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9850C - 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以及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以及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9850C
CN100439850C CNB2004800110631A CN200480011063A CN100439850C CN 100439850 C CN100439850 C CN 100439850C CN B2004800110631 A CNB2004800110631 A CN B2004800110631A CN 200480011063 A CN200480011063 A CN 200480011063A CN 100439850 C CN100439850 C CN 10043985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exchanger
collector
hea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110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7787A (zh
Inventor
关根章
田村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Behr Thermal Systems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777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7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98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98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临时组装装置,包括用于支承热交换管坯以及设置在每对相邻的管坯之间的翅片的支承构件,其中热交换管坯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定位、宽度方向垂直地定位、管坯从前向后平行设置且其相对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齐。两个集管支承件分别设置在支承构件的左侧和右侧并可向左或向右移动。一对形式均为从前向后延伸的板件并具有多个管坯安装狭缝的左、右管坯校正件,所述狭缝形成在校正件的侧边缘并以与热交换器的待制造的热交换管的间隔相同的间隔从前向后设置。各管坯校正件可在校正位置和非校正位置之间移动,在校正位置支承在支承构件上的所有管坯的对应端都安装在相应狭缝内,在非校正位置管坯未安装在狭缝内。在临时组装部件时,热交换管坯的相对端能被可靠地放入相应集管的插孔内。

Description

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以及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装置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是根据35 U.S.C.§111(a)提交的申请,并根据35 U.S.C.§119(e)(1)要求根据35 U.S.C.§111(b)于2003年4月28日提交的临时申请No.60/465,788的优先申请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还涉及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临时组装装置和方法: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集管;多个平行设置在所述集管之间且其相对的端部(硬)钎焊在相应集管上的扁平热交换管,其中热交换管的端部放入形成于集管上的相应插孔中;以及设置在每对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并钎焊在该对相邻热交换管上的翅片,该热交换器可用作例如机动车辆空调装置的冷凝器或蒸发器、机动车辆油冷却器以及机动车辆散热器,该管坯校正件以及临时组装装置和方法适于将集管、扁平热交换管坯和翅片临时组装成待钎焊的部件。
此处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铝”除纯铝之外还包括铝合金。图2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在此分别称为“上”、“下”、“左”和“右”,图1的下侧和上侧被称为“前”和“后”。
背景技术
例如,在机动车辆空调装置中代替传统蛇管冷凝器广泛使用这样的冷凝器:即如图13所示,包括一对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集管50、51;由铝制成并且均在其相对的端部连接到所述两个集管50、51的平行扁平热交换管52;均以一定气流间隙设置在相邻的热交换管52之间并钎焊在所述相邻热交换管52上的波纹状铝制翅片53;连接在第一集管50的周向壁上端部的入口管54;连接在第二集管51的周向壁下端部的出口管55;设置在第一集管50内并位于该第一集管的中部之上的第一隔板56;设置在第二集管51内并位于该第二集管的中部之下的第二隔板57,位于入口管54和第一隔板56之间的热交换管52的数量、位于第一隔板56和第二隔板57之间的热交换管52的数量以及位于第二隔板57和出口管55之间的热交换管52的数量从上向下逐渐减小以提供通道组。以蒸汽相流入入口管54的制冷剂在以液态从出口管55流出之前曲折地流过作为冷凝器中的单元的通道组。上述结构的冷凝器被称为多流式冷凝器,它可实现高效率、低压力损失并且非常紧凑(例如,见出版物JP-A No.1994-281373)。
上述冷凝器的热交换管52的热交换效率必须非常高,并且要能承受将引入其中的高压气态制冷剂。此外,制冷管的壁厚应很小且高度应很低,以便使冷凝器结构紧凑。
如上述出版物中公开的,用于这种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非常高的热交换管5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壁,在这两个平面壁各自的相对侧边缘互连这两个平面壁的相对的侧壁,以及多个使所述两个平面壁互连、沿管的纵向延伸、并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在相对的侧壁之间的加强壁,管内形成有平行的流道,每个加固壁都是通过将从一个平面壁与该平面壁一体地向内突出的脊部和从另一平面壁与该平面壁一体地向内突出的脊部端对端地相互钎焊在一起而形成的。
这种扁平热交换管由这样的金属板制成:即该金属板具有两个用于形成平面壁的第一部分60、互连第一部分60以便形成一个侧壁的第二部分61、两个均在相应第一部分60的与第二部分61相对的侧边缘处与该第一部分成一体地从该第一部分突出以用于形成另一个侧壁的第三部分62,以及多个与各第一部分60成一体地形成在其上、在该第一部分的宽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并沿与第三部分62相同的方向突出的脊部63,该扁平热交换管是通过在第二部分61将该金属板弯曲成U字形以将第三部分62以及成对的相对脊部63设置成端对端从而形成热交换管坯P(见图14),然后将管坯P的第三部分62相互钎焊在一起并将管坯P的每对相对的脊部63相互钎焊在一起而形成的。为防止在热交换管坯P内第三部分62相互分开,通过压配合将形成在一个第三部分62的端面内的脊部64压入形成在另一个第三部分62的端面内的沟槽65中。在弯曲金属板以形成管坯P之前,一个第一部分60上的每个脊部63和另一个第一部分60上对应的脊部63关于金属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例如,出版物JP-A No.1993-7958公开了一种用于将集管、扁平热交换管坯和翅片临时组装成待钎焊的部件以制造上述冷凝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地安装在工作台上并在其上部具有多个坯槽的引导件(导板),以及一对分别在引导件的左侧和右侧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可彼此相对或远离地移动的集管支承件,所述坯槽沿工作台的横向延伸并具有对应于管坯的厚度的宽度。
使用该装置通过以下方式临时组装集管、热交换管坯和翅片:将一个管坯的一端放入一个集管的插孔内,并且将另一个管坯的另一端放入另一个集管的插孔内;将所有剩余的管坯安装在引导件的对应坯槽内;然后将集管设置在对应的集管支承件上;随后彼此相对地移动集管支承件,从而将管坯的相对端放入集管的对应插孔内;然后,从集管支承件和引导件上取下集管和热交换管坯,并将波纹状翅片设置在相邻的管坯之间。这样,就将集管、热交换管坯和翅片临时组装成了一个部件。
但是,当使用图14所示的热交换管坯P作为管坯时,我们发现使用常规临时组装装置会遇到以下问题。
这种热交换管坯P是通过在连续形成细长管坯的同时将该细长的热交换管坯切割成预定长度来制造的,从而切割力可能会导致在切割端部处脊部64从沟槽65滑出,使得管坯P的第三部分62彼此分离而形成开口。这会使管坯P的端部的厚度T大于在集管H内形成的插孔H1的宽度S,导致管坯P的端部不能被放入集管H的插孔H1内。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将热交换管坯的对应端插入集管的相应插孔内的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以及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临时组装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集管;多个平行设置在所述集管之间且其相对的端部钎焊在相应集管上的扁平热交换管,其中热交换管的端部放入形成在集管上的相应插孔内;以及均设置在每对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并钎焊在该对相邻热交换管上的翅片。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即用于将集管、扁平热交换管坯和翅片临时组装成待钎焊部件的管坯校正件从前向后延伸并且具有多个管坯安装狭缝,所述管坯安装狭缝形成在校正件的侧边缘并以与待制造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的间隔相同的间隔从前向后设置。
热交换管坯由这样的金属板制成:该金属板具有例如两个用于形成平面壁的第一部分、互连所述第一部分以便形成一个侧壁的第二部分、以及两个均在相应第一部分的与第二部分相对的侧边缘处与该第一部分成一体地从该第一部分突出以用于形成另一个侧壁的第三部分,该热交换管坯是通过在第二部分将该金属板弯曲成U字形以将第三部分设置成端对端而制成的。通过将这种管坯从前向后平行地设置-其中管坯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定位、宽度方向垂直地定位、管坯的相对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齐,并将管坯的相对端安装在对应的管坯校正件狭缝内,则即使第三部分在相对端彼此相对地张开而使管坯各端的厚度大于集管上插孔的宽度,该第三部分也可彼此紧靠并闭合以使管坯端部的厚度允许将该管坯端部放入插孔。此外,在管坯具有凸出的横向中间部的情况下,可通过将管坯安装在校正件的狭缝内来校正该凸出部分。
对于本发明的管坯校正件,每个管坯安装狭缝具有宽度大于扁平热交换管坯的最大厚度的开口,该狭缝的开口端部朝向该开口宽度逐渐增大地张开。朝向开口宽度逐渐增大地张开的狭缝开口端部提供了一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的锥角优选为10-20度。在此情况下,即使管坯的左端和右端的厚度大于集管的插孔,该管坯端部也可平滑地安装到对应的校正件的管坯安装狭缝内。此外,不管第三部分是向下还是向上,该管坯端部都可平滑地安装到狭缝内。此外,在管坯具有凸出的横向中间部的情况下,可通过将管坯安装在校正件的狭缝内来校正该凸出部分。
对于其中狭缝开口端部的形式为锥形部分的管坯校正件,该狭缝可具有除锥形部分以外的且深度不小于管坯宽度的部分。从而,管坯的左端和右端均可具有这样的厚度:即不管第三部分是向下还是向上,都使得该管坯端部能放入集管的插孔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集管;多个平行设置在所述集管之间且其相对的端部钎焊在相应集管上的扁平热交换管,其中热交换管的端部放入形成在集管上的相应插孔内;以及均设置在每对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并钎焊在该对相邻热交换管上的翅片。该装置适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即适用于将集管、扁平热交换管坯和翅片临时组装成待钎焊部件,该装置包括:用于支承从前向后平行设置的扁平热交换管坯以及设置在各对相邻的管坯之间的翅片的支承构件,其中所述管坯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定位、宽度方向垂直地定位、管坯的相对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齐;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承构件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可向左或向右移动的集管支承件;以及一对均从前向后延伸并具有多个管坯安装狭缝的左、右管坯校正件,所述管坯安装狭缝形成在管坯校正件的侧边缘内并以与热交换器的待制造的热交换管的间隔相同的间隔从前向后设置,每个管坯校正件均可在校正位置和非校正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该校正位置支承在支承构件上的所有管坯的对应端都安装在对应的狭缝内,在该非校正位置管坯未安装在狭缝内。
热交换管坯由这样的金属板制成:该金属板具有例如两个用于形成平面壁的第一部分、互连所述第一部分以便形成一个侧壁的第二部分、以及两个均在相应第一部分的与第二部分相对的侧边缘处与该第一部分成一体地从该第一部分突出以用于形成另一个侧壁的第三部分,该热交换管坯是通过在第二部分将该金属板弯曲成U字形以将第三部分设置成端对端而制成的。通过使支承构件支承其上的这种从前向后平行设置的管坯-其中管坯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定位、宽度方向垂直地定位、相对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齐-以及支承设置在各对相邻管坯之间的翅片,并使管坯校正件从其非校正位置移动到校正位置从而将管坯的相对端安装在对应管坯校正件的狭缝内,则即使第三部分在相对端部彼此相对地张开而使管坯各端的厚度大于集管上插孔的宽度,该第三部分也可彼此紧靠并闭合以使管坯端部的厚度允许将该管坯端部放入插孔。此外,在管坯具有凸出的横向中间部的情况下,可通过将管坯安装在校正件的狭缝内来校正该凸出部分。
对于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每个管坯安装狭缝具有宽度大于扁平热交换管坯的最大厚度的开口,该狭缝的开口端部朝向该开口宽度逐渐增大地张开。朝向开口宽度逐渐增大地张开的狭缝开口端部提供了一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的锥角优选为10-20度。在此情况下,即使管坯的左端和右端的厚度大于集管的插孔,该管坯端部也可平滑地安装到对应的校正件的管坯安装狭缝内。此外,不管第三部分是向下还是向上,该管坯端部都可平滑地安装到狭缝内。此外,在管坯具有凸出的横向中间部的情况下,可通过将管坯安装在校正件的狭缝内来校正该凸出部分。
对于其中管坯校正件的狭缝开口端部的形式为锥形部分的临时组装装置,该狭缝可具有除锥形部分以外的且深度不小于管坯宽度的部分。当在此情况下将管坯的相对端放入相应集管的插孔内时,管坯的相对端安装在其狭缝内的管坯校正件被相应集管推动而横向向内移动,从而可毫不费力地将管坯端部放入插孔内。
对于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在处于校正位置时每个管坯校正件都可横向移动。当在此情况下将管坯的相对端放入对应集管的插孔内时,管坯的相对端安装在其狭缝内的管坯校正件被相应集管推动而横向向内移动,从而可毫不费力地将管坯端部放入插孔内。
对于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在处于校正位置时每个管坯校正件被偏压件横向向外偏压。当在将管坯的相对端放入对应集管的插孔内之后使管坯校正件移动到其非校正位置时,该校正件可通过在偏压件的偏压力下横向向外移动而横向向外移动到初始位置。
对于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各管坯校正件设置在从前向后延伸的管坯保持件上,该管坯保持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保持件位于支承于支承构件上的所有热交换管坯的对应左端部或右端部上,在该第二位置保持件远离所有热交换管坯,当该保持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管坯校正件可相对于该保持件向上或向下移动,管坯校正件向下移动而处于校正位置,或者向上移动而处于非校正位置。优选地,管坯保持件设置在对应集管支承件的沿横向方向的外侧并固定在一臂的自由端上,该臂连接在从前向后延伸的水平杆上并可绕该杆的轴线枢转地移动,该保持件可通过臂的枢转运动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管坯校正件将从非校正位置移动到校正位置时,该管坯保持件处于第一位置,从而在此情况下保持管坯的对应端,使得管坯能够可靠地安装在校正件的狭缝内并能够被可靠地放入对应的集管插孔中。
本发明的临时组装装置还包括以下结构。
支承构件包括一对沿装置的横向间隔开的支承台,在该对支承台之间设置有可向上或向下移动的管坯引导件。当处于升高位置时,该管坯引导件的上表面位于该支承台的上表面上方。该管坯引导件在其上表面内具有多个用于将各热交换管坯放入其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装置的横向延伸并且以一定的间隔从前向后设置,该间隔大于将被制造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之间的间隔。优选地,管坯引导件在其前端和后端之一处固定地设有接纳件,而在其另一端设置有可向前或向后移动的施压件。
为制造这样的热交换器:即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集管;多个平行设置在所述集管之间且其相对的端部钎焊在相应集管上的扁平热交换管,其中热交换管的端部放入形成在集管上的相应插孔内;以及均设置在每对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并钎焊在该对相邻热交换管上的翅片,每个热交换管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平面壁以及两个分别在所述两个平面壁的相对侧边缘处将这两个平面壁互连的侧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集管、扁平热交换管坯和翅片临时组装成待钎焊部件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方法,该热交换器临时组装方法使用上述装置并包括:使支承构件支承从前向后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坯以及设置于各对相邻管坯之间的翅片,其中管坯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定位、宽度方向垂直地设置、管坯的相对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齐;将集管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对应集管支承件上;将每个管坯校正件移动到校正位置以将支承构件上的所有管坯的相应左端或右端放入对应的管坯安装狭缝内;沿横向向内移动所述两个集管支承件以将管坯的相对端放入集管上的相应插孔内。
热交换管坯由这样的金属板制成:该金属板包括例如两个用于形成平面壁的第一部分、互连所述第一部分以便形成一个侧壁的第二部分、以及两个均在相应第一部分的与第二部分相对的侧边缘处与该第一部分成一体地从该第一部分突出以用于形成另一个侧壁的第三部分,该热交换管坯是通过在第二部分将该金属板弯曲成U字形以将第三部分设置成端对端而制成的。通过使支承构件支承这种从前向后平行设置的管坯-其中管坯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定位、宽度方向垂直地定位、管坯的相对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齐-以及支承设置在各对相邻管坯之间的翅片,并使管坯校正件从其非校正位置移动到校正位置从而将管坯的相对端安装在对应管坯校正件的狭缝内,则即使第三部分在相对端部彼此相对地张开而使管坯各端的厚度大于集管的插孔的宽度,该第三部分也可彼此紧靠并闭合以使管坯端部的厚度允许将该管坯端部放入插孔。
对于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方法,每个热交换管坯由这样的金属板制成:该金属板具有两个用于形成平面壁的第一部分、互连所述第一部分以便形成一个侧壁的第二部分、以及两个均在相应第一部分的与第二部分相对的侧边缘处与该第一部分成一体地从该第一部分突出以用于形成另一个侧壁的第三部分,该热交换管坯是通过在第二部分将该金属板弯曲成U字形以将第三部分设置成端对端而制成的。金属板的第三部分均是通过将此部分形成为与第一部分成一体地从该第一部分突出,或者是通过弯曲第一部分的侧边缘部分而制成的。例如,金属板包括在其相对的表面上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钎焊板材。在第三部分均形成为第一部分上的与该第一部分成一体地突出部的情况下,通过轧制铝制钎焊板材来制造该金属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钎焊由上述方法临时组装的集管、热交换管坯和翅片。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钎焊由上述方法临时组装的集管、热交换管坯和翅片而制造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的车辆,该冷凝器包括上述热交换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本发明的装置的整体结构且部分剖开的俯视图;
图2是从正面看时本发明的组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3是沿图2的线A-A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热交换管坯安置在管坯引导件上之后被抬高的管坯位置调节装置的部分剖开的放大局部正视图;
图5是示出设置在支承于支承台上的热交换管坯之间的波纹状翅片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在其相对端被管坯保持件保持且向前移动的热交换管坯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即将被降低的管坯校正件的放大的局部透视图;
图8是示出其端部即将安装在管坯安装狭缝内的热交换管坯的放大的局部侧视图;
图9是示出安装在管坯安装狭缝内的热交换管坯的端部的部分剖开的放大局部视图,其中管坯校正件被降低;
图10是示出安置在集管的插孔内的热交换管坯的端部的部分剖开的放大局部正视图;
图11是示出升高的管坯校正件以及横向向外移动的集管支承件的部分剖开的放大正视图;
图12是示出临时组装在支承件上的集管、热交换管坯和波纹状翅片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机动车辆冷凝器的透视图;
图14是示出热交换管坯的透视图;
图15是示出在使用常规临时组装装置时所遇到的问题的局部俯视图;
图16是示出热交换管坯的一个变型透视图;
图17是示出热交换管坯的另一个变型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集管的一个变型的放大的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19是沿图18中的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和图2示出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本发明的装置的整体结构,图3-12示出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
参照图1-3,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包括:设置在基座1上的支承构件2,以用于支承多个从前向后平行设置的扁平热交换管坯P以及均设置在各相邻的管坯P之间的波纹状翅片,其中管坯P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定位而宽度方向垂直地定位;从前向后延伸的集管支承件3,所述集管支承件分别设置在支承构件2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可左右或横向移动;分别设置在支承构件2的左侧和右侧的保持及校正装置4,该保持及校正装置用于在每个管坯P的远离管坯的纵向中心部且分别靠近管坯的左端和右端的部分处从上方保持管坯P,并在各管坯P的左端和右端校正管坯P的厚度;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承构件2的左侧和右侧的管坯位置调节装置5,该管坯位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每个由支承构件2支承的管坯P的相对端的位置。
支承构件2包括一对左、右支承台6,所述支承台从前向后延伸、沿装置的横向间隔开并各自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平坦上表面。在所述两个支承台6的前端之间固定地连接有沿横向为细长形的承压板40。类似地,沿横向为细长形的施压板41连接在所述支承板6的后端之间且可向前或向后移动。施压板41固定在液压缸42的活塞杆42a的向前的端部上并且通过活塞杆42a的伸出或回缩而向前或向后移动,该液压缸42朝前并通过合适的支承构件(未示出)安装在基座1上。在两个支承台6之间设置有从前向后延伸且可向上或向下移动的管坯引导件7。管坯引导件7固定在朝上且安装于基座1上的液压缸8的活塞杆8a的上端,并且可通过活塞杆8a的伸出或回缩而向上或向下移动。当管坯引导件7的位置升高时,管坯引导件7的上表面位于支承台6的上表面上方,相反地,当引导件7的位置降低时,引导件7的上表面位于支承台6的上表面下方。管坯引导件7在其上表面内具有多个安装槽9以用于使沿横向延伸且宽度方向垂直地定位的热交换管坯P安装在其中,安装槽9以大于待制造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之间间隔的间隔从前向后设置。当引导件7处于升高的位置时,安装槽9的底面与支承台6的上表面高度相同。
各集管支承件3用于支承集管H,集管H在对应于由支承构件2支承的管坯P的高度处具有朝向管坯P的插孔H1。集管支承件3固定在一液压缸12的活塞杆12a的向前的端部上,该液压缸12沿横向朝内并连接在一对固定于基座1并向上突出的相对的液压缸托架11上。集管支承件3可通过活塞杆12a的伸出或回缩而向左或向右移动。在集管支承件3的前端固定有接纳板13,以便在其上承载集管H的前端。集管支承件3在其后端设有可向前或向后移动的推板14,以用于与集管H的后端面相接触而推动该集管H。推板14固定在朝后且连接在集管支承件3上的液压缸15的活塞杆15a的自由端上,并且可通过活塞杆15a的回缩或伸出而向前或向后移动。
每个保持及校正装置4包括:水平杆16,该水平杆从前向后延伸且在集管支承件3的下方沿横向设置于该集管支承件3的外侧;一对大致为L形的前臂和后臂17,每个臂均在靠近底端的部分连接在水平杆16上并且可绕杆16的轴线转动;从前向后延伸的管坯保持件18,该管坯保持件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固定地连接在两个臂17的自由端之间;以及连接在管坯保持件18上的管坯校正件19。
水平杆16在一对前、后杆托架21之间延伸且固定在该对托架上,该对托架固定在基座1上并从基座1向上突出而且分别位于集管支承件3的前侧和后侧。臂17在水平杆16的向前和向后延伸超过对应杆托架21的部分处连接在水平杆16上,并且可按以下方式枢转移动。沿横向朝内的液压缸22在其横向外端部支承在基座1的位于后杆托架21后面的部分上,以便可绕从前向后延伸的轴线枢转移动。液压缸22的活塞杆22a的自由端枢轴连接在后臂17的底端上,从而可绕从前向后延伸的轴线枢转移动。臂17可通过活塞杆22a的伸出和回缩而绕水平杆16的轴线枢转移动。
管坯保持件18可通过臂17的枢转运动而在第一位置(由图2中的点划线指示)和第二位置(由图2中的实线指示)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处保持件18位于所有由支承构件2支承的管坯P上-支承构件2在管坯P的距离其中部比距离对应的左端或右端更近的部分支承管坯,在该第二位置处保持件远离所有管坯P。
下文中结合管坯保持件18、管坯校正件19以及与这些部件相关的部分和部件使用的“向上”、“向下”、“左”和“右”是基于管坯保持件18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使用的。
管坯校正件19的形式是从前向后延伸并具有管坯安装狭缝23的板件,所述安装狭缝23形成在管坯校正件的下边缘并且其间隔与待制造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管的间隔相同。如图8所示,狭缝23的宽度W优选等于管坯P的厚度,但是为便于将管坯P安装在相应的狭缝23内,该宽度可比管坯的厚度大大约0.1mm。如果狭缝再大一些,则不能通过将管坯P插入狭缝23来在管坯的厚度方向上对管坯的左端或右端的尺寸进行校正,并且管坯P的该端将不能插入集管H的插孔H1。管坯安装狭缝23的下端处的开口的宽度大于管坯P的最大厚度。例如,当管坯P的左端或右端张开时,所述宽度大于该开口端部的厚度(见图15,T)。狭缝23的下端部(开口端部)向下(朝该开口)宽度逐渐增大地张开,即呈向上的锥形。锥形部分23a的锥角X优选为10-20度。如果锥角X小于10度,则当管坯P的左端或右端张开时该端将不能总是平滑地安装进狭缝23内。如果该角度超过20度,则当管坯P的左端或右端张开时该端部将易于被锥形部分23a绊住(拦住,卡住)。从而该管坯端部不能闭合并且将变形。优选地,锥角X为16-18度。在图中,所示的狭缝23之间的间隔比实际的大。狭缝23的锥形部分23a以外的部分的深度Y(垂直长度)不小于管坯P的宽度。
参照图3和7,每个管坯保持件18固定地设有两个杆托架24,所述杆托架24从保持件18的上表面的横向内侧边缘向上突出并且在向前或向后的方向上间隔开。一杆25可横向移动地横向延伸通过每个杆托架24。杆25在其横向内端具有止动件26。一从前向后延伸的液压缸安装板27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固定在前杆和后杆25的横向外端部上。在杆托架24和液压缸安装板27之间绕每个杆25设置有压缩螺旋弹簧28(偏压件)。在安装板27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横向外表面上连接有向上的液压缸29。液压缸29的活塞杆29a具有大致为反转的L形的托架31,该托架包括横向部分31a和从该横向部分31a的横向外端向下延伸的向下部分31b。托架31的横向部分31a固定在活塞杆29a的上端部。管坯校正件19固定在各托架31的向下部分31b的下端部,从而管坯安装狭缝23朝向下。当管坯保持件18处于第一位置时,液压缸29的活塞杆29a的伸出或回缩导致托架31使管坯校正件19向上或向下移动到非校正位置或校正位置,在该非校正位置管坯P未安装在狭缝23内,在该校正位置支承构件2上所有管坯P的对应端部都安装在对应的狭缝23内。
参照图4-6,每个管坯位置调节装置5包括:从前向后延伸且可向上或向下移动的水平底板32;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32的前端和后端的垂直壁33;一对从前向后延伸并且连接在两个垂直壁33之间的左、右导杆34;横穿导杆34而安装在所述导杆上并可沿导杆34向前或向后移动的多个活动件35;以及横截面为圆形的管坯端部定位杆36,该定位杆位于活动件35上方、在横向上比底板32的横向中部稍微靠内并且连接在所述垂直壁33之间。在基座1的下侧连接有一对朝上的前部和后部液压缸37,每个液压缸均具有向上突出超过基座1的活塞杆37a。水平底板32固定在活塞杆37a的上端部。底板32通过液压缸37的活塞杆37a的伸出或回缩而向上或向下移动。每个活动件35均一体地设有管坯间隔调节件38,该调节件从活动件35的上侧向上突出并且在横向上位于定位杆36的内侧。间隔调节件38从前到后的宽度等于在向前或向后的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集管H的每对插孔H1之间的间隔。当彼此向前或向后相邻的活动件35相互接触时,向前或向后相邻的管坯间隔调节件38之间的间隔等于管坯P的厚度。尽管未示出,但是管坯位置调节装置5具有用于使彼此接触的活动件35彼此远离的装置。当使用此装置使活动件35彼此分离时,每个管坯间隔调节件38均位于管坯引导件7的相邻安装槽9之间,并且以大于管坯P的厚度的间距相互间隔开。
使用上述结构的临时组装装置,可按以下方式临时组装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H、热交换管坯P和波纹状翅片F。
首先,准备集管H、扁平热交换管坯P和波纹状翅片F。集管H为管状并且均具有多个从前向后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垂直细长插孔H1以便将管坯P插入其中。如前文所述,管坯P的结构如图14所示并且由铝钎焊板材通过轧制而制成,所述铝钎焊板材在其芯部的相对的表面上具有钎焊材料覆层。管坯P是这样制造的:即在将铝钎焊板材从轧辊中松出的同时将该铝钎焊板材弯曲成U字形以得到连续的体部,然后将已弯曲的连续体部切割成预定的长度。如前文参照现有技术说明的,管坯P的第三部分62可能因脊部64在管坯的各个端部-即切割端-从沟槽65中滑出而彼此相对地稍微张开,使得管坯端部的厚度T大于集管H的插孔H1的宽度(见图15)。
本发明的装置处于如下的用于组装的状态。管坯引导件7位于其升高位置,同时各个集管支承件3沿横向向外移动定位。左侧的管坯保持及校正装置4的臂17逆时针枢转移动定位而右侧的管坯保持及校正装置4的臂17顺时针移动定位,以使管坯保持件18处于其第二位置。此时,每个管坯校正件19相对于保持件18升高到非校正位置。管坯位置调节装置5处于其降低位置。此时,活动件35彼此间隔开,并且相邻的间隔调节件38之间的间隔大于管坯P的厚度。
在此状态下,扁平热交换管坯P的中部分别安装在管坯引导件7的所有安装槽9内,并且集管H位于各集管支承件3上,集管的插孔H1横向向内(见图1和2)。管坯P的相对的端部沿横向向外突出超过对应的左、右支承台6。然后,升高管坯位置调节装置5以使管坯P的相对端位于相邻的间隔调节件38之间,并且通过管坯端部定位杆36使所有管坯P的相对端位于适当位置。然后降低管坯引导件7(见图4),使得各支承台6可支承管坯P的相对端,并且将波纹状翅片F设置在各对相邻管坯P之间(见图5)。随后,左侧的保持及校正装置4的臂17和右侧的保持及校正装置4的臂17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移动,以使管坯保持件18移动到其第一位置,并在所有管坯P和波纹状翅片F的相对端保持管坯和翅片。随后,使施压板41前移以向前移动管坯P,直到相邻的活动件35相互接触(见图6)。这使得相邻管坯P之间的间隔等于集管H的插孔H1之间的间隔。然后使各推板14前移以将集管H夹在推板14和接纳板13之间。然后,降低管坯位置调节装置5以使左、右支承台6支承从前向后平行设置的管坯P以及设置在各对相邻管坯P之间的翅片F,其中管坯P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定位、沿宽度方向垂直地定位、管坯的相对的端部分别对齐。
然后,如图7和8所示,降低管坯校正件19以将所有管坯P的相对端安装在狭缝23内(见图9)。即使第三部分62在管坯P的各端部彼此相对地稍微张开,管坯安装狭缝23也可使该第三部分62的端部相互靠紧。由于狭缝23的开口端部具有锥形部分23a,因此,不管第三部分62是向上还是向下,当管坯P被支承在支承台6上时管坯P的每个端部都可平滑地安装到狭缝23内(见图8)。
然后,集管支承件3沿横向向内移动以将管坯P的相对端安装在插孔H1内。此时,管坯校正件19、液压缸29以及液压缸安装板27由于被各集管H推动而克服弹簧28的力横向向内移动,以便毫不费力地将管坯P的端部放入插孔H1内(见图10)。
然后,推板14缩回,集管支承件3沿横向向外移动,随后管坯校正件19升高(见图11)。此时,各压缩螺旋弹簧28的力使管坯校正件19、液压缸29和液压缸安装板27返回它们的初始位置。此后,施压板41缩回,左侧的保持及校正装置4的臂17和右侧的保持及校正装置4的臂17分别逆时针和顺时针移动,以使管坯保持件18移动到其第二位置。这样,集管H、管坯P和波纹状翅片F就被临时组装在一起(见图12)。
图13中所示的机动车辆空调装置冷凝器是这样制造的:临时组装上述部件,然后将隔板56、57插入形成于集管H上的隔板插孔,并整体地将集管H与管坯P钎焊在一起、将集管H与隔板56或57钎焊在一起、将每个管坯P的第三部分62相互钎焊在一起、将管坯P中每对相对的脊部63相互钎焊在一起以及将每对相邻的管坯P与位于它们之间的翅片钎焊在一起。热交换管坯P形成相应的扁平热交换管52。
这样制造的冷凝器可与压缩机和蒸发器一起提供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安装在机动车辆内作为车辆的空调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使用其它流体压力缸例如气缸代替所有的液压缸。
如果采用图16所示的扁平热交换管坯,也可使用本发明的临时组装装置。
参照图16,扁平热交换管坯P1由这样的金属板制成:该金属板具有两个用于形成平面壁的第一部分70、互连两个第一部分70以便形成一个侧壁的第二部分71、通过在每个第一部分70的与第二部分71相对的侧边缘部折弯该相应第一部分而形成的两个用于形成另一侧壁的第三部分72、以及多个通过在沿各第一部分70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位置弯曲该第一部分而形成并且沿与同一第一部分的第三部分72相同的方向突出的脊部73,该扁平热交换管坯是这样制成的:即在第二部分71将该金属板弯曲成U字形,以将第三部分72设置成端对端并使各第一部分70的脊部73与另一第一部分70相接触。在弯曲金属板以形成管坯P1之前,一个第一部分70的脊部73和另一个第一部分70的脊部73关于金属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如果采用图17所示的扁平热交换管坯,也可使用本发明的临时组装装置。
参照图17,扁平热交换管坯P2由这样的金属板制成:该金属板具有用于形成两个平面壁之一的单个第一部分80、两个宽度约为第一部分80的一半的用于形成另一个扁平壁的第二部分81、两个用于使第一部分80与相应第二部分81相连以形成两个侧壁的第三部分82、以及两个在各第二部分81的与第三部分82相对的侧边缘从该第二部分直立出来的第四部分83,该扁平热交换管是这样制造的:即在两个第三部分82处弯曲金属板以使提供第二部分81的侧边缘的第四部分彼此紧靠,并使第四部分83相互配合。
用于制造图16和图17中所示管坯P1和P2的金属板是由在相反的侧部具有钎焊材料覆层的铝钎焊板材制成的。
可使用本发明的组装装置的扁平热交换管坯并不限于上述那些;如果采用由挤出件制成-即通过将细长的挤出件切割为预定长度而制成-的扁平热交换管坯,也可使用本装置。这样制造的管坯可能由于切割而在切割端变形并且不是总能被放入集管的插孔内。如果采用出版物JP-A No.1994-281373中0045段至0053段和图13、14所公开的均包括两个组合的板状部件的扁平热交换管坯,也可使用本发明的临时组装装置。这些管坯是通过将两个细长的板状部件组合件切割为预定长度而制造的。这种管坯可能由于切割而在切割端变形并且不是总能被放入集管的插孔内。此外,如果采用由电阻焊的管制成或通过弯曲板件制成的扁平热交换管坯,也可使用本发明的临时组装装置。由于这些管坯是通过将细长的管状体部切割为预定长度而制成的,因此这些管坯可能具有凸出的横向中间部或可能由于切割而在切割端变形。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这种管坯都不是总能被放入集管的插孔内的。
本发明的管坯校正件也可用于出版物JP-A No.1993-7958中公开的临时组装装置。在此情况下,校正件设置为高于引导件、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引导件的外侧并且可向上或向下移动。
图18和19示出可由本发明的装置临时组装的热交换器集管。
参照图18和19,在集管HA内限定插孔H1并且在该孔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个侧边缘均朝向对方向集管HA内倾斜,以形成两个与集管成一体的锥形部H2,并且每个锥形部H2的内端部都一体地设有引导部H3。两个引导部H3的相对面H4均位于与集管HA的中心线垂直的平面内。集管HA在其内周向表面和外周向表面上覆盖有钎焊材料层。在(采用)此集管HA的情况下,热交换管坯P、P1或P2均可被平滑地放入插孔H1内。当在临时组装之后将集管HA钎焊到管坯P、P1或P2上时,钎焊材料的熔体会聚集在锥形部H2与管坯P、P1或P2之间的间隙H5内,然后在该间隙内形成如图18中的阴影所示的焊脚H6。从而所制造的热交换管52可钎焊在集管HA上,并且强度提高。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热交换器的临时组装装置: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集管;多个平行设置在所述集管之间且其相对的端部钎焊在相应集管上的扁平热交换管,其中热交换管的端部放入形成于集管上的相应插孔内;以及设置在每对相邻热交换管之间并钎焊在该对相邻热交换管上的翅片,该热交换器可用作例如机动车辆空调装置的冷凝器或蒸发器、机动车辆油冷却器以及机动车辆散热器。该装置适用于将集管、扁平热交换管坯和翅片临时组装成待钎焊的部件。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集管;多个平行设置在所述集管之间且其相对的端部钎焊在相应集管上的扁平热交换管,其中热交换管的端部放入形成于集管上的相应插孔内;以及均设置在每对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并钎焊在该对相邻热交换管上的翅片,该管坯校正件适用于将所述集管、扁平热交换管坯和翅片临时组装成待钎焊的部件,该管坯校正件从前向后延伸并具有多个管坯安装狭缝,所述安装狭缝形成在管坯校正件的侧边缘内并以与热交换器的将被制造的热交换管的间隔相同的间隔从前向后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其特征在于,每个管坯安装狭缝均具有宽度大于扁平热交换管坯的最大厚度的开口,该狭缝的开口端部朝该开口宽度逐渐增大地张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其特征在于,每个管坯安装狭缝的开口端部均朝向开口宽度逐渐增大地张开以提供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的锥角为10-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坯安装狭缝具有除所述锥形部分以外的且深度不小于管坯宽度的部分。
5.一种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集管;多个平行设置在所述集管之间且其相对的端部钎焊在相应集管上的扁平热交换管,其中热交换管的端部放入形成在集管上的相应插孔内;以及均设置在每对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并钎焊在该对相邻热交换管上的翅片,该装置适用于将所述集管、扁平热交换管坯和翅片临时组装成待钎焊的部件,
该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包括用于在其上支承从前向后平行设置的扁平热交换管坯和设置于各对相邻的管坯之间的翅片的支承构件,其中管坯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定位、宽度方向垂直地定位、管坯的相对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齐;两个分别设置在该支承构件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可向左或向右移动的集管支承件;以及一对均从前向后延伸并具有多个管坯安装狭缝的左、右管坯校正件,所述安装狭缝形成在管坯校正件的侧边缘内并以与热交换器的将被制造的热交换管的间隔相同的间隔从前向后设置,每个管坯校正件均可在校正位置和非校正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校正位置支承在支承构件上的所有管坯的对应端都安装在对应的狭缝内,在非校正位置管坯未安装在狭缝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管坯安装狭缝均具有宽度大于扁平热交换管坯的最大厚度的开口,该狭缝的开口端部朝该开口宽度逐渐增大地张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管坯狭缝的开口端部均朝向开口宽度逐渐增大地张开以提供锥形部分,该锥形部分的锥角为10-2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坯安装狭缝具有除所述锥形部分以外的且深度不小于管坯宽度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校正位置时,所述管坯校正件可横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校正位置时,所述管坯校正件被偏压件横向向外偏压。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管坯校正件均设置在从前向后延伸的管坯保持件上,该管坯保持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该保持件位于支承于所述支承构件上的所有热交换管坯的相应左端部或右端部上,在第二位置该保持件远离所有热交换管坯,当该保持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管坯校正件可相对于该保持件向上或向下移动,管坯校正件向下移动而处于所述校正位置,或者向上移动而处于所述非校正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坯保持件设置在对应集管支承件的沿横向方向的外侧并且固定在一臂的自由端上,该臂连接在从前向后延伸的水平杆上并可绕该杆的轴线枢转地移动,所述保持件可通过该臂的枢转运动而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3.为制造这样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集管;多个平行设置在所述集管之间且其相对的端部钎焊在相应集管上的扁平热交换管,其中热交换管的端部放入形成在集管上的相应插孔内;以及均设置在每对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并钎焊在该对相邻热交换管上的翅片,每个热交换管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平面壁以及两个分别在所述两个平面壁的相对侧边缘将这两个平面壁互连的侧壁,一种用于将集管、扁平热交换管坯和翅片临时组装成待钎焊部件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方法,
该热交换器临时组装方法使用根据权利要求5至12中任一项的所述装置并包括:
使所述支承构件支承从前向后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坯和设置于各对相邻管坯之间的翅片,其中所述管坯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定位、宽度方向垂直地定位、管坯的相对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齐;
将所述集管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对应集管支承件上;
将每个管坯校正件移动到校正位置以将所述支承构件上的所有管坯的相应左端或右端放入对应的管坯安装狭缝内;
沿横向向内移动所述两个集管支承件以将所述管坯的相对端放入集管上的相应插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热交换管坯由这样的金属板制成:该金属板包括两个用于形成平面壁的第一部分、互连所述第一部分以便形成一个侧壁的第二部分、以及两个均在相应第一部分的与第二部分相对的侧边缘处与该第一部分成一体地从该第一部分突出以用于形成另一个侧壁的第三部分,该热交换管坯是通过在第二部分将该金属板弯曲成U字形以将第三部分设置成端对端而制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交换器临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由铝钎焊板材通过轧制制成,该铝钎焊板材在其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钎焊材料层。
16.一种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钎焊由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临时组装的集管、热交换管坯和翅片。
17.一种通过钎焊由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临时组装的集管、热交换管坯和翅片而制造的热交换器。
18.一种包括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的车辆,所述冷凝器是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交换器。
CNB2004800110631A 2003-03-18 2004-03-18 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以及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98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74236 2003-03-18
JP074236/2003 2003-03-18
US60/465,788 2003-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7787A CN1777787A (zh) 2006-05-24
CN100439850C true CN100439850C (zh) 2008-12-03

Family

ID=36766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106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9850C (zh) 2003-03-18 2004-03-18 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以及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985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1195A (zh) * 2010-07-12 2012-01-25 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b型管铝质管带式水箱散热器
CN102962675A (zh) * 2012-12-13 2013-03-13 江苏腾奇电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片式散热器的码片组装机
CA3023950A1 (en) 2016-05-20 2017-11-23 Aleris Rolled Products Germany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brazed heat exchanger
US11433492B2 (en) * 2019-01-14 2022-09-06 Hanon Systems Heat exchanger automatic assembl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1635264B2 (en) * 2019-11-13 2023-04-25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N111360533B (zh) * 2020-03-11 2021-07-06 芜湖易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装配机构
CN114102022B (zh) * 2021-12-14 2024-01-30 湖南创研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轴类组件机器人焊接夹具
CN115139095A (zh) * 2022-07-12 2022-10-04 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散热器快速装配系统
CN115502632B (zh) * 2022-09-08 2023-05-30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不锈钢超薄翅片与薄板焊接的防变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1633A (ja) * 1984-11-06 1986-05-29 東京有機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養液栽培装置
JPH057958A (ja) * 1991-07-08 1993-01-19 Showa Alum Corp 熱交換器スケルトンの組立て方法
CN2258607Y (zh) * 1996-04-01 1997-07-30 缪志先 具有整体钎焊结构的板式换热器
CN1199163A (zh) * 1997-03-25 1998-11-1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铝合金热交换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1633A (ja) * 1984-11-06 1986-05-29 東京有機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養液栽培装置
JPH057958A (ja) * 1991-07-08 1993-01-19 Showa Alum Corp 熱交換器スケルトンの組立て方法
CN2258607Y (zh) * 1996-04-01 1997-07-30 缪志先 具有整体钎焊结构的板式换热器
CN1199163A (zh) * 1997-03-25 1998-11-1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铝合金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7787A (zh) 200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2891B2 (en) Apparatus for temporarily assembling heat exchanger
US7607473B2 (en) Heat exchanger
US7749609B2 (en) Metal plate for producing flat tube, flat tub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flat tube
CN100406835C (zh)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EP1962040B1 (en) Bend relief spacer
US6453711B2 (en) Flat turbulator for a tub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7992401B2 (en) Evaporator
CN100439850C (zh) 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管坯校正件,以及用于临时组装热交换器的装置和方法
EP1586844A1 (en) Plate fin for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core
US7708054B2 (en) Heat exchanger
US7219720B2 (en) Flat hollow body for passing fluid therethrough,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the hollow body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the heat exchanger
KR20020065840A (ko) 열 교환기
CN107091588B (zh) 用于制造扁平管翅片热交换器的方法
CN100402182C (zh) 用于制造半成品扁平管的方法和装置
US8002024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inlet having a guide
JP4751662B2 (ja) 偏平管製造用板状体、偏平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US20030066635A1 (en) Turbulator with offset louv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0487344C (zh) 热交换器
US20080245518A1 (en) Flat Tube Making Platelike Body,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Heat Exchanger
US20110030936A1 (en) Heat Exchan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4585780B2 (ja) 熱交換器の仮組み装置および仮組み方法
KR20050110027A (ko) 열교환기를 임시 조립하는데 사용하는 튜브 블랭크 교정부재 및 열교환기를 임시 조립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04039515A1 (en) Semifinished flat tube,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the flat tube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the heat exchanger
JPH0561679U (ja) 熱交換器
CN1327145A (zh) 一种传热管布置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EIHIN COOL WARM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OWA DENKO K.K.

Effective date: 201208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803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K. 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