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6089C - 显示器及其透镜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及其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6089C
CN100426089C CNB2006101381881A CN200610138188A CN100426089C CN 100426089 C CN100426089 C CN 100426089C CN B2006101381881 A CNB2006101381881 A CN B2006101381881A CN 200610138188 A CN200610138188 A CN 200610138188A CN 100426089 C CN100426089 C CN 1004260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flecting plate
light
reflecting
abutmen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381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3634A (zh
Inventor
彭赐光
周信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B2006101381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26089C/zh
Publication of CN1963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3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60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608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器及其透镜,显示器包括面板以及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有反射板、壳体、至少两个透镜以及光源,透镜设于反射板上,而反射板设于壳体上,且光源由透镜中发射出,该透镜包括有设于反射板上的底部以及斜向延伸部,斜向延伸部包括有反射面,其中,反射面与反射板大致相对设置,并且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经过反射面被反射至反射板上,最后再被反射至面板上。

Description

显示器及其透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及其透镜。
背景技术
现有透镜10构造大致如图1所示,光源20发射光线以进入透镜10,透镜10包括有入光面11、折射面12、反射面13以及出光面14,光源20所发射的光线由入光面11进入透镜10中,光源20的光线会分成光路A以及光路B,其中,光路A由入光面11进入透镜10后,继续往折射面12方向前进,并在穿过折射面12后离开透镜10,而光路B则由入光面11进入透镜10后,继续往反射面13方向前进,反射面13将光线朝出光面14方向反射,最后,光线经由出光面14离开透镜10,由图1可知,当光源20所发射的光线进入透镜10后,无论光线以光路A或光路B方向行进,最后光线都会以水平的方向穿出透镜10,然而,当现有透镜10应用在直下式背光模块时,光线在经过透镜10后朝背光模块的侧边行进,如此虽可增加每个光源20(light emittingdiode,LED)的间距(pitch),但此种方式却无法有效的控制光场分布,故必须增加混光距离(约50mm)才能得到较佳的混光效果,而背光模块的厚度也会跟着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及其透镜,透镜设于一反射板上,且光源由透镜中发射出,透镜包括有设于反射板上的底部以及斜向延伸部,斜向延伸部包括有反射面,其中,反射面与反射板大致相对设置,并且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先经过反射面后,再被反射至反射板上。
此外,透镜更包括有折射部,光源的光线会通过折射部后,再朝反射面方向射出。
背光模块包括有反射板、壳体、至少二透镜以及光源,反射板设于壳体上,光源设于透镜下方,反射面与该反射板大致相对设置,该等透镜的结构系左右颠倒,并且,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先经过反射面后,再被反射至反射板上。
显示器包括面板以及上述背光模块,其中,反射面与反射板大致相对设置,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先经过反射面后,被反射至反射板上,再被反射至面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及其透镜除了可以有效地增加每一个光源(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间距(pitch),也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现有透镜将光源的光线集中以侧向发光必须增加混光距离,而造成背光模块厚度增加的问题,亦即,透过本发明透镜的特殊结构设计,不但可以增加光源的间距,还可提供更为薄型化的显示器。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别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透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透镜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透镜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习知技术
10:透镜                    11:入光面
12:折射面                  13:反射面
14:出光面                  20:光源
A:光路                     B:光路
本发明
30、50:背光模块            31、51:反射板
32a、32b、32c、32d、52a、52b、52c、52d:透镜;
321、521:底部              322、522:斜向延伸部
323、523:反射面
324a、324b、324c、324d、524a、524b、524c、524d:抵靠面
325b、325c、525b、525c:抵接面;
326、526:连结面            327、527:入射面
528:折射部                 33、53:光源
34、54:壳体                40:显示器
41:面板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显示器40包括有面板41以及背光模块30,而背光模块30包括有反射板31、多个透镜32a、32b、32c、32d、壳体34以及光源33,反射板31设于壳体34上,其中每一透镜32a、32b、32c、32d包括有底部321以及斜向延伸部322,底部321设于反射板31上,并且底部321与反射板31互相平行设置,而斜向延伸部322包括有反射面323,反射面323与反射板31大致相对设置,另外,面板41与反射板31相对设置,并且背光模块30设于面板41与反射板31之间,由本实施例可看出,设于背光模块30中的多个透镜32a、32b、32c、32d是两两一组,并且,透镜32a、32c以及透镜32b、32d的结构为左右颠倒,透镜32a、32b、32c、32d还包括有抵靠面324a、324b、324c、324d,其中,透镜32a、32b藉由抵靠面324a、324b互相抵靠连接,而透镜32c、32d藉由抵靠面324c、324d互相抵靠连接,另外,透镜32b、32c还包括有抵接面325b、325c,藉由抵接面325b、325c互相抵靠连接使透镜32b、32c彼此相连。
光源33所发射出的光线会经由入射面327进入透镜32a、32b、32c、32d中并到达反射面323,藉由反射面323将光线朝底部321方向传送,接着,光线通过底部321到达反射板31,藉由反射板31将光线再反射至显示器40的面板41上。
再请参阅图3,该图显示单一透镜32b的结构,由图可看出,底部321以及斜向延伸部322是朝着同一方向(本实施例为右方)延伸凸出,并且,透镜32b还包括有连结面326以及入射面327,其中,连结面326分别连接反射面323以及底部321,底部321又与入射面327邻接,而入射面327再与抵靠面324b邻接,最后,抵靠面324b再与反射面323连接,应注意的是,连结面326与反射面323形成夹角θ,入射面327呈圆弧态样凹陷,当透镜32b被装设在背光模块30中时,光源33会被设置在透镜32b下方,并且固定于壳体34上(请参阅图2),而抵靠面324b与底部321大致互相垂直。
请参阅图4,该图为另一实施例,显示器40包括有面板41以及背光模块50,而背光模块50包括有反射板51、多个透镜52a、52b、52c、52d、壳体54以及光源53,其中每一透镜52a、52b、52c、52d包括有底部521、斜向延伸部522以及折射部528,底部521设于反射板51上,并且底部521与反射板51互相平行设置,而斜向延伸部522包括有反射面523,反射面523与反射板51大致相对设置,折射部528设置于底部521与斜向延伸部52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折射部528为一圆弧态样,另外,面板41与反射板51相对设置,并且背光模块40设于面板41与反射板51之间,由本实施例可看出,设于背光模块50中的多个透镜52a、52b、52c、52d是两两一组,并且,透镜52a、52c以及透镜52b、52d的结构为左右颠倒,透镜52a、52b、52c、52d更包括有抵靠面524a、524b、524c、524d,其中,透镜52a、52b藉由抵靠面524a、524b互相抵靠连接,而透镜52c、52d藉由抵靠面524c、524d互相抵靠连接,另外,透镜52b、52c还包括有抵接面525b、525c,藉由抵接面525b、525c互相抵靠连接使透镜52b、52c彼此相连。
光源53所发射出的光线会经由入射面527进入透镜52a、52b、52c、52d中,接着,通过折射部528,并朝反射面523方向前进,接着藉由反射面523将光线朝底部521方向传送,最后光线通过底部521到达反射板51,再藉由反射板51将光线反射至显示器40的面板41上。
再请参阅图5,该图显示单一透镜52b的结构,由图可看出,底部521以及斜向延伸部522朝着同一方向(本实施例为右方)延伸凸出,并且,透镜52b更包括有连结面526以及入射面527,其中,连结面526分别连接反射面523以及折射部528,折射部528与底部521邻接,底部521又与入射面527邻接,而入射面527再与抵靠面524b邻接,最后,抵靠面524b再与反射面523连接,应注意的是,入射面527呈圆弧态样凹陷,当透镜52b被装设在背光模块50中时,光源53会被设置在透镜52b下方,并且固定于壳体54上(请参阅图4),而抵靠面524b与底部521大致互相垂直。
本发明的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及其透镜除了可以有效地增加每一个光源(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间距(pitch),也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现有透镜将光源的光线集中以侧向发光必须增加混光距离,而造成背光模块厚度增加的问题,亦即,透过本发明透镜的特殊结构设计,不但可以增加光源的间距,藉由反射面323、523将光源的光线直接向反射板31、51方向反射后,更可使光线直接被反射至面板41上,故可提供更为薄型化的显示器。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透镜,该透镜设于一反射板上,且一光源由该透镜中发射出光,其特征在于,该透镜包括有:
一底部,设于该反射板上,该底部与反射板互相平行设置,且沿着与平行于反射板的方向延伸,并且该底部的表面为平面;以及
一斜向延伸部,包括有一反射面;
其中,该反射面与该反射板大致相对设置;并且
该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先经过该反射面后,全部朝向底部方向反射,并且光线通过底部到达该反射板上,再由反射板将向下反射的光线全部向上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部以及该斜向延伸部是朝同一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连结面、一抵靠面以及一入射面,该连结面连接该反射面以及该底部,该反射面分别与该连结面以及该抵靠面连接,而该底部分别与该连结面以及该入射面连接,并且该连结面与该反射面形成一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抵靠面与该底部大致互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折射部,该光源的光线会全部通过该折射部折射,再全部朝该反射面方向射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折射部设置于该底部与该斜向延伸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折射部为一圆弧态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斜向延伸部还包括有一连结面以及一抵靠面,该连结面以及该抵靠面分别与该折射部连接。
9.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背光模块,其包括有:
一反射板;
一壳体,该反射板设于该壳体上;
至少两个透镜,每一透镜包括有:
一底部,设于该反射板上,该底部与反射板互相平行设置,且沿着平行于反射板的方向延伸,并且该底部的表面为平面;
一斜向延伸部,包括有一反射面;以及
一光源,设于该壳体中的该透镜的下方处;以及
一面板,该面板与该反射板相对设置,并且该背光模块设于该面板与该反射板之间;
其中,该反射面与该反射板大致相对设置;
该透镜的结构左右颠倒;并且
该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先经过该反射面后,全部朝向底部方向反射,并且光线通过底部到达该反射板上,再由反射板将向下反射的光线全部向上反射至该面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部以及该斜向延伸部朝同一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透镜更包括有一连结面、一抵靠面以及一入射面,该连结面连接该反射面以及该底部,该反射面分别与该连结面以及该抵靠面连接,而该底部分别与该连结面以及该入射面连接,并且该连结面与该反射面形成一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抵靠面与该底部大致互相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透镜还包括有一折射部,该光源的光线会全部通过该折射部折射,再全部朝该反射面方向射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折射部设置于该底部与该斜向延伸部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折射部为一圆弧态样。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斜向延伸部还包括有一连结面以及一抵靠面,该连结面以及该抵靠面分别与该折射部连接。
CNB2006101381881A 2006-11-16 2006-11-16 显示器及其透镜 Active CN10042608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381881A CN100426089C (zh) 2006-11-16 2006-11-16 显示器及其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381881A CN100426089C (zh) 2006-11-16 2006-11-16 显示器及其透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3634A CN1963634A (zh) 2007-05-16
CN100426089C true CN100426089C (zh) 2008-10-15

Family

ID=38082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381881A Active CN100426089C (zh) 2006-11-16 2006-11-16 显示器及其透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6089C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0930A (zh) * 2004-03-12 2005-01-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
CN1645216A (zh) * 2005-02-08 2005-07-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
US20050263785A1 (en) * 2004-05-27 2005-12-0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US20050285133A1 (en) * 2004-06-18 2005-12-29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CN1851543A (zh) * 2006-05-30 2006-10-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854770A (zh) * 2005-04-26 2006-11-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透镜、使用该光学透镜的发光器件组件以及背光单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0930A (zh) * 2004-03-12 2005-01-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
US20050263785A1 (en) * 2004-05-27 2005-12-0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US20050285133A1 (en) * 2004-06-18 2005-12-29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CN1645216A (zh) * 2005-02-08 2005-07-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
CN1854770A (zh) * 2005-04-26 2006-11-01 Lg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透镜、使用该光学透镜的发光器件组件以及背光单元
CN1851543A (zh) * 2006-05-30 2006-10-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3634A (zh) 200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0309B2 (en) Optical module for lighting overhead lights
US8042965B2 (en) Lens and backlight module of display utilizing the same
CN1254407C (zh) 飞机航行灯
US11828432B2 (en) Light-guiding assembly, vehicle lamp, and vehicle
CN107101178B (zh) 光导组件以及照明和/或信号指示装置
CN103244846A (zh) 光源模块
EP4086505A1 (en) Light guide component, lighting apparatus and vehicle
US10260693B1 (en) Vehicle lamp lens
US20150192265A1 (en) Vehicle headlight device
CN101063515A (zh) 具有纵深效果的照明或发信号装置
KR101415582B1 (ko)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26089C (zh) 显示器及其透镜
CN201475836U (zh) 车用照明装置
KR101402814B1 (ko)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EP2257445B1 (en) Optical system for mixing the light emitted by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s
US9022629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utomobile lamp
TWI554785B (zh) 具不對稱稜鏡之顯示裝置及其抬頭顯示裝置
CN101675330B (zh) 用于线扫描相机的led照明
CN102042558A (zh) 色混合透镜及具有该色混合透镜的液晶显示设备
KR20190083122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이용한 헤드램프
CN101546040A (zh) 棱镜片、棱镜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2645736A (zh) 光学输入设备及其穿透式光学镜头模组
CN209130778U (zh) 实现均匀发光的光学系统
CN107152645A (zh) 光扩散元件、照明装置以及机动车辆
WO2020114200A1 (zh) 一种照明装置及应用其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