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3419C - 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43419C CN100443419C CNB2006100623597A CN200610062359A CN100443419C CN 100443419 C CN100443419 C CN 100443419C CN B2006100623597 A CNB2006100623597 A CN B2006100623597A CN 200610062359 A CN200610062359 A CN 200610062359A CN 100443419 C CN100443419 C CN 10044341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luted
- water
- purifying process
- water purifying
-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水体就地水质净化、污泥减量以及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先在污染水体的河床底面上,等间距和平行成排地布设辫帘式生物膜载体软性填料;再向污染水体中,投加能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消解污泥的特效菌种;并在污染水体的上部,间隔设置曝气充氧装置。本发明不仅能高效地净化静止型污染水体(如池塘、景观湖泊等),还能高效地净化流动性污染水体-污染河流。该方法比现有的污染水体净化方法更加有效和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水体就地水质净化、污泥减量以及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的方法,尤其设计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流动性水体的水质净化、污泥减量以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善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染水体就地净化和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是采用投加特效菌种,或附加曝气充氧,使其在好氧环境下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去除营养物质氮、磷等。这种净化技术只适用于静止型污染水体(如景观池塘和小型湖泊、水库等),因为投加的菌种可以保留其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增长繁殖。但是,在流动型水体-污染河流中这种净化技术就难以成功,因为投加的特效菌种会被流动的河水冲走而不能持久地在原地增长繁殖和发挥生物净化作用。
另一种是采用生物膜净化和生物修复技术,是采用一种由合成纤维无纺布或纺织条带状的生物膜载体填料,将其铺设在池塘或景观湖的底部,经过一定运行时间后,在其表面上形成绿色的生物膜,它由多种细菌、真菌和藻类组成,其中的细菌和真菌能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形成最后产物H2O和CO2。在条带状填料表面上形成的生物膜主要是藻类,它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CO2和产生分子氧O2,为细菌群落提供好氧环境。这种强化的藻菌共生系统,能有效地净化污染较轻的池塘水和湖水并且使池塘或湖泊恢复清洁状态。但是,这种净化工艺由于无曝气充氧措施,难以治理污染重的水体,尤其不能有效治理污染重的流动水体-河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既可用于污染池塘和湖泊等静止型水体又可用于污染河流-流动性水体的水质净化、污泥减量以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善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污染水体的河床底面上,等间距和平行成排地布设辫帘式生物膜载体软性填料;
第二步:向污染水体中,投加能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消解污泥的特效菌种;
第三步:在污染水体的上部,间隔设置曝气充氧装置。
为了保持这种污染河水净化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要在河段进行上述净化方法的第一步之前设立有效的垃圾清除装置并维持长期良好的运行,及时将垃圾从河道中清除,以防止对辫帘式填料的堵塞和破坏。此外,还要在河底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泥沙沉积坑或沉积池,并定期从其中清除河底沉积的泥沙,以防对辫帘式填料的淤积和掩埋。还要在河床两岸种植护坡草皮,以防河床崩塌再次污染河流。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辫帘式填料的底部组合带用膨胀螺栓或带倒切刺的不锈钢钎子固定于河床中,而上部的组合带装有浮漂,使整排辫帘式填料在附着生长丰满的生物膜后能在河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所述相邻两排辫帘式填料的间距范围为0.5m至5m。
所述辫帘式填料每排辫帘中相邻辫带的间距范围为2cm至10cm。
所述的曝气充氧装置为推流式曝气机、环流立式曝气机、推流式曝气机与环流立式曝气机组合系统、纯氧或富氧曝气系统之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采用在污染水体的河床中布设一系列生物膜载体软性填料、并向污染水体中投加能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及污泥的特效菌种和间隔设置曝气充氧装置的综合净化污染水体的方法,不仅能高效地净化静止型污染水体(如池塘、景观湖泊等),还能高效地净化流动性污染水体-污染河流。利用本发明方法已经在深圳市的福田河和布吉河进行了生产规模的现场试验,并获得了成功。这种新型污染河流综合净化方法,比现有的污染水体净化方法更加有效和可靠。现有的污染水体净化方法只能有效地净化静止型轻度污染水体,如小型污染景观池塘、湖泊等,而难以有效地净化流动快的污染河流。此外,本发明还可通过填料、特效菌种和曝气充氧装置的优化组合、设计和运行,能高效地净化污染水体,使其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3-4类标准,恢复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同时也会实现良好的生态修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对污染河道水质进行净化实施工艺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A-A纵断面示意图;
图3为图1B-B横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工艺设置,本发明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污染河流的河床底面1上,等间距(如2M)和平行成排地布设生物膜载体软性填料2,例如由许多条平行排列的(用卷曲的合成纤维丝制成的)辫带组成的辫帘式填料,可用膨胀螺栓或带倒切刺的不锈钢钎子将该种填料的底部组合带6固定于河底中,而上部的组合带装有浮漂4,使整排辫帘式填料2在附着生长丰满的生物膜后能在河水中处于悬浮状态(请参阅图3)。
所述相邻两排辫帘式填料2的间距设置范围为0.5m至5m,辫帘式填料2每排辫帘中相邻辫带5的间距设置范围为2cm至10cm,具体间距由所需达到的净化效果和水质指标来确定。为了使这种净化系统达到更高的去除污染物的效率和将污染河水净化到更高的水质标准,可加大生物膜载体填料的布设密度,即缩小相邻两排辫帘填料2的间距,如从5m缩小至2m、1m或0.5m等;同时增加辫帘中平行排列的辫带的组合密度或缩小辫带的间距,如从10cm缩小至5cm,4cm,3cm、2cm等。这样可在相同的河段中多倍地增加生物膜和活性生物量,从而可大幅度的提高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率(请参阅图2和图3)。
布设的生物膜载体软性填料2,在旱季(非降雨期)能垂直地悬浮于河流中,并在运行过程中在其表面形成生物膜(在水温20-25℃时启动运行7-3天便可形成丰满的生物膜),并能有效地净化污染河水。在有足够的生物量、溶解氧和充分接触反应时间的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染河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如COD,BOD5,TN,NH3-N,NO3-N,NO2-N,TP、PO4 -等,使污染河水净化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5类至3类标准,或达到景现水标准。在降雨季节和河道行洪时,这种辫帘式填料会自动的被洪水流压伏在河床的底面上而不影响行洪。
第二步:启动运行时,投加适量的特效菌种,例如高效降解有机物、硝化、缺氧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反硝化除磷、转型除磷等菌种,它们能分别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难降解有机化合物、氮。磷等。这些菌种将大部分附着在填料的表面上并且生长繁殖;还有些特效菌种能高效地消解污泥,使净化系统中的底泥量大幅度减少,并保持底泥量和附着生物量的动态平衡。
第三步:在污染水体的上部,间隔设置曝气充氧装置3(如图1至图3所示),如设置推流式曝气机或环流立式曝气机。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推流式曝气机与环流立式曝气机联合应用,这样会具有更高的氧利用率。通常在河道宽度小于20m时,沿河道宽度设置一台曝气充氧装置;当河道超过20m时,每个一定距离(如20-30m)沿河道宽度并列设置2台曝气充氧装置。也可采用纯氧或富氧曝气系统。这样就需要在现场设置纯氧供应、储存设施和微气泡扩散投加装置(如微孔扩散曝气软管等)。曝气装置的总有效功率按5-6W/m3计算;在曝气机运行时其下游10m处的溶解氧浓度(DO)应保持≥4mg/L,最远处的DO不应≤1mg/L。
为了保持这种污染河水净化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一定要在装有净化设施的河段之前建有有效的垃圾清除装置并维持长期良好的运行,及时将其从河道中清除,以防止对辫帘式填料的堵塞河破坏。此外,还要定期清除河底沉积的泥沙,以防对辫帘式填料的淤积和掩埋。另外,还要在河床两岸种植护坡草皮7,以河床崩塌再次污染河流。
本发明采用在污染水体的河床中布设一系列生物膜载体软性填料、并向污染水体中投加能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污泥的特效菌种和间隔设置曝气充氧装置的综合净化污染水体的方法,不仅能高效地净化静止型污染水体(如池塘、景观湖泊等),还能高效地净化流动性污染水体-污染河流。这种新型污染河流综合净化方法,比现有的污染水体净化方法更加有效和可靠。本发明还可通过填料、特效菌种和曝气充氧装置的优化组合、设计和运行,能高效地净化污染水体,使其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3-4类标准,恢复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同时也会实现良好的生态修复。
Claims (8)
1、一种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污染水体的河床(1)底面上,等间距和平行成排地布设辫帘式生物膜载体软性填料(2);
B、向污染水体中,投加能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消解污泥的特效菌种;
C、在污染水体上部,间隔设置曝气充氧装置(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辫帘式填料(2)的底部组合带用膨胀螺栓或带倒切刺的不锈钢钎子固定于河床(1)中,而上部的组合带装有浮漂(4),使整排辫帘式填料(2)在附着生长丰满的生物膜后能在河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排辫帘式填料(2)的间距取值范围为0.5m至5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排辫帘式填料(2)的间距为5m,4m,3m,2m、1m或0.5m中的任一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辫帘式填料(2)每排辫帘中相邻辫带(5)的间距取值范围为2cm至10c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辫帘式填料(2)每排辫帘中相邻辫带(5)的间距为10cm、9cm、8cm、7cm、6cm、5cm、4cm、3cm、2cm中的任一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充氧装置(3)沿河床宽度至少设置一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充氧装置(3)为推流式曝气机、环流立式曝气机、推流式曝气机与环流立式曝气机组合系统,纯氧或富氧曝气系统之中的任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623597A CN100443419C (zh) | 2006-08-28 | 2006-08-28 | 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623597A CN100443419C (zh) | 2006-08-28 | 2006-08-28 | 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1742A CN1931742A (zh) | 2007-03-21 |
CN100443419C true CN100443419C (zh) | 2008-12-17 |
Family
ID=37877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6235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3419C (zh) | 2006-08-28 | 2006-08-28 | 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4341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3697A (zh) * | 2010-06-28 | 2010-12-15 | 西安工业大学 | 自然复氧生物膜反应装置及其水体原位修复方法 |
CN101993147B (zh) * | 2010-11-25 | 2012-12-19 | 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涡流固定微生物曝气池 |
CN104528920A (zh) * | 2014-12-09 | 2015-04-22 | 天津大学 | 一种河流水质净化的方法与装置 |
CN108128885A (zh) * | 2017-12-28 | 2018-06-08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消除感潮河道黑臭水体的河道生态处理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78887A (ja) * | 1990-03-29 | 1991-12-10 | Shimizu Corp | 水域浄化施設 |
JPH0663576A (ja) * | 1992-06-03 | 1994-03-08 | Shimizu Corp | 浄化構造物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JPH07204690A (ja) * | 1994-01-17 | 1995-08-08 | Shinichi Ishikawa | 河川の浄化方法 |
CN1146979A (zh) * | 1995-04-04 | 1997-04-09 | 埃科技术株式会社 | 净化污水的装置和方法 |
CN2285287Y (zh) * | 1997-01-15 | 1998-07-01 | 陈耀章 | 低密度纤维束软性填料 |
CN1648074A (zh) * | 2005-02-05 | 2005-08-03 | 黄建军 | 地表水域的水质直接净化方法 |
-
2006
- 2006-08-28 CN CNB2006100623597A patent/CN10044341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78887A (ja) * | 1990-03-29 | 1991-12-10 | Shimizu Corp | 水域浄化施設 |
JPH0663576A (ja) * | 1992-06-03 | 1994-03-08 | Shimizu Corp | 浄化構造物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JPH07204690A (ja) * | 1994-01-17 | 1995-08-08 | Shinichi Ishikawa | 河川の浄化方法 |
CN1146979A (zh) * | 1995-04-04 | 1997-04-09 | 埃科技术株式会社 | 净化污水的装置和方法 |
CN2285287Y (zh) * | 1997-01-15 | 1998-07-01 | 陈耀章 | 低密度纤维束软性填料 |
CN1648074A (zh) * | 2005-02-05 | 2005-08-03 | 黄建军 | 地表水域的水质直接净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1742A (zh) | 2007-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015968B2 (ja) | 田園景観型生態学的溝渠における窒素・リン遮断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CN105084643B (zh) | 一种水源地水质原位预处理方法 | |
CN100378272C (zh) | 城市河溪沟渠水体立体式原位生态修复方法 | |
CN201952286U (zh) | 水处理用的人造结构 | |
JP2942757B1 (ja) | ウェットランド併用による水質浄化方法 | |
CN100443419C (zh) | 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 | |
CN101492226A (zh) | 厌氧—生态塘—生态渠组合小型污水除磷脱氮方法 | |
CN106007191A (zh) | 黑臭河道生态治理系统及其治理方法 | |
US20150101981A1 (en) |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 |
CN109319934A (zh) | 一种农田汇水区河道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 |
CN107892393A (zh) | 一种植物‑微生物耦合型陂塘生态廊道水体净化系统及应用方法 | |
CN110862191A (zh) | 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05523689B (zh) | 一种强化型水平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
CN204310868U (zh) | 一种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7398693U (zh) | 一种土壤渗滤生态循环系统 | |
CN111573848A (zh) | 一种采用石墨烯光催化网水生态综合治理系统 | |
CN108128885A (zh) | 消除感潮河道黑臭水体的河道生态处理系统 | |
CN111003811A (zh) | 基于河道人工生态系统理论的黑臭河道治理方法 | |
CN109879536A (zh)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 |
CN116161796A (zh) | 利用河道构建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的方法 | |
CN213834719U (zh) | 一种固定化载体微生物稳定塘 | |
CN214880949U (zh) | 一种基于坑塘改造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0214947U (zh) |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 | |
CN114716123A (zh) | 户式净化槽与氧化沟结合处理农村污水多循环系统 | |
CN211198771U (zh) | 一种臭氧微纳米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体净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1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