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6891C - 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6891C
CN100456891C CNB2006101062941A CN200610106294A CN100456891C CN 100456891 C CN100456891 C CN 100456891C CN B2006101062941 A CNB2006101062941 A CN B2006101062941A CN 200610106294 A CN200610106294 A CN 200610106294A CN 100456891 C CN100456891 C CN 1004568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sector
terminal
pilot frequency
frequency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62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8421A (zh
Inventor
陈钧
万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1062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6891C/zh
Publication of CN1878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84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02182 priority patent/WO200801180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68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689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接入网间或扇区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其中,在接入网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前接入网接收接入终端发送的消息,并比较当前接入网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和相邻接入网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之间的导频强度;在相邻接入网中最强的导频强度比当前接入网最强的导频强度高出预定门限时,当前接入网发送消息给接入终端,释放无线接口连接,使接入终端迁移到空闲态;空闲态的接入终端切换至相邻接入网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该方法可以降低切换对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相似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在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活态移动接入终端在接入网之间或者扇区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CDMA2000是新一代的蜂窝制式移动通信系统,它包括主要以提供语音业务为目的的CDMA20001x系统和只支持数据业务的CDMA20001x EV-DO系统等。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通过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和它连接的基站收发系统(Base Tranceiver System,BTS)为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提供语音或者数据业务。在CDMA2000系统中,一个BSC和与它连接的基站收发系统(Base Tranceiver System,BTS)总称为一个接入网(Access NET,AN),每个接入网具有覆盖不同区域的多个扇区来为不同位置的接入终端提供服务。
当接入终端在不同的扇区间移动的时候,CDMA2000系统通过扇区切换来保证接入终端总能得到合适的扇区为它服务,不至于发生掉话或者数据服务中断。当切换的目标扇区与源扇区分别属于不同的接入网(或者基站控制器)时,这种切换称为接入网间切换。
CDMA20001x系统主要是以支持语音业务为目的设计的,对于通信的实时性要求较高,所以系统协议中定义了在不同接入网(或者基站控制器)间进行软切换的方法,使切换导致的通信中断时长消除。如果不能进行软切换,系统协议也定义了在不同接入网(或者基站控制器)间进行硬切换的方法,使切换导致的通信中断时长被控制在极短的范围内。
而CDMA20001x EV-DO系统(以下简称EV-DO系统)主要是以支持数据业务为目的而设计的,对于通信的实时性要求不高,主要关注于数据的平均传输速率。因此,在CDMA20001x EV-DO协议中,只定义了空闲态接入终端在不同接入网间进行切换的方法。这种切换的实质是:目标接入网通过接入网间的A13接口从源接入网获得高速率分组数据(High Rate PackageData,HRPD)会话信息,实现会话的迁移,从而在目标接入网侧节省了重新与接入终端建立会话和进行配置协商的过程。
为简化设计,EV-DO系统协议并没有定义激活态接入终端在不同接入网间进行软切换的方法。而且,在EV-DO系统协议中也没有定义硬切换的方法,所以激活态接入终端在不同接入网间也不能进行硬切换。
在上面的描述中,接入终端的激活态是指接入终端与接入网间建立了无线接口连接,这时接入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接口上传或者下载数据。与之相对应,接入终端的空闲态是指接入终端和接入网间当前没有建立无线接口连接,但是接入终端的分组控制功能(Packet Control Function,PCF)和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acket Data Serving Node,PDSN)之间有端对端协议(PPP)连接。
EV-DO系统中,空闲态接入终端在不同接入网间进行切换的触发方法是:当空闲态接入终端检测到有新的接入网中的扇区的导频强度比当前服务的接入网的最强扇区导频强度还高出某个门限时,会通过该新接入网中扇区的接入信道上报UATIRequest消息,触发空闲态接入终端的接入网间切换,上面所述的门限由接入终端的芯片决定。
下面参考图1和图2具体描述EV-DO系统中空闲态接入终端的接入网间切换方法。
图1中,沿着坐标轴X轴的方向分别分布了接入网10的扇区A、B、C以及接入网20的扇区D、E。假设有一个空闲态的接入终端30与接入网10处于会话状态,并且正在从接入网10的扇区A、B、C向接入网20的扇区D、E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接入终端30会持续检测各接入扇区的导频强度(步骤100)。
此时,接入网20的扇区D、E的导频强度随着该接入终端30的移动会逐渐增强,而接入网10的扇区A、B、C的导频强度会逐渐减弱。并且,接入终端30会判断其它接入网(包括接入网20)的扇区的导频强度与当前接入网10的扇区的导频强度之差是否超过接入终端芯片决定的门限值(步骤110)。
当接入终端30到达地理位置1时,接入网20的扇区D的导频强度与当前接入网10的最强扇区C的导频强度之差超过接入终端芯片决定的门限值,因此,接入终端30通过接入网20中扇区D的接入信道上报UATIRequest消息给接入网20(步骤120)。
接着,当接入网20接收到接入终端30上报的UATIRequest消息后,就通过接入网间的A13接口从接入网10获得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会话信息,与接入终端30建立会话(步骤130),从而实现会话在接入网之间的迁移,即空闲态接入终端的接入网间切换。
当接入终端处于空闲态,如果接入终端有数据要上传,或者分组数据服务节点有数据要下传给接入终端,接入终端和接入网之间会建立无线接口连接来完成数据的传输,接入终端从空闲态转到激活态。
数据传输完成后,可以由接入终端、接入网或者分组数据服务节点发起连接释放,接入终端从激活态转到空闲态。
然而,EV-DO系统协议并没有定义激活态接入终端在不同接入网间进行软切换或者硬切换的方法。
一种现有的实现接入终端在不同接入网间进行软切换的可行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自定义的接入网间接口消息,来实现激活态接入终端在不同接入网间进行软切换。但这是非标准的接口消息,无法在不同厂商的接入网间进行配合,使此方案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另一种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接入终端发起的连接释放的接入网间切换方法。在该方案中,当接入终端从当前接入网的扇区向其它接入网的扇区移动时,它从当前接入网扇区得到的导频信号强度会越来越弱,直至它无法正确接收当前接入网扇区传来的数据。这时,接入终端会主动释放无线连接,从激活态转到空闲态。
当接入终端处于空闲态时,它会不断检测周边扇区传来的导频信号。如果接入终端检测到有新的接入网中的扇区导频强度比当前接入网的扇区导频强度高出了一定门限时,接入终端会发起空闲态的接入网间切换,转换到该新接入网的扇区。
接入终端完成空闲态接入网间切换后,由于数据传输任务并没有完成,任务的发起方,接入终端或者分组数据服务节点,会通过该新接入网的扇区再次发起连接建立。连接建立完成后,接入终端从空闲态转为激活态,从而最终完成了激活态接入终端在不同接入网间切换的过程。
下面参考图3和图4具体描述根据该现有技术,EV-DO系统中激活态接入终端的接入网间切换方法。
图3中,与图1相同,沿着坐标轴X轴的方向分别分布了接入网10的扇区A、B、C以及接入网20的扇区D、E。假设有一个激活态的接入终端30通过接入网10与分组数据服务节点(未示出)处于数据通信状态,并且正在从接入网10的扇区A、B、C向接入网20的扇区D、E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接入终端30会持续检测各扇区的导频强度(步骤200),并判断是否可以正确接收数据(步骤210)。
此时,接入网20的扇区D、E的导频强度随着该接入终端30的移动会逐渐增强,而当前接入网10的扇区A、B、C的导频强度会逐渐减弱。
例如,当接入终端30到达地理位置2时,接入网20的扇区D的导频强度超过门限值Pilot_Add,接入终端30通过路由更新消息(RouteUpdate消息)通知接入网10将接入网20的扇区D加入激活集。但是,由于没有接入网间软切换,接入网10无法将接入网20的扇区D加入激活集。随着当前接入网10扇区A、B、C导频强度的继续变弱和接入网20的扇区D的导频强度的继续变强,接入终端30继续上报路由更新消息,尝试将接入网20的扇区D加入激活集。
例如,当接入终端30到达地理位置3时,接入网20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D强于接入网10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C,且最强导频强度间的差值超过接入终端芯片决定的门限值。但是,由于没有定义激活态接入终端的接入网间软切换,激活态的接入终端30无法从接入网10切换到接入网20。
当接入终端30到达地理位置4时,接入网10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C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导频加入门限值Pilot_Add,尽管可能连接速率下降,仍然可以接收通信数据,因此此时激活态接入终端10仍然与导频强度很弱的接入网10进行通信,而不是导频强度很强的接入网20进行通信。
直到接入终端30到达地理位置5时,此时接入终端30无法正确接受通信数据,从而主动释放无线连接,从激活态转到空闲态(步骤220)。
因此,在地理位置5,由于接入终端30处于空闲态,并且接入网20的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E的导频强度与接入网10的导频强度最强扇区C的导频强度之间的差异已经大于由接入终端芯片决定的门限,因此空闲态接入终端30将完成接入网间切换(步骤230)。
完成空闲态接入网间切换后,由于数据传输任务并没有完成,任务的发起方,接入终端30或者分组数据服务节点,会通过新接入网20的扇区再次发起连接建立连接,从而接入终端30从空闲态转为激活态(步骤240),最终完成激活态接入终端30在不同接入网间切换的过程。
这种技术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单用户吞吐量、扇区吞吐量、切换及时性的影响上。
首先讨论对于单用户吞吐量的影响,考虑下面的情形时:即,随着接入终端从当前接入网的扇区向其它接入网的扇区移动,接入终端距离当前接入网的扇区中心已经很远了,而离新的接入网的扇区中心已经很近。由于在不同的接入网间不能进行软切换,所以新接入网的扇区不能被加入到接入终端的激活集,接入终端的激活集中都是当前接入网的扇区。由于这些扇区的导频强度都已经很弱,因此只有在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下,无线链路上的数据传输质量才能保持在一定的误包率以下。然而,降低数据传输速率会使无线链路上的数据传输质量不至于恶化到导致无线接口连接被释放掉的程度。从而接入终端以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持续驻留在当前接入网上。在这种情形下,该用户的数据吞吐量显然被压低了。
其次,该方法会影响扇区吞吐量。对于处于不同接入网交界处的扇区,因为扇区内穿越接入网边界的用户的吞吐量被压低,该扇区的数据吞吐量显然也会被压低。如果用户的分布越集中于接入网边界,扇区吞吐量被压低的程度会越大。
最后,该方法会影响切换的及时性。无线链路的前反向可能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样在前向无线链路质量恶化到使接入终端发起释放无线接口连接的时候,可能反向无线链路质量已经更为恶化,导致接入网不能正确接收接入终端上报的消息。这样,只有等到接入网侧设置的释放到空闲态定时器超时,才会由接入网发起释放无线接口连接。除了由接入终端来释放无线接口连接造成接入网间切换的延迟外,这种现象可能会造成接入网间切换的进一步延迟,并对单用户吞吐量和扇区吞吐量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另外,目前CDMA20001x和CDMA20001x EV-DO双模接入终端在执行数据业务时,可以在CDMA20001x和CDMA20001x EV-DO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即从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切换到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从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切换到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对于这两种切换,目前没有适当的切换方法。
另外,在使用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使用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中,执行数据业务的激活态手机(接入终端)在扇区间进行切换时,切换一般须在配置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是很重要的网络规划和优化参数)的扇区间进行。在漏配相邻关系的情况下,即相邻扇区和当前服务扇区的导频强度之差已经满足切换要求,但是该相邻扇区没有配置在接入终端的相邻扇区列表中的时候,会影响切换的及时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接入网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以实现激活态接入终端在不同接入网间进行切换,保证在切换完成后连接仍然能够存在,正在执行的数据传输任务仍然能够继续进行,并尽可能地降低切换对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接入终端在CDMA 1x EV-DO系统的不同接入网之间进行切换,或者从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切换到CDMA 1x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从CDMA 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切换到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避免相邻扇区的漏配对于切换的及时性的影响。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在使用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使用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中,执行数据业务的接入终端在没有配置相邻关系的扇区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在接入网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当前接入网接收接入终端发送的消息,并比较当前接入网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和相邻接入网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之间的导频强度;在相邻接入网中最强的导频强度比当前接入网最强的导频强度高出预定门限时,当前接入网发送消息给接入终端,释放无线接口连接,使接入终端迁移到空闲态;空闲态接入终端切换至相邻接入网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
具体来说,上述的接入网是使用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使用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切换也可以在这两种不同的接入网之间进行。
其中,上面所述门限大于等于接入终端空闲态切换门限。
进一步地,所述门限可以根据当前接入网和相邻接入网交界处导频信号的慢衰落和快衰落情况来设定。
另外,在接入网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的相似方法可以适用于在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可以进行及时的切换,避免由于相邻扇区的漏配对切换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式,在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前接入网接收接入终端发送的消息,并比较导频强度最强的相邻扇区和当前服务扇区之间的导频强度;在相邻扇区的导频强度比当前导频强度最强的服务扇区的导频强度高出预定门限,并且该相邻扇区为当前服务扇区的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时,则发送消息给接入终端,释放无线接口连接,使接入终端迁移到空闲态;空闲态接入终端切换到所述相邻扇区。
具体来说,上述的接入网可以是使用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使用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切换在使用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使用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中不同的扇区之间进行。
其中,上面所述门限大于等于接入终端空闲态切换门限。
进一步地,所述门限可以根据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和当前服务扇区交界处导频信号的慢衰落和快衰落情况来设定。
本发明的方法在保证在切换完成后连接仍然能够存在,正在执行的数据传输任务仍然能够继续进行的条件下,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切换对单用户吞吐量、扇区吞吐量等数据传输性能指标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CDMA20001x EV-DO协议的定义在接入网间对空闲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图1的例子中空闲态接入终端实现接入网间切换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说明根据一种现有技术的方法在接入网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图3的例子中激活态接入终端实现接入网间切换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接入网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图5的例子中激活态接入终端实现接入网间切换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不是等待接入终端在当前接入网扇区得到的导频信号强度越来越弱,直至它无法正确接收当前接入网扇区传来的数据时,主动释放无线接口连接来实现接入网间的切换,而是由接入网选择恰当的时机主动释放无线接口连接,来实现接入网间的切换。
也就是,在本发明中,当接入终端从当前接入网扇区向其它接入网扇区移动时,新接入网扇区的导频强度会逐渐增强,当前接入网扇区的导频强度会逐渐减弱,从某个地理区域开始目标接入网扇区导频强度将超过当前接入网扇区的导频强度。在当前接入网从接入终端上报的路由更新消息中了解到此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在新接入网扇区和当前接入网扇区导频强度差值超过一个设定的门限时,主动释放无线接口连接,从而通过接入网间的空闲态切换将呼叫及时迁移到目标接入网上。
图5给出本发明的在接入网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考图6的流程图具体描述如下。
图5中,与图1和图3相同,沿着坐标轴X轴的方向分别分布了接入网10的扇区A、B、C以及接入网20的扇区D、E。假设有一个激活态的接入终端30正在通过接入网10与数据分组服务节点(未示出)进行数据传输,并且从接入网10的扇区A、B、C向接入网20的扇区D、E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接入终端30会持续检测各接入扇区的导频强度并通过路由更新消息将检测结果汇报给接入网10(步骤300)。
此时,接入网20的扇区D、E的导频强度随着该接入终端30的移动会逐渐增强,而接入网10的扇区A、B、C的导频强度会逐渐减弱。
例如,当接入终端30到达地理位置2时,接入网20的扇区D的导频强度超过门限值Pilot_Add,接入终端30通过路由更新消息通知接入网10将接入网20的扇区D加入激活集。但是,由于没有接入网间软切换,接入网10无法将接入网20的扇区D加入激活集。随着当前接入网10扇区A、B、C导频强度的继续变弱和接入网20的扇区D的导频强度的继续变强,接入终端30继续上报路由更新消息,尝试将接入网20的扇区D加入激活集。
另外,接入网10将判断其它接入网导频强度最高的扇区的导频强度是否比它的的导频强度最高的扇区高出一个设定的门限(步骤310)。
接着,当到达地理位置6时,接入网20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D强于接入网10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C,且最强导频强度间的差值超过设定门限Dormant_Threshold(该设定门限大于接入终端芯片决定的空闲态切换门限)。接入网10由接入终端30持续上报的路由更新消息中检测到这种情况,随即发送连接关闭消息给接入终端30,释放无线接口连接,使接入终端30迁移到空闲态(步骤320)。
因此,在地理位置6,由于接入终端30处于空闲态,并且接入网20的扇区D的导频强度与接入网10的导频强度最强扇区C的导频强度之间的差异已经大于由接入终端芯片决定的门限,因此接入终端30将完成空闲态切换(步骤330)。之后,与上面参考图3和图4所描述的接入终端发起连接释放实现激活态接入网间切换的情形一样,接入终端30或者分组数据服务节点(未示出)会主动发起连接建立过程,从而接入终端重新返回激活态(步骤340)。从而,激活态接入终端30从接入网10切换到接入网20。
本发明中设定门限Dormant_Threshold的取值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要求如下:
a.设定门限Dormant_Threshold的取值等于或大于由接入终端(例如手机)的内部芯片决定的、触发空闲态接入网间切换的导频强度差值门限,这样接入终端迁移到空闲态后,随即会触发空闲态的接入网间切换,而不会再在当前接入网发起连接建立。
b.在满足条件a的前提下,设定门限Dormant_Threshold的取值还要根据各接入网交界处的导频信号的慢衰落和快衰落情况进行调整。导频信号的慢衰落反映了距离基站远近对导频强度的影响,从而反映了距离基站远近对数据传输速率的影响。导频信号的快衰落反映了导频强度波动的程度,从而反映是否可能导致乒乓切换。通过合理地调整设定门限Dormant_Threshold的取值,一方面可以及时地触发接入网间切换,最大限度地改善单用户吞吐量、扇区吞吐量等系统性能指标;另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接入网间的乒乓切换,降低导频强度的波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由于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接入网,每个接入网又包括多个扇区,因此系统中将包含多个接入网交界处,每个接入网交界处又包括多个扇区交界处。各个扇区交界处的导频信号的慢衰落和快衰落情况不同,而且因此,可以对不同接入网交界处的不同扇区交界处设定不同的切换门限值Dormant_Threshold。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地避免现有技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即当相邻接入网中存在导频强度较好的扇区时,接入终端仍停留在当前导频强度较差的扇区中,保持着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从而使系统性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虽然本发明技术方案是针对激活态接入终端在CDMA 20001x EV-DO系统的不同接入网间进行切换的问题提出的,但是本发明中通过网络设备发起连接释放来实现切换的思想同样适用于执行数据业务的激活态双模接入终端在CDMA20001x和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之间的切换,也适用于在使用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使用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中,执行数据业务的激活态接入终端在漏配相邻关系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扇区间的切换。
首先,说明执行数据业务的激活态CDMA20001x和CDMA20001xEV-DO双模手机(接入终端)在CDMA20001x和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间切换的情况。此时,CDMA20001x系统和1x EV-DO系统都连接到相同的分组数据服务节点。在执行数据业务时,如果双模手机工作于CDMA20001x EV-DO模式,它可以同时监测CDMA20001x系统的导频信号强度,并通过路由更新消息上报给接入网,这就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思想实现手机从CDMA20001x EV-DO系统向CDMA20001x系统的激活态切换。
即,当CDMA20001x接入网的扇区的导频强度比当前CDMA20001xEV-DO接入网的导频强度最大的扇区的导频强度超出规定的门限时,CDMA20001x接入网发送连接关闭消息给双模手机来释放无线接口。接着双模手机可以切换到CDMA20001x接入网。
而如果手机工作于CDMA20001x模式,如果双模手机能同时监测并上报CDMA20001x EV-DO系统的导频信号强度,则同样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思想。这里,需要指出,当手机工作于CDMA20001x模式时,双模手机通过上报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对应于CDMA20001x EV-DO模式的路由更新消息),来将各扇区(包括CDMA20001x EV-DO接入网的扇区和CDMA20001x接入网的扇区)的导频强度报告给CDMA20001x接入网。
因此,当CDMA20001x EV-DO接入网的扇区的导频强度比当前CDMA20001x接入网的导频强度最大的扇区的导频强度超出规定的门限时,CDMA20001x接入网发送呼叫释放消息(对应于CDMA20001x EV-DO模式的连接关闭消息)给双模手机来释放无线接口。接着双模手机可以切换到CDMA20001x EV-DO接入网。
另外,在使用CDMA2000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使用CDMA20001x系统的接入网中,执行数据业务的激活态手机(接入终端)在扇区间进行切换时,切换一般须在配置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是很重要的网络规划和优化参数)的扇区间进行。在漏配相邻关系的情况下,会影响切换的及时性。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即使漏配了相邻关系,手机通过监测剩余导频集,也能把未配为邻区的扇区的导频的信号强度上报给接入网。如果此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其实具有更好的覆盖(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导频强度与当前服务扇区的导频强度之差超过设定的切换门限),接入网的网络设备就可以主动发起连接释放,让手机转换到空闲态,从而可以切换到该覆盖更好的扇区继续执行数据业务。
上述的方法中,切换门限也必须大于等于接入终端空闲态切换门限。并且由于接入网各个扇区交界处的导频信号的慢衰落和快衰落情况不同,因此可以针对接入网内不同的扇区交界处设定不同的切换门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在接入网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前接入网接收接入终端发送的消息,并比较当前接入网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和相邻接入网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之间的导频强度;
在相邻接入网中最强的导频强度比当前接入网最强的导频强度高出预定门限时,当前接入网发送消息给接入终端,释放无线接口连接,使接入终端迁移到空闲态;
空闲态的接入终端切换至相邻接入网中导频强度最强的扇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大于等于接入终端空闲态切换门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门限是根据相邻接入网和当前接入网交界处导频信号的慢衰落和快衰落情况而设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接入网或所述相邻接入网是使用CDMA2000 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使用CDMA2000 1x系统的接入网。
5.一种在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间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前接入网接收接入终端发送的消息,并比较导频强度最强的相邻扇区和当前服务扇区之间的导频强度;
在相邻扇区的导频强度比当前导频强度最强的服务扇区的导频强度高出预定门限,并且该相邻扇区为当前服务扇区的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时,则当前接入网发送消息给接入终端,释放无线接口连接,使接入终端迁移到空闲态;
空闲态接入终端切换到所述相邻扇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大于等于接入终端空闲态切换门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门限是根据漏配相邻关系的扇区和当前服务扇区交界处导频信号的慢衰落和快衰落情况而设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入网是使用CDMA2000 1x EV-DO系统的接入网或者使用CDMA2000 1x系统的接入网。
CNB2006101062941A 2006-07-19 2006-07-19 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 Active CN10045689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062941A CN100456891C (zh) 2006-07-19 2006-07-19 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
PCT/CN2007/002182 WO2008011808A1 (fr) 2006-07-19 2007-07-17 Procédé et réseau d'accès pour transfert de terminal d'accès en état acti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062941A CN100456891C (zh) 2006-07-19 2006-07-19 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8421A CN1878421A (zh) 2006-12-13
CN100456891C true CN100456891C (zh) 2009-01-28

Family

ID=37510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62941A Active CN100456891C (zh) 2006-07-19 2006-07-19 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6891C (zh)
WO (1) WO20080118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2645B (zh) * 2007-02-09 201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从空闲态进入激活态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53725B (zh) * 2007-11-28 201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自动配置邻区的方法
JP5150601B2 (ja) * 2009-10-20 2013-02-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端末、移動通信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CN101720100B (zh) * 2009-12-04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邻区漏配并进行邻区配置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1778447B (zh) * 2010-01-28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终端的准入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843737B (zh) * 2011-06-24 2015-08-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CDMA2000 1x网络中的空闲切换方法和终端
CN108270475B (zh) 2016-12-30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2867073B (zh) * 2018-05-30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策略的方法、pcf网元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1972A (zh) * 2003-01-28 2004-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接入终端在不同网络间切换的实现方法
US20060034228A1 (en) * 2004-07-22 2006-02-16 Kim Jae-Hoon Method for mode switching between systems in multi-mode mobile terminal
CN1757181A (zh) * 2002-12-31 2006-04-05 Sk电信有限公社 Cdma2000 1x ev-do系统中使用的从越区切换失败恢复的方法和系统
CN1756419A (zh) * 2004-09-29 2006-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终端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65584B1 (ko) * 1997-07-22 2000-09-15 정태기 이동통신에서의 유휴 핸드오프 제어방법
KR19990080484A (ko) * 1998-04-17 1999-11-15 김영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핸드 오프 방법
CN1166099C (zh) * 2001-07-25 2004-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中的服务频率硬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7181A (zh) * 2002-12-31 2006-04-05 Sk电信有限公社 Cdma2000 1x ev-do系统中使用的从越区切换失败恢复的方法和系统
CN1521972A (zh) * 2003-01-28 2004-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接入终端在不同网络间切换的实现方法
US20060034228A1 (en) * 2004-07-22 2006-02-16 Kim Jae-Hoon Method for mode switching between systems in multi-mode mobile terminal
CN1756419A (zh) * 2004-09-29 2006-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终端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11808A1 (fr) 2008-01-31
CN1878421A (zh) 200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6891C (zh) 对激活态接入终端进行切换的方法
KR100689425B1 (ko) 이중모드-이중대역 이동 단말의 이기종 시스템간 핸드오버방법
KR100354168B1 (ko) Cdma 이동 통신의 핸드오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AU7189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intersystem handoff in a CDMA system
EP1553715B1 (en) A method for decide cdma frequency hard hand-off
JP4295113B2 (ja) アクティブセットのセルに関連したモニタセットのセル決定方法
KR100244193B1 (ko) 더미 파일럿을 이용한 하드 핸드오프 방법
JP4933443B2 (ja) サービスエリア境界領域でのパケット・データ・サービス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と装置
CN101124845B (zh) 用于控制移动电信网络中的负载的控制单元和方法
CN103517352B (zh)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小区切换方法以及装置和系统
JP2008511200A (ja) 移動通信環境におけるマルチターゲットセルを用いたマルチモード−マルチバンド端末機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20060030428A (ko) 이동통신망의 하드 핸드오프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204025B (zh) 从异步移动通信网络向同步移动通信网络的切换方法
JP2008502270A (ja) 非同期網と同期網とが重なってい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
KR100262522B1 (ko) 셀룰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프트 핸드오프 방법
CN100364359C (zh)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终端切换方法
CN1305688A (zh) 蜂窝无线系统中的切换方法
KR100196447B1 (ko)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CDMA) 핸드오프 영역조정을 통한 활성군(Active Set) 유지 관리 방법
KR101088545B1 (ko) 이동통신 교환기 경계 지역에서의 호 처리 방법
KR100334798B1 (ko) 셀룰러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소프터핸드오프방법
KR100632286B1 (ko) Wcdma 시스템에서 동기식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으로핸드오버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040001077A (ko) 소프트 핸드 오프에서의 역방향 링크 해제 방법
JP2001177858A (ja) 移動体通信ハンドオフ方法
KR100728626B1 (ko) 비동기망과 동기망이 혼재된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핸드오버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