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4614C - 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4614C
CN100424614C CNB2005100401807A CN200510040180A CN100424614C CN 100424614 C CN100424614 C CN 100424614C CN B2005100401807 A CNB2005100401807 A CN B2005100401807A CN 200510040180 A CN200510040180 A CN 200510040180A CN 100424614 C CN100424614 C CN 10042461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reinforcing portion
mainboard
portable computer
compoun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401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9864A (zh
Inventor
宣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Kunshan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Kunshan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Kunshan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Kunshan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401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24614C/zh
Publication of CN1869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9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46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461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该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包括:至少使接口的正面露出,围绕上述接口,至少具备一个以上连接孔的接口加固部;在接口加固部的一侧形成一体,具有至少一个以上连接孔的连接部;在连接部上形成一体,具有多个连接件的块加固部。按照上述结构构成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能够提高构成便携式计算机的配件的安装强度,改善便携式计算机的耐久性,减少通过并行接口的电磁波向外部泄露,相对减少便携式计算机的全部配件数量,达到降低制作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加固便携式计算机的配件的安装强度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图1显示的是普通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外观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便携式计算机的主机1大体上由扁平的六角形状构成,在上述主机1的内部,配置了构成便携式计算机的各种配件。
上述主机1由机箱3和键盘面板4构成。上述机箱3大体构成主机1的下面外观,键盘面板构成上面外观。在上述键盘面板4上安装了键盘。
在上述主机1的后端,通过铰链部7与显示器部9连接。上述显示器部9以铰链部7为中心,与上述主机1折叠或者以特定的角度展开动作。在上述显示器部9上具有液晶显示器10。
另一方面,图2是现有技术的便携式计算机重要构成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在上述机箱3的内部,具有主板11。上述主板11上,在与上述机箱3的侧面对应的位置,安装了并行接口13。上述并行接口13通过机箱3的侧面,向主机1的侧面露出。
而且,在上述主板11上,安装了CPU(中央处理器)(图中未标记),在上述中央处理器的上部,安装换热器15。上述换热器15具有接收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导管16,向散热单元17传递的作用。在上述散热单元17中,具有散热风扇18,形成将通过散热导管16传递的热量向主机1外部排出的气流。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尽管在上述主板11上安装并行接口13及换热器15(包括中央处理器),但是,由于上述主板11厚度并不特别厚,不能够提供一定范围以上的强度。因此,存在安装上述并行接口13及换热器15的主板11的一部分受到外力的影响,可能受到损伤的问题。
而且,上述并行接口13通过机箱3向外露出。因此,可能存在通过这一部分的电磁波向外泄露的问题。并且,在现有技术下,由于上述接口13与上述主板11的接地面积相对狭窄,所以电磁波向外泄露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种能够加固便携式计算机的配件的安装强度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种能够确实地保障向便携式计算机外部露出的配件充分接地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种能够相对减少便携式计算机的配件数量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包括:至少使接口的正面露出,围绕上述接口,至少具备一个以上连接孔的接口加固部;在上述接口加固部的一侧形成一体,具有至少一个以上连接孔的连接部;在上述连接部上形成一体,具有多个连接件的块加固部。上述接口加固部、连接部、块加固部由金属材质构成。
接口加固部由对接口的前面两端进行屏蔽的前面板和对接口的上面进行屏蔽的上面板构成。在上面板的两端,前面板的背面,还具有与接口的侧面接触的侧面导向件。
在块加固部的中央具有贯通部,与连接部相比,相差上述连接件高度,与主板之间,保持特定的间隔。
接口加固部能够对安装在主板上的并行接口进行加固,块加固部可以在主板上安装换热器。
本发明便携式计算机包括:在构成主机的机箱上安装的主板;安装在主板的一侧边缘上,向主机的外部露出一部分的接口;与安装所述接口的主板的位置邻接的中央处理器安装部上的换热器;至少露出所述接口前面的接口加固部、与换热器连接的块加固部形成一体,构成金属材质的复合框架。所述接口加固部与安装在主板一面的接口连接,块加固部在主板的反面,与换热器连接。
接口加固部与块加固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成一体,块加固部通过截断连接部形成,在块加固部的前端,形成具有安装在主板的通孔里的安装端的多个连接件,与主板的一面,保留特定的距离安装。
复合框架与主板,接口及换热器分别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
所述接口加固部由对接口的前面两端进行屏蔽的前面板和对接口的上面进行屏蔽的上面板构成。在上面板的两端,前面板的背面,还具有与接口的侧面接触的侧面导向件。
按照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发明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提高构成便携式计算机的配件(并行接口、换热器)的安装强度,改善便携式计算机的耐久性,减少通过并行接口的电磁波泄露,相对减少便携式计算机的全部配件数量,能够大大降低制作成本。
本发明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具有如下效果。
在便携式计算机中使用复合框架,能够同时加固两个配件的安装状态。因此,与分别通过不同的框架来加固不同的配件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更加坚固地维持配件的安装状态的优点。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一个复合框架对两个配件进行加固,能够相对减少便携式计算机的配件数量,在坚固地维持配件的安装状态的同时,还能够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适用本发明的复合框架一般屏蔽向主机的外部露出的接口的前面和上面,具有增大进行电连接的接地面积的作用。因此,复合框架能够达到有效地截断便携式计算机向外部泄露的电磁波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外部构成立体图。
图2是现有的便携式计算机重要构成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便携式计算机重要构成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复合框架的构成俯视图。
图5b是本发明的复合框架的构成主视图。
图5c是本发明的复合框架的构成右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复合框架与主板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主要部分符号说明
30:主机        31:机箱
33:键盘面板    34:键盘
35:铰链部      38:液晶显示器
40:主板        42:并行接口
45:换热器      46:散热导管
47:散热单元    48:散热风扇
50:机箱连接孔  52:框架连接孔
54:通孔        60:复合框架
62:接口加固部        64:前面板
64′连接孔            66:上面板
67:侧面导向件        68:连接部
71:块加固部          73:贯通部
76:连接件            77:插入端
80:紧固件            81:螺母
81′螺孔              83: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便携式计算机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便携式计算机重要构成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5a到图5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框架的构成俯视图,主视图及右视图。
如图所示,便携式计算机的主机部30由机箱31和键盘面板33构成。机箱31大体构成主机30的下面外观,键盘面板33构成上面外观。在键盘面板33上安装了键盘34。
在主机30的后端,通过铰链部35与显示器部37连接。显示器部37以铰链部35为中心,向主机30旋转。在显示器部37上一般具有液晶显示器38。
在机箱30的内部,具有主板40。在主板40上,安装了构成便携式计算机的各种配件。例如,安装在主板40上的配件有中央处理器及各种接口等。而且,还有将中央处理器产生的热量放出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在主板40的一侧,安装了并行接口42。并行接口42安装在主机40的一侧边缘上,通过主机30的一侧面,向外部露出。在临近安装并行接口42的位置,具有中央处理器安装部43(参照图4),在中央处理器安装部中具有中央处理器(图中未标记)。在中央处理器的上部,具有换热器45,换热器45能够向外部放出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热量。
在本发明中,还具有与换热器45进行热连接的散热导管46。散热导管46具有传导换热器45与散热单元47之间的热量的作用。散热单元47安装在与主板40的槽口部41对应的机箱31上。在散热单元47中具有散热风扇48,散热风扇48形成将利用散热导管46传导的热量向外部放出的气流。为此,散热单元47安装在主机30的一个侧面,为了将在散热单元47中形成的气流向主机部30的外部传导,在主机部30的一侧,形成通孔部(图中未标记)。
在主板40上,在并行接口42与中央处理器安装部43的附近下端,具有许多与复合框架60有关的结构。首先,在并行接口42的两端,穿孔形成贯通主板40的机箱连接孔50。从下面贯通的螺丝将贯通机箱连接孔50的机箱31与复合框架60连接起来。一侧机箱连接孔50与框架连接孔52相邻。框架连接孔52是将连接复合框架60与主板40的螺丝连接起来的部分。
另一方面,沿着中央处理器安装部43的边缘,穿孔形成多个通孔54。上述通孔54是安装在下面将要说明的复合框架60的插入端77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在3个地方形成上述通孔54,但也并不是一定如此。
复合框架60由具有传热性能的金属材质构成。在复合框架60的一侧形成接口加固部62。接口加固部62在加固并行接口42的安装强度的同时,能够确实保障并行接口42接地。接口加固部62的特点是:在并行接口42的前面两端对应的位置,具有前面板64。在前面板64上,分别穿孔形成连接孔64′,通过下面要说明的紧固件80,将接口加固部62连接到并行接口42上。上述两端的前面板64通过下面要说明的上面板66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
在接口加固部62上具有与并行接口42的上面对应的上面板66。上面板66安装在并行接口42的上面,防止并行接口42的任意移动。在上面板66的两端,前面板64的背面,突出形成侧面导向件67。将上述侧面导向件67设置在上述并行接口42的两侧,能够防止并行接口42向左右移动。
在接口加固部62的前面板64的后端,延长形成连接部68。连接部68具有将接口加固部62与下面要说明的块加固部73连接起来的作用。在连接部68上,穿孔形成机箱连接孔69。机箱连接孔69位于与主板40的机箱连接孔50对应的位置。
在上述一侧连接部68上穿孔形成机箱连接孔69′。上述机箱连接孔69′位于与上述主机40的复合框架52对应的位置。上述连接部68的机箱连接孔69′与主板40的复合框架52采用螺纹连接。
块加固部71与连接部连接。块加固部71位于机箱31上面与主板40下面之间,贯通主板40,与换热器45连接。块加固部71通过大体四角形的框架形状贯通中央,形成四角形的贯通部73。围绕块加固部71的贯通部73边缘,形成多个连接件76。连接件76是在块加固部71上突出形成的。连接件76突出特定的高度,在其中央,形成连接孔76′。在连接件76的上端,形成具有比连接件76的外径相对小外径的插入端77。插入端77具有能够插入通孔54里的外径。
在连接部68上截断形成块加固部71。而且,在块加固部71上形成的连接件76的上端高度与向接口加固部62的后方延长的连接部68的表面相同。因此,块加固部71位于除了连接件76以外的部分向主板40的下面降低连接件76高度的位置。
另一方面,为了将并行接口42与接口加固部62连接,需要具有紧固件80。紧固件80贯通连接孔64′,连接并行接口42。紧固件80具有以下两个部分:直径相对大的螺母81;在螺母81的一侧,具有小直径的螺杆83。围绕螺杆83的外周面,形成螺纹。附图代码81′就是螺母81的螺孔。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适用本发明的复合框架60在坚固地保持安装在主板40上的并行接口42和换热器45的安装状态的同时,还能够增大并行接口42的接地面积,使向外部泄露的电磁波达到最小化。
为此,在主板40上安装复合框架60。即,如图6所示,复合框架60的特点是:接口加固部62覆盖并行接口42的前面两端和上面,连接部68和块加固部71位于主板40的下面。
并行接口42与复合框架60的连接需要通过紧固件80进行。紧固件80贯通在接口加固部62的前面板64上形成的连接孔64′,与并行接口42连接。
主板40与复合框架60的连接需要通过将主板40上形成的框架连接孔52与在连接部68上形成的机箱连接孔69′通过螺纹连接完成。所述螺纹连接最好从主板40的上面插入。
然后,当主板40安装在主机30的机箱31里时,贯通机箱31的下面,复合框架60的机箱连接孔69与主板40的机箱连接孔采用螺纹连接。
另一方面,在主板40的下面,将块加固部71的连接件76的插入端77安装在通孔54里。通孔54的内径比插入端77大,比连接件76的外径小,在通孔54内只有插入端77。因此,块加固部71与主板40的下面大概保持连接件76高度程度的距离。
块加固部71的连接件76位于安装在中央处理器安装部43中的中央处理器的上部。即,块加固部71通过螺丝,在连接件71上与换热器45连接,位于主板40上。
如果在复合框架60上安装主板40,通过上述接口加固部62和主板40的合作,坚固上述并行接口42的安装状态。尤其是,通过上述前面板64、上面板66及侧面导向件67与主板40合作,防止并行接口42的移动。
并且,通过在换热器45的中间放入主板40,连接在复合框架60的块加固部71上,能够坚固换热器45的连接状态。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因此,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即,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复合框架60同时加固并行接口42和换热器45的安装状态,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也可以加固换热器45和其它类型接口的安装状态。

Claims (6)

1.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使接口的正面露出,围绕上述接口,至少具备一个以上连接孔的接口加固部;
在接口加固部的一侧形成一体,具有至少一个以上连接孔的连接部;
在连接部上形成一体,具有多个连接件的块加固部;
所述接口加固部围绕的接口为安装在主板上的接口,所述块加固部用于在主板上安装换热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口加固部、连接部、块加固部由金属材质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加固部由对接口的前面两端进行屏蔽的前面板和对接口的上面进行屏蔽的上面板构成;在所述上面板的两端,前面板的背面,还具有与接口的侧面接触的侧面导向件。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块加固部的中央具有贯通部,其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相比,相差所述连接件的高度;所述块加固部与主板之间,具有所述连接件高度的间隔。
5.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构成主机的机箱上安装的主板;
安装在上述主板的一侧边缘上,向主机的外部露出一部分的接口;
与安装所述接口的主板的位置邻接的中央处理器安装部上的换热器;
至少露出所述接口的正面、并围绕所述接口的至少具备一个以上连接孔的接口加固部、与换热器连接的块加固部形成一体,构成金属材质的复合框架;
所述接口加固部与安装在主板一面的接口连接,所述块加固部在主板的反面,与换热器连接;
所述接口加固部与所述块加固部通过具有至少一个以上连接孔的连接部连接成一体,块加固部通过在连接部上截断形成,在块加固部的前端,形成具有安装在主板的通孔里的插入端的多个连接件,在主板的一面,保留连接件高度的距离安装;
所述复合框架与主板、接口及换热器分别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加固部由对接口的前面两端进行屏蔽的前面板和对接口的上面进行屏蔽的上面板构成;在上面板的两端,相应前面板的背面,还具有与接口的侧面接触的侧面导向件。
CNB2005100401807A 2005-05-24 2005-05-24 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461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401807A CN100424614C (zh) 2005-05-24 2005-05-24 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401807A CN100424614C (zh) 2005-05-24 2005-05-24 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9864A CN1869864A (zh) 2006-11-29
CN100424614C true CN100424614C (zh) 2008-10-08

Family

ID=37443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4018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4614C (zh) 2005-05-24 2005-05-24 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461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0007A (zh) * 2017-04-18 2017-06-27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便携式彩超的机身、便携式彩超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5343A1 (en) * 2001-01-02 2002-07-04 Cirkitech Electronic Co., Ltd. Modular portable computer with detachable main board module
CN1362656A (zh) * 2001-01-04 2002-08-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笔记本电脑
CN1419174A (zh) * 2001-09-26 2003-05-21 Lg电子株式会社 外围设备安装支架和包括此支架的便携式计算机
CN2572459Y (zh) * 2002-09-12 2003-09-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Cpu散热器的支撑装置
CN2580503Y (zh) * 2002-10-30 2003-10-15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模块的固定架构
CN2593250Y (zh) * 2002-12-27 2003-12-17 庄儒桂 便携式计算机中的防震支撑框
CN2665779Y (zh) * 2003-09-25 2004-12-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实现外置设备内置使用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5343A1 (en) * 2001-01-02 2002-07-04 Cirkitech Electronic Co., Ltd. Modular portable computer with detachable main board module
CN1362656A (zh) * 2001-01-04 2002-08-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笔记本电脑
CN1419174A (zh) * 2001-09-26 2003-05-21 Lg电子株式会社 外围设备安装支架和包括此支架的便携式计算机
CN2572459Y (zh) * 2002-09-12 2003-09-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Cpu散热器的支撑装置
CN2580503Y (zh) * 2002-10-30 2003-10-15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模块的固定架构
CN2593250Y (zh) * 2002-12-27 2003-12-17 庄儒桂 便携式计算机中的防震支撑框
CN2665779Y (zh) * 2003-09-25 2004-12-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实现外置设备内置使用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9864A (zh) 2006-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7528B2 (en) Frame bracket for printed board assembly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373393A (zh) 电子设备
US5898412A (en) Transmit/receive antenna mounting enclosure
CN101874430B (zh) 热交换器、电子设备收纳箱和电子设备试验箱
CN100424614C (zh) 便携式计算机的复合框架及其支架结构
CN208047147U (zh) 机柜和机柜组件
CN109548366A (zh) 一种计算机通信机柜散热装置
CN112135461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服务器机柜
CN110690546B (zh) 拼接式球面阵列天线
CN210864465U (zh) 一种集成一体机
CN213362811U (zh) 一种带有隔音功能的空调机壳结构
AU2006309707A1 (en) Electric equipment assembly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0574594C (zh) 散热装置
CN211457796U (zh) 一种服务器机柜
CN210244235U (zh) 一种可拆卸的计算机机箱
CN202750367U (zh) 一种高度集成的网络信息安全一体机机柜及其前面板
US20150111483A1 (en) Server cabinet
CN216772360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计算机机箱
CN213518093U (zh) 一种无焊接小型智能网关机箱
CN214098298U (zh) 一种自带散热机构的工业用计算机机箱
CN218004060U (zh) 一种可双向安装的显卡安装结构
CN210808004U (zh) 一种盒式服务器
CN219103179U (zh) 安装架及电器盒
CN220983839U (zh) 一种便携式双屏服务器
CN218866418U (zh) 兼容atx主板和matx主板的matx电脑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