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7088C -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7088C
CN100387088C CNB028297873A CN02829787A CN100387088C CN 100387088 C CN100387088 C CN 100387088C CN B028297873 A CNB028297873 A CN B028297873A CN 02829787 A CN02829787 A CN 02829787A CN 100387088 C CN100387088 C CN 1003870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load
cell load
signal
profess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297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9359A (zh
Inventor
黄超
邓春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89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9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70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70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在该基站服务的小区内的多个业务,所述方法包括: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需要调整状态;在小区的多个业务中选择调整候选业务;以及,如果所述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为需要调整状态,则调整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中的业务,从而调整小区负荷。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有选择的、实际有效的负荷控制。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负荷控制。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近来发展十分迅速,短短几年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负荷控制是在无线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即对已经接入到系统的用户(或业务)进行连续实时监测,在影响到系统运行稳定时进行必要的调控,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负荷控制方法好,就可以在比较高的负荷下稳定运行,负荷控制方法不好,则只能在比较低的负荷水平上运行。显然,采用好的负荷控制方法的系统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由于频率资源有限,无线资源(空中资源)是很有限的,负荷控制主要针对空中无线资源的情况进行监测与控制。在决定了特定的调制解调方法后,调制效率已经不可改变,但是可以采用好的系统控制方法,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
另外,伴随着Internet(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移动Internet的渴求和新业务的不断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能承载高速数据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或3G)的发展。由于3G系统承载的是混合业务,必须满足各种业务的QoS要求,考虑各种业务在系统中的行为特性,研究各种业务在不同无线环境下的特性和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例如,WCDMA的业务类型按业务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分为四等级(类别):会话级(conversational class,如电话业务、IP通话业务等实时业务)、流级(streaming class,如视频或音频数据等准实时业务)、交互级(interactive class,如上网浏览、服务器接入、数据库访问等业务)和后台级(background class,如后台分发E-mail、下载文件、接收测量报告等非实时业务)。只有对系统进行实时测量、监督,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才能在稳定的前提下按最高效率运行,提高运营效益。
中国专利申请“负载控制的方法以及无线系统”,申请号是97191857.0公开了一种负载控制方法和无线系统。在该发明中,与具体小区相关地生成描述负载的负载结果。通过比较所需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干扰和所需信号的复合总强度,或者通过以带宽或数据传输速率加权信噪比生成负载结果。负载结果与小区所允许的最高负载值的阈值比较。如果负载结果小于该阈值,则增加小区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如果负载结果超过该阈值,则减小小区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并避免建立新连接。该方案不是利用小区实际负荷的测量值,没有识别和选择调整对象,没有区分各种业务的差别,而且仅设置一个门限,无法实现实际有效的负荷控制。
发明内容
为实现无线通信系统实际有效的负荷控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在该基站服务的小区内的多个业务,所述方法包括: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需要调整状态;在小区的多个业务中根据每个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权值选择调整候选业务;以及,如果所述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为需要调整状态,则调整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中的业务,从而调整小区负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在该基站服务的小区内的多个业务,所述装置包括:于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需要调整状态的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小区的多个业务中根据每个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权值选择调整候选业务的选择单元;以及,如果所述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为需要调整状态,调整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中的业务,从而调整小区负荷的调整单元。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负荷控制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相信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会使本发明的特征、优点和目的变得明了。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判断小区负荷是否需要调整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选择业务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处理过程在步骤100开始后,首先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需要调整的状态,步骤105。
对于基于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小区负荷的量度优选地是小区接收总功率Ptotal。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使用小区接收总功率Ptotal表示小区负荷。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判断小区负荷是否需要调整的详细步骤。图2中,首先在步骤201,获得小区实测接收总功率Ptotal。例如,在WCDMA系统中,基站公共测量功能模块进行接收总功率Ptotal的测量。测量范围从-50dBm到-113dBm,测量粒度是0.1dB,分630级。上报值是从0到629的整数,分别对应测量范围的630的功率等级。
接着在步骤205,判断小区接收总功率是否连续超出一个预定的控制门限,即,在一个预定的时间段内的平均负荷大于该预定的控制门限 P total ‾ ≥ P contr _ th . 如果平均负荷大于该预定的控制门限,则判断为需要调整的状态,否则为不需要调整的状态。
在一段时间内对小区的负荷(小区接收总功率)Ptotal(i)进行算术平均,设一个滑动时间窗,对窗内的M个数据平均,取M个测量上报的负荷值求算术平均值:
P total ‾ = 10 log { 1 M Σ i = 1 M [ 10 0.1 P total ( i ) ] } dBm - - - ( 1 )
这里的Ptotal(i)是一次负荷测量值,量纲是dBm,在求算术平均时转换成绝对功率值进行。可以取M=10进行负荷测量值平均运算。滑动时间窗的尺寸太大时反应迟钝,不能及时对负荷异常进行调控,同时需要储存较多的测量数据;尺寸过小不能反映实际负荷超出控制门限的情况,对小的波动过于敏感。一次负荷比较高,只要不高于极限门限就不必理会,容忍短时间出现不到极限负荷的情况,以保证系统运行在比较高的负荷水平上,以保证系统有高的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益。
替代地,也可以不计算平均值,而是直接比较接收总功率与控制门限。
回到图1,接着在步骤110,选择候选业务。此步骤的目的是选择用于调整小区负荷的候选业务,应当选择占用资源多、对系统影响大的业务。另外,对于属于多种业务类型的业务,应当选择对时延要求不严格的业务类型。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选择业务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首先在步骤301,根据每一个业务的信干比SIR,计算该业务的信噪比Eb/N0,从实际测量上报的信干比SIR值,通过下式转换成信噪比Eb/N0值:
( E b N 0 ) dB = 10 log SIR + 20 log β d β c + 10 log 3840 Kbps R b ( Kbps ) - 24.08 dB - - - ( 2 )
E b N 0 = 10 0.1 ( E b N 0 ) dB - - - ( 3 )
式(2)中24.08dB是扩频因子SF=256的dB(分贝)值,即10log256=24.08dB。Rb是业务速率,即呼叫请求的业务速率传输要求,量纲是Kbps;在WCDMA系统中,上行信道由数据和控制两个子信道组成,分别是承载业务数据的专用数据信道DPDCH和承载控制信息的专用控制信道DPCCH,βd、βc分别是上行信道中数据(子)信道——数据信道DPDCH和控制信道DPCCH的功率比例因子,规定βd、βc中必定有一个取值为1.0,另外一个取值为其值的1/15、2/15、3/15...15/15。一般传输数据的业务信道的功率比传输控制信息的信道的功率要大一些,所以一般令βd=1.0,12.2Kbps话音业务的βc取11/15,64Kbps业务的βc取8/15,144Kbps和384Kbps业务的βc取5/15。选取这样的比例是保证控制信道DPCCH的功率在不同业务速率时功率变化不大,以保证信令和测量的正确性。业务速率越高,所需的功率越大,即专用信道DPDCH的功率越大,控制信道DPCCH的比例就越小。因为控制信道DPCCH的扩频因子SF(SpreadFactor)为256,有较高的扩频增益,测量方便准确。所以信干比SIR的测量是在链路质量比较好、扩频增益固定的控制信道DPCCH中进行的,通过上述转换关系映射到传输业务数据的数据子信道——专用信道DPDCH,得到业务在实际无线环境实时的信噪比,从而得到业务在复杂的、变化的无线环境中真实的业务QoS权值,可以知道各个业务在最近一段时间(数百毫秒)消耗系统小区无线资源的情况。
式(3)将信噪比的dB(分贝)值转换成绝对数值。
信噪比Eb/N0是数字通信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参量,代表数字通信系统的内在质量和能力(调制方式、接收机质量等)。当采用一定的调制解调方式和编译码方式时,信噪比Eb/N0与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有对应的关系。
接着在步骤305,计算信噪比变化量ΔEb/N0,将前后测量的信噪比Eb/N0值比较得到信噪比变化量ΔEb/N0
Δ E b / N 0 = ( E b N 0 ) n - ( E b N 0 ) P - - - ( 4 )
式(4)将本次和上次的信噪比比较求得信噪比变化量(增量),式中的
Figure C0282978700112
Figure C0282978700113
分别代表当前的平均信噪比值和上一次的平均信噪比值,信噪比值是由测量的信干比SIR通过式(2)和式(3)转换得到的。
需要对各个业务的信干比SIR转换成信噪比Eb/N0,式(3)将信噪比的对数值转换成绝对值(自然数值),式(4)计算信噪比增量ΔEb/N0并储存,以便计算各业务的QoS权值。
在实际情况中,不同的测量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存在SIR绝对量测量有差异的情况,随时间可能还有漂移变化,但是在短时间内前后的相对量容易测量准确,此时需要存储某一个业务前后的信噪比值,求得信噪比Eb/N0的变化量(增量),用增量ΔEb/N0(可正可负)代替信噪比Eb/N0的绝对量,作为衡量无线环境变化的程度,QoS权值衡量无线环境变化时业务消耗资源的变化量,直接反映在负荷上,当QoS权值为正且超过一定值时,就说明无线资源消耗比较多且还在恶化,需要实行负荷控制了。
接着在步骤310,根据以上计算的信噪比变化量ΔEb/N0和业务速率Rb计算业务的QoS权值。
计算公式如下:
SQoS=Rb×ΔEb/N0             (5)
例如:
对于12.2Kbps话音业务,当无线环境变化时,若信噪比增量ΔEb/N0是3dB(2倍),QoS权值 S QoS = R b × E b N 0 为24.4。
对于64Kbps话音业务,当无线环境变化时,若信噪比增量ΔEb/N0是3dB(2倍)时,QoS权值 S QoS = R b × E b N 0 = 128 .
对于144Kbps话音业务,当无线环境变化时,若信噪比增量ΔEb/N0是2.5dB(1.78倍),QoS权值 S QoS = R b × E b N 0 = 256 .
对于384Kbps话音业务,当无线环境变化时,若信噪比增量ΔEb/N0是3dB(2倍),QoS权值 S QoS = R b × E b N 0 = 768 .
接着在步骤315,根据计算的业务QoS权值和业务类别的时延标志值(时延等级)计算业务负荷控制优先级值PRI,其计算公式如下:
PRI=SQoS×T    (6)
式中T是业务类别对应的时延标志值(时延等级),对于四大类业务可以分别取值,分别用T1、T2、T3、T4表示:
会话类业务T1=x,
流类业务T2=2T1
交互类业务T3=8T1
后台类业务T4=32T1
令T1=x=1,这样得到的PRI值可以保证分组业务最先调整,当144Kbps业务是准实时业务(T=8),64Kbps业务是分组业务(T=32)时,144Kbps业务调整的优先级值PRI=256*8=2048,64Kbps业务的PRI=128*32=4096。此时是调整64Kbps业务而不是调整144Kbps业务,因为64Kbps业务对时延要求不高,而144Kbps业务对时延要求高,有可能降低2个64Kbps业务的无线资源消耗才能达到要求,而不是调整一个时延要求高的144Kbps业务。最终达到降低无线资源消耗和负荷的目的。当然,384Kbps分组业务调整的优先级最高,只有特别的384Kbps业务(实时业务)才不会调整,而调整144Kbps分组业务,因为准实时的384Kbps业务的PRI=768*8=6144,而非实时的144Kbps分组业务的PRI=256*32=8192。
业务类别对应的时延标志值(时延等级)有倍数为2、8、32的关系,考虑时延要求的区别,一般需要建立专用物理信道的低速业务往往是实时业务,而实时性要求很严格的会话类业务和实时性要求比较严格的流业务差别比较小,因此T2仅仅是T1的2倍,后2类业务的实时性要求逐步降低,取的倍数比较大,分别比前一类业务大4倍和8倍。另外,典型业务分为384Kbps、144Kbps、64Kbps数据和话音业务,384Kbps/144Kbps=2.67,144Kbps/64Kbps=2.25,另外各种业务所需的信噪比值还有差别。原则是首先调整非实时业务,即使速率比实时性强的业务低一级,比如考虑先调整64Kbps的后台分组(对应时延标志值T4)业务而不调整144Kbps的交互(对应时延标志值T3)业务,所以设定的比例需要在4以上。384Kbps业务的速率是144Kbps的2.67倍,384Kbps对无线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因此倍数取为8。若业务类型有增加,可以根据业务速率、所需信噪比和时延要求决定时延标志值(时延等级)的倍数,只要保证在业务相邻时,首先调整时延要求低(时延标志值高)的业务就行。
接着在步骤320,将各业务的QoS权值和控制优先级PRI排序、保存。
仿真结果表明,一个384Kbps业务等效10到20个12.2Kbps的话音,视无线环境而定,即一个384Kbps数据业务消耗的无线资源是12.2Kbps话音的10到20倍。同样地,一个144Kbps数据业务消耗的无线资源是12.2Kbps的8倍左右,一个64Kbps数据业务消耗的无线资源是12.2Kbps话音业务的4倍左右。不同的无线环境等效倍数不同。
QoS权值SQoS代表了移动用户业务消耗的无线资源变化情况,权值越大,说明在系统中占用的资源比例和影响系统负荷的比重就越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也就越大。任何一个移动用户,在良好无线环境(如直视情况)和移动速率很低时,所需的信噪比较低,当进入没有直视情况且移动速率比较高时,为了维持原来的误块率BLER,所需的信噪比增加,消耗的无线资源增加。实时通过测量信干比SIR转换成信噪比Eb/N0就可以得知业务实时消耗无线资源的情况,通过信噪比变化量(增量)ΔEb/N0和业务速率就可以知道该业务消耗资源的变化情况。权值大的用户,比如384Kbps业务,占用无线资源相当多,其随环境产生的变化量也大,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影响大,需要重点监控。
另外,由于数据速率高的用户(业务)的扩频增益低,抗干扰和快衰落能力低,因而对环境变化更敏感,因此对系统小区的负荷影响大。
另外,由已接入业务的QoS权值SQoS和业务类型(时延要求)得到负荷优先级值PRI,也要将负荷优先级的值按照大小顺序排队列表,以便出现实际负荷一次超越极限门限或者连续超过控制门限时,即在系统稳定受到影响时,从消耗无线资源最多、或者消耗较多资源但是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开始调整。
最后在步骤325,选择PRI最大的业务,作为调整的候选对象。
替代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选择业务的过程中,可以不计算信噪比变化量ΔEb/N0(步骤305),而是用信噪比Eb/N0值和业务速率Rb计算业务的QoS权值,即,SQoS=Rb×Eb/N0。这特别适用于业务的信噪比在缓慢恶化的情形。
另外,替代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可以直接测量到业务的实际信噪比的情形下,也可以省略步骤301。
另外,替代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不计算控制优先级PRI(步骤315),并且选择业务QoS权值最大的业务,作为调整的候选对象。
返回图1,在步骤115,调整在前一步(步骤110)中选中的业务,从而调整小区负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做法是,将选中的业务的误块率BLER目标值提高一个等级,通过外环功率控制降低信干比SIR目标值,进而降低对应业务(用户)的发射功率。比如误块率BLER从5%提高到10%,从1%提高到2%。一般时延要求不严格的分组业务的BLER目标值在5%到10%之间,以降低无线资源消耗,达到最佳利用无线资源的目的。
例如:当系统已经接入20个12.2Kbps话音、2个64Kbps、1个144Kbps业务后,再接入一个384Kbps的业务。比如384Kbps业务的信噪比刚开始处于比较好的直视无线环境,所需的信噪比为3.0dB,以较慢的速度进入非直视环境,所需的信噪比逐步上升到6.0dB,仍然保持同样的误块率BLER。那么,在信噪比为3.0dB时,系统小区总接收功率大约是-99.67dBm,负荷大约是55.2%,一个384Kbps业务消耗的功率资源是3.48dBm(在基站接收端的接收到该业务的功率);当384Kbps业务所需信噪比提高到6.0dB(假设其他业务没有发生变化)时,系统小区的负荷上升到72.2%,小区接收总功率达到-97.59dBm,这个384Kbps业务消耗的资源上升到5.56dBm。若提高误块率后使得384Kbps所需的信噪比降低到4.5dB,该业务消耗的无线资源就降低到4.30dBm,系统小区的负荷降低到62.8%。这样可以使系统小区的负荷大大降低,使系统运行稳定,还可以接入一些其他数据速率较低的业务(用户),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呼损率或切换掉话率。
3GPP的测试基站性能的标准(TS25.141)中,在Case1、Case2和Case3情况下,BLER=1%所需的信噪比Eb/No比BLER=10%的多3dB。在同样的BLER=1%时,Case1到Case3情况所需的信噪比Eb/No从8.8dB到3.6dB,或者在BLER=10%时,Case1到Case3情况所需的信噪比Eb/No从5.8dB到3.2dB。可见在不同的无线环境和不同的误块率BLER情况下,所需的信噪比Eb/No差别是很大的。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也可以设置被选中业务的新的误块率BLER目标值和返回时间值M。
在一段时间提高一定的BLER,经过这段时间后自动返回原来的BLER目标值。即当负荷达到一个预警值时将消耗资源最大的、可以调整的业务提高BLER,减少资源消耗。一段时间后自动恢复原来的BLER值。需要储存业务调整前后的BLER目标值。设置新的BLER目标值和返回时间时,新的BLER目标值设置为几个等级:1%、2%、5%、10%、20%、30%,一次提高一个等级,当提高到最高等级仍然达不到负荷要求,需要再选择另外一个业务实行降低资源消耗的操作。
如果采用了信噪比增量来计算QoS权值,当BLER提高到最高时,信噪比变化量将很小,QoS权值就小,下一次一般不会再对这个业务进行操作了,会自动选择其它的高PRI业务进行降低资源消耗操作;采用信噪比增量(可正可负)还有一个好处是QoS权值可正可负,“鼓励”资源消耗向减小的方向发展。设置返回时间等于负荷值求算术平均值
Figure C0282978700161
的窗口长度M,即相当于经过M个测量周期的时间后BLER目标值恢复原来的值。设置这两个值放到相应的存储单元中,由功控等相应的功能模块直接调用。自动返回原来的BLER目标值后,可能无线环境仍然没有改变,还需要再次实行负荷控制操作,降低PRI值最大的业务的资源消耗;若无线环境好转,允许消耗更多的资源,就自动按照低BLER的要求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平均传输速率提高,时延降低。
最后,在步骤120,处理过程结束。
替代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处理过程可以是循环进行的,即,在步骤115之后返回到步骤105,重新开始。从而实现连续、实时的负荷控制。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与图1所示的方法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标记,并在此省略其说明。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步骤405,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极限状态。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判断的具体做法为,判断实际测量上报的小区负荷(上行接收总功率)Ptotal是否超出极限控制门限即Ptotal≥Plimit_th。如果超过极限控制门限,则在步骤410,终止在步骤405中选中的业务。
在WCDMA系统中,极限门限是LNA线性工作范围的极限,可以设定为Plimit_th=-65dBm,只要一次上报的系统小区负荷超出极限值,就需要删除候选业务的无线链路,减少无线资源消耗,降低系统小区的负荷,保证不超出LNA的线性工作范围。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装置。该负荷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需要调整状态的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小区的多个业务中选择调整候选业务的选择单元;以及,如果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需要调整状态,调整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中的业务,从而调整小区负荷的调整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第一判断单元还包括用于比较小区负荷与一个预定的控制门限的比较单元。
优选地,上述比较单元是用于比较小区负荷在一个预定时间内的平均值与一个预定的控制门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选择单元还包括根据所述业务的速率和信噪比,分别计算每个业务的业务QoS权值的QoS权值计算单元。
优选地,上述QoS权值计算单元,根据所述业务的速率和信噪比的变化量,分别计算每个业务的业务QoS权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选择单元还包括,根据信干比计算所述信噪比的信噪比计算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选择单元还包括,根据所述计算的业务QoS权值和所述业务对应的所述业务延时等级,分别计算每个业务的控制优先级的控制优先级计算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上述调整单元通过调整所述选中业务的误码率或者误块率,来调整小区负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负荷控制装置还包括,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极限状态的第二判断单元;以及,如果小区负荷处于极限状态,将所述选中的整候选业务中断的中断单元。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那样,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负荷控制装置可以以软件或者硬件的形式实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在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或者分布式控制装置上。
以上通过结合一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并非是穷举,并且也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各种变化和修改。另外,以上一些说明和数据虽然部分是针对WCDMA系统的,但是本发明所用的原理和解决的问题不仅限于WCDMA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以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22)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在该基站服务的小区内的多个业务,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需要调整状态;
在小区的多个业务中根据每个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权值选择调整候选业务;以及
如果所述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为需要调整状态,则调整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中的业务,从而调整小区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步骤包括:
获得小区负荷;
比较小区负荷与一个预定的控制门限;以及
如果小区负荷超过所述控制门限,则判断为需要调整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步骤包括:
获得小区负荷;
比较小区负荷在一个预定时间内的平均值与一个预定的控制门限;以及
如果小区负荷的平均值超过所述控制门限,则判断为需要调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负荷是以小区上行接收总功率表示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的速率和信噪比,分别计算每个业务的业务服务质量QoS权值;以及
根据所述业务服务质量QoS权值,选择调整候选业务;
其中计算方法为SQoS=Rb×Eb/N0,其中Rb为业务速率,Eb/N0为信噪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的速率和信噪比的变化量,分别计算每个业务的业务服务质量QoS权值;以及
根据所述业务服务质量QoS权值,选择调整候选业务;
其中计算方法为SQoS=Rb×ΔEb/N0,其中Rb为业务速率,ΔEb/N0为信噪比的变化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包括专用数据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所述信噪比是指所述专用数据信道的信噪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噪比是根据专用控制信道的信干比计算出来的,其中计算方法为 ( E b N 0 ) dB = 10 log SIR + 20 log β d β c + 10 log 3840 Kbps R b ( Kbps ) - 10 log SF , 其中Eb/N0为信噪比,SIR为信干比,βd、βc分别为上行信道中数据子信道和控制子信道的功率比例因子,Rb为业务速率,SF即扩频因子。
9.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业务是不同类型的,并且每一种业务类型被预定义了一个业务延时等级,所述选择步骤还包括:
根据所述计算的业务QoS权值和所述业务对应的所述业务延时等级,分别计算每个业务的控制优先级;以及
根据所述控制优先级,选择候选业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的所述业务类型的延时要求越严格,所述业务延时等级越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步骤包括,调整所述选中业务的误码率或者误块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极限状态;以及
并且如果小区负荷处于极限状态,将所述选中的调整候选业务中断;其中,所述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极限状态的步骤包括:比较小区负荷与一个预定的极限门限,如果小区负荷超过所述极限门限,则判断为极限状态。
1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负荷控制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和在该基站服务的小区内的多个业务,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需要调整状态的第一判断单元;
用于在小区的多个业务中根据每个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权值选择调整候选业务的选择单元;以及
如果所述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为需要调整状态,调整在所述选择步骤中选中的业务,从而调整小区负荷的调整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还包括用于比较小区负荷与一个预定的控制门限的比较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还包括用于比较小区负荷在一个预定时间内的平均值与一个预定的控制门限的比较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包括根据所述业务的速率和信噪比,分别计算每个业务的业务服务质量QoS权值的QoS权值计算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oS权值计算单元,根据所述业务的速率和信噪比的变化量,分别计算每个业务的业务服务质量QoS权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包括根据信干比计算所述信噪比的信噪比计算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包括,根据所述计算的业务服务质量QoS权值和所述业务对应的所述业务延时等级,分别计算每个业务的控制优先级的控制优先级计算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通过调整所述选中业务的误码率或者误块率,来调整小区负荷。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控制装置还包括,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极限状态的第二判断单元;以及,如果小区负荷处于极限状态,将所述选中的调整候选业务中断的中断单元;其中所述判断小区负荷是否处于极限状态的步骤包括:比较小区负荷与一个预定的极限门限,如果小区负荷超过所述极限门限,则判断为极限状态。
2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负荷控制装置。
CNB028297873A 2002-11-04 2002-11-04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70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2/000785 WO2004043097A1 (fr) 2002-11-04 2002-11-04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s hertziennes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e charge et appareil utilise dans un tel syste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9359A CN1689359A (zh) 2005-10-26
CN100387088C true CN100387088C (zh) 2008-05-07

Family

ID=32304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978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7088C (zh) 2002-11-04 2002-11-04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560450B1 (zh)
CN (1) CN100387088C (zh)
AU (1) AU2002338173A1 (zh)
WO (1) WO20040430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73006A1 (en) 2009-01-15 2011-08-29 Nova Arena Ltd A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from substantially unsorted waste
CN101854665B (zh) * 2009-04-03 2013-07-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lte系统的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TWI451780B (zh) * 2010-10-08 2014-09-0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服務提供裝置、服務使用裝置及其服務傳輸方法
CN111799805B (zh) * 2020-05-20 2023-10-1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技术的虚拟电厂调控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6655A (en) * 1994-02-04 1997-09-09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utonomous distributed type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scheme
CN1243407A (zh) * 1998-07-06 2000-02-02 朗迅科技公司 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自适应负载管理控制
WO2000018164A1 (en) * 1998-09-22 2000-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ll load sharing in a mobile-controlled cell selection environment
US6233449B1 (en) * 1998-08-24 2001-05-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ntrol point and method of managing a self-engineering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355625A (zh) * 2000-11-28 2002-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同频小区间负载平衡方法及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00C (zh) * 1998-12-18 2003-10-15 诺基亚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中的业务负载控制方法
JP2000278741A (ja) * 1999-03-19 2000-10-06 Hitachi Ltd セル半径の制御方法
EP1071306B1 (en) * 1999-07-23 2001-05-09 Alcatel Method of predicting the received power level at a base station of a CDMA network and base station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WO2001047288A2 (en) * 1999-12-20 2001-06-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vention of signaling traffic overload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596621B1 (en) 2000-01-19 2007-03-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apparatus
US6987729B1 (en) * 2000-05-11 2006-01-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mission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6655A (en) * 1994-02-04 1997-09-09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utonomous distributed type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scheme
CN1243407A (zh) * 1998-07-06 2000-02-02 朗迅科技公司 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自适应负载管理控制
US6233449B1 (en) * 1998-08-24 2001-05-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ntrol point and method of managing a self-engineering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00018164A1 (en) * 1998-09-22 2000-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ll load sharing in a mobile-controlled cell selection environment
CN1355625A (zh) * 2000-11-28 2002-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同频小区间负载平衡方法及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60450B1 (en) 2017-01-18
WO2004043097A1 (fr) 2004-05-21
AU2002338173A1 (en) 2004-06-07
EP1560450A4 (en) 2011-06-22
CN1689359A (zh) 2005-10-26
EP1560450A1 (en) 2005-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2647C (zh)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中公共信道向专用信道的类型转换方法
CN101124745B (zh) 检测无线接入网的小区中拥塞的方法和装置
CN1977485B (zh) 用于码分多址网络中的反向链路信道的公共速率控制方法
US7120447B1 (en) Selectable mode vocoder 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CDMA based networks
FI115809B (fi)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viestintämuodon laadun arvioimiseksi langattomassa viestintäjärjestelmässä
US7466669B2 (en) Reverse link scheduler for CDMA networks
US200501707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mpensate quantization error of channel quality report
US20050107091A1 (en) Dynamic voice over data priorit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702980B (zh) 用于确定对移动通信终端输出功率进行通/断控制的阈值的方法
WO200304935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47414A (zh) 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的信道质量反馈
CN101388747A (zh) 用于信道化码与功率的自适应预订的方法、系统和网络实体
US6301485B1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21828A (zh)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对用户的接纳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0420336C (zh) 一种非实时业务的调度方法
CN100411324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负载的自适应速率控制方法
US7599394B2 (en) Common rate control method for reverse link channels in CDMA networks
US2007008150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reverse link rate in cdma 1xev-do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28859C (zh) 一种呼叫准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2077040A (ja) 基地局装置、制御局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CN100536368C (zh) 基于系统性能和信道质量评估的无线链路参数更新方法
CN100387088C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负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06009998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dio transmiss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381101A (zh) 带有发射站输出功率调节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CN1326332C (zh) 一种实现外环功率控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1026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TE Corporation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load contro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0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07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4