消环形幅材192,使得底座194a完全是平的,并且在装置主体102b之上整体延伸,并且形成具有在双腔室装置100c的组装时与装置主体螺纹区域132a配合的周向内部螺纹连接区域312之外,底部盖106a与所述底部底部盖106(图13-17)类似。
如图35-37所示,压缩弹簧孔口塞子锁定组件280连接到柱208a内的底部盖106a的上表面318上,并且在孔口塞子闭合下端或底部310的正下方。柱208a形成具有多个垂直狭缝(未示出),使得水状液体接近锁定组件280和盘298。
在双腔室装置100c使用之前的状态下,如图35所示,孔口塞子160a静置在锁定组件壳体282的顶部286上,并且浮体180静置在底部盖上表面318上。
如与图35相对应但是表示双腔室装置100c的随后操作或使用阶段的图36所示,液体(尿液)引入双腔室装置100c,将下部腔室144填充到一定程度,使得孔口塞子160a向上浮动与孔口146密封接合,并且上部腔室142随后部分填充液体(尿液)154。此时,弹簧保持盘298还未通过下部腔室144内的水状液体152充分软化,以便将锁定弹簧294从其所示的压缩状态下释放。
最好需要在水状液体(尿液)中浸入至少大约20秒钟,以便充分软化弹簧盘298,使其释放弹簧294,这使得孔口塞子160a有足够时间向上浮动到孔146内,并且停止液流进入下部腔室144。弹簧保持盘298的这种软化使得弹簧294松开,接着膨胀并且推动盘向上通过壳体开口296,并且进一步膨胀,向上推动孔口塞子160与孔146形成紧密密封关系,其中塞子密封件216被迫与孔口环148的下部区域形成密封关系,并且包括进入孔口锁定凹口152的“锁定”塞子锁定卷边166,将塞子正确锁定在孔口内,以确保在上部和下部腔室142和144之间不出现液体泄漏,如图37所示。图38是图37的区域38的放大视图,其表示弹簧式孔口塞子锁定组件180的驱动情况。
将理解到通过孔口塞子锁定组件280将孔口塞子160a紧密锁定在孔146内完全是自动的,并且只对于液体填充装置主体下部腔室144的液体(尿液)154作出响应来操作,而不需要任何手动介入。
第四变型双腔室装置100d:
第四双腔室装置100d在图39-40中表示,其采用大量的高膨胀性亲水囊体或元件300以便提供所述孔口塞子160a自动锁定在孔口146的作用,此过程与对于弹簧式孔口塞子锁定组件280(图35-38)描述的过程类似和相同。
如图39的使用之前的垂直截面图所示,可膨胀的亲水材料囊体或元件330在底部盖106a之上布置在孔口塞子柱170内,并且与横向塞子闭合构件332接触。孔口塞子柱168a静置在亲水材料囊体330上,并且浮体180静置在底部盖106a的底部盖上表面318上。
如图40的使用之后的垂直截面图所示(与图39相对应),当水状液体(尿液)252填充下部腔室144时,液体流过柱208a的所述开口,并且接触亲水材料囊体330,造成材料大大膨胀(胀大),由此将向上的力施加在塞子底部310上,以便向上推动孔口塞子160与孔口146形成紧密密封关系,其中塞子密封件216以密封关系压靠孔口环148的下部区域,并包括进入孔口锁定凹口152的“锁定”塞子锁定卷边166,将塞子正确锁定在孔口内,以确保在上部和下部腔室142和144之间不出现液体泄漏。
再者,如同弹簧式孔口塞子锁定组件280的情况,使用膨胀亲水材料囊体330将孔口塞子160b自动锁定在孔口146内,并且只对于液体填充装置主体下部腔室144的液体154(尿液)作出响应来操作,而不需要任何手动介入。
第五变型双腔室装置100e:
第五变型双腔室装置100e在图41-43中描述。双腔室装置100e采用包括布置在圆柱形片剂壳体344内以便实现孔口塞子160b自动锁定在孔口146内的水状液体激活起泡片剂或元件342的气体发生器组件340。双腔室装置100e在许多方面与所述的双腔室装置100c和100d类似。
如图41-44的垂直截面图所示,气体发生器组件340在孔口塞子柱168b内安装在双腔室装置100e内,并且连接到底部盖上表面318上。如图41的使用之前的状态所示,孔口塞子柱168b静置在底部盖上表面318上,如同浮体180那样。
图42详细所示,气体发生器组件片剂壳体344包括顶部450、圆柱形侧壁352和底部354。壳体底部354形成具有多个短小支脚356,支脚将气体发生器组件340从装置底部盖上表面318向上隔开,使得收集在下部腔室144内的液体(尿液)可通过底部盖柱208a内的所述狭缝并且接着通过形成在壳体底部354内的孔358,以便激活起泡片剂342。孔360设置在壳体顶部350内,使得所产生的气泡362从壳体344溢出(图43和44)。孔366形成在壳体侧壁352内,使得在起泡片剂342最初激活时,空气从壳体344溢出。
如图43的垂直截面图所示,从气体发生器340产生的气泡362向上推动孔口塞子160与孔口146形成紧密密封关系,其中塞子密封件216被迫与孔口环148的下部区域形成密封关系,并且包括进入孔口锁定凹口152的“锁定”塞子锁定卷边166,将塞子正确锁定在孔口内,以确保在上部和下部腔室142和144之间不出现液体泄漏。与所述双腔室装置100c和100d类似,所产生的气体将孔口塞子160b锁定在孔口146内在下部腔室144填充水状液体(尿液)152时完成,而没有任何手动介入。
第六变型双腔室装置100f:
图45-49所示的第六变型双腔室装置100f包括装置主体102b、孔口塞子160c、底部盖106b、孔口塞子推动底座380和布置在底部盖和塞子推动底座之间的非常柔性的可拆卸的海绵状元件382.
图45和47所示的底部盖106b包括中央定位的向上延伸的下部管状部分384,该部分在底部开口并且终止于较小直径、向上延伸的上部管状区域386。另外底部盖106b与所述的底部盖106a相同.
孔口塞子160c形成具有细长、中心、悬置管状推动销引导件388,该引导件紧密地安装在底部盖上部管状区域386内.在双腔室装置100f使用之前的状态下,孔口塞子160c静置在底部盖下部管状区域384的上端区域390上(图45)。另外,孔口塞子160c大致与所述孔口塞子160a相同.
推动底座380形成具有平底部392,其具有紧密安装在底部盖下部管状区域384内的中央定位的向上延伸柱394。从柱394的顶部396向上延伸的是细长孔口塞子推动销400,推动销通过孔口塞子销引导件388以紧密配合的关系向上延伸.如图45所示,推动底座柱顶部396的顶部396大致在底部盖下部管状区域384的上端区域390之下.推动底座380形成具有围绕柱394的凹入凹口区域402,海绵状元件382接收其中,凹入区域还通过周向连接凸缘406限定,凸缘构造成向上卡扣在底部盖106b上,如图47所示。周向连接凸缘406围绕推动底座380(图29)延伸大约270度,以便提供用于从推动底座缩回海绵状元件382的适当空间,如下面描述。
如图46所示,海绵状元件382具有可以是大约0.08英寸的中心直径D15,以便松弛地围绕柱394安装,并且具有可以是大约0.4英寸的高度H5.相对宽的间隙410形成在海绵状元件382内,使得该元件从推动底座凹入区域402缩回。薄的伸出指形突片412与间隙410相对地连接到海绵状元件382上.在液体(尿液)引入装置100f之前,海绵状元件382从推动底座凹口402缩回,并且丢弃。柱394和管状区域394之间的摩擦将推动底座380保持在其海绵状元件拆卸之前的状态下,直到液体(尿液)填充的装置100f大致设置在表面211上为止,如下面描述.
双腔室装置100f的使用可以从图47-48中理解。当液体(尿液)填充装置下部腔室144时,孔口塞子160c向上浮动与孔口146形成密封关系,由此液体(尿液)收集在装置上部腔室142内。在液体(尿液)152收集在下部腔室144内并且液体(尿液)154收集在上部腔室142之后,设置在表面211上。在装置主体102b内的液体(尿液)152和154的重量接着造成带有底部盖106b的装置主体向下设置在推动底座凹口402内,由此造成推动销400向上推靠孔口塞子160c,其方式是将孔口塞子160向上推动与孔口146形成紧密密封关系,其中塞子密封件216被迫与孔口环148的下部区域形成密封关系,并且包括进入孔口锁定凹口152的“锁定”塞子锁定卷边166。
在装置主体102b向下设置之后,盖104安装在装置主体上,并且装置100f手动向下压在表面211上,以造成推动底座周边凸缘406卡扣在底部盖周边上,从而将推动底座380保持在底部盖106b上。这将塞子160c正确锁定在孔口146上,并且装置100f可以接着进行处理(甚至不仔细地),而没有塞子与孔口脱开以及造成液体(尿液)152在上部和下部腔室142和144之间泄漏通过孔口塞子的可能性。
第七变型双腔室装置100g:
图50-52所示的第七变型双腔室装置100g以下面所述的方式将孔口塞子160d磁性锁定在孔口146上。如图50所示,与所述孔口塞子160b(图41)相对应的所述孔口塞子160d形成具有围绕连接(通过粘合剂)到塞子裙部164的下表面422上的磁性构件420。磁性构件420可构成单件、环形磁体,或者可包括两个或多个磁性部段。相应的磁性构件424连接到在塞子磁体构件420之上隔开的孔口锁定环150的外表面426上。
图50所示的可拆卸的柔软海绵状间隔件430最初在锁定环磁性构件424和孔口塞子160d之间安装在双腔室装置主体102b内,以便在装置100g使用之前将磁性构件424和420保持分开。成形的间隔件430是与指形突片434连接的锥形分开区域432。最初孔口塞子160d静置在底部盖106a上,如浮体180那样。
当如图52所示间隔件430从装置主体102b上拆卸,并且孔口塞子160d通过收集在下部腔室142内的液体(尿液)向上浮动与孔口146接合时,磁体构件424和420相互吸引,由此将孔口塞子紧密拉入孔口146,其中塞子密封件216被迫与孔口环148的下部区域形成密封关系,并且包括进入孔口锁定凹口152的“锁定”塞子锁定卷边166,将塞子正确锁定在孔口内,以确保在上部和下部腔室142和144之间不出现液体泄漏。
第八变型双腔室装置100h:
图53-56所示的第八变型双腔室装置100h以下面描述的方式通过液体激活的粘合过程将孔口塞子160锁定在孔口146内。如图53的使用之前的状态所示,双腔室装置100h包括装置主体102c、孔口塞子160、浮体180和底部盖106a。孔口塞子160和浮体180表示成在孔口146之下静置在底部盖106a上。水状液体(尿液)激活的粘合剂(粘接剂)的涂层440围绕孔口环148的内表面442施加在内表面上(还可见图54),并且通过柔性的可拆卸“释放装置”444最初进行保护,释放装置可以由蜡纸或塑料材料制成。
如图55和56的使用之后的状态所示,“释放装置”444已经从孔口环148缩回以便将粘合剂涂层440暴露于流入装置主体102b的液体(尿液),并且由其激活。当液体252收集在下部腔室144内时,孔口塞子160向上浮动与孔口146密封接合,由此接触激活的粘合剂涂层440,接着将孔口塞子粘接到孔口环148上。这造成孔口塞子160永久锁定,并且牢固密封在孔口环148内,由此防止液体在上部和下部腔室142和144之间任何泄漏,而不考虑双腔室装置100h的任何随后的处理或误操作。
双腔室装置100a的使用总结
示例性双腔室装置100a的操作使用以分步方式表示在图57A-57H中。当具有未清洁或不良清洁的组织部分的患者使用装置100a时,较早的前段尿液容积(40-70毫升)认为是非常有用的,这是由于它有助于洗刷、清洁或清洗从尿道延伸到装置100a的外部泌尿生殖道。这种洗刷和清洁机构形成较干净的通道以便随后的中段样品流过此相同的通道进入双腔室装置100a。因此,(参考图22-24)双腔室装置100a具有截获较早的“清洗”污染前段尿液并且使其在分开的下部腔室144内隔离的能力。双腔室装置100a将接着在上部腔室142内收集随后的较干净的中段样品,上部腔室通过孔口塞子160与下部腔室144分开。这种分开和隔离使得双腔室装置100a完全不使得污染的前段样品和干净的中段样品相混合。(以上内容适用于所有所述的双腔室装置100、110b-100h)。
图57A表示双腔室装置100a(没有手柄110)在其组装、最初使用之前状态下,并且大致与所示图20相对应。装置主体102表示成通过顶部盖104闭合,顶部盖继而通过指示该装置处于消毒状态下的具有消毒标记的粘合剂密封带450密封。底部盖106(未示出)通过锁定环108保持,并且静置在底部延伸构件220上。
在图57B中,手柄110表示成向上安装在装置主体装配件112上,其中粘合剂密封带450始终就位。手柄110在图57C中表示成完全接收在装置主体装配件112上。图57D表示拆卸过程中的粘合剂密封带450和从装置主体103旋开过程中的顶部盖104。
图57E表示液体(尿液)250排入装置主体102的上部腔室142,并且与图22相对应。虽然没有在此附图中表示,高度污染的前段尿液首先通过定位在下部腔室144和位于其正上方的上部腔室142之间的孔口146流入下部腔室144,这种构造类似于时漏。一旦前段尿液涌入下部腔室144,在孔口塞子裙部区域164下面将产生气穴。下部腔室144内逐渐升高的液位使得孔口塞子密封区域162升高,使其朝着孔口146引导,以便塞住下部腔室。同时稳定的浮体180通过浮力向上浮动,并且另外升高孔口塞子160,使其更加强力和快速指向孔口146,从而使其闭合。当前段样品到达预定容积(在40-70毫升之间)时,孔口塞子密封区域164已经通过孔146升高到最大程度,在塞子密封区域和孔口环148之间形成紧密密封接触,从而中断液体(尿液)流入下部腔室144。
图57F表示填充液体(尿液)254的装置主体上部腔室142以及顶部盖将要安装在装置主体102上,以便将其闭合。顶部盖104旋在装置主体102上,同时使用手柄110稳定并反向转动装置主体,并且将顶部盖旋在装置主体上。
图57G表示液体(尿液)容纳装置100a向下压在表面211上,以造成底部盖幅材192(未示出)柔曲成孔口塞子锁定状态(与图24相对应)。最后,图57H表示双腔室装置100a在其使用之后的状态下,其中底部盖延伸构件220向上压迫进入装置主体102,并且红色延伸构件不再被看到(同样与图24相对应)。
对于以上所述,最好是装置主体102a-102d、手柄110、孔口塞子160和160a-d、顶部盖104、底部盖锁定环108、底部盖106a-b、底部盖延伸部220、第二底部盖380和卫生防护适配器270各自由刚性塑料材料构成,例如装置主体102所优选的所述高密度聚丙烯塑料。
因此,以上描述了用于收集和存储液体样品(特别是尿液样品)的双腔室装置及其多个变型,以便说明本发明可以有利使用的方式。但是将理解到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是包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任何或所有变型和改型,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

Claims (7)

1.一种双腔室液体接收和保持装置,包括:
a.液体接收和保持主体,所述主体具有连续的外侧壁以及开口顶部和开口底部;
b.用于所述主体的可拆卸的顶部盖和可拆卸的底部盖;
c.将所述主体分成上部液体接收和保持腔室和下部液体接收和保持腔室的大致漏斗形横向内壁,所述横向内壁向下朝着横向内壁孔口渐缩,该孔口使得所述上部和下部腔室之间液体流动连通;
d.围绕所述孔口的环形悬置锁定凸缘,所述凸缘形成具有窄小的内部环形锁定凹口;以及
e.布置在所述下部腔室内的孔口塞子,所述塞子对于填充所述下部腔室的液体到达预定高度作出响应,以便造成塞子向上浮动与所述孔口密封接合,从而防止液体流入下部腔室,所述塞子形成具有窄小的外部环形卷边,卷边成形为在塞子紧密接收在所述孔口内时锁定在所述狭小的内部环形锁定凹口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室液体接收和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是圆形的,并且在所述横向内壁内中央定位,并且所述塞子形成具有上部锥形孔口密封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室液体接收和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的容器外侧壁是大致圆柱形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室液体接收和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形成具有向外扩张的圆形裙部区域,并且包括布置在所述圆形裙部区域下面以便为所述塞子提供浮动稳定性的浮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腔室液体接收和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是环形的,并且具有选择成在下部腔室内提供预定液位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室液体接收和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围绕其外侧并靠近所述开口底部的窄小的卷边,其中所述底部盖构造成向上卡扣在所述主体卷边上,以便将底部盖连接到主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腔室液体接收和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盖锁定环,锁定环设置尺寸以便安装在所述底部盖上,并且与所述主体的构造相结合,构造成螺纹连接到主体上,以便将底部盖紧密锁定在主体上。
CNB2004800249343A 2003-06-28 2004-06-15 双腔室液体接收和容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46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8378203P 2003-06-28 2003-06-28
US60/483,782 2003-06-28
US60/494,773 2003-08-13
US10/834,405 2004-04-29
US10/846,443 2004-05-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5700A CN1845700A (zh) 2006-10-11
CN100464691C true CN100464691C (zh) 2009-03-04

Family

ID=37064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493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4691C (zh) 2003-06-28 2004-06-15 双腔室液体接收和容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6469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9977A (zh) * 2014-02-10 2014-04-30 杨兴猛 负压式尿样采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13627B2 (en) * 2013-01-29 2018-03-1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pecimen collection container having a fluid separation chamber
GB201303799D0 (en) * 2013-03-04 2013-04-17 Forte Medical Ltd Urine collection device
AU2016248207B2 (en) * 2015-04-15 2020-06-25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ystem and urine sensing devices for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kidney function
CN107837096A (zh) * 2017-12-23 2018-03-27 杨聪德 一种尿液中段自动采集装置
CN108535062B (zh) * 2018-03-30 2020-11-24 江苏科华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平稳式收集尿液装置
CN109770955B (zh) * 2019-03-25 2021-06-2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一种尿液取样设备
CN112894257B (zh) * 2021-04-21 2021-08-17 哈尔滨学院 一种纳米复合管加工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4581A (en) * 1983-02-18 1985-01-22 Whitman Medical Corporation Isolation of forestream and midstream portions of collected urine samples
US4769215A (en) * 1987-03-24 1988-09-06 Franklin Diagnostics, Inc. Integrity preserving and determining urine sample collection apparatus
US5766136A (en) * 1995-03-08 1998-06-16 Cawood; Charles David Midstream urine collector with deflection shield
WO2002015791A2 (en) * 2000-08-25 2002-02-28 Michael John Till Sampl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4581A (en) * 1983-02-18 1985-01-22 Whitman Medical Corporation Isolation of forestream and midstream portions of collected urine samples
US4769215A (en) * 1987-03-24 1988-09-06 Franklin Diagnostics, Inc. Integrity preserving and determining urine sample collection apparatus
US5766136A (en) * 1995-03-08 1998-06-16 Cawood; Charles David Midstream urine collector with deflection shield
WO2002015791A2 (en) * 2000-08-25 2002-02-28 Michael John Till Sampling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9977A (zh) * 2014-02-10 2014-04-30 杨兴猛 负压式尿样采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5700A (zh) 2006-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5602B2 (en) Dual-chamber liquid receiving and containing device
US393227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blood fractions
US3846077A (en) Liquid sample collection tube
JP4568275B2 (ja) 二重チャンバー式の液体受け取り収容装置
CN104588140B (zh) 密度相分离装置
CA2455404C (en) Urine test device
EP2378979B1 (en) Device for collecting first pass urine
KR101609226B1 (ko) 생물학적 유체의 성분들을 분리 및 격리시키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4957637A (en) Serum separator system for centrifuge with piercable membrane
US3814258A (en) Blood plasma separator with filter
CN100464691C (zh) 双腔室液体接收和容纳装置
EP2349574B1 (en) Centrifugal assembly for ova detection
JP2000199760A (ja) 流体サンプルの成分分離用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方法
US20160129438A1 (en) Method of separating biological fluids into component parts using a fluids concentration cup assembly with hourglass shape
EP3629017B1 (en) Pickup-safe stool collection tube
CA1219469A (en) Liquid sampling apparatus with retention means
JP2010202237A (ja) 二剤混合容器
US20050004493A1 (en) Dual-chamber liquid receiving and containing device
EP3423189B1 (en) Sample probe for dissolution testing and the like
JP4844703B1 (ja) 二剤混合容器
KR101749932B1 (ko) 지방조직 유래 기질혈관분획 분리용 키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방조직 유래 기질혈관분획의 분리 방법
RU272725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бора содержащихся в организме жидкостей, в частности крови
CN117126716B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富血小板血浆专用离心管及其附件
JPH0526873A (ja) 血液分離部材
KR101899105B1 (ko) 원심 분리용 용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