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7345C - 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7345C
CN100437345C CNB2004100819546A CN200410081954A CN100437345C CN 100437345 C CN100437345 C CN 100437345C CN B2004100819546 A CNB2004100819546 A CN B2004100819546A CN 200410081954 A CN200410081954 A CN 200410081954A CN 100437345 C CN100437345 C CN 10043734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device
supply apparatus
lampwick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19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7187A (zh
Inventor
郑权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anyu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B2004100819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37345C/zh
Publication of CN1797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7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73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734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光源装置、第二光源装置及第二反射部,第一光源装置的第一反射部覆盖反射罩开口的局部区域,而其余区域则形成一第一出光部,第二光源装置设于该开口前并具有一第二出光部,第二反射部设于第一与第二光源装置之间,以将由第一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导向由第二出光部输出;利用反射部的设置,以将多光源装置的光路重叠并整合成单一平行光束后,再由单光源装置输出,因此,可提高整体的亮度,且当其中一光源装置损坏时,仍可维持屏幕的均匀性,使图像仍可正常显示。

Description

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光源装置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投影系统多采用具单光源装置的照明系统,然而对于大型的会议场所,投影系统需要将图像投射在面积较大且距离较远的屏幕上,故照明系统投射的光线需要较高的亮度才能使整个会场的观众皆可清楚得看见屏幕的图像,而如果采用单光源装置来提供高亮度,所采用的单光源装置必须相对提高功率,如此一来会有高温、散热集中及散热困难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提供高亮度的前提下,解决照明装置的高温问题,就成为照明系统的一大待改善的问题。
目前是采用多光源装置的照明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投影系统10包括集光模组11、积分器12、P/S转换器13、聚光器14A、14B及显示面板15;其中集光模组11具有并排设置的两抛物形反射镜111以及两分别与反射镜111对应的灯源112,反射镜111具有一朝向积分器12的抛物形反射面113,灯源112位于反射面113的焦点上;当灯源112发出光线时,光线可各别投射在对应的反射面113上,然后以平行光线的形式投射到积分器12上,经由积分器12转换成均匀的光源后,光线再经由P/S转换器13及聚光器14A、14B聚光,投射在显示面板15上,最后由投影镜头(未示出)将图像呈现于屏幕(未示出)上。
然而上述集光模组11虽可利用并排设置的光源来提高亮度,但第一抛物形反射镜111反射出来的平行光具有一定的光线分布面积,并排设置的反射镜111其光线面积为单一反射镜111的2倍,故光线分布面积广,所以,致使积分器12、P/S转换器13、聚光器14A等需较大的体积,而使系统成本高且无法符合轻薄短小的设计原则;再者,当其中一灯源损坏故障时,将造成只有一半画面具有光源亮度,而无法观看图像;因此,公知的多光源装置仍存在体积大及灯源损坏会造成只有一半画面并具有光源亮度的问题,而有待研发人员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系统,该照明系统利用反射部的设置,以将多光源装置的光路重叠并整合成单一平行光束后,再由单光源装置输出,因此,可提高整体的亮度,且当其中一光源装置损坏时,仍可维持屏幕的均匀性,使图像仍可正常显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系统,该照明系统利用将整合后的平行光束由半开口面积的第二出光部输出,通过缩小光线分布面积来使照明系统的体积缩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其反射部可为冷镜,通过消除光源的红外线成分来使光源的热能得以降低。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其反射部可为双色滤镜,以达到调整系统色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利用于具有多光源装置的照明系统其出光部设置一聚光元件来形成一会聚光束,而可应用于一数字光源处理式(Digital LightProcessing,DLP)投影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光源装置、第二光源装置及第二反射部,第一光源装置的第一反射部覆盖反射罩开口的局部区域,而其余区域则形成一第一出光部,第二光源装置设于该开口前并具有一第二出光部,第二反射部设于第一与第二光源装置之间,以将由第一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导向由第二出光部输出;利用反射部的设置,以将多光源装置的光路重叠并整合成单一平行光束后,再由单光源装置输出,因此,可提高整体的亮度,且当其中一光源装置损坏时,仍可维持屏幕的均匀性,使图像仍可正常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双光源装置的投影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照明系统的光学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照明系统的光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照明系统的光学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照明系统的光学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照明系统的光学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照明系统应用于一投影系统的光学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有棱镜的照明系统的光学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照明系统   20
  第一光源装置   21
  灯心   211
  反射罩   212
  第一反射部   213
  反射镜面   2131
  开口   214
  第一出光部   215
  第二光源装置   22
  灯心   221
  反射罩   222
  开口   223
  第二出光部   2231
  第三出光部   2232
  第二反射部   23
  反射镜面   231
  聚光元件   24
  色轮   25
  积分柱   26
  照明系统   30
  第一光源装置   31
  灯心   311
  反射罩   312
  第一反射部   313
  反射镜面   3131
  开口   314
  第一出光部   315
  第二光源装置   32
  灯心   321
  反射罩   322
  开口   323
  第二出光部   3231
  第三出光部   3232
  第二反射部   33
  反射镜   331
  反射镜   332
  照明系统   40
  第三光源装置   41
  灯心   411
  反射罩   412
  开口   413
  第四出光部   4131
  第五出光部   4132
  第三反射部   42
  反射镜面   421
  照明系统   50
  第三光源装置   51
  灯心   511
  反射罩   512
  开口   513
  第四出光部   5131
  第五出光部   5132
  第三反射部   52
  反射镜面   521
  投影系统   60
  反射镜   61
  反射式光阀   62
  投影镜头   63
  屏幕   64
  第一光源装置   71
  灯心   711
  半圆周面   711A、711B
  反射罩   712
  第一反射部   713
  第一出光部   715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它功效,下面举六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加以说明如下: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由两组光轴互相垂直的光源装置组成的照明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照明系统20包括一第一光源装置21、第二光源装置22及第二反射部23;其中第一光源装置21包括一灯心211、一抛物形反射罩212及一第一反射部213,灯心211设置于反射罩212内部并位于反射罩212的焦点上,灯心211发出的光束通过抛物形反射罩212以产生一平行光束;反射罩212具有一开口214,第一反射部213是覆盖开口214的局部区域,开口214的其余区域则形成第一出光部215,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部213约占开口214面积的1/2,第一反射部213是为一具面向灯心211表面为反射镜面2131的反射镜,且第一反射部213垂直灯心211方向摆置,并一端连接于反射罩212的周缘,另一端延伸至接近灯心211处,以使由灯心211发出的光束,可通过反射镜面2131的反射而沿原路径返回反射罩212,后由第一出光部215将平行光束射出。
第二光源装置22设于第一光源装置21的开口214前,并包括一灯心221,一抛物形反射罩222及一开口223,灯心221发出的光束通过抛物形反射罩222以产生一平行光束,且第二光源装置22的灯心221与第一光源装置21的灯心211呈相互垂直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装置21的灯心211沿垂直方向设置,第二光源装置22的灯心221沿水平方向设置;开口223是由第二出光部2231及第三出光部2232组成,第二出光部2231远离第一光源装置21的第一出光部215设置,以使灯心221提供的光束可直接射出第二光源装置22及第一光源装置21外,而第三出光部2232是面向第二反射部23及邻近第一出光部215设置,以使灯心221提供的光束可通过第二反射部23返回第一光源装置21内。
第二反射部23是设于第一光源装置21与第二光源装置22之间,以将由第一光源装置21的第一出光部215输出的光束导向由第二出光部2231输出或将由第二光源装置22的第三出光部232输出的光束射入第一光源装置21内,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部23为一具有面向第一出光部215及第三出光部2232表面为反射镜面231的反射镜,且第二反射部23的一端接近反射罩212的周缘(异于第一反射部213设置的周缘),另一端接近第二光源装置22的灯心221以使第二出光部2231约占开口223面积的1/2,且第二反射部23以面向灯心211、221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外倾斜角,外倾斜角以45度为最佳,以使入射于第一光源装置21的光束及由第一光源装置21射出的光束均可沿原路径反射传递,最后由第二光源装置22的第二出光部2231射出。
第一光源装置21的灯心211发出的光束通过反射罩212的反射而产生平行光束,部分光束直接由第一出光部215射出,部分光束则投射于第一反射部213上,再通过第一反射部213及反射罩212的反射后再由第一出光部215射出,而由第一出光部215射出的光束通过第二反射部23的反射由第三出光部2232进入第二光源装置22内,进入第二光源装置22的光束或第二光源装置22其灯心221发出的光束中,部分光束直接通过反射罩222的反射而由第二出光部2231射出,部分光束则通过反射罩222及第二反射部23的反射而返回第一光源装置21,返回的光束于第一光源装置21与第二光源装置22之间经多次反射后,最后整合成一平行光束由第二出光部2231输出。
利用第一反射部213及第二反射部23的设置,以将多光源装置(即第一光源装置21及第二光源装置22)的光路重叠并整合成单一平行光束后,再由单光源装置(即第二光源装置22)输出,因此,可提高整体的亮度,一般双光源装置混合后的亮度约为单光源装置的1.6倍;而且,当其中一光源装置损坏时,由于本发明采两光源装置的光路重叠设置,故单光源装置仍可维持屏幕的均匀性,使图像仍可正常显示;且利用第一反射部213及第二反射部23的设置角度限制,可使光束仍沿原路径传递,而使光束维持为平行光束射出第二出光部2231。
而整合后的平行光束是由半开口223面积的第二出光部2231输出,以缩小光线分布面积,与图1采并排设置的双光源装置架构相比,本发明的光线分布面积约为公知的1/4,因此,可使照明系统的体积缩小,而使系统符合轻薄短小的设计原则。
另外,第一反射部213及第二反射部23也可采用冷镜(Cold Mirror),冷镜是指表面可使可见光高反射,而红外线则高透射,通过冷镜的使用,使光束投射于第一反射部213及第二反射部23时,光束中的红外线可穿透而移除,以减少光源产生的高热。
再者,第一反射部213及第二反射部23也可采用双色滤镜(DichroicMirror),以达到调整光源的色温,而双色滤镜是指表面可使至少一色彩光束反射的反射元件,举例来说,可将第一反射部213或第二反射部23采用可反射蓝色色光的双色滤镜,使第一光源装置21与第二光源装置22混合后的光束其蓝色光的比例增加,而提高色温(即清凉色光);或者可将第一反射部213或第二反射部23采用可反射红色色光及绿色色光的双色滤镜,使第一光源装置21与第二光源装置22混合后的光束其红色色光及绿色色光的比例增加,而蓝色光的比例降低,以达到降低色温(即温暖色光)。
参阅图8,第一反射部213及第二反射部23也可使用45度角的棱镜(Prism)的全反射面作用来达到,使光束可通过全反射面来反射。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由两组光轴互相平行光源装置组成的照明系统架构,参阅图3,本发明的照明系统30包括一第一光源装置31、第二光源装置32及第二反射部33;其中第一光源装置31包括一灯心311、一抛物形反射罩312及一第一反射部313,灯心311是设置于反射罩312内部并位于反射罩312的焦点上,灯心311发出的光束通过抛物形反射罩312以产生一平行光束;反射罩312具有一开口314,第一反射部313覆盖开口314的局部区域,开口314的其余区域则形成第一出光部315,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部313约占开口314面积的1/2,第一反射部313是为一具面向灯心311表面为反射镜面3131的反射镜,且第一反射部313垂直灯心311方向摆置,并一端连接于反射罩312的下周缘,另一端延伸至接近灯心311处,以使由灯心311发出的光束,可通过反射镜面3131的反射而沿原路径返回反射罩312,后由第一出光部315将平行光束射出。
第二光源装置32设于第一光源装置31的开口314前,并包括一灯心321,一抛物形反射罩322及一开口323,灯心321发出的光束通过抛物形反射罩322以产生一平行光束,且第二光源装置32的灯心321是与第一光源装置31的灯心311呈相互平行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装置31的灯心311与第二光源装置32的灯心321均沿水平方向设置;开口323是由第二出光部3231及第三出光部3232组成,第二出光部3231是邻近第一光源装置31的第一出光部315设置,并用以使灯心321提供的光束可直接射出第二光源装置32及第一光源装置31外,而第三出光部3232远离第一出光部315且面向第二反射部33设置。
第二反射部33设于第一光源装置31与第二光源装置32之间,且其由一对相互平行的反射镜331、332组成,以将由第一光源装置31的第一出光部315输出的光束导向由第二出光部3231输出或将由第二光源装置32的灯心321发出的光束导向第一光源装置31,反射镜331、332面向第一出光部315及第三出光部3232表面为反射镜面,且反射镜331的一端接近灯心311,另一端以面向灯心311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外倾斜角至接近反射罩322的下周缘,反射镜332的一端接近反射罩322的上周缘,另一端以面向灯心321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外倾斜角,外倾斜角以45度为最佳,以使入射于第一光源装置31的光束及由第一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束均可沿原路径反射传递,最后由第二光源装置32的第二出光部3231射出。
第一光源装置31的灯心311发出的光束通过反射罩312的反射而产生平行光束,部分光束直接由第一出光部315射出,部分光束则投射于第一反射部313上,再通过第一反射部313及反射罩312的反射后再由第一出光部315射出,而由第一出光部315射出的光束通过反射镜331、332的反射改变光路行径方向,而使光束由第三出光部3232进入第二光源装置32内,进入第二光源装置32的光束或第二光源装置32其灯心321发出的光束中,部分光束直接通过反射罩322的反射而由第二出光部3231射出,部分光束则通过反射罩322及反射镜331、反射镜332的反射而返回第一光源装置31,返回的光束于第一光源装置31与第二光源装置32之间经多次反射后,最后整合成一平行光束由第二出光部3231输出。
利用第一反射部313及第二反射部33的设置,以将多光源装置(即第一光源装置31及第二光源装置32)的光路重叠并整合成单一平行光束后,再由单光源装置(即第二光源装置32)输出,因此,可提高整体的亮度,一般双光源装置混合后的亮度约为单光源装置的1.6倍;而且,当其中一光源装置损坏时,由于本发明采两光源装置的光路重叠设置,故单光源装置仍可维持屏幕的均匀性,使图像仍可正常显示;且利用第一反射部313及第二反射部33的设置角度限制,可使光束仍沿原路径传递,而使光束维持为平行光束射出第二出光部3231。
而整合后的平行光束是由半开口323面积的第二出光部3231输出,以缩小光线分布面积,与图1采用并排设置的双光源装置架构相比,本发明的光线分布面积约为公知的1/4,因此,可使照明系统的体积缩小,而使系统符合轻薄短小的设计原则。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由三组光源装置组成的照明系统40架构,如图4所示,是利用第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架构上增设一第三光源装置41及一第三反射部42,其中第一光源装置21是沿水平方向摆置,第二光源装置22是沿垂直方向摆置,第三光源装置41是设于第二光源装置22的开口223前,并包括一灯心411,一抛物形反射单412及一开口413,灯心411发出的光束通过抛物形反射罩412以产生一平行光束,且第三光源装置41的灯心411是与第一光源装置21的灯心211呈相互平行配置;开口413是由第四出光部4131及第五出光部4132组成,第四出光部4131是远离第二光源装置22的第二出光部2231设置,以使灯心421提供的光束可直接射出第三光源装置41、第二光源装置22及第一光源装置21外,而第五出光部4132是面向第三反射部42及邻近第二出光部2231设置,以使灯心411提供的光束可返回第二光源装置22内。
第三反射部42设于第二光源装置22与第三光源装置41之间,以将由第二出光部2231输出的光束导向由第四出光部4131输出或将由第三光源装置41发出的光束导入第二光源装置22内,本实施例中第三反射部42为一具有面向第二出光部2231及第五出光部4132表面为反射镜面421的反射镜,且第三反射部42的一端接近反射罩222的周缘(远离第一光源装置21的周缘),另一端接近第三光源装置41的灯心411以使第五出光部4132约占开口413面积的1/2,且第三反射部42以面向灯心221、411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外倾斜角,外倾斜角以45度为最佳,以使入射于第二光源装置22的光束及由第二光源装置22射出的光束均可沿原路径反射传递,最后由第三光源装置41的第四出光部4131射出。
第三光源装置41的灯心411发出的光束通过反射罩412的反射而产生平行光束,部分光束直接由第四出光部4131射出第三光源装置41、第二光源装置22及第一光源装置21外,部分光束则投射于第三反射部42上,而返回第二光源装置22及第一光源装置21,返回的光束于第一光源装置21与第二光源装置22之间经多次反射后,最后整合成一平行光束由第四出光部4131输出。
利用三组光源装置可使照明系统的亮度更加提高,且多光源装置(第一光源装置21、第二光源装置22及第三光源装置41)的光路重叠并整合成单一平行光束后,再由单光源装置(即第三光源装置41)输出,因此,当其中一光源装置损坏时,照明系统仍可维持屏幕的均匀性,使图像仍可正常显示。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由三组光源装置组成的照明系统50架构,如图5所示,是利用第二实施例的照明系统30架构上增设一第三光源装置51及一第三反射部52,其中第一光源装置31是沿垂直方向摆置,第二光源装置是沿垂直方向摆置,第三光源装置51设于第二光源装置32的开口323前,并包括一灯心511,一抛物形反射罩512及一开口513,灯心511发出的光束通过抛物形反射罩512以产生一平行光束,且第三光源装置51的灯心511是与第一光源装置31的灯心311呈相互垂直方向配置(即沿水平方向);开口513是由第四出光部5131及第五出光部5132组成,第四出光部5131远离第二光源装置32的第二出光部3231设置,以使灯心511提供的光束可直接射出第三光源装置51、第二光源装置32及第一光源装置31外,而第五出光部3132是邻近第二出光部3231设置,以使灯心511提供的光束可返回第二光源装置32内。
第三反射部52设于第二光源装置32与第三光源装置51之间,以将由第二光源装置32的第二出光部3231输出的光束导向由第四出光部5131输出或将由第三光源装置51射出的光束导入第二光源装置32内,本实施例中第三反射部52为一具有面向第二出光部315及第五出光部5132表面为反射镜面521的反射镜,且第三反射部52的一端接近反射罩312的周缘(远离第一反射部313的周缘),另一端接近第三光源装置51的灯心511,以使第五出光部5132约占开口513面积的1/2,且第三反射部52以面向灯心321、511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外倾斜角,外倾斜角以45度为最佳,以使入射于第二光源装置32的光束及由第二光源装置32射出的光束均可沿原路径反射传递,最后由第三光源装置51的第四出光部5131射出。
第三光源装置51的灯心511发出的光束通过反射罩512的反射而产生平行光束,部分光束直接由第四出光部5131射出第三光源装置51、第二光源装置32及第一光源装置31外,部分光束则投射于第三反射部52上,而返回第二光源装置32及第一光源装置31,返回的光束于第一光源装置31与第二光源装置32之间经多次反射后,最后整合成一平行光束由第四出光部5131输出。
利用三组光源装置可使照明系统的亮度更加提高,且多光源装置(第一光源装置31、第二光源装置32及第三光源装置51)的光路重叠并整合成单一平行光束后,再由单光源装置(即第三光源装置51)输出,因此,当其中一光源装置损坏时,照明系统仍可维持屏幕的均匀性,使图像仍可正常显示。
第五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反射部713设置于灯心711的半圆周面711A上,本实施例中是设置于灯心711的左半圆周面711A上且第一反射部713为一内面(即面向灯心711的表面)为反射面的结构,以使灯心711发出的光束部分直接由另一半圆周面711B(即未设置第一反射部713处)射出,并通过反射罩712反射将光束由第一出光部715射出;灯心711发出的光束部分则投射于第一反射部713上,由第一反射部713的反射出灯心711后,再通过反射罩712反射将光束由第一出光部715射出,以取代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部213的结构;而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装置22及第二反射部23是采用第一实施例的架构;而本实施例同样能达到将光束由半灯面积输出第一光源装置71的效果。
第六实施例:
如图7所示,是将本发明照明系统20应用于一数字光源处理式(DigitalLight Processing,DIP)投影系统60,其包括照明系统20、反射镜(Mirror)61、反射式光阀62及投影镜头63,光阀62是为数字微型镜装置(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DMD);其中照明系统20更包括设于第二出光部2231前的聚光元件(Condenser)24、色轮(Color wheel)25、积分柱(Integrated Rod)26;当两组光源装置的光束经整合后形成一平行光束由第二出光部2231输出,后经聚光元件24聚成一会聚光束后,经色轮25及积分柱26作滤光及均匀化处理后,通过反射镜61将光束投射于光阀62上,通过光阀62的反射处理而形成一图像光束,最后,通过投影镜头63将图像呈现于屏幕64上。
由于整合后的平行光束是由半开口223面积的第二出光部2231输出,故光线分布面积缩小,因此,可使聚光元件24的体积随之缩小而达到降低零件成本。
另外,本发明第二、三、四及五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均可利用增设一聚光元件于平行光束的出光部前,而应用于数字光源处理式投影系统上;此外,本发明第一、二、三、四及五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也可直接应用于可采用平行光束的投影系统上。
以上所述,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变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皆属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照明系统,包括:
一第一光源装置,该第一光源装置包括一灯心,一抛物形反射罩及一第一反射部,该灯心设置于该抛物形反射罩内部并位于该抛物形反射罩的焦点上,该第一反射部覆盖该抛物形反射罩的开口的局部区域,该开口的其余区域则形成一第一出光部;
一第二光源装置,该第二光源装置设于该第一光源装置之该抛物形反射罩的该开口前,并包括一灯心,一抛物形反射罩及一第二出光部,该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设置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内部并位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的焦点上,该第二出光部位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的开口处;以及
一第二反射部,该第二反射部设于该第一光源装置与该第二光源装置之间,以将由该第一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导向由该第二出光部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出光部前的聚光元件,以将该光束转换成一会聚光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部的面积小于该第一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的开口面积,该第二出光部的面积小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的开口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部约占该第一光源装置之抛物形反射罩的该开口面积的一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光部约占该第二光源装置之抛物形反射罩的该开口面积的一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部是为一反射镜,且垂直该第一光源装置的灯心方向摆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部及第二反射部中至少有一可为冷镜或一具有全反射面的45度角棱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部及第二反射部中至少有一可为双色滤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源装置的灯心是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呈相互垂直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部是为一反射镜,且该第二反射部以面向该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45度的外倾斜角。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源装置的灯心是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呈相互平行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反射部是由一对相互平行的反射镜组成,且该反射镜面向该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45度的外倾斜角。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光源装置及一第三反射部,该第三光源装置设于该第二出光部前,并包括一灯心、一反射罩及一第三出光部,该第三反射部设于该第二光源装置与该第三光源装置之间,以将由该第二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导向由该第三出光部输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源装置的灯心与第三光源装置的灯心呈相互平行设置,该第一光源装置的灯心与第三光源装置的灯心分别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呈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二反射部及第三反射部均为一反射镜,且该第二反射部以面向该第一光源装置的灯心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45度的外倾斜角,该第三反射部以面向该第三光源装置的灯心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45度的外倾斜角。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源装置的灯心与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呈相互平行设置,该第一光源装置的灯心与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与该第三光源装置的灯心呈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二反射部是由一对相互平行的反射镜组成,且该反射镜面向该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约45度的外倾斜角,该第三反射部是为一反射镜,且该第三反射部以面向该第三光源装置的灯心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一45度的外倾斜角。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反射部可为一冷镜或一双色滤镜或一具有全反射面的45度角棱镜。
17.一种投影系统,包括:
一照明系统,该照明系统包括:
一第一光源装置,该第一光源装置包括一灯心、一抛物形反射罩及一第一反射部,该灯心是设置于该抛物形反射罩内部并位于该抛物形反射罩的焦点上,该第一反射部覆盖该抛物形反射罩的开口的局部区域,该开口的其余区域则形成一第一出光部;
一第二光源装置,该第二光源装置设于该第一光源装置之该抛物形反射罩的该开口前,并包括一灯心、一抛物形反射罩及一第二出光部,该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设置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内部并位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的焦点上,该第二出光部位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的开口处;
一第二反射部,该第二反射部设于该第一光源装置与该第二光源装置之间,以将由该第一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导向由该第二出光部输出,以及
一设置于该第二出光部前的聚光元件,以将该光束转换成一会聚光束;
一反射式光阀,该反射式光阀设于该会聚光束的光路径上,并用以处理并反射该会聚光束;以及
一投影镜头,该投影镜头设于该反射式光阀的反射光束的路径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式光阀可为数字微型镜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照明系统还包括一第三光源装置及一第三反射部,该第三光源装置设于该第二出光部前,并包括一灯心、一反射罩及一第三出光部,该第三反射部设于该第二光源装置与该第三光源装置之间,以将由该第二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导向由该第三出光部输出。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可为反射镜、冷镜、具有全反射面的45度角棱镜或双色滤镜。
21.一种照明系统,包括:
一第一光源装置,该第一光源装置包括一灯心、一抛物形反射罩及一第一反射部,该灯心设置于该抛物形反射罩内部并位于该抛物形反射罩的焦点上,该第一反射部覆盖该灯心的局部区域,该抛物形反射罩之开口的局部区域则形成一第一出光部;
一第二光源装置,该第二光源装置设于该第一光源装置之该抛物形反射罩的该开口前,并包括一灯心、一抛物形反射罩及一第二出光部,该第二光源装置的灯心设置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内部并位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的焦点上,该第二出光部位于该第二光源装置的抛物形反射罩的开口处;以及
一第二反射部,该第二反射部设于该第一光源装置与该第二光源装置之间,以将由该第一光源装置输出的光束导向由该第二出光部输出。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部是为一内面为反射面的结构。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射部设于该第一光源装置之该灯心的半圆周面上。
CNB2004100819546A 2004-12-30 2004-12-30 照明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734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819546A CN100437345C (zh) 2004-12-30 2004-12-30 照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819546A CN100437345C (zh) 2004-12-30 2004-12-30 照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7187A CN1797187A (zh) 2006-07-05
CN100437345C true CN100437345C (zh) 2008-11-26

Family

ID=36818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195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7345C (zh) 2004-12-30 2004-12-30 照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734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32149A (en) * 2011-01-21 2012-08-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ght system for project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0874006B (zh) * 2018-09-03 2021-12-21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系统与其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与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5169A (ja) * 1999-04-23 2000-11-02 Minolta Co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US6231199B1 (en) * 1999-07-01 2001-05-15 Cogent Light Technologies, Inc. Collecting and condensing optical system using cascaded parabolic reflectors
JP2004240004A (ja) * 2003-02-04 2004-08-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5169A (ja) * 1999-04-23 2000-11-02 Minolta Co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US6231199B1 (en) * 1999-07-01 2001-05-15 Cogent Light Technologies, Inc. Collecting and condensing optical system using cascaded parabolic reflectors
JP2004240004A (ja) * 2003-02-04 2004-08-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7187A (zh) 2006-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46248A (en) Light valve projec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illumination
CN201780448U (zh) 一种图像均匀清晰的投影光学引擎
CN106154716A (zh)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CN201886268U (zh) 一种用于投影显示的激光光源装置
CN100471246C (zh) 一种用于投影系统的光学结构
US6545812B2 (en) Array lens, lighting optical system, optical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1669068A (zh) 投射式显示装置
CN201402362Y (zh) 一种高光效的微型投影光学引擎
TWI286658B (en) Light integration module and lamps module for the projector system
CN106990651A (zh) 一种红外投影系统
CN202083837U (zh) 激光投影显示系统
CA2348386A1 (en) Projector system with light pipe optics
CN106444254A (zh) 投影装置及系统
CN101614946B (zh) 基于微显示芯片的紧凑型光学引擎系统
CN107167864B (zh) 一种阵列式线激光量子点背光模组制作方法及装置
WO2022012345A1 (zh) 一种光源系统与投影系统
CN107045256A (zh) 一种新型激光投影照明系统
CN101907235A (zh) 多灯合成照明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装置的投射式显示装置
CN202008568U (zh) 一种光斑匀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
CN203965657U (zh) 利用光纤传像的激光投影系统
CN100437345C (zh) 照明系统
EP0322069B1 (en) Light valve projec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illumination
CN100489573C (zh) 色分离合成元件、图形光生成装置及投射型图形显示装置
CN208334800U (zh) 一种激光投影光路装置
CN103900020B (zh) 发光装置及舞台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IXIN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ONGQI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2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14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Suzhou Canyu Opt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ongqi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