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95B - 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的卷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的卷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95B
CN1003995B CN85105589.3A CN85105589A CN1003995B CN 1003995 B CN1003995 B CN 1003995B CN 85105589 A CN85105589 A CN 85105589A CN 1003995 B CN1003995 B CN 1003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rse
stroke modification
maximum
mobile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51055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5105589A (zh
Inventor
海因茨·施普斯
弗里德·赫尔姆·兰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Barmag AG
Original Assignee
Barmag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rmag AG filed Critical Barmag AG
Publication of CN85105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5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03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95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为了避免退绕高速卷绕的变形卷曲弹力丝交叉卷绕筒子时产生的退绕困难,建议(例如)将横动导纱器的行程改性动程(至少)的一侧大大地加大,使卷绕出来的筒子具有下列特征:背向筒子引纱侧的一侧产生一个具有压扁区域的筒子断面或一个随直径逐渐缩小而形成的呈圆形的筒子端面。

Description

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的卷绕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变形丝、尤其是假捻变形丝用高速卷绕成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的方法。这种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的端面可以为标准的平形(卷绕成直端面),也可以为倾斜形(与标准的平形比较而言,如双锥形)。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交叉卷绕筒子称为高速交叉卷绕筒子,在卷绕行程中,其卷绕比是不变的,或是跳变的;所谓“卷绕比”系指筒子转数(每分钟筒子转数)与横动速度(每分钟双动程数)的比。
文首定义的那种筒子请参照德国工业标准(DIN)61800。这种筒子是专门用于弹力丝和交叉卷绕筒子装置的。在弹力丝机上,丝条经加工,(特别是假捻变形加工)而具有卷曲弹力特性。
当前工艺技术的发展使筒子的尺寸日益加大,后工序加工中的退绕速度也大为提高。
尽人皆知,用行程改性的方法,即在筒子两端容易产生隆起的区域实行周期性缩短和延长来使横动动程改性,可避免筒子两头产生隆起。
对筒子退绕方法进行的系统试验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果:交叉卷绕筒子的园柱形表面区域内压扁其背向退绕端的一端会大大改善纱线的退绕特性。相反,退绕端筒子隆起状的增厚,尤其是动程换向区域内无法避免的纱线的大量堆积所造成的增厚却没有带来不良的后果。这种结果之所以完全出手意料,是因为按过去已知的经验,与宝塔形筒子纱线的退绕的效果恰恰相反。
应指出,交叉卷绕筒子的圆柱形表面范围内的压扁不是指制造双锥形交叉卷绕筒子时用均匀地减小导丝器动程所获得的斜面,而是指圆柱形卷绕范围的至少位于退绕端对面的末端所引起的直径的固定性减小。筒子上都要先绕一根尾纱用于联接另一个筒子的纱头,压扁就在筒子绕尾纱的一端实现。
筒子的退绕端系指筒管的面向纱线退绕端的端面边缘呈圆形的一端。能够制造这种卷绕筒子的首要因素是交叉卷绕筒子装置的横动机构除了能够产生防叠作用(不规则干扰)以改良筒边成形外,还有周期性缩短和延长导纱器动程(行程改性)的装置,行程改性动程的长度大为提高,例如,在横动导纱器的基本动程为250mm时,在一个动程末端或两个动程末端上,动程的缩短大约为20mm。
但是,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筒子其端面比较松软。因为软筒子比硬筒子易被损坏,所以软筒子是后工序加工所不欢迎的。由此可见,尽管其退绕特性较好。但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由于运输和手操作问题的存在,这种端头压扁的筒子是不够理想的。本发明却可使筒端压扁的筒子保持其优点,同时又能避免筒端太软,并使筒子具有理想的可调硬度以及良好的退绕特性。本发明是EP-PS27173=US-PS4,325,517方法的发展,此已知的方法中,行程改性动程作为最大和最小动程长度之差而从一个行程改性循环到另一个行程改性循环不断变化(Bag1157)。这种方法不仅使筒子形成均匀,还改良了退绕特性。
根据本发明可制成卷绕速度高达1000m/分仍能顺利退绕的大直径和大长度的筒子。
本发明所采用的措施适用于制造直端面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和具有纵向倾斜端面(如双锥形)的筒子。
数量级明显不同的行程改性动程(本申请范围内也称为最大缩短)以不断的变化运行这一成果丰富了过去沿用的旧方法。按照本发明,两个移动循环相互交替进行,其中一个移动循环中的行程改性动程大于下一个循环内的行程改性动程,例如可比下一个循环内的行程改性动程大一倍。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个移动循环内有许多行程改性节拍。在具有大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内,行程改性动程分段(例如分三段段)地从一个行程改性节拍到下一个行程改性节拍变化,变小。在下一个具有小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中,行程改性动程小于大行程改性动程的60%。特殊情况下甚至小于50%。在此移动循环内,一些行程改性节拍具有相同的行程改性动程,接着的一些行程改性节拍则具有较小的行程改性动程,但又会重新具有相同的行程改性动程。
(一方面)具有大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和(另一方面)具有小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的时间比以设在1.8和1.2之间为宜。
用这种方法可使筒子的成形由不同的卷绕层构成。当移动循环具有大的缩短时,则在筒子的端部形成压扁的和松软的卷绕层。
当移动循环具有小缩短时,筒子被压扁的末端区域又被基本上填满,并被覆盖上了一层硬度,这层硬层起保护软层的作用,而其下面那层软层则在一定程度上使压扁得以保持,从而也使硬层内得以保持良好的退绕性。
用以上措施制成的特有的筒子的特点是外观好,适于人工操作,具有本发明所能达到的良好的退绕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具有大的行程改性的移动循环和具有小的行程改性的动程的移动循环相互直接跟随实现。其中,小行程改性动程仍约是大行程改性动程的40~50%。这时,具有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之内只有一个单个行程改性节拍,而在具有小行程改性动程的缩短循环内却有许多大小相同的行程改性节拍依次出现。最好情况下在各个缩短节拍时间内具有静止时间。在静止时间内横动呈无导纱器动程缩短状态运行。这样就可以达到:横动呈具有大行程改性状态运行时的时间和横动呈具有小行程改性动程运行状态时的时间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此比例大约在1.8∶1~1.2∶1的范围内。
这里指出的比例是从经验中得出的,掌握这个比例对退绕特性至关重要。
在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中,大行程改性动程,和小行程致性动程都从一个移动循环到下一个移动循环分段地减小了,这里最大的小行程改性动程大于最小的大行程改性动程的50%最好是大于60~80%。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把逐渐变小的行程改性动程分2~10段实现。
本发明新创造的导纱器动程的缩短和延长速度的可控是使筒子成形良好的改良纱线退绕特性的又一方法。通过控制导纱器动程的缩短速度和延长速度可以在不受行程改性动程大小的制约下调整行程改性节拍的持续时间。另外,在两个行程改性节拍之间或两个移动循环之间可调成任意长的静止时间,而不必用此去改变移动循环的整个时间,即包括静止时间在内的移动循环时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结构中,曾考虑到对保持在行程改性节拍之间的导纱器动程(一般相当于筒子长度)进行暂时性限制,以便给筒子成形和退绕性能提供起作用的参数。横动动程在两个外部极限和两个内部极限之间连续变化,外部和内部极限同时也在变化。
本发明给在其长度上具有稳定硬度的精确的圆筒形筒子的成形提供了许多可控的过程参数。参数之一就是本发明选出的导纱器动程的最大缩短和用于大的和小的最大缩短的各自移动循环的时间。此外,下列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是可调的:每个移动循环的行程改性动程的数量;一个移动循环内和一些移动循环内的大的小的最大缩短的分段;导纱器动程的缩短速度和延长速度;与循环时间和行程改性动程数目相关的静止时间;两个行程改性节拍及移动循环之间导纱器动程的限制。
这些参数的选择取决于纱线的品种,纱线的纤度,纱线速度和卷绕速度。筒子长度和筒子的最大直径,纱线对筒子的卷绕角和其它条件。如果为实验进行选择,则本发明的意义在于,给任何情况下为实现令人满意的筒子成形和良好的退绕性能,对某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参数和其他非决定性因素提供了广阔的参数选择范围。
众所周知,纱线筒子的质量也与赖以将纱线卷绕在筒子上的拉强有关。整个纱线和整个筒子长度上拉强的均匀性是良好退绕性的特别标准。为了保证纱线张力均匀,本发明在上述方法中为了避免产生带状横动速度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变化,以致具有小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循环到一半时发生最小值,具有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循环到一半时发生速度的最大值。这就是说,用提高表示横动速度频率的双动程数(即每单位时间内横动导纱器来回运动的次数)来补偿由于缩短横动动程所引起的横动速度的下降。这样控制双动程数,以致使其最大值与最大的大行程改性动程同时发生。
本发明关于使纱线张力均匀的另一方法是暂时性稍许降低和提高筒子的圆周速度,以使纱线张力保持不变。根据本发明的办法是使行程改性和带状干扰同步即可稍微变化筒子的圆周速度。
本申请中,行程改性节拍的最大和最小横动行程(=导纱器的动程)之差的一半称为行程改性动程或最大缩短。
行程改性节拍系指横动行程(=导纱器动程)按照设定的规律从最大横动行程缩短到最小横动行程然后又重新延长到最大横动行程的时间。在一个行程改性节拍内进行一个行程改性动程。
但是也有可能(这是好现象)(特别是在两个小的行程改性动程之间,尤其在二个行程改性动程之间的静止时间内)横动不具有基本上相当于纱线在筒子上移动长度的最大横动动程,而是具有被略加限制了的中间横动动程。限制,即最大横动动程和中间横动动程之差的一半,最好为最小行程改性动程的20~50%。
大的行程改性动程(具有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或小的行程改性动程(具有小的行程改性行程的移动循环)运动的时间称为移动循环。
获得本发明所述的横动动程变化的另一方法是:筒子用一个所谓动程移动成形。在动程移动中,横动动程的长度保持不变。但对筒子而言却形成横动动程的一种位移。这个位移或呈周期性,或按首先给定的时间间隔或在首先给定的时间发生。
使用这种方法也可制成由软层和硬层交替卷绕的筒子。方法是模拟上述方法分段进行大的和小的动程移动,最好在各个移动循环内也把最大移动距离分成若干段。
下面辅助附图进一步说明按本发明方法进行卷绕的实例:
图1.按本发明方法卷绕的实施例的运动图;
图2.按图1卷绕法制成的筒子的纵断面图;
图3.按图1卷绕双锥形筒子时运动规律的结构;
图4.本发明卷绕法其他实施例的运动图;
图5.具有可调静止时间的其他实施例的运动图;
图6.对筒子纱线移动长度进行导纱器动程时间性限制的另一种实施例运动图。
图1表示按本发明卷绕法分层形成的筒子(图2)的卷绕运动图。图的上部表示为了形成带状干扰(spiegelstorung)横动速度nc围绕平均值ncm不断变化的情形。
下边的图表示行程改性与对纱线张力发生积极作用的带状干扰同步运行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到,人们把横动动程H的缩短称为行程改性。卷绕直面楞边圆柱形筒子时,最大横动动程基本上相当于筒子的长度。卷绕双锥形筒子时,筒子的两头呈锥形,最大横动动程相当于纱线在筒子上移动的长度(图2)。在本申请范围内,横动动程H也称为导纱器动程。锯齿形曲线表示横动导纱器换向点U的位置,从横坐标测量,也表示横动动程H的缩短A,一些换向点已加了标志。筒子一个侧面的缩短A(即一个行程改性节拍之内最大和最小的导纱器动程之差的二分之一)也称为行程改性动程。
这里将进行多个移动循环,为方便起见图上只画出了两个。在第一个移动循环内,横动动程H缩短得很厉害,一直到最大的最大缩短Amax/max(=最大行程改性动程)。当然这第一个移动循环是由请多行程改性节拍组成的。这些先后进行的行程改性节拍又具有不同的最大缩短(=行程改性动程)。在第一个移动循环内施行的三个行程改性节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最大行程改性动程(即最大缩短Amax/max)高于19.2mm,最小行程改性动程(即最小的最大缩短Amax/min)高于13.8mm。在四个分段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一个移动循环中最小行程改性动程Amax/min最小应为最大行程改性动程Amax max的50%,大于最大行程改性动程Amax/max的60%则更好。
继具有大行程改性动程Amax的移动循环之后接着是具有小行程改性动性动程的移动循环。两个移动循环的持续时间大约相等,以致在两个移动循环内所获得的纱层厚度也相同。这里具有可变性,这种可变性也能影响筒子的软硬程度。
在具有横动动程小的行程改性动程Amin的移动循环内部又进行了Amin/max和Amin/min之间行程改性节拍的分段。在缩短回到下一段之前,先后实现了多个具有相同的行程改性动程的行程改性节拍。这里最小的小行程改性动程至少也为最大的小行程改性动程的50%最好大于最大的小行程改性动程Amin/max的60%。另一方面,小的行程改性动程Amin小于大的行程改性动程Amax的三分之一,最好是小于大的行程改性动程Amax的四分之一。这里也具有影响筒子硬度和退绕特性的可变性。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具有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与带状干扰同步进行,每个移动循环交叉过渡,基本上没有静止时间,为此,行程改性的缩短速度从一个移动循环到另一个移动循环如此变化,以使得与带状干扰的循环同步。行程改性的缩短速度是横动导纱器每次往复运动(双动程)的导纱器动程的缩短。缩短速度与图1所示的锯齿线的倾斜角成比例。锯齿线表明了导纱器动程的各个换向点U。与此相应,延长速度是横动导纱器每个双动程的导纱器动程的增加,并与锯齿线向下分枝的倾斜角成比例。
在具有小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过程中,向下一个具有较小的行程改性动程的行程改性节拍的切换与带状干扰循环同步发生;在同一带状干扰循环时间内通常用相同的行程改性动程进行行程改性。
如图2部分画出的轴向剖面图所示,用这种形式和方法成形的双锥形筒子是由许多不同的层次构成的,图中只画出了六层。用交叉斜线表示的是用大的行程改性动程卷绕的并用相当强的强度压扁的、两头是软头的层次。用黑色表示的层次是用小的行程改性动程卷绕、两头是硬头的层次。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硬卷绕层填满了先前卷绕层次的压扁了的端头区域,因而从筒子端面上(见图2)看到的主要是硬卷绕层。
还应指出,图2所示的筒子是用双锥形卷绕法打成的。图3是打这种筒子所需要的行程改性的修改图。与图1所示的图形的区别仅是:为了打成双锥形筒子,在行程改性上,即在缩短A上又叠加了一个横动动程缩短B。在筒子成形过程中,缩短B与卷绕成形成比例增加,致使纱线在筒子上移动的长度对应于筒子长度按比例减小。
图4所示是本发明另一种卷绕方法的运动图。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大的行程改性动程制成的纱层相当软,也即具有软头,但很薄,在大行程改性动程移动循环之后很快就被下一个具有小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缩短。循环所包缠和固定。与图2所示的筒子相比较,用这种方法可以从硬度上大大改善筒子的均匀性。
图4运动图的下半部表示横动动程H的末端。上半部表示每分钟有双动程数的横动速度NC。
从图的下半部可以看出,横动动程在其长度内不断变化,其中之一是横动动程的时间上不变的缩短B,这是制造双锥形筒子所必要的。这里尚须指出,筒子两端的这种缩短一般是相等的,从而形成以中间标准为中心的对称形筒子。
此外,还有称为行程改性的缩短A。行程改性动程分为两个数量范畴:Amax称为大的行程改性动程,Amin称为小的行程改性动程。大小行程改性动程始终交替进行。一个移动循环内进行的是大的行程改性动程,则下一个移动循环中进行的是小的行程改性动程。一个移动循环内的小的行程改性动程是相等的。在具有小的行程改性动程的行程改性节拍之间有静止时间,在静止时间内没有用以产生行程改性的横动动程的缩短(但这对制造双锥形筒子有利)。
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最大缩短长度(即最大的大行程改性动程)用Amax/max表示。图的下半部表明,最大的行程改性动程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逐渐变小的。最小的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用Amax/min表示。
最大的小缩短长度,也即最大的小行程改性动程,用Amin/max表示。图形的下半部表明,小的行程改性动程也同样逐渐变小。最小的小行程改性动程用Amin/min表示。
小行程改性动程之间的静止时间,其大小应能使Tmoa/(Tmin-TT)的时间比在1.8和1.2之间。最佳值为1.5。式中Tmax是具有大的行程改性动程(Amax)的移动循环的时间,Tmin是具有小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的时间,TT是小的行程改性动程之间的静止时间。
从图的下半部还可以看到,Amax/max和Amax/min之间的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变小和Amin/max与Amin/min之间小的行程改性动程的变小其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说,Amax/max和Amin/max相继直接重叠进行,Amax/min和Amin/min也同样如此。
从全部图中可以看到,为起带状干扰作用而发生的横动速度变化与横动动程的缩短是这样同步的: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峰值与最大横动速度同时发生。相反,横动速度的最小值通常位于具有小行程改性动程(Amin)的移动循环Tmin的中点。通过这种形式的同步可收到期望的结果,即用降低横动速度来补偿为产生带状干扰而提高的横动速度,在双动程数给定的条件下,这种横动速度的降低倾向是与缩短横动动程联系在一起的。
另一方面,避免了横动速度为产生带状干扰而发生非对称性变化,如图上部分的右端所画的虚线条(线条Ⅰ)。这种非对称性运动规律的缺点是:横动速度降低得很慢,由此带来确危险是,很慢地通过带状区域;不能对带状征兆进行有效的消除。
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缩短长度Amax在10和20mm之间。小的行程改性动程〈&&〉Amin在2和3mm之间。
还应指出,在筒子运动中移动循环不必保持稳定,尤其是缩短循环的时间可以加大。但时间关系Tmax/(Tmin-TT)以保持稳定为好。
从图5所示的实例中可以看到另一个优点:通过改变行程改性节拍的缩短速度和延长速度不仅能够预先确定Tmax/(Tmin-TT)的时间关系,而且还可以附带预先确定静止时间的成分,除此以外,实现所期望的与带状干扰的同步。
从图的下半部还可以看到,为制造双锥形筒子,对横动动程加了一个时间上不变的缩短B。此外,还有一个称为行程改性的缩短A。行程改性动程又分成了两个先后不断交替变化的数量范畴。跟在具有一个行程改性节拍和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Tmax后面的是一个移动循环Tmin,所说的Tmin具有小的行程改性动程和静止时间TT。Tmax的时间长短不仅由最大行程改性动程的大小来给定,还要经选择横动动程H的缩短速度和延长速度来设定。具有小行程改性动程的行程改性节拍的时间的长短(=Tmin-TT)同样也是由小的行程改性动程和通过缩短和延长时间的选择来设定。并随后产生与带状干扰的同步。图5的上半部表示带状干扰的图形。闭合的锯齿形曲线表示横动速度,横动速度围绕其平均值neM呈对称状态变化。行程改性参数调整的方法是:具有最高横动速度的最大行程改性动程与具有最低横动速度的小的行程改性动程的行程改性节拍的末端同时发生。如上新述,带状干扰和行程改性的这种形式的同步使纱线张力均匀。
缩短速度和(或)延长速度从一个行程改性节拍到另一个行程改性节拍变化以及从一个移动循环到另一个移动循环的变化所带来的优点是能重叠调整带状干扰的时间序列和行程改性的时间序列。
现在可以肯定,行程改性不一定从确定筒子长度和筒子形状的横动动程的两端着眼,也能制造出硬度均匀,退绕性良好和成形均匀的筒子。横动动程的末端(即本方法中的横动动程的外部极限)总是以筒子中点为方向在1mm-10mm之间移动,这时,行程改性动程(本申请范围内也叫缩短长度)即在此移动了的横动动程的末端构成。这就是说,横动的移动长度的外部根据时常受到限制。在具有小的最大的缩短也即小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时,实现这种限制为最佳。也可以使横动动程的内部极限同步移动或异步移动,或保持不变。
图6表示一种横动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中,对筒子上纱线移动的长度也附加上这种限制,移动的不仅有横动动程的内部极限楞而且还有横动动程的外部极限。这样就可以使行程改性动程(横动动程内外极限的长度距离)一会儿在筒子长度上变化着的范围内进行,另一会儿以变化的大小进行。
图6运动图的下半部再次展示了横动动程H的末端范围。图的上半部表示具有每分钟双动程的横动速度nc。带状干扰法,即以带状干扰为目的的横动速度nc的变化,是与图4,5所介绍的方法相一致的。
从图的下半部可以看到横动动程H在其长度内不断变化的情况。其上具有横动动程外部极限随时间恒定变化的缩短B,这个缩短是制造双锥形筒子所必须的。图6中横动动程的外部极限就是由这个缩短B确定的。这里还要指出,筒子两头的缩短B通常是相等的,从而形成对中间标准平面对称的筒子。筒子的两端之间的横动〈&&〉移动长度表示。图6所示的方法中,此移动长度缩短B确定筒子的边缘,它起码是筒子理想成形的决定因素。
图1、3、至5介绍的是以这种移动长度为基础缩短横动动程的方法,从图6中,移动长度也进行暂时性限制,即横动动程的外部极限向内移动。图6中,行程改性节拍又分为两个数量范畴:Amax代表最大的行程改性动程,Amin代表小的行程改性动程程。具有大的行程改性动程和小的行程改性动程的行程改性节拍不断交替相继进行。随着一个具有一个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的完成,下一个移动循环中进行的却是多个的小的行程改性动程。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最大缩短长度(即最大的大行程改性动程一也叫行程改性振幅)用Amax/max表示。最大的小缩短长度(即最大的小行程改性动程一也叫小的行程改性振幅)用Amin/max表示。这意味着,横动动程的内部极限不断变化,(其情况与图5所介绍的方法相同)。
按图6所示的方法,现附加地对移动长度进行暂时性限制,以便使移动的外部极限向内移动,在具有大的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进行以后,移动长度首先受到很大限制。从筒子的一端测得限制的数值V为8mm(例)。后继的具有小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此刻就在这个被限制的移动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其间,凡静止时间TT,横动动程在整个被限制的移动长度上进行。
接下来是一个具有大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但在循环中缩短长度总地说来小于先前的具有大行程改性动程的缩短循环中的缩短长度。在下一个具有小移动长度的移动循环中,用以限制移动长度(也即移动极限)的V值降到6mm(例)。行程改性在此移动长度的基础上进行。这个移动循环的行程改性动程小于先前的具有小行程改性动程的移动循环的行程改性动程。
在后继的移动循环中,大的行程改性动程、小的行程改性动程以及移动长度的限制V又回复进行。接续这种具有限制移动长度的行程改性段面重新进行的是图4,5所示的行程改性段。
这种工艺方法能在筒子的两端区域进行行程改性,从而达到筒子成形良好。硬度均匀,退绕性好的目的。这正是人们所期望和需要的。卷绕工艺因此获得了决定性发展。

Claims (33)

1、用纱线横动法高速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工艺方法,横动时导纱器动程有暂时性缩短(行程改性),卷纱时,导纱器动程的最大缩短(行程改性的动程)从一个行程改性节拍到另一个行程改性节拍、在一个较大值和一个较小值之间变化,其特征为:
按持续重复的第一和第二移动循环实行纱线的横动,
所有第一移动循环对于导纱器实行第一运动规律,
第一运动规律对于所有第一移动循环都是相同的,并具有大的最大缩短,
所有第二移动循环对于导纱器实行第二运动规律,
第二运动规律对于所有的第二移动循环都是相同的,并且具有小的最大缩短,
小的最大缩短总是小于大的最大缩短的60%,
大的最大缩短以介于10~20mm之间为最佳,随后的小的最大缩短以介于2~5mm之间为最佳。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为:导纱器动程的缩短速度和(或)延长速度是可控制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为:控制导纱器动程的缩短速度和(或)延长速度,使具有大的最大缩短和具有小的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的持续时间为一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为:两个行程改性动程之间和两个移动循环之间有一个静止时间,在此静止时间内,横动以稳定不变的导纱器动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为:对缩短和(或)延长的速度进行控制,使具有小的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时间包括上面提及的静止时间在内等于具有大的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的持续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为;在(至少)一些静止时间内,两个行程改性节拍之间的导纱器动程对筒子上的纱线移动长度(L)的限制(V)是稳定的,其限制小于行程改性动程的小的最大缩短。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为:在具有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内和(或)在具有最小缩短的移动循环内要完成多个行程改性节拍。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为:在一个移动循环内先后重叠发生的行程改性节拍的最大缩短分段扩大和缩小,其间,在一个这种移动循环内,最小的最大缩短在最大的最大缩短的50~100%之间为宜。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为:在一个具有大的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内,只有一个行程改性节拍,而在之后的具有小的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内却有许多行程改性节拍。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为:在具有小的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内,最大缩短从行程改性节拍到行程改性节拍减小或增加。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为:在小的最大缩短的具有许多行程改性节拍的移动循环内,在各个行程改性节拍之间有一个静止时间,在此静止时间内,横动运动没有导纱器动程缩短。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为:具有小的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内的静止时间所占的成分能大到使时间比TG/TK在1.8和1.2之间,其中TG代表具有大的最大缩短的一个移动循环的持续时间,TK代表一个具有小的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内各个行程改性节拍的时间总和,即不包括静止时间的具有小的最大缩短的移动节拍的持续时间。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为:在一个行程改性节拍内,导纱器动程的缩短时间和延长时间基本上交叉过渡,没有静止时间。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为:筒子的一个端部的范围内导纱器动程的缩短比另一个端部的范围内进行得频繁和(或)持续得较久。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为:为了使圆柱形筒子成形良好,硬度沿筒子均匀分布,大的和小的最大缩短的程度和大的及小的最大缩短的随机移动循环的时间以及时间比应事先给定。
至少要附加确定下列参数之一:
每个移动循环的行程改性动的次数;
一个移动循环内大的和小的最大缩短的分段;
缩短速度和延长速度;
按时间和次数确定的静止时间;
两个行程改性节拍之间应予保持的导纱器动程加在筒子上纱线移动长度上的限制。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为:伴随行程改性面出现的是横动速度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不断的变化,
其间,当具有小的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时间达到一半时为最小值,具有大的最大缩短的移动循环时间达到一半时,也即当达到最大的大缩短时,为横动速度的最大值。
移动循环的持续时间基本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为:导纱器动程的缩短速度和延长速度事先如此给定,使得行程改性的频率与带状干扰的频率相等。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的方法,其特征为:与行程改性参数和带状干扰相关的筒子圆周速度如此受控和调节,使纱线张力基本上保持稳定。
CN85105589.3A 1984-11-17 1985-07-22 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的卷绕方法 Expired CN1003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P3442095.9 1984-11-17
DE3442095 1984-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5589A CN85105589A (zh) 1986-05-10
CN1003995B true CN1003995B (zh) 1989-04-26

Family

ID=6250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5105589.3A Expired CN1003995B (zh) 1984-11-17 1985-07-22 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的卷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14051B3 (de) * 2012-08-08 2014-02-06 SSM Schärer Schweiter Mettler AG Verfahren zum Adaptieren einer Changierbewegung eines Fadens an eine Flanschspule und Spulvorrichtung
JP2016128353A (ja) * 2015-01-09 2016-07-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パッケージ及び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DE102015009191A1 (de) * 2015-07-16 2017-01-19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Kreuzsp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5589A (zh) 1986-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29B (zh) 卷绕方法
CN102264617A (zh) 精度卷绕合成弹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995B (zh) 圆柱形交叉卷绕筒子的卷绕方法
JPS6424047A (en) Production of glass yarn
US3387451A (en) Covered stretch yar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US3302386A (en) Process for making tangled yarn
CN209975015U (zh) 一种粗纱机纺纱张力补偿装置
US4712365A (e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inforced false twist yarns
CN219730144U (zh) 一种防止碳纤维翻转装置
CN213170786U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的防缠绕放线装置
CN109837626A (zh) 一种合股无油锦纶6dty及其生产工艺和实现该生产工艺的加弹机
CN108360106A (zh) 具有拉伸膨胀性能的四股长丝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05487570U (zh) 一种用于加工铜线的高频绞线机
TW499517B (en) Method of varying spinning with alternate-twisting and core-wrapping
US4685284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twisted yarn
CN2177027Y (zh) 真丝弹性体包覆机
CN206384645U (zh) 一种氨纶纤维专用异型多动程导丝机构
CN214422805U (zh) 一种赛络纺立体导线装置
US2980362A (en) Thread package wound from continuous filaments of a synthetic linear polymer
CN217052546U (zh) 一种纱线合股导线装置
CN111155215A (zh) 一种三粗纱喂入的细纱工艺及细纱装置
CN221396652U (zh) 一种纺织用防混线放线装置
CN104060338A (zh) 弹性纤维生产导丝装置及其在氨纶纤维生产中的用途
US3298169A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yarn
US5222677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drawing off of threads, ribbons and the li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