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9811C -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9811C
CN100459811C CNB200610061776XA CN200610061776A CN100459811C CN 100459811 C CN100459811 C CN 100459811C CN B200610061776X A CNB200610061776X A CN B200610061776XA CN 200610061776 A CN200610061776 A CN 200610061776A CN 100459811 C CN100459811 C CN 1004598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switching
base station
station controller
switching centre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617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1742A (zh
Inventor
翟春耕
李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617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9811C/zh
Publication of CN1901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1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98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981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切换方法,局内信道切换包括步骤:源BSC向MSCe请求切换信道;MSCe通知MGW,MGW和目标BSC建立承载后通知MSCe;MSCe通知源BSC,源BSC通知移动台进行切换,移动台将信号切换至目标BSC分配的信道。局间信道切换包括步骤:源BSC向源MSCe请求切换信道;源MSCe通知MGW1和目标MSCe准备建立承载,目标MSCe通知MGW2和目标BSC准备建立承载,MGW1与MGW2以及MGW2与目标BSC之间建立承载后,由MGW1通知源MSCe;源MSCe通知源BSC,源BSC通知移动台进行切换,移动台将信号切换至目标BSC分配的信道。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高了信道切换质量和通话质量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交换网络技术领域和下一代网络(NGN,NextGeneration Networks)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道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电路域结构,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与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直接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时分复用)电路连接来承载话路。如图2所示,采用软交换结构后,控制与承载分离,MSC分成两个部分:MSCe(Mobile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和MGW(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采用TDM承载话路时,TDM电路接到MGW上。A口(BSC与MSC的接口)承载话路IP化后,原来用TDM承载的语音通过IP承载网来传送。E口是MSC间的接口,原来MSC间切换用TDM电路,E口IP化后,语音通过IP承载网来传送,MSC间切换由IP承载网完成,局内切换也是由IP承载网完成,软交换网络的组网结构如图3所示。
切换(Handoff)是指终端在通话过程中,由于终端位置的变化或其它原因,信号从一个信道接入另一个信道的过程,通过切换保证了通话的连续性。切换分软切换、硬切换。软切换的主要特征是切换过程中终端不断开与原信道的连接。硬切换的主要特征是:开始切换时,先断开和原信道的连接,再尝试接入新的信道,硬切换一般要MSC参与。同一MSC内不同BSC间的切换为局内切换,跨MSC的切换为局间切换。
A口采用TDM电路时,局内切换过程基本如下:源BSC发送HANDOFF REQUIRED(切换申请消息)通知MSC,带有目标小区号;MSC查表获知目标小区所在的BSC,即目标BSC,分配MSC与目标BSC间的地面电路,向目标BSC发送HANDOFF REQUEST(切换请求消息)通知目标BSC,带有分配的CIC(Circuit Identification Code,电路识别码);目标BSC通知基站准备空口信道,当指配地面电路和空口信道准备好后,目标BSC发送HANDOFF REQUEST ACK(切换请求响应消息)通知MSC;MSC通过HANDOFF COMMAND(切换命令消息)把目标BSC侧信道信息通知源BSC,由源BSC通知终端进行切换;终端断开与原信道的连接,尝试接入目标BSC侧信道;切换完成后,目标BSC发送HANDOFF COMPLETE(切换结束消息)通知MSC,MSC释放相应的资源。
A口IP化后,局内切换过程基本如上,区别为:MSCe在向目标BSC发送HANDOFF REQUEST前,向MGW发送ADD(请求增加端点消息),申请一个IP端点(IP端点实际上就是逻辑终端),然后,MSCe向目标BSC发送HANDOFF REQUEST消息,该消息中携带MGW上的IP端点信息;目标BSC在HANDOFF REQUEST ACK消息中携带目标BSC分配的IP端点信息;MSCe收到后,用MODIFY(修改端点信息消息)把目标BSC的IP端点信息带给MGW,以建立MGW与目标BSC间的IP承载。
如图4所示,A口IP化后,局内信道切换流程如下:
a、在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语音通话过程中,源BSC向MSCe发送HANDOFF REQUIRED请求切换,其中携带了切换目标小区列表;
b、MSCe对目标小区列表中的小区进行分析,发现需切换到本局,MSCe向MGW发送ADD消息请求一个IP端点,该IP端点用于和目标BSC的IP端点10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为IP端点9;
c、MGW返回IP端点9的IP地址信息;
d、MSCe收到MGW的REPLY响应消息后,向目标BSC发送HANDOFF REQUEST消息,其中携带了IP端点9的编解码列表和IP地址信息;
e、目标BSC收到MSCe的HANDOFF REQUEST消息后,分配相应的信道和IP端点10,准备与MGW建立承载;向MS发送空的前向业务信道帧;然后向MSCe返回HANDOFF REQUEST ACK消息,其中携带IP端点10的IP地址和第一个编解码,然后等待MS到达所分配的信道;
f、MSCe收到目标BSC的HANDOFF REQUEST ACK消息后,给MGW下发MODIFY消息,携带要求MGW更改的IP端点9的承载信息和目标BSC的IP地址信息,MGW更改IP端点9的承载信息,以便建立MGW与目标BSC间的承载;
g、MGW给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开始建立承载;
h、MSCe收到MGW的REPLY响应消息后,向源BSC发送HANDOFF COMMAND消息;
i、源BSC收到该HANDOFF COMMAND消息后,向MS发送HANDOFF COMMAND消息,MS应答后,源BSC向MSCe发送HANDOFF COMMENCED(切换开始消息);
j、MS开始使用目标BSC分配的信道后,目标BSC向MSCe发送HANDOFF COMPLETE(切换完成消息);
k、MSCe向MGW下发SUBTRACT(删除端点命令消息),请求删除IP端点5;
l、MSCe向源BSC发起CLEAR REQUEST(拆线命令消息),请求拆除MSCe与源BSC间的连接;
m、MGW向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
n、源BSC释放资源后给MSCe发送CLEAR COMPLETE(拆线完成消息),MSCe释放地面电路和业务信道等资源。
局间切换与局内切换的区别主要是在局间切换信令的传递和增加局间承载的建立。
如图5所示,A口IP化后,局间前向信道切换的流程如下:
a、在MS语音通话过程中,源BSC向主控MSCe(AMSCe,AnchorMSCe,主控移动交换中心)发送HANDOFF REQUIRED消息,携带的目标小区为服务MSCe(SMSCe,Service MSCe)中的小区;
b、AMSCe向MGW1发送ADD消息,请求MGW1分配一个IP端点7,IP端点7将用于和SMSCe控制的MGW2的IP端点(下面的步骤中MGW2分配的是IP端点8)进行连接,以便MGW1和MGW2之间建立承载;
c、MGW1向A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其中携带IP端点7的IP地址信息;
d、AMSCe向SMSCe发送FACDIR2(设备指示消息),其中的参数InterMSCCircuitID为vCIC(Virtual Circuit Identification Code,虚拟电路识别码),同时通过INVITE消息将MGW1的IP端点信息和编解码列表传送到SMSCe,SMSCe根据vCIC来关联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移动应用部分)的FACDIR2消息和SIP的INVITE消息;
e、SMSCe要等待FACDIR2和INVITE消息都收到,才进行后续的处理;
f、SMSCe向MGW2发送ADD消息,请求MGW2准备2个IP端点,一个是和AMSCe侧MGW1连接的IP端点8,另一个是和目标BSC连接的IP端点9(目标BSC端点10与MGW2上端点9连接);
g、MGW2返回REPLY响应消息,其中携带IP端点8和IP端点9的IP地址信息;
h、收到MGW2的REPLY响应消息后,SMSCe向目标BSC发送HANDOFF REQUEST消息,带编解码能力列表和IP端点9的IP地址信息;
i、目标BSC向SMSCe返回HANDOFF REQUEST ACK消息,其中携带目标BSC的IP端点10的编解码和IP地址信息;
j、SMSCe收到HANDOFF REQUEST ACK消息后,给MGW2下发MODIFY命令,其中携带目标BSC的IP端点信息,MGW2修改IP端点9的承载信息,以便建立与目标BSC之间的承载;
k、MGW2收到MODIFY命令后,给S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开始建立承载;
l、SMSCe给MGW2下发MODIFY命令,其中携带AMSCe侧的MGW1的IP端点信息,MGW2修改IP端点8的承载信息;
m、MGW2收到MODIFY命令后,给S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开始建立承载;
n、SMSCe向AMSCe发送facdir2消息(facdir2是对FACDIR2的应答消息);
o、SMSCe向AMSCe发送200OK消息,携带IP端点8的IP地址和编解码信息;
p、AMSCe收到200OK消息后,向MGW2发送MODIFY消息,其中携带要求其修改的MGW2的IP端点8的地址信息和MGW1的IP端点7的IP地址信息,以便建立承载;
q、MGW2收到MODIFY后,向A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开始建立承载;
r、AMSCe向SMSCe发送ACK消息,响应前面SMSCe发送的200OK消息;
s、AMSCe收到facdir2消息后即向源BSC发送HANDOFFCOMMAND消息;
t、源BSC向AMSCe发送HANDOFF COMMENCED消息;
u、切换完成后,目标BSC向SMSCe发送HANDOFF COMPLETE消息;
v、SMSCe向AMSCe发送MSONCH(Mobile On Channel)消息,通知AMSCe切换完成;
w、AMSCe收到来自SMSCe的MSONCH消息后,向MGW1发送SUBTRACT消息,请求删除切换前使用的IP端点5(IP端点5是切换前使用的IP端点);
x、AMSCe向源BSC发送CLEAR COMMAND消息;
y、MGW1向A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
z、源BSC向AMSCe发送HANDOFF COMPLETE消息。
从上面给出的对基于IP承载网络的局内切换和局间前向切换的流程详细说明可以看出,虽然IP网络的承载建立开始时间要早于切换开始的时间,但是实际实现该流程时,很有可能切换已经完成,但IP网络的承载还没有建立,那么MS切换到新信道后到承载建立完成前的这一段时间内,就有可能无法通话;如果IP网络承载建立失败,但切换已经完成,就只能拆除呼叫。现有技术没有给出克服这种缺陷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IP承载网络的信道切换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不能保证信道切换过程中IP网络承载建立的完成先于信道切换完成的缺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局内信道切换包括步骤:
A1、源基站控制器向移动交换中心请求切换信道;
A2、移动交换中心通知媒体网关,如果媒体网关和目标基站控制器建立承载后通知移动交换中心;,则执行步骤A3;如果媒体网关和目标基站控制器之间若不能建立承载,则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拒绝切换的消息;所述步骤A3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进行切换的消息,源基站控制器通知移动台,移动台将信号切换至目标基站控制器分配的信道。
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包括步骤A4:移动交换中心、源基站控制器和媒体网关释放各自的资源。
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2包括步骤:如果超过设定的时间媒体网关和目标基站控制器之间没有建立承载,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拒绝切换的消息。
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2包括步骤:移动交换中心使用修改远端承载属性命令通知媒体网关,修改远端承载属性命令中包含承载建立完成通知请求信元。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局间信道切换包括步骤:B1、源基站控制器向源移动交换中心请求切换信道;B2、源移动交换中心通知第一媒体网关及目标移动交换中心,目标移动交换中心通知第二媒体网关和目标基站控制器,
如果第一媒体网关与第二媒体网关以及第二媒体网关与目标基站控制器之间之间建立承载后,由第一媒体网关通知源移动交换中心或者由目标基站控制器通知目标移动交换中心后再由目标移动交换中心通知源移动交换中心,并执行如下步骤:
源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进行切换的消息,源基站控制器通知移动台,移动台将信号切换至目标基站控制器分配的信道;
如果第一媒体网关与第二媒体网关之间或者第二媒体网关与目标基站控制器之间不能建立承载,则第一媒体网关通知源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拒绝切换的消息或者
目标基站控制器通知目标移动交换中心,再由目标移动交换中心通知源移动交换中心,源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拒绝切换的消息。
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包括步骤B4:源移动交换中心、源基站控制器、第一媒体网关释放各自的资源。
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2包括步骤:如果超过设定的时间第一媒体网关与第二媒体网关之间或者第二媒体网关与目标基站控制器之间没有建立承载,源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拒绝切换的消息。
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当局间信道切换为前向切换时,源移动交换中心为主控移动交换中心,目标移动交换中心为服务移动交换中心。
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当局间信道切换为后向切换时,源移动交换中心为服务移动交换中心,目标移动交换中心为主控移动交换中心。
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2包括步骤:源移动交换中心使用修改远端承载属性命令通知第一媒体网关,修改远端承载属性命令中包含承载建立完成通知请求信元。
本发明采用承载建立后通知移动交换中心、主控移动交换中心或者服务移动交换中心的技术手段,保证了信道切换后不会出现通话中断的故障,提高了信道切换质量;如果承载建立失败,能够退回到信道切换前的状态,因此提高了通话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包括如下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MSC与BSC采用TDM电路承载话路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软交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软交换网络的组网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IP承载方式下的局内切换流程图;
图5是现有技术IP承载方式下的局间前向切换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IP承载方式下的局内切换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IP承载方式下的局间前向切换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无论是局内信道切换还是局间切换,承载建立先通知移动交换中心或者主控移动交换中心,再由移动交换中心或者主控移动交换中心通知源基站控制器进行切换,这样就不会发生切换已经完成而承载还没有建立的情形,从而保证了信道切换质量;考虑到极端情况,如果承载建立超时或者失败,就拒绝切换。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基于IP承载网络的局内信道切换流程如下:
a、在MS语音业务通话过程中,源BSC向MSCe发送HANDOFFREQUIRED消息(切换申请消息)请求切换信道,其中包含了目标小区列表;
b、MSCe对目标小区列表中的小区进行分析,发现需切换到本局,MSCe向MGW发送ADD消息(请求增加端点消息)请求分配1个和目标BSC连接的IP端点;
c、MGW向MSCe发送REPLY响应消息,返回分配的IP端点9的IP地址信息;
d、MSCe收到MGW的REPLY响应消息后,向目标BSC发送带IP端点9编解码列表和IP地址信息的HANDOFF REQUEST消息;
e、目标BSC收到HANDOFF REQUEST消息后,为MS分配相应的信道并分配IP资源,准备建立承载,向MS发送空的前向业务信道帧;然后向MSCe返回HANDOFF REQUEST ACK消息,其中携带目标BSC用于和MGW建立承载的IP端点10的IP地址和编解码列表,编解码列表中第一个就是要和MGW建立承载的编解码,然后等待MS的信号到达所分配的信道;
f、MSCe收到目标BSC的HANDOFF REQUEST ACK消息后,给MGW下发MODIFY命令,携带要求其更改IP端点9的承载信息和目标BSC的IP端点10的IP地址信息,并在MODIFY命令(修改远端承载属性命令)中增加承载建立完成通知请求信元,要求MGW在承载建立完成后通过NOTIFY消息(通知消息)上报承载建立事件;
g、MGW收到MODIFY消息后,向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并开始和目标BSC之间建立承载;
h、承载建立完成并且成功,MGW给MSCe发送NOTIFY(通知消息),通知MSCe承载建立完成;如果承载建立失败,MGW会给MSCe发送RELEASE消息(释放资源消息),这时MSCe给源BSC下发HANDOFF REJECT消息(拒绝切换消息),拒绝切换;
i、MSCe收到MGW通知IP承载建立完成的NOTIFY消息后,向源BSC发送HANDOFF COMMAND消息;
j、MSCe向MGW发送REPLY确认NOTIFY消息已经收到;
k、源BSC收到HANDOFF COMMAND消息后,向MS发送切换命令消息,MS应答后,源BSC向MSCe发送HANDOFFCOMMENCED消息;
l、MS的信号切换至目标BSC分配的信道后,目标BSC向MSCe发送HANDOFF COMPLETE消息;
m、MSCe向MGW发送SUBTRACT消息,请求删除切换前使用的IP端点5(端点5是切换前使用的IP端点);
n、MSCe向源BSC发送CLEAR REQUEST命令,请求取消MSCe与源BSC间的连接;
o、MGW向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
p、源BSC释放资源后给MSCe发送CLEAR COMPLETE消息,MSCe释放地面电路和业务信道等资源。
如图7所示,局间前向信道切换流程如下:
a、在MS语音业务通话过程中,源BSC向AMSCe(主控移动交换中心)发送HANDOFF REQUIRED消息,其中携带的目标小区列表为SMSCe(服务移动交换中心)中的小区;
b、AMSCe向MGW1(第一媒体网关)发送ADD消息请求MGW1分配一个IP端点7(IP端点7用于和SMSCe控制的MGW2的IP端点8连接,建立承载);
c、MGW1向A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其中携带IP端点7的IP地址信息;
d、AMSCe向SMSCe发送FACDIR2消息(设备指示消息),其中参数InterMSCCircuitID的值为vCIC,同时通过INVITE消息将MGW1的IP端点信息和编解码列表传送到SMSCe,SMSCe根据vCIC来关联FACDIR2消息和INVITE消息;
e、SMSCe要等待FACDIR2和INVITE消息都收到才进行后续的处理;
f、SMSCe向MGW2(第二媒体网关)发送ADD消息请求2个IP端点,一个是和AMSCe控制的MGW1建立承载的IP端点8,一个是和目标BSC连接的IP端点9(目标BSC与MGW2连接的是端点10);
g、MGW2向SMSCe发送REPLY消息,返回IP端点8和IP端点9的IP地址信息;
h、收到MGW2的REPLY消息后,SMSCe向目标BSC发送HANDOFF REQUEST消息,带编解码能力列表和IP端点9的IP地址信息;
i、目标BSC向SMSCe返回HANDOFF REQUEST ACK消息,其中携带IP端点10的IP地址信息;
j、SMSCe收到HANDOFF REQUEST ACK后,给MGW2下发MODIFY命令,携带要求其修改的IP端点9的承载信息和目标BSC的IP端点信息,请求建立承载,并在MODIFY命令中增加承载建立完成通知请求信元,要求MGW2在承载建立完成后通过NOTIFY消息上报承载建立事件;
k、MGW2收到MODIFY命令后,向S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
l、SMSCe收到HANDOFF REQUEST ACK后,给MGW2下发MODIFY命令,携带要求其修改的IP端点8的承载信息和MGW1的IP端点7的承载信息;请求建立承载,并在MODIFY命令中增加承载建立完成通知请求信元,要求MGW2在承载建立完成后通过NOTIFY消息上报承载建立事件;
m、MGW2收到MODIFY命令后,向S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
n、MGW2的IP端点9与目标BSC的IP端点10之间的IP承载建立完成后,MGW2给SMSCe发送NOTIFY消息,上报承载建立完成事件;
o、SMSCe向MGW2发送REPLY确认NOTIFY消息已经收到;
p、SMSCe收到NOTIFY消息后,向AMSCe发送FACDIR2消息和200OK消息(这里200OK是对INVITE的响应消息,只要收到MGW2与目标BSC承载建立完成后的NOTIFY消息就发送这两条消息,SMSCe与AMSCe之间的承载建立由AMSCe来等待);
q、AMSCe收到200OK消息后,AMSCe向MGW1发送MODIFY消息,携带MGW1的IP端点8地址信息和MGW2的IP端点8的IP地址信息,并在MODIFY消息中增加承载建立事件检测请求,要求MGW1上报承载建立事件,MGW1更改IP端点8的地址信息;
r、MGW1收到AMSCe的MODIFY消息后,向A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开始建立承载;
s、SMSCe控制的MGW2的IP端点8承载建立完成后,给SMSCe发送NOTIFY消息;
t、SMSCe向MGW2发送REPLY确认NOTIFY消息已经收到;
u、AMSCe向SMSCe发送ACK消息,响应前面SMSCe发送的200OK消息;
v、AMSCe控制的MGW1的IP端点7承载建立完成后,向AMSCe发送NOTIFY消息;
w、AMSCe收到MGW1的NOTIFY消息后向源BSC发送HANDOFF COMMAND消息;
x、AMSCe向MGW1发送REPLY确认NOTIFY消息已经收到;
y、源BSC向AMSCe发送HANDOFF COMMENCED消息;
z、切换完成后,目标BSC向SMSCe发送HANDOFF COMPLETE消息;
z1、SMSCe向AMSCe发送MSONCH消息,通知切换完成;
z2、AMSCe当收到来自SMSCe的MSONCH消息后,AMSCe向MGW1发送SUBTRACT消息,请求删除切换前使用的IP端点5(IP端点5是切换前使用的IP端点);
z3、AMSCe向源BSC发送CLEAR COMMAND消息,并开始释放切换前使用的资源;
z4、MGW1向AMSCe返回REPLY响应消息;
Z5、源BSC释放资源后向AMSCe返回CLEAR COMPLETE消息。
局间后向信道切换的处理流程与局间前向信道切换处理流程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下面是增加了承载建立完成通知请求信元的Modify消息格式:
MEGACO/1[123.123.123.4]:55555
Transaction=10005{
  Context=2000{
    Modify=A5555{
       Media{
          Stream=1{
               LocalControl{Mode=SendReceive}}},
    Events=1234{nt/be},;bearer established notify
  },
  Modify=A4445{
    Media{
            Stream=1{
                Remote{
                v=0
                c=IN IP4 125.125.125.111
                m=audio 1111 RTP/AVP 4
                }
            };RTP profile for G.723 is 4
        }
    }
  }
}
下面是响应Modify消息的Notify消息格式:
MEGACO/1[123.123.123.4]:55555
Transaction=50005{
  Context=5000{
      Notify=A5555{ObservedEvents=1234{
19990729T22020002:nt/be}}
  }
}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局内信道切换包括步骤:
A1、源基站控制器向移动交换中心请求切换信道;
A2、移动交换中心通知媒体网关,如果媒体网关和目标基站控制器建立承载后通知移动交换中心,则执行步骤A3;如果媒体网关和目标基站控制器之间若不能建立承载,则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拒绝切换的消息;
所述步骤A3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进行切换的消息,源基站控制器通知移动台,移动台将信号切换至目标基站控制器分配的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4:移动交换中心、源基站控制器和媒体网关释放各自的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包括步骤:如果超过设定的时间媒体网关和目标基站控制器之间没有建立承载,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拒绝切换的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包括步骤:移动交换中心使用修改远端承载属性命令通知媒体网关,修改远端承载属性命令中包含承载建立完成通知请求信元。
5、一种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局间信道切换包括步骤:
B1、源基站控制器向源移动交换中心请求切换信道;
B2、源移动交换中心通知第一媒体网关及目标移动交换中心,目标移动交换中心通知第二媒体网关和目标基站控制器,如果第一媒体网关与第二媒体网关以及第二媒体网关与目标基站控制器之间建立承载后,由第一媒体网关通知源移动交换中心或者由目标基站控制器通知目标移动交换中心后再由目标移动交换中心通知源移动交换中心,并执行如下步骤:源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进行切换的消息,源基站控制器通知移动台,移动台将信号切换至目标基站控制器分配的信道;
如果第一媒体网关与第二媒体网关之间或者第二媒体网关与目标基站控制器之间不能建立承载,则第一媒体网关通知源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拒绝切换的消息或者目标基站控制器通知目标移动交换中心,再由目标移动交换中心通知源移动交换中心,源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拒绝切换的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B4:源移动交换中心、源基站控制器、第一媒体网关释放各自的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包括步骤:如果超过设定的时间第一媒体网关与第二媒体网关之间或者第二媒体网关与目标基站控制器之间没有建立承载,源移动交换中心向源基站控制器发送拒绝切换的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局间信道切换为前向切换时,源移动交换中心为主控移动交换中心,目标移动交换中心为服务移动交换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局间信道切换为后向切换时,源移动交换中心为服务移动交换中心,目标移动交换中心为主控移动交换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包括步骤:源移动交换中心使用修改远端承载属性命令通知第一媒体网关,修改远端承载属性命令中包含承载建立完成通知请求信元。
CNB200610061776XA 2006-07-21 2006-07-21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981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61776XA CN100459811C (zh) 2006-07-21 2006-07-21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61776XA CN100459811C (zh) 2006-07-21 2006-07-21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1742A CN1901742A (zh) 2007-01-24
CN100459811C true CN100459811C (zh) 2009-02-04

Family

ID=37657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177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9811C (zh) 2006-07-21 2006-07-21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981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385B (zh) * 2007-05-30 201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描述协议协商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1115029B (zh) * 2007-03-05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与核心网的混合连接方法
JP4548851B2 (ja) * 2007-03-09 2010-09-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上位ノード
CN102395124B (zh) * 2008-06-07 2014-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切换、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1600179B (zh) * 2008-06-07 201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切换、建立、处理方法及装置与系统
WO2010088795A1 (zh) * 2009-02-03 2010-08-12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处理方法、装置及附着方法、装置
CN102612069B (zh) * 2011-01-24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p承载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及系统中小区切换的方法
CN109963313B (zh) * 2017-12-26 2021-08-2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内、系统间越区切换后的信道回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31951A1 (en) * 1998-11-20 2000-06-02 Ericsson, Inc. Ip based gsm inter-msc handover
CN1342005A (zh) * 2000-08-18 2002-03-2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切换
CN1505415A (zh) * 2002-11-29 2004-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之间的局间切换方法
CN1545234A (zh) * 2003-11-14 2004-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切换实现方法
CN1567775A (zh) * 2003-07-10 2005-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分组网络间呼叫承载通道建立的方法
CN1777328A (zh) * 2004-11-10 2006-05-24 LG-Nortel株式会社 媒体网关的越区切换处理方法
CN1784073A (zh) * 2004-12-02 2006-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保持连续通信的切换方法
WO2006058498A1 (fr) * 2004-12-02 2006-06-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de transfert intercellulaire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pour garantir la continuation de la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31951A1 (en) * 1998-11-20 2000-06-02 Ericsson, Inc. Ip based gsm inter-msc handover
CN1342005A (zh) * 2000-08-18 2002-03-2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切换
CN1505415A (zh) * 2002-11-29 2004-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之间的局间切换方法
CN1567775A (zh) * 2003-07-10 2005-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分组网络间呼叫承载通道建立的方法
CN1545234A (zh) * 2003-11-14 2004-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切换实现方法
CN1777328A (zh) * 2004-11-10 2006-05-24 LG-Nortel株式会社 媒体网关的越区切换处理方法
CN1784073A (zh) * 2004-12-02 2006-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保持连续通信的切换方法
WO2006058498A1 (fr) * 2004-12-02 2006-06-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de transfert intercellulaire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pour garantir la continuation de la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1742A (zh) 2007-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9811C (zh)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
US6721565B1 (en) Handover of wireless calls between systems supporting circuit and packet call models
CN101924751B (zh) 一种单模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单模业务连续性系统
US20100062776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eamless handover method
EP2130311B1 (en) Hando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794265A (zh) 支持多会话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CN1889756B (zh) 双模终端在分组域和电路域间切换的方法
CN103501518A (zh) 在异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装置和方法
CN101351039B (zh) 实现多媒体呼叫连续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72220B (zh) 一种业务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54111B (zh) 反向单一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的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017699B (zh) 在向电路交换通信网络过渡中的单个无线电话音呼叫通信
US7092709B1 (en) Handover of a mobile station from an internal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an external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1310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l handover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889757B (zh)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业务切换方法
US6985732B1 (en) Handov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onference facility
CN101945459B (zh) 一种单模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单模业务连续性系统
CN101820651A (zh) 通信路径选择方法、网络交换设备、承载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0473059C (zh) 一种切换媒体流编解码格式的方法
CN101128023B (zh) 一种建立切换承载的方法
CN102238672A (zh) 反向单待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895947B (zh) 一种单模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单模业务连续性系统
CN102104848A (zh) 双模单待语音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及ip多媒体子系统
CN102075966B (zh) 一种业务服务质量的监控方法、基站控制器和基站子系统
CN101472302B (zh) 一种业务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