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7421C - 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制成的靶向制剂 - Google Patents

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制成的靶向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7421C
CN100417421C CNB2006100964233A CN200610096423A CN100417421C CN 100417421 C CN100417421 C CN 100417421C CN B2006100964233 A CNB2006100964233 A CN B2006100964233A CN 200610096423 A CN200610096423 A CN 200610096423A CN 100417421 C CN100417421 C CN 10041742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carborane
magnetic nano
organic metal
targe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964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0087A (zh
Inventor
王雪梅
吴春惠
宋敏
李景源
张仁云
吴德洪
燕红
顾忠泽
陈宝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6100964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17421C/zh
Publication of CN1970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0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74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742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肿瘤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的核心问题是硼携带剂的靶向转运与释放问题。本发明涉及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成的靶向制剂。本发明将表面修饰和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Fe3O4与单/双金属中心碳硼烷通过自组装而制成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通过纳米颗粒的磁性导航,靶向制剂能够“宏观”定向移动到肿瘤部位。进一步将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与聚乳酸纳米纤维自组装成纳米复合材料后,制成的靶向制剂可以实现硼携带剂在肿瘤部位“靶向控释”,向肿瘤细胞“微观”转运与释放足够剂量的硼,实现了硼携带剂在靶向器官和细胞水平上的精确定位,有效地实现BNCT治疗。

Description

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制成的靶向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纳米技术(和医用纳米材料)领域中的一种硼携带剂,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所制得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为解决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的核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已经可以成功地治愈某些肿瘤,但仍有许多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传统的放射治疗法,肿瘤细胞附近的正常组织难免也会受到照射,而且仍有复发的危险。治疗恶性肿瘤的理想方法是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邻近正常组织的损害。
1936年,Locher首先提出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简称BNCT)的概念,即利用发生在肿瘤细胞内的核反应摧毁癌细胞。BNCT需要中子源和稳定性核素10B,是一种二元治疗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过程是:首先使含10B的化合物在肿瘤组织中聚集,然后以热中子照射,使核素10B发生核反应,主要产生1.47MeV的4He2+(α粒子)和0.84MeV的7Li3+粒子以杀死癌细胞。α粒和7Li3+粒子具有高能量和短射程,射程分别为10μm和5μm,相当于生物细胞的直径(肿瘤细胞直径<10μm),并产生相当空间的电离反应,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高,其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effectiveness,RBE)为1.94~6.01。
与传统放疗法相比,BNCT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优异的治疗方法:靶向疗效好,α射线选择性地杀死目标肿瘤细胞,对未摄取10B的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α射线能够同时歼灭分裂和不分裂的肿瘤细胞(传统放疗和化疗主要作用于分裂旺盛的肿瘤细胞,对处于静止期的肿瘤细胞不敏感);不需要富氧效应,能够同时杀灭富氧和乏氧状态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部分处于乏氧状态,对传统的放射治疗敏感性下降);在正常组织允许的剂量范围内,BNCT能够对肿瘤细胞产生更高的辐射剂量,且对肿瘤细胞造成的损伤不可修复,因而可有效地防止肿瘤的复发。
Farr和Sweet于1950年首先利用BNCT治疗脑恶性胶质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BNCT还可以用来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肝癌、骨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等。新的BNCT化合物的研制成功及中子束质量的提高,使得近年来BNCT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欧、美、日等国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研究发现,BNCT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肿瘤与正常组织内的硼浓度比值(T/NT)、肿瘤与血液的硼浓度比值(T/B)、中子束及肿瘤的位置和深度。当10B浓度达到每克肿瘤组织含25~30μg 10B或每个肿瘤细胞含10910B原子,且T/NT比值达3~4∶1,并能在肿瘤细胞中滞留一定时间,BNCT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剂量。为达到以上要求,人们首先从合成硼携带剂开始进行改进,目前主要分为低分子硼携带剂(硼酸及其类似物)和高分子硼携带剂两类,其中多面体硼烷化合物含硼量高,因而日益受到重视。
单纯注射或口服含硼化合物药物,其在体内可分布于肝、肾等其他组织器官;此外,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等生物天然屏障的存在,会阻止包括硼携带剂在内的很多药物进入脑内。因此如何有效地转运足够剂量的硼携带剂至靶向肿瘤细胞,尤其是脑部的肿瘤细胞,已成为BNCT临床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最近,人们从含硼化合物的合成着手,通过核酸的前体、氨基酸、多肽、碳水化合物等细胞正常生长、增殖所必须的成分,合成相关化合物的含硼结构类似物,这些含硼化合物可以跨过细胞膜,特异性地停留在细胞内。同时,人们也大量合成了含硼的DNA插入子,DNA小沟结合子、寡核苷酸和多胺等物质,但其中一些具有毒性。上述研究尽管在某些动物实验获得成功,临床实验尚未经报道。另一方面,对于脑部肿瘤的治疗,在动物试验中,使用颈内动脉注入高渗甘露醇,形成一个高渗环境,破坏BBB的完整性,可增加化疗药物入脑;而采用动脉内注入缓激肽类似物赛罗帕提(Cereport,又名RMP27),可增加BBB对分子量介于100~70000Da的物质的通透性,从而选择性开放BBB。另外,采用缓释技术在颅内和\或瘤内直接注射含硼药物,也可避免全身用药时其他组织器官内硼的聚集。若采用电通透作用,可增加硼的转运;而通过脂质体转运、大分子携带、利用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或表达水平比正常细胞高的受体介导含硼物质的摄取,均可增加含硼药物的相关通透性和治疗效果。
尽管上述方法可有效地转运含硼化合物至某些肿瘤细胞,但并不是最佳方法,而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通常要求含硼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水溶性;脂质体及受体介导等体系虽然有一定的指向性,但注射给药后,往往富集在网状内皮系统;脂质体的载药量一般只有5%,其余的是一些无活性的磷脂和胆固醇等大基团。
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颗粒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良好载体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其优点在于在体内具有长循环、隐形和主体稳定等特点;能有效地减少被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的吞噬;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及血脑屏障并被细胞组织吸收;可以控制药物在靶向部位的释放、减少药物用量、增强疗效并降低毒性;能避免药物活性丧失,有利于药物的贮藏和运输。
众所周知,磁性纳米颗粒Fe3O4在某些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其独特的性质,使得载药磁性纳米颗粒成为国内外导向药物研究的最新领域。高分子载体材料如聚乳酸(PLA),无毒、安全,在体内可缓慢降解为乳酸,经代谢最终成为CO2和水,在医学上应用广泛,常用作缓释骨架材料、微囊囊膜材料和微球载体材料。而将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物的载体,或将磁性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自组装形成一种稳定的超分子纳米结构复合材料作为药物的载体,在相关交叉学科领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BNCT的研究中,应用磁性纳米材料实现硼携带剂的靶向转运在国内外尚未涉及和报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BNCT中硼携带剂的运转与释放这一核心问题,发明一种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所制备的靶向制剂。将表面修饰和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Fe3O4与单/双金属中心的碳硼烷硼携带剂制成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能够解决BNCT技术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高效、安全转运足够剂量的硼携带剂至靶向肿瘤细胞,尤其是脑部的肿瘤细胞这一瓶颈问题。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通过纳米粒子的磁性导航,硼携带剂靶向制剂“宏观”地靶向移动到肿瘤部位,然后施以中子照射,进行放疗,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不仅如此,在靶向制剂的制备中,将磁性纳米颗粒Fe3O4与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自组装形成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制成的靶向制剂在撤去外加磁场后,依靠聚乳酸(PLA)纳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向细胞“微观”转运足够剂量的硼,并可“靶向控释”含硼化合物,即控制药物在靶向部位的释放,使靶向细胞内的硼含量达到BNCT的治疗要求,实现了硼携带剂的靶向器官和细胞水平上的精确定位,从而可以实现有效的靶向性中子放射治疗。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单/双金属中心碳硼烷在有机溶剂中溶解;
(2)将表面功能化的单分散纳米磁性粒子Fe3O4在超声作用下分散于水溶液中,形成纳米磁性粒子的饱和混悬液;
(3)以pH值为6.0~7.0的缓冲液为底液,将步骤(1)所得到的碳硼烷溶液与步骤(2)所得到的饱和混悬液混合,低速搅拌3~5分钟,然后用超声乳化10~15分钟,形成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
所述的单/双金属中心的碳硼烷化合物,是单/双金属中心与多面体碳硼烷形成的配合物,金属中心可以是Fe、Ru、Co、Rh等,比如金属茂铁型碳硼烷;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多面体碳硼烷。作为BNCT技术中的硼携带剂,不仅含硼量高,而且细胞实验表明,其具有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较低,对肿瘤组织具有高的亲和性等特点。多面体碳硼烷高度疏水,脂溶性好,与表面功能化的磁性纳米粒子Fe3O4中的疏水性功能团,如季铵盐等,以疏水力、静电作用力等作用力相互紧密结合。该配合物中还可以带有苯基或取代苯基,如甲基异丙基苯基等有机配体。该结构中的有机配体有助于其与荧光分子探针稳定结合,有利于硼携带剂的跟踪检测,优于文献报道中的以放射性元素碘来跟踪的方法。有效剂量的单/双金属中心的碳硼烷,可溶于有机溶剂中,如二甲亚砜(DMSO)、二氯甲烷(CH2Cl2)、乙腈(CH3CN)等,配制成浓度为1.0*10-6M~1.0*10-4M的溶液。
所述的表面功能化的单分散纳米磁性粒子Fe3O4,在电化学氧化条件下用电沉积方法制备,其具体过程是:在0.1~0.5M四庚基溴化铵(tetraheptylammonium-bromide,THA-Br)的异丙醇(2-propanol)溶液中进行电解,用高纯的Ni或Fe片作阳极,用玻碳做阴极,沉积磁性纳米团簇。沉积后的磁性纳米团簇采用热液方法进一步改进,即沉积以后在有机溶液或水中进行热处理,然后将团簇粉末在100-250℃加热退火,从而得到表面功能化的单分散磁性纳米粒子。这种方法制得的单分散的磁性纳米粒子Fe3O4,其粒径范围为20nm~40nm,表面带有正电荷和疏水性功能团,如季铵盐等。这种表面功能化的纳米磁性粒子,易与碳硼烷笼状结构以非共价键相结合,脂溶性好,有利于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能给含硼化合物的转运带来突破性进展。
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基于其中的纳米磁性粒子载体的导航作用,在体外磁场的作用下,硼携带剂可以定向的移动至靶向肿瘤细胞。不仅如此,由于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具有的重要作用和独特的性质,根据本发明所得到的靶向制剂表现出更好的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兼容性和降解性都较好的聚合物,具有无毒、安全的特点,在体内可缓慢降解为乳酸,代谢最终产物为CO2和水,广泛地应用于药物传输、器官组织及药理学和外科学的临床应用中。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现方法是,先将磁性纳米颗粒Fe3O4与一维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自组装形成一种超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再通过上述制备方法进一步与单/双金属中心碳硼烷通过自组装制成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表面带有功能性基团羧基和负电荷,能够与磁性纳米粒子发生静电吸引而自组装成特殊的纳米复合材料,直径约200~800nm,比表面极大,能够与各种结构的硼携带剂组合,制成靶向制剂。具体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单/双金属中心碳硼烷在有机溶剂中溶解;
(2)将表面功能化的单分散纳米磁性粒子Fe3O4与一维聚乳酸(PLA)纳米纤维在超声作用下共同分散于水溶液中,通过静电吸引而自组装成一维的纳米复合材料,形成饱和混悬液;
(3)以pH值为6.0~7.0的缓冲液为底液,将步骤(1)所得到的碳硼烷溶液与步骤(2)所得到的饱和混悬液混合,低速搅拌3~5分钟,然后用超声乳化10~15分钟,形成基于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
所述的一维聚乳酸(PLA)纳米纤维,用电纺技术制备:将PLA溶解于三氯甲烷溶剂中,磁力搅拌2h。然后将其灌到带有直径500um不锈钢针头的5ml注射器中,不锈钢针头接电压正极,铝箔收集装置接电压负极,喷丝电压为10KV,针头到铝箔的收集距离为10um,推进速度为1um/h。所制得的一维聚乳酸(PLA)纳米纤维,直径约200~800nm,比表面积大,并且表面带有功能性基团羧基,带有负电荷,与表面修饰有疏水性官能团且带有正电荷的磁性纳米颗粒Fe3O4,能够发生静电吸引而自组装成特殊的纳米复合材料。
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集磁性纳米颗粒和一维聚乳酸(PLA)纳米纤维的优势于一体:一定的磁场感应性和靶向控释性,显著提高载药量。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通过纳米粒子的磁性导航,硼携带剂靶向制剂“宏观”地靶向移动到肿瘤部位;撤去外加磁场后,依靠聚乳酸(PLA)纳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向细胞“微观”转运足够剂量的硼,并可“靶向控释”含硼化合物,使靶向细胞内的硼含量达到BNCT的治疗要求。而且纳米复合材料不影响含硼化合物的性质,对生物体的几乎无损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其特征在于该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由下述方法制备:
(1)将单/双金属中心碳硼烷在有机溶剂中溶解;
(2)将表面功能化的单分散纳米磁性粒子Fe3O4在超声作用下分散于水溶液中,形成纳米磁性粒子的饱和混悬液;
(3)以pH值为6.0~7.0的缓冲液为底液,将步骤(1)所得到的碳硼烷溶液与步骤(2)所得到的饱和混悬液混合,低速搅拌3~5分钟,然后用超声乳化10~15分钟,形成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
有益效果:
我们对不同的肿瘤细胞,进行一系列对比实验。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磁性纳米颗粒的存在可以使单/双金属中心碳硼烷有效地跨过细胞膜,在细胞的某些细胞器中聚集。这样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不仅可实现硼携带剂的器官定向,降低了对肝、脾、肾等器官和排泄系统的功能损害,而且可实现亚细胞水平的靶向聚集。同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发现这种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磁性纳米颗粒Fe3O4的存在可以导致耐药肿瘤细胞的凋亡,这种制剂表现了较强的细胞杀伤力。
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实现BNCT硼携带剂的细胞内高浓度的聚集,并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据此,在外加磁场作用下,Fe3O4可引导硼携带剂在体内定向移动、在肿瘤组织处定位,并可以增加硼携带剂在靶区的滞留率,达到BNCT的治疗要求,实现BNCT的靶向放射治疗。
综上,本技术优点明显,应用前景广阔,可望在实施BNCT的同时,辅以外部磁场,实现放疗和磁疗等方法的联合,进一步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发挥协同的抗癌作用,且靶向性好,副作用小,为彻底根治恶性肿瘤奠定基础。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加以限定。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对K562敏感细胞进行对比实验(作用15min后)所得到的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图像:
A)敏感细胞和荧光探针;
B)敏感细胞和荧光探针和双金属中心的碳硼烷;
C)敏感细胞和荧光探针和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碳硼烷靶向制剂;
D)敏感细胞和荧光探针和基于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碳硼烷靶向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
根据本发明,按下述步骤制备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所采用的有机金属碳硼烷具有(I)式所示结构:
Figure C20061009642300101
(1)将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的Fe/Ru双金属中心碳硼烷,用DMSO溶解,配制成浓度为2.0*10-5M的溶液;
(2)用高纯Fe片作阳极,用玻碳做阴极,在0.1M四庚基溴化铵(tetraheptylammonium-bromide,THA-Br)的异丙醇(2-propanol)溶液中进行电解,沉积磁性纳米团簇。沉积后的磁性纳米团簇在水中进行热处理,然后将团簇粉末在约200℃加热退火,从而得到表面功能化的单分散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其粒径范围为20nm~40nm。
将上述磁性纳米粒子,在超声(4KHz,100W)作用下分散于水溶液中形成1.0mg/ml的饱和混悬液;
(3)以pH值为7.0磷酸缓冲液(0.1M)为底液,将步骤(1)所得到的碳硼烷溶液与步骤(2)所得到的饱和混悬液按体积比为1∶1混合,以800r/min低速搅拌5分钟,然后用超声乳化15分钟,形成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
实施例二  基于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
根据实施例一的方法制备基于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不同之处在于上述步骤(2)的饱和混悬液按下述方法制备:
用电纺技术制备一维聚乳酸(PLA)纳米纤维:将PLA溶解于三氯甲烷溶剂中,浓度为10%(wt%),磁力搅拌2h。然后将其灌到带有直径500um不锈钢针头的5ml注射器中,不锈钢针头接电压正极,铝箔收集装置接电压负极,喷丝电压为10KV,针头到铝箔的收集距离为10um,推进速度为1um/h。
将根据实施例一得到的磁性纳米颗粒(1.0mg/ml)和聚乳酸纳米纤维(1.5*10-2mg/ml)在超声(4KHz,100W)作用下分散于水溶液中形成饱和混悬液,饱和混悬液中的磁性纳米颗粒和聚乳酸纳米纤维自组装成磁性纳米复合材料。
实施例三  硼携带剂/靶向制剂对肿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本实施例对不同金属碳硼烷硼携带剂和/或靶向制剂对K562敏感细胞及多药耐药肿瘤细胞的作用进行研究对比。将上述实例中式(I)所示的金属碳硼烷及靶向制剂分别与细胞作用,同时加入抗癌药物柔红霉素DNR(1.77*10-3M)作为荧光分子探针,药物与探针的摩尔浓度比为10∶1,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碳硼烷和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碳硼烷靶向制剂的比较
在K562敏感细胞及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株中,分别加入碳硼烷和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碳硼烷靶向制剂进行孵育,以药物分子作为荧光探针,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附图一中A与B比较,说明双金属茂铁型的碳硼烷可以很容易地进入敏感肿瘤细胞,荧光强度均匀表明这种含硼化合物可在细胞各处分布;B与C的细胞荧光强度、分布均不同,表明载体Fe3O4纳米磁性颗粒的存在可以促进碳硼烷在细胞内某些细胞器上聚集,从而显著提高细胞内的硼的含量。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来看,癌症的发生是细胞凋亡不足和细胞过度增殖的结果。研究证实磁场具有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同时磁场能使瘤细胞生物膜的功能发生变化,影响细胞膜的物质交换。我们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加药约6小时后所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发现有无Fe3O4纳米磁性颗粒的存在,肿瘤细胞的形态(包括细胞的大小、数目、折光性等)有明显的不同:有磁性纳米颗粒Fe3O4载体的肿瘤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多数细胞破裂,有许多凋亡小体形成。这一观察令人信服地说明Fe3O4纳米磁性颗粒的存在可以导致耐药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直接的细胞杀伤力。
碳硼烷、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碳硼烷靶向制剂与基于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碳硼烷靶向制剂 的对比
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株:K562敏感细胞及多药耐药肿瘤细胞,其中分别加入碳硼烷、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碳硼烷靶向制剂和基于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碳硼烷靶向制剂,进行孵育后观察荧光强度,从附图一中B、C与D比较,可以发现:根据本发明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提高硼携带剂在两种肿瘤细胞内的聚集;更重要的是两种细胞株的某些区域荧光比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碳硼烷进行孵育的细胞更强,表明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可进一步提高硼携带剂的细胞水平的靶向性输送,优化了靶向效果,为解决硼中子俘获治疗中的核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实用的方法。
尽管为说明本发明之目的,本说明书披露了典型的实施方式,显而易见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或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或附图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加以限定。

Claims (10)

1. 一种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单/双金属中心碳硼烷在有机溶剂中溶解;
(2)将表面功能化的单分散Fe3O4磁性纳米粒子在超声作用下分散于水溶液中,形成磁性纳米粒子的饱和混悬液;
(3)以pH值为6~7的缓冲液为底液,将步骤(1)所得到的碳硼烷溶液与步骤(2)所得到的饱和混悬液混合,低速搅拌3~5分钟,然后用超声乳化10~15分钟,形成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表面功能化的单分散Fe3O4纳米磁性粒子是在电化学氧化条件下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且粒径范围为20nm~40nm,表面带有正电荷和疏水性功能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沉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高纯的Ni或Fe片作阳极,用玻碳做阴极,在0.1~0.5M四庚基溴化铵的异丙醇溶液中进行电解,沉积磁性纳米团簇;
(b)沉积后的磁性纳米团簇在有机溶液或水中进行热处理,然后将团簇粉末在100-250℃加热退火。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表面功能化的单分散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与一维聚乳酸纳米纤维在超声作用下共同分散于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复合材料,形成饱和混悬液。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维聚乳酸纳米纤维用电纺技术制备,直径200~800mm,且表面带有负电荷和羧基官能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纺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乳酸溶解于三氯甲烷溶剂中,磁力搅拌2h;再将其灌到带有直径500um不锈钢针头的5ml注射器中,不锈钢针头接电压正极,铝箔收集装置接电压负极,喷丝电压为10KV,针头到铝箔的收集距离为10um,推进速度为1um/h。
7.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双金属中心碳硼烷的金属中心为Fe、Ru、Co和/或Rh。
8.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双金属中心碳硼烷含有一个或多个多面体碳硼烷。
9.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双金属中心碳硼烷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10. 一种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
CNB2006100964233A 2006-09-26 2006-09-26 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制成的靶向制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42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964233A CN100417421C (zh) 2006-09-26 2006-09-26 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制成的靶向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964233A CN100417421C (zh) 2006-09-26 2006-09-26 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制成的靶向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0087A CN1970087A (zh) 2007-05-30
CN100417421C true CN100417421C (zh) 2008-09-10

Family

ID=38111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9642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421C (zh) 2006-09-26 2006-09-26 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制成的靶向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742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1656A (zh) * 2011-11-08 2012-04-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位置细胞仿生机器人导航算法
CN107163097B (zh) * 2017-04-20 2020-04-14 童永彭 环磷酸腺苷硼酸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抗肿瘤药物和中子俘获治疗的硼剂
RU2720458C1 (ru) * 2019-06-06 2020-04-30 Автономное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инновацион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АНО "МНИЦИТ МАРТИНЕКС")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омпозиции для бор-нейтронозахватной терапии злокачественных опухолей (варианты)
CN110279858B (zh) * 2019-07-26 2021-02-19 浙江大学 一种具备细胞核靶向性的含硼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87295A (zh) * 2019-11-20 2020-02-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硼中子俘获治疗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1A (zh) * 1993-06-03 1996-06-19 加州大学董事会 用于硼中子捕获疗法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1A (zh) * 1993-06-03 1996-06-19 加州大学董事会 用于硼中子捕获疗法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0087A (zh) 2007-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hmadi et al. Stimulus-responsive sequential release systems for drug and gene delivery
Guo et al. Metal–phenolic network-based nanocomplexes that evoke ferroptosis by apoptosis: promoted nuclear drug influx and reversed drug resistance of cancer
Tiwari et al. pH/NIR-responsive polypyrrole-functionalized fibrous localized drug-delivery platform for synergistic cancer therapy
Wang et al. Mitoxantrone-preloaded water-responsive phospholipid-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 hybrid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and effective cancer therapy
Arias Novel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anticancer action of 5-fluorouracil by us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CN100417421C (zh) 有机金属碳硼烷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制成的靶向制剂
CN113350514B (zh) 一种细菌与mof基载体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mna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CPT/Fe2O3-embedded PLGA ultrafine composite fibers: A synergistic approach to develop promising anticancer material
CN102302503B (zh) 共载柔红霉素和5–溴汉防己甲素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的制备方法
Guo et al. Surface engineering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pH-/NIR-responsive nanocarrier for imaging-guided chemo-photothermal therapy
Zheng et al. Persistent luminescent nanocarrier as an accurate tracker in vivo for near infrared-remote selectively triggered photothermal therapy
CN104093401A (zh) 包含金属材料和氧化铪材料的纳米粒子、其制备和用途
KR101725240B1 (ko) UV-광 반응성 및 pH 반응성을 갖는 이중 자극 반응성 코어-쉘 자성나노입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약물 전달체
Xu et al. Balancing the toxicity, photothermal effect, and promotion of osteogenesis: Photothermal scaffolds for malignant bone tumor therapy
Chen et al. Co-delivery of hydrophilic/hydrophobic drugs by multifunctional yolk-shell nanoparticl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ranostics
CN100344277C (zh) 纳米磁性药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oon et al. Multifunctional nanomaterial-alginate drug delivery and imaging system for cancer therapy
CN104667301B (zh) 一种单分散核壳结构AuNCs‑A@CaP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lak et al. Implantable, 3D-printed alginate scaffolds with bismuth sulfide nanopart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local breast cancer via enhanced radiotherapy
CN101675995A (zh) 一种载10-羟基喜树碱的脂质超声微泡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02881C (zh) 可降解聚合物载柔红霉素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α-Fe2O3@ Au-PEG-Ce6-Gd Nanoparticles as Acidic H2O2-Driven Oxygenators for Multimodal Imaging and Synergistic Tumor Therapy
KR20120007392A (ko) 수계 분산 근적외 광열 유기 나노 입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과 용도
Borawake et al.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as theranostic platform for smart drug delivery: A review
Jin et al. Cellular uptake and radiosensitization of SR-2508 loaded PLGA nanopart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